这一品是讲善业道的。忏悔完了就要修行,业障忏完了之后,修什么呢?修善业。金刚藏菩萨摩诃萨是发起者,他向佛请求,大德世尊,我还有问题。菩萨摩诃萨就是菩萨之中的大菩萨,他要弘法利生的时候,如果是对着声闻机,对着声闻补特伽罗,他不会说独觉乘法,也不会说大乘法。法的法义,是有界所的,不是笼统的。以下对补特伽罗有情的众生,他是什么样的法器,是什么的根器,就跟他说什么法,不会有错误的。
现在我们说法,不问对机不对机,我们讲这部经,不是机的,他也来听,是机的也来听,这都叫不对机了。不对机了,对于声闻法得无误失很难,或者独觉乘法得无误失,声闻乘得无误失。菩萨乘得无误失,就是三乘法得无误失。要是以机来说的,那是机不对了;补特伽罗不对了,你给他说声闻法,却说成独觉法,或者说成大乘法,那就叫误失,就有错误,说者会有因果的。
现在是末法的时候,缺乏善于观察的能力,说法的时候自己要发愿,要求忏悔发愿。我是一个众生,一般的众生就是没有入圣果的,说法一定会有误失。无论约机约法,都有误失。如果受了菩萨戒,发大心的,这是断三宝种性,你就权衡这两个,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虽然对他有误失,他还是可以种善根。如果完全没有人说了,这法没有了,能否碰见无误失的,他也不能知道了。
我个人每逢说法的时候,会求佛菩萨加持,或者诵经,或者忏悔,求佛菩萨加持我所说的都跟佛意无所违背。换句话说,加持我说法的时候,知见是正的。
怎么样知道是正的?不正的?依照佛所说的法去说,这知见就是正的。佛有三法印,也有一法印。说法的时候,不离开实相,对每个众生说都不离开实相,要让众生知道万法唯心的道理。说声闻乘法的时候,一定要知道苦集灭道四谛法,这是四圣谛。七觉支、八正道、五根、五力、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三十七道品的法,这是三乘共的。这个你怎么说都可以,反正不超过三乘法之外。不能把正见说成邪见,那就颠倒了,就有错误的。声闻乘、独觉乘、大乘,这是三乘法,相对于三乘的根机,也就是三乘的补特伽罗,对法没有误失,也就是不错误,不混乱是非,对补特伽罗,对人也无错误。这是什么样的人呢?是菩萨摩诃萨,大菩萨绝能做得到。
还有,云何能够使佛法僧三宝种性,兴隆常盛,使佛法僧三宝的种性永远不断,永远住世间?又怎么样于诸如来的出家弟子中,分辨他是法器不是法器?乃至于被一片袈裟的,那被一片袈裟的,对他们有无误失。无戒者,比法器、非法器更次了,因为那是冒充出家人,他本来是罪犯,他检了一片袈裟披到身上,想消灾免难,是这样的,对他们都无有误失。
对于大乘法,使这个法永远兴盛,不要从大乘退转二乘。有些人给他说大乘法,他就勇往直前的,依着大乘法修了。有些他感觉得修大乘法度众生太困难了,因为众生刚强难调伏。莫说凡夫度众生,就是声闻证阿罗汉果的,要度众生也很困难。所以他畏惧,退堕到二乘地,入了偏空定。这种例子很多,就连舍利弗那样的阿罗汉,智能第一,照样会退到二乘,他想发菩提心,刚一发心就退回去了。这个故事,大家是知道的。
舍利弗一发菩提心,帝释天就化现来试验他。示现一个小姑娘,童女,坐在路边上哭。舍利弗就走到跟前问:“你不要悲哀,有什么困难,我可以帮你解决,你跟我说。”童女:“我求的,你解决不了,你没有那么大的菩提心。”他说:“我刚发过菩提心。”她说:“好吧!我跟你说,我妈妈现在生一个极特殊的病,找了一服药,这个药有了,药引子没有。” “那个药引,不很困难,你去找去,或者去买。”她说:“买不到的,这药引需要人的眼睛。”舍利弗说:“我刚发菩提心,就遇到了,该我发大心了,好,我布施你个眼睛。”
他就挖了一个眼睛给她。童女:“这个眼睛不对!” “怎么不对?”“我需要的是左眼,你挖的却是右眼。”舍利弗就烦恼:“你怎么不早说,好!既然我已经发了心,就把这左眼也挖下,两个都给你。”那小姑娘拿来闻一闻:这眼睛这么腥臭,怎么能入药?趴!就给摔到地去,拿脚给踩了,一踩还出个响。舍利弗就退心了,说菩萨道难行,碰到这样的众生,他没有办法,退失了菩提心。
其实阿罗汉都是有神通的,有位阿罗汉带一个沙弥,在路上走路,那沙弥就想,看见田里头那麻雀吃地下的虫子,耕地耕出来的虫子,麻雀就会来吃。他就发心了,众生太苦了,我要发菩提心,利益一切众生。这个时候他背着他师父的衣钵,在口袋里头装着盛囊,那个阿罗汉就叫他:“你站一站。”那徒弟就站住!“小沙弥过来,背包让我背。”他就背着了,徒弟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往前走。这沙弥就想:“怎么度众生?菩萨道很难行,长远的。我还是能够求得一个了生死,我先了生死再说!”他这么心里一作意,他师父又把背包拿下,“站着站着,包还是你背吧!”
第一次、第二次,他还没有感觉到,又往前走。他又想:“这个不行,都要成佛,要发大心,要究竟才行的。”他不是发了二乘人退堕地,不行还得发大菩提心,不要畏缩。他师父又说:“站住!站住!”他又站住了,“包拿来,给我背。”
这个小沙弥才知道,这里面有问题了,他问:“师父,你有精神病吗?你疯了!一会儿我背,一会儿你又背,究竟是什么事?”他的师父就说:“你发了菩提心,是大菩萨,我只是阿罗汉。所以这个包包我不敢让菩萨来帮我背,拿来给我就好了。你才刚一发心,又退心了,又退转了;想了生死,我生死了了,你还未了,你只是发心而已,好了你还是背着吧!是这样子来回的。因为你一起心动念,我就知道了。”
像这样的阿罗汉,还是不容易的。为什么呢?他有他心通,不需要入定。有些阿罗汉在日常生活中,他心通、六通照样都具足了。有的阿罗汉需要修定,他那六通才显现,有的不需要,就能显现。像这些也是大阿罗汉,都是像常随众的千二百五十人俱,前面那十大弟子都是随时在定中。
所以使大乘的升进无有退转,很不容易。大家天天发菩提心,天天不做菩提事,那个心发的是假的,是跟着人家发的。拜忏的时候也发,发个大愿度尽一切众生,也代众生受苦,你不侵占众生的利益就好了,还代众生受苦,怎么能做得到呢?我们是随时的,包括我们大家都没有例外,都是侵占众生的利益。我们会代众生受苦?没有!你搞政治也好,搞经济也好,随便你搞什么,你想想你所有的利,哪儿得来的?众生的!都是众生的,很难。
出家的比丘、比丘尼该好了吧!四众弟子,沙弥,沙弥尼,如果了道是好的;如果未了道,你所享受的都是人家的血汗,乃至于这里头也有诈骗的,也有非法的。你怎么来消这个灾?你怎么来消?为什么出家人规定早晚二堂功课?就是消灾的。你别的没有修行,到了大殿早晚功课,你要还债,可以免去灾难。为什么四众弟子都得有日课,管你诵一卷〈普门品>,诵〈普门品〉是给人家回向,那么你的衣食住行,你住的是人家的房子,你吃的是人家的供养,你并没有挣到一文钱,这个道理都得懂,须常时发菩提心。
要是能常时发菩提心,你的智能就能增长。那么殊胜的福德,常时能增长。这个殊胜的福德利慧,从那儿产生呢?要靠三宝,三宝是一切的种子。怎么样才能使得自己的利慧胜福,常时增长不退,这都是问号。
金刚藏菩萨问佛,怎么能保持住这些?“云何于一切定诸陀罗尼诸忍诸地?”这是指《华严经》上说的,十忍十地,我们不详细讲,略举一下。速得自在无有退转,在一切定都能自在,要入定就入定,要出定就出定,从这个定位进到忍位,忍位到初地,初地二地到十地。“云何常得值遇诸善知识,随顺而行?”怎么样才能够永远不离开善知识,随着善知识的教导去做。
“云何常得不离见一切佛及诸菩萨声闻弟子?”这个声闻弟子是成道的,乃至于“不离闻法,不离亲近供养众僧”,这个僧是凡夫僧。这个凡夫僧也包括前面,佛不是教导了,那被片袈裟的,冒充的僧,我们也当他是圣僧。
“云何于诸善根常精进?”求善根常精进,精进就是不懈怠,培植我们那个善根,怎么样才能做到培植善根?善根愈增长愈好,愈多愈好,心里头没有厌足的,没有厌烦的,没有满足的。我们的缺陷就是不能精进,不论拜忏,不论听经,不论你自己念经,这都是胜业。但总找个借口,我今天有事,我告个假,明天再补。哪会补?一断了就断了。一天断了,两天断了,断久了,他就不想再提起来了。
人家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那个乘船,乘上水船的时候,不往上直走,就会往后退回来了,随着那浪就把你打下来。在家修行都得这样,“蜀山无尽勤为路”,苦海无涯,这个大苦海就是在人生当中,苦海无涯,你要勤苦。就像比喻读书似的,读书就像上山似的,没有路,你只要想求知识求丰富的道理,就要精勤。何况修出世法呢?心里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到了无求,到了八地菩萨,任运了,也没有精进,也没有懈怠。
“云何常于菩提种种行愿心无愿足?”发菩提的愿行多,如果是像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就包括了,就是十,就是重重无尽。每位菩萨发的愿都重重穷无尽的,这是指大菩萨,他的愿永远在发,永远无尽的,心无厌足,永远也没有厌烦满足的时候。就是金刚藏菩萨这么样问佛,怎么才能达到我以上所请问的?菩萨摩诃萨利益众生的时候,怎么才能免除这些过患?佛就答复他。
你所问的这个问题,要想无误失,就依着这十轮去学,三乘的有情都能无有误失,三宝种性永远的炽盛,同时“于诸如来出家弟子,若是法器若非法器,下至一片披袈裟剃须发者,得无误失。教导他们都不要有错谬,要依照这个十轮。前面经文一直都没有讲十轮,等把这个十轮的功德讲完了,才说十轮。“于一切定诸陀罗尼诸忍诸地速得自在无有退转”,他不是这样请问吗?佛就把他的原话说一遍,就是以这十轮解决了你所问的问题,就是这个涵义。
也能“常得值遇诸善知识随顺而行,常得不离见一切佛及诸菩萨声闻弟子,不离闻法,不离亲近供养众僧。于诸善根常精进求心无厌足,常于菩提种种行愿心无厌足。”行与愿没有厌足,行愿两个本来是合在一起的,行即是愿,愿即是行,但是在我们来说是分开的。我们有时候发空愿,发愿都是空的,没有行来配合这个愿。有的时候,我们有行又没有愿,不知道发愿,有行而无愿,他的愿非常的小,与法不相合。
每到初一、十五,烧香的人很多,或者拜忏的人也很多,他就做了。做了,他不知道发愿,不会用观想,他烧的一支香就是一支香,拿的一盘花就是一盘花。他不知道用愿力,把他加大,也不知道这个花是因。我供花的时候,愿我得果,花是菩提因,我愿得菩提果。他没有这个想,没有这样的心量,他根本不知道。
大家学佛法很久了,知道了,回忆一下,当你供佛的时候,你是不是念念都用菩提心,用普贤供?尽管有些道友,我们也是共同的上过供,那就是荟供。供养十方一切诸佛,供养十方一切尊法,供养一切圣贤僧。不论中外的,西藏、印度的,都算在内。乃至西方世界极乐世界莲池海会那些贤圣大众都在内,有没有想过你的心量有好大?你想好大,功德就有好大。愿行就像人的两条腿,短一缺一也不行。所以得会发愿,要是不会发愿,所得的效果不大,这个都是重复金刚藏菩萨所问的话。
佛说的,要依着这个菩萨摩诃萨的十轮,你所问的都得了。以下的就不是他问的话。于这个求种种的行愿,心无厌足,还是金刚藏菩萨所说的话。佛又重复说,能满足的。下面就不是了,“常于一切先所造作恶不善业”,恶不善业,过去所造的不善业,所造的恶,就是这样。
对于这恶,怎么样忏悔?怎么样除掉呢?“以圣金刚坚利法智”,金刚法智,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我们这就叫《金刚经》。金刚般若波蜜的智能,就是般若智。般若的智能像金刚那样坚固,不被一切所坏;像金刚那样锋利,不被一切所折。般若法的智能能把这些造作的恶不善业,全部摧毁掉,“令无遗余”。不但摧毁掉,而且没有一点余剩。摧毁清净了,干净无有余,一点儿也没有余剩,不受果报了。
你过去无量劫所作的业,你就依着这十轮,一下就把那些坚固的业都摧毁掉了。用什么呢?用般若智,坚固的般若智能,更“不受果报”,“更不造新恶不善业”,旧的忏完了,新的不会再做了。为什么呢?菩萨摩诃萨十轮,依着这十轮,不造了,能速“证得无上法轮”。依着这十轮,很快就证得成佛果,能转大法轮,常勤修习七觉支法,七觉支分宝,“心无厌倦”。
“常能除灭一切众生诸烦恼病心无厌倦”,我们的烦恼病太多了,八万四千烦恼,佛就说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他,有总烦恼,有根本烦恼,总烦恼就是无明。“一切众生依止存活”,说这个菩萨摩诃萨的十轮,如果一切众生要想成就他的法身慧命,依着这个法身慧命,法身永远常在的,就是这个涵义。这段话就是说菩萨摩诃萨具足十轮,依着这个十轮,而存他的法身慧命,但是还没有讲到十轮,其实说出来,十轮大家都懂,也就是十善业。
象宝,马宝,美女宝,珠宝,珍珠宝,这是以轮宝为前导。转轮圣王铁轮王他一出行铁轮现前,是自然的,是福报所感的。有银轮王,那是管二洲的;有铜轮现前,管三洲的银轮现前;管四大部洲的金轮现前,他要走金轮就现前了,这是讲金轮宝。为什么呢?“巡四大洲”,南赡部洲,北拘卢洲,西牛贺洲,东胜神洲,四大洲都能巡视到,都能除掉四大洲众生一切身心的浊秽。普能生长一切众生的身心安乐,转轮圣王就有这个功德,他到四大洲,给四大部洲说法,他是以国王的命令,制定对四洲部的政策,使这些众生都得安乐。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这是举比喻,先举喻后说法,也就是法喻和合。我说的菩萨摩诃萨,“成就十轮”,就像转轮圣王一样的,菩萨要行菩萨道的时候,十轮现前,以这个十轮对“于声闻乘得无误失”,广说,就是金刚藏菩萨所说的那些。“广说乃至一切众生依止存活”,广说一切众生,把前面那个经文又重复说一遍,就不再说了。
“善男子,如大车辂”,大车辂就是大车子,“具足四轮”,我们现在的车子都是四个轮,“多人乘之游行大路”,在路走,在路上开,那路上的土块,瓦砾,草木,根茎,枝叶,华果,“为轮所辗”,就把他辗碎了。“皆悉摧坏”,这是说菩萨成就这个十轮,不论哪一轮,都能有这个功能,摧坏路上的所有障碍。把这个烦恼阻挡住,那就不被烦恼所转了,烦恼的受用、作用就没有了,就消失了。
菩萨摩诃萨就是这样的,能够“成就十轮,悉能摧坏诸烦恼障,诸有情障,一切法障,令不受报”,就把因果推翻了,一切法障的诸障碍,他不执着,没有空义,令不受报,就是他已经证得空性了,不受报了。但是这十轮,大家应当常时观想,说定业不可转,这是因果律,你作什么因,一定要受什么报。
如果转了,就没有因果,因果律就不存在。所以定业不可转,三昧加持力,就是定力加持。定力加持什么定呢?这个定就是一切诸法皆空。定业没有,因果本来也没有,这样讲,就容易落断灭,好多人就会造业,这叫有误失。你对大乘菩萨可以这样讲,对声闻、对被片袈裟的,对那个法器不是这种大乘的法器,非法器更不用说。要是对他们这样说,那就是误失。要想不误失,就讲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这是另一种境界,这是另一种经典所说的。这是混含着三乘法,是总说三乘法的。
所以说一切的烦恼障没有了,法障没有了,烦恼障没有了,见思烦恼障没有了。法障没有了,法我执没有了,法执说二乘人有法执,阿罗汉都有法执,他说我没有,我空了,烦恼空了,但是法不空。他认为佛所说的法,法不空,这叫法障,就受到法的局限,而这一切障碍全消失了,为什么不受报呢?就是缘起诸法性空的,悟得性空,所以就不受障,也不受报。
佛又举个例子。“如利剑轮”,这个轮子就像最锋利的宝剑。宝剑,“才一投掣”,非常的快,刚刚一举,就把怨敌的首及肢节断了,没有用处了,“令无势用”。有些小说的题材是根据佛经上作的。
我看见一本小说,他找到一位常败的师父,因为永远失败,所以叫千败。他就认他当师父,他跟他师父学什么呢?没有什么奇特,就是这一把宝剑,一抽宝剑,快,掣,就这一拔剑。我想他的这个功夫,就是我们和尚所谓的作意,心到法到,心到哪,他的剑就到哪,飞剑取人首,就是这样的意思。他那剑拔的快到敌人没有办法看见他出手,也看不见他拔剑。讲招式,他没有招式,就是这么一招。什么招?就是一拔,你的脑壳就落下来,你还等着我看你怎么来出招?我好接一招,没有这个,只这一拔剑,你接不住的。懂得这个道理,就知道了。
这里所用的是慧剑,你的智能心,到那儿,那黑暗就冲破了。没有智能的,要想做方便的事情,就愈缠愈紧。有智能的人愈方便愈解脱。所以,有慧方便解,无慧方便缚。没有智能的人,你不要乱作方便,你乱动脑筋会出问题;有智能的人,他随便怎样运用都可以。你练什么八卦剑、太极剑,随便你练什么剑,人家一拔剑,就把你的脑壳斩了,还不等你施展。你怎么施展?根本没有施展的余地。是这个涵义。
菩萨摩诃萨“成就十轮”,那个力量大到能破五趣的牢狱生死大苦,生死就断了。“永断一切烦恼恶业”,这个烦恼业,都是菩萨摩诃萨断的,令不受报。业就是报,业报业报,把他断了业都没有了,报也就没有了。
我们这个世界到了火灾发生的时候,感到业报的时候,一个太阳出来,两个太阳出来,三个太阳出来,四个太阳出来,五个太阳出来。一个太阳出来,我们感到夏天,当午正照,你都受不了。要是五个太阳,加了五倍,温度是三十九度,三五就百五,三九二十七,一百七十七度。一百七十七度照着你就化了,什么东西还能存在呢?所以河海水界津润都枯干了。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成就十轮”,销除一切众生的四因诸烦恼障。四根本烦恼也是四因,四根本烦恼就是我痴,我见,我慢,我爱,这是基本的。但是,说的更深一点,就是见烦恼,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种烦恼是因,召感的报果,就很多了。一切烦恼恶业都消失了,深的浅的,乃至微细的,乃至种子,烦恼种子是以无明为根本。因为证得空性,理解了,说一切有情的法障,业障,苦障,受苦就是报,果报,因也消了,这是果。
“悉皆枯竭”,就像出了五个太阳似的,这五个太阳是形容你的智能把烦恼障都摧枯竭了,等到菩萨摩诃萨成就十轮了,把烦恼的大海,生死的苦海,全部干燥了。世间的四倒,骄慢,诸山无不崩坏。这个倒见,可以说我痴、我慢、我爱、我见,颠倒,非我执我,这就是颠倒见。痴就是无明,无明就变转成智能,把邪知邪见转成正见,转成智能,我慢转成忍辱,我爱转成慈悲,大慈大悲转成智能的爱。“一切众生诸烦恼障,诸有情障,一切法障,苦报根本,悉皆散灭”,都灭除了。
“如师子王吼声”一发,“一切禽兽悉皆惊怖,飞落走伏,无敢辄动”,飞落是指飞禽。师子吼把它们震动的,都藏伏起来了。“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成就十轮,法音一震,乃至一切外道异学恶知识等悉皆惊怖,忘失言辩。”他想跟你作辩论的时候,用正法的音一说,他要想开口都开不得了,邪知邪见都被摧毁了,是这个涵义。“无敢酬抗”,酬是酬挡,抗是抗辩,违抗的意思,就是跟你争论的抗辩。
“善男子,如天帝释与阿素洛将欲战时,天军围绕,手执金刚,奔趣阵敌”,就是入阿素洛的阵里。“诸阿素洛,惊怖退散”,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如果“成就十轮,一切倒见外道异学恶知识等,惊怖退散。善男子,如如意珠置高幢上”,那又比喻了,如意宝珠搁到很高处,如果干旱了,把宝珠置到高处,那宝珠就可以下种种的雨。这种雨是雨上妙的珍宝,布施给一切贫乏的众生,他们就得救了。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成就十轮,处净戒幢”,持清净戒,清净戒,像高幢一样的。雨大法雨,这是说的法,不是珍宝了。比珍宝还好,说法,就是雨法雨,说众生喜爱的雨,可以除灾难的雨,转大法轮的意思。法雨是形容词,给他们说法,向一切众生说,应以何根得度者,就给他说什么法。
“善男子,如暗夜分”,天黑了,像这个时候,世间都是黑暗的,幽冥就是黑暗的意思,“都无所见”,在黑暗中,我们的眼睛起不了作用。我们的眼睛是见明不见暗,这个根跟那个识,是照明不照暗。那个时候你看不见东西,看不见又怎么走路,正道就迷失了。等到十五的月亮,满月就是指着圆十五的月亮,月圆的时候,他除暗了,诸暗消失了。这条道路,你就清楚看见了。那么失了见的,就是失道的人,找不到正路的,当一看见了,这个光明一照了,他就找到正路了。
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成就十轮了,若诸众生无明的昏暗,迷失了八支圣道,走的不是正路。那么,菩萨给他宣说正法,除去他的无明暗,生起法的光明,开示显现八支圣道。“令断诸漏”,就是包括漏三界,乃至漏二死,漏那个变易生死,这都是苦际,也就是诸漏尽诸苦际,这包括了一切菩萨;菩萨还在变易生死苦当中,还有尘沙的无明惑,都使他断除。
“日殿”就是太阳的宫殿,殿是宫殿的意思。“大日殿”,太阳在宫殿里头出现。一切万物,没有太阳的阳光哺育,苗稼就不能成长。这个阳光的哺育,不说大日,而是说大日殿,他不说月出,而是说满月。就像温室一样的,使一切种子都能增长的。“一切花叶悉皆敷荣”,开敷了,荣华开盛了,一切的臭秽悉皆除歇,就是香气。“诸谷果药悉皆成熟”,五谷杂粮就是成了果实,药是药物。
“雪山销流”,那时候有五个太阳,万年雪山也化了;南冰洋,北冰洋都没有了。这座雪山一销溶了,使河流都充满了,都可以滋润一切的生长物质。完了,流入大海。所以生物之间的配合,恰到好处。菩萨摩诃萨亦如是。
“成就十轮,依止增上布施、调伏、寂静、尸罗、安忍、正勤、静虑、般若、方便、慈悲、辩才功德,皆悉炽盛”,布施,就是般若的布施。调伏,就是调伏我们的心,调伏也是观照。
像四念处,我们最初修定的时候,就是用数息观。数息观可以调伏你的散乱心,把散乱心调伏下来,不昏沉了。完了,得到寂静,要入定了,寂静就是止。尸罗有防守、清净的意思,尸罗就是戒。安忍,你要想平安,想愉快,要先忍辱,一忍,百事都消失了。要求忍,忍是不容易的,特别是有权有势的人,忍,真不容易。
以前有一位宰相,他做宰相的时候,他的儿子还居住在老家。这位宰相是一个很好的宰相,如果是不好的,他的儿子早横行霸道了。因为他家的地,被邻居占了一部份;那邻居打造墙,就把他那个土地占了很多。于是儿子就给他父亲写封信,叫他父亲给家乡的县官来封信,要求县官公断归还给他。这位宰相怎么答复他的儿子呢?“千里修书只为墙”,这么远你写封信,只不过是因为人家修了一面墙占了几尺地,“让他几尺又何妨”,你让他几尺,何必争吗?“万里长城今犹在”,看见没有,万里长城还在着,“不见当年秦始皇”,谁是谁的?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什么是你的我的,水一淹,火一烧,谁都不存在了。
世间的财产是五家共的,掉了你也别懊恼;或者骗了你,你应生欢喜心,那是我还了债了。不该他的,那是他欠我的,我也别生讨债想。要讨债,你还得来这个世界,你到那儿去讨?他就是地狱种子,他在骗人家,诈人家,他就是来这个世界受苦的。你还来这个世界跟他受罪?算了,布施给他,这就是布施,这叫忍。忍一时之愤,能免百日之灾。
这个必须平日有观想,要不然临时遇到了,怎么忍受得了吗?对吗?连一句话都受不了,他侮辱我,或者说你家族的人员,或者说到你的本身,说你很多坏事,不管你有没有;有,你听见高高兴兴,他是善知识,给他叩三个头。哎呀!这个错误,你给我指出了,我谢谢你,我消业了,我一定要忏悔,他不会再说了。
要是他说的不是事实,《金刚经》说,人家谤毁你,侮辱你,忍受之后,本来你应该下地狱的,这业障业报就消失了;也就是重难轻受,这也应当忍。安忍,正勤,要学勤快精进,要学那有益的事情,无益的事情不要太勤快。
我们为求利,昼夜睡不着觉,脑筋琢磨,我怎么样才能得到,这选票我怎么样战胜;我去拉谁,我们出几个钱,谁都不知道,这不是贿选,可以避免贿选又出钱可以把票买到,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没有。
勤快,得要静,静虑思惟观察,看什么事,观察要正确。般若就是根本智,方便就是善巧,慈悲是大慈大悲,这就是大菩萨心利益众生,辩才无碍。辩才,你得会学,你不学怎么产生辩才?有智能才有辩,没有智能你辩什么?
功德,功就是行,德就是你所做的事情,要得于心,你要从心里发生,这就是不可思议的功德,就皆悉炽盛。炽盛就是盛大的貌,盛大的形状,“为诸众生宣说正法,由法威光,令诸众生种种增上善根苗稼悉皆增长”。前面所举的譬喻,这都是用法来合成的。
“种种增上妙行华叶,悉皆敷荣”,开敷得非常的茂盛。“种种烦恼,恶业恶行,悉皆除歇”,都停息了。“善趣涅槃”,这就是很好的趣向。那个不生不灭的果实,“诸谷果药悉皆成熟”。这个成就了,善业就是诸谷果药,成就了善趣涅槃,邪见我慢,像山那么高,“悉皆销流”,像冰山这样化了。我们的烦恼就是业障,就像冰山那样销化了。“令诸有情随意所乐,趣入无畏涅槃之城”,令一切有情都可以证到不生不灭,不生不死,究竟涅槃。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十轮?”说了半天,现在才说到十轮。什么叫十轮?“非余法也”,不是其它的方法,“当知即是十善业道”,我们有时候不善护你的身口意,认为这是小事;这不是小事,这是成佛的根本,一切善业的根本。佛说了这么半天,前面举了那么多的譬喻也好,说法也好,现在才举出来,什么是十轮?十善业道,就是十种轮。这个十轮就得名为菩萨摩诃萨。十轮具足了,你就是菩萨之中的大菩萨,于一切恶悉得解脱。
“一切善法随意成就”,十轮成就了,当然都成就了。口业,好比说我们不打妄语,不恶口,不骂人家,不绮语,不挖苦人家,不说没因由的话,不两舌,也不搬弄是非。我们普通这样讲十业,但是你劝每一个众生都这样做,这就是大菩萨。我们连自己都守不好,又怎么能劝人家呢?要以身作则。
举个例子,我们自己的能力不够,那又怎么样呢?眼睛少看,耳朵少听,嘴巴少说,就是少说离开三宝的话;跟我们弟子互相谈论的时候,就多说佛法的事。怎么断惑?怎么证真?我是这样想的。医生让我多运动,多走,走的时候那个定力未成的时候,走的时候容易散乱。你们想想,你是静的时候不散乱呢?还是走的时候不散乱?我也知道,我们的道友劝我是好意,“师父,我领你到外头走走,活动一下子,你待在屋子里总是这样,这样很快会生病的。”不会的,生病是属于业,有业才病,没有业不会的。人家都劝你,道友互相劝,你静下来,多用静虑的功夫。你们是不知道,哪个是好,哪个是坏。你们说我,说好、好、好,我听听,我还是不随你走。
怎么能随你的?我的耳根就随你的语言转!走吧!愈走愈放逸,走吧,不是超级市场,就是公园里逛,看着。那是什么人去的地方吗?人家有闲的有钱的,放纵五欲的。我们是收摄身心的,我们的身,我们的心,我们的口,随时要收摄;随时就见境,没有那么大的定力,心随境转。我们还没有达到心能转境,心能转境即同如来,心被境转就是众生。道友之间,多维护身口意,少放逸,躲还躲不及,还要往那里头去?那里头是热闹地方。
讲到这里,我跟大家提醒一下,你们的好意我只能心领了。你们不知道,你们的师父没有那么大的道力,不会上那地方去,哪儿空气好?你心里的空气最好。你静下来,空气最好。我们对于自己的身口意要绝对的随守护一。十业之中,你能守到一个,一点都不犯,乃至命终舍命了,我都没有犯过这个戒。若不杀生,从来不杀生,不占众生的便宜,你一定获得殊胜果报。什么果报呢?你也不会害病,也不会短命,你没这个业。如果你不偷盗,多生没有偷盗过人家,你不会丢东西。
这是我亲身试验过的。我从小出家到现在,没人偷过我的东西。我的房门从来不关的,不论到哪里,我自己的房间,从来不关的,我以前就发愿了,谁要是拿了,就是我布施供养了。我自己可以,但是或者两人共住,三人共住,这就不行了。
大家要知道,谩藏诲盗,治容诲淫,你也会召感来。你化妆,美丽,别人就贪爱。你藏的愈严深,丢的愈凶,保险柜照样给你割开。在邮政局或者在银行租一个保险柜,纽约地区就丢了好多保险柜,并不是用钥匙开,他有一种电动器具,自然就给你割开了,你所有的东西不是搁在保险柜吗?好,都丢了。我看见报上登着有好多次,怎么样保护好?不偷人家东西,这就保护好了;不只一生不丢,而是生生都不丢。贼偷,火烧,国王没收,土匪抢,你能保护得住?你的脑壳都保护不住,身外物能保护得住?你行十善业就保护得住了,我没有偷过人家东西,别人也不会偷我的,相信绝对是这样子的。
我没有杀过别人,别人也不会伤害我,也不会杀我,这叫业报,这个可不容易。要能信得恳切,大家都努力,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努力的地方,要是成就了十善业道,“得名菩萨摩诃萨也,于一切恶皆能解脱”,所有恶业全解脱了。这个恶是指果,我们可以不受他的束缚。怎么样不受束缚?成就十善业了,十善业得究竟了,杀盗淫,贪瞋痴,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十恶业全清净了,那就成就了,成就菩萨摩诃萨了。
乃至于劝一切众生都如是做,以你盈满的大智能,一切恶解脱了,一切善法都随意成就,速能盈满大涅槃海,证得真正的不生不灭。以大的善巧方便智能光明,成熟一切众生,皆令他获得利益安乐。
为什么我这样说呢?所以者何?有征启的意思,这个道理在哪里?一切诸佛怎么成佛的?他远离十恶业道,不敢接近。皆悉称扬赞叹,如是十善业道,所得的果报;小者,得到人天的果报。十善业,口里说的菩提道,心里想的菩提道,身体所做的菩提道,贪瞋痴没有了,就是戒定慧,就没有这些报了。能够常时如是讲,要赞叹十善业道,要远离十恶业道,那么你就能得到十善业道。
“所得果报,是故能于此所说十善业道,随守护一”,虽然不能十个都守护,只要守护一个,“乃至命终,究竟无犯”,就可以守护得绝对的清净。我一生没有偷盗人,或者一生我没有诈骗过人,一生我没有说过瞎话,这瞎话里包着欺诈。如果我无意当中或者说错了,我做梦,或者我自己感召着错误说了,我证了果,这不犯戒的。
一切的戒律,你若不为名利,自己为的是菩提道,你所做的,转成菩提道上的事情,不是三业道的事情,那是守护一个善业道,一直到命终都没有犯,你一定获得殊胜果报。这个你要懂得,一即一切,一门深入,十恶业都消失了,以你这个殊胜的猛利心,把那个都消失了。“如前后说”,前面也说过,后面还要说,下面就解释了。
你没有杀生,尽形寿就是从生到死,没有杀过生,闻了法之后,我没有杀过生,远离杀生。“即是施与一切众生,无惊无怖”,这个十善业不同,不杀生,还得会观想,不但不杀生,我就把这个不杀生布施给众生。众生为什么会害怕呢?谁不怕死?众生也怕死,你要是逮着一只麻雀,它都要飞着跑;猪知道要宰它,它就叫唤到不得了,你尽力往它拉,它不走,因为它知道要死了,都会惊恐。
“令诸众生不生忧苦,离毛竖畏。”我们一到恐惧的时候,汗毛就立起来了,汗毛立起来冒冷汗,这个经验也许有,也许没有。有的人一生没有惊恐,汗毛不立起来;但是他认识到了,他不会害怕。要逮捕你了,有些人很刚强,逮捕了没有关系;要是枪毙了,这是小事一件,二十年我又来了,这叫娑婆世界。众生刚强难调难伏,他没有恐怖,他很凶狠的,才无有恐怖。有些则是善业成就了,因为善业,才无有恐怖,两个极端,这是讲善业的。
“由此善根速能成熟”,所有的“前际轮转五趣没生死河”,前际是指过去,在过去的生死河中流转。“因杀生故”,因为杀生而“造身语意诸恶业障,诸烦恼障,诸有情障,一切法障,诸寿命障,自作教他,见闻随喜。”为什么寿命有长短?这是杀生的业,这个杀业里头包含着身,有时动手杀,或者用脚踢死人都算。用口咬死人,拿脑壳撞死人,有学过摇锤灌顶的功夫,一头把人撞死了,你身体哪个部位都能杀死人,身语意都会造诸恶业。被杀的时候还在骂你,临死还喊口号,信那个就拥护那个,这就是口业。临死,还在造业。
一切障碍悉皆销除了,身语意所做的诸恶业,所有诸烦恼,一切有情,互相牵扯不清的;父母子女,夫妻、情爱的关系,这都是有情,有情的障碍可多了。一切的法障,法障是对一切法说的,你谤毁过一切法,口业谤毁,对三乘法都谤毁过,你的业就更大。寿命障,你若想修道,寿命尽了,修不成了。
我们讲经也得发愿,未讲之前就发愿。这部经别中断,别害病,别断几天;也别讲一半就死了,那就完了,讲不成了,这就叫中断,这就是业障。你想做好事的时候,想赎过,未等你赎,命完了,来不及了,这就是障碍。
你自己如是杀,教人家杀,自作教他,自己不杀教人杀,就叫嫁祸于人。我跟那个人有仇,我想杀他,又怕犯法,或者用钱,或者挑拨离间。挑拨这个人火大了,再加上有点事实,他俩又有点嫌怨,就杀他去。你在一边看效果,就把你的仇报了,但是你并没有出手,这个罪也很大的。这个教他杀的罪过,跟自杀一样。雇凶手,雇打手,认为自己没有罪,到了未来,你就知道;受报的时候,你才知道。看人家杀猪的,有时候看热闹,别去看杀生,见闻随喜,你也有一份,你去看吧。
所以说我们受了八关斋戒的,不故往观听,就是这个涵义。如果没有你的事,你去看什么热闹?见者有份,你要懂得!特别是要枪毙人的法场,好多人去看,就有你的一份。这种场合都不要去,见闻随喜。“由此远离杀生轮故”,要远离杀生轮,要不杀,还要把他皆悉辗碎,“辗坏摧灭无余”。用这个不杀轮,十善轮不杀,用这个轮,辗坏一切杀的,那个业报,这样就“不受果报”。
“于现身中诸人天等皆共亲爱,无所猜虑”,对你没有猜虑,知道你不会伤害别人,因为你怕犯戒。顾虑自己未来下地狱,你不是不想做,是不敢做。为什么不敢做?怕下地狱,畏地狱苦,而不敢杀生。我们看见飞禽,或者小动物,就想玩一玩,或者是养狗,养猫,养小鸟,养八哥鹦鹉,你把它们关在笼子里,将来你也要被关,你关它们多久,就加倍奉还,它并不快乐。你认为快乐吗?就像我们关到监狱里,说不定我们过去养动物把它关了很久,也是这样子。你看老虎关到动物园,关在那笼子里,它急的来回在那里头走;野兽在山林里住惯了,我们自己要自由,可是却限制别的动物的自由,这个果报,想一想就可以知道了。
“一切法障,诸寿命障,自作教他,见闻随喜”,于现身中诸人天等,皆共亲爱,无所猜虑。“身心安乐”,寿命也长久了,将要命终的时候,身心不被“忧苦逼切”,正念现前,生极乐也靠得住了。“所爱妻子眷属围绕,临命终时”,没有恐怖的阎罗王现象。
“既命终已,还生人中,诸根圆满,肢体具足,随所生处”,又无病苦又长寿,相貌端正,人人欢喜,又聪明伶俐。“安隐快乐”,还能够遇到可意的,遇到善知识,遇着善法,遇到“具戒富德真实福田”,为你作善知识,跟他“修学离杀生法”,这是十善业的初步杀生法;乃至于意念的不杀,不论你洗澡,不论你做什么,对你自己的身内虫子,要保护他们,这是微细的,这就很难了。
“能断一切恶不善法,能成一切殊胜善法”,能成就一切的大乘法义。为什么我们闻到了大乘法,可是信不进去?有障碍。也能修习“一切菩萨愿行”,菩萨发愿怎么做的?“渐次趣入深广智海”,渐渐的就能趣入深广智海。那就“证得无上菩提”,就成佛了。
“所居佛土,离诸兵器”,你所住的地方,连武器都没有了,不但没有武器,连互相怨害战斗的名字都没有。“绝诸怖畏”,还有恐怖感吗?没有了。“安隐快乐,一切无病长寿有情来生其国”,就是没病长寿的,都到你这个国土来。如来自己的寿命,无量无边,不是像释迦牟尼佛只有百年,“为诸有情如应说法”,应以何机得度者,就给他说什么法。这样子,使正法久住,能够利益安乐无量有情,使无量有情都得到快乐。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的第一远离杀生轮,就是不杀,菩萨摩诃萨要成就这个不杀生轮。
这段经文全是重复的,把前面那些话,又重复一遍。这要多作思考,这不只是语言文字,而是要我们去做。你害病找医生看,没有用处,只要不杀,停止杀业;乃至反过来放生,不但不杀,而且救众生。我们说是吃点肉没有什么关系,有关系!你虽然没有杀,你随顺杀,赞叹杀。如果要说杀生没有什么关系,吃肉没有关系,说那动物就是给我吃的,鱼鳖虾蟹就是给人吃的!我说,你这个人还是给狗熊给老虎、给豹子、给狼吃的!能这样说吗?那只是遇到因缘了,你可以被它吃,没有因缘,你吃不到它的,莫造业,就是讲十轮之中第一轮不杀。
这个十善轮,大家可能看了一遍。总的说一下子,从不杀,乃至于到最后不痴,这十善是对着十恶的说,为什么这样重复说呢?大家看到全文是一样的,只是那个不杀、不盗、不邪淫、不绮语、不妄语,文字变更一点点,其它的都是一样的。佛的用意,就是让众生多注意,让我们多作观想,多思惟,说一遍不行,说十遍该可以!涵义就是这样子。这就是他重复的原因。
讲这部经,不能一个一个去讲,这样太重复了,太重复了,就会有厌烦感。我们听《金刚经》就比较直接了当的,愿意听。像这类的经,有些名词,是这部经独特的,大家懂得意思就行了,我们还是讲第一遍,以后十轮,就不一个一个详细的讲。
这是十善业道的第二个,不偷盗。不与取就是没有给你,你却拿了,这就是盗。你要是能够从闻法了之后,尽形寿不偷盗,形就是你这个身体,寿命是无形的,形体是有形的,就是到了你命尽的时候,一直到死亡,从不犯这个不与取戒,也就是不犯偷盗。我们受五戒的时候,只要不偷盗就是了,不犯这个戒,就是清净的。所得的功德,就是不被人家偷盗,乃至于在这个戒上,你不犯错误。
但是另外的深切涵义,因为这是菩萨摩诃萨所具足的十轮,不是众生的不偷,他的意思就不同了。一个法,所含的义,从小到大,从凡夫一直到佛,他的涵义不同,名词是一样的;但是我们不杀,就绝对不能杀。如果杀就犯戒,而且是指杀人说。
偷盗,是不偷一切人的物质,不偷有主物。这个物品,有主的,就犯盗戒。无主的物,很难得说。要是山林,我们认为是无主的,其实那是有主的,那是国家的。这个国界里头的,就是这个国家的,都算有主之物。在马路上走,人家掉的东西,我不是偷的,是他掉的。我是看见东西,或者钱,或者什么,你捡起来了,这个在我们受戒时,五戒,或者别的都不算犯盗戒,但是在比丘、比丘尼戒,不行,因为不持金银财宝,不持钱,拿了也是犯戒的。菩萨就不行,这个世界没有无主的,说那个众生掉的,我捡到的,菩萨也犯不与取戒。
同时菩萨必须得观想,自己不偷盗,也愿意一切众生不偷盗,我不杀生,就把这个不杀的禁戒持到了,我把他作布施了,布施给众生,这个我们绝对想不到。不偷盗,我不但不偷,还要布施给众生,布施什么呢?布施使他不要害怕,不要恐怖,不要热恼。我们要是偷了他的东西,或者拿了,他丢失了,他一定会热恼。或者这个东西跟他生命有关系的,他就生起恐怖感。好比说,偷别人的公文,或者偷人家的地契,偷人家的报账单,在你是无所谓,在他可就损失大了;不但心不安,身也不安。他丢了之后,就到处找;偷有几种,打劫别人的东西,这叫抢,也包括盗,偷盗,这叫盗,强盗。或者巧设种种的方法去骗,诈骗也属于盗戒。如果讲盗,那就很多,或者用语言,很巧妙的方式,不是我偷你的,是你给我的,但是你这算盗,因为那是欺骗,诈骗,或者借了不还,也算盗。那个盗更重,讲盗戒的时候,戒相非常的详细,微细得多,但是在这个经义上没有讲。
佛讲的是菩萨摩诃萨尽形寿,不能去偷盗,人家没有给的,不能拿。反过来,我不偷盗的,还要布施给众生,布施什么?使他没有惊恐,没有热恼,也不受扰动。于你自己所得的如法财利,合法的,像我们打工赚的,或者不管怎样的,我们应得的。得到了,应当欢喜满足而住,不要贪求而住,不住的意思就是还去追求。另外,凡是非法的财利,不该我得的,不去谋求它,也不去希求它。不但身不去做,心也不去想,口里更不要说了。有些财物是从口里骗来的,这个情况是有的。因为这样子不偷盗,善根很快就成熟了,因为不偷盗的缘故,无有偷心。
那么过去所造的业,前际后际,中际就是现在的,过去的前际的,你偷盗的罪恶,应该到五趣,五趣就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天,阿修罗。因为偷盗的关系,在这生死轮转,生死就像长河似的,永远沉没在这个里头,出不去。“没生死河”,淹没在生死河里头。
因为不与取,造的身业语业意业,诸恶业障,“诸烦恼障,诸有情障,一切法障,诸财宝障,自作教他,见闻随喜。”这些是你过去所造的业,这个业就是因为偷盗而造的身语意,诸恶业障,就是我抢的,用身体去抢劫,或者用口去骗取,或用意念去打主意。身语意所造的恶业,都属于偷盗的。凡是属于这个条文都是偷盗的,因为这样子,你自己的烦恼,惹起别人的烦恼,就障住你修道的道业。
如果我们做生意不顺利,或者财源不顺利,资生的工具不充足,你不怨天不尤人,就怨你自己,过去造了这些业,所以你有些障碍。对一切法,你都不能入,障住了。财宝,你也没有具足。因此就产生了这种障碍,不但自己偷,或者教人家偷,自作就自己去做,教他就是教他去偷,教他去做,乃至于看别人偷盗了,你高兴欢喜,见闻随喜,这个随喜不是善业,而是随喜恶业。
如果你现在远离这些罪障了,不与取了,不偷盗了,距离他很远了,远离就是不再造作的意思。“皆悉辗坏”,由现在这个轮,现在什么轮呢?就是远离不与取这个轮。过去在迷糊当中,在业障之下,所做的事情;现在要从此发愿,不偷盗,也确实不偷了,就是我们现在不造,就把过去的业也都消失了;摧灭无余,不受果报。这就是要忏悔,忏悔完了,以后不再做了。
“于现身中,诸人天等皆共亲爱,无所猜虑”,别人对你不顾虑,丢了东西也不会想到是你拿的,就是这样的意思。不猜虑,他掉东西绝对怀疑不到你的身上,不会怀疑是你偷了。不然,我们这屋里有几个人,某某人东西丢了,这个怀疑了,这个屋就这几个人,不是张三,就是李四,但是由于你没有这个业,他不会怀疑到你身上,就是这样。
还有盗鬼神物。鬼,我们还能偷得了他的东西?神,我们也偷不了。不是的,凡是那个庙,土地庙任何东西、钱财,你不要拿,那是犯鬼神的。凡是庙上的东西,师父给你,你可以拿,那是他的私人物。但是他要拿三宝物送礼,拿十方常住物送礼,他犯,你不犯。
你上佛堂,师父给你的,你不犯他也不犯的。他说都是他的,他不是十方常住,为什么他要住精舍,不住大庙?这是有原因的,他就怕犯罪。到了庙里头,你随便一举一动,都得照顾,这是三宝的,错吃一口都不可以。因为这样子,人家不猜虑你,身心安乐,你不偷盗,不会受穷的。你感这个果,财宝具足,到了你临命终的时候,身心不为忧苦逼切,感觉很轻松很自在,这十轮随在哪一轮得到成就了。其它的就是次要的,强者把弱者都压下去了。十轮成就,一轮都可以,临命终的时候,你也看不见剡魔王使。
上面有一句“所爱妻子眷属围绕”,这就是寿终正寝,什么叫正寝?死在自己的家里头,死在正堂上,你的尸体就停到堂屋,这叫寿终正寝。死到外头,尸首运回来,那不算是寿终正寝。过去的古人说,你造很多业,造很多坏事,你死到外边,就不算寿终正寝。死到家里都很不容易,这在过去很多,现在寿终正寝的很少,因为在医院里寿终,占大多数。临命终的时候,阎罗王你看不见,他也不会派人来勾你魂,不会的。只会看见你所满意的,或者见光,闻香,或者你是信佛的,见圣像,你不信佛的,不偷盗的人,他得善神的护法,他见着善神。凡是合意的,那么成调你的善法,就是善法具足,具戒富德。
善法调成都是随顺善法,“具戒富德”,持清净戒,具有威德的。还是有真实的福田,福田僧,或者是福田的居士,或者福田的优婆塞,优婆夷,给你作善知识,临终的时候能见到他,你见着“身心欢悦,深生敬信”,因为这种心情而死的,那么“还生人中”,或生天上。
“诸根圆满,肢体具足,随所生处,具大财宝,端正聪明,安隐快乐”,这跟前文是一样的,只是中间的盗,或者是杀不同,其它都是相同的。再到人中,六根具全四肢也具足,所生的地方,具诸财宝。当然你的家族也很富有,就生到好人家,端正聪明,相貌很好的,谁看了都喜欢,聪明伶俐,安隐快乐。
“不与五家共诸财宝”,世间上一切财宝是五家共的,你不偷盗,就是你自己作得了主。五家不共,哪五家呢?国家没收,或者征调,或者盗贼抢你,抢你防不了,或者偷者偷你,就是两家。水淹,大水给你冲走了,火烧,这就四家。最厉害的是家贼难防,不孝的子孙,你是没有办法的。一切世间的财是五家共的。你能够安隐快乐,这个财宝不与这五家共的,只有你的福报,你的果所感的,没收谁的也不会收你的。水不淹你,火也烧不到你这儿来,因为你是善人,你的子孙都是善良的,不会背逆的,不会出那忤逆的子孙。
“复遇可意成调善法具戒富德真实福田为善知识”,那么依着他修学,跟他修行,跟他学道,远离不与取,持这个清净戒,再不偷盗,说一切恶不善法,你都能够断。虽然只是持这一戒,其它的九善,你也能够具足,有一个突出了,其它也能具足。
“能成一切殊胜善法,能求一切大乘法义,能修一切菩萨愿行,渐次趣入深广智海,乃至证得无上菩提,所居佛土,众宝庄严,宝树宝池宝台殿等,无不充备。”这好像西方极乐世界,大家念《阿弥陀经》都知道,生到哪个世界都是一样,生那个国土,生天上也是这样。你去那个佛国土的那个佛,世尊如来,自身的寿命无量,为一切有情如应说法,你去了就可以闻法。佛灭度后,你那个世界“正法久住,利益安乐”,无量的有情。“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远离不与取轮。”
三乘人,补特伽罗就是人,就是有情,声闻乘,独觉乘,大乘。受持三乘法的这三种人,你对他们说法,对他们教导,都不会有误失,他们不会犯错误。就如法说,这些是菩萨摩诃萨,他问的是菩萨摩诃萨怎么样能成就他的大菩萨道?怎么样化度众生?佛就跟他说了,有十轮,这个十轮讲完了,后面还有十甲冑轮。十轮讲到这里就讲完了,那十轮也是菩萨所做的。所以你看这十轮是重复,《大集十轮经》,专讲十轮。
同于大乘法,渐渐的升进,一直到成佛,从此不再退转。“利慧胜福常得增长”,那个锋利的智能,像金刚那样的智能,殊胜的福德,永远是增长的,同时也能够得到戒定慧。这个本身远离偷盗,远离不与取,就是戒。你修定的时候,一切诸三昧,都能得到,乃至于成佛的时候,要经过十忍十地,也能够得到自在,无有退转,常得值遇诸善知识随顺而行,经常遇到名师指点你,教导你。你照着他所说的,他怎么做,你也怎么做,随顺而行,不背逆。
常得不离见一切佛,常得不离见一切诸菩萨,常得不离见一切声闻,常得不离诸佛菩萨,声闻弟子,常得不离闻法。你所在处,常时有说法的盛会,经常能够闻到法,还能够亲近供养众僧,这就是佛法僧三宝,你常时不离开,常得亲近。
“于诸善根常精进求,心无厌足”,这是培植福德,培植善根,精进不懈的,没有满足的。对善没有满足,对于恶,一念不生,这就是一念成了佛。
“常于菩提种种行愿心无厌足”,发菩提心,行菩提行,发菩提愿,没有满足的,所得的果报,广如前说。
邪淫,“即是施与欲流所漂,一切众生无惊无怖”,跟盗戒一样的,这也是布施给众生。所有沉溺欲流的,贪着淫欲的,那一类众生浮沉于三恶涂的。漂流一切众生,给他们布施,给他们安慰,使他们不要惊恐,不要恐怖,跟前面一样的。“无嫉无害,无有热恼”,也无有扰动。“于己妻室喜足而住”,夫妇关系是人间的正道,所以受五戒的,不会防碍人间的正道,受菩萨戒的也不会防碍人间的正道。要是受比丘菩萨戒的,就不行了。有信位的菩萨,要断一切欲。我们感觉到夫妇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这是人间的正常,但这个是对吗?不对的。
就像我在北京中南海里面的正觉寺,有位大学教授到北海公园去逛,他到那儿看见这间庙,他一进去,公园里有间庙,他感觉很奇怪,可能他是第一次进去。北海公园的庙,是满清帝王修的,以前并没有开放。所以,那个庙是专门给喇嘛住的,不是给和尚住的,那个时候的皇帝都皈依喇嘛,拉拢蒙古,拉拢西藏,扶掖边疆。
那位教授到那儿去,看见我们和尚,他对佛像也不恭敬,也不礼拜,他以教训我的口吻说:“要是都像你这样的人,我们这个人间就没有了,就断种了。”他跟我谈了很多,我只举今天所说的这个问题。我当时跟他说:“都像我们是不错,都断了欲,是绝种了。都像我是不可以,但是我可以说几个地方,像极乐世界没有女人,他没有绝种,十方世界人都到那儿去。”
我说:“大梵天没有绝种,那个没有女人相,也没有女人,只有六欲天;他没绝,十方世界都往那儿生,不会绝种的。”他说:“这个我没有看见,我不相信,我只相信眼前见到的。有事实我才相信,这个不是事实,是你们佛教虚编的。”
我说:“那我说点事实。都像我是不可以,都像你老教授,可以吗?”
“那有什么不可以?我可以教人。”我说:“你吃饭不?你穿服不?你这衣服,这衣服从那儿来的呀?是教授做的吗?是学者做的吗?你吃的粮食,你们教授种地去吗?都像我不可以,都像你也不可以,要是都像你,这个世界也没有了,都饿死了,你也不要穿衣服,也不要吃饭了,你还要到这旅游,不可能”。
假使说这个世界都像佛了,这是办不到的事情,只能说是佛果。都像佛,这个世界就没有了,全清净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这犯一个根本错误,不论你举那一法,要都是那一法,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一个证得空性,人人都具足空性,人人都证不到。证到的很少,所以才成佛。物以稀为贵,在人中的,有一个断烦恼证菩提的阿罗汉,他就尊贵到不得了,就是这个涵义。
这位菩萨到尽形寿都能离开了,因为菩萨有在家菩萨,有出家菩萨,所以他是离欲邪行,要全是菩萨了,就是离欲的正行邪行都不可以。但是你没有欲念,对于一切的众生就是供养他们,布施他们,无惊无恐,无嫉无害。邪欲就是嫉妒,奸淫出杀害;这一个戒破了,杀戒也破了,也能破酒戒,也能偷盗了。杀盗淫妄只要破一个,会有连带的关系,也许就会破五戒,所以不能嫉妒。“无有热恼,亦无扰动,于己妻室喜足而住”,应当满足,欲望是无止境的。
“终不希求非法色欲”,不贪求非法的色欲。不合法的,未经过手续的,这叫非法色欲。现在没有办法,每天看报纸,非法的色欲看太多了,如果菩萨能够尽形寿远离了,由于这个善根一定能成熟,所有前际的轮转五趣没生死河。因欲的邪行,造身语意诸恶业障,诸烦恼障,诸有情障,一切法障,诸室家障。有室有家就是障碍,大家看“家”字,上头有个宝盖字,关到圈里似的,无法出脱,等什么呢?等着捱杀,关到家里是等死,现在真的死在家里头,还是正寝;要是死在外边,就漂流了。
“自作教他,见闻随喜,由此远离欲邪行轮”,看电视的时候,你看见这种镜头,要发愿,愿一切众生断邪欲,一定要发愿,你看看那个,再看看动物的世界,你说人跟动物区别有好多?都是为了找食,互相残杀。
我这几天看电视才发现狗熊吃鱼,北极狗熊就靠鱼生活,什么都没有,冰天雪地,它会逮鱼,这叫互相残杀。命债互相的代,看到这些事,千万不要随喜。你说人跟人之间、畜生之间,有什么区别?中国古代俚语上讲,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很少;人讲理,五欲境界,我们是适可而止,不让他太过份。淫是三点水,淫就是过份,雨下太久了,简直不停,久雨就生淫,淫就是过份的意思;愈过份,转的动物愈小。
你可以观察,鸽子、麻雀、老鼠,它们的欲念是无止境的,这些应当知道。“远离欲邪行轮”,就是“皆悉辗坏,摧灭无余,不受果报,于现身中诸人天等皆共亲爱无所猜虑。”人天对你无所猜虑,你离开欲念,女性对你没有防犯,绝对不会发生强暴的事情。男性的,你也可以认为自己离欲了,一切的女性也不会对你生起贪爱心,因为你的精神所放出的电光,所放出去的磁场,跟她不相应,不起作用。
这个问题很大。十善业道,浅显说是我们人天乘,大了,声闻乘也做不到,只能做到一部份,乃至菩萨摩诃萨也只能做到一部份。唯佛与佛,十善业道轮才能究竟成就,每一法都是这样。所得来的果报,于现身中人天等皆共亲爱,对你没有猜虑,自己的身心也安乐。“妻室贞良”,按照佛经上面所说的,好像大男人主义很重,妻室贞良,好像不管丈夫,丈夫可以随便吗?男女都是这样子,不可以!一般的都说妻室贞良,男人也应当这样。
过去在战国的时候,鲁国柳下惠的哥哥,身不二色。古来人就提倡,只有妻室,男的不能跟其它的女人,女的不能跟其它的男人,有的时候,终身清净,一生不娶的,古来人很多这种情形。有的人在评判的时候,认为这种人愚痴,没有智能;食色者性也,说他连食色都不懂,这是愚痴,只有圣人才做得到。像柳下惠,坐怀不乱,鲁男子是鲁国的一个男人,他身不二色,一生守清净戒,这是不容易的事情,要懂得这种道理。
将命终时,身心不为忧苦逼切,所爱的妻子眷属围绕。临命终时,“不见可怖剡罗王使,唯见可意成调善法,具戒富德,真实福田,为善知识。”这跟前文一样的。那么,“依彼修学离欲邪行”,这句经文不同了。前面那段经文是离不与取,这个是离欲,其它都一样的。前面第一段是离不杀,“能断一切恶不善法,能成一切殊胜善法,能求一切大乘法义,能修一切菩萨愿行,渐次趣入深广智海。”渐次的能成佛,“乃至证得无上菩提”,“所居佛土,无诸女人”,你生到那个佛土,持五戒不邪淫,你生到的佛土,没有女人。
“离诸淫欲,具足第一梵行”,第一梵行就是清净行。到了这个佛国土的人,都是具足清净梵行的,都是离诸淫欲的。极乐世界就是这样,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世界、上方的不动如来世界也是这样。凡是净佛国土都是这样子,那么就不再受生;受生都是化生,梵天都是化生,极乐世界是莲花化生。那么,处在母胎的,胞胎的臭秽不净,这种情况没有了,这个世界的佛,如来寿命无量。“为诸有情如应说法,般涅槃后”,“正法久住,利益安乐,无量有情”,前面所说这些意思就结束了。这就是“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三远离欲邪行轮”,这是第三轮。
菩萨摩诃萨要成就这个轮,金刚藏菩萨问佛,于声闻乘怎么样才得无误失?于声闻乘补特伽罗如何才能得无误失?“于独觉乘得无误失”,“于独觉乘补特伽罗得无误失”,“于其大乘得无误失”,“于其大乘补特伽罗得无误失”,也常能使三宝炽盛,三宝的种性常能住。要是能够成就远离欲邪行轮,就能成就不杀轮,也能成就远离不与取,这都是相同的。这样于三乘法,于三乘人,能够没有错误。大菩萨在说法的时候,依法而为众生启示的时候,对声闻乘,给他说声闻乘法,不会错乱的给他说大乘法,大乘人也不会给他说声闻法。这就是对三乘应机说法,都没有误失,这样子是正法久住。
上面所说的每一尊佛,般涅槃后,正法久住,就是这个涵义。于诸出家的弟子,“若是法器若非法器,下至一切被片袈裟剃须发者,无有误失”,不但对三乘人无误失,只要是他被着一片袈裟,你要知道他为什么能被到这片袈裟,这叫知根无误,绝对没有错误的。这样于大乘法常得升进,再不会退转了。“利慧胜福”,那么的“常得增长,于一切定诸陀罗尼,诸忍诸地,速得自在无有退转,常得值遇诸善知识,随顺而行。”这跟前文都是一样的,“常得不离见一切佛及诸菩萨声闻弟子,不离闻法,不离亲近供养众僧”,对佛法僧三宝常得亲近。
虚是虚假的话,诳是骗人家的话,要离开。“一切众生常共爱敬,所有言词皆成谛量”,量是如理的意思,谛是理,量是如理。一切的语言,都是真实的,这个真实的是合乎法性的。我们所说的话都是不真实的,没有如理,不是谛,含有诳惑的成份。虚诳语包括很多,像我们,只要不是为名利,不是为自己有利,就可以了。菩萨就不行了,菩萨的要求很严格,菩萨是许可打妄语的,要行菩萨道。
例如佛在因地当中,有一只布谷让打鸟的猎人打伤了,那布谷就飞到佛这儿,佛就把它藏到怀里,那打鸟的人过来看着,有这么一个人,就问:“我刚才打了一只鸟,你看到没有?”“我没看过。”这不叫打妄语。这只布谷都藏到他怀里了,还说没有看到。这个不犯戒,他是为了利益众生,是佛的方便善巧,佛所说的法都是方便的。所以在《金刚经》上,佛说跟须菩提说,“知我说法,如筏谕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就是方便,因为方便善巧度众生故,才如是说。其实没有一切法,一切法都不成立,那就不叫虚诳妄语。因利益众生故,杀戒,盗戒,跟淫欲戒,都如是。我们供养的提篮观音,提篮观音就示现女人,跟人结婚去了。她犯戒不?犯戒。她是为了利益那个众生,但是她结婚的那一天,就死了。结完婚了,行完婚礼了,那天晚上她就死了,她就让人念〈普门品〉,或者是念几品,或者后来还要念背诵《法华经》。那个姓马的,一天到晚就是背《法华经》,她就嫁给他,可是到了晚上她就死了。那个姓马的一看,人生这么无常,这么漂亮干什么,这么就死了,他也就出家了,那是度他的。
大菩萨是行逆行,逆行就是不顺行;跟这个佛的戒律是逆,虽然是逆行,他是真正的顺,真顺。他如理,懂得这个道理就行了,不然还有很多的迷惑。像这些众生,人家都恭敬他,他离开了,不欺骗,说话都是真实的。那么人家对他所说的话,没有可猜疑的地方,不怀疑,有了这个善根,成熟了。
诸信言障,他不信,他的话就成了障碍。若一个人让人家指责说,你说一百遍,我都不信,这还是很不容易!说你诳言诳得太多了,诳言太多了,谁还信你吗?人家欺骗一次、两次、三次、五次、十次、三十次,就可以了。你说的话,一百次,因为他说的虚诳话,说的不兑现,所以跳票,那就完蛋了。你的生意就没办法做了,因为这个善根成熟了,过去的前际轮转五趣,没生死河,所打的虚诳语,那些种种的障碍,都消失了。所有远离虚诳的轮皆悉辗坏远离,再也不说假话。
“摧灭无余”,以前造的就“不受果报,于现身中,诸人天等皆共亲爱。”大家都亲爱你,所以要是你很诚实的,不论跟谁做生意,都愿意跟你交往,尽管没有一个人是诚实的,但是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诚实。懂得这个涵义?我想每个道友都懂,你听见了,那么希望别人都别诳骗我,我可以诳骗别人,这是每个人的心理。如果是希望别人都诳骗我,我绝不诳骗别人。谁诳骗我,我都善意的承受,这是大菩萨。
一切众生杀我,我都能忍受,我愿意供养给众生;但是我不恼害一个众生,包括蚂蚁。我们在纽约有蟑螂、老鼠,有个弟子问:“那蟑螂蚂蚁怎么办?”又不能打它,又不能用开水烫它,又不能洒药。信了佛了,我说:“你给它说法!” “它能懂吗?”我说:“我跟你说法,你也有些不懂。我看了经,经上说的,我还是不懂,很多都不懂。你不能因为它不懂,就不说了,你试试看,它就真有灵的。”他说:“灵了!”它们就没有了。
这种事很多,你相信了就成了;不相信,什么都不灵,相信就灵了。地藏菩萨在经上说,念我名号就可以,但还是不念。念吗?我感觉到我没有天天的这样子,一天念一万声,没有做到。但是我的道友,有好多人做到了,“我为什么做不到?没有时间!”这都是借口,信的力量还是不够。“我讲经就够了!”总是推到别的原因,就是不能够做。要是真正的不懈怠的,不管是什么障碍,我一天念他一万声,地藏王菩萨就接引你;接引你,不过念一千声,你还得三年。有时候打个七,念他一百万声。
那么,一天念一千声,你得念好久才念一百万声?一天念一千声,一月是三万声,一年是三十多万声,你念一百万声得念三年。你勇猛精进的时候,你就念一百万声,念完了又懈怠三年;到了三年,你又念一百万声。这也可以的,我是这样计划的。到了一年,我打个七,我念一百万声,或者更多一点。说念一百万声,其实就念一百一十万声,为什么呢?有时会打妄想的,多念十万声,完了补那个妄想,知道吗?我们念经的时候,要多念一点,打妄想不要紧;晚了,你补上去,那真的可以补了。念的时候,我念一千声,你要多念一百声。因为这里头,打妄想,或者数珠数错了,也有数字不准确,念多无少,前面那个障碍都断了。
远离虚诳,你应该怎么办对治他呢?说真实话。说话绝对要考虑一下再说,别信口开河就说了,考虑一下才说。人家一问就答,容易错误,信口开河,就是这个涵义。把过去的果报都摧灭了,就再不受果报了。
“于现身中,诸人天等皆共亲爱,无所猜虑,身心安乐,所出言词,他皆信奉。”人家都信你的话,照你的话去做;或者是你说的话,人人都遵行,那就是你的信用。在国人之中,个个信受,我们这位总统尽说老实话,他所说的政策绝对做得到的,国家订出政策来不会一个人说的两个人说的,尽是欺骗的。
杀戮太重,国将不久,不会存活一百年。元朝的时间最短,李自成更短十八天,到了第十八天,满清入关就把他撵跑了。他尽说假话,杀人太多。“命终的时候,身心不会忧苦逼切,所爱的妻子眷属围绕,临命终时,不见可怖剡罗王使”。所爱妻子眷属围绕,大家都在那儿说真实话,就送他走,让他真实,这是很重要的。在临死的时候,面对情爱关,要是哭哭啼啼的,他的神识就被你掐住了,难得超脱。
学习离虚诳语。大家可能说,离虚诳语还要学?因为大家没有学戒经,学戒经,每一个戒法都要学。怎么样犯了虚妄语?怎么样虚妄语还没犯?虚诳语因,虚诳语缘,虚妄语戒。完了,骗求名利,骗诳前人,前人受了损失了,成犯,随便你骗小孩子,大概那个没有犯就不算犯虚妄语戒。不过你这样骗小孩有什么不好呢?那小孩就向妈妈学了,就向爸爸学了,他长大了就会说假话。因为小时候就学会了,妈妈爸爸都这么说,空拳哄小儿;说你不哭,我给你个饼子,或者给个糖,等他不哭,要拿的时候没有,那孩子就知道这是骗人的,他也会骗你。懂得这个道理就行了。
你必须得学,不学你还是不会。学习怎样远离虚诳语,远离虚诳语多说诚实话,“能断一切恶不善法,能成一切殊胜善法,能求一切大乘法义,能修一切菩萨愿行,渐次趣入深广智海”,渐次能成佛。
“乃至证得无上菩提,所居佛土”,那个佛土“一切真实”,没有一个佛土不真实的,而释迦牟尼佛这个佛土不真实,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化身,不是净的,是五浊恶世。佛就说这个世界是不真实、虚幻,所居的佛土,因为这个释迦牟尼佛专度说虚诳语的,所以他就到这儿来,地藏菩萨专到地狱,其它的佛国土没有地狱,极乐世界或者他那个世界没有地狱,没有三涂,不但没有三涂,也没有六道,只有化生的人,那些人都是菩萨。
渐次的趣入深广智海,证得无上菩提。他所居的佛土都是真实的,离诸虚伪,妙香洁物之所庄严,无谄无诳,都是端正的,心行正直,希求纯净善法有情的众生,才能生到这个国土。
我们这是讲妄语,纯净不?你行善法是不是真正的行善?我们认为,我们行善了,做好事了,中间总夹杂着很多不纯不清净。例如放生,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虽然不纯净,功德还是有的。放生,纯净吗?不纯净。为什么呢?心里想什么,自己知道。
我们做一切事,都夹杂着附带条件,就像借给别人钱,得有个证据,或者到银行借款,得拿房产抵押,都须要有个什么东西。我们都有个抵押,希望你回报。我放生,看着那个畜生,又游回来了,心里很高兴。好像它还回报来了,都有个希求。如果它没有回报就走了,这个无情无义的,我救了它,它还是无情无义的。这类事很多,我们做一切事,心里头夹杂了很多东西,念一部经,念经、念佛,当中有很多的夹杂。完了,发愿求这个,求那个,菩萨你给我加持加持谁,等你求的时候,就是佛菩萨加持,等佛菩萨加持完,过去了,再不找佛菩萨了,就是这样。以后又来了,又去抱佛脚。这就是众生心,这就叫不纯净,你要想希求纯净的善法,有情来生其国,必须得纯净;要生佛土,就得想纯净,不说假话,不打妄语。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日夜中极受忧恼。时具寿阿难陀见是事已诣世尊所。顶礼双足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今王舍城多有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日夜中极受忧恼。世尊此诸病苦云何救疗。尔时佛告阿难陀汝可听此疗痔病经。读诵受持系心勿忘。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大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一万人俱。皆得阿罗汉道。其名曰舍利弗。大目犍连。须菩提。如是众等阿罗汉。复有菩萨摩诃萨二千人俱。其名曰解脱菩萨。心王菩萨。无住菩萨。如是等菩萨。复有长者八万人俱。其名曰梵行长者。大梵行长者。树提长者。如是等长者。复有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六十万亿。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如(rú)是(shì)我(wǒ)闻(wén),一(yī)时(shí)薄(bó)伽(qié)梵(fàn)在(zài)王(wáng)舍(shě)大(dà)城(chéng),竹(zhú)林(lín)园(yuán)中(zhōng),与(yǔ)大(dà)苾(bì)刍(chú)众(zhòng),五(wǔ)百(bǎi)人(rén)俱(jù)。
诵读此经即能往生极乐世界,又能得诸佛菩萨守护,能够消灭包过五无间罪在内的罪障,能够现在得到无尽法藏为将来在极乐世界打好基础,得到修行的高起点(为什么呢,恶世修行一日胜净土修行万劫),让我们大家
佛在越只国舍羁瘦国。亦说一名遮匿迦罗国。时佛坐行安般守意九十日。佛复独坐九十日者。思惟校计。欲度脱十方人及蜎飞蠕动之类。复言。我行安般守意九十日者。安般守意得自在慈念意。还行安般守意已。复收意行念也。安为身。般为息。守意为道。守者为禁亦谓不犯戒。禁者亦为护。护者遍护一切无所犯。意者息意亦为道也。安为生。般为灭。意为
《法华经》、《金光明经》和《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经》并称护国三部经。《金光明经》功德利益 在甲流横溢,师傅心系众弟子,心系天下,人间,开示《金光明经》功德利益并赐偈语:金光非是月色成,金光明经现世间,善解此经之真人,月圆之日得此经,宣解此经传世间,一切众生苦灭尽。
wen ru shi:yi shi,po qie po zai she wei cheng dai shu gei gu du yuan。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er shi,shi zun gao zhu bi qiu:fu mu yu zi y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
大家,今天我有些说话想讲~希望你们看完~真人真事!我实在没必要说谎!我妈早数个月前生蛇,因为迟了去看医生,过了头3天的黄金期,十级痛及夜晚完全睡不到!医生说条蛇很强……后来也算是医好了~但是实在伤了身体及神经线,而且她身体本身也很弱……
《尸迦罗越六方礼经》,又称《六方礼经》《尸迦罗越六向拜经》。全一卷。它成立的年代相当早,据推大约是在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前,或是更早在孔雀王朝之前。为后汉安世高所译。安世高,为印度西北(今伊朗地区)古王国(安息国)王子。年幼时,即以孝行著称,本质灵敏,性情和慈,又博学多闻。父殁后,舍去王位而皈依佛门,博晓经藏,尤精通阿毗
《善生经》是在家学佛很重要的经典,是《阿含经》中佛对于在家众如何修持佛法依次第而行的开示。本经主在人天乘法,教导大众实现现世生活的和乐安稳,打下未来世的美好的根基。《善生经》主要开示了身口要远离四种恶业;避免世间生活的种种障碍,才能如法如理获取资财;在人际关系的处世之道上,要如何避免与恶人打交道,哪些人可以亲近,哪些
微友:顶礼法师,请问居士在家诵《梵网经菩萨戒本》时,应该从哪开始诵?仁山法师:阿弥陀佛,您好!依在家戒本读诵就好。
居家学佛者,皆会供养佛像,朝暮礼拜文,以此践行信仰。佛陀灭后,化相三宝转为住持三宝。今日所供之佛像为佛宝,印刷之经卷为法宝,单身僧装素食之僧为僧宝。三宝具足,代表佛法久住世间。众生供养三宝,可培植福田,种未来解脱之因,龙华三会值弥勒世尊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经文: 赞叹杀有三种。一者恶戒人。二者善戒人。三者老病人。 恶戒人者。杀牛羊养鸡猪放鹰捕鱼。猎师围兔射獐鹿等。偷贼魁脍咒龙守狱。若到是人所。作如是言。汝等恶戒人。何以久作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说布施法。有三十七种。 释:如是我闻,一时,佛陀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中,为众位比丘宣说布施法门,共有三十七种要义 一以信重心而行布施。当得
这个孤独绝望又病魔缠身的比丘,却是幸福的! 那应该是一个湿冷的季节,天气越发寒冷潮湿。寂静而阴暗的屋子里充蚀着臊臭的味道,仿佛整个世界已经发霉、发臭,连空气都腥臭得让人闻之作呕,而他似乎已被
现今太多人没能做到养生,原因是没有洗髓。洗髓是要在思想上、行为方式上脱胎换骨。佛家养生典籍《洗髓经》是达摩老祖在嵩山少林寺传下来的,分《总义》、《无始钟气》、《四大假合》、《凡圣同归》、《物我
问:在《大念住经》中有要求我们觉知到我们的缺乏觉知。这怎么可能呢? 葛印卡老师:为了从缺乏觉知中走出来,你必须警觉,意识到,看,我现在正失去觉知。我的心在游荡或昏沉。我必须觉知。 你觉知到某些
按:现代人在不确定性、焦躁茫然、放纵空虚的生活状态中,痛苦的心灵需要慰藉,脆弱的生命需要安顿,平面化的精神需要从物化、私欲中超越出来。《无常经》上承原始佛法的平易朴实,下启大乘的悲智行愿,对现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