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背恩人,当愿众生,于有恶人,不加其报的意思

华严经 | 作者:如瑞法师 [投稿]

如瑞法师:净行品偈颂见背恩人,当愿众生,于有恶人,不加其报的意思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今天我们来学习《净行品》第八十九愿:

见背恩人 当愿众生

于有恶人 不加其报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

  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遇到背恩弃义人的时候便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对于恶人不生丝毫报复之心。

见背恩人:

  “背恩”,即背弃恩义。背恩的人,不知报答他人恩惠,如《六度集经》中所说:“背恩无反复,虚饰行谄伪,是为愚痴极,唯默忍为安。”

于有恶人:

  “恶人”,指身、口、意行恶之人。《佛说无量寿经》中讲道:“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不加其报:

  “报”,这里指报复。这句的意思是说,无论恶人如何对待菩萨,菩萨都不会心生嗔恨,更不会对其加以报复。若以怨报怨,冤冤相报,永无止息。因此,佛经故事中父亲教导儿子:“怨无轻重,皆不足报。以怨报怨,怨终不除,唯有无怨,而除怨耳。”

  因为菩萨了知了这样的道理,所以在他们看来,只有宽宏的心,无怨无憎,才能真正解除人们内心的怨憎。《八大人觉经》的第六觉知说道:“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冤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这同样也是说的这个道理。

  佛陀除了以言教告诉世人不得以怨报怨之外,还身体力行做出了最好的榜样。比如,佛陀往昔做忍辱仙人的时候,被歌利王节节割截身体,不仅不生嗔恨心,还发菩提心,以德报怨,发愿成佛后先度歌利王。佛陀证道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时,所度五比丘之一的憍陈如尊者就是往昔的歌利王。

  下面再来分享一则小故事。

  一位禅师见到一只蝎子掉到水里,决心救它。谁知一碰,蝎子竟然蜇了禅师的手指。禅师无所畏惧,再次出手,岂知又被蝎子狠狠地蜇了一次。

  旁边有一个人说道:“它老是蜇人,您又何必救它呢?”

  禅师回答:“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善良是我的天性,我岂能因为它的天性,而放弃了我的天性呢?”

  从这个故事也可以看出,无论恶人怎样对待菩萨,菩萨慈悲济世的愿力都不会改变,更不会以恶报恶。通过学习这首偈,希望我们能够开发出无我、平等、慈悲、包容的本性,令自己获大利益,并能够更好地利益众生。

  可谓:

背恩弃义人不喜,

不知报恩愚痴极。

一句弥陀息贪嗔,

菩萨慈悲行大义。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原文标题:学习《净行品》九十二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瑞法师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