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佛教名词)

无心(佛教解释)  (一)有多种含义:(一)指离妄念之真心。非谓无心识,而系远离凡圣、粗妙、善恶、美丑、大小等之分别情识,处于不执着、不滞碍之自由境界。宗镜录卷八十三(大四八·八七五下):‘若不起

无心佛教解释)

  (一)有多种含义:(一)指离妄念之真心。非谓无心识,而系远离凡圣、粗妙、善恶、美丑、大小等之分别情识,处于不执着、不滞碍之自由境界。宗镜录卷八十三(大四八·八七五下):‘若不起妄心,则能顺觉。所以云,无心是道。’(二)指无心定之意,即一时休止一切意识作用之状态,如五位无心。(三)指迷失本性之心,与‘乱心’同义。[道行般若经、光赞经卷三、摩诃般若钞经、金刚经瑜伽师地论卷十三、碧岩录第六十五则、传心法要卷下](参阅‘五位无心’1090)

  (二)明代临济宗僧。湖南平江人,俗姓舒。生卒年不详。自幼随母住燕京(北平),年十六于法海寺出家受具足戒,复往参谒南明慧广,得证心印。万历十七年(1589),诏赐紫衣,复受慈圣太后懿旨,与妙峰同送龙藏至鸡足山华严寺,众等因之迎师驻锡于大觉寺,开法弘化,滇南禅风因而盛极一时。[增订佛祖道影卷二(虚云)]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对“无心”解释如下:

  【无心】 (术语)真心离妄念,谓之无心。非云无心识。又妄心如幻影,自性不可得,故云无心。又一时休止心识而使不生,故云无心。如五位无心是也。宗镜录四十五曰:‘大宝积经云:文殊师利言:如人学射,久习则巧。后虽无心,以久习故,箭发皆中。我亦如是,初学不思议三昧,系心一处。若久习成就,更无心想。恒与定俱。先德云:一念妄心仅动,即具世间诸苦。如人在荆棘林,不动则刺不伤。妄心不起,恒处寂灭之乐。一念妄心才动,即被诸有刺伤。故经云:有心皆苦,无心即乐。’同八十三曰:‘若不起妄心,则能顺觉。所以云无心是道。’金刚经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传心法要下曰:‘如今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嗔,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无心的文章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