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心,可分为四个层次:收心、摄心、安心、无心。收心,是练习舍过去境与未来境,只缘现在境;摄心则将现前境缩小,进一步舍杂念、妄想、昏昧;安心,是将心念安放在方法上,不受身、心、环境各种障碍影响;无心即是心无罣碍,超越一切对立与分别。
佛经里面有一个比喻,很贴切——野狐狸的比喻。说有一只野狐狸夜晚进入一户人家的厨房偷吃。厨房食品很丰厚,它吃得很饱就想睡,就在厨房里面睡着了。这一睡,天亮了,厨房就有人进来,它就逃不出去了。这只野狐狸也有机心,它就假装死了,等人把它抛弃,抛到野外去。
今天,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只长颈鹿在草原上漫步,踩到了一块玻璃,滑了一下,结果长颈鹿大怒:这是什么东西?它一下就把玻璃踢了出去。玻璃碎了,长颈鹿的脚也因此受了伤,流了很多血。
禅师问弟子:“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弟子答:“当然是金子啊!”禅师笑曰:“假如你是一颗种子呢?”感悟:这个世间上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鹰击长空,鱼翔潜底,自然界万千生物,因为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才使世界丰富多彩。
乌鸦有一天嘴里叼了一块肉,狐狸就走过来赞叹这只乌鸦:“你的歌声如此美妙,我渴望已久地想倾听你一展歌喉,哎呀!希望你给我机会……”这只乌鸦给忽悠蒙了,一张嘴肉掉下来了。原来狐狸不是为了赞叹它,是为了它嘴里的那块肉。
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弟子说:“咸得发苦。”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水?”
有一个小乘佛教的僧侣,在静坐上的功夫很是了得,他有个誓愿:便是不迷失在世俗的喜恶中,而这个特殊的僧侣在白骨观修法上有很好的成就。由于僧侣是不能对异性有欲求的,为了与贪欲、欲求分离,因此他们观想人的丑陋、污秽,而这个僧侣在这一方面做得非常好,以此闻名。
有一个年轻人非常不幸,十岁的时候妈妈就过世了,父亲是开长途车的,孩子自己洗衣做饭活着,七年之后父亲死于车祸,他无依无靠,很可怜,学会了谋生养活自己。20岁的时候他在一个工程事故中失去了左腿,他倔强地用拐杖走路,他拿出全部积蓄办了一个养鱼场,一场洪水将他一生的积蓄和希望一扫而光。
有两个禅寺,同在一个城中,相距不远。每天清晨,两个禅寺都要派个沙弥到市场上去买菜,两个沙弥在市场上撞见时,总免不了要寒暄上几句。一天,两个沙弥又在市场上撞见了,一个沙弥随口问道:“师兄,你到哪里去呀?”“风吹到哪里,就到哪里去。”
人生不离“念”,如果“心”字被“贝”所取代即成“贪”,所以有“人心不足蛇吞象”之说!“贪”就是一个无底的深渊,不管是谁,只要掉进“贪”这个深渊,必定害人又害己。然而扪心自问:日复一日你放下了多少,贪心不灭你造恶了多少,临命终时你带走了多少?
有一回,佛陀对弟子说:“要把自己的心照顾好,不要攀缘;心若不断攀缘,烦恼就难断;以至于轮回六道,苦不堪言!要断除六道轮回的苦,一定要断除攀缘的心。”一位富有的长者听了佛陀的开示后,觉得很有道理,就把这句话放在心里,决心好好修行,不再轮回六道受苦,因此对一切众生,完全没有考虑到好或坏、该做或不该做,只想:不攀缘。从那时起,他对守门人说:“若有乞丐来要东西,你都替我拒绝。从现在开始,我再也不想跟众生结缘了。”
一禅小和尚端着一盘包子来到师父面前说:“师父,小猪包你吃不吃?”师父哼了一下,转头不理他。一禅小和尚又说:“师父,你渴不渴?徒儿给你沏茶。”
《千年菩提路》将以寺庙的兴衰、人物的命运、不同佛教宗派的法脉传承为线索,勾勒中国佛教2000年来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其主要内容涉及32个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寺庙以及与之相关的大德高僧。
公元七世纪,一个大唐的僧人踏上了丝绸之路,他要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大漠雪山,他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他九死一生,怀着坚定的信念,他终于抵达心中的圣地。十九年时间,一百一十个国家,五万里行程,在异国的土地上,他被奉为先知,在佛陀的故乡,他成为智慧的化身。由于他的缘故,大唐的声誉远播万里,就连他脚上的麻鞋,也被信徒供为圣物。然而他放弃了一切荣耀,依然返回故土。他翻译的佛经,达到了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他离世的时候,大唐的皇帝悲痛不已,百万人哭送。
1、泥泞路上。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很久以前,有一位经验丰富而睿智的老师想要向他的一个学生传授获得成功并且快乐生活的秘诀。为了教授这门重要的课程,他决定带着他的学生长途跋涉,去一个最贫穷的山村看一看。最后他们到达了一个偏僻的小村子,在这里两个人看到了一个最为矮小?最为破旧的房子。
丈夫在一所重点中学教书,我们便住在这所学校里。这天,一个女学生来敲门,跟在她身后的是一位中年人,从眉目上看,显然是女学生的父亲。进屋来,父女俩拘谨地坐下。他们并没有什么事,只是父亲特地骑自行车从八十多里以外的家来看看读高中的女儿。“顺便来瞅瞅老师。”父亲说,“农村没什么鲜货,只拿了十几个新下的鸡蛋。”说着,从肩上挎的布兜里颤巍巍地往外掏。布兜里装了很多糠,裹了十几个鸡蛋。显然,他做得很精心,生怕鸡蛋被挤破。
妻子躺在丈夫身边说:“哎!我说,你爹现在这样我可不伺候了,你看看一转身的功夫又拉满床。”丈夫心烦的翻了一下身说:“这还不都赖你,开始生病就应该送医院,你偏舍不得钱现在倒好……哼!”妻子腾一下坐起来,掀起丈夫的被子嚷嚷道:“你还赖我?你要是有能耐是个百万富翁别说送你爹去医院了,你就是请百八十个特护天天伺候你爹我都没意见。”
有一位高僧酷爱陶壶,听说哪里有好壶,不管路途多远他都会前往鉴赏,如果中意,花再多钱他也舍得。在他所收集的茶壶中,最中意一只龙头壶。一日,一个久未见面的好友前来拜访,他拿出这只龙头壶泡茶招待他。朋友对这只茶壶赞不绝口,
一条猎狗将兔子赶出了窝,一直追赶他,追了很久仍没有捉到。牧羊人看到此种情景,讥笑猎狗说你们两个之间小的反而跑得快得多。猎狗回答说:你不知道我们两个跑的是完全不同的!我仅为了一顿饭而跑,他却是为了性命而跑呀!
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向媾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着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有人走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三天过去了,许多人在墙边走过去,并没有遇上危险。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缍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尘砖石中,气绝身亡。
很多佛理故事,都是用简单的生活细节来点醒世人。1、求人不如求己2、一切皆空3、你且看他4、悟性如光5、送一轮明月6、修佛7、心境8、礼物
有一个年轻的和尚在化缘回来的路上被蒙面人绑架了,双手被死死地捆在身后,双脚也被绑得牢牢的,站都无法站起来;后来,眼也被蒙上了,嘴也被堵住了,关进一间湿漉漉的屋子里。
曾35次创造世界纪录的俄罗斯撑杆跳高运动员布勃卡的教练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记住,先让你的心从杆上‘跳’过去,你的身体就一定会跟着一跃而过。”突破心理障碍,才能超越自己。着名心理学大师卡耐基经常提醒自己的一句箴言就是:我想赢,我一定赢;结果我又赢了。
今天,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只长颈鹿在草原上漫步,踩到了一块玻璃,滑了一下,结果长颈鹿大怒:这是什么东西?它一下就把玻璃踢了出去。玻璃碎了,长颈鹿的脚也因此受了伤,流了很多血。
乌鸦有一天嘴里叼了一块肉,狐狸就走过来赞叹这只乌鸦:“你的歌声如此美妙,我渴望已久地想倾听你一展歌喉,哎呀!希望你给我机会……”这只乌鸦给忽悠蒙了,一张嘴肉掉下来了。原来狐狸不是为了赞叹它,是为了它嘴里的那块肉。
我们有时候是不是很自私?以自己的喜好去主宰别人的生活,却没有想过别人是不是愿意。而当你懂得理解、尊重、理解时,得到的往往会更多。
这天,到了吃饭时间,大师兄悟修说:“师父,这是您的三个馒头,悟简,这是你的一个馒头。”这时悟简说:“为什么师父跟大师兄都是三个馒头,而我只有一个啊?不行,我也要三个馒头。”
从前有个人名字叫“恶者”,他剃发出家后常有同门对着他说:“法友恶者来呀!”“法友恶者给我站住!”恶者听了总觉得不是滋味,于是他就去请教一位尊者,看看怎样改用一个吉利、祥和的名字。这位尊者对他说:“我的法友,名字只是一种符号,仅想从名字上得到吉祥是不可能的,我还是希望你用原来的名字,不要随便改。”
孔子有天外出,天要下雨,可是他没有雨伞,有人建议说:子夏有,跟子夏借。孔子一听就说:不可以,子夏这个人比较吝啬,我借的话,他不给我,别人会觉得他不尊重师长;给我,他肯定要心疼。理:和人交往,要知道别人的短处和长处,不要用别人的短处来相处和考验,否则就会友谊不长久。
有个很出名的画家,有一天他想画佛和魔鬼。但是在现实中找不到他们的原形,他的脑子里怎么也想像不出他们的样子,所以很着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去寺院朝拜,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和尚,他身上的那种气质深深地吸引了画家。于是他就去找那个和尚,向他许诺重金,条件是他给画家作一回模特。
一个年轻人千里迢迢找到燃灯寺的释济大师说:“我只是读书耕作,从来不传不闻流言蜚语,不招惹是非,但不知为什么,总是有人用恶言诽谤我,用蜚语诋毁我。如今,我实在经受不住了,想遁入空门削发为僧以避红尘,请大师您千万收留我!”
从前,有一位将军,一直困惑于三个问题,于是装扮为一名平民,自行上山去找禅师以求得开解。当将军找到禅师的时候,这位禅师正在菜园里挖地,于是将军道:“我有三个问题请禅师开导,一是做事最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二是共事的最重要的人是谁?三是在每个时间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禅师没有回答,只是继续挖地。将军见其年老瘦弱,便接过锄头替他挖地,说:“如禅师无以回答,请告诉,我好返回。”
唐未五代时期,群雄逐鹿,硝烟四起,当时的闽王名叫王审知。他为了收容人心,祈求江山永固,也为了忏悔滥杀无辜的恶业,开始笃信佛教。他曾创下剃度两万人的壮举,并先后拜请雪峰义存、鼓山神晏、武夷扣冰诸大禅师出任国师,为其开示佛法,指点迷津。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