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果(佛教名词)

道果,即佛道的正果。源于印度的佛教经典,《百喻经·宝箧镜喻》:禅定道品,无漏诸善,三乘道果,一切都失。《西游记》第一回:祖师喝令:赶出去。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那里修甚么道果。道果也是对于苦心修道者的一种过程的肯定,所以是佛道中常常提起的词。

道果佛教解释)

  道果,即佛道的正果。源于印度的佛教经典,《百喻经·宝箧镜喻》:禅定道品,无漏诸善,三乘道果,一切都失。《西游记》第一回:祖师喝令:赶出去。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那里修甚么道果。道果也是对于苦心修道者的一种过程的肯定,所以是佛道中常常提起的词。

道果-起源

  道果法导源于印度。初由龙树弟子释迦善友(shvakya-bshes-gnyen)传出,三传至吉祥护法(dpal-ldan-chos-skyong,又叫毗卢婆,即bivwa-pa)时,据《喜金刚》后分和《三菩怛》等本典,经无我母指授,而成亲口宝敕《道果法》(gsung-ngag-rin-po-che-lam-vbras-bu-dang-bcas-pa)。西藏译师卓米·释迦循努(vbrog-mi-lo-tsva-ba-shakya-gzhon-nu,?-1064)从毗卢婆再传弟子迦耶多罗(ga-ya-dha-ra)和无敌月(mi-thub-zla-ba)处,学得全部道果教授和经典讲传,传给萨钦衮噶宁波(sa-chen-kun-dgav-snying-po)。迦耶多罗为送密法,亲自入藏,秘密直传道果法要于衮噶宁波,使之成为萨迦教法的主要法门。经衮噶宁波和扎巴坚赞父子,萨班和八思巴叔传承扬弃,道果法成为萨迦派不共特法。至晚期俄钦·衮噶桑布(ngor-chen-kun-dgav-bzang-po)和宗巴·衮噶朗杰(rdzonpa-kun-dgav-rnam-rgyal)时,又分成“对弟子说”和“对会众说”两种讲传。13世纪,随着印度佛教的泯灭,道果法在印度亦随之失传,只在藏传佛教萨迦派中得到保存和弘扬。

  “道果”是萨迦派最高的且最特殊的法门,“道果”法系源自第九世纪那烂陀佛学院之住持毗瓦巴上师。经由其自身多年的精进禅修,喜金刚智慧本尊亲现,并予其喜金刚灌顶。得灌的当天,他立即证得初地菩萨的果位:其后五天,由于思维而证得六地菩萨,并将此经验述写为《金刚歌集》,内为《喜金刚密续》的秘密口传,此即“道果”的基础。

  其后“道果”经由印度许多大师代代相传而延续至今,萨迦派祖师萨千贡噶宁波则在十一世纪当其传至西藏时获得此一传承,由于全套的“道果”法十分广博,他花了八年时间来跟随其上师终能获得完全的教导;其后自修十八年,毗瓦巴亲现并直接传予“道果”。自此之后,萨迦祖师才开始公开教授,初为口传之笔述,后著论释,并由萨迦派多位上师传承九百多年至今。

  “道果”浓缩了经典及密续的教导,以《喜金刚密续》为基,而与喜金刚本尊之修持有关。“道果”的传法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三现观》,为小乘修习以求解脱及大乘菩萨行以众生、了知空性及现象(法界)真义的总结。

  第二部分为《三密续》,包括《喜金刚密续》的前行与正行灌顶以加持行者之证悟过程的转化,为金刚乘修持之集要。

  《三现观》解释之不同精神层次对事物现象的不同觉知,包括对平凡众生、对修行者、对证悟者的三种觉知。而《三密续》则解释在不同精神层次,此一现象的觉察者其心或相续性的不同,亦包括对平凡众生、修行者、证悟者的三种觉知;同时并详述之修持四种灌顶的意义,包括上师相应法、拙火、肪气明点及大手印。总括而言,“道果”包括了有佛法的修持,自起初阶段至果熟证悟,故称为“道果”。

道果的文章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