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水子璇大师九岁就熟诵《楞严经》,后来落发为僧,诵持《楞严经》从不间断。
一次,他听到天台宗洪敏法师讲《楞严经》至“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时有省悟。后来,他又亲近琅琊山慧觉禅师,问道:“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这时琅琊山慧觉禅师厉声喝道:“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长水大师经此一喝发明心地,并侍奉禅师多年,得到大成就后,又遵师嘱弘扬华严宗,被后人尊为“华严宗六祖”。
长水大师因在禅宗上的成就,其本人的事迹被收入《五灯会元》中。他一生讲解《楞严经》三十多遍,留下的《楞严经疏》二十卷,影响极大,后来受皇帝加封,赐紫衣及“长水疏主楞严大师”号。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 般剌密帝译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其
楞严经译文
楞严经卷一 这部经是我亲自听佛陀宣讲的。那时,世尊在舍卫国的只园精舍,与大比丘等一千二百五十名僧人在一起。这当中,有些是成就了无漏智的大阿罗汉,有些是具备了佛智而住在世间以宏扬佛法的菩萨。他们都以佛智慧超越了种种有为事物的束缚,从而能够在俗世界施行佛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复有无量辟支无学。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复有无量辟支无
楞严经是最绚丽的佛法瑰宝。洋洋八万言,道尽了宇宙人生的真谛。所以古人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的感叹。末学历时两年多,学习楞严经,依据宣化上人、圆瑛法师的注解,参阅了南怀瑾居士等大德的著述。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佛陀把楞严经中的道理,讲得是非常非常明白的,明白得几乎不能再明白了,只是因为语言文字方面的限制
《楞严经》具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或简称《大佛顶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略称《楞严经》、《大佛顶经》。十卷,唐中宗时般刺密帝译,属于秘密部,收在《大正藏》第十九册。自宋而后,盛行于禅、教之间。
一、圣众云集,匿王请佛。如是我闻:有一段时间,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城(在今印度北方邦北部,拉普底河南岸)的祗桓精舍(据说舍卫城富商给孤独长者,用金钱铺地的代价购得祗陀太子在舍卫城南的花园,作为释迦牟尼在舍卫国说法、驻留的场所,祗陀太子又将园中的林木捐献给释迦牟尼,故又称为祗树给孤独园),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
楞严经讲解
楞严经白话解
《楞严经》,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佛教经典,唐般剌密谛传至中国,怀迪证义,房融笔受。《楞严经》有三大宗旨:(1)悟本性,本
苏辙在苏门三杰中被称为“小苏”,是苏轼的弟弟。他熟读《楞严经》,并有相当深厚的佛法修证功夫,他写有一首叫《春尽》的诗:“春风过尽百花空,燕坐笙箫起灭中。树影连天开翠幕,鸟声入耳当歌童。《楞严》十卷几回读,法酒三升是客同。试问邻僧行乞在,何人闲暇
苏轼熟悉大乘佛教经典,对《楞严经》尤为推重。他说:“《楞严》者,……其文雅丽,于书生学佛者为宜。”又说:“大乘诸经至《楞严》,则委曲精尽胜妙独出,以房融笔受故也。”到了晚年被谪居儋州时,苏轼曾有诗记云:“《楞严》在床头,妙偈时仰读。”可见,
《楞严经》的来历要从释迦牟尼佛一生的教化说起。佛具有“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天上、人间、龙宫都曾说法。据《海龙王经·请佛品》记载:有一次佛在灵鹫山说法,海龙王也参加听法。海龙王闻法欢喜,在佛说法之后,就请佛到龙宫讲法、受供。海龙王在从陆地到海底
《楞严经》卷六「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地,能于如来形象之前,身燃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热一炷香,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我该如何理解呢?恳请师父慈悲开示!
从假入空是我们修行人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解脱道;再从空出假,这就是菩提道;最后,究竟成佛。站在我们自身的角度,第一步叫自利;第二步叫自利利他,也就是说你没有成就一点功德力,你想去利他那都只是妄想。“从假入空”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一切相,其实它是假有,它都是因缘组合而成的一个暂时的现象。它无非就是因缘果报的,一张
梁启超考证了几年《楞严经》,最后得出《楞严经》是伪经的结论。梁启超是著名的考古学家,国学基础也很深厚,他为什么会得出这种邪知邪见的结论呢?首先,不能认为他是名人,就不会犯错误。六祖惠能大师说:“上上人,有下下智;下下人,有上上智。”再说,这只是学术套用的应用方法,他应用这套学术方法去推究、考据,并不代表他的方法是唯一的。
善士问:我听完师父讲那个《楞严经》的时候,我有疑问,就是师父讲到那个“物即是心,心即是物”,但是好多的法师即使悟到了他也不敢讲,那一段我听的时候感觉就是最深,就今天有这个机会,我希望师父你好好开示开示。达照法师答:要把我累死啊!
佛言:端正发心,防止魔障。《楞严经·卷十》 宏海法师为大家开示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阿修罗趣以及50种阴魔,让各位师兄对三界、禅定有真正系统性地了解,并学会自查。
《楞严经·卷九》佛言:端正发心,防止魔障。从本期开始,宏海法师将为大家开示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阿修罗趣以及50种阴魔,让各位师兄对三界、禅定有真正系统性地了解,并学会自查。
长水子璇大师九岁就熟诵《楞严经》,后来落发为僧,诵持《楞严经》从不间断,初次听到有天台宗洪敏法师讲《楞严经》至“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时有省悟。后来,他又亲近琅琊山慧觉禅师,问道:“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这时琅琊山慧觉禅师厉声喝道:“清净
“如来藏”是《楞伽经》重要思想之一,就是指如来在每个修行者的心中。《楞伽经》中说:“如来藏自性清净……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如来藏是善不善因。
《金刚经》中说:“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经文的意思是:佛祖所说的佛法,指的就是修行“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的方法;佛祖的这些佛法,实际上不是概念上的佛法,佛法只不过用来开悟众生所说的一些道理罢了,名字叫做“佛法”。佛法是教你断烦恼、开智慧。
在佛教中,对事物认识的规范称之为法;修道有得的圣人都是这里证悟的,又称之为门。“不二法门”指显示超越相对、差别之一切绝对、平等真理之教法。在《坛经》中,六祖经常以“不二法门”的道理来回答对此产生的种种疑问,这是修证佛法的一大难关。慧能一派禅宗中
《维摩诘经》是一部大乘佛教的经典,和《心经》、《金刚经》、《妙法华经》等佛经的核心精神一样,但是,它的讲法显然更为生动,形象饱满,智慧说辩处处令人叫绝。这部经典,自传入汉地始,便受到广大士林、禅林人士等的疯狂追捧,成为历史最悠久、
这部经典的标题为《佛说八大人觉经》。『佛』为『佛陀』的简称,佛的中文意思为觉者,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智者。本经中的『佛』,本是诸佛名号的统称,此处专指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释迦』是姓,意为『能仁』;『牟尼』为名,意为『寂默』。『说』即讲话的意
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称《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唐般刺密帝译。十卷。
于它论述了瑜伽师修行时所由。经历的十七个阶段(十七地),所以也叫作《十七地论》。关于本经的作者,西藏流传着这么一个神话传说无著为了能正确了解佛法的意义,希望能见到弥勒。他在鸡足山的一个岩洞中勒修弥勒法三年,但没有任何效果。
传说六祖慧能本来是岭南一个樵夫,因为卖柴,在大街上听到一户人家念《金刚经》,在心灵上产生了领悟,于是开始修行佛法。慧能修行过程中取得那个诵经人的资助,于是到黄梅县东禅寺参见五祖。他见五祖时,两人的对话使五祖认为慧能此时显然已开了智慧
《维摩诘经》是佛教大乘的瑰宝,和其他更具盛名的佛经相比,本经没有像《心经》一样超广泛地为众口所诵念,也不像《法华经》是佛陀生命前夕最后盛开的一朵涅槃花,更不像《华严经》、《楞严经》这样的经典比较独成体系、完满自足。尽管如此,却没有一部佛经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