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子梵志又说:瞿昙。我想提问,您能见听吗?
如来默然。
第二第三问也是如此。
犊子又说:瞿昙。我你是亲友关系很久了,你之我没有隔阂。我现在想问为何默然对我?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犊子说:瞿昙。世间有善吗?
有,梵志。
有不善吗?
有,梵志。
瞿昙。希望为我解说让我得知善和不善法。
佛说:善男子。我本能分别广说其义,现在为你简略说之。善男子。欲叫做不善。解脱欲叫做善。嗔恚愚痴也是如此。杀名不善,不杀名善,乃至邪见也是如此。善男子。我今日为你已说三种善和不善法,及说十种善不善法。如果我的弟子能分别三种善不善法乃至十种善不善法,当知此人能尽贪欲嗔恚愚痴一切诸漏断一切有。
佛说:善男子。佛法中不是有一二三乃至五百,而是有无量诸比丘等能尽贪欲恚痴一切诸漏一切诸有。
瞿昙。举一个比丘,佛法中有一个比丘尼能尽贪欲嗔痴一切诸漏一切有吗?
佛说:善男子。此佛法中不是有一二三乃至五百,而是无量诸比丘尼能断如是贪欲嗔痴一切诸漏一切诸有。
犊子说:瞿昙。有一比丘,一比丘尼,此佛法中有一优婆塞持戒精勤梵行清净度疑彼岸断于疑网吗?
佛说:善男子。我的佛法中不只有一二三乃至五百而是有无量诸优婆塞,持戒精勤梵行清净断五下结。得阿那含度疑彼岸断于疑网。
犊子说:瞿昙。有一个比丘一个比丘尼一个优婆塞,佛法中有一个优婆夷持戒精勤梵行清净度疑彼岸断疑网吗?
佛说:善男子。我佛法中不只一二三乃至五百而有无量诸优婆夷持戒精勤梵行清净断五下结,得阿那含度疑彼岸断于疑网。
犊子说:瞿昙。有一个比丘一个比丘尼尽一切漏。一个优婆塞一个优婆夷持戒精勤梵行清净断于疑网,此佛法中有很多优婆塞受五欲乐心无疑网吗?
佛说:善男子。此佛法中不只一二三乃至五百而有无量诸优婆塞断于三结得须陀洹,薄贪恚痴得斯陀含。如优婆塞优婆夷也是如此。
世尊。我在今日想说个譬喻。
佛说:善哉,想说便说吧。
世尊。譬如难陀婆难陀龙王等降大雨。如来法雨对于优婆塞优婆夷也是一样平等。世尊。如果外道欲来出家,不知道如来要在几月?
佛说:善男子。一般都是四月,也不固定。
世尊。如果不是固定的,希望如来大慈允许我出家。
此时世尊告诉憍陈如允许此犊子出家受戒。憍陈如受佛敕后立众僧中为作羯磨,在出家后十五日得须陀洹果。既得果后又念:如果有智慧可以学习而得,我今已得,能胜任见佛了,就去佛前头面作礼,修敬已毕停在一边对佛说:世尊。诸有智慧从学得我今已得。希望为我再次分别解说。令我获得无学智慧。
佛说:善男子。你勤精进修习二法:一奢摩他。二毗婆舍那。善男子。若有比丘要得须陀洹果也要勤修这二法。如果要得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也要修习此二法。善男子。如果有比丘要得四禅四无量心,六神通八背舍八胜处,无诤智顶智毕竟智四无碍智,金刚三昧尽智无生智,也要修习此二法。善男子。如果要得十住地无生法忍无相法忍不可思议法忍。圣行梵行天行菩萨行。虚空三昧智印三昧。空无相无作三昧。地三昧不退三昧。首楞严三昧金刚三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行。也要修习此二法。犊子闻后礼拜而出,在娑罗林中修此二法,不久即得阿罗汉果。
此时还有无量比丘要去佛那里,犊子见到后就问:大德。要去何处?
诸比丘说:去拜佛。
犊子又说:诸大德如果去佛前,希望为我带话。犊子梵志修二法已得无学智。如今报佛恩入般涅槃。
于是比丘至佛所后对佛说:世尊。犊子比丘让我带话——犊子梵志修习二法得无学智,现在为报佛恩入于涅槃。
佛说:善男子。犊子梵志得阿罗汉果,你们可去供养其身。此时比丘们受到佛敕后,就回到其尸体处大设供养。
纳衣梵志又说:瞿昙。如瞿昙所说在无量世中作善与不善,未来还得善与不善的身,这样说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如瞿昙所说是因烦恼获得此身,如果因烦恼获得肉身,是身在先?还是烦恼在先?如果烦恼在先,是谁所作?住在何处?如果是身在先,怎么能说因烦恼得?所以如果说烦恼在先也不对,如果身在先也不对。如果说同时也不对,先、后、一时、都不对。所以我说一切法皆有自性,不从因缘。
另外瞿昙。坚固是地的性质,湿润是水的性质,热是火的性质,动是风的性质,无所挂碍是虚空的性质,这五大性质不是因缘而有。如果世间中存在一种法的性质是非因缘而有的,那么一切法的性也应是非因缘而有。如果有一法是从因缘而有,为何五大之性不从因缘?瞿昙。众生善身和不善身获得解脱皆是自性,不依靠因缘。所以我说一切诸法是自性而有,非因缘所生。
另外瞿昙。世间之法有固定的用处。譬如工匠说这样的木头可以作车舆,这样的木头可以作门户床几。也如金师所造的在额上的叫鬘,在颈下的叫璎,在臂上的叫钏,在指上的叫环。用处固定所以名字固定。瞿昙。一切众生也是一样有五道性,所以有地狱饿鬼畜生人天。如果这样,为何说是从于因缘?
另外瞿昙。一切众生的性质各异。所以叫一切自性。瞿昙。比如龟虽然陆生,却能自己入水。牛犊生后就能自饮母乳。鱼见钩饵自然吞食。毒蛇生后自然食土。这些事有谁教过他们呢?如刺生后自然头尖,飞鸟的毛羽自然颜色不同。世间的众生也一样,有利、有钝、有富、有贫、有好、有丑。有得解脱、有不得解脱。所以可知一切法中各有自性。
另外瞿昙。如瞿昙说贪欲和嗔痴是从因缘而生,此三毒因缘是五尘,是不对的。为什么呢?众生睡时远离五尘也会生出贪欲嗔痴。在胎中也一样。初出胎时,不能分别五尘的好丑也会生贪欲嗔痴。诸仙贤圣处在寂处没有五尘也能生贪欲嗔痴。也有人因五尘而生不贪不嗔不痴。所以不一定是从因缘生一切法,而是自性本来就是那样。
另外瞿昙。我见世间五根不具的人很富有非常自在。有根具足的人反而贫穷下贱不得自在,被人奴役。如果有因缘,为何如此?所以诸法各有自性,不由因缘。瞿昙。世间的小孩也不能分别五尘,却或笑、或啼、笑时知喜、啼时知愁。可见一切法各有自性。另外瞿昙。世间法有二:一有,二无。有即是虚空,无即是兔角。如此二法一是有所以不从因缘,二是无所以也非因缘。因此诸法都有自性,不是从因缘而生。
佛说:善男子。如你所说,跟五大的性质一样,诸法也应如此,这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善男子。在你的理论中,五大是常,那为何一切诸法都不是常?如果世间物是无常,那么五大的性为何不是无常?如果五大是常,那么世间之物也应是常?所以你说五大之性有自性所以不从因缘,假定一切法如同五大一样,这是没有道理的。
善男子。你说用处固定所以有自性也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其实是从因缘而得到名字。如果从因得名也应从因得义。怎么能说从因得名呢?比如在额上所以叫鬘,在颈上所以叫璎,在臂叫钏,在车叫轮,火在草木叫做草木火。善男子。树初生时无箭矟之性,因因缘所以加工成箭,因因缘而加工为矟。所以不应说一切法有自性。善男子。你说如龟是陆生,而天生会入水。犊子生后天生能饮乳。这是不对的。如果说入水非因缘,那他为何不能入火?犊子生后自性能饮乳不从因缘,那他为何不吸允角?善男子。如果说诸法都有自性,不须教育,没有增长,这是不对的。因为今日见到有教因为教而增长,所以可知没有自性。善男子。如果一切法有自性,那么一切婆罗门不应为清净身而杀羊祠祀,若为身祠,可知没有自性。善男子。世间语法有三种:一欲作,二作时,三作已。如果一切法有自性,为何世中有此三语?有三语可知一切无有自性。
善男子。如果说诸法有自性,可知诸法各有定性。如果有定性,甘蔗一物怎能可作浆、作蜜、石蜜、酒、苦酒等呢?如果有一性,为何能出这么多味?如果一物中能出这些味道,可知诸法不是一定各有一性。善男子。如果一切法有定性,圣人为何饮甘蔗浆、石蜜、黑蜜酒,不等其成为苦酒时再饮?可知无有定性。如果无定性怎么不是因因缘而有?
善男子。你说一切法有自性,为何要说比喻?如果有喻可知诸法无自性。如果有自性可知无喻。世间智者都说譬喻,可知诸法无有自性,无有一性。善男子。你说身在先,烦恼在先?这是不对的。因为如果我说身在先你就可以发难说你也同我一样身不在先。为何什么要有此发难呢?善男子。一切众生身及烦恼都无先后,而是一时而有的。虽是同时有却须要烦恼才能有身,不会因身而有烦恼。如果你的意思是说如人的双眼是同时而得,不会互相因果,左不因右,右不因左。烦恼和身体的关系也是如此。这是不对的。因为世间的眼见到炷与明,虽同时明却要因炷才有,不会因明而有炷。善男子。如果你的意思是身不在先,所以知道无因,也是不对的。因为如果因为身先无因缘,所以就没有因缘。你不应说一切诸法皆有因缘。如果不见所以不说,如今见瓶是从因缘而出为何不说如瓶一样身先因缘?善男子。如果见与不见的一切诸法皆是从因缘无有自性。善男子。如果说一切法悉有自性无因缘,你为何因缘要说五大?此五大的性即是因缘。善男子。五大因缘虽然如此,也不应说诸法因缘与五大因缘是一样的。好比世人说一切出家人精勤持戒,所以旃陀罗等也应如此精勤持戒(这是荒谬的)。善男子。你说五大有固定的坚固性,我看此性也不固定。善男子,酥䗶【读:là/lì】胡胶在你的法中叫作地,但此地性不定,有时如水,有时如地,所以不能说自性所以坚固。善男子。白镴铅锡铜铁金银,在你的法中叫做火,此火有四性,流时水性,动时风性,热时火性,坚时地性,怎么说定名为火性?善男子。水性是流动,如果水冻住时也不能地性,为何叫水呢?波动之时也不叫风,如果动起来不叫风,那么冻时也应不叫为水。如果此二义是从因缘而有,为何说一切诸法不从因缘?善男子。如果说五根之性能见闻觉知触皆是自性不从因缘,也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善男子。自性之性,性不可转。如果说眼性是见,那么应该能一直见,不应有见和不见时,所以可知是从因缘而见,不是无因缘。善男子。你说不是因五尘而生贪解脱,道理不通。善男子,生贪解脱虽不同五尘的因缘,而恶觉观则生贪欲,善觉观则得解脱。善男子。内因缘所以生贪解脱,外因缘则能增长。所以你说一切诸法各有自性,不因五尘生贪解脱,道理不通。
善男子。你说诸根具足的人缺乏财物而不得自在,诸根残缺的人却多有财宝得大自在,因此证明有自性不从因缘,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善男子,众生因业而有果报。果报有三种:一现报,二生报,三后报。贫穷巨富根具和不具者的业力不同,如果有自性,那么具足诸根者应多有财宝,富有者应具诸根。可是现实不是这样所以可知没有自性,而是皆从因缘。如你所说世间婴儿不能分别五尘因缘也会啼笑,所以一切有自性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如果是自性则笑应常笑,啼应常啼。不应一笑一啼。如果一笑一啼可知一切都是因缘,所以不应说一切法有自性不从因缘。
梵志说:世尊,如果一切法是从因缘而有,此身是从何因缘而有?
佛说:善男子,此身因缘是烦恼与业。
梵志说:世尊,如果此身从烦恼业,烦恼业可断吗?
佛说:是。
梵志又说:世尊,唯愿为我分别解说,让我听了之后不动地方都能断除。
佛说:善男子,如果知到二边中间无碍,此人则能断烦恼业。
世尊,我已了解,得正法眼。
佛说:你怎么理解的?
世尊,二边即色及色解脱,中间即是八正道,受想行识也是一样。
佛说:善哉善哉!善男子,善知二边断烦恼业。
世尊,希望允许我出家受戒。
佛说:来得好比丘。
此人当时断除三界烦恼得阿罗汉果。
这时又有一婆罗门叫弘广。说:瞿昙,知道我现在心中所念吗?
佛说:善男子,涅槃是常,有是无常,曲即邪见,直即圣道。
婆罗门说:瞿昙。因何因缘而这样说?
善男子。你认为乞食是常,别人请客无常。曲是户钥,直是帝幢。所以我说涅槃是常,有是无常。曲谓邪见,直是八正。不正是你的想法吗?
婆罗门说:瞿昙。确实知道我的心,八正道能令所有众生得尽灭吗?
此时世尊默然不答。
婆罗门说:瞿昙已知我心,我现在所问的为何默然不答?
这时憍陈如说道:大婆罗门。如果有人问世界有边无边,如来向来都是默然不答。八圣是直,涅槃是常,如果修八圣道即得灭尽,如果不修习则不能得。大婆罗门,譬如大城,城墙四壁都无孔窍,只有一门。守门者聪明有智,善于分辨,可放行则放行,可阻拦则阻拦。虽不能知出入多少,却一定知一切出入者皆由此门。善男子。如来也一样。城比喻涅槃,门比喻八正。守门之人比喻如来。善男子。如来今虽不回答你尽与不尽的问题,但是要进入者必须修习八正道。
婆罗门说:善哉善哉。大德憍陈如。如来善能说微妙法。我今确实想知城、知道、自作守门人。
憍陈如说:善哉善哉。你这婆罗门能发无上广大之心。
佛说:停!憍陈如。此婆罗门不是今日才发此心。憍陈如。过去过无量劫有佛世尊,叫普光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此人之前在那佛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在此贤劫中当作佛。早已通达了知法相。为众生而示现外道,装作无所知。因此憍陈如,你不应赞他:善哉善哉,你能发此大心。
此时世尊虽已经知,却问憍陈如:阿难比丘现在哪里?
憍陈如说:世尊。阿难比丘在娑罗林外,离此大会十二由旬,被六万四千亿魔娆乱。诸魔都变身为如来形像,有的宣说一切诸法从因缘生。有的说一切诸法不从因生。有的说一切因缘皆是常法。从缘生的悉是无常。有的说五阴是实。有的说虚假入界也一样。有的说有十二因缘,有的说正有四缘。有的说诸法如幻如化如热时焰。有的说因闻得法。有的说因思得法。有的说因修得法。有的说不净观法。有的说出息入息。有的说四念处观。有的说三种观义七种方便。有的说暖法顶法忍法世间第一法。学无学地菩萨初住乃至十住。有的说空无相无作。有说修多罗、祇夜、毗伽罗那、伽陀、忧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舍。有的说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有的说内空。外空。内外空。有为空。无为空。无始空。性空。远离空。散空。自相空。无相空。阴空。入空。界空。善空。不善空。无记空。菩提空。道空。涅槃空。行空。得空。第一义空。空空。大空。有的示现神通变化,身上射出水火。或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左胁在下,右胁出水,右胁在下,左胁出水。一胁震雷,一胁降雨。或有人示现诸佛世界。或示现菩萨初生行至七步。处在深宫受五欲时。初始出家修苦行时。往菩提树坐三昧时。坏魔军众转法轮时。示大神通入涅槃时。世尊。阿难比丘见到这些事后心想这样的神变过去未来是谁所作?难道不是世尊释迦所作吗?欲起欲语都不随意,是因为阿难比丘入魔罥的缘故。又想诸佛所说各各不同,我如今应接受谁的话呢?世尊。阿难现在非常痛苦。虽念如来,却无人能救。因此不在此大众之中。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对佛说:世尊。此大众中有很多菩萨已于一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至无量生发菩提心。已能供养无量诸佛其心坚固,具足修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成就功德久已亲近无量诸佛。净修梵行得不退转菩提之心。得不退忍不退转持。得如法忍,首楞严等无量三昧,这些大菩萨听闻大乘经永不生疑,善能分别宣说三宝同一性相常住不变,闻不思议而不生惊怪。闻种种空心不恐惧,了了通达一切法性。能持一切十二部经广解其义。也能受持无量诸佛十二部经。何必担心不能受持此大涅槃典,为何要问憍陈如阿难所在?
世尊告诉文殊师利:用心听。善男子。我成佛已过二十年住在王舍城。我告诉比丘们:各位比丘。现在此众中谁能为我受持如来十二部经,服侍左右,也不失自身善利。憍陈如在众中对我说:我能受持十二部经,供给左右,不失所作自利益事。我说:憍陈如。你年纪太大自己都需要使唤人,怎么能服侍我呢?这时舍利弗又说:我能受持佛一切语,供给所须,也不会耽误自己的事。我说:舍利弗。你年纪也大了须要使唤人,怎能服侍我?如此五百诸阿罗汉佛都不受。此时目连在大众中想如来不接受五百比丘当给使,佛想让谁作呢?于是就入定见如来心在阿难处,如日初出,光照西墙。见是事后即从定起,告诉憍陈如:大德。我看如来要让阿难当给事。此时憍陈如与五百阿罗汉就去阿难哪里说:阿难。你应当服侍如来,请接受此工作。阿难说:诸位大德,我怎能能承担给事如来这么重要的工作。如来尊重如师子王、如龙、如火。我如此秽弱怎么能办?比丘们说:阿难。你听我的话给事如来能得大利益。第二第三也是如此。阿难说:诸位大德。我不求那些大利益,而是不敢承担服侍左右。这时目犍连说:阿难。你不知道。阿难说:大德。请说。目犍连说:如来前日在僧中求给使,五百罗汉皆求,如来不许。我就入定见如来想让你当。你为何反而不受?阿难听后,合掌长跪说:诸位大德。如果有这事,如来世尊许我三愿,我就顺从僧命服侍佛左右。目犍连说:哪三愿?阿难说:第一如来如果把旧衣赐给我,请允许我不接受。第二如来如果接受檀越的别请,请允许我不去。第三允许我不按时间表出入。这三件事佛如果允许我就服侍如来。于是憍陈如等五百比丘就来见我说我们已劝阿难比丘,他只求三愿,如果佛允许就同意僧命。文殊师利。我那时赞阿难说:善哉善哉。阿难比丘具足智慧,预见讥嫌。为什么呢?如果有人说:你为了衣食而奉给如来。所以先请求不受故衣,不随别请。憍陈如。阿难比丘具足智慧,入出定时则不能得广为四部之众作利益之事,所以求出入无时。憍陈如。我同意阿难这三件事。于是目犍连告诉阿难我已为你启请三事,如来大慈都已经允许。阿难说:大德。既然如此,我就同意。
文殊师利。阿难服侍我二十余年,具足八种不可思议:
一服侍我已二十余年,从不随我接受别请。
二服侍我已来从不接受我的旧衣服。
三从自服侍我以来,来到我的住所时从不在非时。
四自服侍我以来具足烦恼。随我入出各种王刹利豪贵大姓,见到各种女人和天龙女都不生欲心。
五自服侍我以来,受持我所说十二部经,一经于耳不必再问,如同水注入瓶中。除了一次,琉璃太子杀害释氏人,毁坏迦毗罗城。阿难心怀愁恼发声大哭,来到我处说我与如来都生在此城,都是同一释种。为何如来光颜如常,而我则容颜憔悴。我回答说:阿难。我修空定所以跟你不同。过三年后又来问我:世尊。我曾在迦毗罗城听到如来修空三昧这是真的吗?我说:阿难。是的,你说的没错。
六自服侍我以来虽未获得知他心智,却总知道如来所入的诸定。
七自服侍我以来未得愿智而能了知这些众生到如来处,现在能得四沙门果,或者后得的,或者得人身的。或者得天身的。
八自服侍我来如来所有秘密之言他都能了知。
善男子。阿难比丘具足这八种不思议所以我称阿难比丘为多闻藏。善男子。阿难比丘具足八法,能具足持十二部经。哪八法呢?一信根坚固,二其心质直,三身无病苦,四常勤精进,五具足念心,六心无憍慢。七成就定慧,八具足从闻生智。
文殊师利,毗婆尸佛侍者弟子叫阿叔迦也具足这八法。尸弃如来侍者弟子叫差摩迦罗,毗舍浮佛侍者弟子叫优波扇陀迦罗,鸠村驮佛侍者弟子叫跋提。迦那含牟尼佛侍者弟子叫苏坻。迦叶佛侍者弟子叫叶婆蜜多,都具足这八法。我的阿难也具足八法。所以我称阿难比丘为多闻藏。
善男子。如你所说此大众中虽有无量无边菩萨。这些菩萨皆有重任:所谓大慈大悲。因慈悲之因的缘故各各匆忙调伏眷属庄严自身。以此因缘我涅槃后不能宣通十二部经,如果有菩萨有时能说而人不信受。文殊师利。阿难比丘是我之弟,服侍我来二十余年,所可闻法,具足受持。喻如泄水,置于一器。所以我今日问阿难所在。要让他受持此涅槃经。善男子。我涅槃后阿难比丘所未闻的弘广菩萨可以传播。阿难所闻自能宣通。文殊师利。阿难比丘今在他处,离此会十二由旬,被六万四千亿魔之所恼乱。你可前往大声说:一切诸魔。谛听谛听。如来今说大陀罗尼。一切天龙。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山神树神。河神海神。舍宅等神。闻此咒名无不恭敬受持之。此陀罗尼是十恒河沙诸佛世尊一同宣说,能转女身,自识宿命。能受五事:一梵行,二断肉,三断酒,四断辛,五乐在寂静。受五事后至心信受读诵书写此陀罗尼,可知此人即得超越七十七亿弊恶之身。尔时世尊即说咒:
「阿摩隶▪毗摩隶▪涅磨隶瞢伽隶▪醯摩罗若竭鞞▪三曼多跋提隶▪娑婆罗他娑檀尼▪婆罗磨他娑檀尼▪磨那斯阿步提▪毗罗氏▪庵摩赖低▪婆岚弥▪婆岚摩莎隶▪富啰泥富啰那摩奴赖绨」
于是文殊师利从佛处接受此陀罗尼后至阿难所,在魔众中说:各魔眷属谛听,我说从佛学到的陀罗尼咒。魔王闻此陀罗尼后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舍去魔业而释放阿难。文殊师利与阿难同来到佛前,阿难见佛后至心礼敬住在一面。
佛告诉阿难:此娑罗林外有位一梵志叫须跋陀,年岁极老,已一百二十岁。虽得五通却未舍去憍慢,获得非想非非想定,生一切智而认为要涅槃。你可前往哪里告诉须跋:如来出世如优昙花稀有,在今天中夜当般涅槃。如果想有所作可要及时作了,不要今后后悔。阿难。你所说的他一定相信。因为你在五百世中作须跋陀的孩子,他的爱心习性仍未尽。因此因缘会相信你的话。
于是阿难受佛敕后到须跋处说:仁者。要知到如来出世如优昙花,在今日中夜当般涅槃。想有所作可要及时作,不要后日后悔。
须跋说:善哉,阿难。我要去如来那里。
于是阿难与须跋陀来到佛所。须跋陀到后问讯说:瞿昙。我今要问请随我意回答。
佛说:须跋陀。正是时候,随你所问,我会随你意作答。
瞿昙。有沙门婆罗门说:一切众生受苦乐报都是随往日的本业因缘。所以如果有人持戒精进受身心苦能坏本业。本业既尽众苦尽灭。众苦尽灭即得涅槃,这道理如何?
佛说:善男子。如果有沙门婆罗门这样说,我非常可怜他们。会常去他们那里问他们:仁者。真的这样说吗?他们如果回答我是这样说的。为什么呢?瞿昙。我见众生习惯行恶的分富自在,又见到修善的人贫穷多乏不得自在。又见到有人努力求财而不得,又见有人不求自得。又见有人慈心不杀反而夭折,又见有人喜杀而终保年寿。又见有人净修梵行精勤持戒,有的解脱有的不得。所以我说一切众生受苦乐报,皆由本业因缘。须跋陀。这样的话我会再问:仁者。你见到过去的业了吗?如果有这种业,是多少呢?现在苦行能破除多少呢?能知业已尽还是不尽吗?此业尽了,一切业都能尽吗?如果他回答我实在不知。我就会为他作引喻:譬如有人身中毒箭,其眷属请医师拔除此箭。拔箭后身得安隐。十年后此人仍然记得是医生为我拔出毒箭,用药涂敷,令我除病,让我得到安乐。仁者既不知过去本业,怎能知现在苦行定能破坏过去业呢?他如果说:瞿昙。你也有过去本业,为何责怪我的过去业?瞿昙在经中也说如果见有人豪富自在,可知此人先世好施。这难道不叫过去业吗?
我回答说:仁者。这种知叫做比知,不是真知。我的佛法中有从因知果,有从果知因。我的佛法中有过去业、有现在业。你的法则不是这样——只有过去业,无现在业。你的法不从方便判断业,我的法是从方便断。你的法业尽后则得到苦尽。我的不然,烦恼尽业苦则尽。所以我斥责你的过去业。
那人如果说:瞿昙。我实在不知。是从老师那里知道,老师这样说不是我的错啊。
我说:仁者。你的老师是谁?他如果回答是富兰那。我就说:你往日为何不问他,大师知到过去业吗?你老师如果说我不知。你为何接受这个老师的话呢。如果说我知。就应问:下苦的因缘受中上苦吗?中苦因缘受下上苦吗?上苦因缘受中下苦吗?如果说不,则应再问:老师为何说苦乐之报只有过去业,没有现在呢?再问:现在苦过去有吗?如果过去有,过去之业已尽。如果都尽为何要受今日之身?如果过去无只有现在有。为何说众生苦乐皆是过去业?仁者。如果知现在苦行能坏过去业。现在的苦行如何破?如过不能破,那么苦即是常,如果若是常,怎么说得苦解脱?如果还有行坏苦行,过去已尽,怎么有苦?仁者。苦行能令乐业受苦果吗?能令苦业受乐果吗?能令无苦无乐业作不受果吗?能令现报作生报吗?能令生报作现报吗?能令二报作无报吗?能令定报作无报吗?能令无报作定报吗?
他如果说:瞿昙。不能。我就说:仁者。如果不能为何要受此苦行?仁者要知道,定有过去业,现在因缘。所以我说因烦恼生业,因业受报。仁者当知一切众生有过去业,有现在因。众生虽有过去寿业,要依赖现在的饮食因缘。仁者。如果说众生受苦受乐定由过去本业因缘。是不对的。为什么呢?仁者。譬如有人为王除怨敌,因此获得财宝,因财宝受现在乐。这人现作乐因,现受乐报。譬如有人杀了国王爱子因此而丧失身命,此人现作苦因,现受苦报。仁者。一切众生现在因于四大时节土地人民受苦受乐,所以我说一切众生不必尽因过去本业而受苦乐。仁者。如果以断业因缘力而得解脱。那么一切圣人则不得解脱。因为一切众生过去本业无始终。所以我说修圣道时道能遮无始终业。仁者。如果受苦行就能得道,那么一切畜生都应得道。所以先当调伏其心,而不是调伏其身。因此我在经中说:斫伐此林,莫斫伐树。因为因林而生恐怖,不是因树而生。调伏身先当调心。心比喻林,身比喻树。
须跋陀说:世尊。我已经调伏心了。
佛说:善男子。你如何能先调心?
须跋陀说:世尊。我先思惟欲是无常、无乐、无净。观色即是常乐清净,作此观后欲界结断,获得色处。所以叫先调伏心。次观色,色是无常,如痈如疮如毒如箭。见到无色常清净寂静,如此色界结尽,得无色处。所以叫先调伏心。次观想即是无常痈疮毒箭。如是观后获得非想非非想处。非想非非想处即一切智,寂静清净,无有堕坠,常恒不变。所以我能调伏其心。
佛说:善男子。你如何能调伏心呢?你今所得非想非非想定仍然叫想。涅槃无想。你怎么能说获得涅槃?善男子。你已能呵责粗想,却为何喜爱细想?不知呵责非想非非想处也是想,如痈如疮,如毒如箭。善男子。你的老师郁头蓝弗,利根聪明,尚不能断非想非非想处而受恶身,何况其余的人?
世尊。如何能断一切诸有。
佛说:善男子。如果观察实相,此人则能断一切诸有。
须跋陀说:世尊。什么是实相。
善男子。无相之相叫实相。
世尊。什么叫无相之相?
善男子。一切法无自相、他相和自他相。无无因相、无作相、无受相。无作者相、无受者相。无法非法相。无男女相、无士夫相。无微尘相、无时节相。无为自相、无为他相、无为自他相。无有相、无无相、无生相、无生者相。无因相、无因因相。无果相、无果果相。无昼夜相、无明暗相。无见相、无见者相。无闻相、无闻者相。无觉知相、无觉知者相。无菩提相、无得菩提者相。无业相、无业主相。无烦恼相、无烦恼主相。善男子。这些相所灭处叫真实相。
善男子。一切诸法皆是虚假,虚假灭处才叫做实,这就是实相,叫法界,叫毕竟智,叫第一义谛,叫第一义空。
善男子。此相是法界毕竟智。第一义谛。第一义空。下智观得声闻菩提。中智观得缘觉菩提。上智观得无上菩提。
说此法时,一万菩萨得一生实相。
一万五千菩萨得二生法界。
二万五千菩萨得毕竟智。
三万五千菩萨悟第一义谛。此第一义谛也叫第一义空,也叫首楞严三昧。
四万五千菩萨得虚空三昧。此虚空三昧也叫广大三昧,也叫智印三昧。
五万五千菩萨得不退忍,此不退忍也叫如法忍。也叫如法界。
六万五千菩萨得陀罗尼。此陀罗尼也叫大念心。也叫无碍智。
七万五千菩萨得师子吼三昧。此师子吼三昧也叫金刚三昧,也叫五智印三昧。
八万五千菩提得平等三昧。此平等三昧也叫大慈大悲。
无量恒河沙等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无量恒河沙等众生发缘觉心。
无量恒河沙等众生发声闻心。
人女天女二万亿人现转女身得男子身。
须跋陀罗得阿罗汉果。
大般涅槃经卷第四十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耶离大林中重阁讲堂。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而与阿难。于晨朝时。著衣持钵。入城乞食。还归所止。食竟洗漱。收摄衣钵。告阿难言。汝可取我尼师坛来。吾今当往遮波罗支提。入定思惟。作此言已。即与阿难。俱往彼处。既至彼处。阿难即便敷尼师坛。于是世尊结跏趺坐。寂然思惟。阿难尔时去佛不远。亦于别处。
缘起,这部经是我自愿为诸位略释,因为在前一段时间,定中出现一座大殿,有一位大德高僧周围有无数僧人围绕,坐而不语。但我感知令我承担一项重任,然后不现,恢复寂静。出定后百思不解是什么重任。当我拜佛时,突然看见桌上放的《大般涅槃经》,又回想定中见大德高僧时,也看到一部经,虽不知经名,但从外形上一模一样。这个因
《大般涅槃经》是一部大经,40卷,是佛祖在人间最后讲的一部经典,也就是涅槃前讲的一部大经。《涅槃经》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关于涅槃。四德——常、乐、我、净。小乘佛教视世俗社会为“无常、苦、无我、不净”,认为从无常苦中解脱的唯一出路是离开世俗世界并不要再生,这种涅?,只是单纯地歌颂死亡,并不能给人以生的刺激
大般涅槃经卷第一 白话佛经 白话大般涅槃经 常亲近同修 翻译 大般涅槃经卷第一 寿命品第一 这是我亲耳所闻。一天佛来到拘尸那国(又名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的娑罗双树间。佛的周围有八十亿大比丘围绕。二月十五日是佛要涅槃的日子,这一天佛用神力发出宏大的声音:如来应
《大般涅槃经》全文共「374967」个字。《大般涅槃经》四十卷字数如下:《涅槃经》序:1040;《涅槃经》卷第一:9609;《涅槃经》卷第二:10745;《涅槃经》卷第三:9683;《涅槃经》卷第四:7925;《涅槃经》卷第五:10194;《涅槃经》卷第六:9180;
以前发表的净慧法师所讲《大般涅盘经》略释,是根据录音整理。经净慧法师认证,重新核对校勘,不影响略释内容原义。如果前后有文字不符时,以此为准。
六祖惠能大师与《金刚经》及《涅槃经》有大因缘。《金刚经》是他转凡成圣的根本,他的禅道却与《涅槃经》有很多的贴合之处,值得研究。 禅宗的禅定与一般的禅定有很大的差别。一般的禅定讲的是四禅八定,
《涅槃经》是佛教经典的重要部类之一,有大乘与小乘之分。西晋后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大乘《涅槃经》的译本,其中影响大的主要有三个:一、东晋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僧人法显和觉贤合译的《大般泥洹经》六卷,但该译本不是《涅槃经》的全译,只是译了原经初分的前五品;
《涅槃经》是佛祖在人间最后讲的一部经典,也就是涅槃前讲的一部大经。佛祖一生,用几十年的时间讲”无常“,”苦“,”无我“,”不净“,为佛法的根基,至今南传佛教依此思路修行:”无常“,”苦“,”无我“,”不净“。
《大般涅槃经》梵名(Maha^ -parinirva^n!a-su^tra)。(一)凡四十卷。北凉昙无谶译。又作大涅槃经、涅槃经、大经。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系宣说如来常住、众生悉有佛性、阐提成佛等之教义。属大乘涅槃经。共分十三品:(一)寿命品,(二)金刚身品, (三)名字功德品,(四)如来性品,(五)一切大众所问品,(六)现病品,(七)圣行品
若能于众生,昼夜常修慈;因是得常乐,以不恼他故。这段经文告诉我们,如果想获得幸福安乐的生活,就要时常修习慈悲心。慈悲的人没有烦恼,有慈悲心的人,不会去侵犯人,不会去恼害人,自然就不会有烦恼。「若能于众生,昼夜常修慈」,我们可以学
佛身在本经中是指如来之身,或如来、如来藏、佛性,也就是指佛的法身。世间一切有为法是无常的,所谓生者必灭,合会必离,盛必有衰,众苦流转,无有休息,常为诸苦所侵。因此,佛陀于拘尸那入涅槃之际,众生心大忧愁,同时举声悲啼号哭,咸谓世间空虚,众生福尽,从今以后,无有救护,无
经文: 若有人能供养恭敬无量诸佛,方乃得闻《大涅槃经》,薄福之人,则不得闻。所以者何?大德之人,乃能得闻如是大事,凡夫下劣,则不得闻。何等为大?所谓诸佛甚深秘藏如来性是,以是义故,名为大事。释义
涅槃思想之发展,到达中观和唯识的无住处义,已达到了最高的大乘境界,但就广义或全体大用说,还未达到综合完成的阶段,因为上述二者或言空言有均有所偏重,贯注在某一面的深阐发扬,未顾及到整个涅槃之完满胜义。完成此一胜义者,我以为应是大般涅槃经,虽然涅槃经之思想和唯识思想孰前孰后,还难断定,但涅槃经之内容,涵盖了中观和唯识
《涅盘经》是佛教经典的重要部类之一,有大乘与小乘之分。西晋后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大乘《涅盘经》的译本,其中影响大的主要有三个:一是东晋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僧人法显和觉贤合译的《大般泥洹经》六卷,但该译本不是《涅盘经》的全译
《大般涅槃经》,又称《大涅槃经》、《涅槃经》、《大经》。北凉昙无谶(385-433)译。师中印度人,初习小乘教法,兼习五明,讲说精辩,应答善巧。后遇白头禅师,得树皮《大般涅槃经》,自感惭愧,改而专学大乘。后携《大般涅槃经》前分十卷、《菩萨戒经》、《菩萨戒本》等入罽宾,又至龟兹,然此二地多学小乘,遂东经鄯善,至敦煌。
《大般涅槃经》在北朝隋唐时期的传播与影响 一、僧妙、昙延一系的涅槃师 僧妙[①],河东蒲坂人。持戒精严,修习苦行,通览诸典籍,性格谦虚。后来,住蒲乡常念寺(即后来的仁寿寺),聚徒说法,得到周
大般涅槃经后分 卷上 憍陈如品之末 尔时,须跋陀罗从佛闻说大般涅槃甚深妙法,而得法眼,见法清净,爱护正法,已舍邪见,于佛法中深信坚固,即从如来欲求出家。 佛言:善哉!善哉!须跋陀罗,善来比丘
夫正道幽寂无始无终。妙理虚玄非新非故。无始而言其始者。谓之无明生死。无终而语其终者。即是种智涅槃。无明生死本自有之名之为故。种智涅槃修因方克目之为新。此经乃于非始之始。分别佛性三因之殊。还就无终之终。辨于涅槃三德极果之别。若佛性之因非因。涅槃之果非果。是则因如不异果如。果如不异因如。若因如不异果如。非止涅槃之
大般涅盘 (mahaparinivana) 的意译是大灭度、大圆寂,乃是指佛陀圆满诸德,寂灭诸恶的解脱境地。 有关佛陀大般涅盘的经典有三种:(1)小乘的《大般涅盘经》:此经在南传巴利藏中称为 maha-parinibbana suttanta, 收于长部尼柯耶 (digha- nikaya) 第十六经, 相当于汉译《长阿含》的《游行经》。现存有三个《游行经》的异译本:(a) 《佛
《涅槃经》卷七《如来性品》说:“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如是我义从本已来,常为无量烦恼所覆,是故众生不能得见。”又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以是性故,断无量亿诸烦恼结,即得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众生虽有佛性,要因持戒
净土宗必读经典之一,既是“净土五经一论”中的一经,也是与《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的一经。净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该经中找到理论依据,可谓是净土宗修法的最佳导航,也是究竟方便兼而有之难得的法门。
首先,六祖慧能是因为《金刚经》入佛门,又因为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而大彻大悟,成为禅宗的六祖。其次,六祖慧能的禅法依据的就是般若法门,提出禅门修行的三大纲领。“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楞严经》,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佛教经典,唐般剌密谛传至中国,怀迪证义,房融笔受。《楞严经》有三大宗旨:(1)悟本性,本
《金刚经》共有6种译本,现今通行的,为鸠摩罗什的译本:(1)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2)元魏菩提流支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3)南朝陈真谛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4)隋朝达摩笈多所译的《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所有的经典都是开智慧的。《华严经》有八十一卷。里面的思想内容非常深奥,不是像我们这些末法时代业障深重的众生所能够理解的。《华严经》是教导你圆融。什么叫圆融?事跟理要圆融。我们修行,很多人执著事,然后到理上不圆融。佛法讲中道,中道是不偏于任何一边,是绝
第一次讲功德:在依法出生分第八,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还不如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多。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数量很重要。这个是第一次。第二次讲功德:在无为福胜分第十一,有多少三千大千世界呢?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所得到
善信问:顶礼师父!阿弥陀佛!《法华经》说“佛种从缘起”有点不理解。觉火法师开示:众生有佛性犹如矿中有金,要成佛也要好助缘,种子才能启发出来。学佛成佛都是有因有缘的,我们修行就是在开矿。阿弥陀佛!
在《悲华经》、《妙法莲华经》等经典中很多都是以芬陀利花作为经题的,用来比喻此经的清净、无染和广大。在由僧叡著的《妙法莲华经·后序》中描述道,莲花在诸花之中最胜。花尚未敷则名为屈摩罗,敷而将要落则名为迦摩罗,当它处中盛时则名为芬陀利。没有敷喻二
《涅槃经》又称《大本涅槃经》、《大涅槃经》。“涅槃”的意思是“消灭烦恼火焰,达到觉悟状态”。本经是四大部之一,说明佛身常住不灭,涅槃常乐我净;宣称“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和声闻、辟支佛均得成佛。全经共分13品:寿命品、金刚身品、名字功德品、如来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