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最早传入中国是公元五世纪初。鸠摩罗什来到长安,他首先把《金刚经》翻译成了中文。
从此之后,一直到703年义净在长安西明寺最后译出《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百年间《金刚经》前后一共被翻译了六次。
在这六次翻译过程中,除了562年南朝的真谛法师在广东进行了一次翻译之外,剩下五次的翻译都是在北方完成的。
南朝真谛法师翻译的底本,是海路带过来的;剩下五次都是陆路。有一次是在洛阳,余下四次都是在长安(今天西安一带)翻译的。
最后,703年义净的译本,篇幅最短翻译质量比较高。近代有些佛学专家,例如吕瀓先生,比较推崇义净的译本。不过历史上《金刚经》流传最广的译本,是402年鸠摩罗什翻译的译本。
鸠摩罗什的译本,篇幅五千多字,跟老子《道德经》的篇幅差不多。在这六次翻译过程中,篇幅最长的是玄奘法师的翻译,大概有8000多字,比鸠摩罗什的译本多三千多字。
玄奘法师的这次翻译是在648年,在长安的玉华宫译出来的。当时为什么要译它呢?
648年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病重,快要去世了。唐太宗希望翻一部经典,加以流通,以此收获福德,消灾延寿。所以请玄奘法师赶工,加班加点翻译出《金刚经》。
当时玄奘法师有别的翻译工作在做,他临时中断自己的翻译工作,加班翻译《金刚经》。
史料记载,当时一直翻译到当晚的五更(相当于现在凌晨四点)译出以后赶紧拿给唐太宗匆匆翻了一下,然后就下旨让人抄写一万部,流布天下。
翻译是加班加点完成的,文字润色不免差一些火候。玄奘法师后来也曾对这个译本进行过修订。但因之前的译本已经流通天下了,所以到最后流传下来的还是最初的版本。
佛教徒认为翻译抄写《金刚经》能消灾延寿,这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传统,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有这种想法。
甚至有人花钱请僧人读《金刚经》,读上几百遍,然后把经本拿到父母坟前烧掉,认为这样对父母有好处。
现在有些人读经典也有这样的情况。比如很多人读《大学》、读《中庸》,不是为了学习古代汉语或者学习中国哲学史,纯粹是他读完了觉得自己道德高尚了。
这其实是宗教性的经典阅读,跟我们从思想史、从研究义理、探讨哲学的角度来学习是不同的。
《金刚经》,刚才提到有六个译本,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本。
摘自:翻译《金刚经》的鸠摩罗什,究竟是什么人?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师父曰
《金刚经》全文诵读拼音注音版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那时,世尊到吃饭时身着法衣,捧着食钵,进入舍卫国都城化缘。在城内乞食,化缘完后,回到住处。吃完饭,收好法衣和食钵,洗完脚,铺好座垫就开始打坐。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序:山珍海味令我们饱,可是无量百千山珍海味不如一口空气,因为一口气不来便断命,但我们不能因此光吸空气而不吃山珍海味。读诵金刚经胜於无量百千七宝布施,我们若光只诵读金刚经而不作七宝布施,如同光吸空气而不吃山珍海味,在法海中必死无疑。
金刚经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
金刚经原文及译文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注音版。
读金刚经一遍后,持此咒一遍。其功德等于读过九亿万遍,以证得性空,即同无量,惟必请师父亲授,方可持颂。《金刚经心咒》全文注音版: na mo ban ga wa dei。 南无盆嘎滑的。 zhan jia ba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经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译文】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
第壹品·法會因由分:如是我聞。壹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第二品·善現啟請分: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在《六祖坛经》里,惠能大师一再提到《金刚经》;《金刚经》不但与《六祖坛经》有很重要的因缘,与禅宗更是关系密切。禅宗自六祖大师以后,分为「南顿北渐」,即所谓南宗禅与北宗禅。南宗禅是以《金刚经》印心,北宗禅则以《楞伽经》印心。六祖大师是南宗顿教的开
这是《金刚经》当中,很有名的四句偈子。我们居住的娑婆世间,是一个有为、有漏的世间,佛教对这个世间,有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等种种譬喻,主要都是说明人生如梦,幻化无常,如水泡须臾不停,似影像依託不定;又如朝露、电光石火般刹那即逝。
传说六祖慧能本来是岭南一个樵夫,因为卖柴,在大街上听到一户人家念《金刚经》,在心灵上产生了领悟,于是开始修行佛法。慧能修行过程中取得那个诵经人的资助,于是到黄梅县东禅寺参见五祖。他见五祖时,两人的对话使五祖认为慧能此时显然已开了智慧
首先,六祖慧能是因为《金刚经》入佛门,又因为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而大彻大悟,成为禅宗的六祖。其次,六祖慧能的禅法依据的就是般若法门,提出禅门修行的三大纲领。“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金刚经》共有6种译本,现今通行的,为鸠摩罗什的译本:(1)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2)元魏菩提流支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3)南朝陈真谛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4)隋朝达摩笈多所译的《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第一次讲功德:在依法出生分第八,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还不如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多。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数量很重要。这个是第一次。第二次讲功德:在无为福胜分第十一,有多少三千大千世界呢?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所得到
《金刚经》告诉我们的核心思想,其实就是什么?离相修行。前提是什么?你的知见不要搞成,《金刚经》讲一切都是梦幻泡影,是不是让我不修行?这是错误的。我们所有的修行都应该建立在离相的状态,而不是让你不修行。因为很多人就觉得,“师父,一切法都是梦幻泡影”,
《金刚经》其实说得很简单,就是离苦得乐。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幸福,但事实上幸福是很困难的,怎么样才能获得幸福,解除我们的麻烦?为什么我们不幸福呢?因为有两样东西妨碍了我们,一是有“我执”,或者对自我认识不清;第二是“要”(want),在英文里面叫des
《金刚经》第一到第十六分,是《金刚经》的第一组成部分,总的是讲破相,破的是什么相?一个是我相,一个是法相,《金刚经》讲的我相就是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相,以我为实有;人相,以他人为实有;众生相,以众生为实有;寿者相,人人都要长寿,以
「是凡夫者」即一般人所称之凡夫。「即非凡夫」即这凡夫是假的、不真实的。众生相不可得,是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空的。「是名凡夫」即姑且取名为凡夫罢了。又可解释「是凡夫者」,名为俗谛;「非凡夫者」,名为真谛;「是名凡夫
莲偈,指《妙法莲华经》中的偈颂,又称“莲华偈”。所谓“莲华”,《法华玄义》解释道:“今莲华之称,非是假喻,乃是法华法门。法华法门清净因果微妙,名此法门为莲华。”
传说为古印度马鸣著。南朝梁真谛译,一卷;唐实叉难陀重译,二卷。以真谛译本较为流行。内容分五部分:因缘、立义、解释、修造信心、劝修利益。修持方法,讲究一心,即如来藏心。万法源出于此,包摄一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
“禅定解脱是二法,不是佛法?”《坛经》中这句话也表明了它的宗旨是指导修行者从自心中顿见本性,悟到自性具足万德,已经达到佛境,所以再有修习,也于体上不能增加一分,只是随事体验充实德用而已。因此在《坛经》所举示的修行法门,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经论中文字最为简练,而内容又极为丰富的一部典籍。它由浅入深地全部概括了《大品般若》的义理精要。《心经》的基本思想是运用般若进行透彻的禅悟观照,证得万法的空性以获得澄明自在的境界。
阎浮树在南本《涅槃经》卷九中被记载:阎浮树在一年中会发生3次变化,有的时候会长出花,色泽光亮鲜艳;有的时候会长出叶,郁郁葱葱,很繁茂;有的时候则会凋零,看上去仿佛枯死一样。阎浮子,其形如沉苽,紫色,酢甜,则是《善见律毗婆沙》卷十七中对阎浮树的描
天如惟则禅师,是元代中峰国师的法嗣,在禅宗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惟则禅师一生大宏临济宗风,受敕赐“佛心普济文慧大辩禅师”号及金襕衣。他在净土宗方面的开示被辑成《净土或问》一书,收入净土宗重要典籍《净土十要》之中。其《楞严经会解》集唐宋九家注解的精华,
《心经》即《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但是其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心经》一共有7种译本,现今通行的是玄奘的译本。(1)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2)唐朝法成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①为引导“在家信众”学佛而说此经:在家人生活在充满了污染的五浊恶世,从出生到生命终结都要承受无尽的痛苦烦恼,上层享乐的人不免污浊腐化,下层受穷的人易对人生感到灰暗,所以只有靠佛的讲法,点燃心灯,获得精神上的清净安乐、光明充实。
《坛经》记载“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
《法华经》警世形象,非常富有哲理性与文学性,对禅宗思想、禅悟思维、禅宗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禅宗充分汲取《法华经》精华,并对之进行创造性的转换,产生了各种机锋公案、吟咏,使《法华经》与禅韵诗情交相辉映。可以说《法华经》深受禅宗推崇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