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序:山珍海味令我们饱,可是无量百千山珍海味不如一口空气,因为一口气不来便断命,但我们不能因此光吸空气而不吃山珍海味。读诵金刚经胜於无量百千七宝布施,我们若光只诵读金刚经而不作七宝布施,如同光吸空气而不吃山珍海味,在法海中必死无疑。
本人感觉佛学就类似科学,是研究宇宙生命的一种科学。佛教的许多理论按现有的科学还无法解释也无法企及。佛教经文众多,这些经文为我们讲解了一些关于宇宙和生命的知识。在这跟大家推荐下“金刚经的好处及作用”。
金刚经读诵仪轨步骤一:香赞 lú xiāng zhà rè fǎ jiè méng xūn 炉香乍热 法界蒙熏 zhū fó hǎi huì xī yáo wén
一、《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佛在经中赞扬了地藏菩萨「
《金刚经》全文约五千多字,为佛经般若部总纲。《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5176字或5180字)。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共8208字,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把《金刚经》与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并列为释儒道三家宝典。
抄《金刚经》前要有一个清楚的良好的发愿,因为经书是神圣的,所以抄经前一定要洗手。抄经的环境要保持干净整洁,如果在桌子上抄经的话,首先要把桌子上的其他东西清理收拾好,创造一个神圣独立的环境。
我觉得我们修行最基本的就是要读《金刚经》,读《金刚经》要离分别去读。如果身旁没有人的话,障重的人就大声读:“如是我闻……”,不分别什么意思,连续读下去就好了;障轻的人就小声点,读完了,把经一合,“金刚心”或多或少就会出来。《金刚经》读了以后,保持、保任就够了。
读金刚经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要知道《金刚经》的读经仪轨。经书的第一页上一般都有保宁勇禅师写的《警策文》(注一),告诉大家应该以什么样的心和身口意来学习佛经,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当经书不用的时候应当放在干燥洁净的地方,结手敬拜。
「阿耨多罗」其实是无上,也就是最高的。「三藐」即正等,正确的。「三菩提」即正觉的意思。「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我们在学习佛法的时候,可以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成法。当我们学成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一种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最
《金刚经》不是写出来的,是由释迦牟尼佛亲口讲述。内容主要是和弟子须菩提的对话。那么在释迦牟尼佛灭度后,由大弟子大迦叶尊者为上首,阿难尊者复述,500阿罗汉共同决议批准。到了后来才有印度的国王将经典记录在贝叶上面。从印度被带到汉地的《金刚经》有很多,也有不同法师翻译的版本。除了语法上的不同,内容都是一样的。最早由后
一,认真抄写,切忌潦草,这不是糊弄的事儿,能抄写一个字是一个字,务必一笔一划的描写。这样,心会很净。二,抄写了一段经文,停笔后,不再继续抄写时,可以诵补阙圆满真言:ONG,嘟噜嘟噜,扎呀木克,娑哈。七遍。补阙圆满。
金刚经教人修福修慧消业,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佛典,无怪乎佛在经中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又说:「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叁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金刚经》说的是什么道理呢?简单概括一句话,就是告诉我们法空之理,就是诸法空性的道理,整部《金刚经》就说这个。这也空了,那也空了,如何达到空呢?破相了,就空了。所以《金刚经》里面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把这些心相破掉,这样一来自己就开悟了,证得了空性的道理。所以整部《金刚经》说得简单一点,就说这么一丁点道理,
一九八九年我应纽约菩提心基金会之邀,在侨声广播电台菩提心节目中讲「《金刚经》的研究」,每星期十五分钟,共计二十五次,由庄博慧、傅丽卿两位将演讲稿的录音带整理成文。讲的宗旨,是想抛砖引玉,藉此引发学佛的朋友,研究《金刚经》或读诵《金刚经》的兴趣,因而得大利益,走上菩提大道。
我们学习《金刚经》就像装了一个杀毒软体,它会寻找电脑里面的垃圾,如同清理我们头脑中的垃圾软体一样对我们的思维方式,进行杀毒。为什么能够灭业障?通过学习般若的法门,对我们思维中错误的认识进行改变。就是通过改变我们错误的思维,来改变错误的行为,通过改变错误的行为,从而改变我们的业力,实际上它是三个过程。
如何背诵金刚经?一,要熟读。古人讲到读诗与写诗的关系时这样总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有些同修介绍背诵《金刚经》的经验,是规定每天背几品,积少成多,但末学认为,即使这样,也必须要从熟读着手。这是因为:一是反复地朗读,会逐渐消除业障,为背
《金刚经》的版本有6个译本,这6个译本都是6个不同的人翻译的。首先第一个译本是姚秦时代鸠摩罗什大师所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总共只有一卷,也就是我们现在手里这一本,手里这一本就是鸠摩罗什他翻译的。第二个译本是魏朝,也就是《三国演义》里的那个魏国,曹操那个国家,在魏国的时候,曾经有个印度的法师叫菩提流支,他也翻译了一个《
在古代如果家里有人患了疾病,家人清扫屋宅庭园地面,遍洒香花净水并供佛堂前,然后祈祷:“请十方一切诸佛菩萨加持护佑我的家人。”然后为家人念诵《金刚经》,配合中药一般就能治好家人的病。如果家每日打扫卫生,洒香花净水,以宝伞、胜幢、天冠作装饰,用沉香薰屋,并发愿:愿众生恒时听闻到《金刚经》。将获得佛佑一家人健康吉祥。
《金刚经》,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5176字或5180字)。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共8208字,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其他译本则流传不广。
我去年讲《金刚经》的时候说过,《金刚经》的精华就在三个字:“善护念”。什么是“善护念”?就是“护彼意”,保护你的起心动念。心念永远不散乱,随时都在禅定的境界里,叫做“随禅定”。
金刚经的大意,如金刚经中所说:无相、无住、无德、无说、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等等。无非是破除我们凡夫的一切烦恼执着,既不执有,也不著无。修得一切行,要离一切相,离一切相,还要修一切行。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槃。
《金刚经》在中国是一部很普及的佛教经典,是纪录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大弟子须菩提问答对话的一部经。读诵这部经的人很多,可是我们往往念过就算了,正和念佛一样,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又有几个人心里存著阿弥陀佛普度众生不可思议的无边功德?
《金刚经》,来源于六百卷《大般若经》中的第五百七十七卷,仅五千余字,一般人半个小时左右可以读完。就是这么短的一部经典,却蕴含了佛经里的最高哲理,浓缩了佛法最精华的要旨。《大般若经》总共由四处十六会组成,“四处十六会”是指释迦牟尼佛总共在四个地方,召集了十六次法会,才讲完《大般若经》。
据说中国禅宗最伟大的祖师,六祖慧能大师有一天在路上突然听到《金刚经》里的一句话就开悟了,然后五祖弘忍大师特别为他讲解《金刚经》,更使得他大彻大悟,那是不是《金刚经》比其他的佛经更容易使人开悟呢?让我们恭请圣严法师来为我们开示。
当再次拜读《金刚经》,读到“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时,似有所得,欲得之时又无所悟。法都是比喻法,像过河用的船一样,过了河就别在背着船了…浮生若梦空执着,缘生缘灭需看破,般若无相生智慧,自性自得自解脱。
《金刚经》主要讲离苦得乐的方法,是一剂智慧之药,能用最快的方法让人们离开烦恼,离开痛苦,经历一个过程最终抵达快乐的彼岸。人为什么烦恼、痛苦?如何化解呢?这就是《金刚经》的任务,是修道的过程;而整部《金刚经》里,用了一剂药方,帮助人们解决苦难:举出了苦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著相」。人为什么苦?因
古德说:「一念普观无量劫,无去无来亦无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诸方便成十力。」无量劫的事情都在一念心中知道,这就是佛无所不知,一切事情都知道,一切事情都在心,心能知道一切事物,所以叫同观。这个理论是很高深的,不是那么容易明白。天台宗说一念三千,三千诸法都在一念心中,所以一体同观就是这个意思。
金刚经修的是阿罗汉果,可照见五蕴皆空,得五神通,最终万法归心,观有为之皆妄,悟真性之常住。楞严经讲得好:“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请仔细研读唱诵并修行,定会受益匪浅。诚心念经 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金刚经》能消业障在这里,我诚心诚意的再贡献各位一点意见,在多生多劫之中,我们做了很多的好事,种下很多善因,今世才会投生为人,而且能看得懂、听得懂中文的《金刚经》。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中文《金刚经》,流畅美丽,我看过数种英文的译本,但都不及中译本的好。
我们都知道,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戒为师,也可以说以法为师,而《金刚经》乃是佛陀留下来的智慧,包含了般若的重要思想,所以,我们见到《金刚经》的时候,要像见到佛一样尊敬。那为什么见到《金刚经》要当做是佛塔一样呢?我们要知道佛塔在古时候是做什么用的。佛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释迦牟尼佛以前。像《四分律》、《五分律》
「受」:对佛法生信,然后应接纳它、领纳它,是指真能领会经义,而得受用者,比解字更进一层。「持」:是忆持不忘。忆持不忘就是修行,经常的修行,而不仅仅是相信就算了,相信就万事大吉了。信是前提,持是实行。持即拳拳服膺,一刻不放松之意,比受字又进一层。
读诵受持《金刚经》,这是从自利的角度讲,读是拿著书本读,诵是背诵下来,受持的是领纳于心,反反复复的去忆持、忆念,这就是读诵受持。一是从利他的角度讲,弘扬经教就是要把我们所学到的《金刚经》的法义为人演说,要把你所学到的分享给别人。
在佛经之中,部头最大的就是般若部。佛说《般若经》,在说法四十九年之中,世尊用了二十二年的时间来讲般若。由此可知,般是整个佛法的中心。佛说般若,前后一共有十六会,中文译本《大般若经》有六百卷,听说西藏文中有千卷之多。由此可知,这样大部的经典,读诵已经相当困难,何况受持演说。
依《金刚般若经旨赞》开示:略显此经有‘十威力’,犹如金刚,故得此名。何等为十?一、最胜威力 最上第一希有之法,所在之处皆应敬故,如彼金刚胜诸宝物,故《涅槃经》云:“如诸宝中金刚最胜,随彼宝膜,成彼宝故。”二、难见威力经义果报,皆不思议,乐小法者,不能受故,如彼金刚非余能见,故《正理经》云:“帝释顶宝,名曰金刚
从有相、无相、空有不二的角度来说,《金刚经》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于相离相,一法不执;二是于念离念,一尘不染;三是无住生心,不住而住,中道实相。《金刚经》第一分至十六分,「于相离相」,是从身外的角度,告诉我们要外离一切相,一法不执。
《金刚经》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也称《金刚般若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一卷,属于《大般若经》的第九会。异译本主要有北魏菩提流支和南朝真谛的同名译本、唐玄奘译的《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唐义净译的《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等。此经也可看成是般若的一个略本,因为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它都有了。
金刚经者,乃佛令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者,圆离凡情圣见,以行六度万行之轨范也。故曰,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良由内不见能度之我相,外不见所度之人及众生相,中不见所得无余涅槃之寿者相。四相圆离,六尘不著,故得称性遍修六度万行,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也。正所谓无所住而生心,生心而无所住。若
《金刚经》是佛学典籍中的经典,但是佛学基础薄弱的人往往很难读懂,我在这里为读者们推荐几本解读《金刚经》的书籍。印顺法师的《般若经讲记》,南怀瑾老师的《金刚经说什么》,圣严法师的《金刚经讲记》,这几本著作对学习《金刚经》乃至佛学本身都大有裨益。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论述佛教般若思想的重要经典,也是禅宗的重要典籍之一。《金刚经》是佛陀为常随千二百五十人讲说的经典。在本经中,佛陀特别为须菩提等诸大弟子讲说了持诵、讲说《金刚经》的诸种功德。经文中论说持诵、讲说《金刚经》具有以下功德。
《金刚经》称:‘当知是经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义。’可见受持本经功德之殊胜。下面分别说明。一、增长福德:人生的幸福是基于福德。由有福德才能处处须遂,心想事成。受持《金刚经》能增长我们的福德。经中前后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校量,恒河沙等七宝布施校量,恒河沙等身命布施校量,每日三时以恒河沙等身布施校量
《金刚经》为《大般若经》的精华,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千多字,但是已经涵括修行要旨,体现了真空妙有的佛法中道思想。现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阐述。一、《金刚经》的宗趣 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第一、离一切相;第二、修一切善。离一切相就是要有空慧(真空的智慧),就是性空无我。修一切善就是要有大悲心,包括五戒十善、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
禅宗六祖惠能听了《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偈就开悟了,这句话就是《金刚经》的眼睛。六祖的著名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说明了宇宙的真相。这“本来无一物”就是《金刚经》的思想。《金刚经》主要就是说明了“离相无住”的道理。
《金刚经》六种译本 此经共六个译本 后秦 鸠摩罗什《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中观派 第八部·第二三五卷 流传最广 元魏 菩提流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唯识派 第八部·第二三六卷 陈
持诵《金刚经》的七个禁忌!《金刚经》被称为“成佛之经”、“功德之经”、“灭罪之经”、“降魔之经”、“超度之经”以及“长寿之经”,而且它还是一部功德随心现量,悉满所愿的大乘经典。从古至今读诵它的人特别多,很多人依靠这部经典证悟或者往生极乐世界。甚至有道友将《金刚经》作为一生的功课。
念《金刚经》,是老少咸宜,小大由之的。为什么说老少皆宜呢?年纪渐老,行动不便,外出听经闻法,不易随心所欲;再则佛教经典太难懂,法门又多,明师难求,缺乏经常指导,不知如何修行。《金刚经》译文流畅易读,一本在手,已够修持,所以是老少皆宜。为什么说小大由之呢?因为《金刚经》可以完整全部念一遍,也可以只念一段或其中几句
请问:《金刚经》的中心道理是要人破除执著。可是,生活中,我们不是应该树立人生的目标,然后用执著的精神来实现目标吗?法清法师:《金刚经》所说的破执著,指的是破除我们的贪欲,而不是要我们什么都不做。我们活着,是要有愿望的。
六祖闻客诵金刚经有省,谒黄梅五祖,为说金刚经而大彻大悟,佛门佳话,人尽皆知。其后历代圣贤,从金刚经及六祖坛经悟道者,亦所多在,只如近世人诵经者多,悟道者少,其故安在?想与根器及对于经义领悟与持诵方法正确与否有关吧! 我也是诵经有年的人,却是鲜有受用,于经义一知半解,且所解亦非了义。为此数年前专诚拜谒耕云老师请教
《金刚经》开篇就提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问题: 云何降伏其心?我们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静?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烦恼时,往往责怪外境,而很少有人懂得去反省自己的内心,其实心才是一切烦恼的根源。佛
六祖闻客诵金刚经有省,谒黄梅五祖,为说金刚经而大彻大悟,佛门佳话,人尽皆知。其后历代圣贤,从金刚经及六祖坛经悟道者,亦所多在,只如近世人诵经者多,悟道者少,其故安在?想与根器及对于经义领悟与持诵方法正确与否有关吧! 我也是诵经有年的人,却是鲜有受用,于经义一知半解,且所解亦非了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分段注解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民国黄昆山居士著 法会因由分第一 善现启请分第二 大乘正宗分第三 妙行无住分第四 如理实见分第五 正信稀有分第六 无得无说分
《金刚经》的主要思想,是菩提心、菩萨行、无我、无相(无所得)、中道见、无住六方面。以下,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1.菩提心。作为本经当机者的须菩提尊者,两次围绕发菩提心向佛陀提问:“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对于大乘菩萨道的修行来说,发菩提心是必须具备的前提,同时也是成佛的不共因。如
对于《金刚经》这样的甚深经典,我们的学习和接受,自然也离不开信仰。那么,本经的信仰到底有什么特色?我们选择两段经文来说明这个问题。1.信心来自善根。第六分为“正信希有分”,说明能对《金刚经》生起正信是希有难得的,需要具足善根福德因缘,同时还要通达我空和法空。为什么要达到这样一个标准?或者说,这是什么意义上的信?
《金刚经》词语解析 1、金刚:指金刚石,喻坚利之意,即以金刚之坚,喻般若体;以金刚之利,喻般若用。历百劫千生,流转六道,而觉性不坏。 2、般若:为梵语,华语当译为妙智慧。(比世间智慧高深得多)
《金刚经》是怎样一部经典 问:据悉,作家王朔的新书《我的千岁寒》有很多内容取材于历史典故,其中一篇用北京话解读《金刚经》的文章最为引人关注。有消息说,王朔读《金刚经》时曾经读到崩溃。想知道,《金刚经》真的这么难懂吗?《金刚经》到底是怎样一部经典? 上海安远路严真如 (王雷泉)答:《金刚经》是乘佛教最主要的经典。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
一部《金刚经》,主要谈三般若的义理与实践。什么是三般若?即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般若难解,姑且以金刚为比喻。金刚至极坚固,万物无能坏,喻实相般若,生佛同禀,历千古而不变;金刚至极锋利,能截断玻璃等坚硬之物,喻观照般若,能断一切烦恼;金刚至极光明,喻文字般若,至极明白,能使众生断疑生信。广义的文字般若,即缘
重点是给孩子最需要的。多数父母在孩子幼年的时候,就急于给孩子灌输各种「知识」,报各种培训班学习培训。其实,这些「知识」,人生有大把的时间学,不急于一时。启蒙之初,孩子最需要的是「审美」教育。对美有追求的人,才能追求真理;让他懂得「自尊」,一个尊重自己的人,才能自律;扶贫先扶智,学佛亦要「扶智」。人要有般若的智慧,才能辅助我们的生活,帮
《金刚经》的弘扬和普及程度,主要体现在注释多、诵者多、抄本多几方面。首先,它的注释很多,很多古德都曾解读过《金刚经》。被誉为“秦人解空第一”的僧肇撰写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三论宗祖师吉藏撰写了《金刚般若疏》,天台宗祖师智顗撰写了《金刚般若经疏》,禅宗六祖慧能则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口诀》。此外,华严宗祖师宗密、唯识宗祖师
《金刚经》一开始就说要绝对的善良,然后生生世世要无我,为众生服务。但是,有几人能做到啊?所以从这一观点来说,可以说《金刚经》什么都没有说,因为很少人能做到。人生在世,老是被情钩、意锁、欲炼捆得死死的,实在也好苦。
《金刚经》中的般若思想 伍先林 《金刚经》是佛教大乘空宗的重要经典,对于中国佛教的许多宗派,尤其是禅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经属于般若类经典,因而,本文也就主要从般若经的背景中探讨其思想。 一.从般若看方便:相皆虚妄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为金中精坚,刚生金中,百炼不销,相当锋利;般若是佛教特有的智慧,能观诸法实相,体性虚融,照用自在;波罗蜜为古代印度俗语,意为事情最终完成,此即“到彼岸”之意。顾名思义,“金刚般若波罗蜜”是说明如何以金刚一样坚利的般
《金刚经》是国人最为熟悉的佛经之一,即使不是佛教徒,即使从未读诵过本经,也往往听过这个经名,其普及程度,主要体现为注释多、诵者多、抄本多。首先是注释多。不少古德都解读过《金刚经》。被誉为“华人解空第一”的僧肇撰写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三论宗祖师吉藏撰写了《金刚般若疏》,天台宗
门肃法师答:金刚经以般若为证悟,若非要说有一个纲要,经题即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此即纲要。金刚般若即无上遍正觉,此经以般若为名,而内容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至始至终以离相无住为归宗。经中处处皆是 凡所有相,皆是虚幻,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是法平等无有
《金刚经》共有六个汉译本。其中,姚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四年(公元402年)、元魏菩提留支于永平二年(公元509年)、陈真谛于天嘉三年(公元562年)的译本,都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各一卷。此外,还有隋达摩笈多于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翻译的《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唐玄奘三藏于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翻译的《能断金刚般若
持诵金刚经得定要决 作者:耕云先生 六祖闻客诵金刚经有省,谒黄梅五祖,为说金刚经而大彻大悟,佛门佳话,人尽皆知。其后历代圣贤,从金刚经及六祖坛经悟道者,亦所多在,只如近世人诵经者多,悟道者少,其故安在?想与根器及对于经义领悟与持诵方法正确与否有关吧! 我也是诵经有年的人,却是鲜有受用,于经义一知半解,且所解亦非了义。为此数年前专诚拜谒耕云老师请教,承他菩萨低眉,向我说了两小时法,茅塞顿开,谨录精要,提供参考。 持诵金刚经得定要决 一、 佛法简要之诀,在“离分别”。一部楞枷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善根、福德、因缘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重要条件。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金刚经》的正信希有分第六,佛告须菩提说:如来灭后,后
金刚经微义 各位法师、居士好! 这几天刚从阿根廷回来,还有一点时差的影响,但是能和这么多的善友们,共同来研究这部金刚经,内心感到十分高兴,在此希望能把我所了解的,提供给各位作修行的参考。 宣讲因缘 首先想跟各位报告的是,这次为什么会以“金刚经微义”为
《金刚经》全文诵读拼音注音版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那时,世尊到吃饭时身着法衣,捧着食钵,进入舍卫国都城化缘。在城内乞食,化缘完后,回到住处。吃完饭,收好法衣和食钵,洗完脚,铺好座垫就开始打坐。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序:山珍海味令我们饱,可是无量百千山珍海味不如一口空气,因为一口气不来便断命,但我们不能因此光吸空气而不吃山珍海味。读诵金刚经胜於无量百千七宝布施,我们若光只诵读金刚经而不作七宝布施,如同光吸空气而不吃山珍海味,在法海中必死无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
金刚经原文及译文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注音版。
读金刚经一遍后,持此咒一遍。其功德等于读过九亿万遍,以证得性空,即同无量,惟必请师父亲授,方可持颂。《金刚经心咒》全文注音版: na mo ban ga wa dei。 南无盆嘎滑的。 zhan jia ba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经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译文】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
第壹品·法會因由分:如是我聞。壹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第二品·善現啟請分: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诵《金刚经》注意几点,第一,一定不要赶时间;第二,中间最好不要有人打扰;第三,不要刻意加快;第四,不要去理会出现的妄念;第五,不要盘腿,不要跪诵,这是保证诵《金刚经》效果的几条要素。如果诵经赶时间、故意加快,会产生气郁的现象:两肋之间会有股气,要不就胸闷,要不就头痛。
今天有人问了一个《金刚经》的问题,《金刚经》里面佛为我们说了六波罗蜜法,经常用所谓是非、即非、是名这样的一种模式,来跟我们说明金刚般若的境界。这一个模式用在六波罗蜜当中也是如此。比如第一个布施波罗蜜,那就是“所谓布施者,即非布施,是名布
明代曹洞宗的湛然圆澄禅师,会稽(浙江)人,得法于云栖袾宏禅师,三十岁悟道。先后于径山万寿寺、嘉兴东寺、云门显圣寺、金陵延寿寺、绍兴华严寺等名刹大兴弘化,以平易简明的宗风名重一时。有一次,圆澄禅师路经宝林寺,寺里正在讲说《法华经》。寺僧们看到圆澄禅师,感到机缘难得,极力邀请圆澄禅师为大家讲《金刚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金刚经》第一分叫【法会因由分】。为什么叫“因由”?“因由”就是缘起,讲经都有序分,因由就是原因、背景、时间、地点、人物、意义等等。“因由”大多都是法会缘起,它为什么叫因由,而不叫法会缘起?它是有原因的:“万法森然曰因,一心应感曰由。”如果你要理解这两句话,你就可能会理解了。
《金刚经》最早传入中国是公元五世纪初。鸠摩罗什来到长安,他首先把《金刚经》翻译成了中文。从此之后,一直到703年义净在长安西明寺最后译出《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百年间《金刚经》前后一共被翻译了六次。
在《金刚经》里,好几段经文都是倡导布施,有「无相布施」,即布施的当下不为名位、不求利益、不望回报;「无我度生」,救度众生时,不存有度众的心念。经文也提到,如果有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甚至奉献生命,所谓「杀身成仁、捨生取义」,都不及受持四句偈的功德来得大。
持诵《金刚经》的七个禁忌!《金刚经》被称为“成佛之经”、“功德之经”、“灭罪之经”、“降魔之经”、“超度之经”以及“长寿之经”,而且它还是一部功德随心现量,悉满所愿的大乘经典。从古至今读诵它的人特别多,很多人依靠这部经典证悟或者往生极乐世界。甚至有道友将《金刚经》作为一生的功课。
龙门石窟现存《金刚经》四处,三处摩崖刻经,一处石碑,其中仅一处有明确纪年,为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刻,鸠摩罗什译本,是中国唐代有纪年的最早石刻《金刚经》,也是中国有纪年的最早石刻鸠摩罗什译本《金刚经》,位于西山北段429龛。
《金刚经》是一部不论学佛人还是文人墨客都耳熟能详的佛教经典。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雅士即使没有佛教信仰也纷纷抄写和诵读它,但是你知道它一共有多少个翻译版本吗?不同的版本名字一样吗?《金刚经》在中国一共有六个翻译版本,六位译师都非常著名,分别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北魏大译师菩提流支、南朝大译师真谛法师、隋代大译师达摩笈多……
《金刚经》中告诉我们,人人均具“五眼”,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但因众生受到了五欲六尘的蒙蔽,不能发挥本具的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的作用,只凭肉眼局限性的作用,必然导致认知的狭隘,令身心不得自在。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