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金刚经》的精髓这一观念,在我心中已定论了很长一段时间了。自从有了这一认知以后,一想起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想起《金刚经》,反之也同样。很长一段时间来,一上座心底就起“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话头,就连有时上街,心中也不时要生起“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中华习教沙门超然 白话 沙门来华 白话证义 第一分 金刚法会的缘起 这些内容,是我阿难亲自听佛说的。当时,佛陀在中印度的舍卫国,一座名为祇树给孤独园的道场当中,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僧,共同安住修行。这一天,到了快用斋饭的时候,佛陀便搭上袈裟,亲自托着自己的钵,缓步走入舍卫城中乞食。
怎么读诵金刚经? 金刚经修的是阿罗汉果,可照见五蕴皆空,得五神通,最终万法归心,观有为之皆妄,悟真性之常住。 楞严经讲得好:“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请仔细研读唱诵并修行,定会受益匪浅。 诚心念经 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金刚经
《金刚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本书为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金刚经》的讲记。作者依据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将《金刚经》分为三十二品(相当于章),然后逐品作了讲解。
金刚经讲义
大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臣)僧(宗泐)演福讲寺住持(臣)僧(如己)奉诏同注 此经以喻法为名。实相为体。无住为宗。断疑为用。大乘为教相初释喻法名者。金刚喻也。般若法也。金中精刚至坚至利能碎万物。此经能断众生疑执。取以为喻。故大品般若十六分中。以此经名能断分。波罗蜜是梵语。华言到彼岸。众生在生死海中无有穷极。修此般若到涅槃彼岸。
《金刚经》由佛陀的人间性,透露出我们修行成佛的可行性;由修行成佛的可行性,透露出我们自身的问题就是孤单无助迷茫,需要大家团结在一起来修行,以用共修来达到我们心如金刚、愿如金刚、修行如金刚。
《金刚经》是一部很有名也很有用的经典,在中国佛教界流通极广,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次的讲经方式和以往稍有不同,不是依照原经文,而是照著我所尝试编列的纲要来向各位介绍,如此,大家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简要的方式,完整清楚地瞭解《金刚经》的内容。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无上般若,断恶修善,为夙世种善根,为众生修福德。一起来学习梦参长老开示的《金刚经》讲记吧!
费勇教授将《金刚经》深奥的道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趣妙横生的精彩阐述,让我们轻松读懂佛经、感受佛法智慧。《金刚经》不愧为“万经之王”,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佛法,心境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平静、放松、喜悦和幸福。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三》:“金刚经次诂序”金刚经者,即有谈空,不堕空边。即空论有,不堕有边。空有两泯,真俗不二。生佛一致,事理圆融。行起解绝,直趣觉海。一切菩萨,依此而修因。三世诸佛,依此而证果。乃如来一代时教之纲要,实菩萨上宏下化之准绳。示如如之本体,机理双契。证空空之三昧,解行俱圆。妙而又妙,玄之又玄。猗欤懿哉
我今天为什么要讲金刚经,用白话来述义呢?为要把金刚经上的妙用,移用在社会上。因离了世间上一切人事,佛法就没用处了。佛法处处是解除人生的痛苦,不论贵贱贤愚、老幼中外,是个人,就免不了自身的烦恼痛苦。其原因,总是执取名相,认虚妄的当作真实,无非以执我为本,诤论为用,发生世上一切的颠倒。而金刚经用处,正是去我执的无上法门。
解经有解经之规矩者。正轨也。解经难于澈底。澈底矣而又能尽合正轨。此难之尤难者也。金刚经乃出世法中最彻了之经。从来解是经者。奚啻数百家。求其彻了毫无疑义。已甚难矣。今者湛山倓公晚年有最后讲义。其于金刚的旨不惟彻了无余。而又最合解是经之
涤华禅师,自号无名僧,江苏淮安人,生于清宣统己酉年腊月(公元1910年1月),寂于1996年农历四月,寿腊八十八。师父是一位日食一餐、常跌不卧、生活极简陋的修行人。梦中得释迦牟尼亲赐一茎草,醒来即彻底明了《金刚经》之义,后闭关数年撰写《金刚经注解》和《心经感关房般若觉》,发愿其着出现世间,度一切相,永无截至。向人们揭示如来禅之
明证法师开示:如果需要落实,就是你要知道,一切都是无我的,一切都是无相的,这个相它根本就不能独立,刹那,刹那变化,去哪里找相,相也没有,你要这样观察,放松自己的执着,断除自己的我见,注意我的遣词造句,我是很严格的,放松执着,这是断我见的前提,如果我执太重,我见也断不了,适当的放松一点,什么叫放松,不管了,你别成天抠过去那些
问:《金刚经》说:‘无人相,无我相’。谁说谁闻?元音老人答:只是无相,不是无说,不是无闻,一切没有就落断灭空了。常住真心无相,犹如虚空一样。因空故,一切东西都能容得下。法身犹如虚空,但不能住在空相上,一住就有落处。说法也是,一有知见分别就有落处。所以,最后就以无说无闻来破言说的执著,归于无相灵活妙用。
一部《金刚经》,主要谈三般若的义理与实践。什么是三般若?即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般若难解,姑且以金刚为比喻。金刚至极坚固,万物无能坏,喻实相般若,生佛同禀,历千古而不变;金刚至极锋利,能截断玻璃等坚硬之物,喻观照般若,能断一切烦恼;金刚至极光明,喻文字般若,至极明白,能使众生断疑生信。广义的文字般若
解读金刚经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金刚经》的精髓这一观念,在我心中已定论了很长一段时间了。自从有了这一认知以后,一想起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想起《金刚经》,反之也同样。很长一段时间来,一上座心底就起“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话头,就连有时上街,心中也不时要生起“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简称金刚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中的一卷(577)。大般若经,文繁义广,受持不易。释尊慈悲,在第九会说般若时,特别去繁就简,摄取般若要义,而说此经。故此经是般若的精华,佛法的总刚,亦可以说是修学佛法的眼睛。因为六波罗密中,般若是慧行,布施等五度是福行;慧行如人眼目,福行如人双足。学佛人必须以慧行领导福行,
序 言 以前发表的净慧法师浅释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根据录音整理。经净慧法师认证,重新核对校勘,不影响浅释内容原义。如果前后有文字不符时,以此为准。敬请诸位法友同仁涵谅。
从《瑟谷传奇》、《夏山学校》这两本书里,我看到了对《金刚经》的实践。一是「礼即非礼,是名礼」。在夏山学校里,「有没有礼节」和「有没有礼貌」是不同的两件事。创办人尼尔区分了「礼貌」和「礼节」的不同:「礼节」是礼的一些形式化的部分,譬如跟人家说话的时候常常要称呼别人是「先生」、「女士」,人家给你东西的时候要说「谢谢」
金刚经讲话节选 佛光山 星云法师 法会因由分第一 善现启请分第二 大乘正宗分第三 妙行无住分第四 如理实见分第五 正信希有分第六 无得无说分第七 依法出生分第八 一相无相分第九 庄严净土分第十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佛教传入中国已1700多年了,当佛教在它的发源地印度衰落的时候,在中华大地上却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自东汉以后的帝王,很多就非常崇奉佛教,甚至将其定为国教。和儒、道一起,佛教在中华文化史上打上深深烙印。千百年来,中国人的言行举止和日常生活,无不潜移默化地受到佛法的影响。佛教智慧已成为中华智慧宝库中天然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万多卷汉传佛经中,《金刚经》是国人最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一。即使不是佛教徒,即使从未读过佛经,也往往由于这样那样的因缘听过这个经名,或听过其中某个偈颂、某句经文。其普及程度,惟有同属般若系经典的《心经》可相提并论。
暂无简介
《金刚经》鸠摩罗什的译文,历代来版本经文不同的地方相当多,甚至有影响经义者。民国江味农居士很下过一番功夫,著有<校勘记>及<校正本跋>。将《金刚经》的经文,恢复到明代以前的原样,很有价值。本会制作‘《金刚经》专集’所采用者即是江居士的校正本。因此特将其<校勘记>先行介绍上网,继之以校正本经文,以供各位采用。
以《金刚经》的智慧,共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以下分三个层面作一简单的探讨。一、「应无所住」这句话,是《金刚经》的重心,其中妙理无穷二、「和谐是佛教要旨」三、无住而住,将心住于持戒、念佛
《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原为黄老居士生前于北京居士林所讲,原讲共为七讲,惜当年第二讲录音丢失,故至今海内外只保留有六讲磁带,通过整理现编辑成此书。为便于阅读通顺,同时依据‘依义不依语’的原则,编缉时于个别口语及无关义理之言外话,均做了适当删节,于语法上也做了调整补充。如果仅依录音而实录文字
暂无简介
今日大好因缘,与各位大德研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今天末法时代,能够深入研究三世诸佛的妙理,的确是因缘难逢难遇,本人非常高兴,亦非常乐意与共。
念《金刚经》,是老少咸宜,小大由之的。为什么说老少皆宜呢?年纪渐老,行动不便,外出听经闻法,不易随心所欲;再则佛教经典太难懂,法门又多,明师难求,缺乏经常指导,不知如何修行。《金刚经》译文流畅易读,一本在手,已够修持,所以是老少皆宜。为什么说小大由之呢?因为《金刚经》可以完整全部念一遍,也可以只念一段或其中几句
金刚经三义 吕澂 今谈金刚三义,原系讲无着、世亲学所提出,故此讲主要仍依无着、世亲说之。佛学超越地域,但以出生印度,与印度一般学说平行。若以哲学目印度学,重心仍在智慧,佛学更不外此。智慧即般若,而般若不限于大乘,全部佛学无不有之。以般若学显于经文者有《般若经》,是般若名之《般若经》。他若《华严》、《宝积》等,名虽非般若,其实仍是《般若经》。兹以名《般若经》言,组织最全者即奘译《大般若经》,有十六会六百卷,详略重复而纲要相通。无着、世亲学系所谈般若学,特提此金刚一
暂无简介
金刚经全文解释
我们怎么认识这个世界呢?现在我们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认识认识吧!从这个经来对照我们现在世界的情况。我们这部经要讲的是因为问我讲什么,我说我现在学什么讲什么;就是我念经,我每天念什么经,我念的经第一个是金刚经,就先从金刚经讲吧!能讲到好久算好久。金刚经、弥陀经、普门品,或是以前讲过的都重新讲,讲华严三品,有时间我们一直讲。
今天我们从《金刚经》的第一会,第三十二分的第一分说起啊,「法会因由分第一」。第一会呢就是这个题目《金刚经》啊,讲佛说《金刚经》这个法会啊,这个为什么因,就是因由,就是为什么讲《金刚经》的这个理由,所以这个是第一,就这样开始的。
释迦牟尼佛所说,以“般若波罗蜜”的法门来令我们的菩提心坚固如金刚不为所坏,而能破坏一切世间二乘之心,令安住于菩提心。如此是我所听闻来的。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们共约一千二百五十位住在一起。这时世尊到了用餐时间,就穿上托钵时应当穿的袈裟,拿着钵,进入舍卫大城而乞食。在舍卫城中次第乞食后,就回到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 ——体方法师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各位大德好! 今天难得的机会,我们大家又共聚一堂互相来谈论佛法。今天要研究的是《妙云集》的《般若经讲记》,前段是《金刚
金刚经讲义节要
今讲此经,先讲经题,次讲经文。经题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八字。经常法也,佛口所宣说之常法,皆谓之经。波罗蜜、梵语,蜜、到义,波罗、彼岸义,即到彼岸义。如过渡然,由此岸到彼岸也。又波罗蜜,事究竟义,谓凡事做到圆满究竟、即谓之波罗蜜。般若、梵语,智慧义。金刚、矿物名,其质最坚最利,不为一切物所摧破,而能摧破一切物。且其坚利之质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即: 《金刚经》 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 译 蔡道弘居士白话直译(有删减)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
佛法东传,佛教与中国文化撞击和交融,伴随着印度佛教经籍的不断译介、阐释的进程。在传介到中土的大量佛教经典中,《金刚经》是译介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经典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把《金刚经》与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南华经》并列视为释儒道三家的宗经宝典。
达照是1998年中国佛学院的本科毕业生。按照中国佛学院的安排,1998年秋季起跟从我学习研究生课程,专攻佛教文献学。我与达照,名为师生,实际上可说是忘年交。从达照身上,我看到解行相应的僧人风范,也看到中国佛教的希望。
在《金刚经》中,释迦牟尼佛说: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意思是说:发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菩萨们应当这样生起清净心:不应当执迷于色而生心,不应当执迷于声、香、味、触、法而生心,应一无所住而生起清净心。
《金刚经》在汉传佛教中具有非常独特的地位,是在佛教界及民间流传最广的经典之一,几成家喻户晓。无论是佛教界的高僧大德的弘法利生,还是佛教外的文人学士的修心养性;无论在国王将相的深宫要府,还是在愚夫愚妇的村野陋巷;都与《金刚经》有解不开的缘分,都给了《金刚经》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说明了《金刚经》非常适合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
暂无简介
金刚经释义
金刚经浅释
暂无简介
月溪法师讲金刚经释要 人生于世,莫不有死。因有生焉,故亦有死;孔子有云:“未知生,焉知死?”死后如何,更无人知。然而死之大事实值得吾人精心研究。中国研究死生问题者始自庄子,庄子有云:“方死方生,方生方死。”意即今日死去,明日又生,然而明日生于何处,则非
暂无简介
在这里,我诚心诚意的再贡献各位一点意见,在多生多劫之中,我们做了很多的好事,种下很多善因,今世才会投生为人,而且能看得懂、听得懂中文的《金刚经》。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中文《金刚经》,流畅美丽,我看过数种英文的译本,但都不及中译本的好。换句话说,各位实在太幸运了,就如
《金刚经》怎样说空 印恒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共一卷,流传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是汉传佛教一部重要经典。其开显的是空性、般若智慧,为大众所喜闻乐见,文人士大夫对之更是津
敦煌文献中的《金刚经》及其注疏 方广锠 敦煌出土的《金刚经》达数千号,有的经文上还有题记。过去对此类经典的整理不多,一些题记也末引起重视。本文对现藏国内外的敦煌《金刚经》及其注疏做了较为系统的整理与介绍,对一些题记也做了移录,有的经文还做了版本考证,并指出它们对
《金刚经梵汉对照本》 【经文依据昭明太子的分法分为32分】 【经名及译者】 00 Vajracchedikā nāma triatikā prajāpāramitā* Vaidya, Dr. P.L ed.Buddhist Sanskrit Texts No. 17 Mahāyāna-sūtra-sagraha (part 1).Darbhanga :The Mithila Institut
一位远方的朋友打长话告诉我,他过去与演红楼梦的演员陈晓旭有联系,是在她的指导下学习佛学。陈晓旭去世后他一直很困惑,不知今后的学佛路该如何走。他的情况从表面上看,好像有些特殊,但实质上这是居家学佛人在还没有稳定自己的学佛修持路之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大家都知道《金刚经》的「X,即非X,是名X」句型,这个句型是有层次的,由浅而深分别是:文字的层次、理解的层次、体悟的层次,通常讲到体悟层次就差不多了;其实这样还不够,还有一个实践的层次。我现在就以《金刚经》的句子「度尽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一众生得度者」来说明。这里文字与理解的层次大家应该都懂,另外还有体悟与实践的层次。
不明真相,不得自在,不闻正法,不知修习。此心不单只于暗夜中错乱狂奔,更可喻为盲者自残。何去何从,心中无数。解铃还需系铃人,心病犹需心来医。未修之人,或善或恶,心念随想而发,无有章法,只为求得心中所需。修行之人,知心错陋,命非自然,应依圣教。却因慧力浅薄,妄执一端乃至末梢而以为全,历经数载,不得要领,难解真实法义,便
金刚经持验纪序 周克复 佛说般若经六百卷。金刚则其中第五百七十七卷也。中峰云。六百卷广说般若。专为小乘人。融通陶汰。欲其净治心器。然后以上乘圆顿甘露之味贮之。故此经大旨。以无相无住无为为宗。重叠翻覆。随立随扫。极是谈空。究竟不是谈空。所谓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之谓金刚般若波罗
金刚经/要解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修行】 依此观才能知,因缘聚散的条件、时间、变化之真理 。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修
以一九八七年在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一、小引 很荣幸,也很振奋,在华盛顿会见这么多位深有信根,发心真诚的佛教同信同修,是殊胜因缘。我很惭愧,自己水平有限,不能满足大家的期望。我们在华盛顿一起研究释迦牟尼佛的遗教,今天这一会是最后一次,因为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释 ──二十年七月在华北居士林讲── 悬论 一 明佛法大意 二 解本经题目 甲 考异译 乙 讲经题 丙 讲译题 释经 甲一 序分 乙一 通序 乙二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 唐仲容 一、题解:“金刚”是一种宝物,它具有坚固、光明、锐利三义,此乃比喻般若如象金刚一样。 “般若”是梵语,属玄奘立五不翻中之“尊重”不翻。鸠摩罗什释般若有三:①文字般若。②观照般若,③实相般若。玄奘对般若也有三义的解释:①闻慧、②思慧、③修慧;修慧中又有加行、根本、后得三无分别智。“波罗蜜”汉译到彼岸。“经”;经者径也,梵语修多罗。整个经题的意思是:用金刚一般坚固、锐利、光明、清净的般若智慧,破除二执、断除二障,到达常乐我净,究竟自
金刚般若蜜多经白话述义 王骧陆居士讲述 我今天为什么要讲金刚经,用白话来述义呢?为要把金刚经上的妙用,移用在社会上。因离了世间上一切人事,佛法就没用处了。佛法处处是解除人生的痛苦,不论贵贱贤愚、老幼中外,是个人,就免不了自身的烦恼痛苦。其原因,总是执取名相
“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是所有宗教之共同教诲,唯独佛教,还加上“自净其意”。佛教的重点在于自净其意,可从《金刚经》的经文获得验证。心不清净,就看不到真相;只有明心,才能见性。因为知见不正确,而产生迷惑,导致堕落;培养正确的知见非常重要,可以让我们远离苦难和堕落。
《金刚经》中的般若思想 伍先林 《金刚经》是佛教大乘空宗的重要经典,对于中国佛教的许多宗派,尤其是禅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经属于般若类经典,因而,本文也就主要从般若经的背景中探讨其思想。 一.从般若看方便:相皆虚妄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为金中精坚,刚生金中,百炼不销,相当锋利;般若是佛教特有的智慧,能观诸法实相,体性虚融,照用自在;波罗蜜为古代印度俗语,意为事情最终完成,此即“到彼岸”之意。顾名思义,“金刚般若波罗蜜”是说明如何以金刚一样坚利的般
金刚经和我们的生活 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副主任 妙华法师 《金刚经》在中国的历史上,自从由鸠摩罗什法师和玄奘法师翻译过来之后,没有任何一部经典像《金刚经》这样在中国根深蒂固,广泛弘扬。虽然在
法 音 2003年第06期 (总第226期)第9页 吕澂先生《金刚经三义》解读 田光烈 《金刚经三义》载于《吕澂佛学论著选集》(山东齐鲁书社出版)卷一。 《金刚经》具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又称《金刚般若经》。佛在舍卫国为须菩提先说境空,次说慧空,后明菩提空者,盖
金刚经/演义 作者:释达观 读书不解有何用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髮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吴书生正当沈思时,听到有人叫道:「你知道里面的含意吗?」睁眼一看,原
《金刚经》大义 全国讲经交流会 释智泉 2010年10月 说起《金刚经》,就一定要知道还有那浩瀚的,长达六百卷的《大般若经》。《大般若经》的宣讲经过了漫长的二十二年时间,前后在四个地方,分了十六会进行。这段时间在历史上也被称作佛陀的二转*轮时期。般若被喻为佛教
一、对学术界关于观音信仰起源问题诸观点的评析 观音信仰何时、何地、由何而得产生?这个问题在整个国际和国内学术界还都没有解决。关于产生的时间,有人认为在西元前,有人认为在西元1-2世纪,也有人认为
金刚经集义 白云老禅师著作 一、题解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是题以喻立法,开示道路;从事相而理,从议论而法;藉有的分辨,入于无的胜境界。因此,此经乃以法喻而命题,颇具意趣与现实融通之妙;兹概述要旨,以供持诵者参考: 金刚,梵语跋折罗,或者2日啰;具坚实和能坏的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亲闻记 湛山倓虚大师述 序 天台智者大师。承南岳之心
释尊入灭后,教团便出现了对“小小戒”的不同看法;随着连佛陀直系的弟子也都圆寂,教团更有了对戒律及教义上的异议;部派佛教的产生,使佛教理论趋向多样化,各部派都以自宗的主张为佛陀的亲传。于是,又结集各自的“三藏”经典。在后期部派的“三藏”中,就具有大乘思想的萌芽[1]。如“大天五事”等所表现的,佛与阿罗汉之间在境界上拉开
《金刚经要义》总结 唐仲容 《金刚经》是学佛唯一必读的佛典,其经义是成佛唯一无二的无上妙道。故经言:“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所以然者,学佛成佛必遵循一定的因果规律。从果上说,成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大自在、大解脱者;从因上说,是要修大菩萨行,起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修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以及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般若六波罗蜜。总起来说,就是要悲智等运、福慧双修、真俗圆融,久久行持,才能证得觉行圆满的伟大佛果。而《
《金刚经》第一分叫【法会因由分】。为什么叫“因由”?“因由”就是缘起,讲经都有序分,因由就是原因、背景、时间、地点、人物、意义等等。“因由”大多都是法会缘起,它为什么叫因由,而不叫法会缘起?它是有原因的:“万法森然曰因,一心应感曰由。”如果你要理解这两句话,你就可能会理解了。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善根、福德、因缘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重要条件。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金刚经》的正信希有分第六,佛告须菩提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历代善知识,各出手眼,为之疏解,皆言之成理,难分轩轾。明代宗泐、如玘二师同注之金刚经注解,永乐年间曾敕命颁行天下,以为正解典范,令僧侣研习。印光法师也说,金刚经历代注解甚多,
暂无简介
金刚经的简单开示 法师:释仁清 时间:2010年6月 地点:山东 东营肯利 文字整理:圣恩 金刚经是佛教非常重要的经典,也可以说金刚经是影响中国禅宗道场的一部大经。 金刚经是般若部的一部经典,般若是什么呢? 就是通过事相的剖析,直趣如来藏性,直接开示如来藏性的
浅述《金刚经》的人生智慧 一苇渡江 在中国文化中,《金刚经》是一部非常有影响的大乘佛经。探讨的依旧是古圣先贤共同关心的——什么是至道?怎样才能得道?这一类的问题。《金刚经》中的文眼就是大家
金刚经中道了义疏 慈舟法师讲述 自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道了义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法会因由分第一 善现启请分第二 大乘正宗分第三 妙行无住分第四 如理实见分第五 正信希有分第六 无得无说分第七 依法出生分第八 一相无相分第九 庄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解 姚秦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 奉诏 译 奉佛弟子 翁春王锡管 解释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释﹞ 金刚者,金中精坚者也。刚生金中,百炼不销,利能断物。譬如智慧,能断绝
新鑴大乘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音释直解 武夷十六洞天城高 僧圆杲 解注 僧圆衍 校正 云庆庵 僧圆禄 僧圆贵 绣梓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者喻心之真体也。人之心体如百炼之真金,金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1] (大正8,748c16-752c7) 姚秦天竺[2]三藏鸠摩罗什译(弘始四年.西元401~?) 【经文依据昭明太子的分法分为32分】 〈法会因由分第1〉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
为什么中国人特别看重《金刚经》? 一、殊胜地位 因为该经直指宇宙真相空性,而大乘佛教最后的归宿都要证悟空性,所以这是所有大乘佛教宗派都会涉及的一部佛典,尤其是禅宗的必读经典。禅宗六祖慧能据
(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所
以「《金刚经》的智慧共建和谐社会」 「以《金刚经》的智慧,共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以下分三个层面作一简单的探讨。 一、「应无所
提 要 本文以中国历代对姚秦.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注释(共六十五部)为中心,对空这一概念,做一思想演变的研究。笔者发现:(1)越是后期的注释,越是视该经为了义经;(2)民间宗教信仰
金刚经如是解 寓石经山河北 无是道人 注解 般若会中 都门孙北海承泽 河阳薛行屋所蕴 胶州张天石若麒同阅 自述 金刚者,性喻也。性无形似,落言即非。天竺先生不得已而有言,于是名之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义脉 ──十年十月在北京夏宅讲── 一 释经题目 二 解经义脉 甲 序分 乙 正宗分 1 赞请印允 2 示教解释 (一) 就菩萨所度众生明 (二) 从度生所求佛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讲义 ──民国三十一年春讲于四川法王学院── (p.1~20) 释开仁编1.2007/1/15 【悬论】(p.1-2) 一、普遍流通于中国佛教界 金刚经,在中国佛教界,流行极为普遍。 (一)、各宗均有注疏 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2 尤以
从《金刚经》到现代人生 圣凯法师 (1997年7月25日) 尊敬的净慧老法师、各位法师、各位营员: 很高兴来到柏林禅寺跟大家一起参加生活禅夏令营,我是第一次来参加,所以感到很高兴。因为我对夏令营仰慕很久了,所以这一次我们能够在这赵州古城、千年古刹跟大家共同
复旦大学幸福企业家高级研修班《金刚经》解读 之一 我相信一个小时之后这里将是呼声一片。呼噜的呼,呵呵~ 因为《金刚经》在佛教经典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我们想只花上六个小时就把这个佛教经典中的经典给弄清楚,弄明白却绝非易事,虽然你们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
《金刚经》“九喻”瑜伽述义 王孺童 《金刚经》自姚秦鸠摩罗什始译已来,经唐六祖慧能禅师推重讲说,遂大行于中土。该经又以“四句偈喻”,最为着名,影响深远。然此“四句偈喻”,只列喻体,未明本体,致使后世历代祖师各抒己意。如隋智顗于《金刚般若经疏》中,即判此“四句偈喻”
演培法师:金刚经概要 释妙峰记 演培法师驻锡纽约讲金刚经付印前言 中国佛教讲师演培法师西来游化美国,应纽约中华佛教会邀请,莅临华埠弘法,诚属难逢机缘。爱乃假座三江公所恭请演培法师开讲金刚经概要,宣扬法理,广结善缘。每星期日下午二时,演讲一小时三十分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义 释 达理 编著 引 言 夫学大乘佛法者,必以自度而度他,自度度他法门无量,然必以六波罗密为本,而施、戒、忍、进、定五度,若离般若非波罗密,是所谓六波罗密,则以般
金刚经正解 剩闲居士 龚穊彩 注 莲舫居士 扈正智 校 ○法会因由分第一 (法者,即大乘法也。会者,佛与诸弟子共会于祇园也。因,始也。由,行也。行必有所,始此法会者,乃作经之因由也。
倓虚法师是近代历史上一位杰出的佛教寺院建设者、教义阐扬者、教育推动者、法事组织者,尤其是在道场创建与主持、佛学的研究与弘扬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发展史上留下了厚重的印记,值得后人
《金刚经》主题研究 田光烈 偶阅二○○三年十月二十日《报刊文摘》第三版文章《佛说赵朴初》,始而惊讶,继而喜悦、继而沉思;朴老所谓“生题”有深远意义。故撰此文以求正于诸高僧大德。 一九五八年六月三十日,MZD接见了胡达法师率领的柬埔寨佛教代表团。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赵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序分释义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大量的佛教经典被逐步翻译成汉文,并广为传播。中国佛教徒在阐释佛经时,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分段方式,即把经文分成“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个部分来进行解说,称作“三分科经”。此法始创于东晋道安(312—385或314—385),后沿用
写在《金刚经专集》前 经常有人会问:应该如何修学佛法?对于学佛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同样是学佛,因为发心的不同,方法的不同,结果往往也不一样。 一个人研究佛学,首先应该知道自己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生的困惑?为了对生命终极的关怀?为了解脱
解读《金刚经》“金刚之智 灵性资本”国学高层论坛 ——12月27日,“金刚之智 灵性资本”-国学高层论坛,明奘法师主题演讲:解读《金刚经》 主持人: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来欢迎明奘法师开始下午的讲座。刚才看了下,大家提上来的问题大约有十张纸,我一会就把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依印顺导师科判所编 甲一序分 乙一证信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乙二发起序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甲
一、问题的提出 1 近年来,佛教界和佛教学术界均大力倡导人间佛教,从而出现了一种明显的佛教革新运动。这场运动上承近代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改革,近续赵朴初居士的人间佛教号召,横向上又受台湾印顺和星
金刚经的重点与精神 今年菩提之旅静修营,能有此大好因缘,与各位一起研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确是因缘难逢难遇,与大家共同讨论佛法,自己确实在佛法中得益不少;但自已才疏学浅,恐难令各位法喜充满
在古印度,最初的观音信仰只是一种现世救难信仰,后来才逐渐与净土往生信仰和智慧解脱信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内容丰富、结构庞大的佛教信仰体系。 印度佛教的般若思想萌芽很早。部派佛教时期的大众部就
《金刚经》要义论 衍生 闽南佛学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经的全名,由姚秦时代的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所译,系《大品般若》六百卷中第五百七十七卷。般若经流传在中国古代最初是在汉灵帝时,由天竺竺佛
《金刚经》的理论与实践 人因贪「爱」,则去追「取」所贪爱的对象,依爱、取之烦恼,造种种之业行,而「有」生死轮回之果报,这便是十二因缘中的「爱」、「取」、「有」三支。 为何会生起贪爱?全因对境而起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题释义 王孺童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一部在中国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大乘经典。本经最早之汉译本,为鸠摩罗什于后秦弘始三年(401)译出*。除此译本之外,于今还存有五
《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和科学中的「公设与假设」 主持人:梁乃崇教授 科学所运用的这种思维,如果套《金刚经》的话,应该叫做「有所住而生之心」;而佛学里面所讲的「心」则是「无所住」的
《金刚经》的生活实践 戒法 (这是笔者的一篇《金刚经》的讲经演讲稿,所以在语言上偏于一般的口头语) 尊敬的诸位法师、大德居士们: 大家好! 在2500多年前,我们的佛陀释迦牟尼与须菩提等弟
《金刚经》的实践层次 梁乃崇教授 大家都知道《金刚经》的「X,即非X,是名X」句型,这个句型是有层次的,由浅而深分别是:文字的层次、理解的层次、体悟的层次,通常讲到体悟层次就差不多了;其实这样
时 间:民国八十二年(西元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四日下午三时 地 点:马来西亚吉隆坡圆智精舍 讲述者:梁乃崇教授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如果对昨天讲的《金刚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开示 证实法师 (一) 诵 《金刚经》应该注意几个事项,先唱香赞,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接着念开经偈,再念经题。译师不念,法会因由分第一至第三十二是梁朝周明太子讲习
一、佛教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的一次伟大理论创举,也是对人类历史上各种和谐思想的一次全新发展和最彻底的实践。中国历史上曾经出
《金刚经》全文诵读拼音注音版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那时,世尊到吃饭时身着法衣,捧着食钵,进入舍卫国都城化缘。在城内乞食,化缘完后,回到住处。吃完饭,收好法衣和食钵,洗完脚,铺好座垫就开始打坐。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序:山珍海味令我们饱,可是无量百千山珍海味不如一口空气,因为一口气不来便断命,但我们不能因此光吸空气而不吃山珍海味。读诵金刚经胜於无量百千七宝布施,我们若光只诵读金刚经而不作七宝布施,如同光吸空气而不吃山珍海味,在法海中必死无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
金刚经原文及译文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注音版。
读金刚经一遍后,持此咒一遍。其功德等于读过九亿万遍,以证得性空,即同无量,惟必请师父亲授,方可持颂。《金刚经心咒》全文注音版: na mo ban ga wa dei。 南无盆嘎滑的。 zhan jia ba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经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译文】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
第壹品·法會因由分:如是我聞。壹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第二品·善現啟請分: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诵《金刚经》注意几点,第一,一定不要赶时间;第二,中间最好不要有人打扰;第三,不要刻意加快;第四,不要去理会出现的妄念;第五,不要盘腿,不要跪诵,这是保证诵《金刚经》效果的几条要素。如果诵经赶时间、故意加快,会产生气郁的现象:两肋之间会有股气,要不就胸闷,要不就头痛。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金刚经》第一分叫【法会因由分】。为什么叫“因由”?“因由”就是缘起,讲经都有序分,因由就是原因、背景、时间、地点、人物、意义等等。“因由”大多都是法会缘起,它为什么叫因由,而不叫法会缘起?它是有原因的:“万法森然曰因,一心应感曰由。”如果你要理解这两句话,你就可能会理解了。
《金刚经》最早传入中国是公元五世纪初。鸠摩罗什来到长安,他首先把《金刚经》翻译成了中文。从此之后,一直到703年义净在长安西明寺最后译出《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百年间《金刚经》前后一共被翻译了六次。
在《金刚经》里,好几段经文都是倡导布施,有「无相布施」,即布施的当下不为名位、不求利益、不望回报;「无我度生」,救度众生时,不存有度众的心念。经文也提到,如果有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甚至奉献生命,所谓「杀身成仁、捨生取义」,都不及受持四句偈的功德来得大。
持诵《金刚经》的七个禁忌!《金刚经》被称为“成佛之经”、“功德之经”、“灭罪之经”、“降魔之经”、“超度之经”以及“长寿之经”,而且它还是一部功德随心现量,悉满所愿的大乘经典。从古至今读诵它的人特别多,很多人依靠这部经典证悟或者往生极乐世界。甚至有道友将《金刚经》作为一生的功课。
龙门石窟现存《金刚经》四处,三处摩崖刻经,一处石碑,其中仅一处有明确纪年,为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刻,鸠摩罗什译本,是中国唐代有纪年的最早石刻《金刚经》,也是中国有纪年的最早石刻鸠摩罗什译本《金刚经》,位于西山北段429龛。
《金刚经》是一部不论学佛人还是文人墨客都耳熟能详的佛教经典。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雅士即使没有佛教信仰也纷纷抄写和诵读它,但是你知道它一共有多少个翻译版本吗?不同的版本名字一样吗?《金刚经》在中国一共有六个翻译版本,六位译师都非常著名,分别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北魏大译师菩提流支、南朝大译师真谛法师、隋代大译师达摩笈多……
《金刚经》中告诉我们,人人均具“五眼”,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但因众生受到了五欲六尘的蒙蔽,不能发挥本具的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的作用,只凭肉眼局限性的作用,必然导致认知的狭隘,令身心不得自在。
听不听,要看你自己的发心。《金刚经》确实不是让你用意识去懂的。《金刚经》讲的是空性法,所谓的懂,属于有为的差别相。所以,如果你想听大德讲法的视频,可以,因为你不能入这个法,你的根器不在上,而在下,那当然还是要积累功德。因为上根器也是从下根器积累功德来的,那么去听大德的讲法视频,这样能够不断地缘这个法。
《金刚经》说的是什么道理呢?简单概括一句话,就是告诉我们法空之理,就是诸法空性的道理,整部《金刚经》就说这个。这也空了,那也空了,如何达到空呢?破相了,就空了。所以《金刚经》里面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把这些心相破掉,这样一来自己就开悟了,证得了空性的道理。所以整部《金刚经》说得简单一点,就说这么一丁点道理,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