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说布施法。有三十七种。
释:如是我闻,一时,佛陀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中,为众位比丘宣说布施法门,共有三十七种要义
一以信重心而行布施。当得离众嫉妒人所崇敬。
释:如果以至诚信奉的心行布施,就能够免遭众人嫉妒,为众人所尊崇敬仰
二依时施。得三业清净四时安隐。
释:如果遵照合适的时机行布施,就能够使身口意三业得到清净,四时都享受安稳
三常行施。得身心适悦无散乱失。
释:如果常常行布施,身心就能够舒适愉悦,而不会散乱颠倒
四亲手施。得手指纤长身相端正。
释:如果亲手行布施,就能够生得手指纤长,身相端正
五为他施。复得他人行大舍施。
释:如果代替他人行布施,也会感召他人替你行大布施
六依教施。心离取相得无为福。
释:如果依据佛法的教义来行布施,心就不会执着于外相,而获得清净涅槃的福报
七以妙色具施。得身色端严众所爱乐。
释:如果布施美观的物品,就能够使身体容貌端正庄严,受到众人的喜爱
八以上妙香具施。恒得旃檀之香受用供养。
释:如果布施散发着上妙香气的物品,就能够持久地享受到旃檀香的供养
九以上味施。得味中上味充益肢体。
释:如果布施上等的美味佳肴,就能够获得最精美的饮食来充实滋养自己的身体
十如法尊重施。得安隐快乐众人喜见。
释:如果能按照佛所说的教法,带着恭敬心行布施,就能享受到安稳快乐,众人见到也都心
十一以广大心施。得无量广大之福。
释:如果怀着广大心来行布施,就能够得到广大无边的福报
十二以美食施。得离饥馑仓库盈溢。
释:如果布施美食,就能够远离饥荒,粮仓里充盈丰实
十三以浆饮施。得所往之处无诸饥渴。
释:如果布施饮料,那么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有饥渴之苦
十四以衣服施。得上妙衣庄严身相。
释:如果布施衣服,就能够获得精美的衣服,庄严自己的身相
十五以住处施。得田宅宽广楼阁庄严。
释:如果布施住宅,就能够获得宽广的田地、屋宅以及庄严的楼阁
十六以卧具施。得生贵族资具光洁。
释:如果布施卧具,就能够生到贵族之家,日用的器具都光滑洁净
十七以象马车辇施。得四神足无拥妙用。
释:如果布施象、马、车辆,就能获得四神足,具备不受任何阻碍的神通
十八以汤药施。得安隐快乐无诸疾病。
释:如果布施医药,就能够获得安稳快乐,没有任何疾病
十九以经法施。得宿命等通。
释:如果布施经典与方法,就能够获得宿命通等神通
二十以花果施。得七觉支花。
释:如果布施鲜花和水果,就能够获得七觉支法
二十一以花鬘施。得脱贪嗔痴垢。
释:如果布施花鬘,就能够去除贪、嗔、痴的尘垢
二十二以香施。得离烦恼臭秽。
释:如果布施香料,就能够远离烦恼的恶臭污秽
二十三以伞盖施。得法自在。
释:如果布施伞盖,就能够得到智慧无碍的大辩才
二十四以铃铎施。得言音美妙。
释:如果布施铃铛,声音就能够变得悦耳动听
二十五以音乐施。得梵音深妙。
释:如果布施音乐,就能够获得深奥微妙的梵音
二十六以然灯施。得天眼清净。
释:如果布施灯烛,就能够获得清净的天眼
二十七以缯彩疋yǎ帛施。得解脱衣服。
释:如果布施彩色的丝绸、纺织品,就能够在将来穿上袈裟,走上解脱之路
二十八以香水洒如来塔庙 。
释:如果用香水洒扫如来的塔庙
二十九以香水浴如来身。
释:如果用香水清洗如来的身体
三十以香油涂饰佛像。共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释:如果用香油涂抹装饰佛像,以上这三种布施,都能在未来获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三十一以香水施浴众僧。得富贵家生少病安乐。
释:如果把香水布施给僧众供他们沐浴,就能够生到富贵之家,享受安乐,且极少生病
三十二以慈心施。得颜貌和悦无诸嗔恨。
释:如果怀着给予众生快乐的大慈心行布施,就能够拥有和善愉悦的容貌,心中没有任何嗔恨
三十三以悲心施。得离杀害。
释:如果怀着救拔众生脱离苦难的大悲心行布施,就不会被众生杀害
三十四以喜心施。得无所畏远离忧恼。
释:如果怀着见人离苦得乐就欢喜的大喜心行布施,那么此人不用借助外缘,就能够证悟法要,远离忧患烦恼
三十五以舍心施。得离挂碍证寂灭乐。
释:如果怀着对慈心、悲心和喜心都不执着,并且视怨亲为平等的大舍心行布施,就能够摆脱各种挂碍,证得寂灭的快乐
三十六以种种施。得种种福。
释:凭借种种的布施,能得到种种的福报
三十七以无住无相心施。得无上正等正觉。
释:如果怀着不执着于任何外相的心行布施,就能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佛告诸苾刍。如是三十七种。智者所行微妙施行。汝今受持尔时舍卫国王白佛言。世尊。我等云何而行布施。佛言。大王。若求胜妙福报而行施时。慈心不杀离诸嫉妒。正见相应远于不善。坚持禁戒亲近善友。闭恶趣门开生天路。自利利他其心平等。若如是施。是真布施。是大福田。
释:佛陀告诉众位比丘:“这三十七种布施的要义,是智者所奉行的微妙行持。你们应当用心领受,依教奉行。”
这时,舍卫国王对佛陀说:“世尊,我们应该怎样行布施呢?”佛陀回答说:“大王,为了追求殊胜的果报而行布施时,如果能够心怀仁慈而不杀生,且远离种种嫉妒;心中保持正见,远离不善;坚守戒律,亲近善友;关闭通往恶道之门,打开走向天道之路;自利利他,内心平等。如果您这样行布施,那就是真正的布施,是种大福田
复次行施。随自心愿获其报应。或以妙色名香珍味软触。亲手布施。得众人尊重眷属圆满富贵安乐之报/或以饮食布施。而得大力。或以酥油之灯布施。而得天眼。或以音乐布施。而得天耳。或以汤药布施。而得长寿。或以住处布施。而得楼阁田园。或以法说布施。而得甘露。
释:“另外,行布施时,会根据自己的心愿而获得相应的果报。如果亲手把漂亮美观的物品、名贵的香料、珍奇的饮食、柔软的用具布施给他人,就能获得众人尊重、眷属美满、生活富贵安乐的果报;如果布施饮食,就能获得气力强健的果报;如果布施酥油灯,就能获得天眼;如果布施音乐,就能获得天耳;如果布施医药,就能获得长寿;如果布施住宅,就能获得楼阁、田园;如果向人宣说正法,行法布施,就能获得究竟涅槃。
佛言。大王。若以十善行施。复得十种报应。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贪。不嗔。不痴而得命不中夭。财无散失。眷属清洁。所言诚谛。离诸嫉妒。人所喜见。亲友和睦。不堕贫贱。颜貌端正。智慧相应。获报如是。
释:佛陀说道:“大王,如果奉行十善来行布施,又能够得到十种果报。所谓十善,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贪、不嗔、不痴。遵守这十善,就能得到不中途夭折、不散失财产、眷属清净、言语真诚深刻、不遭人嫉妒、众人见到都欢喜、亲友和睦、不堕贫穷下贱之地、相貌端正、拥有相应的智慧,这种种的果报。
佛言。大王。若以上妙饮食供养三宝。得五种利益。身相端严。气力增盛。寿命延长。快乐安隐。成就辩才。如是南赡部洲一切众生。父母妻子男女眷属。如上布施随愿所求无不圆满。说此法已。皆大欢喜。作礼而退
释:佛陀说道:“大王,如果用精美的饮食供养三宝,就能获得五种利益:身相端正庄严、气力增长、寿命延长、快乐安稳、成就辩才。南瞻部洲的一切众生,包括父母、妻子、儿女和男女眷属,如果能够依照以上所说去行布施,则所求所愿,无不圆满实现。”
佛陀说法完毕,大众都无比欢喜,作礼而退。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
华严经《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另称《杂华经》。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华严经》的编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叶之间,最早流传于南印度,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日夜中极受忧恼。时具寿阿难陀见是事已诣世尊所。顶礼双足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今王舍城多有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日夜中极受忧恼。世尊此诸病苦云何救疗。尔时佛告阿难陀汝可听此疗痔病经。读诵受持系心勿忘。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大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一万人俱。皆得阿罗汉道。其名曰舍利弗。大目犍连。须菩提。如是众等阿罗汉。复有菩萨摩诃萨二千人俱。其名曰解脱菩萨。心王菩萨。无住菩萨。如是等菩萨。复有长者八万人俱。其名曰梵行长者。大梵行长者。树提长者。如是等长者。复有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六十万亿。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如(rú)是(shì)我(wǒ)闻(wén),一(yī)时(shí)薄(bó)伽(qié)梵(fàn)在(zài)王(wáng)舍(shě)大(dà)城(chéng),竹(zhú)林(lín)园(yuán)中(zhōng),与(yǔ)大(dà)苾(bì)刍(chú)众(zhòng),五(wǔ)百(bǎi)人(rén)俱(jù)。
诵读此经即能往生极乐世界,又能得诸佛菩萨守护,能够消灭包过五无间罪在内的罪障,能够现在得到无尽法藏为将来在极乐世界打好基础,得到修行的高起点(为什么呢,恶世修行一日胜净土修行万劫),让我们大家
佛在越只国舍羁瘦国。亦说一名遮匿迦罗国。时佛坐行安般守意九十日。佛复独坐九十日者。思惟校计。欲度脱十方人及蜎飞蠕动之类。复言。我行安般守意九十日者。安般守意得自在慈念意。还行安般守意已。复收意行念也。安为身。般为息。守意为道。守者为禁亦谓不犯戒。禁者亦为护。护者遍护一切无所犯。意者息意亦为道也。安为生。般为灭。意为
《法华经》、《金光明经》和《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经》并称护国三部经。《金光明经》功德利益 在甲流横溢,师傅心系众弟子,心系天下,人间,开示《金光明经》功德利益并赐偈语:金光非是月色成,金光明经现世间,善解此经之真人,月圆之日得此经,宣解此经传世间,一切众生苦灭尽。
wen ru shi:yi shi,po qie po zai she wei cheng dai shu gei gu du yuan。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er shi,shi zun gao zhu bi qiu:fu mu yu zi y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
大家,今天我有些说话想讲~希望你们看完~真人真事!我实在没必要说谎!我妈早数个月前生蛇,因为迟了去看医生,过了头3天的黄金期,十级痛及夜晚完全睡不到!医生说条蛇很强……后来也算是医好了~但是实在伤了身体及神经线,而且她身体本身也很弱……
《尸迦罗越六方礼经》,又称《六方礼经》《尸迦罗越六向拜经》。全一卷。它成立的年代相当早,据推大约是在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前,或是更早在孔雀王朝之前。为后汉安世高所译。安世高,为印度西北(今伊朗地区)古王国(安息国)王子。年幼时,即以孝行著称,本质灵敏,性情和慈,又博学多闻。父殁后,舍去王位而皈依佛门,博晓经藏,尤精通阿毗
《善生经》是在家学佛很重要的经典,是《阿含经》中佛对于在家众如何修持佛法依次第而行的开示。本经主在人天乘法,教导大众实现现世生活的和乐安稳,打下未来世的美好的根基。《善生经》主要开示了身口要远离四种恶业;避免世间生活的种种障碍,才能如法如理获取资财;在人际关系的处世之道上,要如何避免与恶人打交道,哪些人可以亲近,哪些
微友:顶礼法师,请问居士在家诵《梵网经菩萨戒本》时,应该从哪开始诵?仁山法师:阿弥陀佛,您好!依在家戒本读诵就好。
居家学佛者,皆会供养佛像,朝暮礼拜文,以此践行信仰。佛陀灭后,化相三宝转为住持三宝。今日所供之佛像为佛宝,印刷之经卷为法宝,单身僧装素食之僧为僧宝。三宝具足,代表佛法久住世间。众生供养三宝,可培植福田,种未来解脱之因,龙华三会值弥勒世尊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经文: 赞叹杀有三种。一者恶戒人。二者善戒人。三者老病人。 恶戒人者。杀牛羊养鸡猪放鹰捕鱼。猎师围兔射獐鹿等。偷贼魁脍咒龙守狱。若到是人所。作如是言。汝等恶戒人。何以久作
这个孤独绝望又病魔缠身的比丘,却是幸福的! 那应该是一个湿冷的季节,天气越发寒冷潮湿。寂静而阴暗的屋子里充蚀着臊臭的味道,仿佛整个世界已经发霉、发臭,连空气都腥臭得让人闻之作呕,而他似乎已被
现今太多人没能做到养生,原因是没有洗髓。洗髓是要在思想上、行为方式上脱胎换骨。佛家养生典籍《洗髓经》是达摩老祖在嵩山少林寺传下来的,分《总义》、《无始钟气》、《四大假合》、《凡圣同归》、《物我
问:在《大念住经》中有要求我们觉知到我们的缺乏觉知。这怎么可能呢? 葛印卡老师:为了从缺乏觉知中走出来,你必须警觉,意识到,看,我现在正失去觉知。我的心在游荡或昏沉。我必须觉知。 你觉知到某些
按:现代人在不确定性、焦躁茫然、放纵空虚的生活状态中,痛苦的心灵需要慰藉,脆弱的生命需要安顿,平面化的精神需要从物化、私欲中超越出来。《无常经》上承原始佛法的平易朴实,下启大乘的悲智行愿,对现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 南无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圣三聚经(三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