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东行记

人物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千年菩提路之东行记【上】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从少年开始,被西域各国视作珍宝,但是母亲却预言他命运坎坷,将为传法身陷囹圄。天象预言他将入辅中国,两代国君为他发动战争。他半生沦为囚徒,却建立了历史上最大的佛教译场。他翻译众多佛经,一千六百年来仍流布于世,而这些不及他平生所学的十分之一。

  他就是鸠摩罗什。

  关于他的出生,早就有许多美好的预言。鸠摩罗什的母亲姬瓦(梵语jīva)是一位美丽聪明的公主。在她的身体上,生有一个红色的痣。人们传说她将生育一位智者,因此西域各国的贵族都希望取她为妻,但姬瓦等待的却不是这些平庸的贵族。于是,有一天当一位来自印度的高僧出现的时候,龟兹的国王知道他将是姬瓦的丈夫。

  鸠摩罗炎,来自印度,出身婆罗门,世代国相。为求智慧而出家,他的才学震惊了龟兹的国王。国王强迫鸠摩罗炎娶公主为妻,大概就是天意吧!

  当姬瓦怀孕的时候,有一天她突然能讲印度语,国王请来了本国的大罗汉破解其中的原因。大罗汉说,姬瓦腹中的孩子乃是舍利佛的转世。公元343年,鸠摩罗什降生在了西域的龟兹。

  罗什降生后,母亲立志出家。六年后,耆婆带着六岁的鸠摩罗什出家修行了。

  在那个时代,这里分布着几十个国家,听高僧讲法是贵族们的特权。大型的寺院分布在绿洲之中,国王开凿巨大的洞窟,邀请世界各地的工匠描绘佛经上的故事,但是这个时候的龟兹还不是佛学的中心,所以在罗什八岁的时候,母亲带着他远行来到了印度北方最著名的佛学中心——罽宾(今克什米尔)。

  经过三年的学习,在通晓小乘三藏之后,鸠摩罗什与母亲返回了西域。途中经过沙勒国(今新疆喀什),这里保留着释迦牟尼的佛钵,曾经有一个印度国王用五百匹马都不能移动这件圣物。年少的罗什来到佛钵面前,将佛钵轻松举起。

  “我为什么呢将佛钵举动?”念头闪过的一瞬间,佛钵又沉重无比,落在了地上。罗什认为这是让他留在沙勒国的启示。

  罗什阅读着各种经典,在一般的僧人看来,外道经典不能沾染,而少年罗什并不在意。在沙勒国里,人们传颂着这位神异少年,国王都要把他视为上宾。终于有一天,一位青年学者来到了罗什身边,他是西域的贵族年轻的王子——须耶利苏摩。

  他为罗什解说大乘思想,这是罗什佛法学习中最重要的时刻,生命的方向因此改变。从这一时刻起,鸠摩罗什逐渐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大乘学者。光阴荏苒,天才少年逐渐成熟,到了实践和传播大乘思想的时候了。

  在返回龟兹的路上,年轻的鸠摩罗什战胜了所有的外道,越是靠近龟兹,他的威望就越高。当回到家乡的时候,鸠摩罗什已经成为西域大乘佛教的领袖。国王出城迎接,鲜花铺满道路,这一天成为龟兹百姓的节日。在鸠摩罗什二十岁的时候,他可以正式出家,受比丘戒律,国王为他修建了新的寺院。此后的许多年里,在塔里木河的河畔,克孜尔寺院成为西域大乘佛法的中心。人们竞相传颂智者的思想,贵族拜服在地,让他从身体上走过步上讲坛,以此为莫大的荣幸。

  一个曾经的预言笼罩着鸠摩罗什,当年路过北方的一个国家,雪山下的道路上,有一位罗汉等着从罽宾归来的母子。罗汉告诉罗什的母亲:“这个少年学僧如果到三十五岁不破戒,必然有惊天动地的作为,可以将佛法流布世界,度化无数人,否则只能是一个普通的法师。”预言的深意无人能解,但三十五岁的日子已经到来。

  那一年,两名东土的和尚远行西域求取佛经,他们见到了鸠摩罗什。于是,关于神僧的故事开始在中原流传,也是那个时候,远在东方的长安,中国皇帝的星官看到夜晚的天空有巨星彻夜照耀着西方的分野,预言将有智者入辅中国。

  母亲即将远行此去印度,她希望母子同行,像三十年前一样,却知道鸠摩罗什身负使命,于是留下预言:罗什此生担负佛法东传,但此行道路曲折艰难,战火即将吞噬故乡,自己的儿子必然历尽人生煎熬。母亲的预言罗什完全了解,心中却义无反顾。

  东方的帝国正在崛起,皇帝苻坚要恢复汉朝的版图,他派遣大将吕光率领七万铁骑,扫荡西域,一心要得到被西域视为珍宝的神僧鸠摩罗什。西域三十六国无法阻挡强大的军队,龟兹国王逃向西方,鸠摩罗什成为吕光的俘虏。征服西域的吕光不能识别真正的宝藏,两万匹骆驼拉回抢夺的金银财宝,却对高僧鸠摩罗什百般凌辱。这次战争历时四年,中原已经沧海桑田,苻坚的帝国尚未征服天下就已瓦解。回归中原的吕光,在凉州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吕光不信佛教,曾对鸠摩罗什百般凌辱,但罗什不计前耻,在大军返回中土的路上,提醒吕光将有洪水发生。吕光不信法师有如此神通,当夜果然山洪爆发,卷走数千生灵。罗什痛惜生灵涂炭,只能彻夜超度。吕光开始惧怕,将罗什扣留凉州。

  鸠摩罗什在凉州住了十七年,东传佛法的脚步并没有因此而停下来。恰如上天创造的机会,给了罗什十七年的时间,掌握中国语言,了解中国文化。

  十七年,人间又是几度沧桑,新皇帝替代了旧王朝。后秦的姚兴入主了长安,为使国家振兴,他几次派人去凉州迎请鸠摩罗什。直到吕光身故,吕氏政权摇摇欲坠,姚兴派遣大军扫荡西北,终于迎请鸠摩罗什来到了长安。

  法师的到来,惊动了天下。译场建在了逍遥园,逍遥园面对的圭峰,酷似释迦牟尼初传法语的灵鹫山。鸠摩罗什相信这是佛主的指点,于是在这里修建草堂寺,各地的僧人涌向草堂寺。史书记载,这一年,通往长安的官道上满是年轻的僧侣和学者。圭峰下,遍布几十座寺院,五千僧俗跟随鸠摩罗什学习佛法,抄录的佛经于是流传大江南北。

  鸠摩罗什译出《金刚经》,以金刚不坏之法,破除一切执迷妄想

  又译《维摩诘经》,洞开九天玄想,打动中原学士。

  此后,大乘经典不断译出,中土高僧纷纷涌现。皇帝姚兴常常亲来听法,皇宫大臣捐资助译,但是鸠摩罗什声望日高,皇帝姚兴开始恐惧。姚兴深谙帝王心术,借口要保留高僧圣种,赐给鸠摩罗什十名宫女为妾,要以破戒压服法师的威望,罗什为使译经顺利完成,违心接受。寺中僧人多有议论,言语轻慢,意欲效仿。法师聚集弟子,取出一钵铁针,当众吞下,告知:“如能做到,尽可学我,否则各自持戒修行。”弟子各个惊服、惭愧。这是记载中,鸠摩罗什在长安唯一一次显示神通。

  鸠摩罗什劝告大家:“身如污泥,心向莲花。”

  转眼鸠摩罗什在中华译经已经十二年。忽如一夜,远方有神咒召唤。鸠摩罗什知道已经是离开的时候了。

  往生之前,曾当众立誓:“若平生所传佛法无误,身体焚化后,口舌不烂。”于是,告别弟子。

  公元413年(晋安帝义熙九年即姚秦弘始十五年),旧历四月十三日,鸠摩罗什在长安草堂寺圆寂,舌头化成的舍利留在了草堂寺。正在人们无限惋惜的时候,有外国沙门告诉中土弟子,大师十二年所译佛经不及他一生所学的十分之一。他在长安培养了大批学僧,许多成为开宗立派的高僧,但罗什因为自己破戒,不承认平生有一位弟子。只留下来众多翻译的佛经,开创了汉传佛教和中华文化的全新面貌。

  这些佛经今天已经流布世界,根据今天学者的研究,被确认为罗什翻译的佛经包括: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

  又称大品般若经。旨在阐明般若波罗蜜之法。为大乘佛教初期解说般若空观之基础典籍。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之异名,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译出之前已部分流传。应当时中原僧人要求译出。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略称《金刚经》。在我国佛教史上极受欢迎,广为国人所讽诵与研读。

  《妙法莲华经》七卷

  略称为法华经、妙法华经。为大乘佛教要典之一。妙法,意为所说教法微妙无上;莲华经,比喻经典之洁白完美。在佛教思想史、佛教文学史上,具有不朽之价值。

  《维摩经》三卷

  又称维摩诘所说经、维摩诘经。本经系基于般若空之思想,以阐扬大乘菩萨之实践道,说明在家信徒应行之宗教德目。据历代之经录记载,维摩经之汉译有七种,而诸译本又以罗什所译流通最广。

  《思益梵天所问经》四卷

  本经系概述佛为网明菩萨与思益梵天等诸菩萨说诸法空寂之理。说大乘之实义而破小乘之偏小。

  《阿弥陀经》一卷

  译于公元402年。简洁流丽,诵读者最多。内容叙述阿弥陀佛西方净土之清净庄严,诸佛真诚赞叹众生之往生净土。是净土宗的根本经典。

  《大智度论》一百卷

  为印度龙树著。系诠释大品般若经之论著。“大智度”为“摩诃般若波罗蜜”之意译。可谓为当时之佛教百科全书。本书不仅为印度唯识思想形成的重要典籍,而且是密教思想之先驱,为真言陀罗尼之根源。

  《中论》四卷

  即根本中颂。为古来三论之一。本书据考证系龙树初期之作,为三论宗所据之主要论点。

  《十二门论》一卷

  龙树著。为三论宗重要依据之经典。本书立十二门以发挥大乘空观,为中论之纲要书。

  《百论》二卷

  本论内容继承龙树“中论”之说,以大乘佛教之空、无我等义理。破斥数论、胜论等外道之执见。该书梵文原典及藏译本皆不传。

  《大庄严经论》十五卷

  马鸣造。系广集佛陀之本生、佛陀在世之事迹。乃至于撰者之时代,有关诸种善恶因缘譬喻之故事,以导人入于正信为要旨之书。一九○八年,本书有法文译本出版。

  《成实论》二十卷

  又作诚实论。诃梨跋摩著。为成实宗之根本经典。

  《十住毗婆沙论》十二卷

  龙树造。本论系要约华严经十地品(十地经)经文之大意所作之诠释。本书第三十五品第九篇之易行品为净土门之重要典籍。

  《马鸣菩萨传》一卷

  记述中印度佛教哲学家、诗人马鸣的思想、著述和事迹。是佛教传记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

  《龙树菩萨传》一卷

  本书记载古代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创始人龙树之生平事迹。

  《提婆菩萨传》一卷

  记述古印度佛教哲学家、大乘中观派的理论奠基人之一、龙树弟子提婆的思想、著述和事迹。

  《十诵律》六十一卷

  又称萨婆多部十诵律。本书将戒律分为十项(十诵)叙述。故有此称,为萨婆多部(部派佛教说一切有部)之广律。是佛教史上五部戒律之一。译出后在南方广泛传播,对中国佛教和僧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