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的中秋前夜,福建省永春州府家属舍内。夜暮初降时分,从老家湖南湘乡横铺镇肖家冲前来省亲的少妇颜氏终于见到了她的夫婿肖玉堂。肖玉堂掩上门,来不及抖落一身风尘就向夫人道歉:“对不起,让你待久了……”“玉堂,你先歇着。”早听到夫婿脚步声的颜氏递上一杯热茶,善解人意道,“我知道你公务繁重,夫妻之间不必拘礼。”
话说陌生人用利刀划破肉球,霎时奇迹出现了,只见一个婴儿被剥离出来,随即一串宏亮的啼哭声划破了夜晚的宁静……“恭喜肖老爷,你家添丁了。”陌生人向肖玉堂拱手道。肖玉喜出望外,即令小玉取出银子答谢,不料陌生人坚辞不受。肖玉堂甚为感动,拉了他的衣袖道:“好人啊,你住在何处?讲出来他日必上门道谢。”
却说古岩喝下那碗热东西以为很快就会死,不想除了全身火辣辣的,却并没有其他不适。古岩有几分不解地看着王玉凤:“娘,你不叫我去死?”王玉凤把眼睛一瞪:“我什么时候让你去死了?我给喝的是糊椒姜汤,是驱寒的。难怪都说后娘难做,这一点不假,我一片好心被当成驴肝肺,不了解内情的还真会相信!”
话说朱光华见古岩坚持要去见朱庚华,只好答应道:“那好,你跟我来。”古岩跟在朱光华身后,走了一段路,就感觉到不对了,他说:“大哥,你要带我去哪里?”“你不是要见庚华吗?”“我是要去见庚华,你为何把我往山里带?”朱光华头也不回地说:“到时你自会知道。”
却说鲸鱼撒着欢朝小船冲来,船被巨浪掀起数尺高,船上的人一片惊叫。在这危险关头,肖古岩大声对众人说:“各位前辈不要慌,都跟着我念佛!”然后不顾船的剧烈颠簸向东跪下喊着佛号——“南无救苦救难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救苦救难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话说肖玉堂为了阻挠儿子出家,可谓苦心孤诣,想出损招,称只要古岩同意完婚,一年后他出家绝不阻拦。肖玉堂是过来人,深谙男人一旦与女人有了肌肤之亲,就会吸髓知味,沉湎于女人温柔乡中,愉悦的男欢女爱会让他留连往返,从而放弃出家之念。这时候的肖古岩除了一心向佛,其他的都不多想,当下便答应下来,并反复叮嘱父亲不得反悔。
话说德清为了躲避家人的寻找来到妙莲和尚住持的寺庙,其时正是1858年末春。妙莲和尚一番考证后为他安排圆受具足戒,赐法名演彻。德清受戒后,本欲安心在寺中修行,不料数日后又来了一个外乡人。古岩认出这人正是那位在涌泉寺打听他的男子。德清吓得躲在屋子里不敢出来。稍后,妙莲打发一沙弥过来叫他,他知道,到了这一步已经无可回避。
话分两头,却说自从肖古岩离家出走,父亲肖玉堂就从未放弃过寻找。一晃儿子竟如黄鹤一去杳无音信,肖玉堂于是集虑成疾,身体大不如前,再加上宦海险恶,遂生了告老还乡之念。近来,家中已有变故,邓双发等仆役病老回家,弟弟肖璞堂抱病在家,泉州这边幸得有肖和玉荐来的李人杰打理。这天,肖玉堂正在家中与王氏商量告老还乡之事,恰在此时,州府衙门有人击鼓鸣冤。稍后,李人杰入内报告:“老爷,有位老人说他有冤屈。”
话说德清得知欣悟欲加害于他,想要逃离时寮房已被团团包围。幸得他这些年炼得一些功夫,当即揭开瓦片从屋顶窜出。欣悟见状大呼:“在树上,在树上!不要跑了妖孽!”下面的小和尚真把德清当成妖孽,心里害怕得不行,只在嘴里喊叫,却不敢真追。德清如猴一般从这一棵树再跃到另一棵树,不一会功夫就到了山上。估计不会有人追来了,方从树上下来。
却说德清以为此次性命休矣,不料那人走近时却没有下手,反而蹲下来摸他额头,并自言自语:“嗯,还没有死,先救下他再说。”德清定睛细看,原来是个乞丐,但见他头戴一顶破瓜皮帽,身穿破衣烂衫,脸上尽是灰尘脏物,让人认不出他的面目来。这乞丐把茅棚屋推了,扒开一块雪地,在德清身边生起一堆篝火。德清得到热气,又鲜活了点,只是还没办法起来。他眨了眨眼,那乞丐咧嘴冲他一笑,道:“我就知道你没死,嘿嘿……”
话说德清夜过五台山,行至林深处,突然一强盗自草丛跃出,令其“留下买路钱”。钱财乃身外之物,德清从肩上取下钱袋很配合地放在地上。此时,天色尚未全黑,那强盗拾起钱袋,见德清要离开,又喝道:“站住!我让你走了吗?”德清道:“买路钱已给你,好汉莫非还嫌太少?”
却说德清坠落水中自认无救之际,忽见文吉现身岸边,当下便怀疑自已死。再三呼叫之下,文吉终于应答:“不要叫不要叫,你命中有此一劫,叫也没用。”“生死乃有定数,德清并不为意,我只想问菩萨,当年你在五台山给我一偈,有一句‘后三三’我已懂得,今日是六月二十七,再过数日正好满上九年,记得我问的是何日得道,难道成佛非要身死么?因此今日我要请问菩萨,此番我是人还是鬼?”
话说德清正与悟性在禅房说话,突然闯进一汉子来。悟性见了,万分紧张,欲躲避已来不及了。那人抬头见了悟性,立即变脸道:“你来干什么?”悟性像是很害怕的样子:“我……我来看、看德清师父……”那个人起身道:“这里没你什么事,你走,我跟德清师说点事。”
话说虚云上人与戒尘斗法入定七日七夜,将戒尘彻底征服,出定后,戒尘即拜他师。当时刚刚行完了拜师礼,就听得洞外吵闹。虚云上人尚未明白过来,复成在外面大叫:“云公快出来,你来看有谁来了!?”虚云上人出洞,却是德悟、悟性、山霞、偏真等同参来了。多年未见,他们一齐上前向虚云上人祝贺。原来,复成把虚云上人在终南山入定十八天的消息向外散布了,这几个昔日同参得知虚云已修成得道,内心无比欣慰,遂从不同的地方一齐来到这里。虚云上人留他们在洞中住了数日,直至把他在腊月二十二日化到的一袋子山芋吃完了才分手。
话说虚云上人问悟性有何事,悟性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老天有眼,朱家人报应到了!”上人道:“有何报应?”悟性道:“朱绍政这几年官运亨通,乃是仰仗了岑春煊的提携,他本应报恩,不料去年岑春煊流年不利,因假相片事被人陷害,差点丢了脑袋。朱绍政见他落难,非但不予同情,还落井下石,揭他贪腐爱财。谁想到岑春煊在北平得高人指点,道是‘岑字上头一坐山,山上莲花参北斗’,这不是要他找李莲英帮忙么?岑春煊依言,向李莲英求助。李莲英于是将太后与他的照片合成,照片中太后是观世音,李莲英成了护驾韦陀。李莲英拿去
话说唐继尧欲与顾品珍开战问计于虚云上人,上人直言不讳道:“公得滇省民心,但未必得将士心。倘起兵戈,将成两败俱伤之局。盖时‘蚌鹤相争’,必至‘渔翁得利’,其他势力将乘虚而入占据滇省矣。不如因势利导,去虚名而存实力,以俟异日之缘。”
话说虚云长老梦到六祖要召他回去,以为大限将至,遂唤来观本。观本法师道:“铁树开花,乃吉兆,断无凶事,既是六祖托梦要你回南华寺,必是要你去中兴祖师道场,大和尚不必多虑。”及后,虚云长老又连续三次梦到六祖惠能催他去南华寺。果然未过多久,粤中来电,礼请虚云长老入主南华寺。虚云长老心道:“六祖惠能大师几番托梦于我,定是六祖道场有兴修之必要。”
话说虚云长老从蒋介石官邸回到慈云寺,正想休息一会,不想外面来了一大群人。这些人原来是慕名而来找长老算命看相的。长老称和尚只会经书,不懂算命,把他们打发走了,但随后又来了一批……长老在重庆再也待不下去了,次日便悄悄离开。
话说1953年,虚云长老开完大会来到上海说法,12月末,有七、八个僧人从江西远道而来齐齐拜在他面前不肯起身。虚云长老问道:“你们拜我何事?”内中为首的海灯法师道:“日本人侵犯江西时,看到云居山地势险峻,易藏游兵,一把火将真如寺烧个精光,后一直无人无力修复,只有毗卢遮那大铜佛兀坐荒烟蔓草中,境况甚为凄凉……”
《千年菩提路》将以寺庙的兴衰、人物的命运、不同佛教宗派的法脉传承为线索,勾勒中国佛教2000年来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其主要内容涉及32个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寺庙以及与之相关的大德高僧。
公元七世纪,一个大唐的僧人踏上了丝绸之路,他要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大漠雪山,他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他九死一生,怀着坚定的信念,他终于抵达心中的圣地。十九年时间,一百一十个国家,五万里行程,在异国的土地上,他被奉为先知,在佛陀的故乡,他成为智慧的化身。由于他的缘故,大唐的声誉远播万里,就连他脚上的麻鞋,也被信徒供为圣物。然而他放弃了一切荣耀,依然返回故土。他翻译的佛经,达到了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他离世的时候,大唐的皇帝悲痛不已,百万人哭送。
阿难化身石桥的故事说的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阿难和一个女子之间的情爱。阿难在寺庙和一个女子偶遇,这个姑娘也深深被阿难吸引,但是阿难却消失了,于是这个女子便日夜祈祷,希望自己可以再次遇见阿难。阿难跟佛祖说,他喜欢上一个世间的女子,宁愿为了这个女子化作一个石桥,只为女子从桥上经过的时候能看她一眼。佛陀听了之后并没有吃惊也没有生气,而是心平气和地问阿难到底有多么喜欢那个女子?
云门事变,1951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云门寺僧受迫害之事件。1951年2月,其时适全国“镇反”运动开始,有湖南某县不良分子某等混入其中,湖南公安局部门追至云门,将其捉拿归案。由是之故,遂引起乳源地方当局对云门寺新老僧众的怀疑,甚至误传云门藏有军械、电台。
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上 虽然,老和尚在云居山时没有坐禅入定七八天之久,但他经常一坐就一整天不动,有时从夜里十二点左右开始坐,直到第二天傍晚才起坐,所以他老人家的境界不是一般凡夫所能知道的。
1945年春,虚云老和尚从云门到南华传戒。此刻,云门禅寺有两位和尚,一位法名古根,一位法名传真,同住在一个寮房。一天早上,晨钟叩响了,俩人都还没有起床,过了一会,传真问古根:钟打过了,起不起来念经
因实相妙理极深极妙,众生水平太低,无法相信与接受,所以需要方便诱导。这个“诱”字,最善巧的莫过于观世音菩萨“先以欲勾牵,后令入正道”。众生所需的是欲,以此为钩来牵引众生,就是方便。而最终的目的,是希望他们入正道。
文殊菩萨简介文殊菩萨,音译文殊师利或曼殊师利。意译:妙德,妙吉祥。又译:妙首,普首,濡首,敬首。曼殊是妙之意,师利是吉祥之意,简称为文殊。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之一。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他们合称为“华严三圣”。文殊菩萨智慧、辩才第一,为众菩萨之首,被称为“大智文殊菩萨”。山西省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说:‘东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
众所周知,韦陀天尊是佛教的护法天神,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观音菩萨与韦陀天尊的故事。 一年前,深圳的朋友给我一张《观音大士传奇》,拿回家里,自己一个人在电脑里面,看了整整一天,才把全集看完。看
昨日下午,印顺再一次回忆起了自己初与本焕相识的日子。 那是在深圳人民医院的病房里,我记得很清楚,是603病房。直到今天,当时的医生、护士和陪着他的居士的名字我都记得。印顺说,本焕见到他,就抓住了
有一天佛陀和阿难出去托钵,他们所居住的地方和人群聚居的地方有一段距离,当走到树林和乡村交界处时,地上有很多断落的树枝和竹刺,佛陀一不小心脚底刺到断裂的树根,痛彻心肺。弟子们赶快把他扶回居住的精舍中,但佛陀已痛到昏了过去。
曾经有个妙庄严王,王后名叫宝应。夫妇俩生有三位如花似玉的公主,大公主名叫妙颜,二公主叫妙香,三公主叫妙英。虽然妙英公主年龄最小,但最善良、最聪明,因此也最讨人喜欢。她五岁能诵经,知道尊重佛法、孝顺父母;她彬彬有礼,谦让、温和,善解人意。人们夸奖她疼爱她,尤其是父王,更把她视为掌上是明珠。
惠真,公元672年出生,十三岁剃度,十六岁受了沙弥十戒,他在戒律的研学中,发现很多问题,不解,于是就想去印度求经。我们都知道玄奘大师去印度取经,知道法显,知道义净,但这只是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先驱们,其实,在整个的佛教发展历程当中,还有无数默默无闻的先驱们为之毕生奉献,才有了今天我们依然能够闻法修
文殊菩萨,与地藏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他以大智为本愿,以慧行断众生无明之根,是“智慧”的化身。所以他又被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相传,文殊菩萨曾仗剑逼佛——当时正值灵山大会,在场的比丘们深入禅定,看到了自己过去的种种,因此心神不宁,沉溺于纠结和懊悔之中,苦苦挣扎。
济公由于深受民众喜爱,身上逐渐被附会了神话传说色彩。据《清一统志》记载,济公所居的净慈寺曾一度毁于大火,道济四处化缘以重建寺院。当他来到严陵(今浙江桐庐),看见四周诸山树林茂密,于是脱下袈裟向空中一扔,把周围各山都罩了进去。于是神奇的事情出现了,只见刹那间,山上的树木竟被一根根地拔了起来,推到江边,然后顺流东下,最后这些树木都来到了净慈寺的那口井里。寺里的僧众们将木料从井里捞上来,使净慈寺得以恢
成语“天女散花”主要讲的是佛陀派文殊菩萨率众探望病中的维摩诘居士之故事。维摩诘是居住在毗耶离城的一位在家大菩萨,相传是金粟如来的化身,自东方妙喜国化生于此,以居士身份辅助佛陀摄化群生。据《维摩诘·观众生品》记载:一天,佛陀在西天坐莲花宝座讲经说法时,遥知维摩诘居士生病了,就让诸天菩萨和众弟子前去毗耶离城问候探望。佛陀知道,维摩诘必定乘此机会讲经说法,就派身边的“天女”去检验诸菩萨和弟子
济颠,法号道济,民间俗称“济公”,既是宋代西湖一带的神僧,也是后世戏曲小说所常描述的一位奇特的出家人。济颠,俗姓李,浙江天台县人。少年时,从灵隐寺住持佛海瞎堂禅师出家。传说他言行类似癫狂,为人“狂而疏,介而洁,着语不刊削,要未尽合准绳,往往超诣,有晋宋名缁逸韵”。由于行为疏狂,不检细行,又常饮酒食肉,与市井中人交往,因此当时人以之为癫狂,而称之为
佛陀的一生,从出生、成道到涅槃,都与花有密切的关系。关系于佛陀托胎和降生就有“象口含莲”“步步生莲花”等成语流传至今。据《释迦如来成道记》记载,佛陀在诞生之前,其母摩耶夫人曾作了一个奇特的梦,她梦见一只雪白的大象脚踏莲花进入宫殿,在她卧榻周围绕三匝后,再从她右肋下钻入身体中安住,不久她就有了身孕。
章安灌顶大师,章安是他的祖籍,灌顶是他的法名,章安现在是一个镇,归浙江临海管辖。公元561年,陈文帝天嘉二年,大师出生,三个月时,就能跟着母亲念三宝名,当时有出家人从他家门前经过,对他母亲说,这个孩子不一般。母亲就给他起名“非凡”。
慧远(334-416),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省宁武附近)人,其生活的年代,正是整个社会处于大混战、大分裂的东晋时期。慧远出身于仕宦家庭,家境优裕。当时,北方政局动荡,当权者统治苛暴,不少富家子弟南下避难,跟随这一潮流。
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统一印度以后,举办了一次盛大的供僧法会。阿育王心怀恭敬,对每位前来应供的僧人都虔诚顶礼。在前来的僧众中,有一位小沙弥。在众人面前顶礼小沙弥,阿育王觉得有失身份,就把小沙弥请到没有人的地方顶礼,并嘱咐说:“您是小孩子,刚才我向您顶礼的事情,请您不要告诉别人
按照《四分律》的记载,那个时候佛陀带领着弟子们在人间游行,四处教化有缘的众生。有一次他们来到了苏婆罗国的毗兰若。因为印度的文化是非常尊重宗教导师的,毗兰若的城主一位婆罗门,听说佛陀来到这边教化,他就按照礼节过来拜访,并邀请佛陀和弟子们在这个地方做三个月的夏安居。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