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空和尚讲禅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圣者的故事 佛教丛书佛陀 玄奘精神 觉性的故事 佛祖十大弟子 文殊菩萨的故事 观世音菩萨传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 玉琳国师 觉者的生涯 流浪者群歌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释迦牟尼故事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佛传 佛陀的圣弟子传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富楼那 目犍连 罗睺罗 舍利弗 正法眼藏 阿难陀 大迦叶 优波离 阿那律 迦旃延 《须菩提》故事集 大德讲故事 虚云长老传奇 鸠摩罗什传奇 玄奘之路 千年菩提路
优波离
  • 僧团尊敬的优波离尊者

    优婆离在僧团中被公认为持戒第一,他经常向佛问戒。如迦毗罗的释迦族,法律规定:凡释迦族女子,不得嫁给别族的男人,犯者治以重罪。当时释迦族黑离车女,青年丧失,有许多异族青年向她求婚。可是丈夫的弟弟想将她占为己有,不允许她外嫁,并把她打伤。此人即逃到祇园随比丘尼出家。迦毗罗国政府到处通缉此女。 优婆离将此事报告了佛陀,并请示说;犯了国法的人,是否可以收留她出家?佛答说:假若有人犯了国法,在未宣判无罪之前,僧团不可收她出家;并把收留黑离车女出家的比丘尼叫

  • 河水入海同是咸味,四姓出家同为释氏 河水入海同是咸味,四姓出家同为释氏

    佛陀知道了,允许他立刻加入僧团,成为佛弟子。王子们随后来到,佛陀嘱咐王子们向优波离行礼,称他做尊者。佛陀告诉大家:「河水入海,同是咸味,四姓出家,同为释氏。」。

  • 举行集结佛经仪式 举行集结佛经仪式

    佛陀入灭后四个多月,大迦叶恐怕圣教流弊渐多,就举行佛经结集。结集的意思是集合大众,诵出经教,逐项由大众研究,审定,通过后,作为定本。

  • 优波离尊者为佛陀理发入四禅的故事 优波离尊者为佛陀理发入四禅的故事

      优波离是佛陀弟子中持戒第一的弟子,他未出家时,年龄大约二十岁左右的时候,还是一个小理发匠。此时正是佛陀成道后的第三年,佛陀回到故乡迦毗罗城的时候,为了剃头理发,大家就介绍优波离。为佛陀理发,优波离受宠若惊,他想到佛陀是大觉者,听说有三十二相,佛陀的头发一定与人不同,他不敢为佛陀理发,

  • 优波离尊者

    第九节 优波离尊者 (一)众僧上首 优波离,汉译上首,以其持律,为众僧之首,故名。又译近执,以佛为太子时,曾为亲近执事之臣,故名。优波离出身于首陀罗族,是释种的理发奴隶,为跋提、阿那律等王子理发。佛回迦毗罗省亲时,他向舍利弗提出出家的要求。佛陀很欢喜地为他剃

  • 持戒第一优波离

    与祖师同行 肆 情殷古丈夫 持戒第一优波离 在佛陀的时代,优波离尊者就是一位持戒最精进的人。因为他出生在最低贱的首陀罗族,是一位剃头匠。他为了维护自己的身心安稳,就非常严格地护持戒律,后来成为佛陀的弟子中持戒第一精进的人,也成为持戒最完美的人,被我

  • 出身首陀罗族

    出身首陀罗族 优波离尊者能被列入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在阶级森严的印度社会,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优波离出身在首陀罗族的贱族,命运注定他就是别人的奴隶,生为首陀罗的种族,在古印度是被认做「初生」的人,其受社会的歧视,好象一块粪土,不值一顾。 首陀罗的人,在路上如遇到婆罗门和剎帝利,要跪在路旁让路,如果偷看他们一眼,眼睛就会被挖掉,如果和婆罗门或剎帝利讲说理由,就会被割掉舌头,可怜的优波离,出生在首陀罗族中,就是过着如此悲惨的生活。 优波离的童年,唯

  • 为佛陀理发

    为佛陀理发 优波离大约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还是一个小理发匠,此时正是佛陀成道后的第三年,佛陀回到故乡迦毘罗卫城的时候,大家就介绍优波离为佛陀剃头理发。 为佛陀理发,让优波离受宠若惊,他想到佛陀是大觉者,听说有三十二相,佛陀的头发一定与人不同,他不敢为佛陀理发,怕万一有什么触犯怎么得了。他竟然跑回家中,向母亲诉说不敢为佛陀理发的原因,出身于首陀罗族的优波离,从小就自卑感很重,佛陀,是王子成道的佛陀,他看都不敢看,哪敢为他理发呢? 母亲安慰他,叫他不要

  • 先出家为师兄

    先出家为师兄 佛陀回乡,在王城中普洒法雨,种子入地,就会发芽生长,释种的诸王子,听了佛陀说法以后,有些竟然要跟佛陀出家。 王子当中,有的是获得父母允许的,有的父母不准许,他们相约偷偷的出走,到尼拘陀树林中找到佛陀,出了家以后再说。 就这样,有七个王子要出家,跋提、阿难、阿那律、均在其中。为了出家必须要剃发,他们不得不瞒着人把优波离带去。在一个树荫下,优波离为跋提王子们剃发时,眼泪就滔滔的流下来,阿那律看到时,他以王子的身分责问优波离道: 「你看到我

  • 一段本生谭

    一段本生谭 就在优波离出家的那年夏天,僧团内举行安居的时候,优波离因精进修道而开悟了,因此,他自然的成为教团中的上首,受出家在家二众的尊敬,当然,因为这个事实,使很多人惊奇,一个首陀罗贱族的人,他的根机是这么敏锐,这不只是首陀罗族之光,而且也是佛教的平等之光。 佛陀为此,特别叙述了一段优波离的本生谭: 「过去,有两个人,他们是朋友,都生在贫穷的家庭,不过,他们虽然贫穷,但没有忘记布施行善,以这样的功德因缘,后来再生的时候,一个做了国王,名叫梵德;一

  • 行化中的遭遇

    行化中的遭遇 优波离证悟以后,因其个性拘谨,对于生活上最注重行住坐卧的威仪,佛陀所制定的戒条,他都能一一遵守,从不毁犯,不久,在同学比丘中,他就被大家一致公推为持戒第一! 说起持戒,真实发心修道的人,对严持戒律的长老,当然欢喜恭敬供养,但那些不守规矩不持戒的人,就不会喜欢持戒的人,这是很自然的事。 因此,优波离在僧团中,有些人对他不欢迎,甚至也有批评他的人! 一个持戒的比丘,住在家中,恭敬他的人,自会跑上门来,若是出外游化,不一定会受各地僧俗的欢迎

  • 奉派去息诤

    奉派去息诤 在僧团里,依法修行证果的人很多,但犯戒的人也不少。像比丘中的迦留陀夷、提婆等,比丘尼中的修摩、婆颇、偷兰难陀等,都是常常犯戒的,他们的恶行、恶名声,常常让佛陀烦心,佛陀总是劝大家以优波离持戒比丘为模范! 僧团本来是清净和合的,但恶性难改的比丘,有时非法起诤,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影响大家的修行,也影响僧团的名誉,每当各地有僧众间起诤事的时候,佛陀都要派一位上座长老前去调解纠纷,像这样的人选,非但要德高望重,而且更要能明辨是非,主持公道的

  • 向佛陀问戒

    向佛陀问戒 在僧团中有着这么重要地位的优波离,而且被公认为是持戒第一的尊者,关于戒法,他经常向佛陀请示讨论,这在藏经的律部里随处可见,因为那都是片断的,或者都是枯燥的戒条,我们很难用故事的体裁把它写出,现在只能搜集一二,加以叙述,以此可去推想一斑。 在迦毘罗卫城的释迦族,国中有一条法律规定,凡是释迦族的女子,不可以嫁给别族,否则当治重罪。 这时,有一个释迦族的黑离车女,年纪轻轻的,正是所谓花容月貌的时候,很不幸的是丈夫死了,年轻的女子,一旦寡居,难

  • 慰问病人法

    慰问病人法 如何慰问病人?优波离有一次请佛陀详细的解说过。 有病的时候,虽在病中,如何病得合乎戒法?问病的时候,如何问得合乎戒法?优波离很关心这个问题。 曾经,优波离跟随在佛陀身后,见到一个病比丘卧在粪秽之中不能自起;优波离又知道有一次一个病比丘卧在路旁,有一比丘明明看见,却特地绕道而行,不愿看病,但佛陀制戒应看比丘病;还有,病了的比丘,以为不须持戒,就随意行事。为了这些事实,优波离提问题请问佛陀道: 「佛陀!若有大德比丘病时,应该怎样前去慰问看视

  • 结集毘奈耶

    结集毘奈耶 在平时,能够处理僧团纠纷,能够为犯戒的比丘忏摩,能够和佛陀问答戒律微细的地方,渐渐养成崇高声望的优波离,在戒律方面,他已经成为权威。在僧团里,佛陀说他是持戒第一,比丘们也公认他是持戒第一! 有些比丘和比丘尼,对戒律有不解的地方,请问佛陀又感到不便,总是请教优波离尊者,他像默默的大钟,平时虽不多发议论,但一到叩打的时候,他就会发出洪亮的声音。 优波离的一生,因为他是持戒比丘,所以和俗世的人士很少往来,他没有到社会上去弘化,戒律是因僧团而设

  • 破僧与和僧

    破僧与和僧 优波离站在他持戒的立场,关心法制的问题,关心男女的问题,关心老病的问题,尤其他最关心的是破僧与和僧的问题。 六和敬的僧团,戒和才能同住,一个持戒的比丘,最关心的就是僧团和合的问题。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优波离想到僧团的团结问题,就走到佛陀座前,顶礼佛陀问道: 「佛陀!请问什么叫做破和合僧?」 「优波离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