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空和尚讲禅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圣者的故事 佛教丛书佛陀 玄奘精神 觉性的故事 佛祖十大弟子 文殊菩萨的故事 观世音菩萨传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 玉琳国师 觉者的生涯 流浪者群歌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释迦牟尼故事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佛传 佛陀的圣弟子传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富楼那 目犍连 罗睺罗 舍利弗 正法眼藏 阿难陀 大迦叶 优波离 阿那律 迦旃延 《须菩提》故事集 大德讲故事 虚云长老传奇 鸠摩罗什传奇 玄奘之路 千年菩提路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序言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序言 在佛经中有许多寓意深远的故事,其中除了本生故事以外,大多以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为基础,每一则故事背后所传达的宗旨,都是以解脱、慈爱、平等、无私、善良、诚信以及善恶因果为主,这都是当时佛陀住世说法时,用以教导弟子的精要。 故事对

  • 1.大慈大悲观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不单是佛教徒,就连一般人也都知道,在一般民间信仰中也是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最受欢迎的一位菩萨。在中国唐朝时候,为避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而简称观音菩萨,相沿成习,所以现在世人多称观音菩萨。唐朝以后,观音菩萨多被塑画成女性形像,就像一位慈母一样,以此来表现观音菩萨的慈悲。希望用母性的大爱,来表达菩萨对一切众生若赤子的慈悲。

  • 2.解救苦难地藏菩萨

    解救苦难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地」是大地,「藏」是宝藏。大地能承载万物,含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是现代人所共知的事实,用来形容我们的心地也含藏无量的宝藏,要以孝道来挖掘。

  • 3.般若智慧文殊菩萨

    般若智慧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是梵语音译,意译为妙德、妙首、妙吉祥。文殊菩萨是般若智慧的代表,经常出现在般若系的经典之中,与普贤菩萨同为华藏世界的上首。

  • 4.德行圆满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的梵文名称是「三曼多跋陀罗」。他掌管一切诸佛的理德、行德,代表「德」与「行」。据说他有延命之德,发过十种广大心愿,决心要为佛教做弘法工作。菩贤菩萨的美名尊号是「大行普贤」。白象是功德圆满的象征,所以普贤菩萨的佛像大都是头戴五佛冠,左手叉腰或执铃,右手执金刚杵,骑着六牙白象,这头白象是大圣天王的神体。

  • 1.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舍利弗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每当佛陀讲解经典时,舍利弗都随侍在佛陀的身边。 舍利弗又叫舍利弗多罗。他母亲的名字叫做舍利,而弗多罗是儿子的意思,舍利弗多罗就是舍利之子。 舍利弗原来信奉别的教派,手下有一百名弟子。修行了一阵子之后,他忽然

  • 2.神足第一的目犍连

    神足第一的目犍连 目犍连是佛陀的大弟子,佛陀讲经的时候,他随侍在佛陀的左边。佛陀成道的最初两年中,舍利弗和目犍连就皈依佛陀,从他们皈依佛陀起,目犍连就站在佛陀的左面,舍利弗则站在佛陀的右面。除非他们到别的地方去弘化,否则不会离开过佛陀。 目犍连这名字的

  • 3.拈花心传的大迦叶

    拈花心传的大迦叶 摩诃迦叶又叫做大迦叶、迦叶波,意思是乌龟,又翻译成饮光。传说他的祖先在修炼时,有一只具有灵性的乌龟背负着玄妙的图案而来,因此得道,所以以龟作为姓氏。又传说上古时代曾有仙人能吸取日光,平时隐藏着,见不到任何光芒,但是如果显现的话就会全

  • 4.多闻第一的阿难陀

    多闻第一的阿难陀 在佛陀所有的弟子中,相貌最庄严的,记忆力最强的,要算阿难陀尊者了。 关于阿难陀尊者,有着不平凡的一生,他对于当时的教团,以及今日的佛法,都有很深切的影响。 阿难陀和罗睺罗一样,所谓童年入道。在他儿童的时代就加入教团,他是和阿那律、跋提

  • 1.在空中飞行的钵

    在空中飞行的钵 很久以前,在天界上有二百位天人想要修道,可惜他们都想投机取巧。

  • 2.贪吃的比丘

    贪吃的比丘 释迦牟尼佛涅槃以后,优波笈多尊者继承了佛陀教化的事业,继续在摩陀罗国的那哆婆哆寺弘扬佛法,度化众人。 寺中有一位比丘,已经修行了很久都无法得道。其实他没有其他的毛病,就是贪吃贪喝,别人吃一钵饭盒就够了,可是他总觉得不够,吃了还想再吃。有时明

  • 3.罗汉与大象

    罗汉与大象 从前,有兄弟二人随佛出家。哥哥每天精进持戒,打坐参禅,却忽略了随众作务,只勤修定慧,少修福德;弟弟则是勤劳工作,布施济众,广修福德,但不能守持如来清净戒律,多有毁犯。 后来哥哥往生之后转世为佛陀的弟子,修得了罗汉道,而弟弟却投生到大象群中,

  • 4.毘多输柯之死

    毘多输柯之死 阿育王的好友毘多输柯,有一次前往一个偏远的地方,回国后发现自己生病了。随着病情不断加重,他的头上竟长出了许多脓疮。 阿育王听说后,马上派医生帮毘多输柯治疗。医生认为要让他恢复体力、增强体质,唯一的办法就是喝牛奶,于是毘多输柯只好前往盛产牛

  • 5.净精进菩萨教化王子

    过去,在人寿有八万四千岁时,人人安乐,当时的佛名为广光明。广光明佛住世时,国王、大臣以及百姓人人信受佛法,个个安居乐业。 国王有个儿子名叫财功德,年十六岁,面貌英俊端正,风度不凡,因此非常傲慢,从来不向佛陀恭敬礼拜。于是广光明佛便慈悲的请净精进菩萨前

  • 6.愚笨的盘特比丘

    愚笨的盘特比丘 世尊在舍卫国的时候,有个老比丘名叫盘特,他总是很用功地学习,可是却一点进展也没有,所以大家经常嘲笑他的愚笨。 佛陀怜悯他,于是亲自教他一偈,并且详细解释偈语的意义和内涵。 佛陀对盘特比丘说:「虽然只是一句话,只要你好好记牢,用心体会,一

  • 7.挑粪人变罗汉

    挑粪人变罗汉 舍卫城里有个穷人,他以清除城里的粪便为谋生的职业。在众人眼里,他就像粪便一样骯脏不堪,污秽下贱,每个人都不喜欢跟他来往。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看见别人就觉得惭愧,躲得远远的,免得别人看了讨厌。但是当佛陀来到这城里的时候,他却成为唯一见到佛

  • 8.两兄弟劝化父母信佛

    两兄弟劝化父母信佛 很久以前有个妙庄严王,他的王后叫净德,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净藏,小的叫净眼。这两个儿子从小就修行菩萨道,已经具有神通。 有一天,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对净藏和净眼说:要是妙庄严王也能修行佛法就好了。 恐怕不行,我父亲从来不信佛的。净藏回答

  • 9.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快乐?

    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快乐? 佛陀在舍卫城时,有四个新进皈依的弟子聚在一起讨论修行的心得。 那时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到处开满美丽鲜艳的花朵,散发浓郁的香味,还有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这四个弟子看到这样的景色,感到十分惬意。突然其中一人问道: 在这个世界上,

  • 10.世界上什么事情最痛苦?

    世界上什么事情最痛苦? 佛陀在舍卫城讲解佛法的时候,有一次,他的四位弟子听完他的讲解,结伴来到一个僻静的地方。那时正是盛夏,暑热难当,所以他们坐在一棵壮硕茂盛的石榴树下乘凉,并互相交换各自修习佛法的心得。 说著说著,不知不觉转到另外的问题上,其中一个弟

  • 1.落荒而逃的魔鬼

    1.落荒而逃的魔鬼 从前,在舍卫城郊外有一个非常荒凉偏僻的地方,那里住着一个魔鬼。这个魔鬼善于变化自己的形体,经常在这一带作祟,祸害不少人。 曾经有一个远来的商人,带着不少香料,准备到舍卫国做生意。当他走到城郊时,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四周空无一人,只有半人高的野草和几株杂树在夜色中摇动着。 走了一会儿,他的肚子开始饿了,准备先吃点粮食再进城投宿。他走到一棵树下,放下货物,取出粮食慢慢吃了起来。他一边吃着干粮,一边闭上眼睛盘算这些货物出手后能赚到多少钱。

  • 2.泡沫般的美丽

    2.泡沫般的美丽 从前,在摩竭国有个观园,里面风光秀丽,景色宜人。 这一天,有一男一女在园内烧香拜佛。那个男子是城中一个大臣的儿子,名叫畏间;那女子是个漂亮的女人,名叫上金光首。这两个人被彼此吸引,在拜佛时一直忍不住偷偷看着对方。 突然上间,金光首仰翻在地上,四肢僵硬。畏间非常惊讶,过去推了她一下,可是她却一动也不动。 畏间不知所措地看着躺在地上的上金光首,只见她的脸色发黑,眼睛、嘴角、鼻孔、耳朵都开始流出脓血来,一股恶臭直扑他的鼻孔。 畏间这才明白,

  • 3.贪睡的比丘

    3.贪睡的比丘 佛陀常教导弟子们在学习佛法时要认真,要用心,绝不能懈

  • 4.无心之过

    4.无心之过 从前在舍卫国里住着一个老人,他和一个儿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后来老人受到佛陀教义的启发,就和儿子一起出家,老人当了比丘,他的儿子当小沙弥,两人成为师徒。 这天,老比丘带着小沙弥一起出去化缘,师徒俩不知不觉越走越远,等他们想到要回去时,天已经快黑了。师父年纪大,走得很慢,徒弟就上前来搀着师父走。 天色越来越黑,当他们来到一座树林中,已经伸手不见五指了,只能听见师徒俩行走的脚步声和树叶的沙沙声,还有从远方传来的各种野兽凄厉的叫声。

  • 5.习气难断的罗汉

    5 习气难断的罗汉 习气在人的身上,就像装过酒的酒瓶,虽然将酒倒光了,但瓶中仍有酒味一样的难以断除。 像毕陵伽婆蹉阿罗汉就是一个例子。

  • 6.看见佛陀

    6.看见佛陀 毗舍离国有五百个盲人,他们因为看不见,做不了任何工作,只能各自乞讨度日,受尽人们的歧视。 这时,悉达多太子成佛了,佛陀出现于世的消息传到这五百位盲人的耳里,他们心里再也不能平静了。因为凡是见到佛陀的人,所有病痛折磨都能一扫而光,所有的痛苦都能化解,一切忧愁、烦恼都能解脱。于是,这五百盲人一起商量说: 「我们多么需要见到佛陀啊!只要见到佛陀,我们就能见到光明了

  • 7.为法衣发无上道心

    7.为法衣发无上道心 舍卫城里有一个长得非常美的女子,她有窈窕的身材,漂亮的脸蛋,眉毛弯弯的,嘴巴小小的,尤其一双大眼睛更是楚楚动人,城里的男子都为她着迷。 这漂亮女子十分清楚自己的身价和魅力,每天都跟不同的男子出去游玩。 这天,有个大官的儿子陪着漂亮女子出去游玩。他们坐在一辆马车上,刚好被路过的文殊师利菩萨看到,菩萨顿时生出慈悲心,想度化那漂亮的女子,于是想了一个好主意。 男子和那漂亮女子经过一个叉路口时,那女子忽然眼睛一亮,见到路旁站着一个英俊的

  • 8.为度人而破戒的焰光菩萨

    8.为度人而破戒的焰光菩萨 很久以前,有个一心求菩萨道的人,名字叫焰光。他清心寡欲,摆脱了世俗种种名利烦恼,独自在深山中修行已经四百二十多万年了。如今他修行已满,于是安然地走出森林,来到人世间。 他走啊走,下午时到了沙竭国境。他看到街上充满着人,人们在街上忙着各自的事情,但是这么大的沙竭国竟然连一间佛寺也没有。 焰光菩萨来到一家陶器铺前,见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陶器,五光十色,精致美观,便停下来观赏。 「这位顾客,要买陶器吗?」一声清脆的嗓音在他耳边响起。

  • 9.想成佛的喜见菩萨

    9.想成佛的喜见菩萨 从前有个喜见菩萨,他一心想成佛,为成佛而努力地修行着。他修行了两万年,经历无数的劫苦,终于得到神通。 有一天,喜见菩萨看见恒河沙世界的河流干枯,大地干裂,毫无生机,便运用神通下了场大雨。雨后河水涨满了,山峦也绿了,喜见菩萨还从天空中降下曼陀罗花与旃檀香。 人们看到这种景象,意识到是佛陀慈悲布施给众人的,便对着天空大喊: 「谢谢仁慈的佛陀,赏赐大家雨水、鲜花和檀香。」 「佛陀啊!您拯救了我们

  • 10.无言菩萨

    10.无言菩萨 舍卫城中有位名叫师子的将军,有一天他得知妻子怀孕了,心里非常高兴,静静等待自己儿子的降临。 孩子出生那天,从空中传来一阵洪亮的声音: 「师子将军,您的孩子不是普通人,应该守口如瓶,谨慎少说话,请您不要用世俗的眼光来衡量您的孩子。」 将军听了,知道自己的儿子不是一般人,于是更加用心地呵护他,并把他取名叫「无言」。 渐渐的无言长到八岁了,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他容貌堂堂,心地慈善,城中没有人不喜欢他的,师子将军夫妇满心欢喜。 有一次,将军父妇和无

  • 11.羼提和山的劫难

    11.羼提和山的劫难 很久以前,佛陀发愿行菩萨道的时候,他的名字叫做羼提和山。当时他住在一棵果树下,靠着吸食果子上的露水修行。 这天,他又坐在果树下,饮食果子上滴下的露水,刚好国王迦黎率领文武大臣到这片山地围猎麋鹿。 擅长射箭的迦黎王,一举弓立刻射中一只糜鹿,但被它逃跑了,迦黎王便骑着马往树林里追。追到林中,突然看见一棵果树下坐着一个人,正张嘴喝着树上滴下的露水,于是带着部下过去,高声问道: 「请问你有看见一只受伤的麋鹿跑过来吗?」 羼提和山专心地饮着

  • 12.千辛万苦求佛偈

    12.千辛万苦求佛偈 从前有一位修道人,名字叫做善信。他出生的时候世上已经没有佛法传布了,但他还是苦心寻求正道佛法,希望可以找到正确的解脱之道。 有一天,空中忽然有股洪亮的声音对他说: 「善信!你仔细听着,从这里往东方六十万里的地方,有个叫作善住的国王。佛陀曾在他的国家出世,佛教一度传遍各地。可惜佛陀涅槃后,佛法渐渐衰落,现在全国已经连一所佛寺都没有了。那里住着一个贫穷的女人,长得非常丑陋,可是她会说半句佛陀的偈语,现在她想传授给别人。你就去取那半句

  • 13.一次施舍的福德

    13.一次施舍的福德 在舍卫国里有个名叫拘留的老人,他非常富有,却一点也不开心,因为他一直没有孩子。他日夜虔诚地祈祷,希望能求到一个儿子,最后终于感动了天神。 天神现身对拘留说:「拘留!过两天有个天王寿命会终止,他将降生到你家去,你就安心等着吧

  • 14.四婆罗门得道

    14.四婆罗门得道 很久以前,有四个婆罗门教士因为专心修道,所以得到一些神通力,能在天空自由飞行。他们四个人常常在一起讨论神通的妙处,一说起这个话题,每个人都很开心。 有一天,这四个婆罗门又聚在一起,他们一边在空中飞行,一边交谈着,其中一个人说: 「如果有谁听过佛法,就可以进入解脱的法门了。」 另一个婆罗门听了这话,连忙问:「像我们这样的人如果听到佛法,会怎么样呢?」 又一个婆罗门回答说:「我们听到佛法,当然也会进入解脱之门。」 「解脱世间的痛苦还可以,

  • 15.五百菩萨的大愿

    15.五百菩萨的大愿 过去旷野菩萨化身为鬼,散脂菩萨化身为鹿,慧炬菩萨化身为猕猴,离爱菩萨化身为羚羊,尽漏菩萨化身为鹅王,一共有五百名菩萨都各自化身为种种飞禽走兽的模样,而且他们的身体都发出智慧的光彩。每一菩萨都举起一盏明灯,让灯光高高照着,照亮整个天地,因为五百菩萨都要去供养各地的佛。 疑心菩萨见到五百位菩萨变成各种模样,便问旷野菩萨说: 「你们为什么要变成这种样子去供养十方佛呢?」 旷野菩萨说:「因为在过去九十九劫时,有一位佛叫毗婆尸。当时我与这五

  • 16.树提摩纳显神通

    16.树提摩纳显神通 在一所佛寺前面,树提摩纳正在向宝藏佛显露他的神通力,他是一位神通力非常厉害的菩萨。 树提摩纳菩萨抬起头来,大声地说: 「我现在发愿用无上菩提心成就我的善良根业,我要在佛法上实现所想到的任何事情,让众人得意。我要让我的两只手掌,自然而然地游出两条龙来。」 宝藏佛笑了笑,没有说话。树提摩纳菩萨便继续说: 「这两条龙能离开地面,飞腾到天空上去。」 宝藏佛仍是笑着不说话,菩萨又继续说: 「它们还能使上天降下大雨来滋润大地。」 宝藏佛还是微笑的

  • 17.善巧度众的比丘

    17.善巧度众的比丘 有一个人出家修行,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修得正道,拥有很多神通。后来他运用法眼观察天上、人间和地狱,发现自己的母亲正在地狱中受着煎熬。他于心不忍,多方设法想超度母亲脱离地狱之苦,但是都没有成功。 有一次,他知道一个小国的国王再活七天就会死了,他是杀掉自己的父亲才得到王位,所以死后会堕入地狱,正好与出家人的母亲在同一个地狱中,于是这修行人想了一个方法来超度自己的母亲。 出家人施展神通进入国王的寝宫,在国王的床头壁上现出半个身子大喊大

  • 18.佛陀的忏悔

    18.佛陀的忏悔 秋去冬来,不知不觉又到了岁末。佛陀让弟子们在袛园精舍的庭园中竖起一根大铁柱。弟子们虽然不明白佛陀的用意,但还是照办了。 在新年的前夜,佛陀叫来阿难,请他先去沐浴,然后换上一件新袈裟。等阿难梳洗完后,穿著新袈裟再次来到佛陀面前时,佛陀慈爱的对阿难说: 「阿难!我要请你帮我做一件很重要的事。」 阿难急忙问:「世尊,您要我为您做什么事?」 佛陀微微一笑,指着那根竖立在不远处的铁柱对阿难说: 「你去敲一敲那根铁柱,一定要用力的敲、使劲的敲。」

  • 19.深沟惊魂

    19.深沟惊魂 自从那哆婆哆寺在摩偷罗国建好以后,优波笈多就在那里收了一批徒弟,并且度化不少俗人,使得佛法在摩偷罗国得到进一步的弘扬。 有一个富有的男人听说佛法的奥妙后,就辞别家人,放弃财产,来到那哆婆哆寺,向优波笈多请求出家,从此这个人就开始跟随优波笈多学习佛法。 刚开始时,他既认真又勤奋,可是渐渐的,爱睡觉的毛病就暴露出来了。他总觉得睡眠时间不够,即使比别的弟子多睡很长时间,还是整天感觉很疲倦,不停地打呵欠。优波笈多在讲解佛法时,他坐在坐垫上打瞌

  • 20.阿难的前身

    20.阿难的前身 有一年舍卫国发生旱灾,过不久又发生水灾,田里的秧苗大多被太阳晒死了,之后补插的秧苗又被雨水泡死了,造成很多地方几乎没有收成。 第二年,舍卫国里到处在闹饥荒,饥饿的人们差不多把能吃的东西都吃光了,吃到最后连草根也被挖出来吃,树皮也被剥下来啃。 由于百姓没有粮食,佛陀的弟子们也很难乞求到斋饭,于是他们想各自分散到别的地方,躲过这次饥荒。阿难了解大家的想法后,就对佛陀说: 「世尊,如果比丘们都因为躲避饥荒而去别的国家,那么这里的百姓就看不到

  • 21.文殊菩萨赴宴

    21.文殊菩萨赴宴 阿阇世王在修行的过程中产生很多疑问,他知道文殊菩萨有无限的智能,想请他帮助自己解决疑难,于是邀请文殊菩萨到王宫吃饭。 文殊菩萨看他非常诚恳,便准备第二天亲自带领众弟子和许多天人到王宫赴宴。阿阇世王听到菩萨同意赴宴,非常高兴的问: 「请问文殊菩萨,明天有多少人到场?我好准备斋饭。」 这时,文殊菩萨身边的舍利弗尊者代替文殊菩萨回答: 「差不多五百人。」 国王回到宫中,马上下令各方开始准备,里里外外都忙碌了起来。 第二天,国王及群臣在宫外相

  • 22.佛陀的爱怜无处不在

    22.佛陀的爱怜无处不在 古时候,在薄佑国有个名叫常悲的菩萨。他对佛法专一精进,可是当时在他的国家里,佛寺里的僧人都表里不一,表面上在供佛,实际上则败坏佛规,背叛佛义。因为这些佛门败类违法非为,很快的,整个国家的人都不信奉佛法了。 常悲菩萨不愿看到这一切,便拋下妻子儿女,一个人到山中隐居修行。他每天喝山泉水,吃树上的野果,过着苦行的日子。 「我生不逢时,遇不到佛陀,遇不到好菩萨,我该怎么办?」 他悲恸地对天空呼喊,这声音传到天上,感动了天神,天神便下到

  • 23.小老虎修成阿罗汉

    23.小老虎修成阿罗汉 优波笈多修得阿罗汉果后,仍然继续在摩偷罗国的那哆婆哆寺,跟随舍那婆私修习佛法,后来他才开始独自外出参学。 离那哆婆哆寺不远有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中住一只母虎。后来这只母虎怀孕了,因为身子沉重,不能走很远的路去觅食。可是这片森林已经找不到什么食物了,所以这只母虎越来越瘦。 等到它临盆的时候,它拼命挣扎着生下一只可爱的小虎,就因饥饿而死去了。碰巧那一天优波笈多到那片森林中去静修,他看见那只躺在死去的母虎身边嗷嗷待哺的小虎,心中生出

  • 24.二十亿耳的苦行

    24.二十亿耳的苦行 佛陀在世的时候,经常外出游历,随缘度众生。有一次,他游历到占波国境内,选择一个叫雷声池的大湖岸边暂时住下来。 占波国的民风淳朴,风景优美,尤其雷声池湖边的风景更加秀丽迷人。每年夏季多雨时节,这里常常有很响亮的雷鸣声,久久在湖面上回荡,所以因此而得名。 由于占波国风景优美,尤其是依山傍水的雷声池那里又很幽静,所以吸引了许多修行者到这里修行,苦修者二十亿耳就是其中之一。 二十亿耳在雷声池湖畔找了一个幽静的地方,一个人独自在那里修行。他

  • 25.嗔心的果报

    25.嗔心的果报 优波笈多法师在讲法时经常对弟子说:「比丘要时常思考道义,精进修行,不能懈怠,就能得到须陀洹果。」 有一个比丘听了优波笈多法师的话,积极学习各种经论,一心想得到须陀洹果。优波笈多法师看出他的心思,就带他一同去摩陀罗国。 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沿途乞食,他们终于到达最下等的旃陀罗住的地方。这里的人都以打渔、屠宰为业,生活很穷困。 他们来到一个旃陀罗家,看见一个小孩已经修得须陀洹果,但是却生着一种可怕的病,身上的肉都被虫子吃掉,口里还不断吐着

  • 26.精进求法的均儒邻

    26.精进求法的均儒邻 从前有一个国王名叫焚摩难。他平日乐善好施,在国内供养许多诚心拜佛、笃信佛教的僧侣。 每当斋戒的日子,国王总是劝导人们前往寺庙听法,遵从佛陀的旨意;每当佛陀讲解佛法的时候,国王也总是认真恭敬地聆听。 国王有一个太子,名叫均邻儒,他经常随同父王一起听佛陀讲法。他很喜欢佛陀所教授的道理,总是专心听讲,领悟得很快。 终于有一天,太子均邻儒对国王表明自己的心意。 太子说:「父王,我们能遇上佛陀、接触到佛法,是多么难得啊!可惜我现在能够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