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四分律》的记载,那个时候佛陀带领着弟子们在人间游行,四处教化有缘的众生。有一次他们来到了苏婆罗国的毗兰若。因为印度的文化是非常尊重宗教导师的,毗兰若的城主一位婆罗门,听说佛陀来到这边教化,他就按照礼节过来拜访,并邀请佛陀和弟子们在这个地方做三个月的夏安居。
因为当时已经快要到雨季了,印度的雨季雨水非常多,地里边各种小虫子,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生长。因为爱护物命的原因,加上僧侣们也需要一段时间安住精进用功,佛陀在这个时候举行三个月的夏安居,在安居期间大家就不再离开这个地方。白天乞食或者做一些教化工作,晚上都回来,三个月时间安住在一处不动。
毗兰若的婆罗门邀请僧团在他们这个地方进行夏安居,佛陀答应之后,僧团就在城外森林里一个安静的地方的住了下来。可是毗兰若的婆罗门,他虽然礼节性地拜会、邀请了佛陀,但是拜见完了回到城市里,就忙着去处理他自己的事务去了。
因为他的事情太忙,而且这个人可能做事情也有点丢三落四,他就把僧团在森林里安居这件事情给忘在了脑后。三个月的时间里,他都没有想起来僧团住在森林里是需要供养的,师父们修行也是要吃饭的。他把这件事情完全抛在了脑后,整整三个月,忘掉了供养,就忙着去管理城市、家务、产业。造成了什么后果呢?
当时正好遇上了大饥荒。那一年印度的饥荒非常严重,按照律藏的记载,当时人民饥饿、白骨狼藉,大片大片的村庄一片荒凉,人们纷纷逃难到其他地方,随时能在路边看到饿死的人倒在地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僧团住在这个地方三个月的时间不能离开,毗兰若城市里的婆罗门又没有任何供养,这给僧团带来了非常严峻的挑战。
那怎么办呢?比丘们尝试着去周边的村庄托钵乞食,希望能够找到一些粮食。当时正好就在僧团安居的森林附近,有一群商人,他们是贩卖马匹的马商,有五百匹马,喂养在附近的山谷里等待出售。当僧团来乞食的时候,这些马商就说,今年的饥荒实在是太紧迫了,我们自己也没有什么吃的了。
而且佛陀的身边有很多弟子,僧团的人很多,实在没办法。如果佛陀能接受,我们可以供养僧团马麦。僧团没有其他的食物,只能接受了。阿难拿到马麦以后,请人加工处理了一下,做成了非常粗糙的食物,拿给佛陀和僧团的大众来食用。
在这个时候,当时跟佛陀在一起的大目犍连,他看到佛陀居然吃马麦,心里特别难受。因为他有神通,他就跟佛陀讲,佛陀您老人家这么尊贵的身份,不应该吃这样下劣的食物。我来用神通从其他大陆取来最好的稻米供养您!但是佛陀却拒绝了。为什么呢?佛陀说:你有神通,可以去取其他地方的食物来,那没有神通的比丘怎么办?
大目犍连说:我可以用神通带他们过去;或者我多取一点回来。佛陀说:我们现在拥有神通,那未来的比丘们如果没有神通又该怎么办?生活中充满各种各样的困境,而我们不能总是使用“超能力”来处理所有的事情。如果我们遇到任何问题,只想借助于“超能力”,那么这样的佛法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学习和受益的了。因此,佛陀拒绝了大目犍连的建议,坚持用从容接纳的态度面对当下的因缘。
这时,阿难也觉得佛陀吃的食物太过粗糙简陋。佛陀却告诉他:如果你的内心宁静,没有那么强的分别心,你会发现所谓的粗糙食物其实也没那么难吃(我们现在人也是这样,现在也有很多人开始吃粗粮,爱吃南瓜叶、山芋藤、野菜)。粗糙与精美,其实也只是我们内心的一个价值评判。
三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僧团在这个地方安住,每天接受马麦的供养,也有很多比丘在安居期间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到了安居结束的前七天,佛陀吩咐阿难到毗兰若城市去向毗兰若婆罗门告辞:安居快要结束了,佛陀和僧团即将离开。
在这个时候,阿难旁边有比丘说道:“他邀请我们来安居三个月,却没有供养僧团任何食物,我们干嘛还要去跟他告别?直接走就好了!”佛陀说到:我们是应了他的邀请来到这个地方,那么也必须在走的时候去告辞,这是宾主之道。
然后阿难就来到城里求见了毗兰若婆罗门,告诉他:还有七天安居期即将结束,我们马上就要离开了,向你告辞。这时候婆罗门才突然想起来,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自己竟然没有供养僧团任何食物!邀请了却没有尽到邀请的义务。他就问道:你们这三个月是怎么过的?阿难告诉他:还好有马商供养了僧团马麦,安居期间大家都平安度过,实际上还是生活得很平静的。
这个时候毗兰若婆罗门就非常惭愧。他亲自去请求佛陀:僧团能不能再住一段时间,我要弥补我的过失,我的疏忽太严重了!他匍匐在地上忏悔,哀求僧团再留一段时间。但是佛陀却告诉他:安居期已经结束,我们将要去下一个地方弘化了,未来如果有因缘的话,我们也许还会再次相见。然后佛陀率领僧众们往舍卫城方向出发。
舍卫城的居士们听说僧团三个月的时间只能靠着马匹的粮食来维持生活,他们觉得特别心痛,于是精心准备了极为丰盛的供养。佛陀一路上受到了整个舍卫城的国王、大臣、富商和信众们的夹道欢迎,大家给予了最高礼节的欢迎和最盛大的供养。
佛陀当然一如既往地安详平静,任何食物在他看来都只是食物。可是弟子中有一些比丘就变得非常兴奋激动,失去了正念。他们开始眉飞色舞,而且大声喧哗,表现得非常开心。他们喧闹的声音给原来住在城市里安居的比丘们带来了困扰,打扰了大家的修行。僧众们就去找佛陀告状了,说这些尊者大饥荒的时候没有吃的,好像还比较克制,还能静得下来;现在拥有了丰富的食物,他们就变得这么动荡!
这时,佛陀就为弟子们开示道:愚痴者在事情不顺利的时候,神情沮丧、满心忧愁;一旦事事如意,就会快乐得意、雀跃不已。所以愚者接受快乐、拒绝痛苦,追寻虚幻短暂的欲望享受,沉迷于永不满足的欢乐。而智者不为世间财富、权势、名位和荣耀所征服,他不执着世间的一切,不因苦乐而喜忧,内心一直保持着清净和安宁。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戒幢法雨
故事一: 陕西长安县有一个农人,在地里干活,看到一条蛇钻入洞里,他就把蛇收支的两个洞都堵死了。过了两天后,他二十岁的大儿子和十岁的小儿子俄然不会说话,后经许多医院治疗都无效。两个孩子不会说话现已
捕捉贩卖野生动物遭殃祸章家有三兄弟,同住一个院子里,其中两个都很老实,在家种田,靠本分养家,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自己也没什么文化,就谈不上对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孩子们二十几岁了也没读到什么书。但贫苦勤劳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这几个年轻人,女的学做裁缝,男的学修汽车,现在也都干
我是四川一家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不是那场灾难,我的生活应该像其他人那样快乐、自信而充实,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可自从患病后,我整个人就渐渐颓废了。那是2001年的1月,我和单位的几个同事出差到成都,晚上住到酒店后不久,有小姐打电话来问要不要“服务”,经不住诱惑,发生了让我这辈子都后悔莫及的事情。
夜已深,高速途中,刘细锋和“老相好”陈海蓉聊着聊着便难忍欲火,在行驶的大货车上玩起了“车震”。面对活生生上演在身后的“活春宫”,31岁的司机张章生却没能做到心无旁骛,他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频频回首,不时偷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两辆重型半挂车相撞起火,大火瞬间蔓延,正在快活的老板和“相好”没能及时逃脱,被活活烧死。事后清理现场,他们已是一对裸尸。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命是定数,运是变数,我的一个朋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精品楼盘,一砖一石没有半点打折扣的地方,看到很多同起步的地产商都赚钱了,他还是坚持着,因为成本高,房子卖得不好,前年的时候基本已到了破产的边缘,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深秋的时候,他说:“下个月,货款利息再还不上,我可能就干不下去了。”我当时听了真是觉得很伤感,这世界难道好人没有好报吗?他曾是种地出身,几年来,他为以前的村子修了小学,敬老院,修了从村口通向县城的公路,他资助了很多贫困的人。
我好后悔!我本有一个很漂亮很贤慧的妻子。自从2001年开始就犯了邪淫,先是勾引了本单位的一个同事,来往了数个月,以后上网还和几个女孩女人发生过关系,还偶尔嫖娼。可是我竟然忘记了淫人妻者自己妻也会被人淫的因果道理。虽然在一年前我学佛以后我已经戒了邪淫,可是报应却也来了!
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翁染上难言之疾,给子女们造成了难言之痛。日前,宁波鄞县某村的这位老年村民下体长出了指甲般大的赘生物。孝顺的三子一女急忙送老人到医院就诊。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们几乎都诊断为鳞状皮细胞癌,要切除生殖器并辅之化疗。子女们为救老父性命,含泪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
在某处有一条蛇,一天蛇尾告诉蛇头说:「我应该走在前面。」蛇头回答说:「一向都是我在前面,为什么你突然要这样呢?」蛇头说完便继续往前走,完全不理会蛇尾。蛇尾见状,便故意缠住树干,不肯继续前进。蛇头只好使劲地用力拉,拉扯了半天,弄得双方都精疲力竭。
特异功能可能受到鬼神灵力加持故有预知之特异功能一次意外足以致富。大难不死获特异功能 信不信由你。人类总希望能预知未来,波兰一名男子便是因为能预知人的死期而致富;但保险公司却因他而大伤脑筋!这男子是六十八岁的爱尔·巴非亚。他原任职司机,在一九八五年时因一次意外,撞伤头部,自此便获此能力。他首先预知三十一岁的女地主死期,一鸣惊人,不少人跑来咨询自己或亲人的死期,而爱尔·巴非亚则每次收五百元咨询费,由于其预言甚准确,故其门庭若市,巴非亚藉此预知能力,赚得一所豪宅
凡夫追求财物,圣人追求真理。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尿毒病人,在送到慈济医院之前,他的双脚已经被锯断了。医院每天必须为他洗肾三次,却没有亲人来照顾他。慈济医院有一位男志工每天都去帮他洗澡,并教他念佛。有一天,老人突然要志工答应他两个要求:一是多陪他念佛,二是叫他一声「爸爸」。老人的要求,志工都有答应了。在念佛之前,老人说出了自己
从前,长者的儿子刚结婚不久。这天丈夫对妻子说:“你去厨房取一些酒来,你我共饮。”妻子打开酒瓮,看见自己的倒影显现在酒瓮中,以为有个女人藏在这里,非常生气,回去对丈夫说:“你有女人藏在酒瓮中,还娶我做什么!”丈夫听了感到奇怪,就去厨房开瓮看,当然他
梁武帝(464~549),南北朝时南梁的皇帝,姓萧,名衍。武帝最初研究儒学,后来信奉道教,502年即皇帝位,称帝不久,就宣布舍道归佛。在位期间,对佛教非常重视,国家因而特别兴盛。因为武帝笃信佛教,所以历史上有“皇帝菩萨”的说法。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时,曾有一世,他是叶波国涩波王的太子,名叫须达拏。叶波国非常富强。须达拏太子性情仁慈善良,广修布施。有一次,他请求父王,把国库里的一部分金银,拿出来让他布施给全国的苦人。国王只有这一个太子,答应了他的请求。太子一连举行了七天的无遮大会(无遮,无阻拦也),要求施捨的,都有求必应,满其所愿。大家感恩戴德,欢
从前,有一个婆罗门,他的妻子年轻貌美,但性情淫荡,不肯安分守己。婆罗门外出谋生时,这个妇人经常与人私通。可是,这个妇人家里有一个恪守妇道的婆婆,这使她不守本分的行为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不能随心所欲。因此,这个妇人就成天琢磨怎样才能除掉婆婆,她苦
从前,有一位长者是侍奉国王的大臣。名叫树提伽,他的家境十分富裕,仓库里堆满了灿烂夺目的金银珠宝,粮仓充盈,华屋雄伟。他家的奴婢成群,也从来没有数清过。有一天,树提伽家的后花园里的池塘边上正晒着白毛巾,不知怎的,一阵大风吹过,把一块白毛巾吹起,那白毛巾飘飘荡荡一直飘到国王的宫殿前面。
有些人嗜财如命,被称为“守财奴”。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守财奴辛辛苦苦,省吃俭用了一辈子,攒下一坛金银财宝,为防止被盗,他把这个装满财宝的坛子埋放在一张椅子的下面,可还没等他把这事告诉妻儿,就咽了气。守财奴死后对这坛财宝仍然念念不忘,于是带着强烈的执念和贪心,他再一
传说,在兴建寺庙期间,有一次道信路过山门口的洗手池,忽然看见水池中冒出两根一样长、一样粗的无皮无叶的树枝,在水池中不断翻滚。道信越看越奇,就把树枝捞起来,顺手插在殿前的香炉旁边。他刚一转身,树枝就发出轻微的响动,不一会儿,就长出了很多绿色的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有位学生给我看了一则《锯和蛇》的故事,并且忏悔说道:“我曾有着和毒蛇一样的愚痴嗔恨等烦恼,是佛法给予我智慧,让我慢慢变得冷静理智。”故事是这样的:一条蛇进入木工店,穿过锯子时受了一点伤。它本能地转过身咬住锯子,没料到又把嘴弄伤了。蛇以为又受到锯子的攻击,决定用整个身体缠住锯子,使锯子窒息。于是它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不幸的是,蛇最终被锯子锯死
『四真道行』,即修苦、集、灭、道四圣谛法。『圣谛』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真理。『四圣谛』说四种真理:一为苦圣谛;二为集圣谛;三为灭圣谛;四为道圣谛。佛陀阐释『四圣谛』的目的,是要告诉我们世间的因果以及出世间的因果。『苦』是指世间的苦果,苦有如病,应该遍知
济公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左右,卒于嘉定二年(1209)。浙江天台人,俗姓李,原名李心远,字湖隐,号方圆叟。十八岁在临安(今浙江杭州)灵隐寺出家,师从该寺住持佛海法师,法号“道济”,后移住净慈寺。
道明禅师问一僧人:“最近离开了什么地方?”那僧人便大喝一声。道明说:“老僧受你这一喝。”僧人又喝叫一声。道明说:“三喝四喝后做什么?”僧人无言应对。
荣西禅师(1141-1215),日本佛教临济宗的初祖。荣西为研究禅法,两度入宋,参谒天台山万年寺虚庵怀敞禅师,承袭临济宗黄龙派的法脉,而后发展成日本禅宗的主流。日本禅宗虽早于奈良时代即开始流传,但并不兴盛,真正独立成宗,造成广大影响者,首推荣西禅师所开
现代社会,许多人都感受到各种不同的压力。由于压力,又产生了各种心理负担和心理疾患。其实,人的忧愁、恐惧、恐慌、怖畏、绝望,都是没有理由的,只是自心的一个投影罢了。坦然面对,积极离苦,这就是佛陀教给我们的智慧。
很多地方逢年过节都有去寺庙拜佛的习俗,那么拜佛,拜的到底是什么佛呢?用中国佛教常见的说法,这个“拜”是皈依礼拜的意思。皈依礼拜的佛,不是在灵山的,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长得非常漂亮的、高高在上的佛。而是要皈依礼拜你的内心。因为三身佛,就在你自己的身体里,每个人的色身都相当
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弟子们依据转轮圣王的葬礼,用金棺收敛释迦牟尼的圣体。据传,当时大迦叶远游在外,闻讯赶回,悲痛不已。这时佛陀从金棺中伸出足来,大迦叶顿然意会,以首顶礼佛足,誓愿担负弘扬圣教的大任,佛足随即收回金棺,并自引三昧真火茶毗(茶毗,意为焚烧、烧身)。
与“和尚”一词一样,“尼姑”这个词也是中国人的俗称,并不合乎佛制的要求,所谓尼姑,是指佛教的出家女性。本来在印度以尼(ni)代表女性,有尊贵的意思,不限佛教的出家女性所专用。佛教的出家女性,小的叫沙弥尼,大的叫比丘尼,意思是女沙弥及女比丘。如根据
寺院是汉语对佛教的宗教场所的通称——也可以说是雅称,因为在口语中,它也往往被称为“寺庙”。如果考虑到历史上,寺院在文献中的别称可就繁多了。梵刹、伽蓝、道场、佛刹、净刹、精舍、兰若、丛林,都还是比较常见的,甚至还有人用檀林、
在家居士,不可以直呼师父名字,应加上敬称才行,这是对三宝的恭敬,就像我们跟老师打招呼时,不合适直呼其名一样。一般可以称“某某师”、“某某法师”;若是方丈,则应该称“方丈”或“大和尚”;若是资历深(大约受戒时间二十年以上)且德高望重者,也可以称“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