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舍利不但在今日至尊至重,在佛陀时代也极为宝贝。当时各国为了争夺佛舍利,曾阵兵城下,象兵、马兵、车兵、步兵严阵以待,扬言(不惜身命,当以力取)。在此紧急时刻,一位名叫香姓的婆罗门从中调解,建议均分舍利,以避免引起争战。此议被前来争夺舍利的八国国王接受,于是舍利被分为八份,每国一份各自请回建塔供奉。这次事件佛教史称(八王分舍利)。在以后漫长的历史中,佛舍利因各种因缘,逐渐流散至世界各地。
佛教的舍利崇拜起源很早,据说释迦牟尼在世时就开始对过去佛的舍利开始了崇拜,但这很可能只是后来的传说。比较可靠的舍利崇拜最早开始于释迦牟尼涅盘之后。依《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所述,释迦牟尼于拘尸城双树间涅盘后,摩竭陀王阿阉世及波婆国末罗族、迦维罗卫国释迦族等皆欲获得舍利,但都遭到拘尸国人的拒绝。各国便商议将以兵力强行分取,战事一触即发。这时,香姓婆罗门挺身而出,晓谕众生,不要冈争佛舍利而白相残杀。八国便请其负责均分舍利,并各自起塔供养。;于是佛的舍利便被分成八份,由八个国家各门起塔供养。这最初的八份分别是:第一,拘尸城的各位力士得一分舍利,即于国中起特供养。第二,波肩罗婆国(波婆国之末罗)的力士获得一分舍利,归国起塔供养。第三,师伽那婆国迦楼罗众获得—分舍利,归国起塔供养。第四,阿勒遮国诸刹帝利获得一分舍利,归国起塔供养。第五,毗褥国的婆罗门(毗留提国之婆罗门众)获得一分舍利,归国起塔供养。第六,毗离国诸黎车(毗舍离国之离车)民众获得一分舍利,归国起塔供养。第七,遮罗迦罗国诸释子(迦毗罗卫国之释种)获得一分舍利,归国起塔供养。第八,摩伽陀(摩揭陀国)国阿阁世王获得一分舍利,归国起塔供养。负责分配舍利的香姓婆罗门也获得了佛舍利的瓶子,并起塔供养。当时的毕巯村人求得火化处的地燋炭,也起塔供养。佛教的舍利崇拜就此开始。
释迦牟尼佛的涅槃地在古印度拘尸那伽城,涅槃年代有多种说法,今取公元前五三四年之说。该年五月月圆日夜半,佛陀在拘尸那伽城附近的优波伐檀那林双菩提树下涅槃,时年八十岁。当时葬法已有三种与四种之分。三种葬法是火葬(梵言<荼毗>)、水葬、野葬(弃之荒野);四种葬法是火葬、水葬、土葬、林葬(弃之森林)。《毗奈耶杂事》说:(佛言:比丘)身死,应为供养。比丘不知云何供养。佛言:应为焚烧)。佛陀把火葬列为诸种葬法之首,其俗延续至今。佛陀荼毗后,阿难等弟子从灰尽中得到佛陀舍利(八斛四斗)( 《释门正统》)。另说一石六斗(《毗奈耶杂事》)。但二说显然都不是准确计量。至于当时收拾出何种舍利,从流传至今尚可瞻仰的舍利及佛教典籍中的记载可知,佛陀荼毗后所得的舍利,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未烧尽的遗骨残片,如四颗牙齿(现人间仅存二颗,详见下文)一截手指骨、两根锁骨、部分头顶骨及几根头发等。佛陀身体的遗骨残片大约不止这些,但未能一一详记。另外一种是《释氏要览》中记述的如五色珠般光莹紧固的舍利子和白色珠状舍利子。后者存世较多,分布亦广。
2500年前释迦牟尼涅盘,弟子们在火化他的遗体时从灰烬中得到了一块头顶骨、两块肩胛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佛祖的这些遗留物被信众视为圣物,争相供奉。
佛教徒敬仰和安奉舍利始于佛舍利。释迦牟尼火葬后,摩揭陀国、毗舍离国等八位国王将佛舍利平分八份,建塔安奉。至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阿育王为弘扬佛教,发掘佛骨舍利塔,取出舍利,分别盛入八万四千个宝函,重建八万四千座新塔安奉。
其中我国有十九座:
1、西晋会稽鄮县塔
2、东晋金陵长干塔
3、石赵青州东城塔
4、姚秦河东蒲坂塔
5、周歧州歧山南塔(今法门寺塔)
6、周瓜州城东古塔
7、周沙州城内大乘寺塔
8、周洛州故都西塔
9、周凉州姑臧故塔
10、周甘州删丹县故塔
11、周晋州霍山南塔
12、齐代州城东古塔
13、隋益州福感寺塔
14、隋怀州妙乐寺塔
15、隋并州净明寺塔
16、隋并州榆杜县塔
17、隋魏州临黄县塔
另两处不详。
1、江苏南京(三国)阿育王寺舍利。我国建寺安奉舍利,以金陵阿育王寺塔最早,该塔建于三国时期孙吴赤乌十年(247),康僧会入吴为孙权赠送舍利。孙权于秣陵(今南京)城东长干置建初寺及阿育王塔,清咸丰六年(1856 年)曾国藩在太平天国时期攻打南京城,寺塔被炸毁。
2、江苏镇江甘露寺舍利。甘露寺传孙权所建,为刘备招亲之地,唐末长庆年间(821—824)润州刺史李德裕在京口(今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创建一石塔,将金陵阿育王塔孙权安奉的部分舍利移置此塔。宋熙宁二年(1069)改建铁塔安奉。1960年镇江市修复铁塔时,于塔基中发现地宫内石函中有佛舍利十一粒。
3、浙江宁波阿育王寺舍利,该寺创建于东晋义熙元年(405),藏有佛舍利。
4、河北正定县(宋)宁志寺舍利。舍利塔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五年(481)。1969年发现了宋太平兴国二年(977)重建静志寺舍利塔的地宫,地宫内安奉的真身舍利至少已五百多年。同时清理出各种文物数万件。这是我国有纪年的最早的舍利塔基。
5、陕西耀县(隋)神德寺舍利。原舍利塔是隋文帝于仁寿四年(604)为供养舍利而建,1969年发现舍利塔基石函内置三枚佛舍利。
6、北京广济寺舍利阁佛牙。
7、甘肃泾川县(唐)大云寺舍利。舍利塔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十四枚佛舍利同时被安奉于该塔地宫石函内,1964年被发现。
8、陕西临潼(唐)庆山寺舍利。塔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1985年于地宫内发现银椁,内置金棺,棺内有两瓶舍利。
除阿育王寺外,中国现存的佛舍利,另有北京西山佛牙塔的佛牙舍利等,共计有八三一粒。
浙江鄞县阿育王寺、北京西山佛牙塔、苏州虎丘塔、镇江甘露寺铁塔塔基、北京云居寺雷音洞、陕西法门寺、台北善导寺。
舍利是什么,固然非凡情所能测度,但舍利有什么用呢?是很非常明显的。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经卷)一样,具有弘法的价值。本师释迦牟尼佛涅盘后,他的生身舍利被摩揭陀国、释迦族等八国分成八份,建塔供养。至公元三世纪,阿育王取出,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万四千,佛教大兴。前几年,在我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发现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指骨舍利),乃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对于佛法的弘扬有重大意义。世尊示寂后,为什么要留下舍利?这是很有意义的问题。
1 可逢凶化吉,避灾解难。 2 受天人护法和其他众生的护持、尊敬,避免非人、魔障干扰。 3 重业轻报;可以用于佛像装藏,净灵等。 4 持一句咒之功德,可增获百千万倍之功德,若造一句口业,也得百千
我们普通人,死后火化时有些人是否也能生成些舍利子?有人分析,佛教界的一些修行之士之所以能够生成舍利子,与其长期素食和饮山泉水有关。菜蔬和山泉中富含各种矿物质,经几十年积累,人体各部含量很多,圆
舍利花如同花朵那般。即舍利子的骨片。何种人才能修出舍利花呢?唯有正宗佛教的修证成就者,才会有舍利、坚固子,得大成就者才会有舍利花;不是正宗佛教者不会有,正宗佛教未得大成就者亦不会有舍利坚固子或
舍利子 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
龙宫舍利子简介: 龙宫舍利子起源于缅甸边区,山势绵延,有如盘龙腾空的气势,山洞入口有如龙宫之壮丽,法人称之为龙宫洞。佛经记载古时由苦行僧侣在洞中修行,由于高僧全身金刚法体,洞中灵石经长时间产生变
南怀瑾,于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庙港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南师荼毗仪式结束后,弟子们经过讨论商议,在否决了就地不开炉建塔的方案后,于2012年10月5日早晨四点打开荼毗炉,看到经过荼毗后,南师的头骨完整,上面缀满各色舍利子;头骨一半呈现黄色,一半呈现蓝色;其余身体化成舍利子无数。
舍利子在历来传说中都极富神秘色彩,据说能带来祥瑞。法门寺的佛舍利据记载曾多次大放异彩,是为瑞相。有些舍利子本身更是神奇,如肉身舍利等。而随着社会发展,有大量的仿冒舍利出现。因此,掌握正确的分辨方法是现今很必要的事情。
释地藏肉身不朽: 1200年前,公元794年,农历7月最后一天,金乔觉召集其徒子。然后向徒子告别道:我死了以后,不要火葬。把尸身放入石头缸,三年后再拿出来。如果到时候还不朽的话,再在身上刷金漆。他99岁入
问题:舍利花、舍利子是从何而来的?火化后的骨灰,有的骨头上有些绿色、蓝色、黄色等颜色,和一些像珊瑚一样的骨头,看起来也很漂亮,这些是舍利花吗?大安法师:对于这个问题,要深信佛法不可思议。你可以做个比较,为什么有些念佛人,助念之后能够烧出舍利花,有各种颜色。那些不信佛的人,没有人助念的人,他的骨灰烧出来是什么情况。你可以做一个对比。
古代“月”字通“肉”,所以这座寺院被读作“肉身宝殿”。九华山有肉身舍利的,并非只有这座月身殿,但是这其中所供养的金乔觉着实是了不起。金乔觉于719年来到中土的时候,佛法已然盛行,尊佛之道在民间广为流传。于是年轻的金乔觉没有在此停留,他来到了地处江南的九华山。
我们拜舍利也好,拜佛像也好,都是功德,都是力量,都是向佛恭敬礼拜,我们同样可以消除业障,同样可以增长善根、福德、智慧,可能舍利要尊贵些,但效果都是一样,只要心诚则灵,确实没有什么大差别的。
这个完全是一个误会,舍利是佛菩萨还有罗汉、历代高僧大德通过修戒、修定、修慧,他们由于精进地用功办道,在身体内,通过精神气凝结起来的舍利。这种宝物的东西不是叫你舍弃一切,不是这个含义,这样就误解了舍利的含义,我们不能以讹传讹的来听它。要按照佛法里面的真实解释舍利,千万不要误解这里面舍利的含义。
舍利在经上说得非常清楚,它乃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它是怎么来的?就是透过佛弟子们或者佛陀本人,以持戒修定修慧的这种行为,然后转化了整个人身心的果报,最后呈现了一个殊胜的相,事实上就是由精神而影响了物质的形成。
有人认为,舍利是高僧圆寂后,经火化而烧出来的结石,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印光大师文钞》中开示:舍利是梵语,译为“身骨”,是修行人修戒、定、慧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是心于道合,心于佛合者的表相。舍利可分为:碎身舍利。即高僧大德火化后的遗骨结晶而成,骨骼形成的舍利是白色的;头发形成的舍利以黑色为主;肌肉形成舍利以红色为主。
舍利子也叫做坚固子,这种坚固子是由坚固的道心感应来的。当一个人临终念佛的时候,假如对求生净土,信心极其坚定的话,也能感应到舍利子。虽然当下还是凡夫,但是只要一生净土,必证不退转位。
在世界佛教总部所属寺庙之一的圣迹寺,发生了一桩佛教史上从未有过的特大圣迹,一位高僧长老圆寂后,十几天其法体发生脱胎换骨大神变,当下震惊所有在场佛教七众弟子,此一真实不虚的现象摆在佛教徒与世人的面前。据悉,这位圆寂后不仅脱胎换骨,而且成为金刚不坏肉身舍利的圣僧就是世界佛教总部经律论三藏总导师因海老和尚。因海长老从来淡泊名利,远离尘嚣,
《金光明经》中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是佛教修行解脱成就的标志,故历来为信仰者所崇拜。尤其是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舍利,更是在佛教徒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提及
2015年3月27日,觉真长老法体进入荼毗后的第五天,按禅宗丛林传统,曙明法师等长老众弟子在紫金寺对觉真长老灵骨进行了初步分拣,发现各种舍利异彩纷呈,十分庄严。长老生前好友、嗣法门人及信众居士共同见证了这一神圣时刻。
舍利又叫舍利子,是梵文Sarira的音译,意为遗骨、灵骨,通常指佛或佛教高僧去世后火化遗留下的各种颜色的坚硬结晶体和残留物。佛经《金光明》卷四上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这是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