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牙之来,源自悟空。这里的悟空,据推测正是齐天大圣的原型。《大正藏》卷五一圆照《悟空入竺记》:上都章敬寺沙门悟空,俗姓车,字奉朝。唐天宝九年(750),罽宾国谴使诣唐,意愿归附。次年,玄宗派中使内侍省张韬光前往安抚,奉朝时任左卫从行。天宝十二年到达罽宾国犍陀罗王城,奉朝因患重病,滞留天竺。病愈后,投三藏法师舍利越摩出家(757),赐名法界。于迦湿弥罗国受具足戒,在北天竺、中天竺周游巡礼圣迹。为忆君亲,拜辞恩师,舍利越摩以释迦牟尼佛牙舍利赠别。后随唐内侍宣慰使段明秀于贞元六年(790)回到长安,将佛牙舍利及译经进上。上赐法名悟空,授壮武将军兼试太常卿,住上京章敬寺。悟空是继玄奘之后在天竺影响最大的唐朝高僧之一。释圆照曾过访悟空,记载了他从出使到为僧、游历天竺、获赠佛牙及归国前后四十年的事迹。
贞元十年(794),佛牙由禁中移入大庄严寺新修之佛牙宝塔供奉。见圆照《新修大庄严寺释迦牟尼佛牙宝塔记》。
有日本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述会昌元年(841)亲瞻佛牙事。又大中七年(853),宣宗幸庄严寺观礼佛牙。见《宋高僧传?慧灵传》。 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孟蜀知祥送佛牙至洛,云僖宗广明元年(880)幸蜀所留。陈垣疑为庄严寺旧物。见《佛牙故事》。 后晋天福三年(938),西京左右街僧录可肇等赍佛牙至阙,宣付汴京收掌。见《册府元龟·卷五十二》。
有宋一代,自太祖、太宗以降供养佛牙事频见于史载。王珪作《三朝御赞佛牙舍利序》,有“烈火煅试,晶明坚固,光彩夺目”,逢旱灾,“祷于禁中,随时大雨”,“舍利隔水晶匣出如雨点”等灵异事迹的记载。
沉括《梦溪笔谈》:熙宁中,予察访过咸平,是时刘定子先知县事,同过一佛寺,子先谓予曰:此有一佛牙,甚异。予乃斋洁取视之,其牙忽生舍利,如人身之汗,飒然涌出,莫知其数,或飞空中,或坠地,人以手承之,即透过,着床榻,摘然有声,复透下,光明莹彻,烂然满目。予到京师,盛传于公卿间。后有人迎至京师,执政官取入东府,以次流布士大夫之家,神异之迹,不可悉数。有诏留大相国寺,创造木浮图以藏之,今相国寺西塔是也。
又,王巩《闻见近录》:咸平县僧藏佛牙一株,其大两指许,淡金色,予尝请而供之,光彩炳然。须臾舍利自牙中出,初如露,巡行牙上或远数十步,求者辄得。后神宗迎之禁中,遂御封匣而归之,今人罕得见者。 “三朝御赞佛牙”系太祖建隆元年(960)自洛取之道宣佛牙;沉括、王巩所记当为后晋天福三年可肇自洛赉来之悟空佛牙。皇祐元年(1049),曹后命宦官取故宫旧藏所有佛舍利,奉安咸平县洪福寺塔。石晋所隐佛牙当在此数。
胡道静《沉括事略》考:熙宁五年(1072)九月壬子,沉括出使按行汴渠,察访过咸平当是时。佛牙至是乃出,随后迎至京师。
日本僧成寻于熙宁五年十月礼拜相国寺佛牙堂,见佛牙有二,其一“佛牙放光,希有不可思议”,平时深藏不见,遇有斋供,“取旨方开”。见《参天台五台山记》。
按《宋史·王安石传》,沉括所记熙宁间之“东府执政官”实指王安石。据《释氏稽古略》,安石尚佛,自谓“半山居士”,乃虔诚佛子。则佛牙为王安石宝掌无疑。今观佛牙有“东府”墨迹,亦出荆公手笔。
宝相寺原名昭空寺,初创于北魏,唐时扩充,北宋重修改今名。太子灵踪塔建于熙宁六年至政和二年,系典型佛牙塔形制。1938年,日本军国主义炮轰宝相寺,千年古刹夷为平地;1947年解放军攻城,重创宝塔。1994年重修时意外发现塔基地宫。出土储藏佛牙的石函,上镌志铭记: 郓州中都县郭内赵世昌,先于熙宁六年二月二十三日躬诣京师,于嘉王宫亲事官孙政处求得佛牙一肢、舍利数百颗。今以自备及有施主将到者,以金为棺、以银为椁、以石为匣,非不勤意也。是以葬于当县宝相寺太子灵踪之塔。时大宋元丰四年二月二十八日刻记于此。
时京师有嘉王宫。《宋史·宗室传》:熙宁四年徙赐御弟赵頵嘉王。佛牙由东府“流布士大夫之家”而入嘉王宫顺应势理。《宋史·宗室世系》:赵世昌乃太祖五世玄孙,爵洋州侯,与神宗、嘉王是堂兄弟。赵世昌于嘉王宫求得佛牙合乎情理。
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三十九记:“佛有四牙舍利,一在犍陀罗。”又《大唐西域记》卷三“迦湿弥罗佛牙伽蓝”记:“佛牙,长可寸半,其色黄白,或至斋日,时放光明。”后唐孟知祥所献佛牙“长一寸六分”,成寻观大相国寺佛牙“长一寸三分”,宝相寺发现的佛牙长五点五厘米,形质色泽均与典藏记载的释迦牟尼佛牙相吻合,乃佛教至高圣物:入葬规格为十三级佛塔和金棺银椁;同时出土佛舍利九百余粒,被中国佛教协会认定为“数量最大的佛舍利发掘”;又有“跪捧真身菩萨”等举世无双之造像。七宝齐全,供养俱足,如法如律。
太子灵踪塔地宫墙壁题记:政和二年三月十五日葬佛牙舍利。概入葬之际适逢徽宗崇道灭佛,宋辽不睦,金人崛起,战争燃眉。佛牙入葬十五年后金灭北宋,中都沦陷。金改“中都”为“汶上”沿用至今。
佛牙流转有序,历历可考:唐释悟空于贞元六年自犍陀罗王城携来长安,先入禁中,继奉大庄严寺新修之佛牙宝塔;僖宗携入蜀,五代后唐至洛、后晋之汴;宋皇祐元年瘗入咸平县洪福寺塔,熙宁五年再现于咸平,执政官王安石取入东府、又流布嘉王宫,神宗诏留大相国寺;熙宁六年,宗室洋州侯赵世昌求来中都,造太子灵踪之塔,政和二年三月十五日瘗葬。
佛牙奉印度一千二百余年,入东土又一千二百年矣。历唐、五季、北宋;经悟空、唐四朝、孟蜀、后唐明宗、石晋敬瑭,宋曹太后、沉括、王安石、宋神宗、嘉王、赵世昌等,后隐迹近九百年不为人知。今逢盛世,大放佛光,仍供奉于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地宫,流传永代云。《节选自百度百科“汶上佛牙”》
有关佛牙的记载出自《大般涅盘经》,而《大般涅盘经》共有三个版本。都是记载释迦牟尼如何涅盘的经典,前二个版本并未提及佛灭度后留下佛牙,只有在第三个版本即南本《大般涅盘经》(后分卷上下)的卷下的《圣躯廓润品第四》记载有释迦牟尼荼毗后留有佛牙: 佛牙舍利在天竺的记载有很多。秦弘治六年(404),智猛抵达迦毗罗卫国朝拜佛牙等圣物:“迦毗罗卫国,见佛发、佛牙及肉髻骨。佛影、佛足迹,炳然具存”(《高僧传·智猛传》)。《水经注》卷二:犍陀罗南行至弗楼沙国……国王臣民,悉持梵香七宝璧玉,供养(佛钵)塔迹。佛牙、袈裟、顶相舍利,悉在弗楼沙国。
我国佛牙史称法献佛牙,原因有二:一是这颗佛牙最初由南朝高僧法献自于阗请回;二是我国历史上有关佛牙的记载颇多,如悟空佛牙、道宣佛牙等。称法献佛牙意在区别史籍中记载的其它佛牙。《高僧传·法献传》中有法献请牙经过:(献先闻猛公西游,借瞩灵异,乃誓欲忘身往观圣迹。以宋元徽三年(四七五)发种金陵,西游巴蜀。路出河南,道经芮芮,即到于阗。欲度葱岭,值栈道断绝,逐于于阗而返。获佛牙一枚,舍利十五粒。佛牙在乌缠国,自乌缠来芮芮,自芮芮来梁土。献卖牙还京,十有五载。密自礼事,作无知者。)虽然法献请回佛牙后未敢公开,但十多年后还是被齐武帝第二子竟陵王萧子良发现。萧子良因而写了《佛牙赞》和《佛牙记》。建武末年(四九七)法献圆寂,佛牙仍保存在上定林寺。
普通三年(五二二)正月佛牙被骗劫。其经过是这样的:(普通三年正月,忽有数人并执仗,初夜扣门。称临川殿下奴叛,有人告之,在化牙阁上,请开阁检视。寺司即随语开阁。主帅至佛牙座前,开函取牙,作礼三拜。以锦手巾盛牙,绕山东而去。今竟不知所在)( 《高僧传·法献传》)。临川殿下即梁武帝弟弟萧宏。
佛牙劫后三十五年无下落,直至陈高祖霸先下令诏出佛牙,始知为高祖所藏。《陈书·高祖纪》:(永定元年<五五七>十月乙亥,高祖即皇帝位于南郊,庚辰,诏出佛牙于杜姥宅。集四部设无遮大会,高祖亲出关前礼拜。初,齐故僧统法献于乌缠国得之,当在上定林寺。梁天监?lt;五一九>为摄山庆云寺沙门慧兴保藏,慧兴将终,以属弟慧志。承圣末<五五四>,慧志密送于高祖,至是乃出)。此说有破绽,恐有意掩饰佛牙被劫事。
陈高祖于公元五五七年诏出佛牙并设无遮大会,此后佛牙当在宫中供奉。陈祯明三年(五八九)年,陈为隋所灭,兵乱中佛牙不知去向。后有豫章王 持佛牙入京<长安>供于禅定寺,礼请高僧法喜专门管理。《续高僧传·法喜传》:(喜姓李,襄阳人。隋仁寿元年<六零一>内,文帝敕召入京师,住禅定寺。爰有佛牙舍利,帝里所珍,檠以宝台, 宝溢目。众以喜行解潜通,幽微屡降,便以道场相委)。文帝即隋文帝。禅定寺在唐武德元年<六一八>改名庄严寺。佛牙在此一直供奉到广明元年<八八零>。同年,黄巢起义攻入潼关,唐僖宗携佛牙西逃入蜀。
僖宗携佛牙至蜀后,佛牙陷没四十七年。天成二年<九二七>唐明宗生日,益洲孟知祥献佛牙祝寿,佛牙逐由蜀至洛。事见《册府元龟·崇释氏门》:(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九二七>九月,益洲孟知祥令僧五人持佛牙一寸六分,云僖宗幸蜀时留之。今属应圣嘉节,愿资寿命,宣示近臣。)又(后晋天福三年<九三八>十一月庚年,西京左右街僧禄可肇等卖佛牙至阙,宣付汴京收掌)。佛牙又从洛阳迁往汴京。
佛牙在后晋天福三年(九三八)到汴京,开运三年(九四六)契丹入侵汴京之 佛牙舍利
后,佛牙何去何从,史籍无考。但佛牙被掠而北上当无疑问。一九零零年北京西山招仙塔残基出土的佛牙舍利沉香木匣上有五代时北汉僧人善慧于天会七年(九六三)亲笔所书的题记可为证。陈()先生认为契丹人汴后,曾携法物而死。至真定,契丹主死,法物星散。刘高起太原,牙当于此时入汉。郭威篡汉,牙又转隶北汉,曾为僧人善慧所藏。天会末年,宋伐北汉,佛牙遂避入燕京。这推断大致不差,但尚需确切史料证明。
善慧,山西崞邑人,俗名霍宋乾得赐【宣秘大师】称号。《补续高僧传》卷二十三有《善慧传》,惜无佛牙事。保存至今的佛牙木匣,几乎每面都有善慧书写的题记。匣顶书有【释迦如来灵牙舍利 天会七年四月二十三日记 善慧书】。木匣做工粗糙,显然是在兵乱中匆忙为之。此后佛牙供于何处,史无记载,但百余年后,佛牙复出。
《辽史-道宗本纪》:【(七年)八月辛已,置佛骨于招仙浮图】。[(七年)八月指一零六一年;佛骨指佛牙。招仙塔位于北京西山之侧,从塔顶石雕露盘上的刻文可知,建塔人是【大辽国公尚父令公丞相大王燕国太大夫郑氏】。燕国太大夫郑氏是当时辽国宰相耶律仁先的母亲。一九零零年塔为八国联军所毁,僧人在残基中发现一个佛牙舍利石函,石函内是善慧题记的沉香木匣。打开木匣法献佛牙赫然在焉。从九六三年善慧题记沉香木匣至今,已历一千零三十八年。由于佛牙始终供奉其内,这颗佛牙舍利千余年来的历史脉络变便基本可以确定。
佛牙舍利从一九零零年出土至二零零零年,整整一百年,除出外巡礼供奉和在广济寺暂时供奉外,其余时间佛牙舍利未曾离开过西山灵光寺。一百年中灵光寺历代住持为守护佛牙竭诚尽忠,功不可没。今列诸师名号于左,以铭功德(百年以前略)。
北京灵光寺始建于唐代,初名龙泉寺,后改名觉山寺。经辽、金、元、明、清、屡毁屡建。明成化十四年(一四七八)改今名。一九零零年招仙塔被毁时海山和尚人住持。海山年迈,自知无力振于道场,遂举承恩寺圣安和尚接任。清理招仙塔废墟并发现佛牙者,海山与圣安。圣安圆寂,墨林和尚接任住持。墨林之后,()棠和尚接任。)棠和尚接管佛牙后重做了一个较善慧佛牙木匣精致些的紫檀木匣,将佛牙请入其中并抄写善慧题记与新木匣。其时无塔可藏,佛牙便连匣供奉于方丈室内的供桌上。故今流传的佛牙木匣有二,其一为善慧题字之沉香木匣,今供于灵光寺客厅内;另一个()棠所制之紫檀木匣,现供于北京广济寺舍利阁上。继()棠任者为净朗和尚。净朗之后为心明。新中国成立后,净朗、心明相继离寺下山,遁入红尘。此后三十余年无住持。八十年代初,中国佛教协会海圆老和尚住持灵光寺。老和尚于二千年初示寂。
根据《大般涅盘经》等佛典记载,释迦牟尼佛入 荼毗,弟子们从灰烬众捡拾佛陀遗骨,其中有四颗牙齿。此说当无疑问。但又说到,其一为帝释天请去,另一为海龙宫请去。余下二颗留在人间。即现在分别供奉在斯里兰卡和我国的佛牙舍利。全世界佛教徒都承认这是释迦牟尼佛仅存世上的两颗真身牙舍利。但是,纵观历史,有关佛牙的记载绝不止这两颗,仅我国历史上出现的佛牙记载就有十余处之多。今举数则如左:
(1)《魏书·世宗纪》:【景明四年(五零三)四月庚寅,南天竺国献 支佛牙】
(2)《北齐书·河间王孝婉情传》:【孝婉,文襄第三子也。得佛牙置于第内---】。
(3)《宋高僧传·道宣传》载:道宣律师得毗沙门天王之子所献佛牙。代宗于大历二年(七六年) 曰:【有大德道宣律师传授的释迦佛牙及肉舍利,宜即诣右银台门进来,朕要观礼】
(4)《宋高僧传·悟空传》:【悟空,京兆云阳人,从 宝国三藏舍利越摩落发,于迦湿弥罗国受具足戒后巡历数年,为意君亲,因资本师舍利越摩,再三方允,摩手授梵本经卷筴,并佛牙舍利以赠别。】
(5)《辽文存》卷四《辽释志愿葬舍利佛牙石匣记》:【达摩禅师,远涉流沙,登雪岭,得释迦舍利壁支佛牙,授予先师】。此佛牙石匣在康熙二十六年(一六八七)五月总北京宣武门西南民居出土,但牙已失。
(6)《释氏稽古略》记载了宋朝四代皇帝迎请大相国寺佛牙事及三朝御制《佛牙赞》。
(7)《湛然居士集》录有元代耶律楚材题西庵所藏佛牙诗:【殷勤敬礼避开支牙,缘在西庵居士家,午夜飞光惊晓月,六时腾焰璨朝霞,旃檀奁里贮灵牙,来自中天尊者家。莹色冷侵秋夜月,真光明射晚晴霞。】
(8)《图书集成》神异典释教部纪事二引《诸寺奇物记》:【天界寺有佛牙,阔寸,长倍寸之五。】有关佛牙记述尚多,不具述。
从史籍上看,佛牙有出于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域者,也有出于同一朝代同一城市甚至同一寺院者。
据日本高僧圆仁所著《入唐求法巡礼记会昌元年》(八四一)事,当时长安城内我同时并存四颗佛牙,分别供奉在崇圣寺、庄严寺、()福寺、兴福寺。按,庄严寺内为原本供奉的是法献佛牙(见前文),但贞元十年(七九四)圆明所撰《新修大庄严寺释迦牟尼佛牙宝塔记》中谈到的已是不久前移入庄严寺的悟空佛牙。二牙入寺相距百余年,不知其谁为是。 不惟古代佛牙出没颇为混乱,便是近十年我国也有三、四次因佛牙出现而引发的风波。其中两次影响较大。其一是山东省汶上县太子塔出土的佛牙。当地政府认为是重大发现,便通过卫星电视将这一消息传往世界。结果引起斯里兰卡佛教界的恐慌和不满。此事事出有因。一是史载斯里兰卡佛牙曾为入侵异族所抢掠,且有传言所被毁。二是明代有人为《大唐西域记》作注,称郑和与永乐三年(一四零五)赴【僧伽罗国】(今斯里兰卡)礼请佛牙,七年后始还。注曰:【永乐九年七月初九日至京师,皇帝命于皇城内庄严檀金刚宝座之,式修供养,利益有情,祈福民庶,作无量功德】。这颗佛牙是否送回斯里兰卡,史无记载。所以中国出现两颗佛牙,势必会引起外交麻烦。为此斯里兰卡政府照会中国政府外交部,要求中国政府作出解释。中国政府声明,中国只拥有一颗佛牙,从而使这起事件得到平息。另一件事是一九九三年三月二十四日台湾中央社报道《三颗佛齿舍利之一将留在台湾》。该报道称,原存于西藏的一颗佛牙,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展转到达印度,现由流亡印度的西藏活佛赠送台湾佛光山。报道中还称,释迦佛荼毗后留下四颗牙齿,一为帝释天所请,一在斯里兰卡,一在北京,最后一颗即今请往台湾之佛牙舍利。中国佛教协会认为,世上仅有佛牙二颗,西藏并无佛牙灵迹的记载。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全国各地曾陆续有十余颗所谓佛牙被送往中国佛教协会作坚定。赵朴初居士、周叔迦居士、巨赞法师等大德高僧认为,释迦牟尼佛真身牙舍利的真伪已有定论无须再作任何鉴定。后来为了不使这些【佛牙】继续流散,变将它们集中埋在了北京法源寺的庭院内。
世人皆知,释迦牟尼佛真身牙舍利仅二颗,但何以会出现那么多佛牙呢?
(1)不承认佛牙二颗说 释迦牟尼佛火化后留下四颗牙齿此已无疑。但有人认为,帝释天与海龙宫个请一颗之说,乃佛教神话。是佛弟子为为对付异教徒而编造的大量神话之一,不可为据。且《高僧传》中也有释迦牟尼佛生前赠予弟子一颗乳牙的记载。所以传世佛牙应不仅两颗。估计持此议者今后亦不能绝。
(2)佛牙舍利影骨多 上文曾提到,佛经上讲,佛舍利可以用各种物品替代,包括用动物牙齿替代。此即影骨之谓。如缅甸就用象牙复制了两颗佛牙影骨。从现存一些佛牙影骨,用动物牙齿替代居多。我国佛教界对于光明正大复制佛牙的做法予以支持。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五日,应缅甸联邦佛教会请求,中国佛教协会赠予缅方佛牙模型一个,赠送仪式在北京广济寺隆重举行。 历史上出现的一些佛牙影骨,其动机未必是鱼目混珠、以假乱真,而是出于供奉需要。但是因历史久远或从异域辗转流传,其真正来源和材质反不为人所知,信徒往往以真身舍利供养。
(3)伪造真身压舍利 释迦佛舍利是佛教的至高圣物,从佛陀涅火化直至近代,伪造者用假舍利冒充佛陀真身舍利的事并不鲜见。其目的不外两点:一是提高造伪者自身的地位;二是借佛牙的神圣地位募化资金。由于伪造真身牙舍利的事层出不穷,自然引起人们警觉并寻找检验方法。《书五代史?赵凤传》:【有僧自西国取经回,得佛牙大如拳,褐渍裂,进于明宗。凤扬言曰:曾闻佛牙锤锻不坏,请试之,随斧而碎。时宫中所施已逾千,问毁乃止】。 因为佛牙有烧不坏、锻不毁的传说,古人坚定佛牙真伪九以烧,锻为手段。于是伪造者便在自然界中寻找符合上述套间的兽牙以代佛牙。李时珍《本草纲目兽部》上说:【似熊,黄白色,其齿骨极坚。以刀斧椎毁,铁皆碎落。火亦不能烧。人得之诈充佛牙佛骨以诳俚俗】。
佛教是世界性宗教,佛牙舍利不仅是中国佛教徒心中的圣物,也是全世界所有佛教徒心中的圣物。特别是东南亚一些佛教国家的广大信徒都渴望有机会瞻仰礼拜佛陀真身牙舍利。为此我国佛教界曾先后恭送佛牙舍利前往缅甸、斯里兰卡巡礼供奉。在国内的云南、香港两地信众也曾恭迎过佛牙舍利的光临。
1、佛牙舍利赴缅巡礼供奉一共三次。一九五五年十月十五日至一九五六年六月六日为第一次;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日至六月五日为第二次;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五日至一九九七年三月五日为第三次。 2 赴斯里兰卡巡礼供奉的时间是一九六一年六月十日至八月十日。佛牙舍利四次出访为缅甸、斯里兰卡人民带去了无量福德,也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和平做出巨大贡献。
3 一九五六年六月八日,佛牙舍利圆满结束了第一次赴缅甸供奉回到昆明,在圆通寺供奉到七月。中国佛教协会为使云南各民族佛教徒有机会瞻仰佛牙,特请当地佛教界组织佛牙护持团,护持佛牙到滇南边疆的德宏、耿马、西双版纳地区和滇西北丽江地区巡礼供奉。汉、傣、独龙、佤、景颇、纳西等十万各民族信众瞻礼朝拜了佛牙舍利。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十日佛牙舍利结束在云南德供奉返回北京。 4一九九九年五月二十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以九十三岁高龄率团亲送佛牙舍利到香港供奉。当日是香港回归后实施佛诞公众假期的第一个佛诞日,也是佛牙舍利瞻礼大会的开幕日。香港特别行政区首长董建华先生、香港各界人士及来自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佛教徒出席了盛会。五月二十九日佛牙舍利回到北京。
舍利是什么,固然非凡情所能测度,但舍利有什么用呢?是很非常明显的。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经卷)一样,具有弘法的价值。本师释迦牟尼佛涅盘后,他的生身舍利被摩揭陀国、释迦族等八国分成八份,建塔供养。至公元三世纪,阿育王取出,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万四千,佛教大兴。前几年,在我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发现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指骨舍利),乃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对于佛法的弘扬有重大意义。世尊示寂后,为什么要留下舍利?这是很有意义的问题。
1 可逢凶化吉,避灾解难。 2 受天人护法和其他众生的护持、尊敬,避免非人、魔障干扰。 3 重业轻报;可以用于佛像装藏,净灵等。 4 持一句咒之功德,可增获百千万倍之功德,若造一句口业,也得百千
我们普通人,死后火化时有些人是否也能生成些舍利子?有人分析,佛教界的一些修行之士之所以能够生成舍利子,与其长期素食和饮山泉水有关。菜蔬和山泉中富含各种矿物质,经几十年积累,人体各部含量很多,圆
舍利花如同花朵那般。即舍利子的骨片。何种人才能修出舍利花呢?唯有正宗佛教的修证成就者,才会有舍利、坚固子,得大成就者才会有舍利花;不是正宗佛教者不会有,正宗佛教未得大成就者亦不会有舍利坚固子或
舍利子 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
龙宫舍利子简介: 龙宫舍利子起源于缅甸边区,山势绵延,有如盘龙腾空的气势,山洞入口有如龙宫之壮丽,法人称之为龙宫洞。佛经记载古时由苦行僧侣在洞中修行,由于高僧全身金刚法体,洞中灵石经长时间产生变
南怀瑾,于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庙港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南师荼毗仪式结束后,弟子们经过讨论商议,在否决了就地不开炉建塔的方案后,于2012年10月5日早晨四点打开荼毗炉,看到经过荼毗后,南师的头骨完整,上面缀满各色舍利子;头骨一半呈现黄色,一半呈现蓝色;其余身体化成舍利子无数。
舍利子在历来传说中都极富神秘色彩,据说能带来祥瑞。法门寺的佛舍利据记载曾多次大放异彩,是为瑞相。有些舍利子本身更是神奇,如肉身舍利等。而随着社会发展,有大量的仿冒舍利出现。因此,掌握正确的分辨方法是现今很必要的事情。
释地藏肉身不朽: 1200年前,公元794年,农历7月最后一天,金乔觉召集其徒子。然后向徒子告别道:我死了以后,不要火葬。把尸身放入石头缸,三年后再拿出来。如果到时候还不朽的话,再在身上刷金漆。他99岁入
问题:舍利花、舍利子是从何而来的?火化后的骨灰,有的骨头上有些绿色、蓝色、黄色等颜色,和一些像珊瑚一样的骨头,看起来也很漂亮,这些是舍利花吗?大安法师:对于这个问题,要深信佛法不可思议。你可以做个比较,为什么有些念佛人,助念之后能够烧出舍利花,有各种颜色。那些不信佛的人,没有人助念的人,他的骨灰烧出来是什么情况。你可以做一个对比。
古代“月”字通“肉”,所以这座寺院被读作“肉身宝殿”。九华山有肉身舍利的,并非只有这座月身殿,但是这其中所供养的金乔觉着实是了不起。金乔觉于719年来到中土的时候,佛法已然盛行,尊佛之道在民间广为流传。于是年轻的金乔觉没有在此停留,他来到了地处江南的九华山。
我们拜舍利也好,拜佛像也好,都是功德,都是力量,都是向佛恭敬礼拜,我们同样可以消除业障,同样可以增长善根、福德、智慧,可能舍利要尊贵些,但效果都是一样,只要心诚则灵,确实没有什么大差别的。
这个完全是一个误会,舍利是佛菩萨还有罗汉、历代高僧大德通过修戒、修定、修慧,他们由于精进地用功办道,在身体内,通过精神气凝结起来的舍利。这种宝物的东西不是叫你舍弃一切,不是这个含义,这样就误解了舍利的含义,我们不能以讹传讹的来听它。要按照佛法里面的真实解释舍利,千万不要误解这里面舍利的含义。
舍利在经上说得非常清楚,它乃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它是怎么来的?就是透过佛弟子们或者佛陀本人,以持戒修定修慧的这种行为,然后转化了整个人身心的果报,最后呈现了一个殊胜的相,事实上就是由精神而影响了物质的形成。
有人认为,舍利是高僧圆寂后,经火化而烧出来的结石,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印光大师文钞》中开示:舍利是梵语,译为“身骨”,是修行人修戒、定、慧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是心于道合,心于佛合者的表相。舍利可分为:碎身舍利。即高僧大德火化后的遗骨结晶而成,骨骼形成的舍利是白色的;头发形成的舍利以黑色为主;肌肉形成舍利以红色为主。
舍利子也叫做坚固子,这种坚固子是由坚固的道心感应来的。当一个人临终念佛的时候,假如对求生净土,信心极其坚定的话,也能感应到舍利子。虽然当下还是凡夫,但是只要一生净土,必证不退转位。
在世界佛教总部所属寺庙之一的圣迹寺,发生了一桩佛教史上从未有过的特大圣迹,一位高僧长老圆寂后,十几天其法体发生脱胎换骨大神变,当下震惊所有在场佛教七众弟子,此一真实不虚的现象摆在佛教徒与世人的面前。据悉,这位圆寂后不仅脱胎换骨,而且成为金刚不坏肉身舍利的圣僧就是世界佛教总部经律论三藏总导师因海老和尚。因海长老从来淡泊名利,远离尘嚣,
《金光明经》中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是佛教修行解脱成就的标志,故历来为信仰者所崇拜。尤其是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舍利,更是在佛教徒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提及
2015年3月27日,觉真长老法体进入荼毗后的第五天,按禅宗丛林传统,曙明法师等长老众弟子在紫金寺对觉真长老灵骨进行了初步分拣,发现各种舍利异彩纷呈,十分庄严。长老生前好友、嗣法门人及信众居士共同见证了这一神圣时刻。
舍利又叫舍利子,是梵文Sarira的音译,意为遗骨、灵骨,通常指佛或佛教高僧去世后火化遗留下的各种颜色的坚硬结晶体和残留物。佛经《金光明》卷四上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这是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