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迦腻色伽王逝世之后,讫利多种族的人夺取了王位,大肆屠杀僧众,毁灭佛法。其中有一位比丘从法难中逃出,在诸国游历,朝拜圣迹。多年以后,他听说祖国的动乱已经平息,于是打算返回国中。在归途中,他遇到了一群大象。大象们横过沼泽,奔驰大吼不已。他一见象群疾奔过来,急忙爬到附近的一棵大树上躲避。
谁知道这群大象是冲着他而来的,见他爬到大树上,大象们便跑到水边,用鼻子饱吸池水,然后喷在树根上,渐渐地树根越来越湿,大象们围着大树又是推树又是掘地。不多时,大树就缓缓倒了下来。比丘自认难逃一劫,于是闭目等死。
谁知道他突然觉得自己身体一轻,身子横在空中,然后又落下。他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象群中一只最大的大象用象鼻把他拦腰卷起,然后放在象背上,随后背着他疾驰而去。象群跟随着这头大象一同奔驰而去。比丘双手紧紧抱着象颈,只听见耳边风声呼呼作响。
过了不知道多久,比丘觉得自己整个人快颠散架了。大象们终于停止了奔跑,为首的大象停稳身形之后,又用象鼻轻轻地将比丘卷下象背。比丘定神一看,发现自己身在一片茂密的树林之中,有一头巨大无比的大象正躺在地上呻吟。比丘一看就知道大象一定是受了伤,于是大着胆子走上前一看,发现大象的前足被枯竹刺伤,但是竹子没法拔出,所以伤口溃烂流脓。
比丘小心地拨开大象脓肿的伤口,用力地把竹刺拔了出来。只听见受伤的大象一声长吼,比丘的耳朵都被震得嗡嗡作响。他缓过神来,走到附近的水源边汲来清水为大象洗净流脓的伤口,然后找来消肿的草药为大象敷上,并为大象用干净的树叶和藤条包裹好伤口。忙完这一切,比丘也累得坐在地上不动了。
这时,另外一头大象从树林的深处走了出来,鼻子上卷着一个金色的盒子。这头大象将金盒交给了躺在地上的大象。受伤的大象将盒子推送到比丘面前。比丘好奇地打开盒子一看,金光闪闪的盒子里面藏着的,俨然就是失传已久的佛陀的牙齿舍利。
比丘曾在典籍中见过此舍利的描述,所以立马就认出了佛牙舍利。比丘马上站起来,对着佛牙舍利恭敬顶礼。比丘得到佛牙舍利之后,又见受伤的大象已经可以慢慢站起来行走,于是就想离开,无奈四处都是大象围绕,没法出去,只好就地坐下。
好容易挨过了一个晚上,到了第二天中午用斋的时候,大象们纷纷用鼻子卷来一些奇异的果实供他食用。他尝了尝果子,都是他生平所没有见过的果实,相当美味。大象们见他吃饱之后,将他驮在背上,送出了树林。这回比丘大着胆子睁开眼睛,只见大象们奔跑了很久很久,才将他放下,然后一一对他跪拜之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去。比丘带着佛牙舍利踏上了归途。
在祖国边界渡河的时候,船驶到中途,忽然风浪大作,眼见船就快要覆没了。和他同船的人议论纷纷:“今天的祸害一定是因这比丘而起的了,他身上想必有佛的舍利,龙王想要得到舍利所以才想让我们的船沉入水中。”船主见大家说得煞有介事,生死关头,也不由得他多想,于是检查比丘的行礼,果然发现有佛舍利在里面。
比丘面对大众的指责,很是无奈,但是总不能连累同船的人送命。于是比丘举着佛牙舍利,弯下身对着水中大喊道:“今天暂时将舍利寄存在你们龙族手里,过一段时间,我必取回!”然后就将佛牙舍利投入水中。说来也奇怪,舍利投入水中之后,风浪突然就消失了,一切都平复如初。
(当初世尊示现入灭的时候,舍利三分,天、龙、人三族各得一份舍利,而人族的一份舍利又分为八份,供八国国王供奉,这个故事以后有机会再说。)比丘没有渡河回国,而是回到对岸。他看着河水长叹道:“可惜我过去没有学习禁咒之术,乃至于今日被这些畜生欺负。”于是他又到其他地方去学习禁龙法。
春去秋来,不知不觉过去了三年,比丘终于学会了禁龙之术,重新踏上了归国的旅途。他又来到了边界的河边,回想起当年险些送命的情景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马上设置坛场。当他正要施咒时,就见河水突然分开,河中的龙族恭恭敬敬地捧着舍利奉还给他。
他双手捧着这失而复得的佛牙舍利,心中悲欣交集,渡河回到祖国,建立伽蓝以安放佛牙舍利。这就是佛牙伽蓝的由来。据见过佛牙舍利的人说:这佛牙舍利有寸半长,呈黄白色。而每逢斋日,伽蓝中不时地会大放光明,见者无不生起殊胜信心。在玄奘大师西行的路上,曾经亲见这一佛牙舍利。
舍利是什么,固然非凡情所能测度,但舍利有什么用呢?是很非常明显的。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经卷)一样,具有弘法的价值。本师释迦牟尼佛涅盘后,他的生身舍利被摩揭陀国、释迦族等八国分成八份,建塔供养。至公元三世纪,阿育王取出,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万四千,佛教大兴。前几年,在我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发现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指骨舍利),乃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对于佛法的弘扬有重大意义。世尊示寂后,为什么要留下舍利?这是很有意义的问题。
1 可逢凶化吉,避灾解难。 2 受天人护法和其他众生的护持、尊敬,避免非人、魔障干扰。 3 重业轻报;可以用于佛像装藏,净灵等。 4 持一句咒之功德,可增获百千万倍之功德,若造一句口业,也得百千
我们普通人,死后火化时有些人是否也能生成些舍利子?有人分析,佛教界的一些修行之士之所以能够生成舍利子,与其长期素食和饮山泉水有关。菜蔬和山泉中富含各种矿物质,经几十年积累,人体各部含量很多,圆
舍利花如同花朵那般。即舍利子的骨片。何种人才能修出舍利花呢?唯有正宗佛教的修证成就者,才会有舍利、坚固子,得大成就者才会有舍利花;不是正宗佛教者不会有,正宗佛教未得大成就者亦不会有舍利坚固子或
舍利子 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
龙宫舍利子简介: 龙宫舍利子起源于缅甸边区,山势绵延,有如盘龙腾空的气势,山洞入口有如龙宫之壮丽,法人称之为龙宫洞。佛经记载古时由苦行僧侣在洞中修行,由于高僧全身金刚法体,洞中灵石经长时间产生变
南怀瑾,于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庙港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南师荼毗仪式结束后,弟子们经过讨论商议,在否决了就地不开炉建塔的方案后,于2012年10月5日早晨四点打开荼毗炉,看到经过荼毗后,南师的头骨完整,上面缀满各色舍利子;头骨一半呈现黄色,一半呈现蓝色;其余身体化成舍利子无数。
舍利子在历来传说中都极富神秘色彩,据说能带来祥瑞。法门寺的佛舍利据记载曾多次大放异彩,是为瑞相。有些舍利子本身更是神奇,如肉身舍利等。而随着社会发展,有大量的仿冒舍利出现。因此,掌握正确的分辨方法是现今很必要的事情。
释地藏肉身不朽: 1200年前,公元794年,农历7月最后一天,金乔觉召集其徒子。然后向徒子告别道:我死了以后,不要火葬。把尸身放入石头缸,三年后再拿出来。如果到时候还不朽的话,再在身上刷金漆。他99岁入
问题:舍利花、舍利子是从何而来的?火化后的骨灰,有的骨头上有些绿色、蓝色、黄色等颜色,和一些像珊瑚一样的骨头,看起来也很漂亮,这些是舍利花吗?大安法师:对于这个问题,要深信佛法不可思议。你可以做个比较,为什么有些念佛人,助念之后能够烧出舍利花,有各种颜色。那些不信佛的人,没有人助念的人,他的骨灰烧出来是什么情况。你可以做一个对比。
古代“月”字通“肉”,所以这座寺院被读作“肉身宝殿”。九华山有肉身舍利的,并非只有这座月身殿,但是这其中所供养的金乔觉着实是了不起。金乔觉于719年来到中土的时候,佛法已然盛行,尊佛之道在民间广为流传。于是年轻的金乔觉没有在此停留,他来到了地处江南的九华山。
我们拜舍利也好,拜佛像也好,都是功德,都是力量,都是向佛恭敬礼拜,我们同样可以消除业障,同样可以增长善根、福德、智慧,可能舍利要尊贵些,但效果都是一样,只要心诚则灵,确实没有什么大差别的。
这个完全是一个误会,舍利是佛菩萨还有罗汉、历代高僧大德通过修戒、修定、修慧,他们由于精进地用功办道,在身体内,通过精神气凝结起来的舍利。这种宝物的东西不是叫你舍弃一切,不是这个含义,这样就误解了舍利的含义,我们不能以讹传讹的来听它。要按照佛法里面的真实解释舍利,千万不要误解这里面舍利的含义。
舍利在经上说得非常清楚,它乃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它是怎么来的?就是透过佛弟子们或者佛陀本人,以持戒修定修慧的这种行为,然后转化了整个人身心的果报,最后呈现了一个殊胜的相,事实上就是由精神而影响了物质的形成。
有人认为,舍利是高僧圆寂后,经火化而烧出来的结石,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印光大师文钞》中开示:舍利是梵语,译为“身骨”,是修行人修戒、定、慧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是心于道合,心于佛合者的表相。舍利可分为:碎身舍利。即高僧大德火化后的遗骨结晶而成,骨骼形成的舍利是白色的;头发形成的舍利以黑色为主;肌肉形成舍利以红色为主。
舍利子也叫做坚固子,这种坚固子是由坚固的道心感应来的。当一个人临终念佛的时候,假如对求生净土,信心极其坚定的话,也能感应到舍利子。虽然当下还是凡夫,但是只要一生净土,必证不退转位。
在世界佛教总部所属寺庙之一的圣迹寺,发生了一桩佛教史上从未有过的特大圣迹,一位高僧长老圆寂后,十几天其法体发生脱胎换骨大神变,当下震惊所有在场佛教七众弟子,此一真实不虚的现象摆在佛教徒与世人的面前。据悉,这位圆寂后不仅脱胎换骨,而且成为金刚不坏肉身舍利的圣僧就是世界佛教总部经律论三藏总导师因海老和尚。因海长老从来淡泊名利,远离尘嚣,
《金光明经》中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是佛教修行解脱成就的标志,故历来为信仰者所崇拜。尤其是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舍利,更是在佛教徒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提及
2015年3月27日,觉真长老法体进入荼毗后的第五天,按禅宗丛林传统,曙明法师等长老众弟子在紫金寺对觉真长老灵骨进行了初步分拣,发现各种舍利异彩纷呈,十分庄严。长老生前好友、嗣法门人及信众居士共同见证了这一神圣时刻。
舍利又叫舍利子,是梵文Sarira的音译,意为遗骨、灵骨,通常指佛或佛教高僧去世后火化遗留下的各种颜色的坚硬结晶体和残留物。佛经《金光明》卷四上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这是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