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二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在拘尸那揭城郊娑罗树下圆寂,遗体火化后共得8万4千颗真身舍利,其中19份传入中土,并在东汉桓帝的资助下,在全国设立19座设立宝塔,其中最早设立的阿育王寺,也就是现今的法门寺内,则存有4枚佛指骨舍利。
由于在历史上,曾经先后有四位皇帝发动过毁佛、灭佛的事件,分别是韩愈谏佛骨之前的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韩愈谏迎佛骨之后的唐武帝、后周世宗,史称“三武一宗”,因此在中国的佛骨舍利在当时也大部分遭到毁坏。不过为了避免佛指骨舍利遭到损毁,不少僧尼则是制作仿佛祖真身灵骨制造附属品,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隐骨”。
1987年法门寺重建时,工程人员才从倾倒的寺庙底下,发现法门寺塔基地宫遗址,并在遗址中找到4枚佛指骨舍利,4枚佛指舍利,其中有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灵骨”一枚,同时出土的还有三枚“影骨”。真身舍利为释迦牟尼佛的一节中指骨。这枚指骨舍利在唐人和后代文献中有“佛骨”“佛指骨”“真身”“金骨”等不同的称谓,但所指的都相同。不过从佛教界来看,影骨也是圣骨,同是佛的真身舍利。这四枚除了第三个发现的灵骨微黄,质地似骨以外,其馀特一、二、四号三枚质地均类似白玉。
对释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的形制,唐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录》记载为:“其舍利,开头如小指初骨,长寸二分,内空方正,外楞亦尔,下平上圆,内外光净。”《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文志》载:“长一寸二分,上齐下折,高下不等,三面俱平,一面稍高,中有隐痕。色白如雨稍青,细密而泽,髓穴方大,上下俱通。“形状与道宣《感通录》和《志文碑》所记吻合。另三枚为影骨。影骨即灵骨之影应、应现,以证示灵骨之不灭。佛教界认为,影骨与灵骨是不一不异的关系。
释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用五重宝函包装。第一重宝函为铁质,出土时已锈迹斑斑,呈深褐色。当初此重铁函之外,还曾包裹著一层丝绸织物,因年代久远而朽坏殆尽,仅可从残片中识别出它原来的材质和纹样。第二重宝函紧套在第一重宝函之内的是一个精美的银质鎏金函,函身雕凿有45尊造像。第三重宝函是一银包角雕花檀香木函。第四重宝函是一副水晶椁。椁顶嵌有黄、蓝宝石各一颗。在椁盖上雕著观音菩萨坐像。第五重宝函是一个壶门座玉棺。棺盖雕刻普贤菩萨像。玉棺放在雕花棺床之上。玉棺之内供奉的舍利是释迦牟尼佛真身灵骨,为左手中指。指节颜色微黄,有裂纹和斑点。据发掘者介绍,刚刚出土时,灵骨因在液体中浸泡千年而使骨质松软,而且还有白色小霉点附在灵骨之上。
释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在我国乃至全世界佛教徒心目中都具有崇高地位,对佛教徒的心理都会主产生重要影响。唐代开创的迎请佛指舍利的传统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被继承下来。一九八七年佛指舍利出土后,受到全世界佛教徒的广泛关注。到法门寺朝拜的人络绎不绝。一九九四年十一月至次年二月,应泰国国王、僧王之请求,佛指舍利灵骨用专机护送到曼谷,供泰国广大佛门信徒瞻拜八十五天。佛指舍利在泰国供奉期间,泰国国王和僧王都前往瞻拜。一九九五年二月十九日佛指舍利赴泰供奉功德圆满返回北京,首都佛教界四众弟子在广济寺内举行隆重迎奉法会。
由于佛指真身舍利太珍贵,太独一无二,绝少离寺起驾巡礼。至今国外仅护送至泰国供奉。国内只在法门寺供奉,从未到过国内其他寺院供奉,不久将首次破例赴我国台湾地区供奉瞻礼四十天,使海峡两岸佛教弟子共沐佛恩,实乃佛门盛事。
舍利,是梵语SARIRA的音译,狭义上特指佛祖释迦牟尼的遗体、遗骨。释迦牟尼时代,印度风行火葬,据唐初法琳《破邪论》中说:“佛既去世,弟子等以香木焚身。灵骨分碎,大小如粒,其色红白,击之不坏,焚之不焦,每有光明神验。”又据《法苑珠林》记载,舍利有三种:一是骨舍利,其色白;一是发舍利,其色黑;一是肉舍利,其色赤。《处胎经》又将舍利分为全身舍利和碎身舍利。后世在广义上把德行超卓的高僧大德去世后荼毗(火化义)所得的质地坚硬的结晶颗粒也叫舍利。佛教界认为,舍利是戒定慧无染功德熏修而成,是修行到一定程度的证验。我国现存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的佛指舍利为释迦牟尼佛一节中指骨舍利,是全世界唯一的佛指舍利,是全世界佛教徒信仰的圣物之一。
据佛典记载,释迦牟尼佛八十岁涅槃,按照当时风俗,弟子们为他安排了最佳葬法———火化。佛火化后弟子们曾从灰烬中拣出一块头顶骨、两块肩胛骨、一节中指指骨、四颗牙齿,众多珠状舍利子和骨灰。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信众就对佛身体上任何部分都视为圣物。佛涅槃后,周边八个小国的国王曾率军队争夺舍利,后被一个香姓婆罗门劝解,并主持将舍利分成八份,各自请回供奉。释迦牟尼佛涅槃后一百多年,古印度有个国王叫阿育王的崇信佛教,曾广泛建立佛塔以供奉佛舍利。人们将这些塔统称为阿育王塔。
据隋《历代三宝记》、唐《破邪论》等佛典记载,古印度阿育王曾在很大的地域范围内建筑佛舍利塔。据传中国境内有十九处,都称中国江汉左右、关陇西东有阿育王塔。扶风阿育王塔即为其一。法门寺初建于东汉年间,先有佛塔后建佛寺,所以最初便因阿育王塔而名阿育王寺,后唐高祖李渊赐名法门寺。
唐代法门寺宝塔为四级木塔,明代隆庆年间(公元一五六七—一五七二年)唐代木塔崩塌。明神宗万历七年至三十七年(一五七九至一六○九年)重建八角十三级砖塔一座,塔高四十七米。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四日在连绵霪雨中明代砖塔塔身自上而下崩塌一半。一九八六年十月,文物部门决定拨款重修宝塔。一九八七年四月在清理塔基时,发现唐代地宫并出土佛指舍利和大量唐代稀世珍宝。
唐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的阶段,佛教亦极为兴盛。唐王朝七位皇帝曾开启真身舍利塔地宫奉迎佛骨到宫中供养。唐代第一次迎奉在唐高宗显庆四年(六五九),僧人智琮、弘静等人奉旨迎奉。唐代第二次迎奉佛指舍利从武周长安四年(七○四)到中宗景龙二年(七○八)。此时佛教的社会地位上升,遂掀起唐代第一个崇佛高潮。武则天命凤阁侍郎崔玄(左日右韦)和法藏等到法门寺迎奉佛骨。唐代第三次迎奉佛指舍利在唐肃宗上元元年(七六○)。唐肃宗皇帝敕僧法澄、中使宋合礼、凤翔府尹崔光远迎请佛骨入长安内道场。唐代第四次迎奉舍利在唐德宗贞元六年(七九○),这时唐王朝经安史之乱遭受打击,德宗皈依佛教并奉迎舍利于长安,先在内道场供养,再置京都诸寺。唐代第五次迎奉佛骨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八一九)宪宗启塔,亲奉香灯。唐代第六次迎奉佛指舍利在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八七三),这是一次声势浩大、供品最多、耗资空前的迎奉。
舍利是什么,固然非凡情所能测度,但舍利有什么用呢?是很非常明显的。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经卷)一样,具有弘法的价值。本师释迦牟尼佛涅盘后,他的生身舍利被摩揭陀国、释迦族等八国分成八份,建塔供养。至公元三世纪,阿育王取出,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万四千,佛教大兴。前几年,在我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发现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指骨舍利),乃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对于佛法的弘扬有重大意义。世尊示寂后,为什么要留下舍利?这是很有意义的问题。
1 可逢凶化吉,避灾解难。 2 受天人护法和其他众生的护持、尊敬,避免非人、魔障干扰。 3 重业轻报;可以用于佛像装藏,净灵等。 4 持一句咒之功德,可增获百千万倍之功德,若造一句口业,也得百千
我们普通人,死后火化时有些人是否也能生成些舍利子?有人分析,佛教界的一些修行之士之所以能够生成舍利子,与其长期素食和饮山泉水有关。菜蔬和山泉中富含各种矿物质,经几十年积累,人体各部含量很多,圆
舍利花如同花朵那般。即舍利子的骨片。何种人才能修出舍利花呢?唯有正宗佛教的修证成就者,才会有舍利、坚固子,得大成就者才会有舍利花;不是正宗佛教者不会有,正宗佛教未得大成就者亦不会有舍利坚固子或
舍利子 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
龙宫舍利子简介: 龙宫舍利子起源于缅甸边区,山势绵延,有如盘龙腾空的气势,山洞入口有如龙宫之壮丽,法人称之为龙宫洞。佛经记载古时由苦行僧侣在洞中修行,由于高僧全身金刚法体,洞中灵石经长时间产生变
南怀瑾,于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庙港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南师荼毗仪式结束后,弟子们经过讨论商议,在否决了就地不开炉建塔的方案后,于2012年10月5日早晨四点打开荼毗炉,看到经过荼毗后,南师的头骨完整,上面缀满各色舍利子;头骨一半呈现黄色,一半呈现蓝色;其余身体化成舍利子无数。
舍利子在历来传说中都极富神秘色彩,据说能带来祥瑞。法门寺的佛舍利据记载曾多次大放异彩,是为瑞相。有些舍利子本身更是神奇,如肉身舍利等。而随着社会发展,有大量的仿冒舍利出现。因此,掌握正确的分辨方法是现今很必要的事情。
释地藏肉身不朽: 1200年前,公元794年,农历7月最后一天,金乔觉召集其徒子。然后向徒子告别道:我死了以后,不要火葬。把尸身放入石头缸,三年后再拿出来。如果到时候还不朽的话,再在身上刷金漆。他99岁入
问题:舍利花、舍利子是从何而来的?火化后的骨灰,有的骨头上有些绿色、蓝色、黄色等颜色,和一些像珊瑚一样的骨头,看起来也很漂亮,这些是舍利花吗?大安法师:对于这个问题,要深信佛法不可思议。你可以做个比较,为什么有些念佛人,助念之后能够烧出舍利花,有各种颜色。那些不信佛的人,没有人助念的人,他的骨灰烧出来是什么情况。你可以做一个对比。
古代“月”字通“肉”,所以这座寺院被读作“肉身宝殿”。九华山有肉身舍利的,并非只有这座月身殿,但是这其中所供养的金乔觉着实是了不起。金乔觉于719年来到中土的时候,佛法已然盛行,尊佛之道在民间广为流传。于是年轻的金乔觉没有在此停留,他来到了地处江南的九华山。
我们拜舍利也好,拜佛像也好,都是功德,都是力量,都是向佛恭敬礼拜,我们同样可以消除业障,同样可以增长善根、福德、智慧,可能舍利要尊贵些,但效果都是一样,只要心诚则灵,确实没有什么大差别的。
这个完全是一个误会,舍利是佛菩萨还有罗汉、历代高僧大德通过修戒、修定、修慧,他们由于精进地用功办道,在身体内,通过精神气凝结起来的舍利。这种宝物的东西不是叫你舍弃一切,不是这个含义,这样就误解了舍利的含义,我们不能以讹传讹的来听它。要按照佛法里面的真实解释舍利,千万不要误解这里面舍利的含义。
舍利在经上说得非常清楚,它乃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它是怎么来的?就是透过佛弟子们或者佛陀本人,以持戒修定修慧的这种行为,然后转化了整个人身心的果报,最后呈现了一个殊胜的相,事实上就是由精神而影响了物质的形成。
有人认为,舍利是高僧圆寂后,经火化而烧出来的结石,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印光大师文钞》中开示:舍利是梵语,译为“身骨”,是修行人修戒、定、慧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是心于道合,心于佛合者的表相。舍利可分为:碎身舍利。即高僧大德火化后的遗骨结晶而成,骨骼形成的舍利是白色的;头发形成的舍利以黑色为主;肌肉形成舍利以红色为主。
舍利子也叫做坚固子,这种坚固子是由坚固的道心感应来的。当一个人临终念佛的时候,假如对求生净土,信心极其坚定的话,也能感应到舍利子。虽然当下还是凡夫,但是只要一生净土,必证不退转位。
在世界佛教总部所属寺庙之一的圣迹寺,发生了一桩佛教史上从未有过的特大圣迹,一位高僧长老圆寂后,十几天其法体发生脱胎换骨大神变,当下震惊所有在场佛教七众弟子,此一真实不虚的现象摆在佛教徒与世人的面前。据悉,这位圆寂后不仅脱胎换骨,而且成为金刚不坏肉身舍利的圣僧就是世界佛教总部经律论三藏总导师因海老和尚。因海长老从来淡泊名利,远离尘嚣,
《金光明经》中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是佛教修行解脱成就的标志,故历来为信仰者所崇拜。尤其是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舍利,更是在佛教徒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提及
2015年3月27日,觉真长老法体进入荼毗后的第五天,按禅宗丛林传统,曙明法师等长老众弟子在紫金寺对觉真长老灵骨进行了初步分拣,发现各种舍利异彩纷呈,十分庄严。长老生前好友、嗣法门人及信众居士共同见证了这一神圣时刻。
舍利又叫舍利子,是梵文Sarira的音译,意为遗骨、灵骨,通常指佛或佛教高僧去世后火化遗留下的各种颜色的坚硬结晶体和残留物。佛经《金光明》卷四上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这是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