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孔子出世与释迦入世

人物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孔子出世与释迦入世

孔子出世

  孔子是入世的吗?答曰是的,但孔子同时也是出世的,他以自己的方式出世。孔子生活在一个立谈可至卿相的时代。多少国士、游士、策士、辩士,布衣杖策,贸贸然去扣朝堂的门。然后升殿接膝,纵谈天下大事。一言称意,则怀金曳紫,位重公侯。

  孔子有声望,鲁、陈、卫诸国的君主,纷纷慕名延请,待如上宾。有手段,可以利用手中短暂的威权,立诛他所认为的奸邪。有担当,曾经面折廷争,使国力微弱的鲁国在外交上不落下风。有志向,“天生德于予”,常以命世之才自诩。

  也有狡猾的世故,懂得在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不愿见的阳虎。子张问到“干禄”,他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做官与行世,孔子显然都有一套。这样的人在这样一个国君可以举一国之力任其施展的时代,一展抱负正如探囊取物了吧。

  但孔子却高悬标格,不肯稍稍假借。现实与自己的政治理想略有扞格,立刻抽身远引,绝不回头。最终,他留下了一个空白的事业。而这空白的事业,便是孔子最大的事业。

  子赞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用其道则出身行道,一往无前;不用其道则退身守道,传之后世。孔孟所佩服的圣人,如尧与伊尹,是入世的榜样。如吴太伯,如夷齐,如柳下惠,如孔孟自己,是守道的楷模。

  有入世的精神,行出世的作为,一入一出之间,不变的是一个道字。这种秉一身节操,而矫矫不群的豪杰之气,正是中国读书人的根骨。有这根骨在,那么一时功业成败,竟变了鸡虫之争的小事,出世入世,又何必计较呢。

  因此孔子出世,而不出世。孔子说他自己:“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他尽了一切努力,而又归之于命。命是天意,又是有所为的条件和力量,既在人力之外,人便无所萦怀。孔子“知命”,只是为所当为,不计成败,于是就永不失败。

  五十五岁他周游列国,不论人知或不知,总可以嚣嚣然不改其乐。他的学说是生活的哲学,做成功了普通的人,也就成功了一个圣人。出世入世,儒者总在世间

释迦入世

  释迦是佛。佛自然是出世的,但若不入世,何以言出?世人每云佛家是植根于痛苦辛酸的土壤而开出的超脱飘逸的奇葩,是看破红尘后的无奈的微笑。

  如此实际只是小乘。盖印度佛教,先有小乘,后有大乘,中国亦不逾斯轨。但小乘之行于中国,时期甚短,势力亦弱,非如印度西域之以小乘为正统、而大乘为闰位。

  八世纪之后,印度婆罗门教中兴,佛教渐至陵夷衰微,而中国自罗什西来,大乘靡然成风,故谈佛则不得不语大乘。若一生持戒只知回向自己,即使修到极至,玄虚寂灭,枯木死灰,不过一自了汉,早为五代时禅林豪杰所笑。

  大乘菩萨道欲对世界和人生追根究底,并引人去把握其底蕴。这就是所谓终极关切。佛家的话讲慈悲,“同体之慈,无缘之悲”,虽然解释不同,总含有两重意思,与一切乐与拔一切苦。

  菩萨的华译,叫做觉有情。一切有情众生均具佛性,却不能自觉,菩萨有大智,能自觉,有大悲,能觉一切有情,菩萨实在是最多情的人。修佛总要有缘起,《大智度论》讲五菩提,起首是发心菩提。

  凡夫于生死之中,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愿,如是方能证菩萨摩诃萨。己未度而欲度人,称菩萨愿,“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是大悲心行。

  这已将单纯的戒定慧化为积极入世的精神,不但要证道,更加要度人,不但要度化善人,而且要度化恶魔,不但赞叹笃信佛道的善信,同时也赞叹实践着同一原则的外道。

  这种以无争的出世心情,毫无条件而入世救众生的自愿,已远非“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理想所能望见,较墨家的“摩顶放踵以利天下”也勇猛得多。

  弟子有问佛者曰:谁当下地狱?佛曰:“佛当下地狱。不惟下地狱也,且常住地狱。不惟常住也,且常乐地狱。不惟常乐也,且庄严地狱。”

  也因如此,释迦时时现相说经,指示方便道。释迦有时发光动地,有时平等如如,使众生知道寻常处即有万法,自己与三世诸佛其实并无不同,出世入世,也非方枘圆凿。出世间法是不离世间法的,出世间的般若妙慧是与世间的日常生活分不开的。

  奔走尘劳的生活中,有多少利他的事,或大或小,到处自然地充满了大乘菩萨的精神。凡夫不必发大愿心,也不必信解受持,只要见本性爱人,则何处不是道场。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