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空和尚讲禅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圣者的故事 佛教丛书佛陀 玄奘精神 觉性的故事 佛祖十大弟子 文殊菩萨的故事 观世音菩萨传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 玉琳国师 觉者的生涯 流浪者群歌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释迦牟尼故事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佛传 佛陀的圣弟子传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富楼那 目犍连 罗睺罗 舍利弗 正法眼藏 阿难陀 大迦叶 优波离 阿那律 迦旃延 《须菩提》故事集 大德讲故事 虚云长老传奇 鸠摩罗什传奇 玄奘之路 千年菩提路
罗睺罗
  • 罗睺罗的衷心忏悔

    罗睺罗的衷心忏悔 一个人如果心不清净,言而无信,则永远不会受人敬重。自甘作贱的人,只能被人踩在脚下成为低贱的用具,永远不能被人所重视。 佛陀的儿子罗睺罗,十几岁时随佛陀出家,很调皮,常喜欢说谎作弄别人,但因他的身份很特殊,因此僧团中无人敢加以纠正,以致日久渐生不良习气。佛知道后决心加以教训。 有一天佛命罗睺罗端大盆水洗佛的双足,洗后就问他说:这些水可以喝吗?不,不能喝。佛说:这盆水一旦变脏后就不再受人珍惜,而至被人丢弃。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如果常常说

  • 佛陀对罗睺罗的教训

    佛陀对罗睺罗的教训 教训通常是通过切身体会才能得到。和经验相比,得到教训的代价常常更加昂贵,因此也更让人难忘。 罗睺罗是佛陀的儿子,罗睺罗十几岁时随佛陀出家,很调皮,常喜欢说谎作弄别人,但因他的身份很特殊,因此僧团中无人敢加以纠正,以致日久渐生不良习气,佛知道后决心加以教训。 有一天佛命罗睺罗端大盆水洗佛的双足,洗后就问他说:这些水可以喝吗?不,不能喝。佛说:这盆水一旦变脏后就不再受人珍惜,而智被人丢弃。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如果常常说谎,以后也就不再

  • 罗睺罗 罗睺罗

    罗睺罗旧作罗云,罗吼罗,罗睺罗,罗睺。新作曷罗怙罗,何罗怙罗,罗怙罗。相传,佛之嫡子,在胎六年,生于成道之夜,十五岁出家。

  • 佛陀做亲子教育示范 罗睺罗成就阿罗汉 佛陀做亲子教育示范 罗睺罗成就阿罗汉

      罗睺罗是释迦牟尼佛未出家前所生的儿子。后来佛陀出家修道,在悟道的那一年,小小年纪的罗睺罗也跟着出家做沙弥,礼拜舍利弗尊者做师父。十多岁的小孩,仍保有孩子嬉闹的习性,不是短时间可以改正。罗睺罗身处这样威严肃静的环境,没有什么游乐和玩具可以满足他,于是他为自己设计一种好玩的游戏。

  • 佛陀教育罗睺罗 佛陀教育罗睺罗

    对了,你也像这盘水一样,虽然是王孙,却舍弃世俗的富贵,出家修道,本来是可贵的,但是你不肯学善,又不能修养得好,好像这盘水一样,没有用处。

  • 罗睺罗出家记 罗睺罗出家记

      有一次波斯匿王去见佛,因为那时佛要度罗睺罗出家。国王得到消息,也赶去参加盛会。礼佛后,佛陀就为他开示佛法。等了很久,却还没有见到罗睺罗,国王平时的行住坐卧都毫无拘束;现在在佛陀面前静静坐着,觉

  • 佛经中出现的童男与童女 佛经中出现的童男与童女

      佛教是一个非常重视青年的宗教,佛菩萨的圣像中,大都没有胡须,没有皱纹,是象征青年的意思。所有的菩萨圣像都是慈悲祥和,这是表示佛教重视和平。可以说每一位菩萨都是青年,都非常清净、纯洁,具备一颗慈

  • 感动!出家十年后的佛陀与妻儿首相见! 感动!出家十年后的佛陀与妻儿首相见!

      佛陀成道的第三年,从南方的摩揭陀国回到故乡迦毘罗卫城。上自净饭王,下至释迦族所有的人等,都到城外欢迎佛陀,这中间没有参加欢迎行列的唯有耶输陀罗和罗侯罗。  在耶输陀罗心中想:他去出家,为了他我

  • 释迦牟尼的爱子为什么是密行第一? 释迦牟尼的爱子为什么是密行第一?

      罗侯罗尊者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乃释尊之子,为耶输陀罗所生。又作罗护罗、罗怙罗、罗吼罗、曷罗怙罗、何罗怙罗、罗云、罗芸。意译覆障、障月、执日。(一)沙弥之始,罗侯罗,汉译覆障。罗什解释,母腹六年,胎所覆障,因以为名。是悉达多与耶输陀罗之子。关于他的出生有二说,一说悉达多十九岁(西元前547年)生了他,另二十五岁(西元前541年)时生了他。

  • 罗侯罗开悟的历程 罗侯罗开悟的历程

      罗侯罗对占去他房间的比丘,自愿让步;在路上被恶汉打破头,他能忍辱;仅仅这样的修养,距离开悟还有一段历程。  聪明乖巧的罗侯罗,对于修行非常精进,欢喜和人开玩笑的沙弥,现在一变而成为有庄严仪表的

  • 最初的小沙弥 最初的小沙弥

      佛陀在王宫中暂住了几天,佛陀这次回宫,宫中没有美女,没有音乐,没有醇酒,只有一千多名比丘跟随着他。庄严堂皇的宫殿暂时成为僧房精舍。  佛陀知道初学道的比丘,在王宫中住久了,容易对淡泊的僧团生活

  • 罗睺罗是什么意思?密行第一罗睺罗名字的由来故事 罗睺罗是什么意思?密行第一罗睺罗名字的由来故事

      “罗睺罗”意为“覆障”,关于这个名字还有一段典故。原来,悉达多太子决定出家时,夫人耶输陀罗说:“你出家可以,但必须留下后代。”当耶输陀罗怀孕后,太子随即离开王宫出家。没想到,这个孩子直到悉达多在雪山苦修六年后,才从母亲耶输陀罗的肚里出世,取名罗睺罗。

  • 人间第一幸福儿

    人间第一幸福儿 佛陀还没有出家的时候,是迦毘罗卫国的太子,曾经娶拘利城耶输陀罗公主为妃。 太子和公主同是在十九岁的那年,生下罗侯罗,太子很欢喜,这不是一般人生了儿子的欢喜,而是因为太子曾向父亲净饭王数次要求出家,均未获允准,净饭王曾说,除非有了王孙才肯

  • 不识父亲的孩子

    不识父亲的孩子 佛陀成道的第三年,从南方的摩揭陀国回到故乡迦毘罗卫城。上自净饭王,下至释迦族所有的人等,都到城外欢迎佛陀,这中间没有参加欢迎行列的唯有耶输陀罗和罗侯罗。

  • 最初的沙弥

    最初的沙弥 佛陀在王宫中暂住了几天,佛陀这次回宫,宫中没有美女,没有音乐,没有醇酒,只有一千多名比丘跟随着他。庄严堂皇的宫殿暂时成为僧房精舍。 佛陀知道初学道的比丘,在王宫中住久了,容易对淡泊的僧团生活,生起动摇的念头,过不了几天,佛陀就带大家住进离迦

  • 调皮的童年生活

    调皮的童年生活 罗侯罗出家做沙弥了,耶输陀罗妃怎样也不甘愿,可是事情已成事实,又没有办法改变,净饭王看了也很伤感同情,他就走向佛陀建议说道: 「佛陀!希望你能够规定,今后要出家的青年,必须有父母的允许才可以。」 佛陀觉得父王说得有理,就很欢喜的采纳。 万念俱灰的耶输陀罗,对人间已经没有生存的兴趣。不久,佛陀的姨母憍昙弥夫人加入僧团做比丘尼,耶输陀罗随着很多释种女众,也赶去毘舍离剃发出家。 由于耶输陀罗恋慕佛陀太甚,初加入僧团,一点也无法感受到僧团中无

  • 佛陀严厉的教诫

    佛陀严厉的教诫 这一天佛陀走到罗侯罗住的温泉林来,那种威严的样子,让罗侯罗感到很意外,他整衣恭敬迎接,等佛陀坐下来的时候,他就拿水给佛陀洗足。

  • 沙弥比丘可同宿

    沙弥比丘可同宿 佛陀住在瞿师罗园的时候,罗侯罗和均头沙弥一起,也跟师父舍利弗随侍佛陀闻法。 罗侯罗每天早晨打扫庭院,清洁环境以后,才可以研习佛陀的言教。一大片的园地,清扫一次要费很多的时间,有一天他打扫后,去听佛陀说法,等到黄昏到来,他回到自己房间的时

  • 忍辱的美德 忍辱的美德

      罗侯罗自从被佛陀严厉的教诫以后,又常常跟师父舍利弗在一起,接受他的开导,在修行上,进步很快。佛陀在讲经时,舍利弗总是带着罗侯罗前去听讲;舍利弗在静坐时,罗侯罗总是跟着坐在身旁;布教时,舍利弗也把他带在身边,让他学习一些为法为人的经验;每天托钵乞食,罗侯罗更是跟在舍利弗身后,在僧团中被誉为第二佛陀的舍利弗,实在是罗侯罗最好的恩师。

  • 开悟的历程 开悟的历程

    开悟的历程 罗侯罗对占去他房间的比丘,自愿让步;在路上被恶汉打破头,他能忍辱;仅仅这样的修养,距离开悟还有一段历程。 聪明乖巧的罗侯罗,对于修行非常精进,欢喜和人开玩笑的沙弥,现在一变而成为有庄严仪表的比丘,就在他年满二十岁的那年,佛陀允许他受具足比丘戒。 年轻的罗侯罗,在僧团中不见得活跃,他好象很老成持重,公共的集会里,不容易见到他参加,总是默默的用功修行。 可是,不管罗侯罗怎样用功,他还没有开悟是真的。最大的原因,大概他荣耀的念头不容易断除。不

  • 赠送精舍的制度

    赠送精舍的制度 罗侯罗开悟以后,在教团里的地位更加地提高,尤其在家的信徒,对他更是另眼相看,不容否认的,在比丘中,要以罗侯罗所受的供养最多。 本来供养多了,物质生活过得丰富,反而障碍修道,不过,罗侯罗现在是觉悟的圣者,身外之物拖累不了他,凡是有双份的东西,他总是转赠给别人。 有一次,佛陀在迦毘罗卫国一个聚落说法的时候,有一位长者皈依了,这位长者和罗侯罗很投缘,或许这位长者还有地域观念吧,他要为罗侯罗发心护法,凡是罗侯罗有所需要,他总是为他做到。 后

  • 可赞美的入灭

    可赞美的入灭 在僧团中,成为龙象人物的是舍利弗、目犍连、大迦叶、阿难陀等,而不是罗侯罗。一个严肃于密行持戒的人,他只是默默无声的修道,默默无声的与世无争,或者,因为罗侯罗是佛子的关系,佛陀对他有特别多的限制,我们知道罗侯罗有柔顺的性格,有坚强的秉赋,但我们也知道他的比丘生活,并不是怎样的活跃! 所以,关于他热心说法,以及与外道议论的事迹,在经典里都不见记载,也不见流传。正如佛陀所说的,罗侯罗是一个严于禁戒细行的人,是一个密行第一的人! 关于罗侯罗什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