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空和尚讲禅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圣者的故事 佛教丛书佛陀 玄奘精神 觉性的故事 佛祖十大弟子 文殊菩萨的故事 观世音菩萨传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 玉琳国师 觉者的生涯 流浪者群歌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释迦牟尼故事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佛传 佛陀的圣弟子传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富楼那 目犍连 罗睺罗 舍利弗 正法眼藏 阿难陀 大迦叶 优波离 阿那律 迦旃延 《须菩提》故事集 大德讲故事 虚云长老传奇 鸠摩罗什传奇 玄奘之路 千年菩提路
觉者的生涯
  • 第一节

    第一节 为了众生的幸福与快乐,难道我不应该去探索真理吗? /悉达多太子 迦毗罗卫国的深冬,数九寒天,凛冽的寒风,刺入心骨。四野茫茫,一片萧条。只有在中午时分,在微弱而无力的阳光下才有一点暖意。萧萧的寒风吹打着冰川覆盖的喜马拉雅山脉,一阵阵风浪,把树枝摇晃得呼呼作响。枯黄色的花叶,沙沙地在地上滚来滚去,折断了的树枝在地上乱舞。 就在这样一个寒冬腊月的早晨,白皑皑的大雪覆盖了整个乡村、原野。苦行僧巴兰德.克拉玛披上一件豹皮缝成的的衣服,从隐居棚里走了出来

  • 第二节

    第二节 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要发现人生的真理。 /悉达多太子 耶输陀罗端来一盆水,准备丈夫洗脚时,太子说道: 「耶输陀罗,你不要洗我的脚,你还是我的手洗一洗吧,把我的右手先洗一洗吧。」 耶输陀罗用毛巾擦干了他的脚,站起身来,仔细地端详着他的右手。 「殿下,您的右手没什么呀。不是同您的左手一样地干净吗?」 「不。我的右手并不干净,你一定得洗一洗。我希望这件事由你这位提婆达多的姐姐来做。」 耶输陀罗惊讶地望着丈夫郁郁不快的样子。 「殿下,告诉我发生什么事了?您闷

  • 第三节

    第三节 无论道路多艰难曲折,我将努力发现这条无上正道,以此来为现世或未来世众生谋福利。 /悉达多太子 转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王耕节」。净饭王穿戴整齐,跨上骏马,带着太子,在文武百官前呼后拥下,前往王地举行传统的王耕大典。牧民们赶着膘肥体壮的牛群走在队伍前面。一队队马车拉着鞭子、绳索及其它农具紧跟在后面。当浩浩荡荡的队伍走近宫门时,太子一眼看到一只老母羊和一只小羊被拉进宫。一个人正使劲地拉着套在羊脖子上的绳索,另外一个人挥舞着满是荆棘的树枝,拚命地抽

  • 第四节

    第四节 在这个大千世界中,我的双脚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 /悉达多太子 「亲爱的耶输陀罗,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放弃了太子的荣华富贵。不过,我现在正被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驱使者。」太子一边说着,一边坐到床边。他的王妃就在一旁。 「亲爱的,仅仅为了我吗?还有腹中的小生命,您的亲骨肉吧?」 太子回答道:「耶输陀罗,由于孩子的缘故,我对你的爱会不断增长。但是,一股为千百万众生奉献的动力正越来越激烈地驱使着我。这不仅是为了无数的印度人民,而且是为数不胜数的将

  • 第五节

    第五节 我已披上了出家人的袈裟,我将利用一切时间和精力求证菩提。 /苦行僧悉达多 那是阴历五月的月圆日。一轮圆月从喜马拉雅山的雪峰口冉冉升起。溶溶的月光沐浴着银色的大地,熠熠生辉。突然,一阵毛毛细雨轻轻飘过,淡化了明亮的月色。晶莹透亮的小水珠,沿着树叶淅淅沥沥地落到地上。不一会儿,云消雨散,整个释迦王国又一次沉浸在溶溶的月光之中。就在这时,从悉达多太子的寝宫里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声。顿时,宫中钟鼓齐鸣。钟鼓声宣布着一个人们盼望已久的消亿,将继承迦毗罗

  • 第六节

    第六节 在解脱之道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轻松可言。 \苦行僧悉达多 王舍城中,各行各业的市民们,经过一周热烈庆祝一年一度的频毗沙罗王加冕纪念日之后,又回到他们的作坊、商店。大街小巷,人马车辆川流不息,热闹非凡。 六年以来,苦行僧悉达多往返于拘利国、立菜威、玛拉、安歌、瓦冈和摩揭陀国之间,参学了一个又一个隐修者,拜访了一个又一个苦修竹林。这一天,他来到王舍城,身披袈裟,手里捧着一钵,挨门逐户地乞着食。然后,他径直跑到盘陀山走去,在一棵树荫下,面西而坐

  • 第七节

    第七节 我战胜了一切欲望、激情和懒惰,所以我的生活轻松得如同绒丝。 /未来佛 尼连禅河的水静静地流淌在沙石构成的溪流中。葱郁、挺拔的树木密密麻麻地排列于河的两岸。从树上向北望去,就可以看到王舍城中的盘陀山。一望无际的森林把这里围得水泄不通。在树林与宽阔无限的草原结合处有一个舍那尼村。这里,百鸟从早到晚啾啾鸣叫。微风习习,引得树枝、树叶阵阵摇曳。 苦行僧悉达多正踏着松软的沙土朝这里走来。他在一棵鲜花盛开的金香木树下停了下来。一朵朵鲜花争奇斗艳、浓香四溢

  • 第八节

    第八节 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痛苦,根源就是贪。贪的熄灭即是苦的终止。 /佛陀 一望无际的优娄频娄大草原上,一轮圆月冉冉从东方升起,这就是五月至六月间的月圆日。凉爽的微风,轻拂着尼连禅河岸的树林和大地。凉风习习,送来阵阵芳香。整个伽耶上空到处弥漫着清香。微风中,菩提树叶沙沙作响。菩提树下,苦行僧悉达多,背对着菩提树,跏趺正坐。 这一天,也就是他在人生中经历了三十五个春秋的日子,苦行僧悉达多,怀着坚定求证无上菩提的金刚意志,端坐在菩提树下。他望着眼前渐渐

  • 第九节

    第九节 无知是世间诸恶之根源,这就叫做无明。 /佛陀 苦行僧憍陈如、婆沙波和阿示说老远就看见佛陀朝他们走来。他们一眼就认出他就是悉达多。所以,他们各自对其他人打了个手势。阿示说用手分开嘴边的胡须,首先说道: 「你们看,那个败坏了修行人的名誉,离开了我们的悉达多现在养得多好啊!真是红光满面。虽然我们过去曾奉侍过他,但是我们现在在修行上已经超过了他。我们用不着再尊敬他了,一个都不要去迎接他。他想过来的话,就让他如我们一起坐在地上好了。」 「不过,阿示说朋

  • 第十节

    第十节 我是通过既不折磨自己又不伤害别人的八正道,即中道之法,证得无上涅槃的寂静常乐。 /佛陀 佛陀从优娄频罗来到了波罗那斯,又从波罗那斯回到了优娄频罗。然后,他转道摩陀国的王舍城。一路上,皈依佛陀的人越来越多。佛陀每到一处,成千上万的人接受了他的教法,而成为佛弟子。佛陀把真理传授给大家,他的许多弟子进入僧团以后,都一个个先后觉悟了真理,消除了染污,而证得阿罗汉果。佛陀往返来回于城镇、乡村以及每一个有人居住的地方。现在,他正走在回他的故乡─迦毗罗卫

  • 第十一节

    第十一节 住在豪华的楼房或狭窄的马棚,对我并没有什么分别。 /佛陀 净饭王听说他的儿子已大彻大悟,现在正在众弟子的陪同下,朝迦毗罗卫国走来,老国王真是喜出望外。他立刻下令用彩旗带装饰整个王城,并击鼓传递这个消息。他自己则急不可耐地在宫中等待着与他的儿子见面。 国王接到消息说,佛陀长途跋涉以后,已进了外城,现在朝内城走过来。他再也等不住了,赶忙乘上马车,在众大臣、婆罗门以及释迦族的高官达贵的前呼后拥下,来到内城门口。一到那里,他就急不可待地下了车,双手

  • 第十二节

    第十二节 我的王国是觉悟的王国我们没有等级、种姓高低之分。 /佛陀 佛陀双目微闭,双眉低垂,两手捧着饭钵,一声不响地站在一个小茅棚前。一个首陀罗少女,袒露着上身,走了过来。她在佛陀的钵里放了二个甜绿豆圆子,然后双手合十,躬身行礼。 净饭王冒着纷纷飘扬的大雪,气冲冲地跑了过来。他一下子在佛陀的身边停了下来,哭丧着脸,颤抖着身子,过了好一会儿,才擦了擦泪花,喘着气,伤心地说道: 「哦!儿呀!这又是作了什么孽啊!我从来不敢想象,在这样的屋檐下见到你。你为什

  • 第十三节

    第十三节 如果一个人具有真正的荣誉,这种荣誉是不会被玷污的。 /佛陀 当众比丘挨家挨户乞讨时,高傲、跋扈的释迦族人常常用恶毒的语言辱骂他们,毫无恭敬心可言。特别是释科达那,他更是寻找一切机会,冷嘲热讽佛陀及他的教诲。 一天,释科达看见佛陀正朝他住的宫楼走来,他马上来到院子里,从狗棚里牵出一条凶猛的猎狗。他一只手牵着系在狗脖子上的绳子,躲在门口,等待佛陀的到来。 「过来吧。」他暗自说道,「我将送您一件漂亮的礼物。」 佛陀安详地跨进了院子大门。释科达那立即

  • 第十四节

    第十四节 是水重要,还是生命? /佛陀 偌黑泥河水湍急,夹带着一块块薄冰,从喜马拉雅山坡上流了下来,经过一段蜿蜒曲折以后,化成一条条瀑布,时而直流奔进,时而又喧哗着跃下悬崖,然后又自然地沿着河道而下。当河水流经兰毗尼时,水速已明显地减慢了。 早晨,整个大地覆盖在一片白雪之中,树枝树叶上沾着一串串雪花,在晨光的照耀下闪亮着。 在河滩的沙地上,一座座帐篷拔地而起,那是释迦族部队扎寨的军营。河对岸,敌方拘利族人也早已安营完备,一队队骑兵,一排排步兵正在声嘶

  • 第十五节

    第十五节 从没把寻求我帮助的人拒之门外 自从净饭王去世以后,王宫内院的一切都变得凄凉不堪。所有年轻力壮的男女仆人都被调离王宫,来到国王大名自己的宫殿。大门口没有一个看门的人,渣滓、垃圾堆在门口,越积聚越多。在夜里,迷路的奶牛跑到宫庭内院,舒舒服服地睡在草地上。而原来的牛棚圈里,却不见一头牛、一匹马。无论是庭院内,还是宫门口都没有一盏灯,四周一片萧条。 老王后乔昙弥在紧张、疑虑中度日如年。她在女儿卢帕难陀以及苏宝在另外一个老女佣人的陪伴下,深居不出。

  • 第十六节

    第十六节 帮助孤苦伶仃,使他们得到快乐 由于对生活的厌倦,乌帕拉瓦尼来到了佛陀居住的库特科罗讲堂。她为自己一生感到羞愧,显得十分颓废、失意。她唯一的希望就是单独面见佛陀,倾诉她的遭遇,并加入僧团。两天以来,她一直在寻找、等待这个机会。库特科罗讲堂一天到晚挤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信徒。佛陀给他们说法以后,就在众弟子的陪同下,外出化缘,然后又在众弟子的陪同下回到讲堂。她看见,一些曾经饱尝世间沧桑之苦的人,来到佛陀身边,寻求解脱之道。在这些人中间,她发现

  • 第十七节

    第十七节 僧团设立的意义 佛陀在毗舍离渡过了雨季和冬季。就在农历二月的一天,他离开了毗舍离,行化了恒河流域的玛拉和安歌王国,穿过那烂陀、王舍城苏输玛罗城。此时,佛陀的名声传遍了广大地区,已至喜马拉雅山和库茹人舍托,南及卡檩草,西到威题雅的安晚第,东达恒河入口处的晚歌。 一天,提婆达多带一百多个比丘从王舍城而来,他们都出生于剎帝利和婆罗门种姓。这天,他们就在佛陀居住的宫释帝寺过夜。尽管佛陀一贯反对种姓制度,但是提婆达多顽固地讨厌与首陀罗、吠舍种姓的人

  • 第十八节

    第十八节 寻找佛陀的踪迹 佛陀和往常一样,准备好去托钵乞食,他对阿难陀说道: 「阿难陀,我需要休息。自从我觉悟以来已经九年,我踏遍了整个中印度的平原,步行了数千里。虽然如此,我从来没有想到休息,从来没有感到累,我常住于喜悦和寂静。现在,我的身子感到很虚弱。即使在六年的苦行中,我也不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我希望远离大家,一个人住在森林里住一段时间,你们不要来找我。」 「世尊,我知道,你的思想被提婆达多以及他以他为首的僧人搅乱了,一直不得安宁。」 「阿难陀,

  • 第十九节

    第十九节 求证极乐的唯一途径 不执着一事一物,也不被一事物所束缚无牵无挂,这就是求证极乐的唯一途径。 /佛陀 位于恒河旁的柯沙毗城南一百多里的地方,就是舍卫城。此城就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脚旁。舍卫城与柯沙毗之间有一条宽广的通道。就在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第九年,佛陀一路传法,花了四年的时间,没走宽广的大道,而是穿过西部巴特罗的大小村庄和市镇,沿着恒河而上。在成道后的第十三年,佛陀又顺着雅姆娜河岸,朝库鲁特罗走来。这天,佛陀又穿过哈斯帝那布拉古城的废墟,信步来

  • 第二十节

    第二十节 犹如飞镖弹回,他们会自伤其身 一听说佛陀正从萨诃突来舍卫城,百万富翁给孤独老人赶忙召集佣人,命令他们用旗织和彩带,把佛陀必经之地装饰一新。然后,他又同乌德野比丘一道,乘着马车前去迎接佛陀。乌德野坐在给孤独身旁,他是阿罗汉摩诃迦叶剃度出家的弟子,独自一人来到这气候宜人,美丽迷人的舍卫城。现在,他是城里祁陀寺的当家师。此寺是富翁给孤独长者花费千金建造起来的。现在,他与富翁一道,前往迎接佛陀。一路上,他滔滔不绝地用浮想联翩的诗句来赞美佛陀。 「

  • 第二十一节

    第二十一节 好梦噩梦都是你意识的作用 国王下旨调查输德里的死因,不久,他就掌握了事情的真相。原来,一群凶手聚会在城里的一家酒馆,他们忘乎所以地寻欢作乐,由于酒后失言,他们吹嘘外道及其信徒是怎样收买他们去行凶的。于是,他们被国王的官史捉拿归案。当真相大白后,

  • 第二十二节

    第二十二节 侮辱与金币的价值对比 一年多过去了,佛陀一直住在舍卫城。后来,他经过拘罗王国,回到了他的故乡迦毗罗卫国,在那里度过了雨季安居期后,他又途经婆突里希特,婆罗那斯和安拉瓦克,最后来到了柯沙毗城。 就在他到达宫释天寺的第二天,现已贵为可沙毗国王乌德匿王后的摩甘蒂耶,在五百宫女的前呼后拥之下,浩浩荡荡地向王家公园走去。今天,她没有走原路,而走了宫释天寺对面的一条小路。原来,她是急于向佛陀炫耀一番。曾经被他拒绝的她,今天已是柯沙毗国王的王后,享受

  • 第二十三节

    第二十三节 慈爱为第一善 瞋恨之火燃烧着人类世界,唯有慈爱才能给予冷静和安抚慈爱为第一善德。 佛陀 当佛陀宣布他希望去王舍城时,阿难陀担忧地说道: 「世尊,整个印度有的是宽敞明亮的房屋,最好还是去舍卫城吧,不然的话,就去毗舍离。」 「为什么?阿难陀。」 「世尊,舍卫城是一个健康、纯洁的城市,城里有许多称德善的人。」 「阿难陀,如果这个世界到处都是善良、贤德之人,那么佛陀就没有必要应世了。阿难陀,我要去教化那些野蛮未化、犯法作奸之人。你不愿去王舍城,是不

  • 第二十四节

    第二十四节 了解世界的本质,向众生宣示解脱之道 我所能做的,就是了解世界的本质,并向众生宣示解脱之道即使我涅槃了,我的教导仍是世间的甘露法雨。 佛陀 在众比丘尼的陪同下,年已八十七岁高龄的耶输陀罗正前往舍卫城的祁陀寺。她通过四圣道和四圣清凉地获证阿罗汉果。她年岁已大,弱不禁风,走路缓慢,左右摇摆,手里拄着一根拐杖。虽然她已满脸皱纹,头发灰白,但是,她的脸始终洋溢着慈爱之光。她笑容可掬,举止得当,说话彬彬有礼,语言和善。比丘尼阿越罗汉难陀和婆突车罗跟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