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空和尚讲禅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圣者的故事 佛教丛书佛陀 玄奘精神 觉性的故事 佛祖十大弟子 文殊菩萨的故事 观世音菩萨传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 玉琳国师 觉者的生涯 流浪者群歌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释迦牟尼故事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佛传 佛陀的圣弟子传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富楼那 目犍连 罗睺罗 舍利弗 正法眼藏 阿难陀 大迦叶 优波离 阿那律 迦旃延 《须菩提》故事集 大德讲故事 虚云长老传奇 鸠摩罗什传奇 玄奘之路 千年菩提路
舍利弗
  • 舍利弗的牛脾气

    佛陀弟子中,舍利佛是智慧第一的尊者,但他也有顽固的牛脾气,常常遇到不顺的境界,牛脾气就发作了。 有一回佛陀与众弟子们行脚到一处精舍,大家迁入新房间,四处都是忙碌的景象。晚上,终于大家安顿完毕,然而佛陀却听到外面有人打喷嚏。出外查看,发现是罗睺罗单独坐在树下歇息。佛陀问罗睺罗,为何不入内休息?罗睺罗说,房间床铺都被占满,自己只得来树下休息。 第二天早上,佛陀问负责领僧的舍利弗,可知有年轻比丘无处可住?是否去关心一下?只是这样简单的话,舍利弗就叫年轻比丘都住到屋里来,自

  • 舍利弗的诞生与生平故事 舍利弗的诞生与生平故事

      舍利弗诞生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离首都王舍城大约有二三里的路程。他诞生于婆罗门种姓的家庭。父亲是婆罗门教中著名论师。他从小就才智过人,善于辩论,非常出名。佛陀十大弟子中,有“智慧第一”美誉的舍利弗,出身婆罗门家庭,父亲是当时很有名的论师,母亲怀胎时就有异于常人的智慧,据说这是受胎儿的影响。舍利弗八岁的时候便升上论师宝座,语惊四座,受到诸大论师的佩服及国王的

  • 舍利弗坚决意志

    舍利弗坚决意志 一天,佛陀打坐后起而经行,罗(目+侯)罗即跟随在佛陀身旁。佛陀看到罗(目+侯)罗脸色不好,便问:「为何你看起来如此瘦弱呢?」罗(目+侯)罗回答:「世尊,您也知道吃了胡麻油和酥酪,才能增长力气,身体健康,但我们现在每天只吃一些胡麻渣和野菜,营养不足,所以身体常常困倦,不能专心修持

  • 舍利弗的故事

    舍利弗的故事 一日,佛陀打坐后起而经行,罗(目+侯)罗即跟随在佛陀身旁。佛陀看到罗(目+侯)罗脸色不好,便问: 「為何你看起来如此瘦弱呢?」 罗(目+侯)罗回答:「世尊,您也知道吃了胡麻油和酥酪,才能增长力气,身体健康,但我们现在每天只吃一些胡麻渣和野菜,营养不足,所以身体常常困倦,不能专心修持

  • 舍利弗智慧第一

    舍利弗智慧第一 舍利弗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每当佛陀讲解经典时,舍利弗都随侍在佛陀的身边。 舍利弗又叫舍利弗多罗。他母亲的名字叫做舍利,而弗多罗是儿子的意思,舍利弗多罗就是舍利之子。 舍利弗原来信奉别的教派,手下有一百名弟子。修行了一阵子之后,他忽然觉得茫然无所皈依,找不到人生的真义。正在仿徨苦闷的时候,巧遇佛陀的弟子阿说示比丘,阿说示是最初皈依佛陀的五比丘之一,他有庄严的态度,威仪的行止,舍利弗一见,心中非常惊奇,并向阿说示比丘请法。 舍利弗从阿

  • 智慧第一舍利弗

    智慧第一舍利弗 舍利弗译为身子,其母身形好,身子所生,故名;又译鹙子,母眼明净,如鹙鹭眼。生于摩竭陀国王舍城郊区迦罗臂拏迦村,父名婆陀罗,是婆罗门教中闻名论师。 舍利弗八岁时,即能通晓一切书籍。时摩竭陀国有吉利、阿伽罗兄弟二人宴请王太子、大臣论师,谈古论今。八岁的舍利弗走上论师的宝座,与诸论师及其子弟辩论。舍利弗言词清楚,义理周详,语惊四座,折服了所有的人,受到人们的赞叹。国王对他很欣赏,当即赐给他一个村庄。 二十岁时拜大师删惹夷为师,与同学目犍连

  •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舍利弗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每當佛陀講解佛法時,舍利弗都隨侍在佛陀的身邊。 舍利弗又叫舍利弗多羅。他母親的名字叫做舍利,而弗多羅是兒子的意思,舍利弗多羅就是舍利之子。 舍利弗原來信奉別的教派,手下有一百名弟子。修行了一陣子之後,他忽然覺得茫然無所皈依,找不到人生的真義。正在傍徨苦悶的時候,巧遇佛陀的弟子阿說示比丘,阿說示是最初皈依佛陀的五比丘之一,他有莊嚴的態度,威儀的行止,舍利弗一見,心中非常驚奇,並向阿說示比丘請法。 舍利弗從

  • 维摩诘跟舍利弗说宴坐

    原文  尔时,长者维摩诘自念:寝疾于床,世尊大慈,宁不垂愍!  佛知其意,即告舍利弗: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所以者何?忆念我昔曾于林中宴坐树下,时,维摩诘

  • 舍利弗带回五百比丘 鹿死谁手 舍利弗带回五百比丘 鹿死谁手

    结果舍利弗去了,在讲完正法后,便令那五百位比丘恍然大悟,而又自动地跟随舍利弗回到佛陀的僧团。

  • 宝马为何不愿在专用的浴场里洗澡? 宝马为何不愿在专用的浴场里洗澡?

    人吃同样的东西都会生厌的,像这宝马老在那里洗浴,也会厌了一样。就把他换到别处去洗浴吧!

  • 世间万物都由因缘和合而生 世间万物都由因缘和合而生

      舍利弗和目犍连原是婆罗门教徒。一天,他们在街上,看见一位比丘慢步走着,他举止安详,仪态高贵。舍利弗很仰慕他,便上前和他谈话。他问道:「尊者,你的样子很有修养,请问你的老师是谁呢?」。那比丘说:「我的老师是释迦牟尼佛,他时常说一首偈语:『若法因缘生,法亦因缘灭,是生灭因缘,佛大沙门说。』」。

  • 知器施教的舍利弗尊者 知器施教的舍利弗尊者

      目犍连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誉为神通第一。尊者度了二位弟子出家,他们依着尊者的教导精进修习,但经过了一段时间,仍不得其门而入,无有证悟。  一日,舍利弗尊者问目犍连尊者:‘您那两位新度

  • 舍利弗和目连尊者遭诽谤的因缘 舍利弗和目连尊者遭诽谤的因缘

      佛陀住世时,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与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时常行脚游化于各村落。有一天,来到一处瓦窑,恰巧下起了滂沱大雨,他们便进入瓦窑中避雨,刚好有一位牧牛女在两位尊者之前已躲入瓦窑的幽暗深处避

  • 舍利弗教我们巧除五种烦恼 舍利弗教我们巧除五种烦恼

      真心修道人,不见世人过,三岁小儿能知,八十老翁难行,愿大家多长智慧,少生烦恼,创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不妨先让自己心平气和。  学佛之后,对自己的要求逐渐提高,随之而来的一个烦恼就非常普遍了,那

  • 舍利弗涉水竟过河 村民对佛法起信心 舍利弗涉水竟过河 村民对佛法起信心

    舍卫城的北面,有条河流,沿岸有一个村庄。佛陀特地跑到对岸去弘法。佛陀的威仪,令村民肃然起敬,但他们却不信佛法。

  • 身病心不病 身病心不病

      佛陀在拔祇国尸牧摩罗山鬼林的鹿园弘法时,一位名为那忧罗公的长者前来顶礼佛陀,并且禀告佛陀:‘我现在年老多病,非常忧恼,祈愿佛陀开示,让我们获得永恒的安稳。’  佛陀开示长者:‘如

  • 均提沙弥 均提沙弥

      昔日,有一群商人带着一只狗到其他国家做生意,行至半途,商人停下来稍作歇息。狗儿趁着商人不留意时,便将放在一旁的肉给刁去吃了。商人发现后,生气地拿起棍棒将狗儿的腿打断,并将它丢弃在路旁。此时,舍

  • 舍利弗挖自己的眼睛?之后又复明? 舍利弗挖自己的眼睛?之后又复明?

    啊!听了这话,舍利弗的心顿时冷了半截,但随着念头一转,我既然发了菩萨心,要行菩萨道,好吧!救人救到底,索性把右边的眼睛再挖下来给他。

  • 舍利弗与目犍连寻求解脱道 舍利弗与目犍连寻求解脱道

    优婆提舍和拘律陀是王舍城的两个年轻人。有一次在观赏戏剧表演时,明白世间的幻相,因此决定寻求解脱之道。

  • 舍利弗和目连尊者遭遇诽谤的因缘 舍利弗和目连尊者遭遇诽谤的因缘

      佛陀住世时,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与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时常行脚游化于各村落。有一天,来到一处瓦窑,恰巧下起了滂沱大雨,他们便进入瓦窑中避雨,刚好有一位牧牛女在两位尊者之前已躲入瓦窑的幽暗深处避

  • 树神也来抢功德 树神也来抢功德

      佛陀的两大弟子,舍利弗尊者,人称智慧第一;目犍连尊者则是神通第一。舍利弗与目犍连两人的感情很好,他们两个出家没多久,就证得阿罗汉,阿罗汉可以入定进入阿罗汉的禅定法乐中。  有一天,舍利弗与目犍

  • 观机说法 观机说法

      有一次,目犍连尊者收了两个弟子,他们都跟目犍连尊者修行很久了,但未曾开悟过。有一天,舍利弗尊者就对目犍连说:你的那两位弟子有没有开悟?  唉!别提了,修学了这许多。日子,不知什么缘故,到今天还

  • 心怀怨怼比丘污蔑舍利弗 忏悔被恕免受业报轮回 心怀怨怼比丘污蔑舍利弗 忏悔被恕免受业报轮回

      阿罗汉犹如大地,耐心具足,若受人刺激,  也不愤怒;阿罗汉虔诚坚定,一如因陀揭罗[1];  阿罗汉内心安详清净,如无污泥的池塘,  不再生死轮回。(偈95)  结夏安居结束时,舍利弗正准备与其他比丘

  • 舍利弗自证涅盘而不轻信 只靠信仰无法证得涅盘 舍利弗自证涅盘而不轻信 只靠信仰无法证得涅盘

      阿罗汉自证涅盘而不轻信;  阿罗汉不再生死轮回,不再造业,  断除所有的贪欲;阿罗汉是无上士。(偈97)  某一村子的三十名比丘前往祇树给孤独园向佛陀礼敬。佛陀知道他们证得阿罗汉果的机缘已经成熟

  • 舍利弗最小的弟弟离婆达 结婚当日顿悟出家证得阿罗汉 舍利弗最小的弟弟离婆达 结婚当日顿悟出家证得阿罗汉

      不管是村落或林间,平地或丘陵,  阿罗汉居住的地方,一切安乐。(偈98)  离婆达是舍利弗最小的弟弟,也是兄弟中唯一没有出家的人。他的父母根据当时的习俗,急着要他赶快结婚。所以在离婆达还很年轻时

  • 恶人死后为何能生天堂? 恶人死后为何能生天堂?

      有一年夏天雨季,佛陀在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北郊的迦兰陀竹园安居,而尊者舍利弗则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南郊的祇树给孤独园安居。三个月的安居期结束了,有一位比丘从迦兰陀竹园来祇树给孤独园。  尊者舍利

  • 佛的弟子中有遗迹留存吗? 佛的弟子中有遗迹留存吗?

      1851年英国人孔宁汉(当时的印度考古局长)在印度孟买东北五百四十九英里一个名叫山奇(Sanchi)的地方,对那里的几座古塔进行发掘。在一座塔里面,掘得两个大石函,函盖上分别刻着舍利弗和目犍连的名字,里面藏着他们两位的灵骨。这两份灵骨被英国人劫走,存置在伦敦维多利亚爱尔保博物馆。印度独立后,才向英国交涉取回,现仍供在山奇。山奇这个地方过去不甚知名,但是近代发现很丰富的佛教文物。

  • 智慧第一舍利弗的皈依因缘 智慧第一舍利弗的皈依因缘

      有一个早晨,佛陀一位名叫阿说示的年轻弟子,来到王舍城街上托钵。因为他的风度优雅,有位修行者,为其深受感动。  「如果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所谓圣修的话,此人必是这个圣者的弟子无疑,问问看谁是他的

  • 阿难舍利弗打水不同待遇 皆因前世瞬间的动心起念 阿难舍利弗打水不同待遇 皆因前世瞬间的动心起念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对着所有弟子在讲经说法,忽然他叫起了阿难说: 你拿一个桶子,到前方五里路远的一个小村庄,向一个在井边洗衣服的老妇人,要一桶水回来,记得态度要客气和善一点。  阿难点点头,拿着

  • 舍利弗巧妙辨别道和非道 被赞智慧第一 舍利弗巧妙辨别道和非道 被赞智慧第一

      在佛陀的高徒里有一位名叫舍利弗。他是众多佛陀弟子中被列为第一位,而且为佛陀和弟子们所共认。据说,有一天,佛陀向比丘们讲了如下的称赞舍利弗的话:  「比丘们呀!如果有人说『某某是世尊的真子。从口

  • 佛陀十大弟子中的著名建筑师:舍利弗尊者 佛陀十大弟子中的著名建筑师:舍利弗尊者

      舍利弗尊者:又作舍利弗多,舍利弗罗,舍利子,新作舍利弗多罗,舍利富多罗,舍利补怛罗。(一)八岁走上论师宝座 舍利弗译为身子,其母身形好,身子所生,故名。又译鶖子,母眼明净,如鶖鹭眼。生于摩竭陀国王舍城郊区迦罗臂拿迦村。父名婆陀罗,是婆罗门教中著名论师。舍利弗八岁时,即能通晓一切书籍。时摩竭陀国有吉利、阿伽罗兄弟二人宴请王太子、大臣论师,谈古论今。

  • 帮助施主得解脱 帮助施主得解脱

    罗陀是个又老又可怜的婆罗门,寄居在精舍里,做些零碎如割草和清洁的工作。比丘们都很尊重他,但当他想加入僧团时,却不愿意接纳他。

  • 智者应当劝诫别人避免犯错 智者应当劝诫别人避免犯错

    佛陀知道以后,派遣舍利弗和大目犍连去劝告他们。经过舍利弗和大目犍连的劝诫后,大部分的犯戒比丘都改变他们的言行,但也有一些比丘竟因此还俗。

  • 舍利弗逝世阿难痛哭在地 佛陀这样晓谕 舍利弗逝世阿难痛哭在地 佛陀这样晓谕

    舍利弗是佛陀的第一弟子。如果长命的话,在佛陀寂灭后,以他的俊才,一定被委以继承佛教教团领导者的地位。如今他竟先佛陀而长逝,那必定是佛陀晚年的最伤心事,但是佛陀反而晓谕哭倒在地的阿难道:

  • 舍利弗目犍连相继去世 佛陀怀念伤感 舍利弗目犍连相继去世 佛陀怀念伤感

    在舍利弗去世不久,目犍连也相继去世。这两位在经典上称为「一双上首」,为佛陀弟子的比丘中,并称为俊秀的弟子。这两个人相继先师而逝世,对晚年的佛陀,当然是一件最痛心事。

  • 舍利弗之佛教对死亡的看法 舍利弗之佛教对死亡的看法

    「修道调心,进入涅槃,对于肉体的去世,像毁去毒钵,像是重病得愈。有求的必定有报,有愿的必定有成,临死不变,是以智慧的眼观看世相,出离火宅,实在是无限之美!」

  • 天女以神力转舍利弗为女身 天女以神力转舍利弗为女身

    原文  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转女身?  (肇曰:汝以无碍智受有碍之身而不转舍,何耶?)  天曰: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  (肇曰:止此室来所闻正法,未觉女人异于男子,当何所转?

  • 天与舍利弗论得不得 天与舍利弗论得不得

    原文  舍利弗问天:汝久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肇曰:身相没、生,可如幻化。菩提真道,必应有实。故问久如当成。)  天曰:如舍利弗还为凡夫,我乃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肇曰:所期必无

  • 世尊和舍利弗前世的故事 世尊和舍利弗前世的故事

      《佛说仙人拨劫经》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锦尽手长者。至舍利弗所。讽诵经法。还归其家。厌所居处。下其须发。而为沙门。未得罗汉。一切所造。皆已备足。时诸比丘

  • 舍利弗曾为蛇身 舍利弗曾为蛇身

      有一次,某位施主送了一些很好的食物到僧团,那时有些年轻的比丘出门托钵去了,而几位长老比丘已托钵回来。施主就把食物平分供养僧众,长老尊者当然都有一份,不在精舍的年轻比丘也各留一份。但是,佛陀有规定“不残食戒”也就是当天的食物一定要当天吃完,过了中午就不能吃了。

  • 尊者用婆罗门布施的一钵水使其福运增长 尊者用婆罗门布施的一钵水使其福运增长

    佛陀和弟子们每日托钵乞食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温饱吗?其实托钵乞食是为了给众生一个增长善根的机会,使施主得到大福报,以下故事中的婆罗门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且化解了心中的烦恼,最终得到证果。舍卫城中,住着一位婆罗门,他天生聪颖灵敏、心思缜密,且拥有无数财宝,富可敌国,一生中几乎没有他想要而得不到的事物,城中的居民因而对他百般羡慕。

  • 居迦离谤舍利弗,死后入大莲花地狱 居迦离谤舍利弗,死后入大莲花地狱

      大目犍连以及舍利弗这两位尊者,从小就在同一个地方,关系很好,小伙伴的时候就是好朋友,出家之后也是这样,两人经常一道出门,形影不离,而且都是证阿罗汉果的,被称为“第一双”。有一次因为下大雨,两位尊者就寄宿在一个做陶器的房子里面。这个房子里面先有一个女人在暗中看不见的地方住着,但是两位阿罗汉不知道。

  • 舍利弗的舅舅是谁?舍利弗的名字由来及生平事迹 舍利弗的舅舅是谁?舍利弗的名字由来及生平事迹

      舍利弗也是《心经》里的“舍利子”,翻译过来有“身子”的意思。舍利弗的名字源于他的母亲,因为母亲长得非常漂亮,眼睛像印度舍利鸟的眼睛一样漂亮,所以大家给母亲取了个外号叫“舍利”,舍利的儿子自然而然就叫做“舍利子”。他是当时的摩揭陀国人,父亲提首是国家里一位非常有名望的辩论师。舍利鸟的叫声非常好听,有的地方又叫百舌鸟,我们这里好像是叫鹙鹭,在西方极乐世界有一种鸟叫舍

  • 舍利弗是谁?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简介 舍利弗是谁?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简介

      舍利弗是佛陀的首座弟子,因持戒多闻,敏捷智慧,善讲佛法,故有“智慧第一”的美誉。他出身婆罗门贵族,父亲是印度著名论师,母亲怀他时就如有神异智慧,所以舍利弗从小就有惊人才智,善于辩论。他最开始师从外道(佛教对当时印度其他信仰派别的称呼)出家,后来听闻“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佛教缘起论,就与好友目犍连率众皈依了佛陀。舍利弗比佛陀还年长,他曾做过佛陀的侍从长达20年,被佛赞为“众生的生母”,也是凝聚僧团的重要

  • 舍利弗·简述 舍利弗·简述

      舍利弗,译作鹙鹭子、舍利子。号称「智慧第一」。初从六师外道的删阇那毗罗胝子出家,后因听到马胜比丘说因缘所生法的偈颂,改学佛法。由于他持戒多闻,敏捷智慧,善讲佛法,因此很快成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这里所说的舍利子并不是佛经中经常提及的舍利子。

  • 舍利弗先佛入灭度

      第一节 舍利弗尊者  (一)八岁走上论师宝座  舍利弗译为身子,其母身形好,身子所生,故名。又译鹙子,母眼明净,如鹙鹭眼。生于摩竭陀国王舍城郊区迦罗臂拿迦村。父名婆陀罗,是婆罗门教中著名论师。舍

  • 诞生的前后

    诞生的前后 在南印度的摩揭陀国,离首都王舍城大约有二三里的路程,有一个迦罗臂拏迦的村庄,茂林修竹,山明水秀,是个很幽静的地方,这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的故乡。 舍利弗诞生在婆罗门种姓的家庭,父亲提舍是婆罗门教中负有盛名的论师,当母亲怀他的时候,他母亲的智慧,就异于寻常的妇女,据说这是受胎儿的影响。 母亲的弟弟拘稀罗,也很善于议论,但每当他和怀孕的姊姊议论时,总是辞穷力拙,不支而退。拘稀罗因此惭愧得离家出走,他知道姊姊所怀的胎儿,一定是一位大智慧的人

  • 真正的老师

    真正的老师 年轻的舍利弗,全国人民都知道他的大名,他有颀长的身材,清秀的面容,双目有神,双手过膝,受著名学者的父亲遗传,很有学者的风度。当时的学术界,没有一人不知道这么一位后生可畏的青年。 舍利弗二十岁的时候,就告别故乡和父母,出外访师问道,追求真理,他起初礼拜有名的婆罗门删阇耶为师,但在删阇耶那里学习不久,就感到删阇耶的学问不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他打算要离删阇耶而去。这时候,同学中的目犍连,是舍利弗唯一的知友,舍利弗把自己的意思告诉目犍连,目犍

  • 监督祇园的工程

    监督祇园的工程 舍利弗皈依佛陀以后,僧团的力量渐渐强大起来。佛陀很信任舍利弗,第一次奉佛陀的慈命到北方弘法,并监督祇园精舍的工程的,就是舍利弗。 原来,竹林精舍是在南印度的摩揭陀国,佛陀成道的最初二年中,在印度的北方,还没有一个说法的根据地,因缘机遇,北方憍萨弥罗国舍卫城中的须达长者,因到南方访亲,得见佛陀的圣颜,自愿皈依,并发心要在北方建立精舍,供养给佛陀,普洒甘露法水。 须达长者在舍卫城中用黄金铺地买下祇陀太子的花园,作为精舍建筑用地,并要求佛

  • 不退大乘心

    不退大乘心 说起须达长者因布施精舍给佛陀,而能借舍利弗的天眼通看到天上的宫殿,关于舍利弗的眼睛,在他往昔因地中大概是六十小劫以前,行菩萨道时,有这么一段故事。 舍利弗发心修菩萨道,行大乘布施,他不但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房屋、田园、财产等所有资身对象很欢喜的布施给人,最后甚至身体、性命,也毫不吝惜的布施出来。 发这样真切的愿心,可以惊动天地,所以就有一个天人想来试试他的道心。 天人化现为二十余岁的青年,在舍利弗必经的路上等候。见到他来的时候,就嚎啕大哭,

  • 受了不净食

    受了不净食 舍利弗在佛陀的弟子中是首座的弟子,大智大慧,神力超群,但他对于佛陀,却是信受奉行,对佛陀的教示,从来没有违抗过。 佛陀在弟子中最信任的就是舍利弗,佛陀成道后第一次回祖国迦毘罗卫城的时候,罗侯罗要求出家,佛陀就叫他拜舍利弗为亲教师,跟舍利弗受沙弥戒。 有一次,舍利弗领沙弥罗侯罗托钵乞食回来,佛陀见到罗侯罗的面色不好看,知道他心中一定有不平之气,佛陀就把他叫到身旁,问他心中有什么不满的事。 少年的罗侯罗,低着头像不好意思,但又像不平的说道:

  • 叛徒畏惧者

    叛徒畏惧者 佛陀的弟子中,有一位名叫提婆达多的比丘,他本是佛陀在做王子时的堂弟,跟随佛陀出家十几年后,魔鬼迷了他的心灵,竟背叛佛陀,脱离佛陀的僧团。 有一次佛陀乞化后,和弟子们集合在讲堂休息,提婆达多公然的领着叛党来要求佛陀让给他僧团的领导权。 佛陀没有答应,提婆达多就咆哮起来,佛陀就让开他,提婆达多要比丘们跟他去,他的胞弟阿难向前说道: 「请你不要胡来,你是我的兄长,想到你造如此的重罪,我真为你将来的堕落感到寒心。佛陀是大慈悲的,你这样的为人,不

  • 接受得救之道

    接受得救之道 佛陀在祇园精舍的时候,怜愍飘泊在生死苦海中无依的众生,想到大家轮回在六道中没有一个快乐幸福的归宿,佛陀想说出这个得救的法门来,又怕小根小机的人不能信受,最后决定以舍利弗为当机众,因为大智的舍利弗,一定知道极乐国土的庄严和清净,一定能接受阿弥陀佛的信仰。在座的当中虽然上中下三等根器的人都有,但佛陀就以舍利弗做当机众,而说出一条易行而光明的大道,佛陀说: 「舍利弗!在我们这个世界很远的西方,有一个世界叫做极乐世界,那里的教主阿弥陀佛,现

  • 忍让的美德

    忍让的美德 舍利弗对于佛陀的教法尊敬信奉,对于布教从不后退,但对于自己个人的享受和荣辱毁誉,从不计较,总是让人。 有一次佛陀带领弟子出外布教要回到舍卫城的时候,被大众讥为六群比丘的弟子,已先佛陀和大众到达祇园精舍,占着比较好的坐卧处,连舍利弗的寝室也被他们占用,并且还说:「这是我们师父佛陀的,这是我们应住的地方。」 舍利弗在佛陀回来的那天,比较迟一些才回到祇园精舍,见他过去的坐卧处都给六群比丘占去了,舍利弗没有办法,就在树下静坐一夜,佛陀早晨起来,

  • 对死的赞美

    对死的赞美 舍利弗虽是证得圣果的长老,但对于女子修行有成就的人,他也很尊重。 有一次舍利弗在王舍城附近的森林中坐禅,正放下一切进入正定的时候,在他对面岩窟中坐禅的优波先那比丘尼大声的叫他,他走去时,优波先那比丘尼对舍利弗说道: 「舍利弗尊者!我刚才坐禅的时候,身上好象有什么东西在爬,我起初没有注意,后来才知道是一条毒蛇,我被牠咬了,马上一定会死,现在乘毒气在我身上还没有回转的时候,请您慈悲,设法为我召集大家来告别吧

  • 宽大的胸怀

    宽大的胸怀 舍利弗的年龄,随着无常的世相日渐增加,他已是将近八十岁的高龄,这一年在祇园精舍结夏安居以后,为着弘法度生,他不以为年老,不辞辛劳的请求佛陀准许他出外云游教化,佛陀当即允许,并褒奖舍利弗为教为人的精神。 舍利弗走出精舍不久,有一个比丘到佛陀的座前说道: 「佛陀!舍利弗这次到外面云游,并不是为了佛法的宣扬。他是因为侮辱我,对我感到抱歉,不好意思见我,所以才出外旅行去的。」 佛陀最不喜欢人在背后毁谤他人,一听之下,立即着人去把舍利弗追回,佛陀

  • 进入金刚定

    进入金刚定 佛陀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说法的时候,舍利弗在耆阇崛山入金刚三昧。 这时山中有一善一恶两鬼王镇守,一名优婆迦罗,一名伽罗,他们远远的见到舍利弗结跏趺坐,伽罗恶鬼对优婆迦罗善鬼说道: 「优婆伽罗鬼王!我今能以拳击杀此沙门的头

  • 请求先涅槃

    请求先涅槃 佛陀在毘舍离城附近竹芳村的森林中说法后,告诉大家一个惊人的消息,就是佛陀说三个月后,自己要进入涅槃。 大家的悲哀,无法言说,舍利弗是怎样也不忍见佛陀涅槃的。他在禅定中想:「过去诸佛的上首弟子,都是在佛陀以前进入涅槃,我是佛陀的上首弟子,也应先佛陀进入涅槃。」 舍利弗这么想后,即刻从禅定而起,走到佛陀的座前,跪下来说道: 「佛陀!我现在想要进入涅槃,请求佛陀允许。」 佛陀注视舍利弗,好久,才说道: 「你为什么要这么快进入涅槃?」 「佛陀!您说

  • 最后的赠言

    最后的赠言 诸比丘跟随在舍利弗的身后走了不远,舍利弗停下来对大家说道: 「请大家在这里停止,不要再送!只要沙弥均头跟我去就好,你们各位请回,自己修行要紧,希望你们能努力精进脱离忧悲苦恼的地方,进入自由解脱的世界。 「佛陀出现在这个世界,好象优昙波罗花的开放,要几千万年才能遇到一次。人生是难得的,正确纯洁的信心更难养成,我们这一生能够出家,能够亲闻佛陀说法,更是百千万亿生中稀有的事,希望大众更加精进。诸行无常,要战胜这个无常的苦,到达无我涅槃境地,那

  • 舍利弗(智慧第一)回家

    回家 离开佛陀和僧团以后的舍利弗,带着沙弥均头,行走在路上,起伏的思潮,无限感慨。虽然是这样,但舍利弗的心中一点也不乱,他的心反而清明起来,像是站在雪山的峰顶,全宇宙都浮现在他的心中。 舍利弗将要到达故乡迦罗臂拏村庄的时候,夕阳西下,天边一片红霞,舍利弗坐在路旁休息,忽然,他的侄儿优婆离婆多走来行礼,舍利弗向他问道: 「祖母在家吗?」 「祖母没有出去。」 「你告诉她说我回来了。」 「是

  • 舍利弗(智慧第一)涅槃

    涅槃 舍利弗的母亲和家人走后,他对沙弥均头道: 「你到那边的房间去,我一个人在这里就好。」

  • 精神永在人间

    精神永在人间 舍利弗涅槃以后的七日,均头沙弥把他的遗骨荼毗,然后请回到佛陀说法的地方,把一切经过告诉阿难,阿难流着泪,带着均头,详细的报告佛陀,佛陀默默的听。 均头报告完毕,佛陀见阿难很悲伤,便问道: 「阿难!你为什么悲哀挂念?难道舍利弗涅槃不可贵吗?难道他接受我的教法,把我的真理带走,没有留下来吗?」 阿难恭敬合掌回答道: 「不是!佛陀!我不是这样的悲哀挂念,尊者舍利弗,奉持戒仪,智慧很高,善于说法,勇于布施,永远是那么热忱的为教工作,这不但我们知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