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法门寺古塔倒塌六年后,人们发现了一座隐秘的地下宫殿。
法门寺博物馆原馆长韩金科:第一道门上有一个铅锁,这个铅锁锁了一千一百一十三年,这个地宫在一千一百一十三年中间沉睡了。当时一铲下去,这里松动了,出来一股香气。那个香气我到现在也无法形容,从来没有闻过这么香的味道。这里的文物是层层无尽的,它一点点展露出来的。当时太阳直射,就是十一点左右,由于底下一千多年的湿气,太阳光一照以后,各种颜色金碧辉煌,跟金银器交辉相映,看下去是一个金色的世界。
佛主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面世了。
在法门寺地宫与稀世珍宝一同出土的还有两块石碑。一块是记录地宫两千四百九十九件文物的清单;另一块志文碑,记录的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出自一千多年前,一位唐代高僧之手。
志文碑开篇写道:我是皇帝内殿首座禅师僧澈。皇帝曾赐我袈裟,我为皇帝讲经。今天我奉皇帝之命,记述以下故事。
本片所叙述的故事,就是从这沉睡了一千一百一十三年的文字开始的。
这是一种传承千年的古老仪式——拜塔,佛经中说“若于此塔,或一礼拜,或一右绕,塞地狱门,开菩提路”。
最初的塔,专为保存佛祖舍利而建,逐渐演化成佛教的标志性建筑。佛教传入中国,译经的人创造出“塔”这个全新的汉字,而与之对应的是一种更接近于中国式楼阁的建筑。世上的塔不计其数,而法门寺真身宝塔却是最独特的一座。
公元前486年,八十岁的释迦牟尼在印度北部的一个树林中去世了。悲伤的弟子用香木燃火焚化了释迦牟尼的遗体。在灰烬中,找到未被火化的牙齿、指骨等,这就是佛祖真身舍利,那么佛祖真身舍利是如何穿越万水千山,从遥远的印度来到法门寺的呢?
僧澈的志文碑是这样记载的,释迦牟尼佛祖圆寂一百多年后,印度有位君主叫阿育王,他将佛祖真身舍利分为八万四千份盛在塔里,驱使鬼神送往世界各地,法门寺得到其中之一。阿育王,历史上确有其人,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这座印度风格的汉白玉塔,即以其命名。难道这就是传说中鬼神从印度送到中国的那座真身舍利塔吗?
关于佛祖真身舍利如何来到法门寺还有另一种说法。唐代僧人法琳考证,阿育王派出了一支传教僧侣,带着真身舍利在秦始皇时代来到中国,然而刚刚统一六国的秦始皇,显然不可能去接受这个来自遥远国度的宗教。失望的传教者离开咸阳,行进到美阳县附近,这里曾是古代周国的发源地。据说,就在这里天空出现祥云,行走了万水千山的僧侣们相信这是佛祖的某种暗示。佛祖真身舍利就这样被埋在地下。多年以后,这里建起了一座寺庙——法门寺。
关于真身舍利如何来到中国,两个故事都只能视为传说。
据说,中国得到四枚真身舍利,也有的说是十九枚,无论怎样,法门寺这一枚指骨舍利,都是确定为其中之一的。
这幅收藏于英国的画像,据说是释迦牟尼四十一岁时,由弟子完成,难道这才是佛主真实的样子吗?
释迦牟尼生前始终反对偶像崇拜,然而随着佛教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中国的普及,佛像越造越大,关于佛祖神奇的传说越来越多,他留在人间的真身舍利,也被赋予了种种神迹。人们似乎忘记了释迦牟尼曾经一再强调:自己是人,不是神。
真正将法门寺真身舍利推向辉煌的是这个人。
公元631年,岐州刺史张德亮来到法门寺拜佛。此刻,经历了隋末唐初改朝换代的战争洗礼,法门寺已经破败不堪。张德亮向来信仰佛教,对于法门寺藏有佛祖舍利一事,早有耳闻。在法门寺宝塔下面,他找到了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张德亮立刻将此事上奏唐太宗李世民,然而唐太宗并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史书记载,他常常这样嘲讽张德亮“卿既是佛,何不出家”,然而这一次张德亮报告了一个重要信息:传说佛祖舍利三十年一开,开则岁谷捻而兵戈息。这句传说不正暗合了已经出现的贞观之治吗?唐太宗特批调用修建皇宫望云殿的木料,修缮法门寺真身宝塔,并下诏开启塔基开示舍利。
佛祖舍利究竟是什么样子?据当时的记载,不同的人见到的是不同的景象。有人看到了佛像、菩萨、圣僧;有人看到了一片白光;还有人看到绿光、红光、五色杂光。据说,很多盲人在舍利面前突然复明,却又有许多明眼人根本看不到舍利,只有对自己的罪孽深刻忏悔后才能得见。关于佛祖舍利种种灵异的传说,吸引着人们从各地赶来朝拜。地处偏僻,原本并不显赫的法门寺,每天竟聚集了数千名朝圣者。
在法门寺出土的这块石碑上,记录了一位叫惠恭的僧人于贞观末年沐浴舍利,并燃烧自己的两个手指以表达虔诚之心。在当时的文献中,类似的记载屡见不鲜。当传说中的神通被不断夸大后,狂热的人们似乎忘记了学佛的真正意义。
当法门寺的香火日渐旺盛的时候,中国也进入了一个空前强盛的时代。长安成了一座真正意义的国际都会。
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二十件琉璃器,大多产自伊斯兰国家,它们就是在那个年代来到中国的。这只石榴纹黄色琉璃盘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釉彩玻璃,这些稀世珍宝即使在原产国,今天也很难见到。
这只杯子是中国生产的,在所有工艺领域,琉璃是唐帝国唯一的弱项。
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十三件秘色瓷。这些失传了近千年的神秘瓷器,因为只供宫廷使用,制作工艺秘不外传而得名,它们代表了世界青瓷工艺的最高水平。“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唐代诗人陆龟蒙赞美秘色瓷的诗句。由于没有实物传世,秘色瓷此前始终是个神话,而法门寺地宫的开启,使神话变成现实。
那时的大唐帝国,以开放的胸襟包容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对于宗教,唐太宗始终秉持着三教调和的策略,儒、释、道三教在大唐帝国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然而这种平衡会永久的持续下去吗?
法门寺佛祖真身舍利面世三十年后,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下诏,将舍利迎接到东都洛阳的皇宫供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皇帝将佛祖真身舍利迎接到皇宫供奉。佛祖舍利三十年一开,开则岁谷捻而兵戈息,这句预言从此成了唐代皇室的规矩。
为了安放舍利,唐高宗命人打造了九重宝函,但原件已失。在法门寺地宫里,出土了一套八重宝函,是晚唐的作品。除第一重檀香木宝函破损外,其余七重都以金银珠宝造就,可以想见当时的极度奢华和皇帝礼佛的一片诚心。
在迎奉舍利的大典上,与唐高宗并肩而立的是皇后武则天。武则天将自己的绣裙供奉给佛祖。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丝织品七百多件,大多被岁月剥蚀,从这些残片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唐代丝绸无与伦比的技艺,其中捻金线最细处只有0.06毫米,比发丝还细。今天通过高科技手段,也无法达到如此水平。
因真身舍利而辉煌,法门寺成了大唐帝国的皇家内道场。经过多年修建,形成了占地百亩,可容纳万人修行的瑰琳宫二十四院。唐代佛教空前兴盛宗派林立。由于真身舍利的感召,各宗各派不可思议地共居一寺之内,使法门寺成了唐代佛教文化的学术中心。
武则天在丈夫死后成为帝国的新主人。这位女皇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再次迎奉真身舍利,还没来得及送还法门寺,武则天就去世了。她的大周帝国国号随之消失。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恢复了大唐帝国。为了送还真身舍利,唐中宗下诏打造汉白玉灵帐一铺。为表虔诚,唐中宗和他的妻子儿女共七人剪掉部分头发,入塔供养舍利,然而形式上的崇佛并不意味着心灵的皈依,就在送还舍利不久,唐中宗被人毒死了。凶手就是当初一同落发的妻子和女儿。
公元716年,一位叫善无畏的印度高僧来到长安。按照中国历法,这是开元四年,大唐帝国的主人是唐玄宗李隆基。这是唐朝历史上可以与“贞观之治”相媲美的一段黄金岁月,史称“开元盛世”。
在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大量唐代货币,它们在通道上铺满厚厚一层,俗称钱雨。其中有十三枚玳瑁钱为世界仅有。玳瑁为深海龟类,用其背甲精心磨制而成的玳瑁钱供奉舍利,这是大唐帝国极度富有的象征。
善无畏带来了印度佛教中一支重要的流派——密宗。
不久,另外一位密宗高僧金刚智和弟子不空也来到长安,同样赢得了唐朝皇帝的礼遇,先后拜为国师,使密宗在大唐帝国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史称唐密。
那是一个佛教空前兴盛的时代。皇室偏爱密宗,士大夫修行禅宗,百姓则拥戴净土宗。帝国上下,佛号处处可闻。
除了宗教,唐玄宗还拥有更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往我们只能从古老的画作中了解盛唐皇家生活的点滴。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大量文物,终于使我们有机会触摸到这种生活华丽高贵的质感。
唐玄宗在位四十多年,却一反常规,没有在三十年之期迎奉真身舍利。唐玄宗尊崇唐密,但同时他也是道家信徒,而治理国家则是儒家作风,权力才是皇帝真正的信仰。
法门寺出土的这个镏金银质香囊,内部运用陀螺仪原理,安装两个平衡环,无论香囊怎样转动,香料都不会流出。很多很多年以后,这个原理被应用到发现新大陆的航海中,而此时它仅仅是皇室贵族保持魅力的一种玩具。据说,杨贵妃的身上总是携带着这种香囊,他们沉醉在爱情的芳香中,完全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毁灭。
唐玄宗晚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亡四川。长达八年的战争结束了开元盛世的一切。当年迈的唐玄宗回到满目疮痍的长安,皇帝已是他的儿子李亨,是为唐肃宗。硝烟未散,唐肃宗就做了一件他父亲忽略的事情——迎奉法门寺真身舍利入皇宫供养。
三十年一开,开则岁谷捻而兵戈息。这个美好预言能够挽救大唐帝国衰落的命运吗?大唐帝国永远地告别了盛世。
法门寺,一段被历史遗忘的传奇故事,即将揭开神秘的面纱。
舍利是什么,固然非凡情所能测度,但舍利有什么用呢?是很非常明显的。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经卷)一样,具有弘法的价值。本师释迦牟尼佛涅盘后,他的生身舍利被摩揭陀国、释迦族等八国分成八份,建塔供养。至公元三世纪,阿育王取出,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万四千,佛教大兴。前几年,在我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发现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指骨舍利),乃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对于佛法的弘扬有重大意义。世尊示寂后,为什么要留下舍利?这是很有意义的问题。
1 可逢凶化吉,避灾解难。 2 受天人护法和其他众生的护持、尊敬,避免非人、魔障干扰。 3 重业轻报;可以用于佛像装藏,净灵等。 4 持一句咒之功德,可增获百千万倍之功德,若造一句口业,也得百千
我们普通人,死后火化时有些人是否也能生成些舍利子?有人分析,佛教界的一些修行之士之所以能够生成舍利子,与其长期素食和饮山泉水有关。菜蔬和山泉中富含各种矿物质,经几十年积累,人体各部含量很多,圆
舍利花如同花朵那般。即舍利子的骨片。何种人才能修出舍利花呢?唯有正宗佛教的修证成就者,才会有舍利、坚固子,得大成就者才会有舍利花;不是正宗佛教者不会有,正宗佛教未得大成就者亦不会有舍利坚固子或
舍利子 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
龙宫舍利子简介: 龙宫舍利子起源于缅甸边区,山势绵延,有如盘龙腾空的气势,山洞入口有如龙宫之壮丽,法人称之为龙宫洞。佛经记载古时由苦行僧侣在洞中修行,由于高僧全身金刚法体,洞中灵石经长时间产生变
南怀瑾,于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庙港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南师荼毗仪式结束后,弟子们经过讨论商议,在否决了就地不开炉建塔的方案后,于2012年10月5日早晨四点打开荼毗炉,看到经过荼毗后,南师的头骨完整,上面缀满各色舍利子;头骨一半呈现黄色,一半呈现蓝色;其余身体化成舍利子无数。
舍利子在历来传说中都极富神秘色彩,据说能带来祥瑞。法门寺的佛舍利据记载曾多次大放异彩,是为瑞相。有些舍利子本身更是神奇,如肉身舍利等。而随着社会发展,有大量的仿冒舍利出现。因此,掌握正确的分辨方法是现今很必要的事情。
释地藏肉身不朽: 1200年前,公元794年,农历7月最后一天,金乔觉召集其徒子。然后向徒子告别道:我死了以后,不要火葬。把尸身放入石头缸,三年后再拿出来。如果到时候还不朽的话,再在身上刷金漆。他99岁入
问题:舍利花、舍利子是从何而来的?火化后的骨灰,有的骨头上有些绿色、蓝色、黄色等颜色,和一些像珊瑚一样的骨头,看起来也很漂亮,这些是舍利花吗?大安法师:对于这个问题,要深信佛法不可思议。你可以做个比较,为什么有些念佛人,助念之后能够烧出舍利花,有各种颜色。那些不信佛的人,没有人助念的人,他的骨灰烧出来是什么情况。你可以做一个对比。
古代“月”字通“肉”,所以这座寺院被读作“肉身宝殿”。九华山有肉身舍利的,并非只有这座月身殿,但是这其中所供养的金乔觉着实是了不起。金乔觉于719年来到中土的时候,佛法已然盛行,尊佛之道在民间广为流传。于是年轻的金乔觉没有在此停留,他来到了地处江南的九华山。
我们拜舍利也好,拜佛像也好,都是功德,都是力量,都是向佛恭敬礼拜,我们同样可以消除业障,同样可以增长善根、福德、智慧,可能舍利要尊贵些,但效果都是一样,只要心诚则灵,确实没有什么大差别的。
这个完全是一个误会,舍利是佛菩萨还有罗汉、历代高僧大德通过修戒、修定、修慧,他们由于精进地用功办道,在身体内,通过精神气凝结起来的舍利。这种宝物的东西不是叫你舍弃一切,不是这个含义,这样就误解了舍利的含义,我们不能以讹传讹的来听它。要按照佛法里面的真实解释舍利,千万不要误解这里面舍利的含义。
舍利在经上说得非常清楚,它乃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它是怎么来的?就是透过佛弟子们或者佛陀本人,以持戒修定修慧的这种行为,然后转化了整个人身心的果报,最后呈现了一个殊胜的相,事实上就是由精神而影响了物质的形成。
有人认为,舍利是高僧圆寂后,经火化而烧出来的结石,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印光大师文钞》中开示:舍利是梵语,译为“身骨”,是修行人修戒、定、慧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是心于道合,心于佛合者的表相。舍利可分为:碎身舍利。即高僧大德火化后的遗骨结晶而成,骨骼形成的舍利是白色的;头发形成的舍利以黑色为主;肌肉形成舍利以红色为主。
舍利子也叫做坚固子,这种坚固子是由坚固的道心感应来的。当一个人临终念佛的时候,假如对求生净土,信心极其坚定的话,也能感应到舍利子。虽然当下还是凡夫,但是只要一生净土,必证不退转位。
在世界佛教总部所属寺庙之一的圣迹寺,发生了一桩佛教史上从未有过的特大圣迹,一位高僧长老圆寂后,十几天其法体发生脱胎换骨大神变,当下震惊所有在场佛教七众弟子,此一真实不虚的现象摆在佛教徒与世人的面前。据悉,这位圆寂后不仅脱胎换骨,而且成为金刚不坏肉身舍利的圣僧就是世界佛教总部经律论三藏总导师因海老和尚。因海长老从来淡泊名利,远离尘嚣,
《金光明经》中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是佛教修行解脱成就的标志,故历来为信仰者所崇拜。尤其是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舍利,更是在佛教徒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提及
2015年3月27日,觉真长老法体进入荼毗后的第五天,按禅宗丛林传统,曙明法师等长老众弟子在紫金寺对觉真长老灵骨进行了初步分拣,发现各种舍利异彩纷呈,十分庄严。长老生前好友、嗣法门人及信众居士共同见证了这一神圣时刻。
舍利又叫舍利子,是梵文Sarira的音译,意为遗骨、灵骨,通常指佛或佛教高僧去世后火化遗留下的各种颜色的坚硬结晶体和残留物。佛经《金光明》卷四上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这是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