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六祖慧能

人物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千年菩提路之六祖慧能【上】

  这是一位佛教宗师的一生传奇。

  他出生在曾经流放犯人的边荒之地;他幼年丧父,在贫穷、困顿中长大;他没有上过学,是一个不识字的文盲;他是一个以砍柴为生的樵夫;他一闻而悟,千里求法;他为法忘身,历经艰辛;他领禅宗衣钵,开顿悟法脉,建立了中国化、生活化、平民化的禅宗体系,使当时的佛教如风行草偃,气象一新,影响所及使整个中国文化领域无不殷勤熔铸而生机勃发。

  现在让我们来讲述这个从文盲到祖师的传奇故事。

  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三十五岁的乔达摩·悉达多在印度创立了佛教。当时的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一生进行了无数次说法,他用这种形式向当时的人们宣讲他所体悟到的解脱之道。这些说法的内容被他后来的弟子们记录整理,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佛经

  在释迦牟尼一生的无数次说法中,有一次是非常特别的。据《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记载,这是一次无言的宣讲。

  一天,三界的主宰大梵天王为了要令一切众生得大利益,在印度灵鹫山请佛说法。他手捧一朵金婆罗花,举过头顶,奉献佛陀,并将自己的身躯化作庄严宝座,然而这一次释迦牟尼却没有说话,他只是轻轻地拈起一朵金色的婆罗花,默默地展示在弟子们面前。众弟子不明所以,都感到十分茫然,只有一个人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他就是摩诃迦叶尊者。在释迦牟尼的五百个弟子中苦行第一。在这个人类历史上,最美丽的微笑发生之后,释迦牟尼当众宣布:“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咐嘱摩诃迦叶。”从此,一个代表佛教无上心法的宗派——禅宗诞生了。

  从第一代祖师,摩诃迦叶尊者开始,引发这个微笑的动见通过二十八代祖师在印度传布着,但是在公元六世纪初,正当中国南北朝时代,由于外族的入侵,佛教在印度出现了衰危的迹象。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罗尊者将正法眼藏和衣钵传付给第二十八代祖师菩提达摩尊者后,嘱咐他说:“吾灭度后六十年,东土震旦,也就是中国,有大乘气象,佛法将会大兴,你应该去中国传布教法”。公元520年,菩提达摩尊者渡过印度洋和南海,将禅宗心法带到了中国的广州。

  很多人是通过功夫电影知道达摩祖师的,传说是他创立了中国少林派武术,但是传说必竟是传说,菩提达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会只是为了传教搏斗的技巧,他的目的是向中国人传布释迦牟尼与摩诃迦叶那个会心微笑的奥秘。

  这里是广州市西关下九路北侧西来正街,如今是生意兴隆的玉器一条街。广州佛教四大丛林之一的华林寺就坐落在这里。

  华林寺原名西来庵,是达摩来到中国后的第一个落脚点。为了纪念他,公元2004年,在这里重新修建了一座祖师殿。

  这就是达摩当年亲手挖掘的泉水井。开掘了这口五眼井之后,达摩离开了广州,踏上了他北上传法之路。直到一百四十七年以后,就在同一个城市,就在离这口五眼井不远的地方——光孝寺,一位菩提达摩的再传弟子升座说法,折服了当时的僧俗信众。从那时起,禅宗逐渐成为了中国佛教最重要的流派之一。释迦牟尼的金婆罗花终于在它的异乡中国盛开了。

  这位菩提达摩的再传弟子,就是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慧能大师。与当时一些出身高贵,学富五车的高僧们不同,这位汉地禅宗的第六代祖师,出身微寒,不识文字。

  唐贞观十二年二月初八日即公元638年,慧能出生在广东省新兴县夏卢村。一千三百多年前,这里属于流放犯人的岭南地区。今天的夏卢村,生长千年的荔枝树古风依旧,鉴证着这一段真实的历史。在村中,我们还发现了一口千年古井,如今作为文物就保留了下来。慧能的父亲卢行瑫就是被流放到这里的官员,他在这里定居下来以后,娶了当地的少数民族的李氏女为妻。慧能三岁的时候,卢行瑫不幸亡故。父亲没有留下什么财产,慧能的童年是在贫穷孤苦中度过的。母亲没有钱供他上学读书,稍长之后,慧能就开始到附近的山上砍柴,靠卖柴所得的钱奉养母亲。慧能八岁的时候,正是唐玄奘法师刚刚从印度求法归来,朝庭为他组织了大规模的译场。在他的主持之下译出了经论七十四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佛教在中国进入了全盛时期。公元662年,唐玄奘圆寂的前一年,夏卢村的樵夫慧能刚刚二十四岁。这一天,慧能也和往常一样,背着刚刚砍下的柴火到集市上售卖。当他路过新兴县城的金台寺时,被里面的诵经声吸引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慧能听到这一句经文的时候,心中突然产生了特别的领悟。

  我们找到了金台寺的旧址所在地,这里已经变成了新兴县人民医院。我们只能想象当年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促使慧能走进这个寺庙,进而做出了出家求法的决定。

  诵经的人告诉他,这部经叫做《金刚经》。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正在黄梅冯茂山讲授这部经书,教人“即得见性,直了成佛”的方法。慧能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他决定去黄梅亲耳聆听弘忍大师对《金刚经》的阐释。慧能是一个孝子,多年后已经成为祖师的他,在一首《无相颂》中,把奉养双亲作为最重要的修行内容之一,加以强调,但在当时他如果去黄眉求法,谁来奉养他年迈的母亲呢。慧能的求法之心感动了一位叫安道成的客人,他拿出十两银子作为慧能安置老母的生活费,让慧能安心上路。如今新兴县还留有一块别母石,纪念慧能出家的这一段经历。慧能告别母亲一路北上,走了一个多月,来到了黄梅。表面上看,未来的六祖与五祖的第一次会面似乎并不融洽。

  五祖问道:你是什么地方来的人?来到这里要求什么东西。

  慧能回答:弟子是岭南新州人,远来拜见您,别无所求,只求做佛

  五祖却责问地说:“你是岭南尚未开化的蛮夷之族,竟然也想做佛吗?”

  慧能从容地回答说:“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却没有南北之分。我虽然是一个不识字的岭南人,但你我的佛性是一样的。”

  弘忍大师故意用尖锐的措词考察慧能的根性,他知道此人是上根利器。

  与五祖见面后,慧能被安排到寺里的碓房干杂活,这一干就是八个月。勤杂工慧能的主要工作是在碓房中踏碓舂米,遇到讲堂中五祖弘忍升座说法,他便竖就起耳朵倾听,默默思考威然大义。有时沉浸在玄妙的禅理当中,竟然忘记了环境和自己。他干活也十分尽力,为了增加踏碓力度,他在腰间系上石块,时间久了,因为总是一条腿用力,另一侧的髋关节被石头坠的脱了臼。弘忍大师曾到碓房看望慧能,并关心地问他:“我听说你的腰和腿受了伤,痛得很严重。”慧能却回答说:“不知有身,谁言之痛。”这一块坠腰石被保留到今天,仍然见证着修持与劳作相结合的禅门宗风。

  当时,随五祖弘忍学法的弟子多达千人。一天,弘忍把众人召集起来,他要弟子们凭借自己对佛法的领悟,作一首偈颂。如果有谁能道出佛法真义,就将历代祖师的传承心法和衣钵交付给他,让他继承第六代禅宗祖师的地位。在弘忍看来,世人应以超脱生死为人生大事,如果只求世间之福,是无法得到解脱的,而六祖之位,也一定要授予真正觉悟的弟子。

  众弟子回房后,就纷纷议论说:“我们这些人就不必费心作偈了。神秀上座现在是我们的教授师,一定是他得遗法,等他得了法,我们跟着他学也就是了”。

  被大家称为上座的神秀和尚,俗姓李,十三岁出家。儒释道三藏无所不通。四十六岁到黄梅,参礼弘忍后,他叹服地说:这才是我真正的老师啊。从此,就跟随弘忍左右,从打柴汲水的杂役做起,服勤六年,深得弘忍器重,后来受弘忍所命,担任寺中的教授师。神秀听到了众人的议论后,心想:大家都不作偈,因为我是教授师,我也确实应该作偈承上,否则师父如何知道我心中见解的深浅呢。可是作偈呈心就意味着要争夺祖师的名位,那与凡夫俗子争名夺利有什么区别呢,我虽然是为了求法,而不是争六祖的衣钵名位,可是别人怎么知道我的良苦用心呢。

  最后神秀心想,我不如将偈颂写到五祖堂前南廊下的墙壁上。如果师父看了要问起来,我就说是我作的。如果师父看了说不行,那就说我还没有真正觉悟,我就息了得法的念头了。

  想定之后,神秀便于当夜三更时分,独自秉烛悄悄来到南廊,在中间的墙壁上,写下了自己所作的偈颂,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次日,五祖看到偈后,把门人召集起来,让他们焚香礼敬,诵持此偈,并告诉他们,依此修行可以避免堕三恶道。

  按照佛家的教义,一些生命死亡之后,将会在六道之中轮回。这六道分别是: 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其中天、阿修罗、人为三善道,畜生、饿鬼、地狱为三恶道。

  五祖虽然认可说,依神秀的偈颂修行,可以避免堕入三恶道,但佛教修行的最终目的是要脱离六道轮回,获得解脱。

  随后五祖将神秀叫入内室。告诉他,依你这个偈子的见解你还只到门前,未入门内。要想入门,就要见自己的本性。

  慧能此时依然在碓房里工作,寺里发生的这些事情他全然不知。因为没有认为一个最下层的勤杂工会有资格参与对衣钵的竞争。又过了两天,一个童子经过碓房,口中念诵着神秀所写的偈颂。慧能一听之下,便觉得作偈之人未见本性。待他从童子口中知道事情的经过后,便请童子带他去南廊观看。慧能在神秀的偈颂前礼拜完毕,自作一偈。由于不识字,他只好请人帮着写到西面的墙壁上。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神秀的偈语肯定自己身心的存在。认为要勤奋的修行,才能渐渐地达到不染尘埃的清净境界。慧能的偈语却认为身心和万事万物都是种种条件下的聚合,缘起缘灭,变化无常,只有人人都具备的佛性才是唯一真实的存在。这种思想与南朝刘宋时竺道生提倡的顿悟成佛说相通,也与他自己初入东山拜见弘忍时,提出的佛性不分南北贵贱的说法一致。

  一个出生贫贱,处于寺院最下层的苦力行者,居然作出了如此高妙的偈颂。赞叹、惊奇、嫉妒、愤怒,种种复杂的情绪一时笼罩了素日宁静的寺院。五祖来到廊下,见到慧能的偈颂,知道他已经了悟了佛法大义,但看到了众人的惊怪,又担心会有人加害于他,便把偈颂擦掉,说这个偈也没有见性。

  实际上,五祖已暗暗拿定主意,准备传送衣法给慧能。禅宗的祖位不同于世俗的名位,出身、学识、财富、地位都与此无关,但胆识、智慧和对自性的觉悟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天,五祖避开众人独自来到碓房,看见只有慧能一人在忙碌着,便用手杖在碓上敲打了三下,转身离去。慧能心领神会,便于当夜三更时分,悄悄来到五祖的房内。他们用袈裟将窗户挡上,然后五祖亲自为慧能讲解《金刚经》。当五祖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慧能言下大悟,明白了“一切万法不离自性”的道理。

  很多年后,中国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把这个细节写进了西游记。只不过敲打三下的是菩提祖师,那个心领神会,三更时秘密学法的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孙悟空。

  五祖传完了心法,便将代表传承的衣钵交给了慧能。五祖告诉慧能,这衣钵是达摩祖师传承心法的凭证,却并非是佛法本身,佛法是要靠以心传心来传下去的。传授衣法一向很危险,往往会引发争端,因此传衣钵的形式到你为止,以后就不要再传了。你现在得到了衣钵,如果还继续留在这里,恐怕也会有人害你,你必须赶紧离开。

  传付衣钵并不是弘忍的首创,它一直可以追溯到释迦牟尼时代。据《大唐西域记》记载,释迦牟尼灭度前,曾把其姨母所献之金缕袈裟付予迦叶尊者,委托他转交在未来成佛的弥勒菩萨

  得法传衣,它标志着尚未出家的慧能已经得到了禅宗的心法和中土第六代祖师的地位,从此中国人把最优秀的学生称作老师的衣钵传人。

  就这样,五祖一直将慧能送至到九江驿边。如今,九江驿早已成为一座繁华的都市——九江市。

  当时的慧能并不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礼拜自己的恩师,但慧能一定知道他的传法之路不会一帆风顺,艰危困顿的岁月才刚刚开始。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