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恒可:又是梅雨季节,虽然还是不习惯这种潮湿的天气,但我还是很高兴能有更多时间到这里来,聆听历代祖师大德的教诲。慧理大师曾说,这里是仙灵隐居的地方。我原先还不太理解,觉得这里香客太多,不如老家那边的寺庙清静,但现在慢慢有些明白了。
释恒可,河北邯郸人,十七岁出家,三年前来到灵隐寺。由于有在佛学院学习的经历,又懂得一些照相、摄像技术,因此他被安排在客堂,负责寺庙日常宣传工作。
每年这段时间,灵隐寺的香客和游人相对要少一些。寺院的僧人们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清静修行,而释恒可也可以一步步走进灵隐寺的历史,去亲近这座千年古刹,去理解这片江南净土。
灵隐寺,位于浙江杭州西湖西北,北高峰山麓,创建于东晋,是杭州现存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早在南宋建都的临安府时期,有人评定江南禅寺“五山十刹”,灵隐寺就位列前茅。
今天,这里每天游人如织,香客如云,而灵隐寺山门前的这座案山,又是来观光朝拜的人们不得不流连驻足的地方,以至于坊间传言:来杭州必游西湖,游西湖必至灵隐,到灵隐则不能不看灵鹫峰。因为这片香火传续了一千六百多年的东南佛国,最初的缘起就是灵鹫峰,而这座并不伟岸挺拔的山峰,据说还是从遥远的印度飞来的。
据宋代的《武林山志》记载,公元326年,东晋咸和元年,一位古印度僧人来到杭州,当他走到西湖西面的武林山时,不禁指这一座小山惊叹说:“这是我们天竺灵鹫山的一座小岭呀,不知什么时候飞到这里来了”。又说,“佛主在世的时候,这座小山岭是仙灵们隐居的地方,不知现在还是不是这样。”这位古印度僧人名叫慧理,史称天竺僧,而慧理所说的这座仙灵所隐的小山就是今天灵隐寺的案山灵鹫峰,又叫飞来峰。
在佛经中,灵鹫山是佛主晚年经常聚徒修行、讲经说法的一处圣地。在今天印度北部比哈尔邦的拉杰吉尔,这座黑黝黝并无繁密树林的山峰高不过数百米,却怪石嶙峋,除了被五座小山峰簇拥着外,四周均为一马平川,因此显得格外挺拔、奇特。它就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著《西游记》中经常提到的西天灵山——灵鹫山。
关于灵鹫峰的飞来,明末清初的灵隐寺祖师具德禅师曾经这样说:“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末后向灵山会中,百万众前,拈花嘱累,饮光尊者,听者一笑相传,大法东来,则此山预来震旦以待。”如此看来,这飞来峰的飞来还真不是无缘无故的,此即西天,西天即此,也许这正是咫尺西天的由来。
在飞来峰青林洞洞口,这一块表面光滑如镜的山岩,名叫燕坐岩,又叫理公岩。相传,当年慧理大师发现飞来峰后便留了下来,常常在此燕坐修行。不久之后,慧理大师在飞来峰边的武林水沿岸,一连建起了五座寺院,其中一座命名灵隐,就是表示这里是仙灵隐居之所。
灵隐寺门前的这条由山泉合流而成的涧水就是古时所称的武林水,是西湖的源头之一。涧边这座六角七层石塔,名理公塔,是后人为纪念灵隐祖师慧理而修建的。据记载,慧理大师自五座寺庙建成后就隐入深山,终身未曾离开武林。
今天,理公塔与其身后的飞来峰相应成趣,相得益彰,但理公当年所建的五座寺庙大多或废或更,唯存灵隐一寺守候在这个仙灵隐居的地方,屡毁屡建,至今已经一千六百多年。
根据有关专家的推测,草创阶段的灵隐寺,很可能只是初具规模。在现存的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南方弘传佛法的时间本来就比北方稍晚。东晋时期的佛学中心在庐山,到南朝时,虽然历代帝王大多崇佛,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描绘的自然是佛法在作为帝都的南京及其周边的繁盛。在当时,仅为一个县制的杭州,灵隐寺并没有获得长足的发展。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唐朝,随着此时国运的隆昌,中国佛教进入全面鼎盛时期,灵隐寺的香火终于日渐兴旺起来。
在武林山下,西湖边分布着大大小小数不清的茶园。在这广袤的茶园间行走,心也随之安静下来。茶文化是杭州城市的一个特色,尤其是西湖龙井,早已是享誉海内外的茶中精品。武林山上的僧人们也跟当地的居民一样精于茶道,自古以来,以香茶礼佛、以饮茶参禅是这里的一个传统。其实,早在唐代,灵隐寺就与中国茶文化结下了一段特殊的因缘。公元八世纪末,茶圣陆羽来到灵隐寺,据说,他曾在这里寓居三年。不仅写成了中国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而且留下《灵隐寺记》,记录了唐代灵隐寺的风貌:榭亭岿然,袁松多寿,绣角画拱,霞晕于九霄;藻井丹楹,华垂于四照。修廊重复,潜奔潜玉之泉,飞阁岩晓,下映垂珠之树。风铎触钧天之乐,花鬘搜陆海之珍。
然而仅仅几十年后,发生于唐末的会昌法难席卷全国,一时间灵隐寺的殿宇被毁,僧侣离散,温暖祥和的佛教盛景顿时成为一片废墟。
释恒可:这是寺里最后一块还没有修整的院落,历史上破败时候的灵隐寺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灵隐寺志》上说,这座寺庙曾经十四次被毁坏,却又十四次重建起来,真是不可思议。
古城杭州山水秀丽,人文荟萃,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事实上,作为江南文化中心之一的杭州,真正大发展迟至唐朝。幸运的是,在唐灭后,战乱频仍的五代时期,这座江南名城却一直得以避免战祸之苦,运河所带来的繁华也因此延续下来。
钱镠,这位五代吴越国的开国君主以及他的继位者们,自定都杭州起的近百年中,始终推行“善事中原,保境安民”的国策。待大宋建国,他们又不事刀兵,纳土归宋,为后世杭州的持续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们大兴佛教,以教化臣民,当时在其境内的佛寺竟达一百三十多座,今天杭州著名的雷锋、保俶、六和三塔都是这一时期建造的。
公元960年,经过重建的灵隐寺,迎来了一位重要的僧人。他就是应吴越国王钱弘俶延请,前来主持这座古刹的永明延寿禅师。今天灵隐寺大雄宝殿前的露台边,这两座高约十二米的八面九层楼阁式石塔,就是这一年建成的。据记载,这一时期的灵隐寺名“灵隐新寺”,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房一千三百间、僧众三千余人,香火极盛。永明延寿禅师因此被尊称为灵隐寺的中兴之祖。
在西湖净慈寺旁的永明塔院,至今供奉着永明延寿禅师的舍利塔。大师于975年坐化,吴越国王赐号“智觉禅师”,世人称其为弥陀下生,倍极尊崇。大师以禅宗法眼宗三祖撰写佛学巨著《宗镜录》,首倡“禅净合流,万法归宗”,故又被后人尊为净土宗六祖。大师之后,随着南宋定都杭州,中国南方禅风日盛,而灵隐寺也走进了寺院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期,从此成为一处禅宗专修道场。
然而,元明两代又是灵隐寺一个多灾多难的时期,寺庙先是毁于战祸,后又数次经历火灾、雷火洗礼,及至清初,这里已是一派苔寮藓壁的破败境况。
公元1649年,清顺治六年,名僧具德禅师主持灵隐寺,他多方募资,历经辛苦,用了十八年时间,耗银达百万两,终于使灵隐寺“法席一新,建置甚盛,宝相庄严”,后人感叹具德禅师修复灵隐“名为重兴,实同开创”。经修复的灵隐寺规模之大有七殿,十二堂,四阁,三楼,三轩,一时香火冠绝东南。
释恒可:具德祖师曾说:“夫所谓道场者?上以荘严尊象,敬礼三宝,使人得以瞻仰;下以键锤衲子,传佛祖慧命。外以接待宰官居士,内以安置诸执事,一应僧众寮屋,缺一不可。”当看到这段历史时,我禁不住想,真不知道如果当初没有具德祖师,今天的灵隐寺会是什么样子。但现在想来,佛主灭度两千多年,世事变幻,他所说的佛法却凭借种种因缘流传下来,至今还在利益我们这些释门佛子,所以灵隐寺的因缘实在也不是简单的事啊。
具德禅师的这次重修,基本奠定了灵隐寺今天的格局。今天的灵隐寺以中国佛寺典型的伽蓝七堂规制构建而成。在寺庙的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分列着: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和华严殿等五重殿宇。
天王殿内,弥勒菩萨背后的这尊韦驮像高2.5米,是用整段香樟木雕刻而成,为南宋初期遗物,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灵隐寺中现存最古老的一尊佛像。
这座大雄宝殿,是清代所建的仿唐建筑。它采用古代建筑单层三重歇山顶的传统手法,加上高高翘起的飞檐翼角,使庞大的屋顶显得轻盈活泼。殿高33.6米,面宽七间,进宽四间,在国内其他佛教寺院中并不多见。
供于大殿内的这尊释迦牟尼佛像,是以唐代禅宗著名雕像为蓝本,用二十四块香樟木组合而成。佛像造型体态丰满、慈祥和蔼、妙相庄严,像高24.8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香樟木雕佛教坐像。
释迦牟尼佛像后壁是一组大型雕塑,高二十余米,全部用黏土塑成,不掺一点水泥。群雕以童子拜观音为主体,共有大小塑像一百五十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观音左侧一尊双手合十,身穿红肚兜的童子便是善财,另外一侧则是龙女。民间所常说的金童玉女指得就是他们两位。
寺庙的第三重殿是药师殿。据《药师经》记载,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又称为大医王佛。因为他能使众生离苦得乐,解除病痛和灾害,所以人们又称他为消灾延寿药师佛。
华严殿,是灵隐寺最高,也是最后一重大殿。店内供奉的华严三圣,线条悠美,雕工精致。据说,三尊佛像是用同一根巨大的楠木雕刻而成,倍极珍贵。
释恒可:一千六百多年来,灵隐寺一直与飞来峰下这片武林山水休戚与共,息息相通。今天,从杭州市中心坐车到灵隐寺只需要半小时。如果说是杭州城市的发展给灵隐寺带来了香火的再一次繁盛,那么灵隐寺的存在则始终是杭州文化性格中最原本的一层底色。也许正因为如此,才有那么多关于杭州和灵隐寺的历史掌故及文坛佳话被记录下来,代代相传。
故事一: 陕西长安县有一个农人,在地里干活,看到一条蛇钻入洞里,他就把蛇收支的两个洞都堵死了。过了两天后,他二十岁的大儿子和十岁的小儿子俄然不会说话,后经许多医院治疗都无效。两个孩子不会说话现已
捕捉贩卖野生动物遭殃祸章家有三兄弟,同住一个院子里,其中两个都很老实,在家种田,靠本分养家,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自己也没什么文化,就谈不上对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孩子们二十几岁了也没读到什么书。但贫苦勤劳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这几个年轻人,女的学做裁缝,男的学修汽车,现在也都干
我是四川一家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不是那场灾难,我的生活应该像其他人那样快乐、自信而充实,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可自从患病后,我整个人就渐渐颓废了。那是2001年的1月,我和单位的几个同事出差到成都,晚上住到酒店后不久,有小姐打电话来问要不要“服务”,经不住诱惑,发生了让我这辈子都后悔莫及的事情。
夜已深,高速途中,刘细锋和“老相好”陈海蓉聊着聊着便难忍欲火,在行驶的大货车上玩起了“车震”。面对活生生上演在身后的“活春宫”,31岁的司机张章生却没能做到心无旁骛,他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频频回首,不时偷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两辆重型半挂车相撞起火,大火瞬间蔓延,正在快活的老板和“相好”没能及时逃脱,被活活烧死。事后清理现场,他们已是一对裸尸。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命是定数,运是变数,我的一个朋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精品楼盘,一砖一石没有半点打折扣的地方,看到很多同起步的地产商都赚钱了,他还是坚持着,因为成本高,房子卖得不好,前年的时候基本已到了破产的边缘,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深秋的时候,他说:“下个月,货款利息再还不上,我可能就干不下去了。”我当时听了真是觉得很伤感,这世界难道好人没有好报吗?他曾是种地出身,几年来,他为以前的村子修了小学,敬老院,修了从村口通向县城的公路,他资助了很多贫困的人。
我好后悔!我本有一个很漂亮很贤慧的妻子。自从2001年开始就犯了邪淫,先是勾引了本单位的一个同事,来往了数个月,以后上网还和几个女孩女人发生过关系,还偶尔嫖娼。可是我竟然忘记了淫人妻者自己妻也会被人淫的因果道理。虽然在一年前我学佛以后我已经戒了邪淫,可是报应却也来了!
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翁染上难言之疾,给子女们造成了难言之痛。日前,宁波鄞县某村的这位老年村民下体长出了指甲般大的赘生物。孝顺的三子一女急忙送老人到医院就诊。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们几乎都诊断为鳞状皮细胞癌,要切除生殖器并辅之化疗。子女们为救老父性命,含泪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
在某处有一条蛇,一天蛇尾告诉蛇头说:「我应该走在前面。」蛇头回答说:「一向都是我在前面,为什么你突然要这样呢?」蛇头说完便继续往前走,完全不理会蛇尾。蛇尾见状,便故意缠住树干,不肯继续前进。蛇头只好使劲地用力拉,拉扯了半天,弄得双方都精疲力竭。
特异功能可能受到鬼神灵力加持故有预知之特异功能一次意外足以致富。大难不死获特异功能 信不信由你。人类总希望能预知未来,波兰一名男子便是因为能预知人的死期而致富;但保险公司却因他而大伤脑筋!这男子是六十八岁的爱尔·巴非亚。他原任职司机,在一九八五年时因一次意外,撞伤头部,自此便获此能力。他首先预知三十一岁的女地主死期,一鸣惊人,不少人跑来咨询自己或亲人的死期,而爱尔·巴非亚则每次收五百元咨询费,由于其预言甚准确,故其门庭若市,巴非亚藉此预知能力,赚得一所豪宅
凡夫追求财物,圣人追求真理。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尿毒病人,在送到慈济医院之前,他的双脚已经被锯断了。医院每天必须为他洗肾三次,却没有亲人来照顾他。慈济医院有一位男志工每天都去帮他洗澡,并教他念佛。有一天,老人突然要志工答应他两个要求:一是多陪他念佛,二是叫他一声「爸爸」。老人的要求,志工都有答应了。在念佛之前,老人说出了自己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有位学生给我看了一则《锯和蛇》的故事,并且忏悔说道:“我曾有着和毒蛇一样的愚痴嗔恨等烦恼,是佛法给予我智慧,让我慢慢变得冷静理智。”故事是这样的:一条蛇进入木工店,穿过锯子时受了一点伤。它本能地转过身咬住锯子,没料到又把嘴弄伤了。蛇以为又受到锯子的攻击,决定用整个身体缠住锯子,使锯子窒息。于是它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不幸的是,蛇最终被锯子锯死
从前有个愚人,准备宴请亲友,打算积蓄一些牛奶,以备宴会时用。于是他想道:“若现在天天把牛奶挤出来,就会存得很多,那就没有地方存放,况且牛奶放存久了也会变坏,不如就蓄存在奶牛的肚子里,等到宴会时,可以当场挤出牛奶来。”他想好后,就把母牛和吃奶的小牛分开喂养。一个月以后,他举行宴会时,亲朋好友都来了。这时他把母牛牵来,想挤牛奶,谁知一点牛奶也挤不出来,惹得宾客当场辱骂和讥笑他。愚人往往就是这样自以为是。
从前,有一个富人,愚蠢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个人到另外一个富翁家,看到有三层楼,又高大,又壮美,轩敞窗朗,心生羡慕。心里想:“我的钱财不比他少,我也要造这样一座楼。”于是他找来了木匠,问:“那座楼是你造的吗?”木匠回答说:“是的。”“现在你也为我造这样一座楼。”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地处穷乡僻壤。这个国家的人也无知无识。有一个人喜欢养猪。一天到了另外一个村落,见到有许多干粪,心里想:“这里的干粪好多呀!现在我应当用草把这些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回家。”于是,这个人找了些草,把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走到半路,恰好下起了大雨,粪汁流下,一直流到了脚跟。众人看到了,都说这人是疯子。粪便是臭的,即便是晴天也不应顶在头上,何况是雨中呢!
某日,师上堂开示:“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要学习菩萨,不要在因上造作,就不会有这个果报。都知道自己有毛病,为什么不去修改?要找好的方法把这个病治好,这才是根本。再痛苦、再委屈、再烦恼,不去修正自己的习气、毛病,不去解决实际问题,一点用都没有。
某次法会前开会做相关部署,师开示道:“这次法会的总指挥,你们得学会真正以管理者的心态去做事,抓大放小。你是指挥,要安排好大家的工作,而不是啥事都要亲力亲为,千万不要有害怕得罪人的心态,要为整个法会效果考虑,你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怎么样做一调整,是你们应该考虑的课题。
佛陀前世为菩萨时,曾经身为鸽王。“徒众五百”,在国王的花园里飞翔觅食。国王看到了,命令下人张网捕捉,所有的鸽子都被捉住关在笼子里了。国王每天让人用白米、肉屑喂养这些鸽子。鸽王痛心地说:“我们失去自由,说不定会成为国王的盘中菜肴。我们必须逃出去。‘佛经众戒,贪为元首,贪以致荣者,犹饿夫获毒饮矣。’从今天开始,大家不要再吃这些饲料了,只有如此,才能保全大家
从前有一个国王,国王拥有一棵极其高大茂盛的果树。每年这棵树结果实的时候,香气四溢,味道甜美。有一个人来到宫廷,国王对他说:“这棵树上将要结出味道美妙的果实,你想吃吗?”这个人回答说:“这棵树太高大了,即使我想吃,又怎么取下来呢?”国王于是命令砍倒这棵树,希望今年结果时可以很方便地摘到果实。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