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 白萝卜 荸荠 菠菜 菜花 草菇 茶树菇 春笋 大白菜 大薯 刀豆 冬瓜 冬笋 豆角 方瓜 佛手瓜 海带 海藻 荷兰豆 黑豆芽 黑木耳 红椒 红薯 胡萝卜 葫芦 花椒 滑子菇 黄豆芽 黄瓜 黄花菜 姬松茸 尖椒 豇豆 茭白 节瓜 芥菜 芥兰 芥蓝 金针菇 菊苣 卷心菜 空心菜 苦菜 苦瓜 苦菊 苦苣 辣椒 莲藕 芦笋 萝卜

白木耳的药用价值与食疗作用

木耳 | 作者:网络 [投稿]

白木耳的药用价值与食疗作用

  白木耳是中国的特产,白木耳主产区银耳的发源地是通江县,通江县气候温和湿润,最适合食用菌的生长。素有“中国银耳之乡”的美誉,地处四川省大巴山中的巴中市通江县。其最早的发源地在涪阳——陈河的九湾十八包,用耳农们话可以把银耳的起源解释为 “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因为通江银耳是在一种奇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孕育出来的,所以,有专家说:通江银耳是天地灵气所化育,日月精华之结晶。通江银耳之所以不同还在于它对寄生体的选择,它不仅要求用青杠木做载体,而且讲究“座七砍八”。所谓“座七砍八”就是要选择青杠木生长期已满七年于第八年砍来种耳,令人感到有趣的是,人类最忌讳“煮豆燃豆萁”,通江银耳却偏要煮豆燃豆萁。它必须用青杠木烧制的杠碳火慢慢烘烤,才能保留其营养成分。

白木耳的药用价值:

  1. 唐慎生著《抗癌纵横谈一探索与希望》确认银耳主治肺热咳嗽,肺燥咳嗽,虚痨咳嗽,久咳,喉痒,痰中带血,久咳伤络,肋痛,肺痛,肺萎,月经不调,妇女带症,肺痨,胃炎大便秘结,大便秘结,大便下血,水泻,痢疾,面部黑斑,肿瘤等病症。

  2. 清宫太医唐容川《本草问答》载:“慈禧痢下,百医莫治,容川投以耳汤一剂,服后立愈,慈禧自此常服之”。称:白耳润肺生津,主攻:生津、活血、滋阴补阳,尤能治肠风下血,妇女带症。

  3. 孙思邈的《千金翼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叶可峰的《本草再新》、曹炳章的《增订伪药条例》、《中国大辞典》等史书对银耳均有详细的论述。

  4. 1961年第三期《中药杂志》称:“银耳发醇液,多糖A和多糖B均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能提高肌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能力,有助于改善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免疫机能低下状态,能提高抗病能力,能防癌”。

  5. 清宫侍女德龄著《御香飘渺,御膳房》论通江银耳说:“银耳那样的东西,它的市价贵极了,往往一小匣子银耳就要花一、二十两银子才能买到。而且就是寻常人或官员,愿意花多贵的钱去买它的话,也不容易得到好的,理由是最好的银耳(通江九湾十八包)已成为四川做官的人孝敬太后的一种专利品,他们雇佣了许多人,常年在那里搜寻最好的银耳拿去巴结太后和勾通外商,大发横财。

  6. 南京中医学院、江苏中医研究所编《中药学》载:“白耳性味甘平,入肺、胃肾之径,功用滋阴润肺,生津、主治虚痨咳喘,痰中带血,虚热口渴,肺萎等症”。

  7. 张红安《本草诗解药注》谓:“白耳有麦冬之润而无其寒,有玉竹之甘而无其腻,诚润肺滋阴之要品,为人参、鹿茸、燕宣窝所不及”。

白木耳的食疗作用:

  银耳味甘、性平,归肺、胃、肾经;

  用于治肺热咳嗽、肺燥干咳、妇女月经不调、胃炎、大便秘结等病症;对阴虚火旺不受参茸等温热滋补的病人是一种良好的补品。

  银耳药性作用缓慢,需久食才有效。

白木耳的功能主治:

  ①《饮片新参》:清补肺阴,滋液,治劳咳。

  ②《增订伪药条辨》:治肺热肺燥,干咳痰嗽;衄血,咯血,痰中带血。

  ③《本草再新》:润肺滋阴。

  ④《本草问答》:治口干肺痿,痰郁咳逆。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注意:

  风寒咳嗽者忌用。

温馨提示:

  白木耳宜用开水泡发,泡发后应去掉未发开的部分,特别是那些呈淡黄色的东西。冰糖银耳含糖量高,睡前不宜食用,以免血黏度增高。银耳能清肺热,故外感风寒者忌用。食用变质银耳会发生中毒反应,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