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卷十一菜部 荤辛类·柔滑类·菜类·水菜类·芝类

  补阳散瘀。

  辛温微酸。温脾益胃。止泻痢而散逆冷。助肾补阳。固精气而暖腰膝。散瘀血。逐停痰。

  入血分而行气。治吐衄损伤。一切血病。捣汁、童便和服。噎膈反胃。胃脘痛。能消瘀血、停痰在胃口、致反胃及胃脘痛、治反胃噎膈、宜用韭汁、姜汁、牛乳、细细温服、韭汁散瘀、姜汁下气、消痰和胃、牛乳解热润燥补虚、也有食热物及郁怒、致死血留胃中作痛者、宜气血、有肾气上攻致心痛者、宜韭汁和五苓散为丸、空心茴香汤下。解药毒、食毒、狂犬蛇虫毒。经曰: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果、桃李枣杏栗也、五菜、韭薤葱葵藿也、大蒜、自汉张骞使西域、始得种入中国、故一名葫。多食神昏目暗。忌蜜。百虫入耳、韭汁灌之、即出、 耳出水、韭汁日滴三次、效、漆疮作痒、韭叶杵傅之、即愈。

  韭子

  补肝肾。辛甘而温。补肝肾。助命门。暖腰膝。治筋痿遗尿。泄精溺血。

  白带白淫。

  经曰:足厥阴病则遗尿、思想无穷、入房太甚、发为筋痿、及为白淫、韭子同龙骨桑螵蛸、能治诸病、以其入厥阴补肝肾命门不足、命门者、藏精之府也。下部有火。而阴气不固者。勿服。蒸晒炒研。藏器曰:梦遗溺白、每日空心生吞韭子二十粒、盐汤下。

  葱白

  轻、发表和里、宣、通阳活血。

  辛散而平。隐居曰:白冷青热、伤寒方中、不得用青。发汗解肌。通上下阳气。仲景白通汤、通脉四逆汤、并加之以通脉回阳、若面赤而格阳于上者、尤须用之。治伤寒头痛。

  时疾热狂。阴毒腹痛。阴证厥逆、安脐上熨之。香港脚奔豚。益目睛。白睛属肺。利耳鸣。通二便。时珍曰:葱白吹盐入玉茎中、治小便不通、及转脬危急者、极效。气通则血活。气为血帅。故治吐血衄血。便血痢血。折伤出血。火煨研封、止痛无瘢。乳痈风痹。

  通乳安胎。合香豉阿胶、治胎动。通气故能解毒。杀药毒、鱼肉毒、蚯蚓毒。涂 犬伤。

  多食令人神昏发落。虚气上冲。取白连须用。同蜜食。杀人。百一方、患外痔者、先用木鳖煎汤熏洗、以青葱涎对蜜调敷、其凉如冰。同枣食。令人病。合犬雉肉食。令人病血。

  青叶、治水病足肿。茎叶煮汤渍之、日三五次、妙。汁、金疮出血、取葱炙热、 汁涂之。

  薤

  一名 子。滑、利窍泄滞。

  辛苦温滑。下气调中。散血生肌。泄下焦大肠气滞。治泄痢下重。好古曰:下重者、气滞也、四逆散加此以泄滞、按里急后重、有气虚血虚、火热风燥之不同、宜随证施治、勿专执一说。胸痹刺痛。肺气喘急。取其滑泄。安胎和产。涂汤火伤。和蜜捣。滑利之品。

  无滞勿用。补虚之说。切勿信之。叶似韭而中空。其叶光滑、露亦难伫、故云薤露。根如蒜。取白用。

  大蒜

  即葫。宣、通窍辟恶。

  辛热有毒。开胃健脾。消谷化食。肉食尤验。辟秽驱邪。通五脏。达诸窍。凡极臭极香之物、皆能通窍。去寒滞。解暑气。辟瘟疫。消痈肿。捣烂、麻油调敷。破症积。捣贴亦妙。杀蛇虫蛊毒。治中暑不醒。捣和地浆、温服。捣贴足心。能引热下行。治鼻衄不止。捣纳肛门。能通幽门。治关格不通。敷脐能达下焦。消水。利大小便。切片灼艾。灸一切痈疽恶疮肿核。李迅痈疽方论云:痈疽著灸、胜于用药、缘热毒中膈、上下不通、必得毒瓦斯发泄、然后解散、初起便用独头大蒜、切片灸之、三壮一易、百壮为率、但头项以上、切不可灸、恐引气上、更生大祸也、史源云:有灸至八百壮者、约艾一筛、初坏肉不痛、直灸到好肉方痛、至夜火 、满背高阜、头孔数百、则毒外出、否则内逼五脏而危矣。性热气臭。生痰动火。散气耗血。昏目损神伐性。五荤皆然、而蒜尤甚、楞严经云:五荤熟食发淫、生啖增恚、释氏以其有损性灵、故绝之也、炼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苔胡荽为五荤、道家以韭薤蒜芸苔胡荽为五荤、佛家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葱 葱为五荤、慈葱、冬葱也、 葱、山葱也、兴渠、西域之菜、云即中国之荽、一说即阿魏也。虚弱有热之人。切勿沾唇。独头

  芸苔

  一名油菜。宣、散血消肿。

  辛温散血。消肿。捣贴游风丹肿。孙思邈身验、神效,及乳痈。多食动疾发疮,子、功用略同。治难产。油、能杀虫。(禾苗生虫虱、菜油煎滚、乘热洒扫之、即除、豆油亦可。

  白芥子

  宣、利气豁痰。

  辛温入肺。通行经络。发汗散寒。温中开胃。利气豁痰。丹溪曰: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此不能达行、韩 三子养亲汤、白芥子主痰、下气宽中、苏子主气、定喘止嗽、莱菔子主食、开痞降气、各微炒研、看所主为君、治老人痰嗽喘满、懒食而气实者。消肿止痛。

  痰行则肿消、气行则痛止、为末、醋调敷、消痈肿。治咳嗽反胃。痹木香港脚。筋骨诸痛。

  痰气阻滞。阴虚火亢。气虚久嗽者。勿服。北产者良。煎汤不可太熟。熟则力减。茎叶、动风动气。有疮疡痔疾便血者。俱忌。芥菜子、豁痰利气。主治略同。芥菜辛热而散。能通肺开胃。利气豁痰。久食则积温成热。辛散太甚。耗人真元。昏目发疮。

  蔓菁子

  即芜菁、一名诸葛菜。泻热、利水明目。

  苦辛平。泻热解毒。利水明目。古方治目、用之最多、治黄胆捣服。腹胀。捣研、滤汁饮、或吐或利、腹中自宽、得汗愈。症瘕积聚。小儿血痢。蜜和汁服。一切疮疽。捣敷皆乳痈、冬采根用。敷蜘蛛咬毒。藏器曰:蔓菁园中无蜘蛛。时珍曰:蔓菁子可升可降、能汗能吐、能下能利、利小便、明目解毒、其功甚伟、世罕知用、何哉。实热相宜。虚寒勿使。根、解酒毒。末服。涂诸热毒。和芸苔根捣汁、鸡子清调、或不用芸苔、单盐捣亦可。捣敷阴囊肿大如斗。叶、利五脏。消食下气。治嗽。飞丝入眼、用叶揉烂、帕包、滴汁三两点、自出也。

  莱菔子

  宣、破气除痰消食。

  辛温。长于利气。生用能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炒熟能定咳嗽痰喘。丹溪曰:治痰有冲墙倒壁之功。调下痢后重。止内痛。消食除膨。虚弱者服之。气喘难布息。俗名萝卜子。年久头风、生姜等分捣汁、入麝少许、搐鼻。

  莱菔

  宣、破气化痰、消食。

  辛甘平。生食升气。熟食降气。宽中消食。化痰散瘀。治吐衄咳嗽吞酸。利二便。解酒毒。

  制面毒、豆腐积。腐浆见莱菔则难收。生捣涂跌打汤火伤。治噤口痢。耗气渗血。白人须发。服首乌地黄者、尤忌之、生姜能制其毒。莱菔菜、辛苦温。功用略同。亦甚消伐。

  生姜

  宣、散寒发表、开痰止呕。

  辛温。行阳分而祛寒发表。宣肺气而解郁调中。畅胃口而开痰下食。治伤寒头痛。伤风鼻塞。辛通入肺。咳逆呕哕。有声有物为呕、有声无物为哕、有物无声为吐、其证或因寒、因热、因食、因痰、气逆上冲而然、生姜能散逆气、呕家圣药。胸壅痰膈。寒痛湿泻。

  消水气。行血痹。

  去秽恶。杀半夏、南星、菌蕈、野禽毒。野禽多食半夏、故有毒、生姜能解之。辟雾露山岚瘴气。早行、含之。叶、食 成症。捣汁饮。即消。

  姜汁

  润、开痰。

  辛温而润。治噎膈反胃。同韭汁、梨汁、竹沥、童便、人乳、蜂蜜、驴尿、地栗汁、蔗浆、藕汁等、出入酌用。救暴卒。凡中风、中气、中暑、中恶、暴卒等证、姜汁和童便饮、效、姜汁开痰、童便降火也。疗狐臭。频涂。搽冻耳。熬膏涂。贴风湿痹痛。和黄明胶熬。

  姜皮

  和脾行水。

  辛凉。和脾行水。治浮肿胀满。以皮行皮、五皮散用之。古方以姜茶治痢、热痢留皮、冷痢去皮、大妙。

  煨姜

  和中止呕。

  用生姜惧其散。用乾姜惧其燥。唯此略不燥散。凡和中止呕。及与大枣并用。取其行脾胃之津液而和营卫。最为平妥。老姜洗净。用湿粗草纸包。炭火内煨。令草纸纯焦。并姜外皮微焦。中心深黄色则透矣。切片。

  乾姜

  燥、温经逐寒、宣、发表通脉。

  辛热。逐寒邪而发表温经。燥脾湿而定呕消痰。同五味。利肺气而治寒嗽。开五脏六腑。

  通四肢关节。宣诸络脉。治冷痹寒痞。反胃下利。腹痛症瘕积胀。开胃扶脾。消食去滞。母姜晒乾为乾姜。白净结实者良。如惧其散、炒黄用、或炒微焦、市医将乾姜泡淡用之、殊属可笑。

  黑姜

  燥、回阳。

  辛苦大热。除胃冷而守中。辛则散、炮则稍苦、故止而不移、非若附子走而不守。去脏腑沉寒锢冷。能去恶生新。使阳生阴长。故吐衄下血。炮黑、止吐衄诸血、红见黑则止也。有阴无阳者宜之。亦能引血药入气分而生血。故血虚发热。产后大热者宜之。此非有馀之热、乃阴虚而阳无所附也、忌用表药寒药、炮姜能入肝、引众药生血、故与补阴药同用、而热自退、乃热因热用、从治之法、故亦治目睛久赤。引以黑附。能入肾而祛寒湿。能回脉绝无阳。通心助阳。而补心气。苦入心。乾姜炮黑为黑姜。按姜味大辛。辛能僭上。好古曰:服乾姜以治中者、必僭上、宜大枣辅之。亦能散气走血。辛热最能动血。损阴伤目。凡阴虚有热者勿服。孕妇尤忌。 鼻不通、乾姜末蜜调塞鼻中、即通。

  胡荽

  宣、发痘疮、辟恶气。

  辛温。微毒。主消谷。止头痛,通小腹气及心窍,利大小肠。其香窜。辟一切不正之气。

  痧疹痘疮不出。煎酒喷之。痘疹不出、用酒煎沸、勿令泄气、候冷、去滓、微微从项以下、喷身令遍、除头面勿喷、盖覆令暖、即出。久食损人精神。令人多忘。病患食之脚软。孩子赤丹、胡荽汁涂之、面上黑子、胡荽煎汤、日日洗之。

  大茴香

  古作 香。燥、补肾命治寒疝。

  辛温。暖丹田。补命门。开胃下食。调中止呕。疗小肠冷气。 疝阴肿。疝有七种、气血寒水筋狐 也、属肝经病、以厥阴肝脉络阴器也、多因寒湿所致、亦有挟虚者、当加参术于温散药中。腹痛霍乱。乾湿香港脚。能昏目发疮。若阳道数举。得热则吐者。均戒。产宁夏。大如麦粒。轻而有细棱。疝气入肾、茴香炒作二包、更换熨之。

  小茴香

  一名莳萝。理气开胃。

  辛平。理气开胃。亦治寒疝。食料宜之。煮臭肉、下少许、即无臭气、臭酱入末亦香、大茴尤捷、故名茴香。小如粟米。炒黄。得酒良。得盐则入肾。发肾邪。故治阴疝。受病于肝、见证于肾、大小茴各一两、为末、猪胞一个连尿入药、酒煮烂为丸、每服五十丸。八角茴香、又名舶茴香。辛甘平。功用略同。自番舶来。实大如柏实。裂成八瓣。一瓣一核。黄褐色。

  胡萝卜

  宽中散滞。

  甘平。宽中下气。散肠胃滞气。元时始自胡地来。气味微似莱菔。故名。有黄赤二种。

  子似莳萝。可和食料。治时痢。

  水芹

  通、去伏热。

  甘平。去伏热。及头中风热。利口齿及大小肠。治烦渴。崩中带下。五种黄病。小便出血、水芹捣汁、日服二合。

  旱芹

  泻、散结。

  甘寒。除心下烦热。疗鼠 瘰 。结核聚气。下瘀血。止霍乱。凡结核气、旱芹日乾为末、油煎成膏摩之、日三五度、便痊。

  蓬蒿菜

  古名同蒿。宣、消痰利便。

  甘辛凉。安心气。和脾胃。消痰饮。利肠胃。

  白菜

  一名菘菜。和中、疏通脏腑。

  甘平。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消食下气。治瘴气。止热气嗽。和中。利大小便。

  茎圆浓者。名白菜。茎扁而白。黄嫩脆美者。名黄芽菜。尤美而益人。小儿赤游、行于上下、至心即死、菘芽捣敷之、良、漆毒生疮、捣敷亦妙。以上荤辛类。

  菠菜

  一名菠 。通脏腑血脉。

  甘温。古本草皆言其冷、今人历试之、但见其热、不觉其冷。滑微毒。利五脏。通血脉。

  开胸膈。解酒毒。宣肠胃热。下气调中。止渴润燥。根尤良。

  荠菜

  利脏和中

  甘温。利五脏。益肝和中。根、益胃明目。治目痛。同叶烧灰。治赤白痢极效。蜜汤调。

  释家取其茎、作挑灯杖、可辟蚊蛾、谓之护生草、以能护众生也。子、名 实、又名菥 子。明目。甘平。去风热毒。明目。治目痛青盲。饥岁采子、水调成块、煮粥作饼、甚粘滑。花、治久痢。阴乾研末、枣汤日服二钱。辟蚊蛾。布席下

  苋菜

  通窍利肠。

  甘冷利除热。通九窍。利肠滑胎。治初痢。忌与鳖同食。(小儿紧唇、赤苋捣汁洗之、诸蛇螫人、紫苋捣汁、饮一升、以滓敷之。子、明目。祛肝风客热,明目,治青盲,及眼见黑花。

  马齿苋

  泻热散血。

  酸寒。散血解毒。祛风杀虫。治诸淋疳痢。海上方、捣汁合鸡子服、治赤白痢。血癖恶疮。多年恶疮、敷两三遍、即瘥、煎膏、涂秃疮湿癣。小儿丹毒。捣汁饮、以滓涂之。利肠滑产。叶如马齿。有小大二种。小者入药。性至难燥。去茎。亦忌与鳖同食。杂物眯目不出、用东墙上马齿苋、烧灰、研细、点少许于 头、即出。子、明目。明目。治青盲。及目中出泪。或出脓。

  生菜

  一名白苣。泻热利肠。

  苦寒。利五脏。通经脉。开胸膈壅气。解热毒酒毒。止渴利肠。鱼脐疮、头白痛甚、以针刺破头、以白苣汁滴孔中、良。

  莴苣

  泻热利肠。

  苦冷微毒。中其毒者、以姜汁解之。功同白苣。又能通乳汁。杀虫蛇毒。自莴国来。

  故名。江南人、盐晒压实、以备方物、名莴苣笋。子、下乳汁。通小便。治痔漏阴肿下血。损伤作痛。炒用。小便尿血、莴苣菜捣敷脐上、甚效、小便不通方同。

  蒲公英

  一名黄花地丁。泻热解毒。

  苦甘寒。东垣曰:苦寒入肾、丹溪曰:花黄味甘、可入阳明、太阴经。化热毒。解食毒。

  消肿核。颛治疔毒乳痈。乳头属厥阴、乳房属阳明、同忍冬煎、入少酒服、捣敷亦良。亦为通淋妙品。擦牙、乌须发。萨谦斋瑞竹堂方、有还少丹方、取其通肾。白汁涂恶刺。凡螳螂诸虫孕育、游诸物上、必遗精汁、乾久则有毒、人手触之成疾、名狐尿刺、惨痛不眠、百治难效、取浓汁涂、即愈、千金方极言其功。叶如莴苣。花如单瓣黄菊。四时有花。

  花罢飞絮。断之茎中有白汁。多年恶疮、蒲公英捣烂、贴之甚妙。

  翘摇

  即巢菜。宣、祛风热。

  辛平。利五脏。明耳目。去热风。止热疟。唐德宗贞元广利方、煮汁服。明耳目。活血平胃。长食不厌。甚益人。令人轻健。俗名花草。苏东坡云:菜之美者、蜀乡之巢、故人巢元修嗜之、因谓之巢菜、又谓之元修菜、煮食蒸食、作菜作馅、俱佳。花草子。活血明目。易简方、为末、甘草汤服二钱、日三服。今药肆中。以此伪充沙苑蒺藜。此物辛利、沙苑蒺藜涩固、其性大不相同。

  菜

  通、泻热解毒。

  甘寒滑。治消渴热痹热疽。逐水。解百药毒并蛊毒。下气止呕。和鲫鱼作羹食。疗诸肿毒并诸疮。保生馀录、治一切痈疽、春夏用茎、秋冬用子、就于根侧寻取、捣烂敷之、未成即消、已成即毒散、用叶亦可、保幼大全、治头上恶疮、以黄泥包豆豉、煨熟取出为末、以菜油调敷之。一名马蹄草。生吴越地湖泽中。 本作 、贾思勰齐民要术云: 性纯而易生、种以深浅为候、水深则茎肥而叶少、水浅则茎瘦而叶多、其性遂水而滑、故谓之 菜、并水葵露葵之名、形似马蹄、三月至八月、味甜体软可口、乃菜中之最美者也、九月至十月渐粗硬、则名葵 、或名猪 、言可饲猪也。

  羊蹄

  即秃菜。通、祛风。

  苦寒。治产后风秘。捣汁二三匙、入水半盏煎之、空腹温服。头风白屑。宋太宗圣惠方、羊蹄草根杵、同羊胆汁涂之、永除。喉痹不语。羊蹄独根者、勿见风日及妇人、以三年醋、研如泥、生布拭喉外令赤、涂之。头上白秃。方同上。丹溪曰:羊蹄根属水、是血分药。能制三黄、砒石、丹砂、水银。

  菜

  音甜、一名 菜。泻热通阳。

  甘苦凉滑。微毒。利五脏。通心膈。解风热毒。疗时行壮热。俱捣汁饮。止热毒痢。

  夏月以菜作粥。又捣敷禽兽伤。禹锡曰。食之动气。冷气人食之。必破腹。子、醋浸。揩面去粉滓。润泽有光。

  黄瓜

  一名黄花菜。通结利肠。

  甘。微苦微寒。通结气。利肠胃。

  鱼草

  古名蕺。泻热解毒。

  辛微寒。有小毒。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 疾。解 毒。敷恶疮白秃。淡竹筒内煨捣。

  蕨

  泻热利水。

  甘寒滑。去暴热。利水道。时珍曰:性冷而滑、泄阳气、降而不升、耗人真元也。作蔬味甘滑。亦可醋食。采取嫩茎、以灰汤煮去涎滑、晒乾。澄粉甚滑美。其根紫色、皮肉有白粉、捣烂、再三洗澄、取粉。

  芋

  宽胃通肠。

  辛平滑。有小毒。宜与姜同煮、换水再煮、方可食之。宽胃口,通肠闭。和鱼煮食,甚下气调中。梗、擦蜂螫。良。

  土芋

  熟、浓肠胃、生、解药毒。

  甘辛寒。有小毒。煮熟食。浓肠胃。止热嗽。生研水服。解诸药毒。当吐出恶物便止。俗名香芋。

  山药

  一名薯蓣。补脾肺、涩精气。

  色白入肺。味甘归脾。补其不足。清其虚热。润皮毛。化痰涎。姜汁拌炒。固肠胃。止泻痢。肺为肾母。故又益肾强阴。治虚损劳伤。脾为心子。故又益心气。子能令母实。治健忘遗精。性涩。生捣敷痈疮。消肿硬毒。色白而坚者佳。形圆者、为西山药、形扁者、为怀山药、入药为胜、俱系家种、野生者更胜。勿同面食。零馀子。山药藤上所结子。甘温。功用强于山药。益肾强腰脚。补虚损。食之不饥。小便数多、山药用矾水煮过、白茯苓等分为末、每米饮服二钱。

  甘薯

  补、益气强阴。

  甘平。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即山薯。陈祈阳异物志云:珠崖之人不业耕、唯种此、名薯粮、海中多寿、以不食五谷而食甘薯故也。

  百合

  润肺止嗽。

  甘平。润肺宁心。清热止嗽。朱二允曰:久嗽之人、肺气必虚、虚则宜敛、百合之甘敛、胜于五味之酸收。利二便。止涕泪。涕泪、肺肝热也、经曰:肺为涕、肝为泪、心为汗、脾为涎、肾为唾。治浮肿胪胀痞满。寒热疮肿乳痈。伤寒百合病。行住坐卧不定、如有鬼神状、苏颂曰:病名百合、而用百合治之、不识其义、士材曰:亦清心宁神之效。善通二便。中寒下陷者忌之。花白者入药。肺病吐血、鲜百合捣汁、和水饮之、亦可煮食。

  竹笋

  通、爽胃消痰。

  甘微寒。利膈下气。化热爽胃。消痰。笋与竹沥功近、有人素患痰病、食笋而愈。竹能损气。虚人食笋。多致疾也。常见俗医治痘、往往劝饮笋尖汤、不知痘疮不宜大肠滑利、阴受其害者、不知其若干人矣。小儿尤不宜食。最难化。乾笋尤甚。冬笋、鞭笋较胜。

  以上柔滑类。

  茄子

  一名落苏。泻、宽肠。

  甘寒而利。散血宽肠。动风发病。宗 曰:蔬圃中唯此无益、丹溪曰:大肠易动者忌之、生生编云:性寒利、女人能伤子宫。

  茄根

  泻、散血消肿。散血消肿。煮汁渍冻疮。喉痹肿痛、细嚼陈久酱茄、咽汁。

  壶卢

  一名匏瓜、俗名葫芦、通利水、消肿胀。

  甘平滑。利水。治腹胀黄肿。用亚腰壶卢、连子烧存性、每服一个、食前温酒下、不饮酒者、白汤下、十馀日见效。

  冬瓜

  一名白瓜。通、泻热益脾。

  寒泻热。甘益脾。利二便。消水肿。多吃效。止消渴。苗叶皆治。散热毒痈肿。

  子、补肝明目。凡药中所用瓜子、皆冬瓜子也。叶、治消渴疟疾寒热。焙研、敷多年恶疮。

  南瓜

  补气。

  甘温。补中益气。时珍曰:不可同羊肉食、令人气壅。

  越瓜

  一名梢瓜、一名菜瓜。泻热利肠。

  甘寒。利肠胃,去烦热,解酒毒。

  胡瓜

  清热、通利水。

  甘寒。有小毒。清热解渴。利水道。一名黄瓜。藏器曰:北人避石勒讳、改呼黄瓜、至今因之、时珍曰: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按杜宝大业拾遗录云:隋大业四年、避讳改胡瓜为黄瓜、与陈氏之说微异、今俗以月令王瓜生即此、误矣、王瓜、土瓜也、见草部。根、捣敷狐刺肿毒。

  丝瓜

  一名天罗、一名蛮瓜、通经脉、凉血解毒、除风化痰。

  甘冷。凉血解毒。除风化痰。通经络。行血脉。老者筋络贯串、象人经脉、故可借其气以引之。消浮肿。发痘疮。出不快者、烧存性、入朱砂、蜜水调服。治肠风崩漏。疝痔痈疽。滑肠下乳。用老丝瓜筋。烧存性。或捣汁。以上 菜类。

  茭白

  一名茭笋、一名菰笋、一名菰菜。泻热通利肠。

  甘冷滑。利五脏。去烦热。除目黄。解酒毒。利二便。治酒 面赤。白癞 疡。风热目赤。

  滑利而冷。甚不益人。根名菰根。冷利甚于芦根。形亦相似。实名雕胡米。岁饥可以当粮。

  紫菜

  一名紫英。软坚、消瘿瘤。

  甘寒而咸。消瘿瘤积块。咸能软坚。治热气烦塞咽喉。藏器曰。多食令人腹痛。发气。

  吐白沫。饮热醋少许。即消。)

  海粉

  润、化痰。

  甘寒而咸。清坚顽热痰。消瘿瘤积块。景岳曰:热痰能清、湿痰能燥、坚痰能软、顽痰能消、可入煎药、亦可入丸药。治热烦。养阴气。

  石花菜

  泻热。

  甘咸大寒滑。去上焦浮热。发下部虚寒。状如珊瑚。有红白二色。枝上有细齿。一种稍粗。

  而似鸡爪。谓之鸡脚菜。味更佳。广东新语云:石花出崖州海港中、三月采取、过期则成石矣。

  龙须菜

  清热消瘿。

  甘寒。微咸。清热消瘿。利小便。张华博物志、一种石发、似指此、与石衣之石发、同名也。以上水菜类。

  木耳  

  治痔。

  甘平。有小毒。利五脏,宣肠胃,治五痔,及一切血证。生古槐、桑树者良。柘树者次之。

  地耳、甘寒明目。石耳、甘平。明目益精。

  香蕈

  破血治风。

  甘平。破血治风。松蕈、治溲浊不禁。

  磨茹蕈

  理气化痰。

  甘寒。益肠胃。理气化痰。土菌、一名地蕈。甘寒有毒。烧灰敷疮疥。马勃、亦菌类。

  见草部。

  鸡

  通、益胃治痔。

  甘平。益胃清神。治痔。一名鸡菌。出云南、生沙地间之蕈也、高脚伞头、土人采烘寄远、以充方物、又广西横州出雷菌、雷过即生、须疾采之、稍迟则腐或老、作羹甚美、其价甚珍。以上芝 类。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