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卷十八人部

  一名血馀。补阴。

  苦平。入足少阴、厥阴。肾、肝。补阴消瘀、治诸血病。能去心窍之血、故亦治惊痫。血痢血淋。舌血茅根汤服。鼻血。吹鼻。小儿惊热。合鸡子黄、煎为汁服、鸡子能去风痰。合诸药煎膏。凉血。去瘀长肉。胎发尤良。补衰涸。经曰:肾者精之藏、其华在发、髓之海、发者脑之华、脑髓减则发素、时珍曰:发者血之馀、埋之土中、千年不朽、以火 之、凝成血质、煎之至枯、复有液出、误吞入腹、化为症虫、 炼服食、使发不白、故本经有自还神化之称。皂荚水洗净。入罐固 。存性。

  牙齿

  宣、发痘。

  咸热有毒。治痘疮倒 。痘疹论、出不快而黑陷者、 猪血调下一钱、服凉药而血涩倒陷者、麝香酒调服。齿者骨之馀、得阳刚之性、痘家劫剂也。伏毒在心。昏冒不省。及气虚补虚解毒。误用之。多成不治, 。退火毒。研细、水飞。

  人中黄

  泻热。

  甘寒入胃。清痰火。消食积。大解五脏实热。治阳毒热狂。痘疮血热。黑陷不起。伤寒非阳明实热。痘疮非紫黑乾枯。均禁。用竹筒刮去青皮。纳甘草末于中。亦有用皂荚末者。紧塞其孔。冬月浸粪缸中。至春取出。洗悬风处。阴乾取末。

  金汁

  一名粪清。

  主治同人中黄。用棕皮棉纸。上铺黄土。淋粪滤汁。入新瓮。碗覆。埋土中一年。清若泉水。全无秽气。胜于人中黄。年久弥佳。

  人中白

  又名溺白 。降火清瘀。

  咸凉。降火散瘀。治肺瘀鼻衄。劳热消渴。痘疮倒陷。牙疳口疮。阳虚无火。食不消。

  肠不实者忌之。以蒙馆童子便桶。及山中老僧溺器刮下者。尤佳。新瓦火 过。

  童便

  一名还元水、饮自己溺、名回轮酒。降火清瘀。

  咸寒。能引肺火下行。从膀胱出。乃其旧路。降火滋阴甚速。润肺清瘀。咸走血。治肺痿失音。吐衄损伤。凡跌打损伤、血闷欲死者、以热尿灌之、下咽即醒、一切金疮受杖、并宜用之、不伤脏腑、若用他药、恐无瘀者、反致误人也。胞胎不下。皆散瘀之功。凡产后血晕。败血入肺。阴虚火嗽。火热如燎者。惟此可以治之。褚澄劳极论云:降火甚速、降血甚神。按此物虽臭秽败胃、犹胜寒凉诸药。禁忌同人中白。取十二岁以前童子。少知识、无相火。不食荤腥。去头尾。取中间一段。清彻如水者用。当热饮。热则真气尚存。其行自速。冷则惟有咸寒之性。士材曰:炼成秋石、真元之气渐失、不及童便多矣。或入姜汁、行痰。韭汁、散瘀。冬月用汤温之。

  秋石

  补肾水、润三焦。

  咸平。滋肾水。润三焦。养丹田。安五脏。退骨蒸。软坚块。治虚劳咳嗽。白浊遗精。

  为滋阴降火之药。煎炼失道。多服误服。反生燥渴之患。咸能走血、且经 炼、中寓暖气、使虚阳妄动、则真水愈亏。秋月取童便。每缸用石膏七钱、桑条搅澄。倾去清液。如此三次。乃入秋露水搅澄。故名秋石、如此数次。滓秽净。咸味减。以重纸铺灰上晒乾。刮去在下重浊。取轻清者。为秋石。世医不取秋时。杂收人溺。以皂荚水澄晒为阴炼。火炼为阳炼。尽失于道。安能应病。况经火炼。性却变温耶。肿胀忌盐、只以秋石拌饮食、佳。

  秋石再研入罐、铁盏盖定、盐泥固济升打、升起盏上名秋冰、味淡而香、乃秋石之精英也。

  乳汁

  补虚润燥。

  甘咸。时珍曰:人乳无定性、其人和平、饮食冲淡、其乳必平、其人躁暴、饮酒食辛、或有火病、其乳必热、又有孕之乳为忌乳、最有毒、小儿食之吐泻、成疳魃之病、内亦损胎、须禁之。润五脏。补血液。止消渴。泽皮肤。清烦热。理噎膈。悦颜利肠。老人血枯便秘、尤宜。眼科用点赤涩多泪。热者黄连浸点。本血所化、目得血而能视。虚寒滑泄。胃弱者禁服。乳与食同进。即成积滞发泻。时珍曰:乳乃血化、生于脾胃、摄于冲任、未孕、则留而养胎、已产则变赤为白、上为乳汁、此造化玄微之妙、却病延年之药也、洛按、乳性纯阴、能滑肠、腻膈、湿脾、惟阳实阴虚而无滞者宜之、若阳虚、或有滞者、非所宜也、丹溪曰:人乳有五味之毒、七情之火、不若服牛乳为稳。取首生而稠者佳。若黄赤清色。气腥秽者。不用。或曝晒用茯苓粉收。或水顿取粉。尤良。无滑肠、湿脾、腻膈之患。顿乳取粉法。小锅烧水滚。用银瓢如碗大。

  锡瓢亦可。倾乳少许入瓢。浮滚水上顿。再浮冷水上。立乾。刮取粉。再顿再刮。如摊粉皮法。须旋用、久则油膻、须用一妇人之乳为佳、乳杂则其气杂。乳粉参末等分、蜜丸、名参乳丸、大补气血。牛啖蛇者、毛发向后、食其肉杀人、饮人乳一升、立愈、百虫入耳、人乳滴之、即出。

  月水

  咸热而毒。寓意草中言、服红铅伤脑、其热而毒可知、士材曰:服红铅而热者、饮童便人乳、即解。解毒箭。并女劳复。月经衣、治金疮血涌出。炙热熨之。又治虎野狼伤。及箭簇入腹。俱烧灰、酒服方寸七、日三。素问谓之月经。又谓之天癸。邪术家谓之红铅。时珍曰: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经者常也、有常轨也、天癸者、天一生水也、邪术家谓之红铅、谬名也、女人之经、或先或后、或通或塞者、其病也、复有变常、而古人并未言及者、不可不知也、有行期只吐血衄血、或眼耳出血者、是谓逆行、有三月一行者、是谓居经、俗名按季、有一年一行者、是谓避年、有一生不行而受胎者、是谓暗经、有受胎之后、月月行经而产子者、是谓盛胎、俗名垢胎、有受胎数月、血忽大下、而胎不陨者、是谓漏胎、此虽以气血有馀不足言、而亦异于常矣、女子二七天癸至、七七天癸绝、其常也、有女年十二十三而产子、如楮记室所载、平江苏达卿女、十二受孕者、有妇年五十六十而产子、如辽史所载、亟普妻六十馀、生二男一女者、此又异常之尤者也、学医者之于此类、恐亦宜留心焉。女人入月、恶液腥秽、故君子远之、谓其不洁、能损阳生病也、煎膏治药、出痘、持戒修炼性命者、皆避忌之、以此也、今有方士邪术、鼓弄愚人、以法取童女初行经水服食、谓之先天红铅、巧立名色、多方配合、谓参同契之金华、悟真篇之首经、皆此物也、愚人信之、吞以为秘方、往往发出丹疹、殊可叹恶、按萧丫真金丹诗云:一等旁门性好淫、强阳复去采他阴、口含天癸称灵药、似恁洳沮枉用心、呜呼、愚人观此、可以自悟矣。士材滥夸红铅却病延年、乃不经之说也。男子阴疮、因不忌月事、阴物溃烂、用室女血衲、瓦上烧存性、研末、麻油调敷之。

  口津唾

  甘咸平。辟邪魔。鬼最畏唾。东阳方云:凡人魇死、不得叫呼、但痛咬脚跟及拇指甲际、多唾其面、徐徐唤之、自醒也。消肿毒。明眼目。时珍曰:津乃精气所化、人能每旦漱口擦齿、以津洗目、及常时以舌舐拇指甲、揩目、久久令人光明不昏、又能退翳、凡人有云翳、但每日令人以舌舐数次、久则真气熏及、自然毒散而翳退矣。悦肌肤。五更未语之唾、涂肿辄消、拭目去障、咽入丹田、则固精而制火、修养家咽津、谓之清水灌灵根、人能终日不唾、收视返听、则精气常凝、容颜不槁、若久唾则损精神、成肺病、皮肤枯涸、故曰远唾不如近唾、近唾不如无唾也。咽津不得法、最易成痰、亦宜知也。

  人气

  主治下元虚冷。日令童男女以时隔衣进气脐中。甚良。凡人身体、骨节痹痛。令人更互呵熨。久久经络通透。又鼻衄金疮。嘘之能令血断。时珍曰:医家所谓元气相火、仙家所谓元阳真火、一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老人虚人、与二七以前少阴同寝、借其熏蒸、最为有益、杜甫诗云:暖老须燕玉、正此意也、但不可行淫、以丧宝促生尔、近时术家、令童女以气进入鼻窍脐中精门、以通三田、谓之接补、此亦小法、不得其道者反以致疾、按续汉书云:太医史循、宿禁中、寒疝病发、求火不得、众人以口、更嘘其背、至旦遂愈、异苑云:孙家奚奴、治虎伤蛇噬垂死者、以气禁之、皆安。

  初生脐带

  主治止疟。解胎毒。烧末饮服。敷脐疮、脐带功用、不过如上。近日市医、妄名之为坎气、用以大补气血、不知出于何典。

  人胞

  一名紫河车、一名混沌皮。大补气血

  甘咸温。本人之血气所生。故能大补气血。治一切虚劳损极。虚损、一损肺、皮槁毛落、二损心、血脉衰少、三损脾、肌肉消脱、四损肝、筋缓不收、五损肾、骨痿不起、六极曰气极、血极、筋极、肌极、骨极、精极。恍惚失志。癫痫病。由膀胱虚者。尤宜用。取其以胞补胞之义。以初胎无病妇人。而色紫者良。有胎毒者害人。以银器插入、焙煮不黑则无毒。长流水洗极净。酒蒸。焙乾研末。或煮烂。捣碎入药。如新瓦炙者、反损其精汁。

  人骨

  主治骨病。接骨。 疮。并取焚弃者。〔时珍曰:古人以掩暴骨为仁德、每获阴报、而方伎之流、心乎利欲、乃收人骨为药饵、仁术固如此乎、且犬不食犬骨、而人食人骨、可乎、父之白骨、惟亲生子刺血沥之、即渗入、又酉阳杂俎云:荆州一人损胫、张七政饮以药酒、破肉去骨一片、涂膏而愈、二年复痛、张曰:所取骨寒也、寻之、尚在床下、以汤洗、绵裹收之、其痛遂止、气之相应如此、孰谓枯骨无知乎、仁者当悟矣。按月水、人胞、人骨后本有注文数段、与医理药用并无关系、今暂保留纲目李时珍原注外、馀均删略。〕

  跋

  本集所录。凡七百二十有馀种。视备要加五之二。于世所常用之品。庶几备矣。惟是药性每随时地而少异。故陶隐居尝云。诸药所生。皆的有境界。今之杂药。多出近道。气力性理。

  岂得相似。李东垣亦云。失其地。则性味或异。失其时。则气味不全。是知古人已兢兢虑之。况至今日。而产药之地。尤多迁变。加以人情不古。作伪多方。自非别白精详。何以扩前闻而诏来哲。汪氏备要之作。汇集群言。厥功甚伟。而辨讹考异。非其所长。亦此书之缺陷也。洛识学浅陋。兹所重订。凡素所涉历而知之真者。已谨为订正。馀则姑仍其旧。惟冀海内格致精深之士。各出新知。匡馀不逮。斯实洛之幸。亦不独洛之幸矣。

  乾隆丁丑中冬月长至前三日吴仪洛又书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