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调气经

道家 | 作者:网络 [投稿]

  《仙经》云:从半夜子时服九九八十一,鹦呜时八八六十四,日出时六六三十六,食时五五二十五,禺中四四一十六。夫前法是世人及旧经相传,妄为习服,虚役岁月,徒履艰辛,功效无成,久而反损。盖由不服元气,不识深根,诸如此流,举世共矣。遂令久服无验,神谢气萎乎。慕道之流,虚损性命,遗巡之际,即枉正年,甚可哀矣!探非正道,不可依行。

  又旧经云顿休粮服气法,昼夜计十二时,五百四十咽,如此十二时,周而复始。

  夫人壮年之时,凶荒于利欲,未知正气,奚思摄养,息志安神?及渐年衰,五脏已损,不渐修补,卒即绝食,元气未充,俗食已绝,两未相接,遂致危亡,思欲全身不可得也。又云以咽多为限,以饱为功。

  夫人初服气,百日之内微通,及周已往,关节始开。初顿服即致饱,及成气疾,腹肚胀闷,绝非正道。初宜少服,三年后任意多服,但初功人,支节未开,肌肤犹闭,顿即多服,腹肚胀闷,如何得安?又云日中巳前为生气,日中巳后为死气,生气可.服,死气不可服,是何言也?

  夫人每日虽三顿食,或以为客他乡,或公事驱迫,节候失时,遇食即餐,岂候时节,气亦如此,但有即服,无思生死之气。

  又云鼻长引气,口满即咽,然后一吐须少,每引须多。夫服气之道,本名胎息。胎息者,如婴儿在母腹中,十个月不食而能长养成就骨细,筋柔握固守一者,为无思虑故,含元气之故,忽出母腹即吸纳外气,有啼叫之声,知干湿飢饱者,即失元气也。今鼻引而咽者,外也,不堪服之。又云:取生气趁五方,以心面相当,存思想念,初从东方青气,次南方赤气,次西方.白气,次北方黑气,次念中央黄气,皆须以心想念五方气色,服之。此即非正也。

  夫服气者,先以无思无虑,绝绿息念,即兀然和气自至,因而咽之,各归其位,无所不定。且五方各在五脏,何须思念?有念.即有绿,起绿起即心不定,心不定即气不安,气不安即无自然,无自然即气失度,气失度即纳邪气,纳邪气即病有所生,病有所生即百病相注。故《黄庭经》云但思一部寿无穷。非各别住,俱脑中列位次,坐向外方,所存在心,即相当,斯之谓矣。其想五方者,不堪服。又云咽满服百令彭彭声,即是妙也。凡服气初须少服为通畅,所以候百毛孔开,每闭气无所不发汗遍身,顿服千气亦不壅滞,令彭彭声者,是不通畅壅塞耳。令人面黄,损五脏,失心也。又云:十五日前从手出,十五日后从足出。

  夫如存想者,为有苦处,或时用之,无病不合偏有思念。故《黄庭经》云物物不干泰而平。谓无想念耳。又云初服气欲休粮,满二十一日即兔飢,闭气九十息一咽,腹半满,勿令大出,莫击之念,使上通发,下通足。又云:想足却上经肾,至喉,仍想五色气闭夫初顿绝者,前已申讫为五脏顿一以意运令散。是何言哉!人上有七,则损人,岂有二十一日而能成功免?如三年功成元气即住,气海即凝,须绝即绝,岂限日数动念之理?

  又云:十息一息一屈指,至一十七息一咽,或委气四九三十六,三百六十息一转侧。

  夫正气咽之时,绝思去念,存心于无为之境,委形于无为之身,安能屈指记数?但行住坐卧任性自然,肚空有便即服,岂劳转侧记数也。又云:口无津液,即以枣一两颗,肉吃留核,含之令引液。夫如初功人,或无智无功,未能引得真津液,纵以此引得些些,终是不真之津,亦不得用。气,蹙而咽之,良久更服,又鼻但长引仍须相续连连而下,如瓶注水。据此直是杀人之法也。安可全神?满者,亦杀人也。

  又云:但闭气自然饱又云有病即闭气攻之,依五脏吐。夫有病,即使攻之,亦不知如何攻之,复攻多少,使气亦是杀人之事。不解节候,又云:固气勿下泄,必须固之仍于味窍,下有二窍,若为上脓不通有玲热者,只为三脓气不和而病,如初攻者,先须气通泄,上服下应,有泄即不可固之,并别申之于后。服气法:凡服气先须察气候,识病状,入气有一,出气有六,须知六气,然后服之。六气虽旧经中具说口势,六气之候如何察之?但闻其方,谁识其候?今具录如后,凡欲学服气者,为三脓不通,咽气不可住在上脓,即恐心胸闷不通泄,先学调理气候,识辩六气,除五脏恶气,然后服之,即得清气下、一咽咽有益也。

  凡调气者先须依门户,依门户者,鼻为天门,口为地户,常从鼻入口吐,气即壅,顺气即宣通,依阴阳分理也。既知门户逆顺,阴阳分理,必须依此修行,无问行住坐外,鼻常引纳,口常呵吐,引则纳清,吐即出浊。浊者,因五脏而出之。何为五脏有浊气?为食五。五味者,各一脏,每脏浊气皆同出口。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