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第三十五讲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画外音:上讲讲到了‘炎宋兴,受周禅’这句话所包含的历史故事,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历史怎样从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乱割据走向了相对的平静和统一,接下来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赵匡胤却为何更加忧心忡忡,为什么说他的死是一个历史疑案,而一句十八传 南北混的背后还隐藏多少宋朝人的羞辱和泪水,只剩下半壁江山的南宋朝廷又为什么会制造出一桩千古冤案呢?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他问赵普,从唐末以来五个朝代没完没了的打仗不知道死了多少百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情况。赵普讲,陛下,道理很简单,国家混乱是因为藩镇手中的权力太大,如果把兵权全部收到朝廷来,把军队收归中央,这不就天下太平了吗。宋太祖连连点头,说得好说得好。赵普又进一步对宋太祖讲,现在的禁军大将石守信,王审琦两个人兵权太大,还是把他们调离禁军为好,这两个是什么人啊,就是替赵匡胤打开开封城门的那两个人,赵匡胤率兵出去,这两个大将替他留在朝廷内看住朝廷的人,所以应该是赵匡胤很亲信的人,赵匡胤一听,哎,不会不会,这两人是我的老部下老朋友怎么会反对我呢。赵普就说了一段很深沉的话,我不担心他们叛变,但据我观察这两人没有什么统帅才能管不住下面的将士,有朝一日下面的人闹起事来我怕他们身不由主啊。赵匡胤一听咚咚咚咚敲自己的脑袋,哎哟哟,亏得你提醒。

  过了几天,赵匡胤就在宫里举行宴会,请几位老将喝酒,这个事情发生在961年,赵匡胤就举起一杯酒请大家干杯,敬大家一杯,皇帝说了这么一段话,我要不是有你们帮助也不会有今天的皇位,但你们哪里知道做皇帝有很大的难处,还不如做个节度使自在,不瞒各位老朋友说我当上皇帝一年多没有一夜睡过安稳觉啊,那么石守信这一批禁军大将一听感到十分惊奇。赶紧问,哎,陛下,这是什么缘故,您干嘛睡不好觉呢。宋太祖说,这还不明白吗,皇帝这个位子谁不眼红啊,那这些大将再笨也听明白了,赶紧跪在地上磕头,说陛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现在天下已经安定谁还敢对陛下三心二意啊。宋太祖摇摇头说,对你们这几位我难道还信不过吗,但是就怕你们部下将士当中有人贪图富贵,把皇袍披到你们身上,你们想不干能行吗。这话一说所有的大将都觉得大祸临头,赶紧磕头,泪流满面号啕大哭,就说,哎呀陛下我们都是粗人没有想到这一点啊,请陛下开恩给我们指一条出路吧。

  画外音:赵匡胤本身就是靠掌握着禁军才当上皇帝的,因此他对手握重兵的老部下越来越不信任始终担心被部下篡位,当这些部下明白了皇上最大的担忧之后赵匡胤又会如何处置他们呢,而赵匡胤最后是怎么死的,这也是一个说不清的千古之谜,这究竟是怎样一个历史疑案呢?

  赵匡胤说,哎,我替你们各位老哥们考虑,你们还是把兵权交出来吧,到地方上去做个高官做个闲官,买点田地房屋给子孙留点家业,快快活活度个晚年,我和你们再结为亲家,彼此毫不猜疑这不更好吗。这些大将啊磕头如捣蒜。谢谢陛下,陛下的恩德太大了,替我们考虑得那么周到,谢谢啊,谢谢。酒席一散的第二天上朝,每人递上一份奏章都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辞职,宋太祖马上照准马上恩准。收回他们的兵权赏给他们一大笔财物打发他们到各地,该干嘛干嘛。换句话说宋太祖不算太残忍,比起后面的朱元璋杀罚功臣,他没有,他只不过把你的兵权收回来,就让你们养尊处优去了,历史上就把这件事称作杯酒释兵权,这样呢,宋太祖赵匡胤就把中央禁军的兵权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全部控制住,宋太祖建立了新的军事制度,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兵编成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各地行政长官由朝廷直接委派,通过这些措施新建立的宋朝开始稳定下来。

  赵匡胤当了16年皇帝就驾崩了,而赵匡胤的死也在历史上是个疑案,这个疑案还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成语‘烛影斧声’。关于赵匡胤之死,官修的《宋史》语焉不详,这么一代开国君主的怎么死的,官修正史上不清楚,大概是因为此后宋朝的皇帝,大家别以为,宋朝的皇帝是赵匡胤的子孙,不是的,宋朝的皇帝是他弟弟赵光义的直系子孙,接着宋太祖当皇帝的是他的弟弟赵光义,不是赵匡胤的儿子,所以后面的一脉可不就是赵光义的一脉吗,大概也正因为如此,好多史料被毁,知道真相的人也不敢说。导致对于开国帝王之死居然语焉不详,直到南宋才在《续资治通鉴长编》里略微讲了一下,但也没人看得懂。

  野史方面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载,当然也并不统一,宋朝有个僧人叫文莹,他有一部流传很广的笔记叫《湘山野录》,曾记载了烛影斧声的故事,里面讲赵匡胤听了一位算命的人的话,觉得自己气数已尽,没几天可活了,就把自己的弟弟赵光义请进宫,来干什么呢,安排后事,当时赵匡胤患病已久,所以他就把宦官和宫女撤走,和赵光义开始谈论后事,喝完酒已是深夜,赵匡胤就拿起一把玉斧,玉做的斧头,皇帝身边的玉斧一般都是起礼仪作用的,皇帝当然不会举着一个斧头去干嘛,这是礼仪性的,但也可以砍死人,这种玉斧往往斩首时可以用的,所以赵匡胤拿玉斧就在雪地上刺,嘴里说什么呢,好做好做,不知道什么意思,当时肯定是有人听到的,这个话要传出来,好做好做,当夜赵光义留宿在宫中,而第二天天刚亮就发现赵匡胤死了,那么赵光义就受了遗诏在灵前继位,这样的一个过程引发了很多人的猜疑。

  因为这里面很简单,按宫廷的礼仪特别是宋朝宫廷的礼仪,赵光义是不能在宫廷里过夜的,你怎么能在宫廷里过夜呢,你怎么能在皇帝的后宫过夜呢,但是他在宫廷里睡觉,过夜;第二,太监宫女是不应该离开皇帝的,就在皇帝的寝宫外头,一直到清朝都是这样,都是睡着有太监宫女的,而在那天晚上居然一个都不在。所以很多人说这里面有一场血腥的谋杀。

  画外音:十八传,南北混。宋朝开国150多年以后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东京汴梁(今开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那这一时期汴梁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宋朝都在哪些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一场让宋朝皇帝感到无比羞辱的灾难又是怎样降临的?

  北宋时期中国的经济取得了比较快的发展,整个的一幕景象,当然当时没有电影没有纪录片了,但是通过传世的一部非常著名的画卷‘清明上河图’就可以看到当时的都城汴梁这种熙熙攘攘,非常繁华的景象。这个时候作为经济繁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最早出现的纸币叫交子正式得到了使用,北宋时期手工业当然也很发达,因为当时需求非常旺盛,单举一个例子,就瓷器来讲,宋朝有五大名窑,汝均官哥定窑,这五大窑口也在那个时候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指南针、火药,除了造纸基本上是在汉朝,由蔡伦最后完善的之外,活字印刷就是由毕升在北宋时期发明的,毕升,970至1051年,今湖北英山人。而其中的指南针火药这也是两项非常重要的发明,也是在北宋时期得到最后的完善。当时北宋的造船技术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居于领先地位的,对外贸易非常发达,和当时的日本, 朝鲜半岛,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以瓷器茶叶丝绸为主要商品的出口非常地繁荣,应该说是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朝代,在某种意义上也超过了唐朝。

  宋徽宗时期,就是公元12世纪北宋王朝文化经济社会都得到发展的同时,它的军事力量日渐衰弱,而东北的女真族日益强大。女真族有个部落叫完颜部,酋长叫完颜阿骨打,兵强马壮,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朝。金兵多次南下侵扰北宋,宋朝的朝廷里面一直是主和派占据上风都不赞成打,所以屡屡失利宋朝逼迫割地赔款,而金兵却更加咄咄逼人屡次来犯、靖康元年(1126)在金军还没有攻破东京的情况下,开封还没有被攻陷的情况下皇室居然已经准备投降了,宋朝很文弱居然就已经准备投降,而开封的军民坚决要求抵抗,当时有30万人市民决心参战,而宋钦宗竟然亲自到金营求降。于是金兵更加肆无忌惮大肆搜刮,1126年开封就遭到了一场浩劫。

  第二年的二月,金军废掉了宋徽宗宋钦宗,四月金军将俘虏的两位皇帝以及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三千多人加上俘虏的皇室少女,妇女,宫女,民女15000多人,就是女性有15000多人全部押到金朝,其中大部分人成为妓女,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惨痛的灾难,当然大量的宝玺,舆服,法物,礼器,图籍,包括浑天仪这种观察天象的仪器也被搬到金国。宋朝在历史上留下了奇耻大辱――靖康之难,这场劫难是浩劫。此后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都死在金朝。

  画外音: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要想读懂三字经这句话就要了解宋朝的历史,当然也要了解整个中国的形势和背景,那么当时宋辽金这三个王朝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