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第三十一讲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画外音:隋朝末年李渊起兵,结束了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开创了大唐王朝三百年的基业,李渊就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是为唐高祖。那李渊为什么能异军突起建立大唐王朝,李氏家族又有何渊源,李渊与隋炀帝杨广是什么关系,李渊又为什么要把国号命名为唐。然而天下初定李渊的皇帝宝座坐得并不安稳,以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为代表的政治阵营展开了激烈的权力斗争,最终引发了玄武门之变,那这一政变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李世民又是怎样当上皇帝的,三字经的作者又将如何为我们描述这样一段历史呢?

  对中国乃至对整个古代世界来讲,唐朝实在是太重要了,我想大慨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三字经作者罕见的慷慨,拿出整整一节12个字讲述什么呢,讲述唐朝开国的那一刻,这个很少见,一般三字经12个字要派很大的用场,有时是把一个朝代讲完,有时把几个王朝讲完,但在这里仅仅讲了唐朝的开国。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字面意思很清楚,唐高祖起义了,把隋朝末年的动乱给解决了,同时也开创了大唐帝国的国基。隋朝末年烽火四起,在纷纷起义的群雄中唐高祖是个很特别的人,他的情况和谁都不大相同。

  唐高祖叫李渊。619-626年在位,唐朝的开国皇帝,他有个鲜卑姓大野,所以也可以叫他大野渊,字叔德。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在西魏北周时就已经当了相当大的官,有当到大将军的,而他的父亲就已经是隋朝的唐国公。所以唐朝的国名也是这么来的,就像隋朝的国名是这么来的一样,他的母亲就是隋文帝的那位独孤皇后的姐姐,所以两家人是亲戚。唐高祖李渊和隋炀帝是姨表兄弟,两家是沾亲的。

  李渊6岁就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16岁他开始工作,打的第一份工是什么,隋文帝的贴身侍卫,由于种种关系他首先是隋文帝的贴身侍卫,贴身侍卫当然是非常相信的了,把命交给你了,同时他又是隋文帝,隋炀帝的亲戚,还是个当时北方的军事贵族,所以他非常受隋炀帝重用,李渊当了什么,太原留守。太原的地理位置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太原城池坚固钱粮充足,历来就号称中原北大门,更是隋朝抗拒突厥的一个屏障,所以它里面钱啊,粮啊,兵器啊积聚了很多。当时隋末农民起义遍布全国到处都在打。李渊很聪明,他看透了仅凭隋朝的力量或凭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镇压下这满地烽火的,他又非常了解自己这个姨表兄弟隋炀帝,了解他的为人,了解他的猜忌,了解他的嗜杀,动不动就杀人,所以他担心在这样的的乱世难于自保。

  当时也确实发生了一件很怪的事情,有一个术士(就是看风水算命的一类人物)禀告杨广,龙门一带突然出现了浓厚的天子气,当时人有观云这一说,就是看天上的云彩我能看出什么气来,望气,而这个龙门一带的天子气一直延伸延伸到太原,在那就停住了,而且他还算出一卦说有一位姓李的大将最终不利于隋朝。隋炀帝一听当然就对李渊产生了防范之心。所以他先在太原设立了一个宫殿叫汾阳宫,表面上是他去避暑实际上是监视李渊,隋炀帝一度还动过这么一个脑筋,不是有个姓李的大将要对隋朝不利吗,得,我也不管是今天的大将还是未来的大将,我先把天下姓李的都给杀了。确实,有数不清的姓李的遭殃,听见你姓李就咔一刀,但李渊怎么着也是他的亲戚,躲过一劫。其实真要杀应该杀李渊,但李渊躲过去了。所以他就和他的次子李世民,后来的唐太宗,他的第二个儿子在大业13年5月起兵。

  画外音:隋朝末年变乱四起隋王朝摇摇欲坠,而当时李渊虽贵为皇亲国戚却仍然无法打消隋炀帝对他的猜忌,为求自保李渊决定起兵,但起兵反隋是件大事,稍有不慎就会遭灭门之灾,那李渊会如何谋划此事呢?

  李渊起兵后一面派刘文静出使突厥,希望当时的始毕可汗派兵马相助;一面招募军队在七月份率师南下,所以后来唐太宗有个称号叫天可汗。实际上唐朝在起兵初年是曾经向突厥称臣的,唐朝当年使用的军旗是突厥军旗,上面有狼头,这个到后来都讳莫如深了,因为唐太宗太伟大了,我们中国传统史学认为怎么能向北方的胡族低头呢,怎么能向他称臣呢,所以把这段历史全抹了,回到历史当中其实没有什么可怪的。因为,第一,当时的民族关系不能拿今天的民族关系来理解,当时唐太宗这个李氏一族的血脉里面本来就有突厥,鲜卑的血统,他觉得没有什么,同时当时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必须有突厥的支持,不然的话你从太原发兵南下,你可别忘了太原本来就是抵抗突厥的北大门,从背后突厥捅你一刀你还打什么打,所以这是必然的,而趁瓦岗军,当时瓦岗军是在李密的领导下,趁瓦岗军和王世充激战方酣的时候李渊趁机进取了关中,很快,11月李渊就占领了长安,由此在关中站稳了脚跟。

  李渊进入了长安就立了隋炀帝的一个孙子为天子,这个我们不算了,这人叫恭帝。照道理叫隋恭帝,那么隋朝按说不止两个皇帝,这个皇帝不算,假的,一看就没用,是李渊立的,并且还改元为义宁,这一招太毒辣了,把你年号都改了,而且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隋炀帝那时不在长安在外头呢。李渊先把隋炀帝的孙子给立成一个皇帝,因为他跟你隋炀帝不是平辈吗,那我就是皇帝的爷爷了,不管怎么论姨表爷爷也是爷爷啊,同时又把你隋炀帝尊为太上皇,我认这个皇帝不认你那个皇帝,这手很厉害,然后又让这个小孙子授他自己很多官衔,小孙子他懂什么呀,授了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综理万机。你封我两个官,是我立你为皇帝的,这样就把自己完全合法化了,就显得跟农民起义不一样,你农民起义是造反我不是,我还是隋朝天子封的,就是他委托我来揍你的,他就把自己弄得很好。618年5月李渊一看,得了,天下那么乱烦不烦啊,自己称帝,改国号为唐,定都长安。所以公元618年唐朝开始。

  画外音:李渊称帝,结束了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开创了大唐王朝三百年的基业,然而就在天下初定唐朝建立不久的时候,李渊的皇帝位坐得并不安稳,皇室内部矛盾重重终于引发了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那这一政变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李渊在位期间皇室内部出了问题,矛盾重重,斗争非常复杂,主要是什么呢,秦王李世民认为在唐朝建立过程中,我的功劳远远超过太子李建成,但我只不过因为是次子晚生了几年就当不成皇帝,而太子李建成也清楚地知道自己能不能安稳地当上皇帝要看李世民,李世民如果让我当也许还能当成,如果不让我当这事就难说了。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之间展开了一个剧烈的争夺皇位的内斗。626年发生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这是在唐朝开创初期最重要的一次斗争。这个事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太子李建成和他最小的弟弟李元吉为一方,秦王李世民为一方,两方在战争期间早就有了一种仇恨,为了争夺皇位而积累起来的仇恨终于表面化了,发展成了一个你死我活,骨肉相残的权力斗争。

  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正史上历来被说得一无是处,但大家别忘了历史是胜利者写的,起码在传统中国是胜利者写的,当然进入现代以后有现代文明了,历史是人民写的,但在早期历史是胜利者写的,所以不大可信。据正史的一些记载李元吉非常喜欢打猎,在战场上反复无常,又是个好色之徒,还是个虐待狂。而太子李建成呢,桀骜不驯,沉湎酒色。这些记载很早就没人再信了,谁不信啊,司马光就不怎么信,《资治通鉴》的编纂者,宋朝的大史学家。已经知道李建成的形象,李元吉的形象被抹过一遍了,不一定是真实的。

  画外音:李建成是太子,名正言顺应继承皇位,而李世民虽然只是秦王,但为唐朝东征西杀立下赫赫战功,由他继承皇位也无可厚非,可以说秦王李世民对太子李建成构成了极大威胁,那太子李建成将会怎样对待这位功勋卓著的弟弟呢,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二人将又会展开怎样的权力斗争呢?

  到621年,李世民因战胜了窦建德和王世充而声誉鹊起,这时太子李建成在干嘛呢,大部分时间在北方的边疆防御突厥人,按说李建成的担子也不轻,因为在唐朝初年如果你后方不稳定,突厥发兵趁乱进来的话大家全完蛋。但毕竟李建成那边没有激烈的战斗,他是防御,所以李建成的声望跟他弟弟李世民就不能比,而也就在这一年唐高祖又把李世民的地位提高到全国一切贵族之上,把次子的地位提得很高,命令他掌握东部平原的文武大权并且还让他开府洛阳,也就是说秦王李世民把自己的王府放在洛阳。

  李世民立即组织了一个听命于他的由50多个文武官员组成的一个随从集团,这里面有很多很厉害的,等闲之辈几乎没有,全部来自被李世民消灭的那些敌人的营垒,都很有本事,他就以这个为基础,以他作为秦王的声望,以他控制的东部平原的文武大权,以他精心构建起来的50多人的文武参谋团体为资本向太子李建成发动了挑战,这一招彻底提醒了太子李建成,李世民已下决心要来劫皇位了,表面面纱已经揭开,我自己有一套班底在洛阳你在长安。

  从这个时候开始李建成也动手了,怎么动手呢,挖李世民的墙角,把李世民很多重要的人调开,同时李建成招募了两千多名身强力壮的人增强他在长安的力量,这只军队被称作长林兵,驻扎在长安,李建成还和李元吉取得了高祖后宫当中很多嫔妃的支持,他做唐高祖这些嫔妃的工作,经常在唐高祖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为李建成和李元吉说好话,这一下两派之间的矛盾,长子和第四个儿子为一方,次子李世民为一方的矛盾日益严重,最初太子李建成的策略很成功,他还是有优势的。

  画外音:李建成毕竟是李渊立的太子,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权力斗争中身为父亲的李渊还是向着太子李建成的,但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事却完全改变了局势,那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