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第三十一讲

  624年阴历的六月原来担任东宫侍卫的一个总管谋反,东宫是太子了,太子的宫就是东宫,这一下就有点乱了,因为你太子的侍卫谋反,唐高祖一看有点晕啊,你的侍卫谋反我总不见得还叫你太子自己去剿灭吧,谁知道他跟你是什么关系,谁知道是不是你太子迫不及待想当皇帝啊,毕竟是你的侍卫,侍卫是最亲信的人啊,而这时唐高祖李渊想到了李世民,就答应李世民你率兵去灭掉这场叛乱,等你成功灭掉叛乱我就立你为太子,从历史记载上来看是有这种可能性的。

  李世民很快就把东宫侍卫的叛乱给扑灭了,这时麻烦来了,怎么办?李建成是合法的公开的已经立了好几年的太子,他也追随父亲起兵也不是毫无功劳,身边也有一帮人甚至有属于自己的军队,一只非常精锐的部队长林兵,李世民功劳很大屡立战功又扑灭了太子东宫侍卫的叛乱,老爸我又曾口头答应过你,如果你灭掉叛乱就让你当太子,李世民又有自己的王府力量又有自己的谋士更有自己的军队,李渊头大了,所以就想方设法缓和儿子之间日益紧张的矛盾,他想让李建成和李世民脱离接触,两人分得越开越好,但情况太复杂了,他左耳朵听到是李世民的话右耳朵听到的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话,实在是难以判断,也正是由于唐高祖这种摇摆不定,实在为难的态度导致了局势的急剧恶化,也导致了李建成和李世民兵戎相见。

  画外音:太子谋反案几乎使李建成失去了太子位,李渊甚至亲口说出要改李世民为太子的话,但很快他就察觉到太子谋反案是李世民一手策划的阴谋,于是又改口说不立李世民了,李渊犹豫不决的态度更进一步激化了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二人的矛盾,那李建成为保住自己的太子位又会采取什么措施呢?

  公元626年突厥人开始侵犯边境,突厥人一看,哎呀,你唐朝建立了,这中原还是不太稳有点乱啊,那我就起兵,李建成就向唐高祖李渊提出派李元吉去抵御突厥人,以这个为借口李元吉调走了李世民手下最精锐的将军和士兵,因为有外敌入侵嘛,你秦王手下的兵我不能不调啊,那也是国家的兵嘛,就开始把李世民身边的人调光,同时李建成和李元吉贿赂接近李世民的人希望他们倒戈,这时局势已到这样一个状态,李世民身边的人一再劝李世民对他两个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采取果断措施解决问题。

  从史籍记载看李世民下决心杀掉他哥哥弟弟也是很花了一段时间的,一件事情刺激了李世民促使他下了最后的决心,什么事情呢,有人向李世民报告,不是李元吉要出兵去抵抗突厥嘛,那作为哥哥作为秦王李世民应该去为他送行以壮行色啊,而李建成和李元吉就准备在李世民送李元吉时出手杀了李世民,这时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该动手了,他就把打扮成道士的房玄龄和杜如晦秘密接到了自己营地,这是两个重要的谋士,后来在唐太宗时也是很重要的大官,帮他策划帮他拟定计划,同时又收买了玄武门的禁军将领,花钱搞定,希望他为自己所用。

  玄武门是位于长安北面城墙中心,出入皇城,进城的要道,禁军都驻扎在那,因为那是个要害地方,阴历六月初三李世民上奏,这个奏章有点捕风捉影,有点要挑起事端,奏什么呢,李建成和李元吉秽乱后宫,这个是很重的罪,也就是说自己的哥哥弟弟和自己父亲的嫔妃有不正当往来,那对唐高祖来说,这种举报这种奏章你不能视而不见,在中国传统社会这个是很严重的指控啊,唐高祖李渊下令案验,也就是调查,第二天一早高祖的一个嫔妃恐怕还真是跟李建成和李元吉有点特殊关系,就把李世民举报他们的消息告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这时李建成和李元吉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什么呢,他们决定不在朝堂上进行辨白,因为如果在大庭广众下辩白是很难听的,秽乱后宫的事情怎么说啦,这牵扯到宫里的嫔妃啊。

  他们两个想反正我们都是爸爸的儿子,直接去见爸爸说明情况。他们就没想到李世民会动手,因为他们想的很简单,你的军队已被我调走,你的军队在我李元吉手上,要去打突厥嘛,你身边又没什么人,玄武门那边等于是中央警卫部队怎么会听你秦王调遣呢,根本就没想到李世民已经收买了玄武门的禁军首领,所以他们没带几个人骑着马直奔皇宫,去向自己的父亲唐高祖李渊解释那个事情,正在这时李世民率领12位心腹已秘密到达玄武门,做好了布置在这里伏击,当李建成李元吉骑马到达宫门口也就是玄武门时遭到了李世民埋伏部队的袭击,李建成被李世民当场砍死,所以是他亲手杀了自己的哥哥,李元吉是被谁杀的呢,尉迟敬德,被李世民的部将杀的,那就全完了,一个太子一个弟弟被杀了。

  画外音: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虽是胜利者但这却是一场充满着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手足相残的人间悲剧,李世民为夺取皇位将自己的两个亲兄弟杀死,那对于自己的父亲李渊李世民又会怎么办呢,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和李世民父子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真的很厉害,他就派了尉迟敬德去向皇帝报告这个结果,尉迟敬德前一段时候差点被唐高祖杀掉,因为李建成和李元吉老说他坏话,唐高祖想这个人不好准备杀掉他,是秦王李世民把他保下来,这时秦王李世民就派杀掉了李元吉的参与了玄武门政变的尉迟敬德去跟唐高祖报告,唐高祖正在宫内湖面上划船呢,看见尉迟敬德全副武装,盔甲齐全,史籍上讲什么,荷戈。扛着戈就进来了,按照唐朝法律这是要当场处死的,你不带宣召携带武器全副武装冲进来想干什么,但尉迟敬德就直接告诉他,李建成死了李元吉死了,玄武门的禁军已经听命于李世民。发生政变了。所以实际上李世民是逼李渊立自己为太子,很快李渊就宣布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位,所以李世民这个唐太宗的位置是彻彻底底通过政变抢来的,原来在历史上不会有这个唐太宗,这个唐太宗原来应该说李建成,李世民应该就是个秦王,一个王爵。

  唐高祖逊位以后无论在事实上还是在名义上他都成了一个退隐皇帝,很偶尔才出宫参加一种无足轻重的仪式,实际上唐太宗对唐高祖也不怎么样,很冷淡,史籍记载父子两人虽然住得很近,唐太宗也不怎么去看他,只不过在有些场合向自己的父亲太上皇敬敬酒,说两句冠冕堂皇的话啊,而且李世民给他的父亲李渊所修造的陵墓也很小规格也不高。所以应该说父子之间感情很平淡,而这个父亲完全拿自己这个强悍的有能力的久经战阵的羽翼丰满的儿子一点办法都没有,唐高祖李渊在过了一段很失意的生活后死于太安宫,庙号高祖,葬于献陵。

  我们可毫不夸张地说,唐高祖是中国所有史书上最受贬低的一位君主,他儿子唐太宗太厉害,但这个爸爸历来受到贬低,他的声誉之所以被贬低受损失,一是因为他在位的时间很短,而且是夹在中国历史上两个最突出的人中间,前面是他的姨表兄弟,大坏蛋,但也做了很多大事的隋炀帝,后面则是被中国传统史学认为的一个政治完人唐太宗,他被夹在中间。第二,他建立唐王朝的功绩被他的接班人,也就是他第二个儿子李世民精心掩盖,因为李世民要掩盖他发动玄武门政变,杀凶,逼父,夺位这一系列历史事实,必须掩盖掉,不然这个形象还了得了,所以被精心掩盖了。

  实际上正是唐高祖李渊再加上李渊的姨表兄弟隋炀帝的某些功绩,再加上李渊的亲戚隋文帝的某些功绩,使唐王朝在建立初期就已经拥有了坚实的行政,经济和军事基础。我们完全可以说唐高祖为自己的儿子,中国史学上伟大的唐太宗,为他的辉煌统治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出发点,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惜墨如金的三字经要花整整一节的篇幅讲唐高祖,讲他开创大唐的功业。那么接下来三字经是怎么描述唐朝的历史呢。请听下讲。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画外音:唐太宗李世民夺取皇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而唐太宗李世民最为后人称赞的就是他能善于纳谏。李世民清醒地认识到民能载舟亦能覆舟,皇帝掌握着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很容易独断专行,要想政治清明必须能听得进不同意见,而唐太宗的宰相魏征就是以勇于进谏而名垂青史的,那魏征是怎么成为唐太宗的宰相呢,他又是如何冒死向唐太宗进谏的,而开创了唐朝第二个盛世的唐玄宗是不是因为宠幸杨贵妃而导致了唐朝的由盛转衰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