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卷十五火土部 火类·土类

  主治痈疽发背不起。瘀肉不腐。及阴疮瘰 。流注 疮顽疮。然火吹灭。日炙二次。未溃拔毒止痛。已溃补接阳气。去腐生肌。凡一切补药诸膏。宜此火煎之。但不可点艾伤肌。震亨曰:火以畅达、拔引郁毒、此从治之法也、时珍曰:桑木能利关节、养津液、得火则拔引毒瓦斯、而祛逐风寒、所以能去腐生新也、抱朴子云:一切仙药、不得桑煎不服、桑乃箕星之精、能助药力、除风寒痹诸痛、久服、终身不患风疾故也。

  炭火

  栎炭火、宜 炼一切金石药。 炭火、宜烹煎炙焙百药丸散。时珍曰:烧木为炭、木久则腐、而炭入土不腐者、木有生性、炭无生性也、葬家用炭、能使虫蚁不入、竹木之根自回、亦缘其无生性尔。

  芦火竹火

  宜煎一切滋补药。时珍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药亦无功。观夫茶味之美恶、饭味之甘 、皆系于水火烹饪之得失、故煎药须用小心老成人、以深罐密封、新水活火、先武后文、如法服之、未有不效者、火用陈芦枯竹、取其不强、不损药力也、桑柴火取其能助药力、 炭取其力慢、栎炭取其力紧、温养用糠及马屎牛屎者、取其暖、而能使药力匀遍也。

  灯火

  治小儿惊风,昏迷搐搦窜视诸病。又治头风胀痛。视头额太阳络脉盛处。以灯心蘸麻油。

  点灯淬之。良。外痔肿痛者。亦淬之。油能去风解毒。火能通经也。小儿初生。因冒寒气欲绝者。勿断脐。急烘絮包之。将胎衣烘热。用灯炷于脐下。往来燎之。暖气入腹内。气回自苏。

  去风退赤甚妙。时珍曰:凡灯惟胡麻油苏子油然者、能明目治病、其馀诸油灯烟、皆能损目、亦不治病也。

  灯花

  主治。敷金疮。止血生肉。小儿邪热在心。夜啼不止。以二三颗灯心调。抹乳吮之。时珍曰:昔陆贾言灯花爆而百事喜、汉书艺文志有占灯花术、则灯花固灵物也、钱乙用治夜啼、其亦取此义乎、明宗室富顺王、一孙嗜灯花、但闻其气、即哭索不已、时珍诊之曰:此癖也、以杀虫治癖之药、丸服一料而愈。

  艾火

  灸百病。若灸诸风冷疾。入石硫黄末少许。更妙。凡灸艾火者、宜用阳燧火珠、承日取太阳真火、其次则用槐取火为良、若急卒难备、即用真麻油灯或蜡烛火、以艾茎烧点于炷艾、润灸疮、至愈不痛也、其戛金击石钻燧入木之火、皆不可用、邵雍皇极经世书云:火无体、因物以为体、金石之火、烈于草木之火是矣、入木者、松火难瘥、柏火伤神多汗、桑火伤肌肉、柘吐血、橘火伤营卫经络、榆火伤骨失志、竹火伤筋损目也、南齐书载、武帝时、有沙门从北齐 赤火来。其火赤于常火而小、云以疗疾、贵贱争取之、灸至七炷多验、吴兴杨道庆、虚疾二十年、灸之即瘥、咸称为圣火、诏禁之不止、不知此火何物之火也。阳燧。时珍曰:火镜也、以铜铸成、其面凹、摩热向日、以艾承之则得火、周礼司氏、以夫燧取明火于日、是矣。火珠。时珍曰:说文谓之火齐珠、汉书谓之玫瑰、音枚回、唐书云:东南海中、有罗剌国、出火齐珠、大者如鸡卵、状类水精、圆白、照数尺、日中以艾承之则得火、用灸艾、性不伤人、今占城国有之、名朝霞大火珠。

  神针火

  通、祛风寒。

  治心腹冷痛,风寒湿痹,附骨阴疽。凡在筋骨隐痛者。针之。火气直达痛所。甚效。时珍曰:神针火者、五月五日取东引桃枝、削为木针如鸡子、长五六寸、乾之、用时以绵纸三五层、衬于患处、将针蘸麻油点著、吹灭、乘热针之。雷火神针。熟靳艾叶末二两、乳香、没药、穿山甲、硫黄、草乌头、川乌头、桃树皮末各一钱、麝香五分、为末拌艾、以浓纸裁成条、铺药艾于内、紧卷如指大、长三四寸、收贮瓶内、埋地中、七日取出、用时于灯上点著、吹灭、隔纸十层、乘热针于患处、热气直入、其效更速、并忌冷水。

  火针

  通、祛风。

  治风寒筋急。挛引痹痛。或瘫缓不仁者。针下疾出。急按孔穴则疼止。不按则疼甚。症块结积冷病者。针下慢出。仍转动以发出污浊。痈疽发背。有脓无头者。针令脓溃。勿按孔穴。

  凡用火针。太深则伤经络。太浅则不能去病。要在消息得中。针后发热恶寒。此为中病。凡面上及夏月。湿热在两脚时、皆不可用此。时珍曰:素问云:病在筋、调之筋、燔针劫刺其下、及筋急者、病在骨、调之骨、淬针药熨之、又灵枢经、叙十二经筋所发诸痹痛、皆云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度、以痛为输、又云: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纵弛不收、阴痿不用淬刺者、淬寒急也、纵缓不收者、无用燔针、观此、则燔针乃为筋寒而急者设、以热治寒、正治之法也、而后世以针积块、亦假火气以散寒湿、而发出污浊也、或又以治痈疽者、则是以从治之法、溃泄其毒瓦斯也、而昧者以治伤寒热病、则非矣、张仲景云:太阳伤寒加温针、必发惊、营气微者、加烧针则血流不行、更发热而烦燥、太阳病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俱竭、复加烧针、胸烦、面色青黄、肤润者难治、此皆用针者、不知往哲设针之理、而谬用以致害人也、又凡肝虚目昏多泪、或风赤及生翳膜、顽浓成病、后生白膜、失明、或五脏虚劳、风热上冲于目、生翳、病宜熨烙之法、盖气血得温则宣流、得寒则凝涩故也、其法用平头针、如孔大小、烧赤、轻轻当翳中烙之、烙后翳破、即用除翳药敷点。火针。素问谓之燔针、淬针。张仲景谓之烧针。川蜀人谓之煨针。其法、麻油满盏、以灯草二七茎点灯、将针频涂麻油、灯上烧令通赤用之、不赤或冷、则不能去病、反损人也、其针须用火箸铁造之为佳、点穴墨记、差则无功。

  燧火

  太古燧人氏。上观下察。钻木取火。教民烹饪。使无疾病。用心至深切矣。木为火母。

  其性不燥。后世击石取火。其性燥烈。且今人多嗜烟酒。所以患燥火之证者甚多。时珍曰:周官司 氏、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季春出火、季秋纳火、民咸从之、盖人之资于火食者、疾病寿夭系焉、四时钻燧取新火、以为饮食之用、依岁气而使无亢不及、所以救民之时疾也、榆柳先百木而青、故春取之、其火色青、枣杏之木心赤、故夏取之、其火色赤、柞 之木理白、故秋取之、其火色白、槐檀之木心黑、故冬取之、其火色黑、桑柞之木肌黄、故季夏取之、其火色黄、天文大火之次、于星为心、季春龙见于辰而出火、于时为暑、季秋龙伏于戌而纳火、于时为寒、顺天道而百工之作息皆因之、以免水旱灾殃之流行也。

  阳火阴火

  五行皆有阴阳。而火之阴阳为尤著。时珍曰。火者。有气而无质。其纲凡三。其目凡十有二。所谓三者。天火地火人火也。所谓十有二者。天之火四。地之火五。人之火三也。试申言之。天之阳火二。太阳、真火也。星精、飞火也。赤物暾暾、降则有灾、俗呼火殃。天之阴火二。龙火也。雷火也。龙口有火光、霹雳之火、神火也、二火必阴云四合、大雨降注、乃见、若太阳一照、则龙潜雷伏、有人病火、属龙雷者、惟当益火之原、万不可用凉药。

  地之阳火三。钻木之火也。击石之火也。戛金之火也。地之阴火二。石油之火也。昨梦录云:石脑油、出高丽东、日烘石热所出液也、惟真琉璃器可贮之、入水涓滴、烈焰遽发、馀力入水、鱼鳖皆死、边人用以御敌。水中之火也。江湖河海、夜动有火、苏轼夜宿金山寺诗、江心似有炬火明、非鬼非神竟何物是也。人之阳火二。君火也。相火也。人之阴火一。失位之火也。内经云: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肾中阳虚、则火不安其位而飞走、犹龙雷之火也。合而言之。阳火七。阴火五。共十有二焉。诸阳火。遇草而 。得木而燔。可以湿伏。可以水灭。诸阴火。不焚草木而流金石。得湿愈焰。遇水益炽。以水折之。则光焰诣天。物穷方止。以火逐之。以灰扑之。则灼性自消。光焰自灭。故人之善反于身者。上体于天。而下验于物。则阳火阴火、正治从治之理。思过半矣。此外又有萧丘之寒火。萧丘在南海中、上有自然之火、春生秋灭、生一种木、但小焦黑、出抱朴子外篇、又陆游云:火山军其地、锄耘深入、则有烈焰、不妨种植、亦寒火也。泽中之阳焰。状如火焰、起于水面、出王冰素问注。野外之鬼磷。其火色青、其状如炬、或聚或散、望之则有、就之则无、俗呼鬼火、或云:诸血之磷光也。金银之精气。凡金银宝玉、皆夜有火光。此皆似火而不能焚物者也。至于樟脑见香木部。猾髓。炮炙论曰:海中有兽、名曰猾、其髓入油中、油即沾水生火、不可救止、以酒喷之即灭、不可于屋下收、故曰水能生火、非猾髓而莫能、时珍曰:此兽之髓、水中生火、与樟脑相同、其功亦当与樟脑相似也、第人无识之者。生。

  烧酒醇酒、得火气则自焚、油满百石、则火自生、油纸油衣油铁、得热蒸激、皆自生火。积米热蒸、麻皮热蒸、亦致生火。南荒有厌火之民。国近黑昆仑、人能食火炭。食火之兽。原化记云:祸斗状如犬而食火、粪复为火、能烧人屋。西波斯国有鸟、形如驼、能飞不高、食草与肉、亦啖火、日行七百里、刘郁西域记云:富浪有大鸟驼、蹄高丈馀、食火炭、卵大如升、郑晓云:洪武初、三佛国贡火鸡、大于鹤、长三四尺、颈足亦似鹤、锐嘴软红冠、毛色如青羊、足二指、利爪能伤人肠致死、食火炭。)火鸦蝙蝠。能食火烟。火龟火鼠。生于火地。火龟火鼠、俱生炎地、西域记云:火鼠出西域、及南海火林山、有野火、春夏生、秋冬死、鼠产于中、甚大、其毛及草木之皮、皆可织布、污则烧之即洁、名火浣布。此皆五行物理之常。而乍闻者目为怪异。盖未深诣乎此理故尔。蔡九峰止言木火、石火、雷火、虫火、磷火。似未尽该也。要之。火者内阴而外阳。主乎动者也。故凡动皆属火。以名而言。形气相生。配于五行。故谓之君。以位而言。生于虚无。守位禀命。因其动而可见。故谓之相。天主生物。故恒于动。

  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动者。皆相火之为也。是君相二火。天非此不能生物。人非此不能自生也。然而东垣以火为元气之贼。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何哉。周子曰:神发知矣。

  五性感物。而万事出。有知之后。五者之性。为物所感而动。即内经五火也。五性厥阳之火。与相火相煽。则妄动矣。火起于妄。变化莫测。煎熬真阴。阴虚则病。故曰相火。元气之贼。周子又曰。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朱子曰: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又主之以静。则五火之动皆中节。相火惟有裨补造化。以为生生不息之运用尔。何贼之有。以上火类。

  白垩

  音恶。燥湿、温水脏。

  甘温。治男子水脏冷。女子子宫冷。卒暴咳嗽。风赤烂眼。反胃泻痢。诸土皆能胜湿补脾、而白垩能兼入气分。痱子瘙痒。为末敷之。 疮不干。 研、生油调搽。即白 土。

  黄土

  燥湿解毒。

  甘平。治泄痢冷热赤白。腹内热毒绞结痛。下血。又解诸药毒。中肉毒。合口椒毒、野菌毒。刘跋钱乙传云:元丰中、皇子仪国公、病螈 、国医未能治、长公主举乙入、进黄土汤而愈、神宗召见、问其故、对曰:以土胜水、水得其平、则风自退尔、夷坚志云:吴少师得疾、数月消瘦、每日饮食入咽、如万虫攒攻、且痒且痛、皆以为劳瘵、迎明医张锐诊之、锐令明旦勿食、遣卒诣十里外、取行路黄土至、以温酒二升搅之、投药百粒、饮之觉痛、几不堪、及登溷、下马蝗千馀、其半已困死、吴亦惫甚、调理三日乃安、因言夏月出师、燥渴、饮涧水一杯、似有物入咽、遂得此病、锐曰:虫入食人脏、势必孳生、饥则聚咂精血、饱则散处脏腑、苟知杀之、而不能扫取、终无益也、是以请公枵腹以诱之、虫久不得土味、又喜酒、故乘饥毕集、一洗而空之、凡跌打损伤、及木石所伤、取净土五升、蒸热、以故布重裹、作二包、更互熨之、勿大热、恐破肉、痛止则已、虽瘀血凝积、气绝欲死者、亦活。

  张司空言。三尺以上曰粪。三尺以下曰土。凡用、当去上恶物。勿令入客水。藏器曰:土气久触、令人面黄、掘土犯地脉、令人上气身肿、掘土犯神煞、令人生肿毒。

  伏龙肝

  重、调中止血、燥湿消肿。

  辛温。调中止血。去湿消肿。治咳逆反胃,吐衄崩带,尿血遗精,肠风痈肿。醋调涂。脐疮研敷。丹毒。腊月猪脂或鸡子白调敷。催生下胎。子死腹中、水调三钱服。功专去湿。无湿勿用。多年灶心黄土。须用对釜脐下者。

  东壁土

  甘温。治霍乱烦闷。泄痢温疟。疗下部疮。脱肛。小儿风脐。摩乾湿二癣。隐居曰。此屋之东壁上土也。常先见日故尔。藏器曰:东壁先得太阳烘炙、故治瘟疫、初出、少火之气壮、及当午、则壮火之气衰、故不用南壁而用东壁、时珍曰:昔一女、忽嗜河中污泥、日食数碗、玉田隐者、以壁间败土、调水饮之、遂愈、又凡脾胃湿多、吐泻霍乱者、以东壁土、新汲水搅化、澄清服之、即止、盖脾主土、喜燥而恶湿、故取太阴真火所照之土、引真火生发之气、补土而胜湿、则吐泻自止也、岭南方、治瘴疟、香椿散内用南壁土、近方治反胃呕吐用西壁土者、或取太阳离火所照之气、或取西方收敛之气、然皆不过借气补脾胃也。

  墨

  辛温止血。震亨曰:墨属金而有火、入药甚健、性又能止血。生肌。飞丝尘芒入目。

  浓磨点之。点鼻止衄。猪胆汁磨。涂诸痈肿。醋磨亦可。酒磨服。治胞胎不下。宗 曰。墨、松之烟也。世有以粟草灰伪为者。不可用。惟松烟墨。方可入药。陈久烟细者为佳。粗者不可用。

  釜脐墨

  一名釜煤。

  辛温。治中恶蛊毒。吐血血晕。以酒或水温服二钱。亦涂金疮。止血生肌。消食积。舌肿喉痹口疮。阳毒发狂。古方治伤寒、黑奴丸、用釜底墨、灶突墨、梁上尘三物、同合诸药为丸、其功用相近尔。

  百草霜

  轻、止血消积。

  辛温止血。鼻衄者、水调涂之、红见黑则止、水克火也。消积。治诸血病。伤寒阳毒发狂。疸膈疟痢。咽喉口舌白秃诸疮。时珍曰:皆兼取火化、从治之法。灶突上烟煤。其质轻细、故谓之霜、魇寐卒死、水化吹鼻、白秃头疮、和猪脂涂之、诸疮以醋汤洗净、入腻粉少许、生油调涂、愈。

  梁上尘

  一名乌龙尾、轻、止血消积。

  辛苦微寒。治腹痛噎膈。中恶鼻衄。小儿软疮。消食积。止金疮血出。齿龈出血。时珍曰。

  凡用倒挂尘。烧令烟尽。筛取末。入药。

  硷

  泻、磨积去垢。

  辛苦涩温。消食磨积。去垢除痰。治反胃噎膈。点痣 疣赘。与圹灰等分、用小麦秆灰汁、煎乾为末、针刺挑破、水调点之、一日三上、即去、须新合乃效。发面浣衣多用之。取蓼蒿之属。浸晒烧灰。以原水淋汁。每百斤入粉面二三斤。则凝定如石。

  孩儿茶

  泻热生津、涩、收湿。

  苦涩微寒。清上膈热。化痰生津。止血收湿。定痛生肌。涂金疮口疮。硼砂等分。阴疳痔肿。出南番。以细茶末纳竹筒。埋土中。日久取出。捣汁熬成。块小润泽者上。大而枯者次之。以上土类。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