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卷十七虫鱼鳞介部 化生类卵生类等

  古名桑蠹虫、又名桑蝎。宣、祛风。

  甘温有毒。时珍曰:蝎化天牛有毒、蛴螬化蝉无毒、又可见蛴螬与蝎之性味良恶也。祛风治障翳瘀肿。小儿惊风。口疮风疳。妇人崩中漏下赤白。堕胎下血。产后下痢。今人多用以发痘。景岳曰:桑虫、亦名桑蚕、不知创自何人、用以发痘、予尝遍考本草及痘证诸书、俱所不载、及审其质性、不过为阴寒湿毒之虫尔、惟其有毒、所以亦能发痘、惟其寒湿、所以最能败脾、顾发痘不从气血、而从毒药、此与揠苗者何异、矧其淫毒侵脾、弱稚何堪、故每见多服桑虫者、毒发则唇肤俱裂、脾败则泄泻不止、人但见痘证之死、而不知其败在虫毒也、前之既覆、后可鉴矣、其奈蒙蒙者、率犹长夜之不醒何、予欲呼之、用斯代柝、而并咎夫作俑者之可恨、洛按、桑虫能祛风而走窜经络、其性大约与穿山甲相近、故均能元气为毒所伤、今人治痘无不用之、其为害不知若干人矣、吾盐冯楚瞻、有锦囊秘录、其书庞杂浅鄙、全无足取、内有云:大桑虫、有人参之功、噫、此黄口小儿之言也、何物匪才、敢无知妄作耶。桑虫、即桑蠹虫、别录、日华、蜀本、藏器、时珍、俱所收载、何景岳以为不载耶、但并未言其治痘、痘证诸书、从未有用之者。虫矢、功用略同。俱烧存性研末。酒调。按牛虱啖血、例比虻虫、尤非痘家所宜、而世习用之、伤人多矣。

  蝉蜕

  轻、散风热。

  土木馀气所化。吸风饮露。其气清虚。而味甘寒。故除风热。其体轻浮。故发痘疹。其性善蜕。故退目翳。催生下胞。其蜕为壳。故治皮肤疮疡瘾疹。与薄荷等分、为末、酒调服。其声清亮。故治中风失音。又昼鸣夜息。故止小儿夜啼。蚱蝉、治小儿惊痫夜啼。杀疳去热。出胎下胞。时珍曰: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治脏腑经络、当用蝉身、各从其类也。蝉类甚多。惟大而色黑者入药。洗去泥土翅足。浆水煮。晒乾。痘后目翳、羊肝汤、下蜕末一钱。

  蝼蛄

  通、行水。

  咸寒有毒。通便而二阴皆利。逐水而十种俱平。贴瘰 颇效。化骨哽殊灵。隐居曰:自腰以前甚涩、能止二便、自腰以后甚利、能通二便。治水甚效,但其性急,虚人戒之。去翅足炒。

  虫

  一名地鳖虫。泻、破血。

  咸寒有毒。去血积。搜剔极周。主折伤。补接至妙。煎含而木舌冰消。水服而乳浆立至。

  仲景有大黄 虫丸、以其有攻坚下血之功也。虚人有瘀。斟酌用之。畏皂荚。菖蒲。

  虻虫

  一名蜚虫。泻、破血。

  苦寒有毒。攻血遍行经络。堕胎只在须臾。青色入肝、专啖牛马之血、仲景用以逐血、因其性而取用者也。非气足之人。实有畜血者。勿轻与。去足翅炒。恶麻黄。以上化生类。

  蜂蜜

  俗名蜂糖、生岩石者、名岩蜜、亦名石蜜。补中、润燥滑肠。

  采百花之精英。合露气以酿成。生性凉。能清热。熟性温。能补中。甘而和。故能解毒。

  柔而滑。故能润燥。甘缓可以去急。故止心腹肌肉疮疡诸痛。甘缓可以和中。故能调营卫。通三焦。安五脏。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止嗽治痢。解毒润肠、最治痢疾、用姜汁和服、甚佳。明目悦颜。同薤白捣。涂汤火伤。煎炼成胶。通大便秘。乘热纳谷道中、名蜜煎导。大肠虚滑者。虽熟蜜亦在禁例。酸者食之。令人心烦。同葱食害人。食蜜饮后。不可食。令人暴亡。白如膏者良。汪颖曰:蜜以花为主、闽广蜜热、川蜜温、西蜜凉、安宣州有黄连蜜、味小苦、点目热、良、西京有梨花蜜、色白如脂。用银石器。每蜜一斤。入水四两。桑火慢熬。掠去浮沫。至滴水成珠用。黄蜡、甘淡而涩。微温。止痛生肌。疗下痢。

  蜜质柔性润、故滑肠胃、蜡质坚性涩、故止泻痢。续绝伤。蜜与蜡、皆蜂所酿成、而蜜味至甘、蜡味至淡、故今人言无味者、谓之嚼蜡。

  露蜂房

  宣、解毒杀虫。

  甘平有毒。治惊痫螈 。附骨痈疽。根在脏腑。和蛇蜕乱发烧灰、酒服、按附骨疽不破、附骨成脓、故名、不知者误作贼风治、附骨疽痛处发热、四体乍热乍寒、小便赤、大便秘而无汗、泻热发散则消、贼风痛处不热、亦不发寒热、觉身冷、欲得热熨则小宽、宜风药治之。涂瘰 成 。炙研、猪脂和涂。止风虫牙痛。煎水含漱、时珍曰:阳明药也、取其以毒攻毒、兼杀虫之功尔。敷小儿重舌。烧灰、酒和、敷舌下、日数次。其用以毒攻毒。

  痈疽溃后禁之。取露天树上者。洗疮煎用、治痈肿、醋调涂。

  虫白蜡

  生肌长肉。

  甘温。生肌止血,定痛补虚,续筋接骨。丹溪曰:白蜡属金、受收敛坚强之气、为外科要药、与合欢皮同入长肌肉膏中用之、神效。虫食冬青树汁。久而化为白脂。粘敷树枝。至秋刮取。以水煮溶。滤置冷水中。则凝聚成块。人以和油浇烛、大胜蜜蜡。唐宋以前、浇烛入药所用白蜡、皆蜜白蜡也、此虫白蜡、则自元以来人知之、今则为日用物矣。头上秃疮、白蜡频涂、勿令日晒、久则自然生发。

  五倍子

  一名文蛤。涩、敛肺。

  酸涩能敛肺。咸寒能降火。生津化痰。止嗽止血。敛汗。郑赞寰曰:焙研极细、以自己漱口水、调敷脐上、治盗汗如神。解酒。疗消渴泄痢。疮癣五痔。下血脱肛。脓水湿烂。子肠坠下。散热毒。消目肿。煎水洗之。敛疮口。热散疮口自敛。其色黑。能染须。丹溪曰:倍子属金与水、噙之、善收顽痰、解热毒、黄昏咳嗽、乃火浮入肺、不宜用凉药、宜五味五倍、敛而降之、娄全善医学纲目云:王元 虚而滑精、屡与加味四物汤、吞河间秘真丸、及真珠粉丸、不止、后用五倍子一两、茯苓二两、丸服、遂愈、此则倍子敛涩之功、敏于龙骨蛤粉也、 庵曰:凡用秘涩药、能通而后能秘、此方用茯苓、倍于五倍、一泻一收、是以能尽其妙也。嗽由外感。泻非虚脱者。禁用。生盐肤木上。乃小虫食汗。遗种结球于叶间。故主治之证、与盐肤子叶同功。壳轻脆而中虚。可以染皂。或生或炒。捣末用。粪后下血、五倍子末、艾汤调服一钱、妇人阴血、因交接伤动者、以末掺之。百药煎。功与五倍子不异。但经造酿。其体轻虚。其性浮收。且味带馀甘。治上焦心肺。咳嗽痰饮热渴诸病。含噙尤为相宜。用五倍子为粗末。每一斤以真茶一两。煎浓汁。入酵糟四两。擂烂拌和。器盛置糠缸中罨之。待发起如发面状。即成矣。捏作饼丸。晒乾。风热牙痛、百煎泡汤、噙漱。

  桑螵蛸

  补肾。

  甘咸平。入肝肾命门。益精气而固肾。治虚损阴痿。梦遗白浊。血崩腰痛。伤中疝瘕。

  肝肾不足。通五淋。缩小便。能通故能缩、肾与膀胱相表里、肾得所养、气化则能出、肾气既固、则水道安常、故又能缩也、寇宗 治便数、有桑螵蛸散、桑螵蛸、茯神、远志、菖蒲、人参、当归、龙骨、鳖甲等分为末、卧时、人参汤下二钱、能补心安神、亦治健忘。炙饲小儿。止夜尿。螳螂卵也。须用桑树上者。一生九十九子、用一枚、即伤百命、仁人君子闻之、且当惨然、况忍食乎。房长寸许、有子如蛆、芒种后齐出、故月令、仲夏螳螂生也、如用他树者、以桑皮佐之、桑皮善行水、能引达肾经。炙黄。或醋煮。汤泡煨用。或蒸透再焙。畏旋复花。螳螂能出箭簇。螳螂一个、巴豆半个、研敷伤处、微痒且忍、极痒乃撼拔之、以黄连贯众汤洗、锻石敷之、杨氏方用螳螂出簇后、敷生肌散。又治惊风。古方治风、多用螵蛸、螳螂治风、同一理也。

  白僵蚕

  轻、宣、去风化痰。

  咸辛平。僵而不腐。得清化之气。故能治风化痰。散结行经。蚕病风则僵、故因以治风、能散相火逆结之痰。其气味俱薄。轻浮而升。入肺肝胃三经。治中风失音。头风齿痛。喉痹咽肿。炒为末、姜汤调下一钱、当吐出顽痰。丹毒瘙痒。皆风热为病。瘰 结核。痰疟血病。崩中带下。风热乘肝。小儿惊疳。肤如鳞甲。由气血虚、亦名胎垢、煎汤浴之。下乳汁。灭瘢痕。诸证由于血虚。而无风寒客邪者。勿用。以头蚕色白条直者良。糯米泔浸一日。待桑涎浮出。焙乾、去丝及黑口。捣用。恶萆 、桔梗、茯苓、桑螵蛸。一切风痰、白直僵蚕七个、细研、姜汤调灌之、酒后咳嗽、蜜调末、服一钱。蚕蛹、炒食。治风及劳瘦。为末饮服。治小儿疳瘦。长肌肉。退热除蛔虫。煎汁饮。止消渴。研敷 疮恶疮。吴瑞曰:缲丝后蛹子、今人食之、呼小蜂儿、孙思邈曰: 犬咬者、终身忌食、发则难免。蚕茧、甘温。能泻膀胱相火。引清气上朝于口。止消渴。蚕与马、并属午、为离主心、作茧退藏之际、故缲丝汤饮之、能抑心火而治消渴。痈疽无头者。烧灰酒服。服一枚、出一头、二枚出二头。

  原蚕砂

  燥湿去风。

  蚕食而不饮。属火性燥。燥能去风胜湿。经曰:燥胜风、燥属金、风属木也。其砂辛甘而温。炒黄浸酒。治风湿为病。支节不随。皮肤顽痹。腰脚冷痛。冷血瘀血。炒热熨患处。亦良。寇氏曰:醇酒三升、拌蚕砂五斗、蒸热、铺暖室席上、令患冷风气痹人、以患处就卧、浓覆取汗、不愈、明日再作、但须防昏闷。麻油调敷,治烂弦风眼。目上下胞属脾、脾有风湿、则虫生弦烂、又新瓦炙为末、少加雄黄、麻油调敷、治蛇串疮、有人食乌梢蛇、浑身变黑、渐生鳞甲、见者惊缩、郑奠一令日服晚蚕砂五钱、尽一二斗、久之乃退。二蚕矢也。淘净晒乾。原雄蚕蛾、气热性淫。主固精强阳。蛇虺咬伤、用生二蚕蛾、研敷之。

  斑猫

  一名斑蝥。大泻、以毒攻毒。

  辛寒有毒。外用蚀死肌。敷疥癣恶疮。内用破石淋。拔瘰 疔肿。杨登甫云:瘰 之毒、莫不有根、大抵治以斑蝥地胆为主、制度如法、能使其根从小便出、如粉片血块烂肉、此其验也、以木通滑石灯心辈导之。斑蝥捕得、屁射出、臭不可闻、故颛走下窍、直至精溺之处、能下败物、痛不可当、用须斟酌。下 犬毒。九死一生之候、急用斑蝥七枚、去头翅足、糯米炒黄为末、酒煎、空心下、取下小狗三四十枚、如数少、再服、又方、糯米一勺、斑蝥廿一枚、分三次炒、至清烟为度、去蝥、取米为粉、冷水入清油少许、空心下、取利下毒物、如不利、再进、愈后、忌闻钟鼓声、复发则不可治、服之肚痛急者、用靛汁、或黄连水、解其毒。溃肉肌肉近之则烂。堕胎。斑蝥、 青、葛上亭长、地胆、四虫形色不同、功略相近、食芫花为 青、青绿色尤毒、春生食葛花为亭长、黑身赤头、夏生食豆花为斑蝥、斑色、秋生冬入地为地胆、黑头赤尾、陶隐居云:乃一物而四时变化者、皆极毒、须慎斑文。去头足。糯米炒熟。生用则吐泻人。亦有用米取气。不取质者。畏丹参、巴豆。恶豆花、甘草。

  蝎

  宣、去风。

  甘辛有毒。色青属木。故治诸风眩掉。(皆属肝木。惊痫搐掣。口眼 斜。白附、僵蚕、全蝎、等分为末、名牵正散、酒服二钱、甚效。疟疾风疮,耳聋带疝。厥阴风木之病。东垣曰:凡疝气带下、皆属于风、蝎乃治风要药、俱宜加而用之。似中风及小儿慢脾风。病属于虚者。法咸禁之。全用谓之全蝎。去足焙尾。名蝎梢。其力尤紧。人被螫者、涂蜗牛即解。紧小者良。

  水蛭

  即蚂蟥。泻、破血。

  咸。苦平有毒。治恶血积聚。染须极效。能引药力倒上至根、用水蛭为细末、以龟尿调捻须梢、自倒入根也。赤白丹肿。肿毒初生。竹筒合咂有功。误吞生者、入腹生子、咂血肠痛瘦黄、以田泥调水、饮数杯必下也、或以牛羊热血、同猪脂饮之、亦下。炒枯黄。畏锻石。咸。

  粪蛆

  一名五谷虫。泻热疗疳。

  寒。治热病谵妄。毒痢作吐。小儿疳积疳疮。漂净晒乾。或炒、或 为末。以上卵生类。

  蟾蜍

  一名癞虾蟆。泻、疗疳拔毒。

  蟾土精而应月魄。辛凉微毒。入阳明胃。退虚热。行湿气。杀虫 。治疮疽发背。未成者、用活蟾蜍系疮上半日、蟾必昏愦、置水中、救其命、再易一个、三易则毒散矣、势重者、剖蟾蜍合疮上、不久必臭不可闻、如此二三易、其肿自愈。小儿劳瘦疳疾。蟾酥、辛温有毒。治发背疔肿。小儿疳疾脑疳。即蟾蜍眉间白汁、能烂人肌肉、惟疔毒或服二三厘、取其以毒攻毒、外科多用之、蟾蜍肪涂玉、刻之如蜡。头、功同蟾蜍。

  田鸡

  一名蛙。解热毒、利水。

  甘寒。解劳热热毒。利水消肿。馔食调疳瘦。补虚损。尤宜产妇。捣汁服。治虾蟆瘟病。

  戴原礼证治要诀云:凡浑身水肿、或单腹胀者、以青蛙一二枚、去皮炙食之、则自消也、嘉谟云:天行面赤项肿、名虾蟆瘟、以金丝蛙捣汁、水调、空腹顿饮、极效、曾活数人。烧灰涂月蚀疮。

  蜈蚣

  宣、去风。

  辛温有毒。入厥阴肝经。善走能散。治脐风撮口。炙末、猪乳调服。惊痫瘰 ,蛇症能制蛇。疮甲。趾甲内恶肉突出、俗名鸡眼睛、蜈蚣焙研敷、以南星末、醋调敷四围。杀虫堕胎。取赤足黑头者。火炙。去头足尾甲。将薄荷叶火煨用。畏蜘蛛。被咬者、捕蜘蛛置咬放水中、吐而活之。蜒蚰、不敢过所行之路、触著即死。鸡屎、桑皮、盐。中其毒者、以桑汁盐蒜涂之。

  白颈蚯蚓

  泻热、行水。

  蚓、土德而星应轸水。味咸寒。故能清热。性下行。故能利水。治温病大热狂言,大腹黄胆,肾风香港脚。苏颂曰:香港脚必须用之为使。治大热。井水调下入药。或晒乾为末。或盐化为水。或微炙。或烧灰。中其毒者、盐水解之。蚯蚓泥、即蚯蚓屎。甘寒。泻热解毒。治赤白久痢。敷小儿阴囊热肿。肿腮。丹毒。以上湿生类。

  鲤鱼

  通、行水。

  甘平。下水气。利小便。治咳逆上气。香港脚黄胆。妊娠水肿。古方有鲤鱼汤、鲤鱼粥、河间曰:鲤之治水、鸭之利水、所谓因其气相感也。骨烧灰。疗鱼骨哽。胆、苦寒。益志明目。点服俱佳。作羹。治崩漏痔 。取其行滞血也。

  鱼

  一名鲢鱼。温中。

  甘温。温中益气。多食令人热中发渴。又发疮疥。凡下毒鱼药捕来者、食之皆损人、又旱乾水少、所捕旱鱼、有热毒、最损人。

  鲩鱼

  俗名草鱼。暖胃。

  甘温。暖胃和中。李廷飞云:能发诸疮。

  青鱼胆

  泻热、治目疾。

  苦寒泻热。治目疾。点眼。消赤肿障翳。含咽。吐喉痹痰涎。涂火热疮。疗鱼骨哽。腊月收。阴乾。肉、甘平。益气力。治香港脚。脚弱烦闷。同韭白煮。

  勒鱼

  开胃暖中。

  甘平。开胃暖中。作鲞尤良。鱼腹有硬刺勒人。故名。

  鲈鱼

  补、利水。

  甘平。有小毒。孟诜食疗本草曰:中其毒者、芦根汁解之、掌禹锡嘉 补注本草曰:多食发癖疮肿、不可同乳酪食、李廷飞云:肝不可食、剥人面皮。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治水气。作 尤良。曝乾。甚香美。南郡记云:吴人献松江鲈 于隋炀帝、帝曰:金齑玉 、东南佳味也。出吴中。一名四鳃鱼。

  白鱼

  补、利水。

  甘平。开胃下气。去水气。金匮有滑石白鱼散。令人肥健。或腌或糟藏。皆可食。孟诜曰:炙食少动气、鲜者多食亦泥人、经宿者勿食、令人腹冷、吴瑞日用本草曰:多食生痰、与枣同食、患腰痛。一名 鱼。

  鳜鱼

  补劳杀虫。

  甘平。补虚劳。益脾胃。去瘀杀虫。时珍曰:接医说云:越州邵氏女、年十八、病劳瘵累年、偶食鳜鱼羹、遂愈、观此、正与补劳益胃杀虫之说相符、则仙人刘凭隐士张志和之嗜此鱼、非无谓也。

  鱼

  温中止呕。

  甘平。食之已呕。暖中益胃。一名鳏鱼。其性独行、故曰鳏、诗云:其鱼鲂鳏是也。一名鱼。健而难取、吞啖同类、池中有此、不能畜鱼、东山经云:姑儿之水多 鱼、是也。

  嘉鱼

  补肾治劳。

  甘温。治肾虚消渴。劳瘦虚损。一名 鱼。音未一名丙穴鱼。嘉鱼乃乳穴中小鱼、常食乳水、所以益人、任 益州记云:嘉鱼、二三月随水出丙穴、八九月逆水入丙穴、范成大虞衡志云:嘉鱼状如鲥而多脂、味极美、杜甫诗云:鱼知丙穴由来美、是也。

  鲻鱼

  开胃。

  甘平。开胃、利五脏、肥健人。与百药无忌。

  石首鱼

  补、调胃。

  甘平。开胃益气。合 菜作羹良。白鲞、主中恶。消宿食。炙食。能消瓜成水。治暴下痢。及卒腹胀不消。陆文量菽园杂记云:痢疾最忌油腻生冷、惟白鲞宜食、此说与本草主下痢相合、盖鲞饮咸水、而性不热、且无脂不腻、故无热中之患、而消食理肠胃也、时珍曰:鲞能养人、人恒想之、故字从养、罗愿云:诸鱼 干皆为鲞、其美不及石首、故独得专称白鲞、若露风则变红色、失味也。鱼鳔、暖精种子。首中有石。故名。又名江鱼、黄花鱼。甜瓜生者、用石首鲞骨插蒂上、一夜便熟、勒鲞骨亦然。

  鲥鱼

  补虚劳。

  甘平。补虚劳。宁源食鉴本草云:蒸下油、以瓶埋地中、取涂汤火伤、甚效、初夏时有、馀月则无、故名、袁达禽虫述云:鲥鱼 纲而不动、护其鳞也、不宜烹煮、唯以笋苋芹荻之属、连鳞蒸食乃佳、其鳞与他鱼不同、锻石水浸过、晒乾、层层起之、以作女人花钿、甚良。

  鲳鱼

  补益气方。

  甘平。益气力。令人肥健。子有毒、食之令人利下。

  鲫鱼

  补土和胃。

  甘温。诸鱼属火。独鲫属土。土能制水。故有和胃、实肠、行水之功。作 食、治脚气及上气。忌麦冬芥菜、沙糖、猪肝。子、调中。益肝气。凡青鱼鲫鱼子、皆去目中障翳。

  鲂鱼

  一名 鱼。调胃利肠。

  甘温。调胃气。利五脏。和芥食之。能助肺气。去胃风消谷。作 食之。助脾气。令人能食。作羹 食。宜人。疳痢人勿食。

  残鱼

  一名纸鱼。

  甘平。作羹食。宽中健胃。

  金鱼

  甘咸平。治久痢及噤口痢。以上有鳞类。

  鳢鱼

  通、利水、祛风。

  甘寒。祛风下水。疗五痔。治湿痹。利大小肠。治妊娠有水气。胆、凡胆皆苦。独鳢鱼带甘。喉痹将死者。点入即瘥。病深者。水调灌之。俗名乌鱼。即七星鱼。首有七星、夜朝北斗、道家谓之水厌、雁为天厌、犬为地厌、真西山卫生歌云:雁行有序犬有义、黑鱼拱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鬼神皆不喜、心镜云:鳢鱼一斤以上、和冬瓜葱白作羹、治十种水气。

  鳗鲡

  补虚杀虫。

  甘平。去风杀虫。虫由风生、故风字从虫。治骨蒸劳瘵。湿痹风瘙。阴户蚀痒。补虚损。

  其骨烧烟。蚊化为水。熏竹木。辟蛀虫。置衣箱。辟诸蠹。海鳗鲡、功用相同。血、疮疹入眼。以少许点之。

  鳝鱼

  宣、去风。

  甘大温。补五脏。除风湿。尾血、疗口眼 斜。少和麝、左 涂右、右 涂左、正即洗去。滴耳治耳痛。滴鼻治鼻衄。点目治痘后生翳。时珍曰:鳝善穿穴、与蛇同性、故能走经络、疗风邪及诸窍之病、风中血脉、用血主之、从其类也。头、治百虫入耳。烧研、绵裹塞之。

  鳅鱼

  俗名泥鳅。调中益气。

  甘平。暖中益气。醒酒。解消渴。同米粉煮羹食。调中收痔。煮食。疗阳事不起。

  海螵蛸

  一名乌贼骨。宣、通血脉、祛寒湿。

  咸走血。温和血。入肝肾血分。通血脉。祛寒湿。治血枯。内经、血枯治之以乌 骨。止吐衄。肠风崩漏。涩久虚泻痢。腹痛环脐。阴蚀肿痛。烧末酒服。疟证疳虫。目翳泪出。

  耳出脓。性能燥脓收水、为末、加麝少许、掺入。厥阴、少阴肝、肾。经病。肉、酸平。益气。强志益人。通月经。出东海。亦名墨鱼。腹中有墨、书字逾年乃灭、常吐黑水、自罩其身、捕者、即于水黑处取之。取骨。鱼卤浸。炙黄。恶附子、白芨、白蔹。能淡盐。舌肿出血如泉、蒲黄等分。为细末、涂之、跌破出血、乌贼骨末敷。

  海蛇

  泻、消积血。

  咸平。治妇人劳损、积血、带下。小儿风疾。丹毒、汤火伤。刘敬叔异苑云:疗河鱼之疾。

  补阳。

  甘温。托痘疮。下乳汁。吐风痰。中风证、以 半斤、入姜葱酱料、水煮、先吃 、次吃汁、以鹅翎探引、吐出痰涎、随证用药。壮阳道。有毒、动风热。

  海

  补风、杀虫。

  甘咸平。治飞尸蛔虫、口中甘 、龋齿头疮。去疥癣、风痒、湿痒。疗山蚊子入人肉。

  初食疮发则愈。同猪肉食。令人多唾。

  海马

  补、温肾。

  甘温。暖水脏。壮阳道。消瘕块。治疔疮肿毒。妇人产难及血气痛。时珍曰:雌雄成对、其性温暖、有交感之义、故产难及阳虚、房中方术多用之、如蛤蚧郎君子之功也。

  河豚

  补虚。

  甘温。有大毒。宗 曰:修治失法、食之杀人、浓生者宜远之、时珍曰:煮忌煤 落中、与荆芥、菊花、桔梗、甘草、附子、乌头相反、宜荻笋、蒌蒿、秃菜、畏橄榄甘蔗、芦根、陶九成辍耕录云:食河豚、一日内不可服汤药、恐犯荆芥、二物大相反、予亲见一人、因此曾以水浸之、一夜大如芡实、世传中其毒者、以橄榄及冰片浸水、皆可解、又一方、以槐花微炒、与乾胭脂等分、同捣粉、水调灌之、大妙、又按物类相感志言、凡煮河豚、用荆芥同煮五七沸、换水、则无毒、二说相反、得非河豚之毒入于荆芥耶、宁从陶说、庶不致悔。补虚。去湿气。理腰脚。去痔疾。杀虫。伏 砂。肝及子。尤毒。

  带鱼

  补脏。

  甘温。补五脏。去风杀虫。作鲞尤良。

  鲨鱼翅

  补肺。

  甘平。补五脏。尤有益于肺脏。清金滋阴。补而不滞。味甚美。食品珍之。肉亦肥美。

  补五脏。甚益人。一名鲛鱼。

  鲟鱼

  补虚益气。

  甘平、有小毒。食疗本草云:味虽美而发诸药毒、动风气、发一切疮疥、久食令人心痛腰痛、服丹石人忌之、勿与乾笋同食、发瘫痪风、小儿食之、发咳嗽及症瘕。补虚益气。令人肥健。煮汁饮。治血淋。一名王鲔。月令云:季春荐鲔于寝庙、故有此名。

  鲟鱼

  利五脏。

  甘平。有小毒。诜曰:发气动风、发疮疥、和荞麦食、令人失音、宁原食鉴本草曰:多食生热痰、时珍曰:服荆芥药、忌之。利五脏。肥美人。一名 鱼。亦鲟属也。

  海参

  补肾。

  甘咸温。补肾益精。壮阳疗痿。辽海产者良。周栎园闽小记云:闽中海参、色独白、类撑以竹签、大如掌、与胶州辽海所出异、味亦淡劣、海上人复有以生革伪为之以愚人、不足尚也、胶州所出、生北海咸水中、色又黑、以滋肾水、从其类也。有刺者名刺参。无刺者名光参。以上无鳞类。

  龙骨

  涩精回阳、镇惊。

  甘涩平。入手足少阴心、肾。手阳明、大肠。足厥阴。肝。能收敛浮越之正气。

  涩肠益肾。安魂镇惊。辟邪解毒。治多梦纷纭。惊痫疟痢。吐衄崩带。滑精脱肛。大小肠利。固精止汗。定喘气不归元则喘。敛疮。皆涩以止脱之义。十剂曰:涩可去脱、牡蛎龙骨之属是也。白地锦纹。舐之粘舌者良。出晋地川谷、及梁益巴中、今河东州郡多有之、剡州沧龙形、无云雨之助、不得升天而自谢者、人或以古矿灰伪之。酒浸一宿。水飞三度。或酒煮。酥炙。火 。亦有生用者。忌鱼及铁。畏石膏、川椒。得人参、牛黄良。许洪本草指南云:牛黄恶龙骨、而龙骨得牛黄反良、有以制伏也。龙角、辟邪。治心病。

  龙齿

  涩、镇惊。

  涩平、镇心安魂。治大人惊痫癫疾。小儿五惊十二痫。许叔微云:肝藏魂、能变化、魂飞不定者、治之以龙齿、卫生宝鉴曰:龙齿安魂、虎精定魄、龙属木主肝、肝藏魂、虎属金主肺、肺藏魄也。修治同龙骨。

  鲮鲤

  一名穿山甲。宣、通经络。

  咸寒。有毒善窜。喜穿山。颛能行散。通经络。达病所。某处病、即用某处之甲。入厥阴、阳明。肝、胃。治风湿冷痹。通经下乳。消肿溃痈。止痛排脓。和伤发痘。风疟疮科。须为要药。以其穴山入水、故能出入阴阳、贯穿经络、达于营分、以破结邪、故用为使。以其食蚁。又治蚁 。有妇人项下忽肿一块、渐延至颈、偶刺破、出水一碗、疮久不合、有道人曰:此蚁漏也、缘饭中偶食蚁得之、用穿山甲烧存性、为末敷之、立愈、多能鄙事云、油笼渗漏、剥甲里肉 投入、自至漏处补住、永州记云:不可于堤岸杀之、恐血入土则堤岸渗漏、观此二说、其性之走窜可知矣。性猛。用宜斟酌。痈疽已溃。痘疮挟虚。大忌。

  如鼍而小。似鲤有足。尾甲力更胜。或生或烧。酥炙、醋炙、童便炙、油煎、土炒。蚁漏不止、穿山甲二七枚、烧灰、猪脂调敷、蚁入耳中、烧研、水调灌入。

  蛤蚧

  补肺润肾、定喘止嗽。

  咸温。补肺润胃。益精助阳。治渴通淋。定喘止嗽。肺痿咯血。气虚血竭者宜之。能补肺、益水上源、时珍曰:补肺上渴、功同人参、益气扶羸、功同羊肉。咳嗽由风寒外邪者勿用。出广南。首如蟾蜍。背绿色。斑点如锦纹。雄为蛤。鸣声亦然、因声而名。皮粗口大。身小尾粗。雌为蚧。皮细口尖。身大尾小。雌雄相呼屡日乃交。两两相抱。捕者擘之。虽死不开。房术用之甚效。不论牝牡者。只可入杂药。口含少许。奔走不喘者真。药力在尾。

  见人捕之、辄自咬断其尾、尾不全者不效。凡使。去头足。雷 曰:其毒在眼、须去之。洗去鳞内砂土及肉毛。酥炙或蜜炙。或酒浸焙。喘嗽面浮、法制一对、三五钱、化蜡四两、和作六饼、每用一、化糯米薄粥内、热呷。以上龙类。

  蛇蜕

  轻宣、去风毒。

  甘咸。性灵而能辟恶。故治鬼魅蛊毒。性窜而善去风。故治惊痫风疟。重舌圣惠方、烧末敷。喉风。性毒而能杀虫。故治疥癣恶疮。疔肿痔漏。属皮而性善蜕。故治皮肤疮疡。产难目翳。用白色如银者。皂荚水洗净。或酒、或醋、或蜜浸。炙黄。或烧存性。或盐泥固。小儿口紧、不能开合饮食、不语即死、烧灰敷、良。

  蚺蛇胆

  泻热、明目护心。

  蚺、禀己土之气。胆、属甲乙风木。气寒有小毒。其味苦而带甘。凉血明目。疗疳杀虫。

  主厥阴、太阴病。肝木、脾土。肉极腴美。主治略同。取胆粟许。置水上。旋行极速者真。

  能护心止痛、受杖时噙之、杖多不死。

  白花蛇

  宣、祛风湿。

  甘咸温。有毒。蛇善行数蜕。如风之善行数变。花蛇又食石楠。石楠辛苦、治风。故能内走脏腑。外彻皮肤。透骨搜风。截惊定搐。治风湿瘫痪。大风疥癞。马志开宝本草云:治中风、口眼 斜、半身不遂。走窜有毒。唯真有风者宜之。若类中风属虚者大忌。经疏云、前证多缘阴虚血少、内热而发、与得之风湿者殊科、白花蛇非所宜也、宜辨。凡服蛇酒药。切忌见风。出蕲州。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方胜纹。腹有念珠斑。尾有佛指甲。虽死而眼光不枯。他产则否。头尾尤毒。各去三寸。亦有单用头尾者。酒浸三日。去尽皮骨。有大毒。大蛇一条。只得净肉四两。得火良。头、治癜风毒癞。

  乌梢蛇

  宣、祛风湿。

  功用同白花蛇、无毒而力浅、性善。不噬物。眼光至死不枯。以尾细、能穿百钱者佳。

  重七钱至一两者上。十两至一镒者中。大者力减。去头与皮骨。酒煮。或酥炙。以上蛇类。

  龟板

  补肾阴。

  咸寒至阴。属金与水。补心资智。益肾滋阴。性灵故资智、通心入肾以滋阴。治阴血不足。劳热骨蒸。腰脚酸痛。久泻久痢。能益大肠。久嗽 疟。老疟也、或经数年、中结痞块、名曰疟母。症瘕崩漏。五痔产难。为末、酒服、或加芎归 发。阴虚血弱之证。益阴清热、故治之、时珍曰:龟鹿皆灵而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甲以补心、补肾、补血、以养阴也、鹿首常返向尾、能通督脉、故取其角以补命、补精、补气、以养阳也。虽肾虚而无热者勿用。大者力胜。自死败龟良、得阴气更全也。酥炙。或酒炙、醋炙、猪脂炙。 灰用。若入丸散、须研极细、否则恐著人肠胃、变为瘕也。洗净捶碎。水浸三日。用桑柴熬胶。补阴之力更胜。合鹿胶、一阴一阳、名龟鹿二仙膏。恶沙参。龟尿、走窍透骨。染须发。治哑聋。以镜照之、龟见其影、则淫发而尿出、今人或以猪鬃松毛刺其鼻、溺亦出。龟胸龟背。以尿摩之。

  鳖甲

  补阴退热。

  咸寒属阴。色青入肝。治劳瘦骨蒸。往来寒热。温疟疟母。疟必暑邪、类多阴虚之人、日久不愈、元气虚羸、邪陷中焦、则结为疟母、鳖甲能益阴除热而散结、故为治疟要药。腰痛胁坚。血瘕痔核。咸能软坚。经阻产难。肠痈疮肿。惊痫斑痘。厥阴血分之病。时珍曰:介虫阴类、故皆补阴。龟色黑、主治皆肾经、鳖色青、主治皆肝经、同属补阴、实有分别。肝无热者忌。色绿、九肋、重七两者为上。醋炙。若治劳。童便炙。亦可熬膏。鳖肉、凉血补阴。亦治疟痢。煮作羹食、加生姜沙糖、不用盐酱、名鳖糖汤。冷而难消。

  脾虚者大忌。恶矾石。忌苋菜、鸡子。

  蟹

  泻、散血。

  咸寒。有小毒。除热解结。散血通经。续筋骨。骨节脱离者、生捣、热酒调服数碗、渣涂半日、骨内谷谷有声、即好、乾蟹烧灰酒服、亦好。涂漆疮。能败漆。性寒伤中。败胃动风。大伤阴血。孕妇食之。令儿横生。中其毒者、捣藕节、热酒调服。蟹爪、堕胎。产难及子死腹中者、服汤、即出。以上龟鳖类。

  牡蛎

  涩肠、补水、软坚。

  咸以软坚化痰。消瘰 结核。老血瘕疝。涩以收脱。治遗精崩带。止嗽敛汗。或同麻黄根为粉扑身、或加入煎剂。固大小肠。微寒以清热补水。治虚劳烦热。温疟赤痢。利湿止渴。为肝肾血分之药。好古曰:以柴胡引之、去胁下硬、茶引之、消颈核、大黄引、消股间肿、以地黄为使、益精收涩、止小便利、以贝母为使、消结积。虚而热者宜之。有寒者禁与。海气化成。潜伏不动。故体用皆阴。盐水煮一伏时。 粉。亦有生用者。贝母为使。

  恶吴萸、细辛、麻黄。得蛇床、远志、牛膝、甘草良。肉名蛎黄。味美且益人、为海错上品。

  蛤粉

  涩。

  与牡蛎同功。蛤蜊肉、咸冷。止渴解酒。文蛤、背有花纹。兼能除烦渴。利小便。大抵海物咸寒、功用略同、江湖蛤蚌、无咸水浸渍、但能清热利湿、不能软坚。治口鼻中蚀疳。

  蚌粉

  清湿热。

  咸寒。解热燥湿。化痰消积。明目疗疳。治反胃。心胸痰饮。米饮调服。除湿肿水嗽。

  类编方、蚌粉新瓦炒红、入青黛少许、用淡齑水滴麻油数点、调服二钱。止痢。并呕逆。

  涂痈肿。醋调。搽阴疮、湿疮、痱痒。肉、咸冷。除热止渴。去湿解酒。明目去赤。治下血血崩。带下痔 。取汁点眼赤眼暗、良。

  蚬粉蚬肉

  与蚌同功。生蚬肉浸水洗痘痈、无瘢痕。蚬粉、涂一切湿疮。

  真珠

  泻热定惊。

  甘咸寒。感月而胎。语云:上巳有风梨有蠹、中秋无月蚌无胎。水精所蕴。水能制火。

  入心肝二经。镇心安魂。肝藏魂、 庵曰:虽云泻热、亦借其宝气也、大抵宝气多能镇心安魂、如金箔琥珀真珠之类、龙齿安魂、亦假其神气也。坠痰拔毒。收口生肌。治惊热痘疔。下死胎胞衣。珠末一两、苦酒服。点目去翳膜。绵裹塞耳治聋。陆佃埤雅曰:蛤蚌无阴阳、牝牡须雀化成、故能生珠、颛一于阴精也。病不由火热煮忌之。取新洁、未经钻缀者。乳浸三日。研粉极细。如飞面。珠体最坚、不细伤人脏腑。

  石决明

  泻肝热、明目。

  咸凉。除肺肝风热。内服、疗青盲内障。外点、散赤膜外障。亦治骨蒸劳热。通五淋。

  能清肺肝。愈疡疽。多服令人寒中。如小蚌而扁。唯一片无对。七孔九孔者良。盐水煮一伏时。或面裹煨熟。研粉极细。水飞。恶旋复。肉、与壳同功。

  蛏

  补阴。

  甘咸寒。补阴。主热痢。煮食之。去胸中邪热烦闷。饭后食之。与丹石人相宜。治妇人产后虚热。

  魁蛤

  一名瓦楞子。泻、消症散痰。

  甘咸平、消老痰、破血癖。烧过醋淬、醋丸服、治一切血气冷气、症癖。其壳似瓦屋之垄。故又名瓦楞子。火 。醋淬研。肉、炙食益人。过多即壅气。

  淡菜

  补阴。

  甘咸温。补五脏。益阳事。理腰香港脚。治虚劳伤惫。精血衰少。及吐血久痢。肠鸣腰痛。

  妇人带下。产后瘦瘠。又能消瘿气。

  田螺

  泻热。

  味甘大寒。利湿清热。止渴醒酒。利大小便。能引热下行、类编载、熊彦诚病前后不通、腹胀如鼓、遇一异人曰:此易尔、即入水得一大螺、曰:事济矣、以盐和壳捣碎、帛系脐下一寸三分、即砉然暴下、归访异人、不见矣。治香港脚。仇远稗史载、董守约以香港脚攻注、或教捶数螺、系两股、便觉冷气趋下、至足而安。黄胆。噤口毒痢。用螺加少麝、捣饼烘自然思食。目热赤痛。入盐花、取汁点之。搽痔疮、狐臭。敷瘰溃破。连壳烧存性、香油调搽。

  螺蛳

  一名蜗蠃。泻热。

  甘寒。明目下水。止渴醒酒。解热。利大小便。消黄胆水肿。治反胃痢疾。脱肛痔漏。

  壳泻湿热。主治痰饮积及胃脘痛。反胃膈气。痰嗽鼻渊。脱肛痔疾。疮疖下疳。汤火伤。时珍曰:螺乃蛤蚌之属、大抵与蚌粉蛤粉蚶蚬之类同功、合而观之、自可神悟也。泥中及墙壁上年久者良。火 。凡 螺蚌蛎蛤之灰壅田、则草死而禾茂、若用粪壅田、则禾草皆茂。

  海蛳

  泻热。

  咸寒。治瘰 结核。胸中郁闷不舒。比螺蛳身细而长。壳有旋纹六七屈。头上有靥。初春蜒起。 海崖石壁。海人设网于下。一掠而取。治以盐酒椒桂。

  吐铁

  补阴。

  甘酸咸寒。补肝肾。益精髓。明耳目。产宁波者。大而多脂。鄞县南田者为第一、闽中者、肉 、无脂膏、不中食。沈云将食物本草会纂曰:吐铁、海中螺属也、有如指头大者、则有脂如凝膏、自其壳中吐出、膏大于本身、光明洁白可爱、姑苏人享客、佐下酒小盘、为一名梅螺。

  江珧柱

  消食。

  甘咸微温。下气调中。利五脏。疗消渴。消腹中宿食。令人能食易饥。产四明奉化者佳。

  (异物名记云:厥甲美如瑶玉、肉柱肤寸、名江珧柱、屠本 闽中海错疏曰:江珧壳、色如淡菜、上锐下平、大者长尺许、肉白而韧、柱圆而脆、沙蛤之美在舌、江珧之美在柱。刘恂岭表录作海月者、误也、海月圆如镜、见后。

  西施舌

  补阴。

  甘咸平。益精。润脏腑。止烦渴。生温州海泥中、似车螯而扁。常吐肉寸馀。类舌。故名。

  屠本 曰:沙蛤上肉也、产吴航、似蛤蜊而长大、有舌白色、名西施舌、闽部疏曰:海错出东四郡者、以西施舌为第一、蛎房次之、西施舌、本名车蛤、以美见谥、产长乐湾中。

  蜊壳

  泻湿热。

  咸大寒。煎汤。洗鹤膝风有效。锻研为粉。涂湿烂疮如神。岭表录异云:海月、广人呼为膏药、两片合而成形、壳圆、中甚莹滑白、照如云母、壳内有小肉、如蚌蛤、腹中有蟹子、甚小、饥则蟹出食、蟹饱亦饱、近之以火、则蟹走出、离肠腹、立毙、或生剖之、则蟹子活在腹中、逡巡亦毙、屠本 曰:海月形圆如月、亦谓之蛎镜、土人多磨砺其壳、使之通明、鳞次以盖天窗、岭南谓之海镜、又曰明瓦、按此即海月壳也、一名 、郭璞所谓 腹蟹、谢灵运诗、有挂席拾海月者是也、时珍以此作江瑶柱、误矣。以上蛤蚌类。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