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醋 白果 白芝麻 扁豆 蚕豆 糙米 赤小豆 大豆 大麦 大米 稻米 豆腐 豆浆 豆渣 腐竹 高粱 高粱米 河粉 黑豆 黑麦 黑米 黑芝麻 红豆 红米 红小豆 黄豆 黄米 粳米 烤麸 藜麦 菱角 绿豆 麦片 麦仁 麦芽 眉豆 米饭 糯米 芡实 荞麦 水面筋 西米 籼米 香米 小麦 小米 燕麦 燕麦米 燕麦片 薏米

大麦的功效与作用

大麦 | 作者:网络 [投稿]

\

大麦的功效:

  大麦味甘性平,有平胃止渴,消渴除热,益气调中,宽胸下气,消积进食,补虚劣,壮血脉益颜色,宝五脏化谷食之功效;治小便淋痛;治麦芒入目;治老人烦渴不止、饮水不定、舌卷干焦;治水气病;夏季清暑热;治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咽喉部脓肿。

大麦的作用:

  1.食用

  大麦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他们把裸大麦炒熟磨粉,做成糌粑食用。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人民习惯用裸大麦做粥或掺在大米里做饭。大麦仁还是“八宝粥”中不可或缺的原料。裸大麦中β-葡聚糖和可溶性纤维含量高于小麦,可做保健食品。

  2.酿造啤酒

  我国目前啤酒产量居世界第2位,1998年产量达1998万吨,需啤酒大麦330万吨。随着我国啤酒质量和产量的提高,对啤酒大麦籽粒的外观、色泽、品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自1989年以来,我国啤麦进口量占总用量的46%~71%,年用外汇3亿多美元。提高国产啤麦的质量和数量是麦芽厂家多年的愿望和要求。

  3.饲用

  大麦籽粒的粗蛋白和可消化纤维均高于玉米,是牛、猪等家畜、家禽的好饲料。欧洲、北美的发达国家和澳大利亚,都把大麦作为牲畜的主要饲料。我国南方用大麦喂猪,在育肥期增加饲料中的大麦的比例,可使猪肉脂肪硬度大,熔点高,瘦肉多,肉质好。大麦还可以做青贮饲料,在灌浆期收割切段青储,是奶牛的好饲料。

大麦的简介:

  大麦,具坚果香味,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蛋白质、钙、磷含量中等,含少量B族维生素。因为大麦含谷蛋白(一种有弹性的蛋白质)量少,所以不能做多孔面包,可做不发酵食物,在北非及亚洲部分地区尤喜用大麦粉做麦片粥,大麦是这些地区的主要食物之一。珍珠麦(圆形大麦米)是经研磨除去外壳和麸皮层的大麦粒,加入汤内煮食,见于世界各地。大麦麦秆柔软,多用作牲畜铺草,也大量用作粗饲料。

  大麦是有稃大麦和裸大麦的总称。一般有稃大麦称皮大麦,其特征是稃壳和籽粒粘连;裸大麦的稃壳和籽粒分离,称裸麦,青藏高原称青稞,长江流域称元麦,华北称米麦等。

  大麦在植物学分类上属禾本科-大麦属。有经济价值的是普通大麦种中的两个亚种,即二棱大麦亚种和多棱大麦亚种。通常我们将多棱大麦叫六棱大麦。

  二棱大麦,穗轴每节片上的三联小穗,仅中间小穗结实,侧小穗发育不全或退化,不能结实。二棱大麦穗粒数少,籽粒大而均匀。我国长江流域一般喜欢种植二棱大麦。

  六棱大麦,穗轴每节片上的三联小穗全部结实。一般中间小穗发育早于侧小穗,因此,中间小穗的籽粒较侧小穗的籽粒稍大。由于穗轴上的三联小穗着生的密度不同,分稀(4厘米内着生7~14个)、密(4厘米内着生15~19个)、极密(4厘米内超过19个)三种类型。其中三联小穗着生稀的类型,穗的横截面有4个角,人们称4棱大麦,实际是稀六棱大麦。

大麦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适宜胃气虚弱、消化不良者食用;凡肝病、食欲不振、伤食后胃满腹胀者、妇女回乳时乳房胀痛者宜食大麦芽。

  1.大麦芽不可久食,尤其是怀孕期间和哺乳期间的妇女忌食,否则会减少乳汁分泌;小剂量消食化滞疏肝解郁而催乳(用复方);大剂量消散之力强,耗散气血而回乳(用单方)。

  2.妇女在想断奶时,可用大麦苗(又叫大麦芽)煮汤服之,此汤亦催生落胎。

  3.用大麦芽回乳,必须注意:用量过小或萌芽过短者,均可影响疗效。未长出芽之大麦,服后不但无回乳的功效,反而可增加乳汁。

  4.蒙大拿州立大学的实验证明,大麦是可溶性纤维极佳的来源,它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还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