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 白萝卜 荸荠 菠菜 菜花 草菇 茶树菇 春笋 大白菜 大薯 刀豆 冬瓜 冬笋 豆角 方瓜 佛手瓜 海带 海藻 荷兰豆 黑豆芽 黑木耳 红椒 红薯 胡萝卜 葫芦 花椒 滑子菇 黄豆芽 黄瓜 黄花菜 姬松茸 尖椒 豇豆 茭白 节瓜 芥菜 芥兰 芥蓝 金针菇 菊苣 卷心菜 空心菜 苦菜 苦瓜 苦菊 苦苣 辣椒 莲藕 芦笋 萝卜

古今有名:大白菜营养可入药

白菜 | 作者:网络 [投稿]

古今有名:大白菜营养可入药

  大白菜又名黄芽菜、黄矮菜、花胶菜、白菜等,质地柔嫩,滋味鲜美适口,价格实惠,颇得历代名人及普通百姓的喜爱。

  白菜,古代的时候称为“菘”,是一种原生于我国的古老特产,全国各地都有种植,尤以北方为多。由于它物美价廉,便于贮藏,吃法多样,富含营养,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被誉为“菜中之王”。平常听得最多的,便是以前交通不发达时期,北方人民过冬的时候,地窖里储存量满满的大白菜。就某种程度而言,大白菜曾经是北方冬天的象征。

  古人为什么将白菜叫“菘”呢?宋人陆佃在《埤雅》中说:“菘性,凌冬不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其字会意,而本草以为,交耐霜雪也。”白菜虽喜温,却又抗霜耐寒,气温降到零度时依然顶凌生长,无论江南塞北均可落地生根。看来将白菜喻为松柏,也不无道理。

  白菜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比粮食作物还要久远。1954年,考古人员在陕西西安半坡村一处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部落遗址中,发掘出一个陶罐,里面就装有白菜子、芥菜子,由此算来,我们的祖辈先人,在距今七八千年以前,就已经开始种植白菜了。《诗经》记载白菜日:“我有旨蓄,可以御冬。”

  《南史》中记述了一段有关白菜的对话:南朝齐国时,国子博士周颐隐居钟山。一天,王俭问他:“卿在山中何所食?”答日:“赤米、白盐、绿葵、红蓼。”又问:“何者为佳?”日:“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这种对白菜的褒奖,并非溢美之辞。所以齐白石大师曾作一幅《白菜辣椒》图,上书:“牡丹为花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何也?”看来老人是在为白菜鸣不平,而这个王,不是因其个头大,实在是由于其品质好,种一季吃半年。

  而大白菜本身也是一味中药,其入药始见于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无毒,为养胃生津,除烦解渴,利尿通便,清热解毒,是清凉降泻兼补益良品。《饮膳正要》言其“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毒”。《滇南本草》谓之“走经络,利小便”。李时珍说,解酒渴,消食下气,治瘴气,止热气嗽。冬汁尤佳,利小便。《伤寒类要》上说,患发时,“地菘一升,日在服。”《太平圣惠方》说:“酒醉不醒,菘菜籽二合,细研,以井水一大盏调之,分为三服。”预防便秘痔疮。

  近年来,人们对膳食纤维的保健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食物中的膳食纤维有抵御结肠癌的作用。维生素C能防治抗坏血病,降低胆固醇,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所含纤维能促进肠蠕动,防止大便干燥,促进粪便排泄,起到稀释肠道毒素的作用,故民间还有“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之说。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