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 白萝卜 荸荠 菠菜 菜花 草菇 茶树菇 春笋 大白菜 大薯 刀豆 冬瓜 冬笋 豆角 方瓜 佛手瓜 海带 海藻 荷兰豆 黑豆芽 黑木耳 红椒 红薯 胡萝卜 葫芦 花椒 滑子菇 黄豆芽 黄瓜 黄花菜 姬松茸 尖椒 豇豆 茭白 节瓜 芥菜 芥兰 芥蓝 金针菇 菊苣 卷心菜 空心菜 苦菜 苦瓜 苦菊 苦苣 辣椒 莲藕 芦笋 萝卜

木耳菜的做法

木耳菜 | 作者: [投稿]

 

木耳菜

  木耳菜,别名落葵、藤菜、承露、无葵、软浆叶、篱笆菜、御菜、紫豆菜、胭脂菜、豆腐菜、染浆叶、红果儿、繁露、软姜子等,属落葵科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木耳菜以幼苗、嫩梢或嫩叶供食,质地柔嫩软滑,营养价值高。可作汤菜、爆炒、烫食、凉拌等,其味清香,咀嚼时如吃木耳一般清脆爽口,故名木耳菜。木耳菜在南北方普遍栽培,在南方热带地区可多年生栽培,在北方多采用一年生栽培。

  营养价值

  木耳菜的营养素含量极其丰富,尤其钙、铁等元素含量甚高,除蛋白质含量比苋菜稍少之外,其他项目与苋菜不相上下。木耳菜以嫩茎叶供食,可炒食、烫食、凉拌。其味清香,清脆爽口,如木耳一般,别有风味。

  木耳菜全株可入药。种子和叶片入中药,味甘、微酸、冷滑,有散热、利尿、润泽人面、清热凉血之功效。

  木耳菜叶碧绿、梗红、花红、果紫,加上攀缘生长,可作篱笆式栽培,有立体绿化的效果,极具观赏价值。

  食用功效

  木耳菜的营养素含量极其丰富,尤其钙、铁等元素含量最高,除蛋白质含量比苋菜稍少之外,其他项目与苋菜不相上下,药用时有清热、解毒、滑肠、凉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便秘、痢疾、疖肿、皮肤炎等病。因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和蛋白质,而且热量低、脂肪少,经常食用有降血压、益肝、清热凉血、利尿、防止便秘等疗效,极适宜老年人食用。木耳菜的钙含量很高,是菠菜的2—3倍,且草酸含量极低,是补钙的优选经济菜。

  食疗作用

  木耳菜味甘、酸、性寒,归心、肝、脾、大肠、小肠经;

  具有清热、解毒、滑肠、润燥、凉血、生肌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便秘、痢疾、疖肿、皮肤炎症等病。

  木耳菜的做法

  温馨提示:木耳菜适宜素炒,要用旺火快炒,炒的时间长了易出黏液,并且不宜放酱油。

  一、木耳菜豆腐汤

  材料:木耳菜,豆腐,葱姜,

  调料:盐,胡椒粉,香油

  木耳菜的做法:

  1. 锅热倒少许油, 加入葱姜丝炒香后倒入适量开水烧开

  2. 加入豆腐, 煮两分钟

  3. 加盐, 胡椒粉调味

  4. 加入木耳菜, 烧开后煮一分钟左右, 点香油出锅。

  二、清炒木耳菜

  主料:木耳菜350克

  调料:花生油15克,大蒜15克,香油8克,料酒3克,盐2克,味精1克

  做法:

  1.木耳菜洗净,捞出沥水备用;

  2.蒜切成末;

  3.炒锅放火上,倒入花生油烧热,放入蒜末稍炒;

  4.倒入料酒,放入木耳菜、精盐、味精,浇入香油,出锅即可。

  三、多味木耳菜

  材料:木耳菜200克、海带丝50克、水发粉丝50克、红辣椒1个、熟芝麻适量。

  调料:植物油15克、香油1小匙、红油1小匙、花椒油1小匙、酱油1小匙、芝麻酱1小匙、香醋1小匙、精盐0.5小匙、白糖1小匙、味精0.5小匙。

  做法

  1. 调制怪味汁:将芝麻酱用香油泡开,再将精盐、酱油、糖、醋、熟芝麻、红油、花椒油、味精放入调匀即成;

  2.木耳菜择洗干净,去掉老筋切段;海带丝洗净,放入沸水中焯至断生,然后沥干,再将粉丝放沸水中焯水沥干;红辣椒洗净切丝;

  3.锅内放油,烧热,倒入木耳菜翻炒,再倒入海带丝、粉丝和辣椒丝,淋上怪味汁,拌匀即成。

  四、甜椒木耳菜汤

  材料:

  主料:青椒200克,木耳菜520克

  调料:姜3克,盐3克,花生油5克

  做法:

  1.木耳菜洗净;

  2.放入开水中,加1汤匙油灼熟,捞起沥水;

  3.放下青椒,与木耳加入调味爆炒一会;

  4.加入高汤,煮开即成。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