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普陀洛迦

宗门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千年菩提路之普陀洛迦【下】

  凌晨三点,这也许是人们睡得最香沉的时刻,而普陀山的出家人开始了他们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早课。

  伴随着历史的钟声,普陀山法雨寺迎来了晨曦的阳光。法雨寺是普陀山的第二大寺,为一座千年古刹,依山而建,面向大海。瓦当、滴水、正脊、垂兽,法雨寺的几个大殿就如同明清时的皇家宫殿一般。

  这就是普陀山那著名的九龙藻井。在观音像的上方,一条龙在中央,八条龙环八根重柱,昂首舞爪而下,气势不凡,就像在为菩萨护法,所以这个殿又叫九龙殿。据说这九条龙来自明代的皇宫,是康熙的赏赐。除了九龙藻井,康熙还派人把明故宫部分拆下来的砖瓦木材送到普陀山修建当时的普济寺和法雨寺。九龙殿内还悬挂着巨大的经幡,上面写着《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文中写道:如若我们遇到灾难,心灵痛苦时,一心诵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便能得到他的帮助,摆脱危难,所以这句名号的咏颂之声千年不绝。

  这是我们用镜头记录下来的一年一度的规模宏大的佛事——全山斋。据一位出家人告诉我们,全山斋也叫千僧斋,千僧斋要集结一千名以上的僧人来应供,并举办规模盛大的法会。法会后,一千多名僧人到斋堂集体吃饭,许多佛教信众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尽己所能为僧人供斋。据说,在每一千个前来应供的出家人中,就有一位是罗汉,只是凡人用俗眼看不出来,因此供养千僧的功德是很大的。

  就在千僧斋正在盛大举行时,我们在法雨禅寺西南侧一个安静的小角落里,发现了这样的一座小屋。有位僧人带着我们走上了楼,他告诉我们,这是修行人闭关的地方。经过申请,获得特许以及修行者的同意,我们才获得此次拍摄的机会。这是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捕捉下来的画面。透过窗户,我们推上镜头,我们拍摄到他们的面部表情。这里住着两位修行者,在不到八平米的房间里,他们足不出户。一位已经在里面待了整整十年,另外一位也已经闭关修行了五年。这里的环境非常安静,不允许说话。平常有僧人为他们护关,给他们送水,送饭。他们严格遵守闭关修行的规定,在里面念经、禅定,感悟佛陀的教导和智慧。

  就在离闭关者修行的小楼不远的地方,晚春的梅花依然绽放。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站在这里,很容易让人想起小时候常听的一首歌,歌词是出家后被称为弘一法师的李叔同写的。花丛簇拥中,有条延伸的小道,就在这里曾经发生了中国近代佛教史上一次经典的故事。

  从1922年开始,弘一法师几次给一位住在法雨寺的印光法师写信,希望他能收自己为徒,都被印光法师婉言谢绝了。印光说:“弘一本来就是转世的菩萨,做菩萨的师父,怎么能够草率呢。”那时,弘一难免觉得心头一凉,但他深信以印光大师的为人一定会收他为徒的。就在第二年的阿弥陀佛圣诞日那天,天还没有亮,弘一就起床了。他在佛前发了这样一个愿:“今晨发愿,礼请当代印光大师为师,收我为徒,请我佛慈悲,关照于我,满足我毕生的心愿,弟子愿以香断臂,以表诚心,请佛祖悲悯。”祈祷完以后,他就把香火放在左手臂的内侧,燃臂供佛。1924年,弘一法师经过三次写信恳求后,终于来到普陀山法雨寺,成为了印光法师的弟子。

  这位印光法师是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他在普陀山修行、生活了三十多年,当时正值清末和民国初年,生灵涂炭,社会动荡。他提出了“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是那个时代弘扬净土法门最成功、影响最广大深远的一代高僧。

  今天,印光法师的纪念馆就在这条小道的尽头,里面陈设简洁朴素,一如印光法师其人。根据弘一法师在后来的文章中回忆,印光法师生前一切劳作自理,而且珍惜一切衣物,如果看到有人糟蹋浪费,必严加训斥。他每天早晨只喝一大碗粥,没有菜,吃午饭的时候,菜饭也极其简单,吃完后,用水洗碗,并将其喝光,用舌舔净。如果有剩余的钱就送给贫穷的人或印制佛经。印光法师曾教导弟子:“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诸位或者能发大心,愿以我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就更好了。”

  弘一法师在法雨寺,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印光房内,体察一代大师的生活。七天后,离开了普陀山。在法雨寺正山门外的“天花法雨”四个大字,就是弘一拜离老师时挥毫留下的字迹。

  其实,像印光法师和弘一法师那样曾经居住、游历过普陀山的高僧还有很多。普陀山历代祖师的经历和资料都收藏在这座藏经阁里。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这是普陀山第一代宗师慧鄂大师

这是第十五代宗师当代著名高僧妙善

  这些高僧中有一个人对普陀山遭遇文革毁坏之后的重建有很大的功劳。七十年代末,浙江余姚庐山村的一位老农收到舟山政府的一封公函,要请他出任普陀山的住持。他就是普陀山第十五代住持妙善心慈。

  当年和妙善老和尚一起经历那些岁月的道生老和尚回忆道,那是在1979年,妙善一行人来到了普陀山。山上一片萧条,满目沧桑,几乎没有一座完整的寺庙。

  妙善老和尚七十一岁的时候,在佛前发愿,要恢复普陀山海天佛国的景象。经过十多年艰辛的努力,普陀山终于恢复了庙宇庄严。

  月满中天,碧海无尘,面对兴盛起来的普陀佛事和赞美他的人,妙善老和尚是这样说的:“辛苦是大家的,功劳是菩萨的”,这句话给很多年轻僧人留下了至深的印象。

  妙善纪念馆的对面就是洛迦山,是普陀洛迦的一部分。它就像一尊睡佛仰卧于莲花洋之上,妙善老和尚的舍利就被供奉在那里,遥望着莲花洋,遥望着那些前来朝拜的人们。这些人他们穿着不同的装束,在不同的时间礼拜朝山,成为普陀山的一道风景。他们有的从山脚下拜到山顶,而有的则是从自己的家乡徒步拜到这里。

  这位七十六岁的老人,就是从河南的周口,三步一叩头,用了八个多月的时间来到这里。听他说,来这里的目的是为三年前去逝的百岁老母亲还愿的。

  在普陀山的很多角落里,有着许多出家人生活修行的安静场所。在半山庵的山腰,山雾朦胧间,我们记录下正在发生的那段探访者和出家人之间的对话。

  普陀洛迦最初就是个地名吗?

  普陀洛迦是光明是清净的意思。因为这个山上风光非常美,很多人到了这个山上,心旷神怡,心地为之一焜,于是自信的光明显现了,心里特别欢喜,所以到了这里,我们称之为心里也是普陀洛迦,也光明,也清净。到了普陀洛迦,你就是观世音菩萨,就应该学习观世音菩萨。你说声音都是用来听的,可是为什么他却要“观”世音呢?什么是观呢?

  应该是用心是体会吧。

  对,观是关照的意思,是要求我们在日常当中,用心去倾听,去体会自然界的各种声响,要体会到风声、雨声、人声,各种喧嚣,各种宁静。宁静也是声音,你应该用心去体会一下,当你体会到这种种的声音之后,你才是真正地来到了普陀洛迦。

  有鸟儿的声音,有树叶的声音,有风的声音,还有海水的声音。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太虚法师说,心地清净皆普陀,慈悲济物即观音。你心里清净的时候,你就在普陀洛迦山,哪都是普陀洛迦山。你心里慈悲的时候,你就是别人的观世音菩萨。

  有一位智者曾这样说,痛苦的根本不是来自于外部世界的无常变幻,而是源于我们内心对于世界不真实的认识和各种欲望。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