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杂藏经
东晋平阳沙门法显译
佛弟子诸阿罗汉,诸行各为第一;如舍利弗智慧第一,乐说微妙法;目连神足第一,常乘神通至六道见众生受善恶果报,还来为人说之。
目连又一时至恒河边,见五百饿鬼群来趣水,有守水鬼,执铁杖驱驰,令不得近。于是诸鬼迳诣目连所,礼目连足,各问其罪因缘。
有一鬼白目连言:‘大德!我受此身常患热渴,先闻此恒水清凉且美,欢喜趣之,入中洗浴而便沸热,举身烂坏。若饮一口,五藏焦烂,臭不可当。何因缘故?受如此罪。’
目连报言:‘汝先世时作相师,相人吉凶,少实多虚,或毁或誉;自称审谛以动人心,诈惑欺诳以求利养,迷惑众生失如意事,是故今日虽闻此水清凉且美,到不如意。此是恶行花报,后方受地狱苦报。’
复有一鬼白目连言:‘我常为大狗,利牙赤目来啖我肉,遗有骨在,风还吹起,肉续复生,狗复来啖。我常受此苦,何因缘故尔?’
目连答言:‘汝前世时作天祠主,常教众生杀羊以血祠天,汝自食肉,是故今日以肉偿之。此是恶行华报,后方受地狱苦果亿百千倍也。’
复有一鬼白目连言:‘大德!我常身上有粪遍涂漫,亦复啖之。何因缘故,受如是罪?’
目连语言:‘汝前世时作婆罗门,恶邪不信罪福。有乞食道人,意不欲使更来,即取其钵盛满中粪,以饭著上,持与道人。道人得已,持还本处,以手食饭粪污其手,是故今日受如此罪。此恶行华报,后方受地狱苦果。’
复有一鬼白目连言:‘大德!我腹极大如瓮,咽喉!手脚甚细如针,不得饮食。何因缘故,受如此苦?’
目连答言:‘汝前世时作聚落主,自恃豪贵,饮酒纵横轻欺余人,夺其饮食饥困众生,由是因缘受如此罪。此是华报,地狱苦果方在后也。’
复有一鬼白目连言:‘我常趣溷欲食粪,有大群鬼捉杖驱我;不得近厕,口中烂臭,饥困无赖。何因缘故,受如此罪?’
目连答言:‘汝前世时作佛图主,有诸白衣贤者,供养众僧供设食具;若有客僧来,汝便粗设粗供;客僧去已,自食细者。以是因缘,故粪尚叵得何况好食!此是华报耳,后当受地狱果。’
复有一鬼白目连言:‘我身上遍满生舌,斧来斫舌,断续复生,如此不已。何因缘故尔?’
目连答言:‘汝前世时作道人,众僧差作蜜浆,石蜜块大难消,以斧斫之,盗心啖一口。以是因缘故,斧还斫舌。’
复有一鬼白目连言:‘我常有七枚热铁丸,直入我口,入复五藏焦烂,出还复入。何因缘故,受如此罪?’
目连答言:‘汝前世时作沙弥,行果蓏子到师所,敬其师故,偏心多与实长七枚,是故受如此罪。此是华报,后受地狱果。’
复有一鬼白目连言:‘常有二热铁轮,在我两腋下转,身体焦烂,何因故尔?’
目连答言:‘汝前世时,与众僧作饼,盗心取二番,挟两腋底,是故受如此罪。此是花报,后方受地狱果。’
复有一饿鬼白目连言:‘我丸极大如瓮,行时担著肩上,住则坐上,进止患苦。何因缘故尔?’
目连答言:‘汝前世时作市令,常以轻称小斗而与,重称大斗而取,常自欲得大利于己,侵克余人,是故受如此罪。此是华报,地狱苦果方在后也。’
复有一鬼白目连言:‘我常两肩有眼,胸有口鼻,常无有头。何因缘故尔?’
目连答言:‘汝前世时恒作魁脍弟子,若杀罪人时,汝常有欢喜心,以绳著髻挽之,以是因缘故受如此罪。此是恶行华报,地狱苦果。方在后也。’
复有一鬼白目连言:‘我常有热铁针,入出我身,受苦无赖,何因缘故尔?’
目连答言:‘汝前世时作调马师,或作调象师,象马难制,汝以铁针刺脚;又时牛迟,亦以针刺,是故受罪如是。此恶行华报,地狱苦果。方在后耳。’
复有一鬼白目连言:‘我身常有火出,焦热懊恼。何因缘故尔?’
目连答言:‘汝前世时作国王夫人,更一夫人王甚幸爱,常生妒心伺欲危害。值王卧起去,时所爱夫人眠,犹未起著衣,即生恶心。正值作饼,有热麻油,即以灌其腹,腹烂即死。以是因缘,受罪如是。’
复有一鬼白目连言:‘常有旋风回转我身,不得自在随意东西,心常恼闷。何因缘故尔?’
目连答言:‘汝前世时常作卜师,或时实语,或时妄语,迷惑人心不得随意,是故受如此罪。此是华报,地狱苦果在后。’
复有一鬼白目连言:‘我身常如块肉,无有手脚、眼、耳、鼻等,恒为虫鸟所食,罪苦难堪。何因缘故尔?’
目连答言:‘汝前世时,常与他药堕他儿胎,是故受如此罪。此是华报,地狱苦果方在后耳。’
复有一鬼白目连言:‘常有热铁笼,笼落我身,焦热懊恼。何因缘故,受如此罪?’
目连答言:‘汝前世时,常以罗网掩捕鱼鸟,是故受如此罪。此是恶行华报,苦果在后。’
复有一鬼白目连言:‘我以物自蒙笼头,亦常畏人来杀我,心常怖惧不可堪忍。何因故尔?’
目连答言:‘汝前世时,淫犯外色常畏人见,或畏其夫主捉缚打杀,或畏官法戮之都市,常怀恐怖相续,是故受此罪。此是恶行华报,后方受地狱果耳。’
复有一鬼问曰:‘我受此身,肩上常有铜瓶;满中净铜,手捉一杓取自灌头,举体焦烂,如是受苦无数无量。有何因缘,罪咎如此?’
目连答言:‘汝前身时出家为道,典僧饮食,以一酥瓶私著余处;有客道人来者不与之,去已,出酥行与旧僧。此酥是招提僧物,一切有分;此人藏隐,虽与不等。由是缘故,受此罪也。’
目连复见一天女,坐一莲华上,纵广百由旬。此华独妙,殊于余者,所欲资生之具,堂殿、饮食随念欲得尽从华出,进止随身。目连问言:‘作何善行,受报如此?’
天女答言:‘迦叶佛灭度后,遗全舍利。诸弟子辈建七宝塔,高广四十里。时我作女人,出见宝塔中佛像相好,信敬情发念佛功德,脱头上华奉献于像。以是因缘故,受报独妙如此。’
舍利弗夏盛热时,游行至庵罗园中。有一客作人,汲井水溉灌于树。此人于佛无有大信,见舍利弗发小信心。唤舍利弗言:‘大德来!脱衣树下坐,我当以水浇之,不失溉灌,兼相利益。’于是舍利弗脱衣受洗,身得凉乐,随意游行。
此客作人其夜命终,即生忉利天上,有大威力,次释提桓因,便自念言:‘我何因生此?’自观宿命信心微薄,因客作溉灌计水,洗浴舍利弗。‘我若信心纯厚,知必有报,故设浴具以为供养。自惟为功虽少,以遇良田获报甚多!’即诣舍利弗所,散花供养。舍利弗因其净信之心,即为说法,得须陀洹道。
目连复见一神,身体极大,有金色手,五指常流甘露。若有行人,所须饮食,资生之具,尽从指出,恣而与之。目连问言:‘汝是何天?福报、功德奇特乃尔?’
天王答言:‘我非忉利天王,乃至非第六天王,亦非梵天王。我是大鬼神,乃依其国大城住,为游行观看故来至此。’
目连问言:‘ 汝作何善行,得如此报?’
答言:‘彼国大城,名曰罗楼。我昔在中作贫女人,又织毛缕囊,卖以自活。居计转贫,屋舍坏尽,逐至陌头,近一大富好施长者家,织囊自活。日欲中时,若有沙门、婆罗门持钵乞食,问我言:“某长者家,为在何处?”我心真实无有虚妄,欢喜举手,指示其家言:“彼处去!彼处去!日时欲过,勿复余求。”以是因缘故,得报如是。贫女人以随喜心,助行施者,得报如此。何况实行布施者也!’
佛在世时有五大国王,迦叶佛时为善知识;出家为道;释迦文佛出世,皆得道迹。今说一王得道因缘:国名槃提,王名忧达那,其国殷富,人民炽盛。王有二万夫人,第一夫人字月明,容仪端正,王甚爱敬。王时大会作众伎乐,命月明舞。月明夫人衣以上服,金银名宝缨络其身,舞甚奇雅,悦众欢情。
王善能相,见其夫人将终相现,不过半岁奄然殒逝,恩爱离苦忧戚不视。月明怪而问之,王以死事大故,恐其忧恼,隐而不说。殷勤重问,王便答言:‘汝寿命短,将终不久,爱离之情,是故愁耳!’月明白言:‘夫生有死,自世之常,何独忧耶?若顾隆念,但相告示,见放出家。’王善其言,听其入道。王欲证明果报增益信心,与之结誓语言:‘汝若出家,持戒思惟,设未成道,必生天上。生天上已,还至我所,听汝出家。’月明即许其誓。于是唤诸比丘尼,即度将去。以贵重能舍五欲,多来问讯恭敬供养,妨其道业,是故游行诸国。从出家日,数满六月,持戒清净,勤思惟道,厌恶世间,得阿那含道。于一聚落命终,即生色天上。观昔因缘,于王有要,要赴本誓。观王没于五欲,儱戾难化,直尔而往无以感发,宜以恐逼,尔乃降伏。便自变身作大罗刹,衣毛振竖,执五尺刀,因王夜静卧,去之不远,在虚空中。王觉已,甚大怖畏语言:‘汝虽有士众千万,今唯属我,不得自在,死时已至,何缘得济?’王即报言:‘我无因缘,惟恃本所作善,修心清净,死生善处。’天可之言:‘如此因缘,最为可恃,更无余理!’
王便问言:‘汝是何神,使我大生怖畏退缩?’天答言:‘我是月明夫人,王放出家思惟离欲,生色天上,今来赴要。’王言:‘汝虽说此我犹不信,复汝本形尔乃可信,天即变形如本月明,衣裳服饰如本,在王边立。王欲心发,即趣欲捉。月明念言:‘此人欲态不净,何可近之!’于是即还上升虚空,为王说法。
语王:‘此身无常弹指叵保,譬如朝露日出则灭,不惟无常,贪著于身。王不见,盛年华色,老所吞灭,诸根朽迈,目视不明,耳听不聪,形败腐朽,无所复直;譬如酿酒,綟取淳味,糟无所直。是身既老,无可贪乐,唯有死在;是身既生,死常与俱。王不见胎中死者,出胎死者,壮时死者,老时死者。是身危脆,死贼常随,须臾叵信,身心火然,但是众苦,心有三毒忧恼,身有寒热、饥渴众患,而不生厌贪著我身。宫人妓女,华色五欲,国财妻子,悉非我有,死至之时无一随去,身自尚弃何况余物!生死忧喜,无一可奇,凡细愚闇,迷没五欲,回流生死,莫知出路。王是智人,何不厌离出家求道!’
王时善心生,许其出家。月明重化之曰:‘若当出家,当求好师,当闻妙法。闻妙法已,受而修行,日夕精进,翘勤勿懈!’说此语已,忽然不现。王至天明,禅位太子,舍离五欲,投迦施延出家为道。
时人以其国王舍重荣利,求正真道,臣吏、人民多来供养,恭敬问讯,妨修道业。于是游行至摩竭国,佛为说法得阿罗汉道,诸根静默无所求欲,执持瓦钵入王舍城,乞得宿饭,斋还林中坐草而食。
洴沙王出游遇见,诣林问讯:‘汝本为王,出入营从,椎钟鸣鼓,人民聚落、赀输库藏、珍奇资生自然。今作乞儿,独行乞食,岂可乐耶?汝还罢道,相与分半国治!’道人答言:‘我大国王聚落甚多,今复何缘舍大就小,非我所宜!’
洴沙王复问:‘汝本食以上味,盛以宝器;今执瓦钵乞残宿食,不亦难乎?汝本为王,勇夫将士侍卫;今日单独,岂不恐怖?汝本在深宫,夫人、后妃、妓女娱乐,好声妙色盈悦耳目,坐以宝床,敷以綩綖细褥;今日飘然独宿林野,卧敷草蓐,岂不苦哉?’道人报言:‘我以此知足,无所贪乐。’
洴沙王言:‘汝是可怜之人!’道人答言:‘汝是可怜人,非我也!所以者何?汝为五欲所缠,恩爱所驱使,不得自在。我今心意静悦,无欲自在,快乐种种。’为洴沙王说法已,王即还去。
问曰:‘此四众皆好佛道,欲行菩萨三事,有欲一日一夜行者,有欲七日行者,乃有终身行者,为得几许福耶?’
答曰:‘此问甚深,吾不能答!唯佛能知此福多少,自舍如来不能了也!如月氏国王欲求佛道故,作三十二塔,供养佛相,一一作之至三十一;时有恶人触王,王心退转,如此恶人云何可度?即时回心,舍生死向涅槃,作第三十二浮图,以求解脱。由是因缘成罗汉道,是故此寺名波罗提木叉。自尔以来,未满二百年,此寺今在,吾亦见之,寺寺皆有好形像。
王去世后,一人得庵罗树花,其色如金,是人得好花,欲为首饰,即自惟念:“此头无常,坏时狐、狗食啖,粪土同流,何用严饰!”即持入佛塔,见佛像相好,心生念言:“此是释迦牟尼佛像相好,续念佛功德;佛是一切智人,大慈大悲,十力、四无所畏等功德。”念已,心热毛竖,即以华上佛。
上佛已,念言:“虽闻佛说一华供养必得大报,不知齐限多少?”即出,见劝化道人问言:“以一花散佛,得几许福德?”答言:“我厌世苦舍五欲,出家受戒而已,不读经书。如此深事我不能知,当问读经聪明者!”即往问读经道人,答言:“我如画师,随所闻见,无有天眼神通,不能知见善恶果报。”即示坐禅道人可往问。“坐禅道人上座,是六通罗汉,必知此事!”即便往问念佛功德:“心热毛竖,以一花散佛,得几许福德?”阿罗汉即为观之,舍此身已,次第受天上、人中福德,一世至千万亿世,从一大劫,乃至八万大劫,福犹不尽,过是以往不能复知。阿罗汉自以众所推举,一花果报云何不知。即语此人:“小住!”语已,遣化身至兜率天上,诣弥勒所,具称贤者所说,表之弥勒,得几许果报?
弥勒答言:‘不能知!正使恒河沙等一生补处菩萨,尚不能知,况我一身!所以者何?佛有无量功德,福田甚良!于中种种果报无尽,待我将来成佛,乃能知之!’
故事一: 陕西长安县有一个农人,在地里干活,看到一条蛇钻入洞里,他就把蛇收支的两个洞都堵死了。过了两天后,他二十岁的大儿子和十岁的小儿子俄然不会说话,后经许多医院治疗都无效。两个孩子不会说话现已
捕捉贩卖野生动物遭殃祸章家有三兄弟,同住一个院子里,其中两个都很老实,在家种田,靠本分养家,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自己也没什么文化,就谈不上对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孩子们二十几岁了也没读到什么书。但贫苦勤劳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这几个年轻人,女的学做裁缝,男的学修汽车,现在也都干
我是四川一家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不是那场灾难,我的生活应该像其他人那样快乐、自信而充实,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可自从患病后,我整个人就渐渐颓废了。那是2001年的1月,我和单位的几个同事出差到成都,晚上住到酒店后不久,有小姐打电话来问要不要“服务”,经不住诱惑,发生了让我这辈子都后悔莫及的事情。
夜已深,高速途中,刘细锋和“老相好”陈海蓉聊着聊着便难忍欲火,在行驶的大货车上玩起了“车震”。面对活生生上演在身后的“活春宫”,31岁的司机张章生却没能做到心无旁骛,他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频频回首,不时偷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两辆重型半挂车相撞起火,大火瞬间蔓延,正在快活的老板和“相好”没能及时逃脱,被活活烧死。事后清理现场,他们已是一对裸尸。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命是定数,运是变数,我的一个朋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精品楼盘,一砖一石没有半点打折扣的地方,看到很多同起步的地产商都赚钱了,他还是坚持着,因为成本高,房子卖得不好,前年的时候基本已到了破产的边缘,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深秋的时候,他说:“下个月,货款利息再还不上,我可能就干不下去了。”我当时听了真是觉得很伤感,这世界难道好人没有好报吗?他曾是种地出身,几年来,他为以前的村子修了小学,敬老院,修了从村口通向县城的公路,他资助了很多贫困的人。
我好后悔!我本有一个很漂亮很贤慧的妻子。自从2001年开始就犯了邪淫,先是勾引了本单位的一个同事,来往了数个月,以后上网还和几个女孩女人发生过关系,还偶尔嫖娼。可是我竟然忘记了淫人妻者自己妻也会被人淫的因果道理。虽然在一年前我学佛以后我已经戒了邪淫,可是报应却也来了!
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翁染上难言之疾,给子女们造成了难言之痛。日前,宁波鄞县某村的这位老年村民下体长出了指甲般大的赘生物。孝顺的三子一女急忙送老人到医院就诊。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们几乎都诊断为鳞状皮细胞癌,要切除生殖器并辅之化疗。子女们为救老父性命,含泪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
在某处有一条蛇,一天蛇尾告诉蛇头说:「我应该走在前面。」蛇头回答说:「一向都是我在前面,为什么你突然要这样呢?」蛇头说完便继续往前走,完全不理会蛇尾。蛇尾见状,便故意缠住树干,不肯继续前进。蛇头只好使劲地用力拉,拉扯了半天,弄得双方都精疲力竭。
特异功能可能受到鬼神灵力加持故有预知之特异功能一次意外足以致富。大难不死获特异功能 信不信由你。人类总希望能预知未来,波兰一名男子便是因为能预知人的死期而致富;但保险公司却因他而大伤脑筋!这男子是六十八岁的爱尔·巴非亚。他原任职司机,在一九八五年时因一次意外,撞伤头部,自此便获此能力。他首先预知三十一岁的女地主死期,一鸣惊人,不少人跑来咨询自己或亲人的死期,而爱尔·巴非亚则每次收五百元咨询费,由于其预言甚准确,故其门庭若市,巴非亚藉此预知能力,赚得一所豪宅
凡夫追求财物,圣人追求真理。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尿毒病人,在送到慈济医院之前,他的双脚已经被锯断了。医院每天必须为他洗肾三次,却没有亲人来照顾他。慈济医院有一位男志工每天都去帮他洗澡,并教他念佛。有一天,老人突然要志工答应他两个要求:一是多陪他念佛,二是叫他一声「爸爸」。老人的要求,志工都有答应了。在念佛之前,老人说出了自己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有位学生给我看了一则《锯和蛇》的故事,并且忏悔说道:“我曾有着和毒蛇一样的愚痴嗔恨等烦恼,是佛法给予我智慧,让我慢慢变得冷静理智。”故事是这样的:一条蛇进入木工店,穿过锯子时受了一点伤。它本能地转过身咬住锯子,没料到又把嘴弄伤了。蛇以为又受到锯子的攻击,决定用整个身体缠住锯子,使锯子窒息。于是它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不幸的是,蛇最终被锯子锯死
从前有个愚人,准备宴请亲友,打算积蓄一些牛奶,以备宴会时用。于是他想道:“若现在天天把牛奶挤出来,就会存得很多,那就没有地方存放,况且牛奶放存久了也会变坏,不如就蓄存在奶牛的肚子里,等到宴会时,可以当场挤出牛奶来。”他想好后,就把母牛和吃奶的小牛分开喂养。一个月以后,他举行宴会时,亲朋好友都来了。这时他把母牛牵来,想挤牛奶,谁知一点牛奶也挤不出来,惹得宾客当场辱骂和讥笑他。愚人往往就是这样自以为是。
从前,有一个富人,愚蠢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个人到另外一个富翁家,看到有三层楼,又高大,又壮美,轩敞窗朗,心生羡慕。心里想:“我的钱财不比他少,我也要造这样一座楼。”于是他找来了木匠,问:“那座楼是你造的吗?”木匠回答说:“是的。”“现在你也为我造这样一座楼。”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地处穷乡僻壤。这个国家的人也无知无识。有一个人喜欢养猪。一天到了另外一个村落,见到有许多干粪,心里想:“这里的干粪好多呀!现在我应当用草把这些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回家。”于是,这个人找了些草,把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走到半路,恰好下起了大雨,粪汁流下,一直流到了脚跟。众人看到了,都说这人是疯子。粪便是臭的,即便是晴天也不应顶在头上,何况是雨中呢!
某日,师上堂开示:“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要学习菩萨,不要在因上造作,就不会有这个果报。都知道自己有毛病,为什么不去修改?要找好的方法把这个病治好,这才是根本。再痛苦、再委屈、再烦恼,不去修正自己的习气、毛病,不去解决实际问题,一点用都没有。
某次法会前开会做相关部署,师开示道:“这次法会的总指挥,你们得学会真正以管理者的心态去做事,抓大放小。你是指挥,要安排好大家的工作,而不是啥事都要亲力亲为,千万不要有害怕得罪人的心态,要为整个法会效果考虑,你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怎么样做一调整,是你们应该考虑的课题。
佛陀前世为菩萨时,曾经身为鸽王。“徒众五百”,在国王的花园里飞翔觅食。国王看到了,命令下人张网捕捉,所有的鸽子都被捉住关在笼子里了。国王每天让人用白米、肉屑喂养这些鸽子。鸽王痛心地说:“我们失去自由,说不定会成为国王的盘中菜肴。我们必须逃出去。‘佛经众戒,贪为元首,贪以致荣者,犹饿夫获毒饮矣。’从今天开始,大家不要再吃这些饲料了,只有如此,才能保全大家
从前有一个国王,国王拥有一棵极其高大茂盛的果树。每年这棵树结果实的时候,香气四溢,味道甜美。有一个人来到宫廷,国王对他说:“这棵树上将要结出味道美妙的果实,你想吃吗?”这个人回答说:“这棵树太高大了,即使我想吃,又怎么取下来呢?”国王于是命令砍倒这棵树,希望今年结果时可以很方便地摘到果实。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