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每天三呼快乐

哲理故事 | 作者:证严法师 [投稿]

春之卷

每天三呼快乐

世间的名利就像枷锁一样,会缚住我们的身心;

不破名利束缚的人,才能自在

佛陀出家成道后,他的儿子罗睺罗也随他出家。

佛陀的父王看见儿子、孙子都有出家了,江山无人继承,只好王族中找一位继承人,这个人名子跋谛。他当上了国王之后不久,王族就遭琉璃王灭掉了;但跋谛地琉璃王尚未侵境之前,也随佛陀出了家。

他出家后专心修行,每日三次高呼:「我真快乐,我真快乐,我真快乐。」

其他的弟子听到了他天天喊快乐,以为他还在怀念当国王时的快乐,食欲心仍未消除,因此有人就向佛陀稟告这件事。

佛陀为了让大家明白跋谛已修到心地清净,于是召集大众,问跋谛:「跋谛啊!你还不忘当国王时的那段快乐时光吗?」

跋谛说:「佛陀!我并没有回想过去的快乐啊!」

佛陀说:「那你为什么每天三呼快乐呢?你真正的快乐是什么?」

跋谛说:「我当国王时,居住的王城都有层层的卫兵保护,身心实在不得自由。除此之外,夜闻更声也使我的心惊胆战,怕有乱人来犯,日夜恐慌,每天不得自在。自我出家以后,日中一食,逍遥自在;夜晚坐在树下休息,闻不到更声,置身于大自然的环境中,毫无牵挂、自由自在,这就是我真正的快乐。为了感谢佛陀给我的快乐,因此每日三次宣唱快乐,感谢佛恩。」

心动的僧人

修行要系缘修心、藉事炼心、随处养心。

佛陀住世时,有位发心修行的人看到佛陀的僧团里,每位出家人都悠然自在,很是羡慕,便放弃家庭,加入僧团。

他在僧团住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人生短暂又可贵,应该找个静处精进修行,就对佛陀说:「佛陀呀!我在那么多的人群中,心无法静下来,能否让我有一个较好的修行环境呢?」

佛陀点头应允说:「你自己去找一个适合你修行的地方吧!」他便离开僧团到了一个山头的地方,找一个静处坐定下来,开始修行。

因为周遭一个人影也没有,所听到的都有是有如鬼魅的声音,于是整个脑袋里都有是鬼魅的幻影,他开始惶恐了!心想:我在比丘群中无法定心,而这儿十分安静,却不断生起惶恐的心念。我还是停止修行,回家享福吧!

这心念一动,佛陀正好来到他的面前。佛陀问:「你在这么静的地方,周围没有人影,怕不怕?」

他虽然内心害怕,口头上却回答说:「不,我不害怕!」

佛陀就说:「好,我们坐下来谈谈。」

刚坐下来时,正好看到远处有只大象走来,在离他们不远的一棵大树下,很安详地躺下来睡觉。佛陀就问他:「你有没有看到那只大象在哪儿睡觉?」

「有。」

「这只象有眷属五百只,日夜围绕,非常吵闹,所以想暂时在此好好在休息。象是畜生类,都懂得舍闹取静,可惜有很多人却不懂得爱惜静谥的环境。闹,往往是心在闹,有人修行是『人在闹事,心清静』;也有人是『人在静中,心纷乱』。修行,一定要坚定心志,安于静境。」

他听了非常忏悔,对佛陀说:「佛陀啊!在僧团里,可以相互勉励、精进修行,弘扬佛法,我却不知惜福、惜缘而离开僧团;现在一个人在静中,心又纷乱,真是惭愧!我愿意再随佛陀回僧团,与众比丘一同接受教法、相互勉励。」

生死,度众生

经去:「菩萨常念——我当为十方一一众生,住无量劫,成就众生,心无疲厌,共止住而不舍离……。」

天台大师的弟子问他:「师父啊!你现在证得几品的果位呢?」

天台大师答:「我若不领众,可以证十信果位;现在我领众,只证五品果位。」

这是何其大的差别啊!天台大师因为众生,烦恼未断,必须牺牲他的果位。

我最初学佛修行的目的,就是要「了生死」;要「了生死」必须先去除烦恼。然三十多年来,为了「慈济功德会」,我担心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心从未清闲过。

哪一天我临终时,或许也无法「了生死」。但愿尽此一报身,功行德回向诸众生。

金笼子中的金丝雀

这个世界,时时刻刻都有在对我们说法;

无声的说法,有时更令人印象深刻。

有一次,我和台北几位委员一起去访视贫户,一共三部车,十多个人。从三重、芦洲,再到观音山上,记问四位长期接受济助的资贫户。

他们都是贫病或低能者,居住在违章建筑或用木板简单拼成的矮房中。屋内避阴阴暗暗,又零乱堆放了许多杂物,还有一股强烈的怪味道,实在令人悲怜!

我问随行的某大化妆品公司董事长夫人:「你以前看过这样的贫户吗?」

她回答:「从来没有。」

我说:「你好像金笼子中金丝雀,今天飞出来,看到人间的另一个世界了。」

阿难受难

经去:「色欲,世之枷锁也,世之炎祸也。……细思之,人身垢秽,常流不净物,有何美色可言。」

有一次阿难独自去托钵,走了一段路后,钵还是空的。这时他口渴难耐,刚好前面有一品古井,有一位女子正在那儿打水。阿难走到井旁时,这名女子抬起头看到这位出家人,她眼前一亮,心想:「多么庄严的比丘啊!」

这名女子叫做摩登伽女,她一看到阿难,心里无形中生起了绐烈的爱念。她想尽办法要得到阿难的爱,即使造业也在所不惜。阿难受到她的蛊惑,渐渐失去正念而进入她的房内。佛陀遥知阿难的处境,立即派文殊菩萨前去救护他,并一心持楞严咒,以恢复阿难的正念。

阿难在即将破戒时,忽然清醒过来,马上离开摩登伽女,跑回佛陀的精舍。摩登伽女见阿难离她而去,便一路追奔来到佛陀的面前,请求佛陀成全她。

佛陀问:「你真的很爱阿难吗?」

她说:「我真的非常爱他。」

阿难此时正在沐浴,佛陀就叫人把阿难沐浴后的水端出来,再问她:「阿难那一点值得你爱?」

她说:「阿难全身都散发出一股吸引人的魅力,我爱他身体的全部。」

佛陀说:「既然这样,那么请你把这盆阿难的洗澡水喝下吧!」

摩登伽女看看洗澡水,紧皱眉头说:「佛陀啊!这么脏的水,我怎么喝得下去呢?」

佛陀说:「每个人的身体原本就是这么脏。现在阿难健康时你就已经嫌脏了,那他将来老死败坏时,你又将如何想呢?」

摩登伽女听了佛陀的话后,顿然领悟「人身不净」的道理,当下断除贪欲,证悟初果。

问情何物

内心有遍法界的大爱,才能透彻一切;

不致像湿黏的泥泞一样,一沾上就会灰头土脸。

有一位会员,好的先生是一位企业家。过去夫妻俩什么都没有,后来两人携手并肩创下了一番事业;现在生活富裕了,先生却分心了。过去贫困的时候,虽然背着孩子去做工,住的房子又是租的,身上没有任何装饰,但是她却感到很满足、幸福;而现在住在高楼大厦、生活富足,反而让她天天哭、日日都苦恼。

我对她说:「你应该满足了。虽然现在的生活中少了一分先生对你的爱,但是你还有四个儿女,你已经到得了子女的爱,应该把母性的爱发挥出来,好好教育他们,照顾家庭,再把这分爱发挥到社会人群;如能这样,虽然失掉了一个人的爱,却是扩大了无量无边的爱心。何况,情爱并不是硬争就能得到的;它如同一个球,愈是硬碰,它弹得愈高、愈远。一切顺其自然,该来的自然会来;它若不来,你愈想尽办法去争取,就会离你愈远。如能扩大感情的范围,放弃一对一的私情,那不是会很安稳泰然吗?」

她回答道:「可能是这样吧!」

被财产遗弃的老人

有得必有失。凡夫追求财物,圣人追求真理。

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尿毒病人,在送到慈济医院之前,他的双脚已经被锯断了。医院每天必须为他洗肾三次,却没有亲人来照顾他。慈济医院有一位男志工每天都去帮他洗澡,并教他念佛

有一天,老人突然要志工答应他两个要求:一是多陪他念佛,二是叫他一声「爸爸」。老人的要求,志工都有答应了。在念佛之前,老人说出了自己的报应故事。

他年轻时,也有四位兄弟姐妹。因为父亲很有钱,临终时,大家就开始争夺财产。由于他是父亲生前最宠爱的儿子,终于争到了一分最有利的财产,但是兄弟亲戚都因此对他很不满,从此断绝了手足之情。

后来他把这分财产拿来做事业,但是每做必夸;且到后来钱夸空了,他的太太也死了,他就这样孤零零地一个人直到今天。

他说:「当初若不是为了那些财产,如今也不会这么孤苦零丁,这是因果报应啊!今天我以最虔诚的心,发露忏悔自己的过错。我相信阿弥陀佛一定会原谅我,会来接我引我。好了!我们来念佛吧!」

大约经过了一个多小时,老人的念佛声由大声到小声,终于没声息,安静地往生了。

游览净土的老太太

外界景物之美,过眼即逝;心地风光之美,终生难忘。

有一位年逾九十岁的老太太过生日,几个孩子要她出国去观光。她问儿子们说:「那你们要给我多少钱?」

子女们回答说:「我们第个人各准备了五万元,要给您做生日。」

老太太说:「一个人五万元,你们六个人,总共是三十万元。把钱拿来吧!」

其中一个儿子就说:「妈!您把身份证拿给我,我帮您办手续。」

老太太说:「你们不必办,只要带我去花莲住七天就行了。三十万元我要给师父建医院,在师父那里我可以念佛;你们就当我已经出国玩去了,七天后再来接我。」

她到「静思精舍」住了七天,带回满心的欢喜!

无尽的感恩

社会的进步,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所以对人要有敬仰心,时时尊重别人。

我每次到工地,如果是夏天,慈诚队员就要找到站到阴凉的地方;否则就要我赶快回去,免得受烈日的煎熬,我即选择站在太阳底下。因为我头戴斗笠又没有出力,而他们在烈日下挑沙、搬砖,付出这么多的劳力,还受到天煎地逼的苦难,我实在很心疼!

如果我是在下雨天到工地,他们往往又会说:「师父,下雨了。你为什么不到里面避避雨?」

我站在那里还撑着伞,他们却任凭风吹雨淋,到底是雨水、还是汗水都有分不清,我真的好感激他们!

每次到工地看到工人爬得很高,我的心真是又紧张又感激!他们爬那么高,万一脚底踩个空呢?

站在底下的人往上望去,都会为他们捏把冷汗,难道他们不害怕吗?所以我深深感觉到他们所付出的真是千辛万苦,不知流了多少汗、经历多少险啊!

如果没有他们,我们怎能完成这分利益人群、福利社会的事业呢?

老人之死

不善用钱财,即如危身之火;

不善教子女,即成伤人之虎。

有一天,某医院一位外科主任很感慨地说了一件他亲见亲闻、令人叹息的病房现象。

有一位十多岁的老人病危时,医护人员正忙着为他急救。突然有两位处轻人匆匆跑进来,他们不问病人的情况如何,只是猛摇着病人的肩膀问:「爸!你到底还有多少钱放在别人家没拿回来?谁借了钱没还?」

医生他们正忙着急救,而他的孩子却在旁边不断打岔。外科主任就把他的手拔开,说道:「拜托你不要再摇了!再摇,病人会断气了!」

结果,那位老人在他儿子一阵乱摇之后,真的断气了,他们没有问出钱的下落。

幕后的凶手

天下的父母都爱子女。但是,溺爱会害了子女;

要用菩萨的智慧去教育他们。

佛陀曾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个女人很溺爱她的孩子。孩子小时候玩泥巴,看见沙中有虫,就会把虫捉起来,然后用竹子从头穿到尾巴。

做母亲的看了不但不教,还说她的孩子很聪明。

孩子长大一点时,开始把泥巴捏成人的形。然后用力把泥人的头、手、脚捏断,分成好几块。

当母亲的仍说:「我这个孩子好能干喔!他会捏泥人呢!」

直到这个孩子长大成人,她仍是一味在溺爱,后来孩子从事刽手的职业。

有一次他竟为了一个女人,惨无人道把一个家庭毁掉,被判了死刑。在行刑之前,他知道自己错了。当判官问他:「你还有话要说吗?」

他大叫着说:「我今天会落到这种下埸,完全是我母亲害的;我的命生于我的母亲,但也毁于我的母亲。」

陋室里的病人

苦难的众生,需要爱心人士的帮助,

人生才不会显得太冷酷。

曾经有委员提报一件贫户个这案,案主住在一个废弃菜市场的楼上。这个人平常既傲慢又爱喝酒,一旦喝了酒就会与人起争执。他曾结过两次婚,但都离婚了,两个太太各自带着孩子离开他。一年多来,他因病不能行动,很少与人接触;只偶尔爬出门外,向人要食物吃,境况很可怜!我们的会员发现这个个案之后,就向分会报告。委员马上相约去看他。

委员进入了他的住处后,一股恶臭味立即扑鼻而来。屋内脏乱不堪,而案主却长期生活在这间垃圾堆内。

委员见状不忍心,马上捲起袖子准备帮他打扫。

这时围观的邻居好奇地问:「你们是他的什么人?」

委员回答:「我们与他非亲非故!」

「那为什么来看他,又不怕脏、不怕臭地帮他打扫?」

「我们是慈济的委员,师父教我们『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他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他的病痛和我们病痛没有差别;因为不忍心见他抱病住在这样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帮他清理。」

邻居听了马上说:「你们不用做了,让我们来。你们的他没有任何关系都有可以这样做,更何况我们是他的邻居。以前当他开门时,臭味便从楼上传下来,就是没有人想到要去帮他打扫;而你们却能够主动来关心,实在令我们太感动了。」

墙界官司

执迷不悟时,烦恼随之,如云蔽月;

转迷成悟时,菩提随之,云消见月。

二十多年前,「慈济功德会」要花莲草创之初,有位会员每个月都有会捐助二十元。

有一天我们的委员前去她家收会费,这位会员随口说也:「唉!最近好烦!」

委员便问那位太太:「为何事心烦?」

原来那位太太的隔壁邻居正在改建房屋,地基挖过了两家的地界。那位太太觉得对方欺人太甚,彼此争执不下,便打起了官司。

我们的委员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后,就问她:「你知道我今天为何到府上来吗?」

「当然知道,来收会费啊!」

「你知道这些钱的作用吗?」

「救济啊!」

「你知道要救济谁吗?」

「这我就不知道了!」

「对啊!是谁遭受苦难需要帮助,你并不知道,却能够每个月捐出二十元来;如今只为了墙界,就和相处了四十几年的老邻居打官司。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么做值得吗?」

那位太太听了恍然大悟,立刻向法院撤销诉讼,两家重修旧好;邻居事后也太感歉意,主动将墙界后退数迟。如此一退一让,两家之间竟突然空出了一条巷子来。

老乞丐的感叹

父母是堂上的活佛;不能孝养父母,就不得福报。

佛陀在王舍城中,遇到一位身上穿得又脏又破的老乞丐。

佛陀走过去问他:「你为何如此狼狈呢?难道你没有儿子吗?」

老人回道:「我有儿子、有田园,也有房子。儿子出生时,我很高兴地将所有希望都放在他身上。为了他,我认真工作,奋斗事业;儿子大了,我为他娶妻、建立家业。不料,媳妇嫌我是糟老头、儿子嫌我太哆嗦;他们都不要我,我只好离家出门要饭吃。」

佛陀问她是否想回家?

老人说:「我怎么不想回去,但是有家却归不得啊!」

佛陀教他念一首诗,并嘱咐他走到哪里念到哪里。

佛陀念道:

「生子心欢喜,为儿娶财物,

复为子娶妻,舍自家外出。

边鄙田舍儿,违负于父命,

人形罗刹心,逆弃舍老父。

曲杖为最胜,为我访恶牛,

杖能劫恶狗,扶我暗处行。

避深坑空井,全仗此杖力,

杖能制一切,唯难制逆儿。」

老乞丐就把这首诗背诵起来,走到哪里念到哪里。别人听了,都认为这个儿子太过分了!有人跑去骂他儿子,也有人去劝他。儿子听了到父亲的心声后感到非常惭愧,立刻把父亲接回家奉善养。

说与行

经云:「佛法贵行……但能勤行,纵寡闻,亦先入道。」

我看过一篇文章,作者以生动的譬喻,描绘了人性的真实面。

一架从巴黎尽往东京的飞机上,机舱里坐满了来自各国的人士,大伙在飞机行途中,无所不谈。由于国情不同、文化背景迥异,所谈的话题不免带有浓郁的本位主义色彩。

甲君首先发言,自诩甲国的文化历史最悠久、人民心胸最宽大,必要时可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等。乙君听了也不肯服输,便强调乙国人的意志力最坚强、民族性最勇敢,遭逢失败时能切腹赎罪……。座中唯有丙君一言未发,而露微笑,很有礼貌地在一旁聆听。

突然,机长宣布飞机的一具引擎已经失灵,挽救此危机的唯一办法,是减轻飞机的负重,要求大家将行李丢出机舱外。

大伙正在张望之际,只见丙君很快地站起来,将他所有的行李一弃,唯独甲君却犹豫不决,面有难色。

乙君不禁语带讽刺地质问甲君:「刚才你不是说贵国人民心胸最宽大豁达吗?为什么你的行李最多最重,却偏偏舍不得丢掉呢?」

甲君为情势所逼,只好慢吞吞地着起来,百般不情愿一将行李一丢弃。

等到行李都丢完了,飞机还是未达稳定的程度,机长只得再宣布:「为了让飞机安全着陆,现在只好再减少机舱内的人数了。」

丙君一听,马上率先站起来,整理好衣冠,带着满脸笑容向大家挥手,说了声:「来生现见!」就打开机门勇敢地跳下去了。

然而飞机减轻的重量还是不够,此时乙君也奋然站起,随丙君之后跳出机外。那位自夸民族文化最高、最能在紧在关头舍生取义的甲君,站在一旁与其他人相互推诿。最后还是在哭啼声中,被人推出机外……。

这三种人,你会是哪一种人?

杨市长不要拐杖

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

前台北市长杨金欉先生,有一次到花莲慈济。当时我在大殿,他没见到我,就先带朋友到天祥去;他回来时,正好在开会。

我一听杨市长来,便请他和大家见见面,他一上台就激动得流泪。

他告诉大家:「我认为人生不能不信因果,要及时修行。我今天的身体能够复原,首先要感谢师父。当我第一次来见师父时,需要手持拐杖;第二次来见师父时,我对师父说,我要放弃拐杖;第三次就不必拿拐杖了,甚至和师父约定说我要慢跑。人生的地位和名利都是虚假的,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身体。」

心莲的老婆婆

我做多得,少做多失。肢体残障不可怕,怕的是心残障。

「乐生疗养院」的病患当中,有一位失明的老婆婆响应慈济建院,发起了「一人一万」的运动。虽然这位老菩萨两眼失明、手又残障,脚也不方便走路,但是她能将《地藏经》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

虽然身患社会人士认为很可怕的麻疯病,但是老婆婆的人缘很好;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她有一分超然的爱心。当她听到师父讲「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莲万蕊造慈济世界」后,灵机一动,便开始卖起心莲来了。

接连几天,她都走上一公里远的路去卖心莲。沿路上,朋友见到她来就问:「缘姊,有什么事吗?」

「我来卖心莲。」

「什么是心莲?您为什么要卖心莲?」

她开始为他们介绍慈济世界,大家听了之后都非常感动,问她:「心莲一朶卖多少钱呢?」

「一万元。」

马上就有人响应。

但是也有人说:「虽想参加,但是我的环境不允许一次拿出一万元。」

「你们可以两个人合买一朶啊!」

朋友问她:「西方的莲花有两个人一朶的吗?」

「有呀!双胞胎的!」

就这样,她由自己的口,将所认识的「慈济」介绍给大家认识。经由她的爱心与热心,一共卖出了三十多朶莲花,寄回本会四十多万元。她真的是一位有智慧又叫人感动的老菩萨!

十四岁少年的弘愿

逆境如磨玉之石,能使璞玉发光、发亮。

二次世界在战前,日本的一位十四岁的少年,名叫金次郎。有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一位沿街托钵的出家人在诵经,他听了非常高兴,就恭敬地向师父合掌问道:「师父,请问您诵的是什么经?」

出家人告诉他,这是《观音经》。

金次朗很恭敬地请师父再诵一遍。当他听完后,就在出家人面前立下弘愿,说:「从今天起,我要尽我一生寿命效法观音行。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遭遇到任何困难,我都会坚持观音的慈悲为我处世的中心,以其智慧为我行动的力量……。」

出家人听了,异常的惊叹与敬服,并虔诚地为他祝福!

离开出家人之后,他就跑到了附近的坛那寺。寺后有他祖先的坟地,他在祖坟的面前跪拜下来,口里念念有词、祷告了一段时间,没有人知道他在念什么。

坛那寺的住持看到这小孩在坟前祈祷多时,就特别注意他。金次朗祈祷完后,走进寺内的观世音菩萨座前礼拜,默祷了颇长的一段时间。之后,他转身看到和尚,就向和尚说:「师父,我今天发了一个愿,请师父替我作证。」

他把经过说给和尚听,并请和尚注意他往后的日子是否依誓愿行事。

和尚听了很感动,赞叹地说:「我修行了这么久,从未发现有人只听了两遍《观音经》就有所启发;更难得的是,又请三宝来证明。能效法观世音菩萨的精神,就是依『法』行事;又在菩萨面前发愿,就是请『佛』作证;如今又请师『僧』作监视,这的确难能可贵的弘愿呀!」

和尚非常爱他,想收他做徒弟、传授道法,并示意以后继任住持权职。但被金次朗婉拒了,他说:「此时不是我得到名利的时候,若此刻就有名利,以后我如何实现我的愿力呢?况且我的父亲刚过世不久,母亲又患病,弟妹年幼,家庭的重担全落在我身上,我不能弃之不顾啊!我可以做您的在家弟子。」

他就如此皈依三宝,成为正信的佛教徒。

拜别师父不久,他的母亲就过世了,接着,大火烧毁了他的家,水灾流失了他们的产业。关东地区,一大片的良田、一幢幢的房舍,全都付诸流水。这一连串的灾难虽然给他的打击很大,不过他也深深觉悟到世间本是多灾多难,人生就是要经过千磨万击的淬炼,才能成就菩萨坚忍不拔的精神。正如一尊佛像的塑成,也要经过烈火烧炼、铁锤敲击铸造,成是经过千锥万刀的雕琢后,才能成就一尊庄严的佛像。因此,他毫无怨言地承受了。

他勇敢地站起来重建家园,把砂石和其他漂流物搬走,又翻开土壤重新下种。

由于他坚强的毅力,不辞辛劳地工作,感动了全村村民,大家都来响应他重建家园。经过大家同心协力地开垦经营,三年后,开东地区又恢复青葱翠绿良田美景。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惨败后,全国民众都有很沮丧。于是,日本政府就以金次朗重整家园的故事,来鼓无全民的士气。他们说:「一个十四岁少年能得整家园,为何全国人民不能效法他的精神,重振国威呢?」

孩子,妈好心疼!

人间因有苦难众生,才有救苦救难的菩萨

我的苏澳地区委员去访贫户时,乡人提供我们一件个案。

有一位郑姓的小弟弟,才九岁,他出生时就有先天性心脏病,嘴唇、指甲都有是紫黑色,连步行到学校,心脏者无法负荷!因此,母亲只好每天背他上下学。

他的父母以捡破烂维生,生活十分清苦。

我问他的母亲:「孩子病得这么严重,怎么不去看医生?」

孩子的母亲说:「他的病,看医生要花很多钱啊!我也不忍心眼睁睁看着孩子这么痛苦,但是又能怎么样呢?」

虽然她爱孩子,却无力帮助孩子脱离痛苦,她是多么无奈啊!她哭了,我们的委员也哭了。

后来,我们把小弟弟送到林口长庚医院就医,经过手术,当我去医院看他时,他的气色已经好多了,我们都为他感到高兴。

心灵的强心剂

人心之病,更甚于人身之病,它能令人一病不起。

有一位年轻人,因为父亲罹串肝癌,卧病在床希望见我,所以来请我去和他父亲见面。

当时他的父亲坐在椅子上,身上用一条绳子绑着,我问:「为什么坐要椅子上,还要用绳子绑着呢?」

他说:「我父亲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起床,现在坐也坐不住,不稍微绑着,人会往下滑。他很期待看到师父,知道今天师父要来,他一早七点就坐在椅子上等了。」

我和老人谈了一些话,鼓励他要振作。

当我告辞走出书房的时候,老人突然从后面大声地说:「师父!我站起来了。」

一年多来,他不曾起床走动。在我和他谈过话、鼓励他之后,他竟然站起来了。

我回过头,欢喜地对他说:「你要拿出这样的勇气来。」

他执意要送我。当他送我到大厅时,对他儿子说:「赶快为我照张相。」

这时,他还将两只脚抬高我看。

我们要离开时,我告诉他:「你送我到大厅就好了。」

他还是坚持送我到车子旁边,看着我们离开。

他过去是一位杰出、颇有成就的人,忽然之间染患绝症,使他经不起打击,因此精神完全受制于身体;身体一病,精神也随之被打垮了。经过一番鼓励,他的力量重现,又站了起来,甚至于可以走出来。

他还告诉我:「师父,我的身体若是好起来,我愿意到医院服务;只要我的身体能支撑,即使是扫地,我都会很欢喜!」

我说:「好!你要赶快将身体治疗好。扫地也是光荣的事,只要身体健康,什么样的工作都可以做。」

爸爸,我错了!

匙在汤中,终日酌物,而不知其味;愚者亦如是……。

法华经》中有一段经文说:有一个人,全身是病,他的父亲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就为儿子诊断下药。但是,儿子却不相信父亲的医术,一直不肯服药。

有一天,他的父亲将他必须服用的药准备好、留在家中,然后远赴他国。过不久,父亲派人回去告诉他儿子说:「你的父亲已经死在他国,再也不能回来了。」

他一听到父亲的死讯,除了心中无比悲伤外,也开始惶恐:今后还有谁能医治我的病呢?

他更后悔自己的无知,竟然把父亲的关怀视为多余,不愿服和父亲开出的治病药方,以致久病不愈。这时他心焦如焚,于是开始用父亲为他准备的药物,不久就将病治好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常犯这重毛病呢?

针线功德

莫轻少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佛陀有一位眼盲的弟子正在穿针,穿了半天穿不过去,就说:「请肯发心积功德,请为我穿个针吧!」

这时佛陀正好从他的身边经过,便伸手接过他手里的针,将线穿发之后,递给他说:「我是个喜爱功德的人。」

弟子听到后,赶紧跪下说:「佛陀,您的功德已经这么大了,不缺乏这一点点小功德。」

佛陀告诉他:「你知道吗?我还是要为断地积聚功德。我今天的功德之所以不缺乏,乃是由于过去生活中点滴和累积中!」

仁慈的象王

把牺牲当作享受去付出爱心的人,永远都会法喜充满。

传说佛陀曾经现身为象王,并且长有六根象牙。一位猎师见此象有六根牙,比普通的象多了四根,于是起了贪婪之心,将毒药抹在箭上,朝着象射去。

象王中箭之后,周围的象群全部围拢过来,象王马上用鼻子绕在猎师,使他不受象群的伤害,并对周围的象群说:「我发心行菩萨道,就要有透彻的大爱;即使受到伤害,也要以宽大的心量来包容,怎能对人生起瞋心呢?」

说完之后,便问猎师:「你为什么要用毒箭射我呢?」

猎师回答:「因为我需要你的象牙啊!」

象王一听,就以牙撞石,把撞断的象牙送给这个猎师。象王的宽容大量,感化了猎师。从此以后,他不但不再打猎,并且现身说法感化了所有猎人,一起保护山林的象群。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