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卷
谎言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
佛陀曾说过一个故事——
有两位珠宝商人,同时来到一个城市做买卖。
有一户人家原本非常富有,因为家道中落,现在只剩祖孙两人相依为命。此时孙女看到有人来卖珠宝,就要求老祖母买一条简单的缨络让她戴在身上。老祖母听着小孙女充满盼望的恳求,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看到别人家的孙女要什么、有什么,而自己的孙女却一辈子过这种贫苦的生活,连想要一件小小的饰物都无法偿愿。
祖母的心里很过意不去,就对孙女说:「奶奶很想买给你,但是家里一铢钱都没有,要怎么向人家买东西呢?」
孙女说:「我们家还有一个完整的碗,可以拿去跟他交换啊!」
祖母想了想,家里所有的东西都破破烂烂,只剩下那只碗,就把它拿出来。
当甲商人经过家门口时,祖母很殷勤地请他进屋内,并拜托他说:「我的孙女很希望拥有一条缨络项链,能不能拜托你让我用这只碗来交换?」
甲商人看了这只碗,一再用针在碗背上测试,证明这是一只金碗,眼睛不禁一亮!原来,这只金碗是五代以前富有的祖宗所用的金碗。家道败落以后,老祖母根本没想到家里还有一只金碗。
甲商人看这一老一少很好欺负,就想以最低廉的价钱换取这高贵的东西,所以将碗拿在手上前前后后看了看,故意不屑地说:「这只碗一点价值都没有,怎能换一条缨络?」
说完就把碗一扔,走出去了。
不久,乙商人也经过这家门口。祖母请他进去,要求拿碗换取缨络。
乙商人看看碗,很诚恳地向老祖母说:「不得了!这只碗的价值,不只十万银钱哪!」
老祖母半信半疑,乙商人又说:「妳若想换,我所带的东西是值不了这么多钱,而且我身边也没有足够的钱。」
老祖母看到这位商人那么诚实,高兴地说:「没关系!只要你有诚意,多少都可以。因为刚才有位商人说这只碗一点都不值钱,而你竟然说值那么多钱。所以,尽你的诚意就可以了!」
乙商人便将身上的五百贯银钱及值钱的珠宝都留下来,不过他对老祖母说:「我身上所有的东西都留下来换取妳这只碗,只是要请妳留八分钱给我,作为回家的盘缠。」
老祖母在珠宝中拿出八分钱给他。乙商人拿了钱,就急急忙忙地赶到河边,然后以这八分钱雇了一艘船急驶向彼岸。
贪心的甲商人这时想回头来取这只碗时,老祖母说:「你不诚实。那只金碗,已被另一位商人取走了!」
甲商人听了之后,懊恼不已。
有智慧的人,因拥有山河大地而自得其乐;
没有智慧的人,常常舍本逐末地追求虚幻。
有一位禅师,在深山中搭了一间茅篷独自苦修,每天过着单纯且清贫的日子。
某天,有一个小偷来到此地,看到这附近仅有这间茅屋,他伸手轻轻一推,门就开了,原来门是虚掩的。小偷见屋内静悄悄地,就大胆地开始四处翻找。结果忙了半天,却找不到一样值钱的东西。当他空手要走出门时,禅师突然从屋里发出声音说:「朋友,请你出门时,顺手把门关好。」
小偷很生气地回头说:「里面没有一样东西值得我拿走,还要我关门。」
禅师叹了口气,感慨地说:「可惜啊!可惜!这么美丽的月色,你竟然偷不走啊!」一个「四岁」的老人
能体会人生之理、服务人群,才是真正的生命。
有一位七十四岁的老人,每天一大早就起来打扫住家附近的环境,每个人看到他都非常欢喜。有一天,几位年轻人问他说:「老伯,您今年几岁?」他回答:「我今年四岁。」那年轻人以为自己听错了,又问他一次,他还是说四岁。那些人只好问他:「老伯,您今年是七十四岁,还是八十四岁?」
老人回答:「论年岁,我是七十四岁;但是论真正的做人,我只有四岁。」
那些人问他:「这怎么说呢?」
他说:「我七十岁以前,都是在迷迷糊糊中度过,不识道理,只是众生之一;但是自从我接触佛法、听闻道理之后,迄今四年,才懂得为人群服务,深深感觉到自己是在真正的做人。所以说,我只有四岁。」
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
有一天晚上,我去看王老师和吴教授指导学员拉坯、制作陶瓷艺品。
那天,王老师打算将一团土拉坯制成花瓶。那块土看起来非常不起眼,一点特色都没有,就只是一团椭圆形的土而已。当他抱起这团土时,给人感觉非常笨重!旁观的人若是用心看,就会体会到这块土有多么重;若是心不在焉的人,就觉得这只是一团不起眼的土而已。
王老师将这团土放置在转盘中央,开始进行拉坯。他浑身使劲,用力地拉、压,做得全身汗流浃背。当时你若在旁用心观看,虽然使劲出力的人是王老师,但是那分感受是与工作中的人付出同样的力气,说不定还比他费更大的劲呢!若是不认真用心看的人,不会感觉到他是用了多少力气、消耗多少体力与精神。
我在一旁继续看他努力地工作着。他全身汗涔涔,鼻梁上的眼镜不断地滑下来,他就拜托旁人拿条橡皮筋帮他把眼镜绑紧,固定起来。
我见了此景,心里十分感动!
一个年轻人,戴这么一副普通的眼镜,而且还用克难式的方法防止它松脱。若是平常的人,一定会重新配戴一付合适、美观大方的眼镜。而他却在眼镜的两边架上,另外装置了钩环,似乎是长期为了准备在眼镜滑落时,挂上橡皮筋的装备。
于是我问他:「王老师,你为什么不配一副新眼镜呢?」
他说:「可以用就好了。」
他这种满足、惜物的心态,实在非常难得!
不要总是要求别人给我什么,要想我能为别人做什么。
有位桃园的委员回来健康检查,她告诉我:「每次我要到寺院拜佛,先生都会反对,真叫我万分苦恼。」
我告诉她:「如果妳一天到晚忙着四处听经、参加法会,身心整日往外奔驰,不好好照顾家庭,先生当然会不高兴啊!妳连自己的家人都照顾不好、帮助不了,却想去外面帮助别人、照顾别人,这是本末倒置、不合乎情理的作法。」
「妳不对家人付出这分智慧的爱,只想对外付出,难怪先生会唱反调。妳回去以后,要彻底改变自己,对先生要有女人柔和、善顺的气质。」女人最美的就是温柔,女人的成功也在于能尽到为人妻的本分。
我叮咛她要以学佛的智慧来料理家庭,然后再用妈妈心来对待他人的子女。
一个星期后,有位桃园的委员告诉我,那位委员回去之后,整个人完全改变,逢人便说她这一生中,从来没有这么欢喜过。
行事要行兹在兹,念兹在兹;
有行无心如磨牛,只见拖磨不见心。
苏州这个地方,有一位告老还乡的县太爷,回乡不久就病了,而且久治不愈。他育有一女,非常孝顺。女儿不忍见父亲为病所苦,就很虔诚地到寺院拜佛,祈求父亲早日康复。虽然她很虔诚,也希望能每天到寺院礼佛,但是寺院离家有三小时的路程,往返途中没有人服侍父亲汤药,使她不知该如何是好?
寺中一位老师父知道她的困境后,教她一个方便法门……。
隔天清晨二点,她就起床,依老师父之言,在庭前设一个香案,供上清茶、香果,然后朝着寺院的方向虔诚礼拜,并观想从家门出发到寺院的沿途景物和一步一步拜进大殿礼佛的情形。她每天清晨都会作三小时的观想:拜佛、绕佛,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后,县太爷的身体果然康复了。不过,她仍然继续每日的观想礼拜。
当地有一位年轻人考上状元,衣锦还乡祭祖、礼佛。他的母亲很高兴地和他一块儿带着礼品到寺里遗愿。
由于他们到达寺院已是黄昏,老夫人便请求寺方让他们明天烧头炷香。
隔天一早,老夫人点香、拜佛,当她准备把香插入香炉时,才发现炉中已有人上过香了。
老夫人只好特别拜托香灯师,让她隔天点头炷香。寺中的住持方丈也指示下去,任何人都不可以点头炷香。
但是隔天一早,香灯师打开殿门后,发现炉中又已有人整齐地插上三炷香了。
大家都觉得奇怪,全寺没有一个人特别早起,香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位状元爷便决定晚上在大殿旁,一窥究竟。
他一整晚都没睡,到了半夜,状元看到殿门并未打开,却有一位女孩走进来;她虔诚地礼佛、插上三炷香后,又走了出去,但是门还是关着。
天亮后,状元向住持师父说明这个情形。住持师父慎重地询问女孩的穿著及长相,状元一一告知,老师父听了之后,知道那一定是县太爷的女儿。
老师父便把经过情形告诉状元,他听后不禁赞叹说:「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于是,他和母亲一同前往县太爷的家拜访,出来开门的正是那天他所见到的女孩。老夫人被女孩的孝心深深地感动,当即为儿子提亲、娶她为媳妇。
保护生态环境不受污染,并能惜福惜缘才是真放生。
枫港那个地方,经常有人抓伯劳鸟烤来卖。他们用鸟踏捕捉伯劳鸟,当鸟儿误蹈陷阱时,往往挣扎于生死边缘;如果这时有人买,便直接从鸟踏上取下鸟儿,活活地开始拔毛,然后拿去烤。那种景象,真是残忍啊!
如果行脚路过那里,我一定将所有店铺的伯劳鸟全买下来;等到车子开动以后,再一只只地放回山林。
有的人看到少数落难的动物会问:「师父,是不是可以将这买下来放生?」
我回答:「可以,但是一定要全部买下来,不能只买一部分,同时要看看买来放生后,是否能够存活,这才是最重要的。」
有些人认为放生的功德很大,便请鱼贩在每月初一、十五时,将鱼拿来卖给他们放生。鱼贩原本一天卖五十斤的鱼,为了初一、十五放生的需要,还要多抓五十斤。鱼离开水是最痛苦的,纵然是要将牠拿去放生,你知道鱼在离水那一刹那有多痛苦吗?光看牠们挣扎的样子就知道;何况鱼在离开水之后,运到放生地的存活率到底有多少?所以说,放生不等于是放死吗?
一年当中,人们为了放生,不知花费多少钱?而渔夫为此不知造了多少杀业?我们如果要放生,绝对不要「专程」,使得渔夫又多了一个造业的机会。
除了放生小动物,我们还应该想想那在生死边缘痛苦挣扎的病苦众生;如能拯救他们脱离病苦、获得新生,是不是更符合放生的真义呢?
社会需要你时,就必须赶快去做;
今天能走得动,就要赶快起步去走。
有一年,慈济医院来了一位年轻的病人。因为他在正月间发生了严重的车祸,伤到脊椎骨,所以全身无法动弹。医师诊察后说,已无法让他恢复原来手脚灵活的功能。虽然如此,医师还是很用心地医治他,护士和志工也都很细心地照顾、鼓励他;我也常常给予他精神上的鼓舞。
他有一位很好的嫂子,像妈妈一样地看护这位年轻的小叔。在周围这么多人的关怀之下,这位年轻人终于勇敢地接受事实。医师细心的医疗,也使他恢复了信心和毅力。
渐渐地,他两只畸型的手可以动了,因此发愿道:「如果我可以坐上轮椅,我也要做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人,我要当一个快乐的志工!」
他历经无数的挣扎和努力后,终于能够坐上轮椅。于是,他计划要组织一个「脊髓损伤联谊会」,因为他深深体会到脊椎受伤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那分心灵的打击有多么痛苦!他希望组织这样的团体,由残障者鼓励残障者,让残障的人能够勇敢地面对社会人群,像乎常人一样过着快乐的生活。
「联谊会」在慈济社工和同仁的爱心协助下,终于成立了。
他很用心地设计「会讯」,每个月都会寄一份给会友。虽然他的手已经变成畸型不灵活了,也不能写字,却不因此而放弃自己想做的事。他在复健科同仁的爱心与耐心指导下,学会使用指套,凭毅力用心学打计电脑,来代替写字的功能。他很困难地一字字输入电脑,极为艰巨地完成那张会讯。我看到他做出来的这份会讯时,心里非常感动,也很赞叹他有这分耐心与毅力!由于他的热心付出,现在已有更多会友加入「脊髓损伤联谊会」。
后来,他看到一没有亲属照料的会友因久躺而生褥疮,又发愿要买能自动翻身的病床送给需要的会友。于是在年底时,他去卖春联,想赚一钱买一张六万多元的病床,结果只赚了一万多。他仍不灰心,又挨家挨户去募捐,可是反应却很冷淡!
看到他的遭遇,我实在很感慨!为什么有些身体健康的人,总是忽略了他可以做、而且应该做的事呢?
假令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担母,尽其寿量而不暂舍,
供给衣食医药种种所需,犹未能报父母之深恩。
有一天,我从加护病房出来探望病患,看到一位妇人在门外痛哭,便问她:「在加护病房中的病人,是妳的孩子吗?」
她哭得更伤心了。
我安慰她说:「不要伤心!尽人事之后,再来就是听天命了。」
她说:「师父,这两、三个月来,他从不醒人事恢复到可以自己吃饭、下床走路;没想到忽然一口痰堵住,又送进加护病房急救,我的心怎能不痛呢?」
她的孩子现年二十九岁,因为车祸而受重伤。在医生全力地救治下,已能下床走路;虽然仍需由父母扶着,不过,当母亲的已经很高兴了。
父母爱护子女,都是这样。只要孩子存在一天,不管病得多重,他们都会抱着一线希望,尽力设法救治;即使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可是父母生病时,子女是不是也能一本孝心来侍奉父母呢?
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
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有一天,阿难尊者在托钵的路上,看到一位年轻乞儿,一手背扶着他的老母亲,一手拿着破碗向人乞讨残饭。
阿难站在远处观看这位乞儿的行动。乞儿敬慎地背着他的母亲走到一棵荫凉的大树下,他轻轻地把母亲放下,并小心扶着她坐好,然后轻声柔语地说:「妈!您在此坐着,我马上就回来。」
阿难仔细地看着这位老婆婆,发现她虽然很穷,穿得破破烂烂,却显得很欣慰而安详。可知,她一定感到无限的满足。
不久,阿难看到乞儿踏着乎稳轻快的脚步回来。他把乞来的饭,恭敬地高举齐眉,像要供佛一般。当他走到母亲面前时,双脚跪下,慢慢一口一口地喂母亲吃饭;母亲每吃一口饭,就露出一个微笑。
乞儿喂饱了母亲后,又帮母亲擦脸拭嘴,他才又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去。
阿难正想着:乞儿把饭全给母亲吃光了,他要吃什么呢?这时,阿难看到乞儿蹲在地上,把别人丢掉不要的东西捡起来吃,然后背起母亲向前行进。
他们母子并不因贫穷而痛苦,相反的,却能安住在贫穷之中,时时流露满足的笑容和快乐的气氛。这一幕画面,深深地感动了阿难尊者,心中不禁对他们母子生出由衷的敬意。
真正的解脱是在众缘中修得,在烦恼中解脱。
有一位善慧行者,自小即生活在物质富裕、父母疼爱的环境中;但是人生无常,他的父母年老往生了。
过了一段时间,家中管家把他父母所遗留下来的产业列了一份清册,送到他的面前说:「这些产业,是否要我继续代你掌理呢?」
他翻开帐册一看,发现父母亲竟然留下这么多的产业,心想:父母亲一生省吃俭用,辛苦建立这个家业,最后他们又能带走什么东西呢?如今社会上有这么多苦难的众生,何不把家业拿出一部分来帮助他们呢?
善慧行者再三思考后,决定把父母所遗留下的财产,全部献给苦难的众生;之后,他就独自出家修行去了。
他在静静的深山中,过了七年与世无争的日子。他心里常想:难道只限于如此吗?社会上还有很多沈迷在名利、地位的苦难众生,我应该去求取更透彻的佛法,来帮助这迷茫的众生。最后,他决定离开深山、走入人群。
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地方,人人都传言燃灯佛要来讲经,所以家家都在清扫街道、整修道路。他马上加入工作行列,正好路上有个坑洞,但是不论他怎么填土,都无法把坑填平。眼看燃灯佛即将来到,他心一急,便赶快趴在坑洞上,以身铺地。不久,燃灯佛走到他的身旁;但是,怎忍心从他的身上走过呢?
燃灯佛站在他身旁说:「这位修行者,你这么虔诚,到底想要求什么呢?」
他抬起头回道:「佛啊!我什么都不求,只希望普天下的众生,每个人的心都能清净、欢喜快乐,人人心中都有爱。」
燃灯佛听了,对他说:「修行者,我祝福你,将来在最苦恼的娑婆世界中,去发挥爱心,修行成佛,救度苦恼的众生!你的名字叫做释迦牟尼。」
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
不要心存等待,等待常会落空。
有位太太,过去曾相当得意、风光。我在筹备建院计划时,她曾告诉我:「师父,您要建医院,我一定会帮忙!只要等我的生意做成功,赚了更多的钱,一定来捐献。」
当时我对她说:「人生无常啊!能做就是福,妳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
她回答:「我先把钱拿去生利息,比放在这里利益多啊!」
当时我心里想:「她这个如意算盘,真的会如此顺利吗?」
过了一段时间,她来精舍向我哭诉,由于景气不好,生意上亏了不少;借给别人的钱,也被倒了千余万……。早知如此,当初应该先把钱捐出来。
我告诉她:人就是缺少「早知如此」的警觉,才经常会「悔不当初」啊!
故事一: 陕西长安县有一个农人,在地里干活,看到一条蛇钻入洞里,他就把蛇收支的两个洞都堵死了。过了两天后,他二十岁的大儿子和十岁的小儿子俄然不会说话,后经许多医院治疗都无效。两个孩子不会说话现已
捕捉贩卖野生动物遭殃祸章家有三兄弟,同住一个院子里,其中两个都很老实,在家种田,靠本分养家,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自己也没什么文化,就谈不上对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孩子们二十几岁了也没读到什么书。但贫苦勤劳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这几个年轻人,女的学做裁缝,男的学修汽车,现在也都干
我是四川一家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不是那场灾难,我的生活应该像其他人那样快乐、自信而充实,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可自从患病后,我整个人就渐渐颓废了。那是2001年的1月,我和单位的几个同事出差到成都,晚上住到酒店后不久,有小姐打电话来问要不要“服务”,经不住诱惑,发生了让我这辈子都后悔莫及的事情。
夜已深,高速途中,刘细锋和“老相好”陈海蓉聊着聊着便难忍欲火,在行驶的大货车上玩起了“车震”。面对活生生上演在身后的“活春宫”,31岁的司机张章生却没能做到心无旁骛,他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频频回首,不时偷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两辆重型半挂车相撞起火,大火瞬间蔓延,正在快活的老板和“相好”没能及时逃脱,被活活烧死。事后清理现场,他们已是一对裸尸。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命是定数,运是变数,我的一个朋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精品楼盘,一砖一石没有半点打折扣的地方,看到很多同起步的地产商都赚钱了,他还是坚持着,因为成本高,房子卖得不好,前年的时候基本已到了破产的边缘,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深秋的时候,他说:“下个月,货款利息再还不上,我可能就干不下去了。”我当时听了真是觉得很伤感,这世界难道好人没有好报吗?他曾是种地出身,几年来,他为以前的村子修了小学,敬老院,修了从村口通向县城的公路,他资助了很多贫困的人。
我好后悔!我本有一个很漂亮很贤慧的妻子。自从2001年开始就犯了邪淫,先是勾引了本单位的一个同事,来往了数个月,以后上网还和几个女孩女人发生过关系,还偶尔嫖娼。可是我竟然忘记了淫人妻者自己妻也会被人淫的因果道理。虽然在一年前我学佛以后我已经戒了邪淫,可是报应却也来了!
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翁染上难言之疾,给子女们造成了难言之痛。日前,宁波鄞县某村的这位老年村民下体长出了指甲般大的赘生物。孝顺的三子一女急忙送老人到医院就诊。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们几乎都诊断为鳞状皮细胞癌,要切除生殖器并辅之化疗。子女们为救老父性命,含泪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
在某处有一条蛇,一天蛇尾告诉蛇头说:「我应该走在前面。」蛇头回答说:「一向都是我在前面,为什么你突然要这样呢?」蛇头说完便继续往前走,完全不理会蛇尾。蛇尾见状,便故意缠住树干,不肯继续前进。蛇头只好使劲地用力拉,拉扯了半天,弄得双方都精疲力竭。
特异功能可能受到鬼神灵力加持故有预知之特异功能一次意外足以致富。大难不死获特异功能 信不信由你。人类总希望能预知未来,波兰一名男子便是因为能预知人的死期而致富;但保险公司却因他而大伤脑筋!这男子是六十八岁的爱尔·巴非亚。他原任职司机,在一九八五年时因一次意外,撞伤头部,自此便获此能力。他首先预知三十一岁的女地主死期,一鸣惊人,不少人跑来咨询自己或亲人的死期,而爱尔·巴非亚则每次收五百元咨询费,由于其预言甚准确,故其门庭若市,巴非亚藉此预知能力,赚得一所豪宅
凡夫追求财物,圣人追求真理。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尿毒病人,在送到慈济医院之前,他的双脚已经被锯断了。医院每天必须为他洗肾三次,却没有亲人来照顾他。慈济医院有一位男志工每天都去帮他洗澡,并教他念佛。有一天,老人突然要志工答应他两个要求:一是多陪他念佛,二是叫他一声「爸爸」。老人的要求,志工都有答应了。在念佛之前,老人说出了自己
有两个和尚,一个很贫穷,一个很富有。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打算去一趟南海,你觉得怎么样呢?”富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认真地打量了一番穷和尚后,禁不住大笑起来。
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快乐。可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寻找到快乐,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一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富翁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为何没有快乐呢?”
我们在无休止的忙碌中,肩头上的担子也一天比一天沉重。于是,为了生计,为了家庭,为了那个红尘中的角色,便只能理所当然地、全身心地去继续奔波,继续操劳。就像是一匹负重的老马,面对生活这驾笨重的大车,除了使劲拖曳,别无选择。
《佛本行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只长有两个头的鸟,也叫做共命鸟,两个头有着完全不同的思想。一个头叫迦喽茶,常作好想;另一个头叫优波喽茶,常作恶想。为了安全起见,它们轮流睡觉,一头睡着,另一头便醒着。有一天在树林里,优波喽茶在睡觉,忽然从树上
一位大富长者只有一个儿子,可这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离家游走到其他国家。多年来他以乞讨为生,生活非常贫苦。一次乞食,穷子来到自己的国家,并走进了一处豪宅。穷子见到这家的长者,身上挂满宝物,威德庄严,顿时心生恐怖。他想:这位长者是王,还是王的眷属?竟
《撰集百缘经》里面记载着一则“伽尸比丘尼”的故事:佛陀在波罗奈国鹿野苑弘法教化时,梵摩达国王的妻子生下一个端正殊妙、身披袈裟的女婴,取名为“伽尸孙陀利”。伽尸孙陀利天性贤淑善良,渐渐长大。一天,她带着侍卫出城游玩,不知不觉来到了佛陀所在的地方。
《法句经》中,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佛在世的时候,有两位出身高贵的比丘,出家前是很好的朋友。出家后,一位熟悉经藏,善于弘法;另一位则通过精进修道,证得了阿罗汉果。有一次,二人不约而同去见佛。熟悉经藏的比丘,不知道他的朋友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果,所以就
释尊成佛十年后,在耆阇崛山宝月讲堂,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等无量佛土的六十恒河沙菩萨摩诃萨与无央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悉皆来集,尊重供养。这时,世尊座下有无量数大如车轮的千叶莲花,色香具足,含苞而未开花。一切花
佛陀率弟子前往王舍城灵鹫山,途中夜宿,一些比丘见佛陀来到,纷纷前去诉说他们的争议,各执一辞,争论不休。佛陀为众人讲了下面的故事:从前一个叫镜面王的国王,召集一些天生的盲人汇聚在殿前。国王说:“请你们来摸一摸大象,然后告诉我,大象到底是什么样的。”
往昔,有两名商队的首领,各带五百商人入海寻宝。商船在大海中航行不久,便到达了一座宝岛,岛上有各种珍宝、饮食、美女等。这时,有一天女出现在空中对商人们说:“这里虽然有财宝、美女,但这些快乐都是暂时的。七天后,这个小岛将被海水淹没!”说完,天女消失而去。
农民与贵族,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援手,却为他们自己的后代甚至国家播下了善种。人的一生往往会发生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有时候,我们帮助别人或感恩别人,冥冥之中自有轮回。
弟子向禅师求教:“师父,有人说我是天才,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依你看呢?”“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弟子一脸茫然。“譬如一斤米,在炊妇眼中是几碗饭;在饼家眼里是烧饼;在酒商眼中又成了酒。米还是那米。”
我首先深深的忏悔自己生生世世以来所犯的邪淫,接下来把我的经历分享给大家,愿天下人都能远离邪淫,同时也能与真心相爱的良人在一起。我很小的时候大概5岁左右,家里的哥哥姐姐就开始带着我看淫乱的电影和碟片,我那时候很懵懂,但是心里是喜欢这个事情的。
如果我们内心不认同别人的批评,先不要急着辩解“并非这样”。我们心里若充满着自己的想法,那别人讲的话,有可能只听了个大概,甚至很多意思都听不见。我们要学会放下自己的见解和想法,静心聆听,不理解就多问,力争准确接收对方所要传递的信息,这样才能从中
人生犹如一场旅行,每个人都是旅途中的行者。人生苦短,应学会善待自己。善待自己并非放纵行乐,而是要不负此生!为此,我建议大家:1、勿争强胜。常言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古语亦云:“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忘却痛苦的方法有二:一是培养正面情绪。情绪有负面和正面之分,哪种力量更强,就会将我们导入相应的心理轨道。所以,我们要壮大正面情绪的力量,就像以增强体质来对抗疾病干扰那样。二是面对它,想想是哪件事令我们痛苦。狭隘的心是无法承受伤害的,这就会形成
我们都知道浪费可耻,节约为荣。但在生活中如何做到这一点,是个人的自律性行为。我们无法要求别人怎么做,却可以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帮助他人。我想大家都记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场景。父母也教我们不要浪费粮食等等,可为什么慢
礼佛先合掌,脚要前八后二,就是左右两脚前面距离约八寸,后面脚跟距离约二寸,列成八字形。两掌半,右掌按在拜垫中央为第一掌,次将左掌按拜垫左前方,将右手移至右前方,使两掌相齐为半掌,合为两掌半。
善根指的是破恶、生善的根本。你可以把善根理解成好的根机、好的基础,善根主要是针对身口意三业的善法而言的,因为身口意三业的善坚固,所以称为根,根还有生长的意义,就像树根扎入土壤中,可以使树木长大,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生起其他的善
无间地狱是没有间断的受苦,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是八个大地狱中(等活地狱、黑绳地狱、众合地狱、号叫地狱、大号叫地狱、烧热地狱、极热地狱)最痛苦的一个,日日夜夜受罪受苦,施罪的器用没有不齐全的,从初入地狱时,直到百千劫,在这期间的一日一夜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