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得宝的商人

哲理故事 | 作者:证严法师 [投稿]

点亮你的心灯

  有人点灯求光明,其实真正的光明就在心里,

  该点燃的是我们的心灯。

  有一位沙弥尼,跟随师父在深山里修行。一日,他问师父:「师父,如何才能使我心地光明、智慧开启?」

  师父只告诉他一句话:「点亮你心中的烛光。」

  沙弥尼听了,心中仍十分迷惑!

  不久,他的师父就往生了。沙弥尼长大后,到别地兴建另一所道场。他每做一件功德,就在大殿里增加一盏灯;随着岁月的增长,大殿的油灯也逐日增加,后来人称「万灯寺」。

  当他七十岁即将往生时,眼睛扫视一遍满室的灯火后,摇头说:「师父开示我要点亮心灯,但是我点亮了满室的灯火,心灯却始终没有点亮。」

  在她即将咽下最后一口气时,又睁开眼睛看看所有的烛光,终于微笑地对弟子们说:「只要你们每一个人力行佛法,然后再去弘扬它——把佛法的光明遍照每个角落,使黑暗的世界变成光明,这就是点亮自己的心灯啊!」

一位可敬的女子

  多原谅人,多得福;心量放大,福就大。

  有一次,我去台北分会,晚上六点多,来了一位年约三十出头,穿着简朴、双手粗糙的女子,一看就知道她是位辛苦的劳工。

  她双手捧着一包东西,对我说:「师父,这包东西请您收下。」

  我莫名地问:「这是什么?」

  她就把手中的东西,一层层地解开,从油纸袋、旧报纸……,最后露出一个粉红色的小盒子,盒子打开后,里面放着两条手工并不精致的小小金链子,三个薄薄的婴儿金帽徽。

  她说:「这些东西,是父母给我作为将来送给孩子婚嫁的礼物。我在报纸上得知师父发宏愿要在花莲建医院,但是资金还差很远。我想孩子还小,婚嫁还早,几年中不会用到,而师父建院急需经费,虽然东西不多,力量微薄,但我是尽一分心意……。」

  随后她又说:「我有两个姊姊很恨我!不管我怎么做,她们都不喜欢我,可能是前生的逆缘吧!假如我捐这些东西真有功德,希望能回向给她们,愿她们身心快乐。」

  她真是一位可敬、可佩的女子啊!

孙立人将军的夫人

  福大的人,把力量用来利益多数人;

  福小的人,只利益少数人或自己。

  孙立人将军的夫人——孙张晶英女士,得知慈济正在建医院,就立刻和我们联络,捐出坐落北投温泉路的一栋套房和保管箱中的金饰三十五两。

  她说:「慈济已经做了十多年,我现在才知道,真是相见恨晚。现在,我把所有的东西都捐出来;如果今生还有福报,我分毫都会捐出来的;甚至我这条命若对慈济有用的话,也愿意捐出来,护持慈济工作。」

  她的话,令我好感动!委员也被感动得流泪,她们向我说:「师父,您看到了吗?孙夫人身上穿的是廉价的外销成衣,长裤是缩了水又放长的,折线还清晰可见啊!她自己这么节俭,竟能将房产、金饰全部奉献给佛教事业。她这分清净的喜舍心,真是太令我们感动了。 」

一位知足的施主

  布施不是有钱人的专利,而是有心人的参与。

  有一位八十岁的老太大,我们帮助她将近二十年。建院前,我经常去看她,后来由于建医院较为忙碌,无暇去看她。有一天,她请委员带她来看我,一看到我,她就从口袋掏出两千元。

  她说:「师父!这是要给您盖医院的。每次有人来看我、给我钱,我都把它存下来;这些钱我用不着,还是给师父建医院吧!」

  一个年迈的老人,又是我们救济的对象,这二十年来,我们每个月口八帮助她一千元及白米一斗,但是她都说:「太多了,够了。」

  她每天只吃一餐,省吃俭用地把每个月剩余的生活费存起来,然后寄回来参加救济。

  虽然她的环境贫困,却生活得很知足、快乐,她的心地多么富有阿!

黑衣宰相

  真正的禅,是在生活中不起烦恼妄想

  心念专一,则「无处青山不道场,行住坐卧体安然」。

  以前有一位朝廷大臣,他是一位出家比丘,名声威望相当高。因为他是出家人,穿黑色僧衣,所以人称「黑衣宰相」。他虔诚拜佛诵经、说法论道,在朝中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佛教界更是一位虔诚的比丘、大长者。

  有一天他闲来无事,便散步到静僻幽美的地方,欣赏郊野的风景,洗涤心灵,以启发其清净的灵性。他来到一处青翠、嫩绿的田园。一畦畦的菜圃,既整齐又干净,没有一点杂草,于是更加引起他的注意;他仔细一瞧,始知在田里的几位耕作者,竟然都是修行的比臣。

  他内心不由得生起对这片土地的爱;对那些耕作者更是心生敬意。于是走近他们的身边,向其中一位比丘问讯,并请教他乎常修持什么法门?

  这位比丘回答:「平时我不论道、不打坐、也不立文字相,只耕耘心地;工作的时候就专心工作,把我的心和大地连在一起;我所爱的是大地,所谈的也只是草木之情。」

  黑衣宰相一听,明白其中隐含了大道理,对这些比丘也就更加敬重了。

真正会用钱的人

  行善造福,如汲井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有一位企业家曹先生,大家都赞叹他事业做得大,又会赚钱。

  他却说:「会赚钱的人不稀奇,真正会用钱的人才稀奇。我忙着事业、没时间用钱,而我太太会帮我把钱用在造福人群上面。她愈是造福人群,我才愈有福;有福才有钱赚呀!所以,我第一个要感谢的是我太太,她为我造福,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最有用的地方。」

柔和忍辱衣

  要做个值得被爱的人,必须先照顾好自我的声色。

  优雅的言谈举止,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修养、忍辱得来的。

  有一位委员,她很年轻,家境也非常富有。以前,她每天跑的地方不是委托行,就是咖啡厅或舞厅。虽然生活这么舒适,她却仍不满足。

  她每天早上一起床,打开衣橱,总觉得少了一件衣服。她就再去逛委托行,今天看这件衣服漂亮买了下来,过两天,又觉得衣橱中还是少一件衣服,天天开衣橱,总是天天少一件衣服。

  她与先生常常出国,有一次到了钻石产地,便买了一只五克拉的钻戒,戴在手上亮晶晶的,觉得还不错。但是回到台湾,与朋友的一比,发现自己的钻石比较小时,她又失望了。

  不断地比较,不断地追求,她觉得好辛苦!

  直到进入「慈济」之后,由于经常随着委员去看贫户,并且常常听我对委员、会员的讲话,她终于觉悟了,心想:原来我的生活已经够幸福了!单单坐一次咖啡厅的钱,就足够贫户生活一个多月。我真是太折福了。

  有一次我说:「什么样的脸孔最美呢?最美的面孔就是带着微笑;微笑是世界共通的语言,爱的表现。什么样的衣服最漂亮、最有气质?就是柔和忍辱衣。」

  她听了,便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情。先生回家时,她就面带微笑地嘘寒问暖;先生发脾气时,她仍然柔声细语。结果,她发现「柔声悦色」竟然有这么大的力量。这时,她才深深体会到人生真正的魅力。

一粒龙眼

  经云:妖孽见福,其恶未熟,至其恶熟,自受罪虐。

  贞祥见祸,其善未熟;至其善熟,必受其福。

  有一位信徒问我:「我这一生都做得很好,为什么有很多事却不如意呢?」

  我告诉他:「你做得很好的这部分,现在还未现;而现在的不如意,是过去的『因』已经现形,『因』是一粒种子。」

  他又问:「『因』是什么样子,我看不见。」

  我回答:「『因』就像一粒龙眼种子,你若将它埋入土里,经过阳光、水分的滋润后,它就会萌芽、茁壮而开花结果。同样的道理,一分布施的心就是种子,有因缘时要赶快播种,时间一到,它自然就会萌芽、茁壮。不过,它必须经过一段时间,不可能今天播种,过几天就能够收成。如果这时用铲子去挖,刚要萌芽的种子被你一挖,可能连根都被挖断了。」

婆婆不如狗

  做人媳妇应该「饮水思源」,想想:先生从何而来?

  有一个年轻、富有的太太,爱狗如命,每天都吩咐佣人买最新鲜的鸡肝给狗吃。

  这位佣人告诉我:「有时候,一个婆婆还不如一条狗。」

  「怎么说呢?」我有点疑惑。

  「我们老太太平时很节俭,她的胃不太健康、牙齿也不太好。有一次,我出门之前问太太:『是否为老太大买些较软的食物?』太太竟回答:『随便啦!但是别忘了要买最新鲜的鸡肝,昨天狗儿肚子不太好。』」

  难道真是婆婆不如狗了?还是我们自甘堕落到只配孝养狗的地步?。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

  天下之苦,莫过有身。虔心舍俗修道,

  为众生献身命,是断苦源。

  佛陀的弟子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有一天很虔诚地跪在佛陀前,请求佛陀让他出去弘法;而他所选择的地方是最南端、最野蛮的区域。

  佛陀对他说:「弘法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必须难忍能忍。你有这分毅力吗?」

  弥多罗尼子回答:「我既然身入佛门,就要把生命奉献给众生,生命都愿意舍了,还有什么不能忍的呢?」

  佛陀说:「你有这种精神很好。但是,那里的人根本就不讲道理,你去弘法如果他们不愿意接受呢?」

  弥多罗尼子说:「我可以用渐进的方式,不断地说服他们。」佛陀又问:「如果他们不但不接受,还要反抗你。那时你要如何?」

  弥多罗尼子回答:「我必忍受一切去克服。」

  「如果他们对你破口大骂呢?」

  「我会感激他们,因为他们只是骂我,并未打我。」

  「假如他们动手打你呢?」

  「那我更要感谢他们,因为他们只是以拳头打我,还没有动刀拿棍来伤害我。」

  「如果他们真的拿刀棍伤你呢?」

  「我仍然会感激他们,因为他们只伤到我的皮肉,没伤到我的生命。」

  佛陀更进一步问:「如果他们刀棍不留情,把你打死呢?」

  弥多罗尼子回答:「我还是很感恩,人生就是因为有了这个身体,才有种种的苦。我既已听闻佛陀的教法,体会了真理,然后把这个身体奉献给众生,为法殉道,那我的生命即得到尊严的解脱。所以,我要感谢他们完成我的菩萨道业。」

做子女的榜样

  要求子女孝顺,必先孝顺父母,才能上行下效。

  有位太太,生活本应美满幸福,她却偏偏视婆婆如仇人,处处与婆婆作对。而她的女儿也老是与她唱反调,她认为是婆婆从小带她、教她的,把责任完全推给婆婆。

  我问她:「妳为什么会与婆婆结仇呢?」

  她说:「一提起我婆婆,心中就有气。」

  我告诉她:「妳是孩子的榜样,妳如何对待婆婆,女儿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妳。因此,妳必须孝顺婆婆,做女儿的好榜样。」

  她听完之后说:「师父,这一切都是我的错!今后,我会努力做一位好媳妇的。」

热血沸腾

  捐血不仅可以救人,还可以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

  更可以借此报答父母恩。

  慈济医院加护病房中有位患者患了肝肿瘤,在入院之前就经常出血,住院后经医师诊断必须马上开刀。但是要开刀就必须输血,所以医生就发出需血的通告。不久,来了三、四位护士要捐血,其中有一位身体非常娇小瘦弱。

  我问她:「妳这么瘦弱,能捐血吗?」

  她说:「师父,我有四十二公斤呢!」

  「四十二公斤怎能捐血呢?」

  「我身体很健康啊!」

  她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捐了一袋血。当时我感动得恨不得自己也是B型血,可以马上挽起袖子捐血。

天堂与地狱

  天堂与地狱都是心念和行为造作的,

  所以,不能不照顾好自己的心。

  以前,日本有位王侯十分钦仰当时的白隐禅师。某日,他专程前往请法。

  到了寺院,王侯谦恭地跪问禅师:「常听人说,做好事能上天堂,造恶业就下地狱,但我身在人间,上不见天堂,下不见地狱。能否请师父现个境界,让我相信有天堂、地狱。」

  白隐禅师边听边皱眉,显露出极不耐烦的神色,紧接着口不择言地对这位王侯叫骂不已!王侯初时还能保持风度,极力忍耐,到后来实在被禅师的无理态度激怒而满脸涨红。

  此时,白隐禅师才幽幽说道:「你现在就在地狱里啊!」

  王侯一听,蓦然顿悟,赶紧跪在地上忏悔:「弟子失礼之至,竟不知师父是在教示。」

  白隐禅师轻笑着说:「对了,这就是天堂。」

月满又复缺

  生命没有永远的保障。应该珍惜现有的一切,

  把握每一剎那,发挥生命的良能。

  有一对父母带着他们十五岁的儿子,辛辛苦苦地从台南来花莲。十五岁对一个孩子来说,应该是生命力最活泼旺盛的时候,可是这个孩子却是一个植物人。

  我以为他要来看医生,但这对父母却说:「我们已经从有医生看到无医生了。计算机断层摄影、脊椎穿刺……等等,任何一种高科技的医疗也都做过了,可是丝毫没有作用。我们来这里,只是想把孩子带来让师父看看而已。」

  这个孩子长得又高又壮,白净中带着清秀,但是他的双脚却无法站立,连吃饭都无法自己吞咽。

  我问:「这个孩子怎会这样呢?」原来这个孩子在吃了一片饼干后,喝了一杯杨桃汁被呛到,以致几分钟不能呼吸,造成脑缺氧而变成植物人。

  生命就是这么无常,我们怎能不加警惕?

寻声救苦的菩萨

  每个人都有同体大悲的胸怀。缺乏毅力的人,

  只让它一闪即逝;有毅力的人却能利益他人。

  有一位住在板桥的慈济委员,她的父亲往生了,其它的委员们便相约一起前往她家助念。

  当这群委员经过板桥某个路口时,见到一起车祸——一辆水泥搅拌车撞上一辆机车。骑机车的是一位妇人,后座载着她八、九岁的女儿。孩子的头当场被辗碎,脑髓溢流满地,母亲的下半身则被卡在车轮下。

  车祸现场围聚了一群人,我们的委员赶紧趋前,只见车轮下的母亲声声哀号:「我的子呀!我的子呀!」

  委员们以为她叫着:「我会疼呀!我会疼呀!」(台语「子」和「疼」的发音很接近)便马上蹲到她身旁,很小心地想把她从车轮下拖出来,但她却更高声嘶喊:「我的子呀!我的子呀!」

  委员们这时才听清楚她原来是在叫唤她的孩子,其中一位委员连忙挡住孩子的尸体,另外几位委员则合力将那位母亲抬到路旁,一再劝慰她:「儿女若和我们无缘,我们是留不住他们的。人生就像舞台,母子缘尽时,好比在舞台上演完戏分、鞠躬下台后,彼此就不再有剧中母子的角色关系了。所以,妳不要太伤心,先疗伤要紧。现在就开始专注念佛,请佛菩萨帮助,妳不要害怕。」

  那位妇女听了这些劝慰的话后,情绪稳定许多;此时周遭围聚了许多人,议论纷纷的,委员们除了迅速排开人群,护着这位妇女外,并请大家:「快叫救护车!」「快帮忙念佛。」直到救护车来了之后,委员还陪她一起到医院,等医生做完急救处理,确定没有生命危险时,她们才回头赶往板桥的委员家助念。

  大家都说女人的胆子比较小,但是她们看见车祸,在别人都不敢靠近的情况下,却能毫不犹豫地发挥助人的功能,这不就是寻声救苦的菩萨吗?

柳暗花明

  不要小看自己,因为人有无限的可能。

  陈先生是一位小生意人,年轻时原本住在宜兰,后来因为生意不好,便想在花莲从头做起。

  初到花莲时,由于他会做面龟,当时正值花莲建醮。他心想:建醮时,面龟的生意应该会很好。没想到,当时家家户户都自己做面龟,他辛辛苦苦做的面龟都销不出去,最后不得已,他只好将面龟蒸热、准备卖给原住民。

  他用脚踏车载到山上去卖,原住民间他多少钱一个?他将原本一个两块钱的东西降价求售,五毛钱一个;但是原住民还嫌贵、卖不出去,只好又全数载回家。

  回到家,他对太太说:「我们的运气真是太差了!赔钱卖还没人要,丢了又可惜。」

  太太建议他不妨抓小猪回来饲养,他却说:「人在走霉运时,抓来的小猪也养不大。」

  后来,他因为精神压力而造成胃出血,向人借钱住院。

  我们经别人介绍发现这个个案后,马上和当地几位人士,一同协助他住院开刀,出院之后,我们还继续资助他的生活及医疗费用。

  几个月之后,他恢复健康就来告诉我:「师父,您可以停止资助我了,我现在做米苔目、粉条的小生意,每天用脚踏车载往乡下收割稻子的地方卖。」

  当时他深深体悟到,由于功德会的帮忙,使他能健康正常的生活,他发愿好好地做生意,有朝一日,一定要报答功德会,由于这个心念支持着他再次站起来。

  他从脚踏车开始,逐渐变成摊贩,进而租店做生意,现在,他已经是拥有两家西饼店的老板。

  民国七十二年医院动土时,也正是他的店开业的时候。他将开业三天的所得,全数捐给慈济,响应建院。

  他体悟到医院对花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经过一番生意上的潦倒之后,他更深深体会到「贫病」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因此,他希望有一天也能救济别人。如今,他已经由会员成为委员了。

  他告诉我:「师父有这么重的担子要挑,而我只有一个家业担子,和师父比起来,我哪里会有什么困难呢?现在我只要遇到困难,就会赶快念观世音菩萨,想想师父的精神;这样,我就有力量再站起来。」

心灵的画师

  心念常保清明,展现于周遭的环境就会既美且善。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连尊者,他的哥哥虽然富甲全印度,但是悭贪无比,舍不得布施助人。

  有一天,目犍连尊者观察因缘成熟了,就到哥哥家去,他深深瞭解自己兄长的个性,希望能拥有更多的财产,因此他就以佛陀的教法来劝导他。

  他对哥哥说:「佛陀说过,人在一生中能有财富,必定是过去种了福田,才能得福果。你这辈子这么有钱,是因为过去生中曾经造福啊!但是你知道吗?你现在有这些福,如果不继续去做,就有如农夫收成后,就不再继续播种,如此下去,总有坐吃山空的一天啊!」

  他的哥哥听了很惶恐,心想:如果真的这样,有一天我把福享受完了,那我就一无所有了。于是,他就问目犍连尊者:「那我应该如何做,才能继续富有呢?」

  目犍连尊者就教他致富之道,唯有积极去造福。

  哥哥又问:「福要怎么造呢?」

  他答道:「你如能布施贫困,就会像种子播下田地一样,明年又会加倍收成。」

  哥哥一听,心想:既然布施就可以富有,那我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他就去打开仓库,把所有的东西拿出来布施。

  但是每次布施后,他就坐着等待要加倍回收。他那种期待回收的心理,比布施的心念还要强,所以他布施得很烦恼!

  目犍连尊者知道后,又赶快去看他,并说:「哥哥,我从村头那边过来时,就一直听到村人在赞叹你,说你是好人。」

  哥哥听了,不好意思说他已经做得很烦恼了,真怕有一天会山穷水尽。

  目犍连尊者接着说:「哥哥,你坐下来,我带你到一个地方去看看。」

  目犍连尊者运用神通带哥哥上天堂;到了天堂,目犍连问哥哥说:「这里的建筑漂亮吗?」

  哥哥回道:「天堂的建筑物,人间难比。」

  「那你觉得哪一栋房子最漂亮呢?」

  哥哥指着一栋尚未完成的建筑物。

  目犍连尊者便请哥哥去问这栋房子的主人是谁?

  一群年轻的天女,很有礼貌地接待他进去。

  他就问道:「这房子是谁的?你们在等谁呢?」

  这些天女回答:「我们的主人是佛陀的弟子——目犍连尊者的哥哥。他正在人间修福布施,未来会来这个地方当我们的主人,由我们服侍他。」

  他听了非常高兴,心想:那不就是我吗?

  他出来后,欢喜地向目犍连尊者道谢说:「弟弟,谢谢你给我机会,让我在人间造福。原来我的果报是在这里……。」

  目犍连尊者说:「来,我再带你到另外一个地方看看。」

  他们来到一个非常凄凉的地方,所看到的景像非常残酷,有滚沸的大油锅,也有烧红的铜柱,有男有女,有人下油锅、有人抱着烧红的铜柱……,到处一片哀号惨叫声,景象非常恐怖。

  他看了很害怕,赶快跑近目犍连尊者的身边说:「你赶快救救我,我不要到那个地方。」

  目犍连尊者牵着他的手说:「你不要害怕,怕的是你起了后悔的心,你现在在人间做好事,心中如有一念之贪,或做了好事有后悔的心,或赚钱不择手段,将来就会堕落此地,不过你放心吧!你过去的贪念已在造福人群中解开了;只要你不再造业,将来就不会到这里来。」

  他如梦初醒地对弟弟说:「原来人生善恶殊途,同样一颗心,发一个善就上天堂,有一念恶就下地狱。我一定会依照佛陀的教化,随分随力,抱着长久心来布施。」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