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趣品《圆觉经》之六

趣品《圆觉经》之六

第五位,是弥勒菩萨

弥勒,是菩萨的姓氏,译成汉语,就是:慈氏,他的印度名字呢,叫做:阿逸多,意思是“无能胜”,就是没有办法战胜啊!因为菩萨常行“慈心三昧”,常修“慈心观”,对于一切众生呢?不起丝毫的嗔恨心,更不会杀害众生,也不会吃众生肉,所以呢,和任何众生都没有恶缘,您就根本没办法战胜他,为啥呢?他就没这个业呀!哎,这才叫不战而胜啊!

这位弥勒菩萨,可是咱中华大国菩萨队伍里的明星呀!您走遍大江南北,满大街都能看到大肚子弥勒,张着大嘴,笑呵呵地,俩眼都眯成了一条缝啦!哎,看着就喜庆啊!贼符合咱中国国情。而且呢,供在哪儿都合适,什么酒店、宾馆,工厂、企业,大小店铺,等等,时常啊,咱一推门,哎,就看到大堂正面,这位老兄啊,正朝咱开怀大笑呢!

——这位呢,是弥勒菩萨的一个化身,为了和咱大汉民族的芸芸众生结缘,菩萨在五代时期,应现而来。哎,他是浙江奉化人氏,俗名张契此,自号长汀子,出家以后呢,法名就叫做“契此”。他为人豪放、潇洒,总是笑呵呵地,喜欢和人家结善缘,从来也不生气

哎,这位契此老兄无论走到哪里,身上都背着一个布袋,里面的东西啊,掏也掏不完,像个无底洞似地。大家呢,都把他叫做“布袋和尚”。

这布袋和尚,他不是娘胎里生出来的,和宝志公一样,来历不明。其实呢,在佛教里面,这叫做“化身佛”,就是佛菩萨的神通变化身呀!哎,他不入娘胎,所以,几乎也就不染污,保持了本来的修为境界。入了娘胎再出来,显现八相成道而成佛的,那叫做“应身佛”,那是教主,是世尊,要广说三藏十二部教典的,就好比释迦牟尼佛一样。

哎,话说这五代后梁时期,在浙江奉化的一座小村落,长汀村里,有一位渔民,名叫张重天,在一个冬天的早晨,他打夜渔归来,猛一抬头,看到上游岳林寺方向飘来了一块浮冰,上面竟然端坐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哎呀!滴水成冰的大冬天,小家伙竟然只穿着一件蓝布小肚兜,笑呵呵地正看着张重天呢!

——张重天仔细一瞧,只见小家伙长得圆滚滚、胖嘟嘟,那是脑袋圆圆,肚儿圆圆,小手小脚都圆圆,哎,圆圆的屁股下面,坐着一个圆圆的青布袋,哎呀!看得这张重天喜上眉梢哇,为啥呢?他还没有儿子哪!这不天送贵子嘛!

——哈哈,没二话,张重天就把小胖子领回了家,小胖子也满脸欢喜,哎,本来就是一家人哪!

就这样,小胖子做了张重天的义子,他自己取名,叫张契此,别号长汀子,哎,长汀村的儿子嘛!

成年以后,小胖子就出家了,法名呢?哎,也是自己取,去掉那个俗姓,就叫“契此”了。哎,再加上那个从来不离身的青布袋,就成了咱们的布袋和尚啦!

这布袋和尚啊,他这辈子就干了一件事儿,啥事儿呢?笑!轻轻松松地,开怀大笑。为啥呢?欢喜呀!他满心都是欢喜呀!他穿破衣,吃剩菜,打草鞋,走山路,一没房子,二没土地,才跟您讨了一文钱,转手再送给那乞丐,但是,他却满心欢喜——哎,咱中国人就缺这个,弥勒菩萨,化身为布袋和尚,给咱大家送欢喜来了,无穷无尽的欢喜呀!

为啥欢喜呢?有一幅对联说得好:

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见相亲,怎不满腔欢喜;

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哎,各位兄弟姐妹,您仔细看,仔细瞧,仔细揣摩,一字一词都不能错过呀!咱比布袋和尚生活条件强多啦!咱咋就不欢喜呢?

——啊?有人不让您欢喜?

——嘿嘿,谁不让您欢喜,您就炒它鱿鱼呀!

——啊?您舍不得?哦?还有求于他?嗯?他还有利用价值?

——嗨,原来是您自愿的呀!哦,那您慢慢享用吧!拜拜!俺自己个儿欢喜去啦!

哎,这布袋和尚喜好云游,天南海北去行脚。可是呢?无论他走到哪里,老百姓呀,看他总不太顺眼,都不正眼瞧他,给他的白眼儿比较多些。您还别不信,当时确实如此,他自己作的一首著名偈语,就说得非常清楚: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哎,布袋和尚呢,出门行脚,靠乞食为生,吃的是千家饭,一个人独自遨游万里。可是呢?人们看到他呀,常常翻白眼儿,正眼用黑眼珠看他的人呢,比较少呀!难得有人青睐他呀!文言文当中,青目,指的是黑眼珠。

哎,布袋和尚可不管这些,您白眼看咱,咱照样欢喜,照样在山高云淡之处,打听前方的道路哇!真是好不潇洒!

——别说布袋和尚了,就是超然小子来到了大街上,俺看那忙忙碌碌的人们,正眼看俺的也不多,说风凉话的还不少,所以呀,通常,俺尽量不到那人多的地方去,哎,免得让人家心里不舒服嘛!唉,古往今来,看起来呢,这和尚的境况都差不多,在咱中国老百姓的心里,基本上都被定位于盲流这个档次。

——各位兄弟姐妹,有想出家的吗?哎,那您可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嘿嘿,准备成为盲流当中的一员啊!

据《景德传灯录》记载,布袋和尚虽然谈笑风生,却处处饱含着禅机,他有一首著名的歌诀,非常精彩,歌曰: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腾腾自在无所为,闲闲究竟出家儿。

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见纤毫也大奇。

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

心王本自绝多知,智者只明无学地。

非圣非凡复若乎,不强分别圣情孤。

无价心珠本圆净,凡是异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无量清高称道情。

携锦若登故国路,莫愁诸处不闻声。

到了五代后梁贞明三年,也就是公元九一七年,布袋和尚端坐在岳林寺东廊下的一块磐石上,说了一首偈语: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说完以后,就安然坐化了。于是呀,大家才知道,原来,布袋和尚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呀!

更为稀奇的是呢,不久以后,竟然有人在别的州内,看到契此和尚仍然在背着布袋到处游荡,哎呦,您看,这死了还能复活,真是菩萨呀!

——于是,有好事的人,专门去查看了布袋和尚的遗体,一看呢?他的全身舍利,哎,就是肉身不坏呀!仍然完好地保存在岳林寺大殿的东堂上呢。

这下,可不得了啦,以前经常向布袋和尚翻白眼儿的那些人们哪,大家纷纷描绘他的画像,像他平时一样,敞胸露怀,眉开眼笑,喜庆啊!供奉在家里,哎,正堂中央,请菩萨老人家受用香花果品。

——哎,就这样,大肚子弥勒,终于成了咱中华大国菩萨队伍里的明星。嘿嘿,要说布袋和尚这生前身后之事啊,真可谓是冰火两重天——那待遇,是迥然不同啊!

第六位,是清净慧菩萨

——哎,前面五位菩萨的资料比较丰富,咱介绍得就详细些。后面这七位菩萨呢?没有什么明确的事迹,咱就简要介绍一下名字,哎,几笔带过就行啦。

清净慧菩萨,顾名思义,这位大菩萨的显著特点就是智慧清净。

——哎,有人问了,既然都是等觉菩萨,哪有智慧不清净的呢?

——咳,您真聪明,说的对呀!等觉菩萨哪有智慧不清净的呢!但是呢,这位菩萨之所以叫做清净慧,那是因为呀,在因地发心的时候,他就比较多地修学智慧法门,较早地得到了清净智慧,用句行话,叫做“慧解脱”呀!

第七位,是威德自在菩萨

威德自在菩萨,有人说就是大势至菩萨的别名,也是金刚手菩萨的别名,确有道理呀!因为呢,这三个名字所强调的内容是一致的,都是有大威力的意思呀。

所谓威德自在,“威”是有大威力,“德”是有大善心,“自在”是运用自如。哎,这样的菩萨太了不起啦!他可以恩威并施,善恶皆度,嘿嘿,没他度不了的众生啊!

大势至菩萨是西方三圣之一,金刚手菩萨呢?据说是大势至菩萨在秘密教法当中的化现,也是密教的八大菩萨之一,代表着无限威力,可以降伏一切魔怨与逆缘。

所谓密教八大菩萨,是指: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弥勒、虚空藏、金刚手和除盖障菩萨。最后这位除盖障菩萨,也就是咱后文的第九位,净诸业障菩萨。

第八位,是辩音菩萨

——啥叫“辩音”?

——哎,就是辩才无碍,擅长用音声说法。菩萨说法呢,需要具备四无碍辩,所谓的:辞无碍辩,法无碍辩,义无碍辩和乐说无碍辩。这四条都具备了,那才是辩音菩萨呀!

辞无碍辩,就是运用语言、文辞没有障碍;法无碍辩,就是分别法相清晰明了,没有障碍;义无碍辩,就是疏通法义自如流畅,没有障碍;乐说无碍辩,就是具有大慈悲心,能够欢喜地为众生说法,而不会厌倦与烦恼呀!

——具备四无碍辩的辨音菩萨,真是太了不起啦!可以广度一切众生啊!

另外,“辩音”还有通达音声的含义,那就是指佛教里面五明当中的“声明”啦!成就声明的大菩萨,可以证得“语音三昧”,一方面呢,通达一切众生的语言,哎,什么鸟、兽、虫、鱼,天、仙、鬼、怪,等等,菩萨都可以和它们交流。另一方面呢?菩萨也可以用声音随意说法,在三昧当中,菩萨发出的一切音声,都是无上咒语,无论其内容,都可以广度众生啊!

第九位,是净诸业障菩萨

净诸业障菩萨,也就是密教八大菩萨当中的除盖障菩萨,为啥叫这名字呢?因为呀,菩萨在因地修行的时候,特别注重清净业障的法门,业障清除以后,自然就会开悟、证果,获得成就啦!

——啥叫“业障”呢?

——这里是业和障的通称,具体说来,业和障共有三种:业障、报障、烦恼障。

其中,业障是指过去业力习气的延续,也就是思维分别,以及爱恨等等习气的延续,给修行带来的障碍。比如,如果您总是喜欢学习世间法,喜爱某些技艺,甚至痴迷于其中,从而,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学佛修行,也根本就学不进去的话,这就是业障,宿世习气所造成的障碍。

报障呢?是指过去所造作的业,它产生了回报的力量,这股力量相当强大,让人不由自主地随波逐流,忙碌于生活杂事当中,从而,根本就无暇来学佛修行。或者,如果过去世曾经诽谤、嘲讽修行人的话,今生虽然也来修行了,但是,业报成熟了,自己也会遭受种种不如意的事情,造成修行当中的极大困扰。

另外,三恶道的众生,或者遇不到佛法的众生,也属于一种报障,由于业报成熟,使它们远离了佛法。

烦恼障呢?就是指自己今生现前的思维分别与执着,它就是烦恼,也是烦恼的根源。用分别心,执着地学佛修行,是不可能契入佛法的,更不可能通达,所以,是一种障碍。咱这部《圆觉经》里,后文说得很清楚:“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咱后面再细说啊!

同时,有些人对于宗派和法门特别执着,或者对于境界特别执着,哎,也属于烦恼障。嘿嘿,而且呢?还属于自寻烦恼呀!

——知道了啥叫业障,那么,净诸业障菩萨是怎样把业障清除的呢?

——哎,在汉传佛教当中,有三类方法,都是忏悔法门。

——第一类啊,叫做“取相忏”,就是有相的忏悔法门。比如说:持咒、念佛皈依三宝、发出离心和菩提心,礼拜佛菩萨、在佛像前发露自己的罪业而忏悔,等等,都属于取相忏。它适合于普通的学佛者,比较方便,但是,需要持之以恒,功到自然成啊!

——取相忏,依靠的是佛菩萨的加持,只有非常诚心的人,才会有感应发生,依靠佛力,净除业障。

——第二类,叫做“大乘方等忏法”,也就是读念大乘经典,进行闻思修;或者一边念,一边随文入观,观察经文里的法义和境界。哎,依靠长期深入闻思修的力量,咱们的心,就会逐渐和法相融合,依靠法的力量,同样可以净除一切业障啊。

——第三类,叫做“观无生忏”,也就是深入空性当中,观察一切法无生也无灭,本来如幻啊!哎,所谓的业障呢?当体就是本来空呀!了不可得呀!

观无生忏,不是大家都可以修的,而应当是在开悟空性以后进行。所以,它是悟道者的忏悔法门。

——哎,“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一切业障,都离不开咱们的心,所以,只要用佛法来转化自己的心,放下分别与执着,渐渐地,所有的业障都会得以净除的呀。

第十位,是普觉菩萨

菩萨嘛,咱都知道,全称叫做“菩提萨埵”,意思是“自觉觉他”,就是不仅自己觉悟,还要帮助一切众生都觉悟的人呀!

哎,这位普觉菩萨,同样如此,而且,他发愿要普遍觉悟一切众生,没有任何遗漏,所以叫做普觉呀。

第十一位,是圆觉菩萨

圆觉菩萨呢?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这位菩萨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发愿要获得圆满的觉悟,同时,要帮助一切众生获得圆满的觉悟。

第二,这位菩萨已经获得了圆满觉悟,而且,完全可以帮助咱们大家,也获得圆满觉悟。只要,咱肯接受菩萨的教导呀!

——哎,另外,或许这位圆觉菩萨,就是依照《圆觉经》的圆觉法门修行,而获得成就的吧!

第十二位,是贤善首菩萨

贤善首菩萨,顾名思义,就是一切菩萨贤者的上首,乃至于在大菩萨当中,他也时常位居上首呀!

——为啥呢?因为呀,他的功德已经圆满,早已成佛,只是,暂时还没有示现八相成道,暂时还没有做教主而已,哎,这需要因缘的逐渐成熟啊!

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在《圆觉经》法会上,说法的是法报应三身一体的佛陀,而且是定中说法,也就是在三昧当中说法。因此,听法的大菩萨们,哎,不仅仅是这十二位,还包括他们的诸多眷属,也都是大菩萨,大家呢?都进入了同样的三昧正受当中,共同安住在如来化现的净土,安住在这个神通大光明藏,也就是一切众生的清净觉性之地,这个终极平等的法会呀!

(第一章文殊菩萨所问章)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哎,世尊说法之前,通常需要有菩萨来发问,以表示啊,对于佛和法的尊重。

在《圆觉经》法会上,首先问法的是智慧第一的文殊师利菩萨,因为呀,非文殊菩萨之大智慧,难以发起如此殊胜圆满之法会呀!

古代印度呢,非常注重礼节,当弟子或者学生,向老师问法的时候,先要向老师礼拜,哦,就是五体投地的那种跪拜,啥叫五体呢?哎,就是指脑门、两膝和两肘。

——说实在的,就如今来说,跪拜已经不太顺应时代风潮了。哎,它不人性化呀!也不够尊重人权呀!如果弟子真地尊重老师的话,我想,一个鞠躬和问讯,就已经足够啦!

按照古代印度的礼节风俗,文殊菩萨从大众当中站起身来,离开了自己的座位,先是五体投地地礼拜佛陀,然后还要顺时针方向,就是右绕啊!围绕着佛陀的宝座,安详地绕三圈,表示对于佛陀的无比敬重。

——哎,那意思就是说呀,世尊啊!俺们大家都是以您为中心的呀!俺们永远围绕着您,跟随着您。就像那万物生长靠太阳一样,您就是俺们的红太阳呀!

——嗨,这可真不是吹捧,而是实情。啥实情呢?一切众生的解脱,乃至于最初能够发起菩提心,等等,所有的善根,都离不开佛陀的加持呀!甚至于,一切善法,唯有佛陀的加持,才能发起。在了义佛经当中,对此多有开示啊。

围绕着佛陀,右绕了三圈以后,文殊菩萨又回到了刚才顶礼佛陀的地方,然后,双膝跪地,哎,这叫做“长跪”,双手交叉合掌,就如同大日如来的那个手印一样,两个手掌合在一起,手指头互相交叉并且合拢。

也有人说,是两个手臂,左右搭肩而交叉,似乎过去的西域各国有这种礼节,具体咋理解,哎,反正又没留下照片,您自己看着办吧。

——关于大日如来,哎,也就是法身毗卢遮那佛,在不少寺院里,都有圆觉宝殿,当中呢?供奉的就是大日如来,两侧呢?左右分别供奉十二圆觉菩萨,一边六位。所依据的呢?就是咱这部《圆觉经》啊!

在我出家的那座寺院,里面没有大雄宝殿,正中央呢,就是一座圆觉宝殿,里面供奉的呢,就是大日如来和十二圆觉菩萨。哎,有一次去师父的房间里,帮助整理书架,嘿嘿,发现了一本《圆觉经》,字大,适合读诵,毫不犹豫地向师父讨了回来。哎,就是我一直闻思修用的这本啦!虽然,在出家前,就看过《圆觉经》,但是呢?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经本,哎,这次终于如愿以偿啦。

当文殊菩萨绕佛三圈以后,又回到了刚才拜佛的地方,然后,他双膝跪地,双手交叉合掌,恭敬地向佛陀问法。哎,所谓的“白”,就是中国古代指弟子和老师说话,或者孩子同父母说话,再或者臣子与帝王说话,就相当于“恭敬地说”,或者“恭敬地问”呀!哎,文殊菩萨问的啥呢?咱看下文:

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

问法之前,文殊菩萨先由衷地赞叹佛陀:“大慈大悲的世尊啊!但愿您呀,能够为前来参加这次法会的,听法的大众们,讲说一下:第一、啥叫做如来的“本起清净”,什么样的修行,才是如来的“因地法行”呢?第二、同时啊,还要请您讲说一下,各位菩萨们,应当怎样在大乘佛法当中,发起清净的菩提心,才能够远离各种修行的邪见之病呢?”

哎,这是文殊菩萨替咱大家,向佛陀请问的两个问题。完了以后呢?文殊菩萨还特意强调了这俩问题的重要性,说啊:“您回答了这俩问题以后呢,就能够帮助未来末法时代,那些求学大乘佛法的人,哎,就是咱们大家呀!让咱们呢?不会再落入邪见当中啦!”

佛陀是大慈大悲的,哎,愿意给予众生无边的快乐,这叫做大慈;愿意解救众生无边的苦难,这叫做大悲。

——这种大慈大悲怎样实现呢?

——就通过法的布施来实现。哎,佛陀应众生的需要,义务解答菩萨们的问题,不求回报地,把自己觉悟的妙法奉献出来。咱们大家呢?只要依照佛陀的开示来修行,都可以因此而得到无边的快乐,因此而解除无穷的苦难啊!

啥叫“本起清净”呢?

——就是在如来的清净本觉当中,一旦发起妙用的话,所显现的法门。哎,就好像从一座宝藏里面,想要输送出珍宝的话,必须要有一道门,通过它,才能够把宝藏里面的无尽财宝,运送出来,利益无边众生啊。

啥叫“因地法行”呢?

——就是一切如来,在因地修行的方法,因为这样的修行,才成佛的。哎,咱把这招学会了,咱也照着去修行,那么,咱也能成佛呀!

这个“本起清净”和“因地法行”啊,是密切关联在一起的,其实呢?它们就是同一道门。哎,同一道门,它有两种作用,一个是出门,一个是进门。

——明白了吧?如来度众生,是出门,是从法身当中发起妙用,哎,这就是“本起清净”,就是妙用的法门。

——众生成佛呢?是进门,是要证入法身呀!哎,这就是“因地法行”,也就是修行成佛的法门。

所以呀,这俩问题,文殊菩萨把它们放在一块儿问,因为呢,它们就是同一道门,哎,如来出来接引,咱们往里头进,都要通过这道门呀!所以叫做法门。

——到底是啥法门呢?哎,一会儿咱看下文,咱洗耳恭听世尊的解答。

关于第二个问题,所谓的“清净心”,也就是菩提心,也就是自觉觉他之心,或者说成佛度众生之心呀!问题是,这个心应当如何把握,才能够不落入邪见当中呢?所谓的“诸病”,主要指的是种种邪见。

——哎,有人说啦,各种执着也是病啊!

——您说的没错!不过呢?执着和邪见,是分不开的,无论您执着啥,其实,都是一种偏见和邪见呀!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各位兄弟姐妹,咱来看看啥叫做虔诚吧!

——您看,以文殊师利这样了不起的大菩萨,七佛之师啊!哎,在向佛陀问法以后呢?还要再次五体投地,进行礼拜,意思是说啊,请您一定慈悲,一定回答呀!

不仅如此,这个问法的仪式呢,竟然还要有条不紊地重复三遍,从头到尾,一丝不苟呀!嘿嘿,您看看啥叫做礼仪之邦吧!您看看啥叫做虔诚吧!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咨询如来因地法行;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堕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当时啊,看到文殊师利菩萨如此虔诚恭敬地,替众生请法,世尊于是告诉文殊菩萨说:

“太好啦,太好啦!善男子,你们呀,能够为了法会当中的各位菩萨,询问如来因地修行的方法;并且呢,同时也为了让末法时代,一切求学大乘佛法的众生,能够得以安住正法,自利利他,而不会落入邪见执着当中。现在请你们仔细倾听,如来就要为大家解说。”

时文殊师利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听到如来说法的允诺,当时啊,文殊师利菩萨充满了欢喜地依教奉行,和在座的菩萨大众们呢,一块儿静静地聆听。

——哎,咱学佛,应当充满欢喜呀,千万不要愁眉苦脸地去学。为啥呢?嘿嘿,四祖道信禅师说得好:快乐无忧,是名为佛呀!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密。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于是,佛陀告诉大家说:“各位善男子,如来呢,作为无上法王,拥有一个广大的总持法门,名字呢,叫做圆觉。里面呀,能够流淌出一切清净真如,一切菩提,一切涅槃,以及种种波罗密妙法。”

“而且呢,这个圆觉法门,能够教导并且传授给一切菩萨,告诉他们啊,一切如来都是从本来清净当中,发起了圆满觉悟的愿心,以此作为成佛之因;然后呢?还要依靠圆满觉照清净觉相为修行方法,以觉照的力量,永远断除无明,才能够成佛啊!”

——哎,这段经文,是如来概要地解答文殊菩萨所问的第一个问题,也就是:

第一、啥叫做如来的“本起清净”,什么样的修行,才是如来的“因地法行”呢?

——咱前面说过,这个“本起清净”和“因地法行”就是同一道门,同一个法门啊!只不过呢,法门运行的方向不同,如来出门发起妙用,众生入门修行成佛。

世尊呢,开宗明义,直接就告诉文殊菩萨,也告诉咱们大家,这个法门呢?就是圆觉,它也是一个无比广大的总持法门。

所谓陀罗尼,翻译成汉语就是“总持”,哎,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呀!意思就是说呢,这个法门,可以把一切妙法都包含在内,八万四千法门都在其中啊!这个圆觉法门,对于佛陀来说,可以从中流淌出一切清净真如,一切菩提,一切涅槃,以及一切波罗密妙法,干啥呢?广度众生呀!哎,这是出门。

——啥叫清净真如?哎,对于一切事物,都没有染污,就叫做清净;真心无念,不生不灭不变异,如如不动,就叫做真如呀。

——啥叫菩提?哎,就是觉悟之心,以及觉悟之法,还有觉悟之境界呀!

——啥叫涅槃?哎,涅者不生,槃者不灭,亲证一切法本无生灭,如幻不实,就是涅槃呀!有人说啦:你这个和尚又胡说,你自已还有生有死呢?那一切法咋会不生不灭呢?

——嗨,咋说您呢!咋总是往现象里面去钻呢!您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啊!没错,超然的身体有生有死,可它太局部啦!最多算一棵树吧。超然的心呢?比这广大得多呀!最终,身体死了,心它不会死呀!您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呢!哎,咱的心,本来不生不灭,就是涅槃呀!身体,是由它造出来的呀!

——啥叫波罗密?哎,就是到彼岸,从生死苦海的此岸,到达涅槃解脱的彼岸呀!一般说呢,有六波罗蜜,或者十波罗密,等等。哎,都是名相,您自己查去吧。

哎,以上是如来出圆觉之门,流淌出一切妙法,广度众生。咱们大家呢?要想成佛,咱就要进入圆觉之门。咋进呢?依据如来的开示,也依据圆觉法门的教导,咱得反其道而行之呀!

各位兄弟姐妹,要修行,咱得先确定目标,目标在哪儿呢?哎,就是清净真如流淌出来的那个地方——如来的圆满觉性呀!

——所以,首先,咱得把如来“本起清净”当中的那个“本”找到,至少也得认识到吧!哎,那就是如来的圆满觉性,同时呢?也就是咱每个人的本来心性呀!这两者是不二的呀!这就叫做了义大乘呀!

明白了这一点,就好办了,哎,释迦老子离咱不远呀!于是,咱有了足够的信心,咱要成佛,咱要见佛性,咱要证法身,咱要圆满觉悟呀!

——哎,这就是菩提心,也叫做圆满觉悟之心。

——咱把如来的圆满觉悟境界,放进了自己的心里,当做了自己的目标。哎,行话呢,这叫做:以如来果地觉,为自己的因地心呀!而且必须得如此,因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啊!咱种的是如来圆觉之心,自然也就会成就如来圆觉之果呀!

——于是,咱就开始修学大乘佛法啦。咋修呢?

——哎,咱还顺藤摸瓜,咱修六波罗蜜,咱开悟涅槃,咱实证菩提,咱回归清净真如,哎,最后,咱就进了圆觉大门,成就了圆满觉悟的佛果啦!

——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也都是“因地法行”。但是呢,有点儿复杂,咱不太好掌握。所以呀,世尊大慈大悲,给咱指了一条捷径,哎,直挺挺的成佛之路呀!那就是:

——圆满觉照清净觉相,永远断除无明。

咋叫圆满觉照呢?啥是清净觉相呢?

——哎,咱观照的时候,要做到内觉不见心,外照不见相,嘿嘿,这就是圆满觉照啦。

弟兄们,您向内觉醒自己的心的时候,哎,也就是觉知自己的心的时候,请问,您的心有相貌吗?

——哦,没有。那好,那咱就不应当执着于有一个心,可以觉知呀!哎,这就叫做内觉不见心。其实,就是要在往内觉知的同时,放下对于心的执着呀。

姐妹们,您向外观照的时候,您见到山河大地,花草树木,等等形相了吗?

——哦,您见到了。是啊,要是见不到,那就是瞎子呀!

——哎,但是,咱在观照到这些相的同时,咱必须得知道,它不是咱心外的相呀!它离不开咱的心,也离不开咱的观照,它呢?是咱心里的相,是咱观照出来的相呀!

——因为,这个世界啥样?人人所见不同呀!哎,有人说它美好,有人说它糟糕,还有人呢,说它像水泡哇!

——所以,咱见到的,咱观照到的,并不是事物的本来状况,而是呢?咱心里的样子呀!换句话说呢?是咱的心,显现出来的这些相呀!它并不真实呀!

——哎,一旦咱观照到了这地步,咱就不会执着于所见到的相啦。因为,咱已经知道,它是心相,不是实相,不值得,也不必要去执着呀!哎,这就叫做外照不见相。其实,就是在往外观照的同时,明白了一切相的虚假如幻呀。

当咱这样圆满觉照,哎,内觉不见心,外照不见相,这时候,咱再来深入观察一下,就在此时,就在当下,如来的圆满觉性在哪里呢?或者说,咱的本来心性在哪里呢?

——哎,咱用圆满觉照,去照到那个本来心性,它,就是清净觉相啊!就是如来的圆满觉性啊!

——您不用为照不到而发愁,哎,只要您熟练了圆满觉照的方法,习惯了内觉不见心,外照不见相,就这样内外不住,心境一如,哎,时间一久,功夫一到啊,咱的心,和境界之间的对立,就消融了,嘿嘿,您就会朗然独觉啦!

——有啥好觉的呢!内觉、外照,当体就是清净觉相呀!它光亮亮,圆滚滚,空而明,照而虚,内里无一物,含容遍大千。嘿嘿,您还到要哪儿去找呢!

接下来,啥叫无明?怎样永远断除无明呢?咱继续聆听世尊的解答。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