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法句经要义 第十四品 佛陀品

  第十四品 佛陀品 魔王的三个女儿 佛陀不被诱惑

  14~1

  佛已战胜诸垢秽

  在此世间永不败

  不留形迹心无尽

  如何能够诱惑他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魔王波旬和他的三个女儿,佛陀也对来自拘留国的婆罗门摩醯提亚夫妇重复了他的开示。

  14~2

  佛已不受诸系缚

  弃爱欲网除三毒

  不留形迹心无尽

  如何能够诱惑他

  摩醯提亚的女儿美艳如花,求婚者不断。有一天,摩醯提亚遇见佛陀,认定只有这么庄严的人才有资格配上她的女儿,可是佛陀却拒绝了摩醯提亚夫妇的好意。佛陀告诉他们:“已经解脱贪爱执著与激情的人是不受诱惑的。以前魔王的三个女儿,贪欲、淫欲和情欲三位美女出现在我面前时,我的心中也都毫无感官的欲望冲动,她们金玉般的躯体看来多么的完美无瑕,我尚且完全不动欲念,而您所谓美丽的女儿,说来也只是一个填满三十二种不净器官的肉体,如同装满秽物的垃圾筒,外表涂上美丽的油漆而已。”

  听完佛陀一席话,摩醯提亚夫妇对佛法有了正确的信念,后来都加入僧团为比丘比丘尼,都证圣果。而他们的女儿却认为佛陀严重羞辱了她,发誓寻机报复。

  贪念、肉欲和情爱对解脱的圣者是不能发生作用的,圣者不可能在这些贪欲上留下痕迹。佛陀已凭自己的努力、心智的发展,弃除一切烦恼贪爱的欲望垢秽,从痛苦烦恼的系缚中解脱出来。他已悟证世间万事万物无常、苦、空、无我的实相,他已体证苦集灭道四圣谛。由于他已经历完整的改造,他不但自己已经觉悟,也引导他人觉悟,他已成为无上的正等正觉者,所以才被称为佛陀。

  第十四品 佛陀品 佛陀游忉利天 天人敬仰佛陀

  14~3

  尊贵禅修者

  决心胜垢秽

  天人亦敬仰

  正念正觉者

  佛陀从忉利天回到山卡沙市的寺院,在舍利弗尊者所带领的欢迎大会上致词时,以上述这首诗偈回报给与会大众。

  佛陀居住在舍卫城时,有一回为了应付异教苦行者的挑战,他展示神通,同时变出水和火,打发那些异教徒,之后他便到忉利天(三十三天)为天人说法。佛陀的母亲摩耶夫人在兜率天转世为天人,也来到忉利天。佛陀就在那儿为天人和婆罗门(梵志,有修行的圣者)宣说妙法。在三个月期间,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和无数的天人和婆罗门都证得圣果。

  佛陀在忉利天说法时,也指示舍利弗尊者在舍卫城附近的山卡沙市结夏安居,为众比丘讲解整部阿毗达摩。结夏安居即将结束时,大目犍连尊者到忉利天面见佛陀,佛陀告诉他,将在安居结束后的月圆之日回到山卡沙市。当天,佛陀身放六道祥光,在众天人和婆罗门的陪伴下,降临山卡沙市,舍利弗尊者率众迎接,对佛陀归来的这一幕赞叹不已,他恭敬地对佛陀说:“世尊!大家从未见过这么壮观庄严、辉煌荣耀的一幕。的确,您深受天人、婆罗门和人类的尊崇。”佛陀说:“具足究竟智慧的诸佛确实深受人类和天人的敬爱。”

  第十四品 佛陀品 龙王伊罗卡帕塔 珍惜人身修学佛

  14~4

  降世为人难

  生得寿终难

  聆听妙法难

  遇佛出世难

  佛陀居住在波罗奈附近时,有一次提到龙王伊罗卡帕塔。

  龙王伊罗卡帕塔的某一前世是一位僧人,因为犯错,今世才转世为龙王。龙王有位漂亮的女儿,龙王扬言,谁要是能回答他女儿的问题,便能娶她为妻。每半个月,龙女化身为人在大庭广众前表演歌舞并提出问题,从来就没有人答出正确的答案。有一天,一位年轻人优塔罗出发前往应试。佛陀在中途教他问题的正确答案,优塔罗听了佛的一番开示后,证得初果,对龙女的欲望完全消失。为了利益他人,他仍然前往应试。两人的问答是这样的:

  谁是统治者?掌握六根、抑制六欲者是统治者。

  道德污秽者可否成为统治者?德行有缺陷的人不可成为统治者。

  什么样的统治者没有污秽?无欲者就是德行没有缺陷的人。

  什么样的人才叫愚痴者?追求感官欲乐的人是愚痴者。

  答对了这四个问题后,龙女又问了一些有关感官欲望、轮回、邪见、无明和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青年依据佛陀的教示,一一圆满回答。龙王听了之后,确定佛陀已出现人间,请求优塔罗带他面见佛陀。顶礼佛陀之后,龙王向佛陀忏悔自己堕落为龙的缘由。佛陀于是对大家开示:“人身难得,佛陀难遇,佛法难闻。”听完开示后,大众中很多人证得初果。

  既生为人又闻佛法是极其幸运的事,人生虽苦,但知苦方能离苦。每个人都应珍惜这难得的人身,努力修学佛法,期待在这一生中,脱离生死轮回的束缚。

  第十四品 佛陀品 阿难尊者的问题 诸佛的教诲

  14~5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14~6

  诸佛说涅槃最上

  忍辱是最高苦行

  害他实非出家

  烦恼他人非沙门

  14~7

  不挑剔不骚扰

  严谨持守戒律

  饮食知所节制

  喜悦清净独处

  精进锻炼净心

  是诸佛所教诲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阿难尊者。

  有一天,阿难尊者请教佛陀:“世尊!诸佛的佛法是否和您释迦牟尼佛的佛法一样?”佛陀回答说:“所有诸佛的佛法都是一样的。”佛陀就说了上述过去诸佛开示的一些偈语。

  行善弃恶是佛佛相通的教导,过去现在未来诸佛都是教导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美德,使人远离烦恼痛苦到达清净涅槃。

  第十四品 佛陀品 不知足的比丘 欲望带来苦恼

  14~8

  天降落金雨

  欲心不满足

  智者知淫欲

  乐少而苦多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一位不知足的比丘。这位比丘出家后,得知父亲过逝留给他一笔财产,他开始厌烦出家的清苦,无心念经也无心禅定,一心想还俗。佛陀知道此事,找他来说:“你父亲留下来的财产够你买这买那,做这做那,却不够你买更多的东西,做更多的事情。人的心永远不会满足的,就像那宇宙主宰的天王,挥手便能从天上掉下珠宝掩及腰部,却仍然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仍然要衰老死亡,努力精进寻求解脱才是最重要的事。”年轻比丘真的听佛劝诫,继续留在僧伽中,安心修行。

  14~9

  不欣求沉迷

  欲乐之天界

  正觉佛弟子

  决心止贪欲

  人的天福享尽仍要老死堕落,仍是不究竟。真正的佛弟子不但不追求人世间的欲乐,也不追求天界的欲乐。

  第十四品 佛陀品 婆罗门阿基达 皈依佛法僧三宝

  14~10

  人因畏惧故

  皈依于山岳

  森林和花苑

  树木和祠庙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婆罗门阿基达。

  阿基达放弃所有官位财产,成为苦行者。他在鸯迦国、摩竭陀国和拘留国三国交界处定居下来,经常向弟子和这一带的人民说:“礼敬膜拜祈求山石、树林、苑园,就可解除一切苦难。”有一天,佛陀先派大目犍连尊者来教化他们。他们引领大目犍连尊者到一只猛龙住的地方,大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制服这只龙,龙卷起身子变成大伞盖护持尊者。大家看到这种情景大感惊讶,一齐向尊者礼敬。之后佛陀也来了。尊者向佛陀礼敬并向众人介绍佛陀就是他的老师,众人对佛陀更是尊敬。佛陀告诉阿基达:“膜拜祈求山岳、树林、石头、园苑的神祇,不能解脱一切苦难,只有向佛法僧寻求皈依,依教奉行,清净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永不受轮回之苦。”

  14~11

  此非安稳依

  此非最上依

  向此皈依者

  不离一切苦

  14~12

  若人皈依佛

  皈依法与僧

  由于正智慧

  见到四圣谛

  14~13

  苦与苦之因

  以及苦之灭

  并以八圣道

  能令苦终止

  14~14

  此皈依安稳

  此皈依最上

  如此皈依者

  解脱一切苦

  听完佛陀的开示后,阿基达要求加入佛陀的僧团修行,他的弟子也随之加入僧团,阿基达的信众也因明白并称赞佛陀的超越卓绝而纷纷皈依佛陀。

  乱求皈依是无法获得解脱一切忧苦的。佛法的三皈依,是以佛陀为导师,以佛法为教导,以僧伽为榜样,在佛法僧的教导和熏陶下,努力净化自己,朝向灭除一切忧苦的目标前进。

  第十四品 佛陀品 圣人的出生 圣者带给众生幸福

  14~15

  圣者实稀有

  不随处出生

  智者所生处

  家族蒙庆幸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比丘请示佛陀:“世尊!您只告诉我们纯种优良的大象、马、牛生长的地方,却未曾提及尊贵的圣者到底出生在何处。”

  佛陀说:“比丘!最尊贵的人世间稀有,不随便出生。在他降世时,带给众生安乐幸福。”

  第十四品 佛陀品 僧众谈幸福 佛法僧带来真正的喜悦

  14~16

  佛陀降生令人喜悦

  宣说妙法令人喜悦

  僧伽和合令人喜悦

  和合修行令人喜悦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一群僧人在讨论幸福。有人认为拥有荣华富贵是幸福;有人认为满足感官欲望是幸福;有人认为品尝美味美酒是幸福。这时,佛陀来了,告诉大家:“你们讨论的这些快乐幸福,不能帮助解脱轮回生死之苦。在这世间的快乐是:佛陀的降世,有机会聆听佛法,以及僧众的和合相处。”

  第十四品 佛陀品 礼拜佛塔 礼敬佛陀诸圣贤

  14~17

  礼敬佛及圣弟子

  因他们值得礼敬

  他们是超凡觉者

  已经跨越诸忧患

  14~18

  礼敬已达宁静者

  因他们不再畏惧

  他们功德大且多

  无人能予以衡量

  佛陀从萨瓦第到波罗奈途中,看到一位婆罗门在耕种。佛陀吩咐阿难尊者去请这位婆罗门来。婆罗门来时,不忘记向身旁迦叶古佛的金塔礼敬,佛陀对他说:“你礼敬迦叶古佛的金塔是对的。塔有三种:肉身舍利塔、舍利子舍利塔和衣冠遗物舍利塔。也有值得为四种人建塔:佛、辟支佛、贤圣弟子和转轮圣王。人应礼敬值得礼敬的人。”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