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法句经要义 第十一品 老品

  第十一品 老品 女人饮酒 贪瞋痴如火焰燃烧

  11~1

  正在燃烧中

  何喜何欢笑

  沉浸黑暗中

  何不寻光明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毗舍佉和一些女众。

  有一次,毗舍佉带领一些女众到一座花园,她们瞒着毗舍佉带了酒去喝醉,毗舍佉希望她们下次不要这样。另一次毗舍佉带她们到祇树给孤独园,她们同样又偷偷带着酒,大家在祇树给孤独园喝得酩酊大醉,唱歌跳舞,纵情喧哗。毗舍佉请求佛陀为她们开示。

  佛陀说:“你们不该在这种精神状况下来到这里。由于你们的疏忽,才使魔王有机可趁,使你们变得不知礼仪,而在寺院又叫又闹。现在开始扑灭你们心中的欲望和邪恶的激情吧!”开示完后,妇女们都证得初果,对佛法建立了信心

  饮酒可以乱性,使人神智不清,许多人往往由于饮酒而失去健康与幸福。酒及毒品乃五戒之一,最好不要接触。

  第十一品 老品 美艳妓女丝利玛 盛装的娇躯一样会腐烂

  11~2

  观此粉饰娇躯

  疮痍膨胀溃烂

  疾病多应思惟

  躯体绝非永存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妓女丝利玛。她每天供养食物给比丘们,有一位年轻比丘虽然未曾见过她,却从其他比丘的讨论中而暗恋上她。有一天,年轻比丘和其他比丘一起到丝利玛家化缘。这天丝利玛虽然生病,面容憔悴,但在年轻比丘看来仍然非常美丽,他更加迷恋她了。当天晚上,丝利玛忽然去世,第二天频婆娑罗王拜访佛陀时提及此事。佛陀建议国王先不急于将她埋葬,过几天再说。几天后,丝利玛的身体不再美艳,她的身躯膨胀发紫、溃烂发臭,有了蛆虫进进出出。这时佛陀带领众多弟子来到墓园观看她的身躯。那位不知丝利玛已去世的年轻比丘也随同前往。当年轻比丘看到丝利玛腐臭、膨胀溃烂的身躯时,顿时领悟了人生的无常,生命的实相,人生无法不生老病死。佛陀说:“她活着的时候,有人肯花一千两银子,只不过为了与她共度一个晚上。现在即使免费,也没有人再有兴趣了。她的美色已经消失,大家过来看看这躯腐烂的尸体吧!”

  每当看见盛装打扮的美女时,不妨深思身体的无常性,无需迷恋不舍。

  第十一品 老品 老比丘尼优塔罗 身体是病菌住所

  11~3

  色身完全垮坏

  病菌窝易瓦解

  腐朽涌出溃散

  有生终归有死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老比丘尼优塔罗。

  长寿的比丘尼优塔罗,有一天在化缘回来的路上遇见一位比丘,她请比丘接受她的供养。她将化缘得来的食物都给了比丘,接连三天都是如此。

  第四天,她正在化缘时,在狭窄的路上遇见佛陀。她恭敬地向佛陀跪拜行礼,后退时,不小心踩到袈裟跌倒了。佛陀赶紧上前扶她起来并安慰说:“你老了,身体站不稳了,你要了解,身子日渐衰弱,随时都可能分散瓦解掉的。”优塔罗专心思惟佛陀的教诲,终于证得初果。

  无论多强壮的身躯总会老死分解崩溃,身体从一刻到另一刻,无法同样的存在,它一直在不断地分解和消失之中。一切缘生的现象,终归灭亡。虽然我们的头发由黑变灰变白,但一般人都不会觉悟这些变化所隐藏的真理──无常。有时我们虽在口头上承认无常,却在内心不承认它。如果我们能越早体会无常的真相,内心就能更接近真实,越早得到清净安乐。

  第十一品 老品 高估自己的僧人 观骸骨无欲望

  11~4

  犹如葫芦

  弃撒在秋季

  见灰色骸骨

  谁还有欲望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一群高估自己的僧人。

  一群僧人向佛陀取得禅观题目后到树林僻静处禅修。他们勤奋努力于禅定的修习,达到甚深禅定的境界,却自以为已经断除了欲望,证得阿罗汉果,于是回到精舍准备向佛陀报告自己已证阿罗汉果之事。抵达精舍门口时,佛陀已吩咐阿难尊者,请他们暂时先去坟场再说。比丘们按照指示先去坟场,他们认为佛陀要他们去坟场,一定有他的道理。

  在墓园里,当他们看到腐烂的尸体时,还不觉什么,但当他们看见刚去世的尸首时,才惊恐地意识到自己尚未断除欲念,身体仍有蠢蠢欲动的感觉。这时佛陀从精舍放光,将自己影像映现在他们面前说:“比丘们!观看弃撒在地的白骨,就不会有欲望了。”比丘终于觉察到感观欲望真的难以调伏。他们在摈除一切欲念、净化内心后证得阿罗汉果。

  要摆脱欲望,先要摆脱执著,学习控制感情,对喜欢的事物不起贪念,对不喜欢的事物不起瞋念,以不贪不瞋净化自己的心念。

  第十一品 老品 貌美的比丘尼 身体是老死慢虚伪的家

  11~5

  此城骨所建

  沾满血与肉

  储藏老与死

  我慢及虚伪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嘉娜帕达卡亚尼公主。她是佛陀继母的媳妇,非常美丽,嫁给佛陀异母的弟弟难陀。有一天,她心中想着:“我的兄长本来可以成为这世界的统治者,却出家为僧,现在成为佛陀。他的儿子罗睺罗和我的丈夫、我的母亲都出家了,只剩下我一个人。”这样思量之后,也到寺院出家为比丘尼。她这么做只是为了解除自己的孤单寂寞,不是出于对佛法的信仰。有一天,她与一些比丘尼来拜见佛陀,佛陀运用神通变化出一位十五六岁的美少女坐在她的旁边,这位美少女只有公主一人才看得到。公主见到这位美少女,惊奇于她的美艳,相比之下,发觉自己实在老多了、丑多了。当第二眼再看这位美少女时,美少女变成动人的少妇。第三眼已变成中年,再看时已变成年迈的老婆婆。这时她深深感受了人身不停变化的过程。有了这层领悟之后,她对自身美貌的执著也开始消失,最后她看到美少女死后开始肿胀,浓汁与蛆虫从九孔流出。她在心中思惟:“我的肉身也同样将衰老变化而后死亡。”从此她精勤正念观照无常、无我、苦、空的道理,终于证得阿罗汉果。

  第十一品 老品 末利王妃 佛法永垂不朽

  11~6

  盛饰御车会朽毁

  躯体如是会老化

  体验教法不退转

  持戒善者悟真理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波斯匿王的王妃末利夫人。

  有一天,末利王妃洗澡时,她的爱犬也一齐进入浴室,两者在浴室内有不正常的身体接触。这情景被波斯匿王看在眼里,便对末利王妃说:“你这下贱的女人,你所做的见不得人的事,我都看见了。”王妃仍然不承认,反而说浴室很奇怪,任何人进入那浴室,从外面看来就好像里面有两个人似的。如果波斯匿王不信,自己可以进去试试。

  当波斯匿王进浴室洗澡时,王妃责问为何他与一只母羊在浴室做了见不得人的事。国王虽然否认,王妃却一口咬定他亲眼如此看见,不会有错,使得波斯匿王半信半疑。

  由于王妃欺骗和诬赖国王这些不正常的关系,她自己的内心一直内疚,一直到临终仍然不能释怀。因此死后往生地狱受苦七天。这七天中每当波斯匿王请示佛陀末利王妃往生何处时,佛陀总是顾左右而言它,转移波斯匿王的心思。

  第七天之后,王妃因善业转升到兜率天了。佛陀来到王宫化缘,当波斯匿王请问佛陀末利王妃往生何处时,佛陀告诉他,王妃已在兜率天重生了。国王很高兴地说:“她一向乐善好施,当然往生兜率天,太好了。世尊啊!现在请您指示我该怎么办?王妃去世了,留下我该怎么办才好?”佛陀对他说:“你看看你父亲和祖父留下来的华丽御车吧!它们都已经破旧分解了,同样地,你的身体也会面临老化死亡。只有那神圣的妙法永垂不朽,赶快努力领会真理,体悟实相才是最重要的事。”

  第十一品 老品 卡鲁达伊比丘 愚痴只长肌肉不长智慧

  11~7

  寡闻愚者

  如牛成长

  增长肌肉

  不长智慧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卡鲁达伊比丘。

  卡鲁达伊比丘总是在人家喜庆时讲些丧气的经偈,在丧葬时讲些喜气的经偈。永远不知道自己说错话。有比丘告诉佛陀此事,佛陀说:“卡鲁达伊这种缺乏知识的人,就像一头牛不用脑,只长肌肉,不长智慧。他在前世也常说错话,卡鲁达伊某一前世是一位农夫的儿子,家里原本有两只牛耕田,其中一只病死后,农夫要儿子去请求国王恩赐他们另一只牛帮忙耕田,但是他却向国王说:‘国王啊!我家有两只牛帮助耕田,但其中一只死了,请你收下另一只吧’,还好国王知道他说错话,也赐给他另一只牛,他就是现在的卡鲁达伊比丘。”

  宿世寡闻、缺乏知识、缺乏智慧的人,应当警醒。从今世起就应点滴努力,透过听闻、思惟、修证,累积善业功德,终有一天能够成为具有知识、具有智慧的贤圣。

  第十一品 老品 菩提树下觉悟的真理 已见造屋者心不再造

  11~8

  经多生轮回

  寻求造屋者

  但未得见之

  重生实痛苦

  本篇诗偈是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的真理,是回答阿难尊者的问题而宣说的。

  当时,佛陀坐在菩提树下,他已克服死魔的影响力。在初夜,他明白自己的过去世,驱走前世的黑暗,揭开生死的谜底。在中夜,他证得天眼通。在后夜,他证悟缘起法。所以在第二天黎明前,他已经由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究竟体证苦集灭道,四圣谛,获得无上正等正觉而成佛。从此,他如同以往无数古佛一样,庄严地向世人宣说他的教义。

  11~9

  已见造屋者

  已不再造屋

  支柱已摧毁

  结构已拆除

  心不再造作

  推动力停息

  他在的生命的旅程中,被迫历经无休无止的轮回转世,却无法寻找到世间与自己的造屋者(躯体的建筑师),所以生命充满痛苦。佛陀在这最后一世,在高度发展的禅定中、在对众生的悲悯中、在内观的心智过程中,他终于发现建筑师就在自己心里,而不在他处。自己才是自己一切身口意行为的造作者,一切业力既由自己创造,也能由自己灭除。自我就是建筑师所造的房子,自我建造的屋子的支柱就是生命的推动力,结构是由心所业力组成。知道建屋的过程和了解屋子的结构之后,就有能力把屋子拆毁。心若停止造作,不再贪瞋痴,就是终止了生存的推动力,就是停止再生,就是不再生死轮回,就是达到不死的涅槃

  第十一品 老品 摩诃达那散尽家财 老大徒伤悲

  11~10

  少壮不积蓄

  不修清净行

  如池边老鹭

  无鱼空叹息

  摩诃达那是富翁之子,年轻时喜欢吃喝玩乐,与一位千金小姐结婚后,这位千金小姐也只知道挥霍享福。在他们的父母过世后,夫妻二人生活更是放荡不知节俭,不知理财,不务正业。所以渐渐散尽家财,一贫如洗,行乞度日。有一天,佛陀遇见摩诃达那。佛陀告诉阿难者:“看那有钱人家的儿子,没有人生目标,只知花钱享受,若会理财储蓄仍是富翁,当初若能放弃世间生活出家也能证果。可惜今天沦落到如此地步,一无是处,就像一只飞不动的老鹰坐在干枯无鱼的池塘边空叹息。”

  11~11

  少壮不积蓄

  不修清净行

  如射出流箭

  空叹旧光荣

  少年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浪费青春、浪费生命,最后终以悲剧收场。青春易逝,转眼发苍齿摇,老死如燎火转到脚下,修行宜趁早。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