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法句经要义 第九品 恶品

  第九品 恶品 婆罗门耶卡沙它卡 及时行善

  9~1

  行善宜及时

  制心勿作恶

  迟疑向善行

  心则喜于恶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婆罗门耶卡沙它卡。他与妻子两人只有一件外套,两人无法同时出门,两人分开轮流穿着外套去聆听佛陀开示。有一天晚上,丈夫听了佛陀开示后,法喜充满,极想供养这件外套给佛陀,又考虑太太此后无法再穿到这外套,因而犹豫不决。初夜中夜都过了,到了后夜,他告诉自己:“我不能再这样舍不得布施了”,于是他把外套供养在佛陀脚下,并高兴的说:“我战胜自己了!我战胜自己了!”憍萨罗国的波斯匿王听了他说的话,认为此举并非一般人可以做得到,所以奖赏他两匹布作外套。耶卡沙它卡也将两匹布供养佛陀。

  当国王再加倍赏赐他一直到三十二匹布时,在国王的坚持下,他才为自己和太太各留一匹,其余三十匹依然奉献佛陀。国王又赏他两匹非常珍贵的丝绸布料,他也将它做成两顶华盖,安置在精舍。比丘们请问佛陀:“为什么这位婆罗门所做的善事,立刻就得到报应呢?”佛陀说:“这位婆罗门如果在初夜时就供养,奖赏会更多。一个人若要行善就得马上做,若迟疑则回报既慢且少。不行善的人,他的心容易倾向恶念。”

  第九品 恶品 比丘斯亚沙卡 积恶受苦报

  9~2

  若人已作恶

  不应重复作

  莫喜于作恶

  积恶必受苦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斯亚沙卡。

  斯亚沙卡虽然出家,却不满僧团的戒律生活,经常犯戒,屡犯不改。佛陀教导他如何遵守戒律过僧人的生活,并且告诫他:“这样的屡犯不改,一定导致痛苦,不但今生痛苦,后世也痛苦。”

  一个人难免有心智被蒙蔽的时候,难免会犯错,但知过必改善莫大焉,千万不可明知故犯,或重复作恶而自伤伤人。累积恶业的人,一定为自己也为他人带来身心的痛苦。

  第九品 恶品 女天神拉阇 积善受乐报

  9~3

  若人已行善

  应当重复行

  应喜于行善

  积善必受乐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天女拉阇。大迦叶尊者在毕钵离山洞进入禅定七天,出定时,来到一位女施主拉阇家化缘。这位年轻高贵的女人见到尊者时,对尊者生起敬仰欣喜之心,在丰富的供养之后,向尊者顶礼并说:“愿我也能享有您知道的真谛”。

  后来,拉阇被毒蛇咬伤丧生,往生忉利天为天神,拥有天神的一切荣耀。拉阇知道自己能往生忉利天为天神,是因为自己曾经虔诚供养刚出定的大迦叶尊者的关系。为了报答尊者,她每天清晨都来到精舍打扫环境,提水装水打杂。大迦叶尊者知道后,劝她不要再来精舍,避免别人说闲话。她非常伤心,哭着向尊者请求:“请您不要毁了我的福报,请让我继续服务,继续培福吧!”佛陀闻声放光安慰她:“的确,无论今生或来世,只有行善能带来安乐”,也同时告诉她:“单身女子前来精舍服务的确不值得鼓励。”

  第九品 恶品 给孤独长者 恶得恶报善得善报

  9~4

  恶业未成熟

  恶者以为乐

  恶业成熟时

  方见恶真性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给孤独长者。

  给孤独长者对佛陀崇敬有加,非常礼遇佛陀,为佛陀建造祇树给孤独园。每天三次要礼敬佛陀时,总是带着各种物品供养佛陀及僧众,后来家道中衰,也一如以往继续供养佛陀。每当他向佛陀提供粗糙的供养而深感歉意时,佛陀总是慈和地安慰他:“长者请别这么说,不要为此困扰,只要出自真心的供养,食物怎会有粗糙或精致的分别呢?”

  9~5

  善业未成熟

  善者以为苦

  善业成熟时

  方见善真性

  给孤独长者家中的门神看不惯主人的作为,现身对主人说:“你长期供养佛陀及众比丘,从不为自己打算,才会落到如此地步,以后不必再供养了,应专心照顾自己的事业经商牟利。”给孤独长者拒绝门神的劝告,请门神离开他家。由于门神无处可去而到处流浪。他去找帝释,帝释建议他做一件善事报答主人。帝释建议门神去向那些曾向给孤独长者借贷,有了钱却长期故意不还的人要回一百八十亿贷款,并且挖出主人被洪水冲走、现今埋在河边的大量财宝,以这些事帮助给孤独长者重新发达起来。门神遵照帝释的话,帮助了主人,给孤独长者终于允许门神回来,并带他去见佛陀。佛陀说:“人可能长期无法享受善业的善报,也可能长期不会受到恶业的恶报,但善业恶业迟早终会成熟,不是不报。”

  一般人由于短见,看到自己行善却失败痛苦,看到别人作恶却快乐幸福,就认为老天不公平。却不知那贤德者由于过去累积的恶业,超越现在的善业,所以过着贫苦无助、痛苦灾难的日子。而那行恶者由于过去累积善业的福报,超越现在的恶业,所以今世才过着快乐顺利、荣华富贵的日子。这些虽是人间常见的现象,然而一旦恶业成熟必遭苦报,一旦善业成熟也必得善报,只有正信业报,才是人生正确的思维方式。

  第九品 恶品 粗心大意的比丘 莫轻视小恶

  9~6

  莫轻视小恶

  于我不招报

  小恶如滴水

  亦可满水瓶

  愚夫盈其恶

  少许少许积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一位粗心大意的比丘。

  这位比丘做事潦草,粗心大意,往往拿了东西使用后,就放在屋外任它日晒雨淋,别人指责他不负责任时,他总辩称他不是故意的。

  佛陀知道他的习性,告诫他:“不应轻视恶行,不管它多小,如果变成习惯,恶性自会不断增长,小过失也会造成大错。滴水穿石,不可因小恶而为之。”

  第九品 恶品 吝啬的富翁 莫轻视小善

  9~7

  莫轻视小善

  于我不招报

  小善如滴水

  亦可满水瓶

  智者圆其善

  少许少许积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富翁毕拉帕达卡。舍卫城有位男子听完佛陀教导一个人不但自己要布施,也要劝他人布施后,就准备在第二天邀请佛陀及众弟子到家中供养,于是他走告街邻,随喜供养。富翁毕拉帕达卡心里咕噜:“这种人不自量力而为,还要到处游说别人随他一样布施”,所以他只布施了少量的米、奶油和蜂蜜。这位男子把富翁的供养品暂时单独的先放一边。富翁误以为这男子有意羞辱他,故意让人知道他这富翁只吝啬地布施微小的东西,所以就派家人去探个究竟。那男子将富翁布施的东西,一点一点的装入每一袋的供养品中,让富翁获得较多的功德。当这位男子向佛陀顶礼供养时,他说:“世尊!这些都是大家共同供养的,每个人供养的多少无关紧要,每个人都虔诚慷慨布施,希望大家获得同样的功德。”富翁终于明白自己误会了这位男子,也恳请这位男子原谅他。佛陀告诫富翁:“圆满的善德需要点滴小善的累积,不可因善小而不为。”

  第九品 恶品 富商摩诃达那 避恶如避险道

  9~8

  伴少而货多

  商人避险道

  爱命避毒品

  避离诸恶行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富商摩诃达那。

  有一天,富商摩诃达那护送一些比丘和一大批贵重物品要到某地,抢匪得知此事,计划在中途行抢。富商为了保护比丘和财富的安全,事先请比丘们先返回精舍,而这些货品也等到抢匪退去后才启程。

  佛陀知道此事说:“摩诃达那避开抢匪盘踞的道路,如同一个人不愿接近毒药。比丘应精进努力不犯恶行,领悟三界如充满危险的道路。”

  爱惜生命的人,应当远离有毒的人和事物,应当在身口意方面避免令自他都不愉快的贪瞋情绪,这些贪瞋的恶念恶行有如盗匪,有如毒药,一定要谨慎预防。

  第九品 恶品 猎人拘古塔米 无恶念不行恶

  9~9

  手若无疮伤口

  可以手执毒药

  毒不侵无伤手

  无恶念不行恶

  佛陀居住在竹林精舍时,有一次提到猎人拘古塔米和他的家人。在王舍城有位富家女,年纪轻轻就证得初果。后来她与一位猎人结婚,生了七个儿子,也都长大成人结婚。有一天,佛陀来到猎人设在林中的陷阱附近,故意留下自己的足迹,坐在不远处。不久之后,猎人来查看陷阱不见猎物时,看到了脚印,断定有人放掉猎物。找寻之下,看到不远处坐着的佛陀,就拉起弓箭准备射杀佛陀。这时赶来的儿子们,也认为佛陀是父亲的仇人,大家也都取弓箭,准备射击佛陀。霎时,所有弓箭手忽然动弹不得。猎人的太太此刻也及时赶到,当她看见这幕情景,大叫:“不可射杀我父亲。”猎人一听以为前面坐着的人一定是自己的丈人,孩子们也认为这个人必定是他们的外公,亲人关爱之心油然而生,取消了杀意。霎时大家的身体又能活动自如了。他们放下弓箭,一齐向佛陀顶礼,听佛开示。

  佛陀说:“证初果的人不杀生,也不希望他人杀生,这位妻子只是奉命行事,自己内心毫无杀念,如同没有伤口的手,不怕毒药感染,她毫无杀念,所以没有造恶业。恶念造作恶业,不动恶念的心是不会造作恶业的。”

  第九品 恶品 猎人可卡 伤害贤者自食恶果

  9~10

  若伤害无邪

  清净无垢者

  罪恶向愚人

  如逆风扬尘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猎人可卡。可卡是个猎人,有一天,他带着一群猎狗去打猎。路上见到一位比丘,他以为是不祥的预兆,结果他一天什么也没猎到。回家的路上又遇到一位比丘,他一时愤怒难消,就放狗追咬比丘,还好这位比丘跑得快,赶紧爬到树上,才不致被猎狗咬伤。猎人还到树下用箭头刺伤比丘脚底,比丘疼痛难耐,无法护持袈裟,袈裟从身上滑落,正好罩在树下的猎人身上。这群猎狗看见黄色袈裟,以为比丘跌落,便飞快扑了上去,狂肆乱咬一番。比丘在树上见到这种情况,赶紧折了一根树枝掷向猎狗。猎狗发现攻击的对象竟是自己的主人时,全都跑开了,猎人早已一命呜呼。

  比丘心中非常自责,因为他的袈裟而使猎人丧命。佛陀安慰他:“你不必为猎人的死负责,他咎由自取。他的死不会对你的戒行带来污点。猎人恣意伤害一个他不应该伤害的人,才会遭到这种凄惨的苦报。不要因为不当的贪瞋情绪而任意伤人,最后的结果只有自讨苦吃。

  第九品 恶品 珠宝工匠提沙 依业力升沉

  9~11

  有人孕育在母胎

  做恶者堕入地狱

  行善者往生天界

  漏尽者证入涅槃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珠宝工匠提沙。

  提沙和太太每天以食物供养一位已经证得阿罗汉果的比丘。有一天,提沙正在处理一块肉时,波斯匿王叫人送来一颗宝石,吩咐加以切割修饰。提沙用他沾染鲜血的手拿过宝石放在桌上,再到屋里洗手。这时提沙家中饲养的宠物小鸟以为染有血迹的宝石是块肉,就当着阿罗汉比丘的面迅速吞进肚里。提沙洗手出来后,发现宝石不见,认为只有比丘之外没有其他人在场,所以确定比丘拿走宝石。他殴打比丘,逼他承认。提沙的太太劝他不宜如此鲁莽侮辱比丘,因为十二年来,比丘是他们的导师。提沙依旧毒打比丘以致比丘头破血流。这时小鸟看见血,想要再吃,飞到了比丘身边,提沙迁怒之下,一脚踩死了小鸟,比丘确知小鸟已死,轻声地说:“是这只小鸟吞下那宝石的。”

  提沙剖解小鸟,在小鸟肚中发现宝石。这时他害怕自己已犯下大错,恳求比丘原谅。比丘回答说:“你我都没错,这一切都是前世因缘在这一世偿还。我对你没有丝毫恨意,这都是因为我到府上而引起的,今后我不再进入任何人的家,只站在门口”,说完之后,伤重去世。

  比丘们请问佛陀,比丘和小鸟重生何处,佛陀说:“小鸟转世为提沙的儿子,提沙将来死后坠入地狱,妻子将来往生天界,而那位比丘当时已是一位阿罗汉,他进了不死的涅槃。”

  往生善界或恶界,均靠自己的业力来决定。而善界的人天与恶界的地狱恶鬼、畜生、阿修罗也并非永恒如此,众生根据恶业转生恶界,离开恶界后,可依过去善业转生善界。同样地,众生根据善业转生善界,离开善界后,可依过去恶业转生恶界。只有德行清净的阿罗汉,已无烦恼垢秽,死后不再转世,无死而证得涅槃。

  第九品 恶品 火舌烧飞鸟 无处逃避恶果

  9~12

  无论在空中在海洋

  无论在山中在裂缝

  世间无任何避难处

  可以让人逃避恶果

  有一群僧人前往参拜佛陀,路上有几户人家忙着准备食物供养这些比丘。其中一家忽然失火,火舌烧到一只飞过的小鸟,小鸟尸体落地。这些僧人想在见到佛陀时,请佛陀解释这件事的因由。

  另一群僧人前往参拜佛陀,船在江心动弹不得,情况危急,三次抽签都抽中船长的妻子是不幸者,必须将她投入江中,才能挽救众人性命。船长只好含着悲痛在妻子身上绑了沙袋,推她落入江中,船再继续前行。这些僧人想在见到佛陀时,请佛陀解释这件事的因由。

  第三群僧人也前参拜佛陀,他们夜宿山洞,半夜从山上滚下巨石,封住洞口,这些僧人困在洞中七天,所幸被人发现才被救出。他们也打算在参拜佛陀时,请佛陀解释这件事的因由。

  三组僧人来到佛陀面前叙述各自的遭遇。佛陀对第一组的僧人说:“从前有位农夫养了一头既懒惰又固执的牛,农夫一气之下,烧死了这头牛,那位农夫重生地狱受尽痛苦,他在过去七世都是活活被烧死的。”佛陀对第二组的僧人说:“从前有位妇人,养了一只小狗,小狗对女主人形影不离,因此常受年轻人的批评调侃。她感到羞辱,于是在狗的颈项绑了沙袋,把狗沉在江中淹死。因为这件恶行,所以她也被淹死在江中。”佛陀对第三组的僧人说:“从前有一些人,一时贪玩,以泥土封闭蜥蝎的洞穴,七天后回忆起这件事,才去打开洞穴。因为这个恶业,今世他们才会在洞穴受困七天。”

  可见爱恋执著系缚世人,使世人不断在生死轮回中互为亲属,所以佛陀劝导世人要远离贪爱执著,要清心寡欲,远离系缚。佛陀也告诫世人不可造恶,人造恶业是没有安全的避难处的,是绝对无法逃躲恶报的。

  第九品 恶品 善觉王 无处逃避死亡

  9~13

  无论在空中在海洋

  无论在山中在裂缝

  世间无任何避难处

  可以让人征服死亡

  佛陀居住在奈罗达罗玛时,有一次提到国王善觉。

  善觉王是提婆达多的父亲,也是佛陀未出家前的岳父。善觉王对佛陀怀有敌意,因为佛陀抛弃他的女儿耶输陀罗出家,而他的儿子提婆达多加入僧团后一直与佛陀为敌。

  有一天,善觉王在佛陀化缘俄帝中故意酩酊大醉挡路,佛陀只好转头回程。善觉王派人跟踪佛陀,佛陀说:“善觉王因为拒绝让路,已经造下恶业,即将受到业报。”当善觉王知道佛陀的预测时,采取了特别的防御措施,加强机警的保全,用以证明佛陀的话是错误。佛陀知道善觉王的保护措施时说:“比丘们!不管善觉王居住在阁楼、在海中、在空中、在洞穴,都无法逃避恶业的果报。”

  业报与死亡必将到来,一个人不论在世间的任何角落都无法摆脱死亡和业报的到来,努力学佛,弃恶行善不宜迟疑。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