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法句经要义 第四品 花品

  第四品 花品 一群僧人 彻悟佛法如巧匠采花

  4~1

  谁能彻悟地界

  阎魔界和天界

  谁能宣说法

  如巧匠选花朵

  4~2

  有学彻悟地界

  阎魔界和天界

  有学宣说法句

  如巧匠选花朵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提到一群僧人。

  一群比丘随从佛陀到一个村落,返回祇树给孤独园时已是黄昏,大家聚集在一起讨论今天沿途的山川景致、泥土沙地、红土黑土,佛陀来到他们身边说:“比丘们!你们谈的都是身外的环境,你们应当观想自己的身体,努力深思其中含意。透过观身可以了解世间、诸天、魔界、地狱,也可以明白奥妙精密的佛法法句,就像花匠慎选花朵制作花环一样。”

  法句是法的内容,是可以使人觉悟的三十七道品:

  ①四念住:观身、受、心、法四念住;

  ②四正勤:已生恶令永断,未生恶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得生;

  ③四如意足:欲、念、进、慧;

  ④五根:信、念、进、定、慧;

  ⑤五力:信、念、进、定、慧;

  ⑥七觉支:念、择、进、喜、轻安、定、舍;

  ⑦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阎魔界指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四恶的境界,他们由于过去的恶业而受苦。

  一个注重精神心灵的修学者,能深入观察生命的实相,体悟佛法精微的法句,有如善巧的花匠制作花环时,知道如何挑选并安排花朵。

  第四品 花品 视身体如幻象的僧人 超魔界到无死涅槃

  4~3

  知此身如泡

  悟此身如幻

  折死亡花箭

  越魔王视线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某位僧人。这位僧人从佛陀那儿得到禅观题目后,到僻静处禅修。他虽然很努力,却无进展,他想回祇树给孤独园请求佛陀再拾他另一个题目。回精舍途中,他遇见海市蜃楼,他明白这现象只不过是水的幻象而已,人的血肉之躯同样也只是生老病死的幻象,根本无我。后来他又到阿致罗伐底河洗澡,洗完澡坐在河边树下休息时,看着飞溅的水花泡沫,他因此明白世事及身体的无常,他以此进入观想的境界,以此作为观想的课题。

  佛陀在精舍的禅定中,看见那位僧人,就以神通放光幻现在他面前说:“比丘啊!你的观想正确,继续努力,观身如水花、如泡、如幻、无常、无我是正确的。生命如泡沫如幻境,很快消失,它生了又灭,灭了又生,生生灭灭,持续不断,没有永恒。智者放弃不实际的幻想,销毁并跨越了爱欲的死亡魔界,到达死魔无法到达的、无恐惧的涅槃境地。”

  第四品 花品 琉璃王子 执著欲乐如洪水冲走睡村

  4~4

  采集花卉已

  心生欲染着

  如死神瀑流

  卷走酣睡村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提到琉璃王子。

  憍萨罗国王波斯匿想娶释迦族的公主,释迦族虽然派了一位非常漂亮的公主到憍萨罗国,但这位公主血统并不纯正,是国王摩诃男与一位婢女所生。漂亮公主为波斯匿王生了琉璃王子。琉璃王子十六岁时,被父亲派往拜访外公及诸位释迦族的王子,琉璃王子受到很好的招待,但所有比他年轻的释迦族王子都被派到村庄去,避免向琉璃王子敬礼。依当时印度习俗,年轻者要向年长者敬礼。住了几天后,琉璃王子启身回国。王子动身后,一位女仆用牛乳来清洗王子坐过的地方。女仆一面工作,一面嘀咕:“这就是那婢女的儿子坐过的地方。”这些话刚好被一个琉璃王子派遣回来取东西的随从听到,他告诉王子这些话。王子知道真相后大为震怒,发誓有一天要回来毁灭所有释迦王族。他当了国王之后,果真发兵格杀释迦王族,只剩他的外公摩诃男国王以及身边的一些随从。

  凯旋途中,琉璃王的军队驻扎在阿致罗筏底河床,当晚暴雨倾盆,暴涨的河水将琉璃王子和他的军队全部卷走。

  讲述了这个悲惨的故事后,佛陀向众弟子开示:“我的亲族释迦族的王子们在某一前世曾在河中毒死许多鱼,所以今生遭到惨死。至于琉璃王子和全部军队就像被洪水冲走了的所有沉睡中的村民,同样地,死神带走所有迷恋感官享乐、放逸情感的人。受情绪诱惑,纵情享乐,不知克己自律,只知随心所欲的人,如同酣睡的村民,毫未觉察未来的威胁,不知死亡已悄悄无声地征服他们。”

  第四品 花品 信女巴娣普吉卡 死亡系缚贪求无厌之徒

  4~5

  采集花卉已

  心生欲染着

  贪欲无厌足

  入死魔诅咒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提到一位女信徒巴娣普吉卡。她住在舍卫城,十六岁结婚,有四个儿子。她贤淑大方,乐善好施,经常到精舍帮忙清洁工作。她有宿命通,自己记得前世是忉利天天王众妃之一,也记得自己是在众仙女到花园采花玩乐时往生到人间的。所以每次供养比丘或做功德时,她都回向能再投生忉利天,再做忉利天天王的妻子。有一天她生病去世,如愿以偿重回忉利天。由于人界寿命一百年等于忉利天界一天,当忉利天天王问她整个早上都到那里去时,她告诉他,自己已到人间走一回了。佛陀知道此事说:“生命是短暂的,在感官欲望尚未满足之前,已被死亡征服。”

  人们在眼耳鼻舌身接触到色声香味触时,对于眼见、耳闻、鼻嗅、舌尝、身触的各种可爱、喜悦、珍惜的事物,所产生的爱欲、贪欲、执著,是一个人痛苦烦恼的根源。使人迷惑,令人堕落的不是眼耳鼻舌身的感官,而是欲念。花匠在花园专心采花,如同愚痴众生不知生死轮回的危险,却专心热切地沉迷追寻色声香味触五欲而永不满足,于是沉沦生死,不断轮回。

  第四品 花品 吝啬财主憍尸亚 圣者化缘如蜂采蜜不伤他人

  4~6

  圣者访村落

  有如蜂采花

  不伤花色香

  但取花之蜜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提到吝啬的财主憍尸亚。有一天他与太太两人躲在屋子顶楼烘焙糕点,怕别人分享。佛陀吩咐大目犍连尊者去请这对富翁夫妇到精舍共进午餐。大目犍连尊者以神通来到富翁烘制糕点的窗外,富翁见到大目犍连尊者站在窗外,就吩咐太太做个小小的糕饼给尊者。太太拿了一小块面团烘烤,面团却涨满烘盘,富翁只好叫太太从篮里取出一小块已烘好的饼给大目犍连尊者,当他太太照做时,篮里的糕饼全部粘在一起,无法分开,富翁无计可施,只好将整篮糕饼送给大目犍连尊者。尊者这时向他俩开示布施的美德,并告诉他们佛陀邀请他俩共进午餐。富翁夫妇两人便带着整篮糕饼来到精舍拜见佛陀并供养比丘们。用餐后佛陀为大家开示布施的功德,夫妇俩因此证得初果。佛陀也因此赞扬大目犍连尊者入村接受供养时,不影响村民的信心、慷慨与财富

  沉默的圣者入村接受布施时,是以自己修行的身口意善业默化布施者,不伤害任何人,如同蜜蜂在花丛采蜜时,只传送花粉,不对花朵造成伤害。

  第四品 花品 裸身苦行者和富家女 只应自省不应在意批评

  4~7

  不导他人过

  已做或未做

  只观察自己

  已做或未做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提到裸身苦行者潘维亚和他的一位富家女信徒。

  这位富家女常听邻居街坊称赞佛陀,心里很想顶礼佛陀,听佛开示,却苦于裸身苦行师父潘维亚不答应。有一天她悄悄地叫儿子到精舍邀请佛陀到她家接受供养。

  佛陀答应了,在接受供养后佛陀随喜开示,富家女满心欢喜鼓掌赞叹,不料裸身苦行者忽然跑出来破口大骂佛陀和这位富家女,而且一路骂着离开她家。这使她尴尬羞愧,觉得对不起佛陀。佛陀劝告她:“不要理会那些诅咒和恐吓,一个人只应正念精进,观照自己的善恶行为,只应关注自己的内心,反省自己已做未做而去恶向善,不要挑剔他人过失,也不要在意他人的批评。”

  第四品 花品 乔塔帕里和两位王妃 实践重于空谈

  4~8

  如诱人花朵

  美丽无芳香

  理论不实践

  不能得利益

  4~9

  如诱人花朵

  美丽又芳香

  理论能实践

  便能得利益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提到在家弟子乔塔帕里。舍卫城的佛陀在家弟子乔塔帕里精通经论;已证二果。有一天她在精舍聆听佛陀开示时,波斯匿王也来了,乔塔帕里没有起身向波斯匿王致敬,国王以为自己受到侮辱而生气。佛陀向波斯匿王解释乔塔帕里是位智者,精通经论而且视富贵贫贱已平等一如,国王才不对她生气。有一天,国王邀请她能为两位后妃教导佛法,乔塔帕里认为在家弟子执行僧侣的任务是不恰当的,加以婉拒。佛陀于是指定阿难尊者担任这项工作。过了一段期间,佛陀尊者问阿难,两位后妃学习的进展如何,阿难回答说:“王后末利认真修习,努力奉行,而行雨夫人却不专心,也不修行。”佛陀说:“对我的教义不亲自实行的人,一点益处也没有,好像花朵空有美丽的色彩却不芬芳。”

  第四品 花品 鹿子母毗舍佉 积众善如聚众花成花环

  4~10

  如聚众花朵

  做成众花环

  人生在世

  应实行善德

  佛陀居住在舍卫城的鹿子母讲堂时,有一次提到建造鹿子母讲堂的大施主毗舍佉。

  毗舍佉是富家女,当她七岁时,佛陀到跋提讲经,毗舍佉听了佛陀的开示后,和她的爷爷和许多同伴一样都证得初果,长大嫁给富翁弥迦罗当媳妇。有一天在进餐时,一位僧人在门外化缘。公公弥迦罗无动于衷,毗舍佉对僧人说:“对不起,尊者,我家翁吃的是陈腐的食物。”公公弥迦罗因此要赶她走,事经八位长老判定毗舍佉无罪,因为她向八位长老解释:“我公公不理睬化缘的比丘,所以我想,既然公公这一生从没做过任何功德,他也只不过是在享受过去世的福报,也等于在享受过去陈腐的食物罢了,所以我才这样说的。”她还表示,身为佛陀的信徒,她希望能邀请佛陀及比丘们来家里受供。她的公公不但真的答应,而且在听完佛陀开示后,也因善业成熟证得初果。她的公公不但感激佛陀,也感激媳妇,此后她被称为鹿母,因为弥迦罗的字意是鹿。

  后来毗舍佉儿孙满堂,有一天她到祇树给孤独园时,忘了带回一件外套,那是她陪嫁时镶满厚重珠宝珍贵的宝物,她吩咐仆人回精舍去寻找,并交待若是负责保管失物的阿难尊者已经收下这件外套暂为保管时,就不可再要回来,而要将宝衣捐献出去。阿难尊者虽已暂为保存,但不敢接受赠予。毗舍佉于是决定义卖这件外套,所得巨款全部捐出,兴建了闻名的东园鹿子母讲堂。

  佛陀说:“毗舍佉前世今世都渴望做善业,也确实完成了许多善业,如同花艺专家利用一大批的花朵制作许多的花环一样。芬芳的花朵有如贤德的善行,花艺师以芳芬美丽的花朵编串成美丽的花环,美化了这个世界。有修行的人以利人利己的善心善行,美化庄严了这个世间。

  第四品 花品 阿难尊者的问题 贤德的芬芳处处可闻

  4~11

  旃檀多伽罗茉莉

  不能逆风飘芳香

  具足戒行贤德者

  名声能飘送四方

  4~12

  旃檀多伽罗

  拔悉基青莲

  如此香味中

  戒香为最上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阿难尊者的问题。

  有一天,阿难尊者请示佛陀:“世尊檀香木、茉莉花、多伽罗的芳香都是顺风飘送,不能逆风送香,那么有没有既可顺风、又可逆风而弥漫飘送世界的香?”

  佛陀回答:“阿难!人若皈依三宝,正信三宝,守五戒,慷慨不吝啬,乐善好施,这种具有芬芳的德行,声誉远播四方,不管身在何处,世人对他赞叹称扬。这种发自修行者贤德的香气,既能顺风也能逆风飘送到全世界。”

  第四品 花品 大迦叶尊者受帝释礼敬 贤者芳香达天界

  4~13

  多伽罗旃檀

  此等香微弱

  持戒者最上

  香熏诸天间

  佛陀居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时,有一次提到大迦叶尊者。

  有一天,大迦叶尊者出定后,到王舍城的贫民区化缘,他希望穷人因为布施出家人而获功德。这时帝释夫妇乔装成贫苦的老纺织工,以饭和咖喱装满大迦叶尊者的钵。大迦叶尊者闻到咖喱的香味时,明白供养的人是帝释,帝释也承认自己的身份,向大迦叶尊者礼敬,表明自己也很可怜,因为苦于没有供养任何贤德的机会,而行善造福是他的义务,说完之后就离开了。

  佛陀说:“像大迦叶比丘这样有德行的人,名声远播四方,甚至天神帝释也知道要来礼敬。贤德者的香味卓越,因为它不止在这世间传播,也远达天界。”

  第四品 花品 哥迪迦尊者 完全解脱不再生死

  4~14

  正智解脱之贤者

  行为完美谨慎行

  全知摆脱诸垢秽

  魔正不知其踪影

  佛陀居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时,有一次,提到哥迪迦尊者。 哥迪迦尊者在摩竭陀国仙人窟山边精进修行,每当证得甚深禅定时就生病,这种情形前后发生六次,最后他决定用刀割伤自己的喉咙,全心观苦,以苦痛作为禅观的对象。由于苦痛降临时,他表现了惊人超强的决心和意志,他以完全的精神集中,终于在逝世前证得阿罗汉果

  魔王知道哥迪迦入灭后,很想知道他究竟生往何处,却偏寻不着他的踪迹。魔王去请教佛陀,佛陀告诉他:“哥迪迦尊者已拔除欲根,究竟解脱精神上的痛苦烦恼进入涅槃,证得阿罗汉果,不再生死轮回了。就算有一百个、一千个你这样的魔王也找不到他了。哥迪迦尊者往生何处对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死亡的魔王只能跟踪那些怠惰放逸不精进的贪欲者,对于那些戒行具足、行为完美的贤德者,魔王是无法找到他们的踪迹的。因为解脱的阿罗汉已弃除涤尽所有的贪爱烦恼,不再生死轮回。

  第四品 花品 富翁迦罗哈帝 佛弟子以智慧超越凡夫

  4~15

  犹如粪秽集

  弃置于大地

  莲花生其中

  香洁而悦意

  4~16

  如是粪秽等

  愚昧凡夫中

  正觉佛弟子

  智慧光闪耀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富翁迦罗哈帝和莲花的奇迹。

  舍卫城的迦罗哈帝和尸利估是朋友。迦罗哈帝是耆那教的信徒,耆那教一直敌视佛陀,而尸利估是佛陀的信徒。

  迦罗哈帝受耆那教的怂恿,常常自夸他的师父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能知过去、现在、未来并洞悉别人的心念,他希望尸利估放弃学佛来跟随他的师父。

  有一天,尸利估故意邀请耆那教的师父们来家中接受供养,一试究竟。他事先挖了壕沟,里面填了垃圾,把座位都安排在壕沟上。当耆那教的师父们到他家,在同一时间坐下时,所有的人都掉落污秽的壕沟中,个个落荒离去,尸利估嘲笑他们大言不惭。

  有一天迦罗哈帝也佯装怒气已消,也邀请佛以及比丘们到他家接受供养,他也如法炮制,挖了壕沟填满煤炭,以席垫覆盖。当佛陀和比丘们同一时间坐下时,却绽放出车轮大的莲花,佛陀和比丘们就坐在莲花座上。而那原本没有准备食物的厨房,瓦器中都已装满各样的食物。迦罗哈帝既惊讶又敬仰,从此成为佛的弟子,虔诚精进佛法。

  人人皆有佛性,人的善根都隐藏在人的心底,一旦被发现,就如莲花从污泥中升起。只要人能弃恶从善,就比喻为从垃圾堆里长出的莲花。莲花的美丽芬芳,如同圣人超越一般的愚痴凡夫一样。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