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双品 (Yamaka Vagga)1、 诸法心先导,心主心所作,若以意恶行,恶语恶身行,则苦必随彼,如轮随兽足。2、 诸法心先导,心主心所作,若以意善行,善语善身行,则乐必随彼,如影随身形。(1,2两偈合诵)
无常品者。寤欲昏乱。荣命难保。惟道是真。译文:无常品大意是讲,欲望使人糊涂,荣誉与生命皆难以持久,只有大道才是永恒的真实。〔一〕睡眠解寤。宜欢喜思。听我所说,操集佛言。注解:解寤(wù):醒过来了。译文:酣睡人生已醒,应该为之欢喜;请君听我一言,收集佛之所说。
法句,即DHAMMAPADA的义译。DHAMMA,巴利语佛法(梵文DHARMA),义为佛陀所说的教法,PADA指段、句、道。DHAMMAPADA可以译为佛法语段、佛法语句、佛法之道等。法句经在南传的大藏经里是收在经藏(SUTTAPITAKA)的小部里的第五部经(KHUDDAKANIKAYA)中。它是收集了佛陀在约三百场合中为弟子们作精简的开示
昙钵偈者。众经之要义。昙之言。法钵者句也。而法句经别有数部。有九百偈或七百偈及五百偈。偈者结语。犹诗颂也。是佛见事而作。非一时言。各有本末布在诸经。佛一切智厥性大仁。愍伤天下出兴于世。开显道义所以解人。凡十二部经。总括其要别为数部。四部阿含佛去世后阿难所传。卷无大小皆称闻如是处。佛所在究畅其说。是后五部沙门
1 应伐欲稠林,勿伐于树木。从欲林生怖,当脱欲稠林。《法句经.道品二八三》※意喻:与其砍掉一棵树,不如砍伐心里造作的欲望之林,因为这些树林让我们心生恐惧与迷惑。2 灌溉者引水,箭匠之矫箭,木匠之绳木,善行者自御。《法句经.刀杖品一四五》
在南传佛教的重要经典——《法句经》中,有许多优美的偈颂。而每一个偈颂背后,据说都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故事本身不见于经文,我也没有查到书面文献,不知是否源自口耳相传)。 而我们要讲的这个故事
「奋勉不放逸,克己自调伏, 智者自作洲,不为洪水没。」 【不放逸品 APPAMADAVAGGO (第25 偈)】 在王舍城有一大富人家的女儿,因为父母的严厉管束,禁止女儿与外界来往,反而促成了女儿与家仆的一段恋
「于此世界中,从非怨止怨, 唯以忍止怨,此古圣常法。」 【双品 YAMAKA-VAGGO(第 5 偈)】 这偈法句是佛陀住在舍卫城给孤独园时,为一位不孕症的女人而说的。以下是故事的缘起: 有一个人在父亲死
「若犯无邪者,清净无染者, 罪恶向愚人,如逆风扬尘。」 【恶品第(125 偈颂)】 此一偈颂,是佛陀在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为一个自食恶果的猎人钩葛而说的。 祗树给孤独园附近,有一个名叫钩葛的猎人,
《法句经 故事集》介绍 周金言 本书是我国第一本完整的《法句经 故事集》翻译,书中搜录佛陀的四百二十三句格言和三百零五个故事,这些故事说明佛陀说这些法句的时机因缘和其涵意。一般相信,大部分的故事
快乐,是人人所嚮往追求的。有的人以享用种种的珍馐美味、满汉大席为快乐,可是吃多了也会生病;有的人以游览名山大川、到处玩乐为快乐,可是玩乐很快也会成为过去。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呢?《法句经》的这段偈颂告诉我们:
“全被诽谤者,全被赞扬者,过去将来无,现在亦无有。”这个偈颂被收在《法句经·忿怒品》里,当时有一位虔诚的佛弟子,名字叫阿拘拉。这位居士跟随佛陀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到佛陀的教诲非常殊胜,于是就带了很多朋友来到僧团,想让他们听闻佛法。
《法句经》,又称《法句集经》、《法句集》、《法句录》、《昙□经》、《昙□偈》。属巴利语系。二卷。印度法救撰集,三国时代吴维只难等译。维只难,天竺人,生卒年不详。深究三藏,尤其精通《四阿含》。吴黄武三
林崇安:《法句经》的要义 一、前言 《法句经》是释尊时期在印度各地流传的佛法偈颂,支谦(西元225年顷)说:「其在天竺始进业者,不学《法句》,谓之越叙。此乃始进者之洪渐,深入者之奥藏也。可以启曚、辩惑
经名:法句经 著译者: 资料出处:佛书解题(香光版) 解题: 《法句经》有二系统:巴利语与梵文语系。属於巴利语系的称做「曇钵」,意译「法句」。属於梵文语系的称做「优陀那」(或作忧陀那,鄔陀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